【www.guakaob.com--诗词鉴赏】
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诗词鉴赏篇一
《28道诗词鉴赏参考答案》
诗词鉴赏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1)词的上阕中呼应词题的意象:“龙沙、落日、山、水、寒云、猎骑、大将旗”等(1分);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作者着意渲染了奇异壮丽、雄浑苍凉的宏阔境界(1分)刻画了边关特有的生活情调 。(1分)
(2)下阕“飞蓬”一句,借断根干枯后随风飞转的蓬草,暗喻戌边将士行孤苦无依的漂泊感;“迷鸟路”“白雁哀鸣”即写景,也烘托了将士们“归家无期的内心痛苦”;“绝寒”“孤城”一联则通过写与世隔绝的边寒黄昏、闭门孤城,暗示了戌边将士们孤独寂寞的思归愁绪。(能结合具体文本,答出以上任意两点可得4分)
2.【参考答案】(1)得分要点:营造氛围:凄凉、凄清、冷寂 抒发心绪:孤独、寂寞、伤感(氛围1分,心绪2分,意思接近即可,抓住意象分析,酌情给分)
(2)共同点:借对方写自己,以想象对方想“我”,来表达我的思乡、思念亲人的感情。(或:共同之处在于将故乡之思与羁旅寒灯之下的凄然感受放置在具有欢 乐色彩的节日之夜)(2分) 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分)
感情:老大无成或离乡日久、客居多年(或:将"愁鬓"的生命体验置于"明朝又一年"时间流逝的临界点,将生命有限的无奈与故乡千里的空间阻隔对应,增加表达效果。)(意思对即可,2分)
3.【参考答案】(1)①登楼北望,看见塞草连天人的衰败秋景。②山河破碎,神州陆沉,中原地区沦陷于金兵之下。年复一年,春去秋来,明光流逝,中原恢复无望。
(2)①有心报国却又报国无门的忧愤、失望之情。②迫于无奈只能逍遥江海的抑郁、无可奈何之情。
4.【参考答案】“意味长”所包含的人生哲理;美丽如花的事物却易于凋零,平凡如叶的生命似更为长久。诗人在大自然中捕捉一个极为普通的意象“绿叶”,表现出一位回归于平淡生活的老人独特的感受。人生不必像春花璀璨而短暂,应如绿叶生命顽强而长远。(哲理3分;表现3分。)
5.【参考答案】《送》诗即景寄情。诗以僧人远归青山为构图中心,描绘了苍翠竹林、清幽晚钟、落寞残照等,为送别营造了一种清淡、幽远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或因失意而归于山水、向往出世的淡泊情怀。《重》诗言事抒情。诗直陈同为逐臣江边送别悲远之事。叙事中穿插“猿啼”“流水“孤舟”等颇有悲情色彩的意象,借以表现仕途失意、朋友别离的苦闷、伤感情绪。
6.【参考答案】(1)(3分)作者的用意很明白,春,对穷苦人家来说,无异于秋天的萧瑟凄凉。
(2)(4分)这首诗多用烘托对比的手法。(2分)一方面渲染春天无处不在,一方面又用“独无春”来表示并不属于所有的人;写“贫家独无春”,言外之意是唯有富室有春;写“负薪”,同时又写“花下”,这就使对比鲜明,动人心魄。(2分)
7.【参考答案】(1)(3分)“迸”在诗中用以形容树叶凋落之态(1分)“迸”字显示了力量(1分),突显了自己离愁的沉重。(1分)或:从语音上看,“迸”字为去声,发音气促而低沉,让人觉得叶离母体有一种强动所致,不是自然落叶,而是断裂迸下。(2分)有了这样的感觉,每一片落叶都让他惊心魄,百感交集。(1分)一个“入”字,形容出乡愁和江水浑融无迹之态(1分),化无形的乡梦为有形(1分)诗人的乡愁如钱塘江水一样膨湃起伏,无休无止。(1分)(如果对两个“字”均有解说,按前一个答案给分)
(2)(4分)第八句总括全诗(2分,答案为“卒章显志”得1分,答案只是说说“抒发情感”0分)“短愁”指羁旅之愁(1分)思乡之感(1分)或:二字涵盖了上文提到的“孤灯”“一雁”所表之情,“离心”“乡梦”之感。
8.【参考答案】(1)皮诗:以想象写当年吴宫奢华盛景;陆诗:着重写眼前吴宫残败凄凉之景。写诗忌直贵曲,如果三、四句把笔锋直接对准吴王,虽然痛快,未免落套;所以诗人故意运用指桑骂槐的曲笔。他的观点,不是浮在字句的表面,要细味全篇的构思、语气,才会领会诗的意蕴。诗人有意造成错觉,明嘲
勾践,暗刺夫差,使全诗荡漾着委婉含蓄的弦外之音,发人深思,给人以有余不尽的情味,从艺术效果说,要比直接指斥高明得多了。
(2)皮诗用对比。“绮阁飘香下太湖”,这句完全从侧面着笔。它写馆娃宫,仅仅用一个“绮”字状“阁”,用一个“飘”字写“香”,这样,无须勾画服饰、相貌,一个罗彀轻飘、芳香四溢的袅娜倩影,便自在其中了。特别是“下”字很有分量。从“绮阁”里散溢出来的麝薰兰泽,由山上直飘下太湖,那位迷恋声色的吴王如何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以至对越王的复仇行动,连做梦也没有想到,就不言而喻了。
“乱兵侵晓上姑苏”,这句省去越王卧薪尝胆等过程,单写越兵夤夜乘虚潜入这一重要环节。“乱兵”,指吴人眼中原已臣服现又“犯上作乱”的越军。侵晓,即凌晨。吴王志满意得,全无戒备。越军出其不意进袭,直到爬上姑苏台。吴人方才察觉。一夜之间,吴国事实上就亡了。这是何等令人心悸的历史教训啊! 前二句胜对起,揭示了吴越的不同表现:一个通宵享乐,一个摸黑行军;一边轻歌曼舞,一边短兵长戟,在鲜明对比中,蕴含着对吴王夫差荒淫误国的不满。
陆诗用虚实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想象和回忆,以及设想之境。实写的是眼前吴宫的残破凄惨景象,虚写的是昔日吴王荒淫腐朽的事实。用“奢”、“艳”修饰“云雨”,鲜明地表达了诗人的批评态度。并指出,吴王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足以亡国,未必西施就是六宫中最漂亮的,言外之意讽刺吴王。
9.【参考答案】(1)不是同一时期的事情,(1分)中间有一段较长的时间间隔,酒醒之后,才识到朋友已经离开很远很远,倍感凄凉孤独。这样写强化了送别的愁情。(情感1分)
(2)第二句写红叶青山的美景,色彩艳丽,景色优美,更觉离别的难堪。以乐景写情,反衬了离愁别绪;(答出“乐景写哀”、“反衬”2分)后者描写满天风雨,是烘托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答出“烘托”2分)
10.【参考答案】(1)热爱自然、思乡。
(2)①对比、动静结合②拟人、比喻③喧染(色、味)④远近结合(二联远景、三联近景)(注:答出两点给全分)
11.【参考答案】(1)白诗写室外景,写了月下虫声,荞麦花如雪,动静结合(2分);朱诗写室内景,写了月下床席凉满,梧桐影乱,是静景(2分)。
(2)白诗写的是恬淡适然的心境,全诗意境宁静恬淡(2分);朱诗写的是凄凉孤寂的心境,突出月在“缺处”朗照的凄清(2分)。
12.【参考答案】(1)两首词分别表达了离愁别恨和爱春惜春之情。(大意相同即可)
(2)李词的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手法,用春草喻离愁别恨,离恨就好比越走越远还生长茂盛的春草那样,细碎浓密,无边无际,浩渺无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离恨的深远不尽。
黄词“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二句,体现了词人奇特的想象。作者把春想象成有生命之物,招唤春天“归来”与词人“同住”,表达了词人强烈的留住春的情感。
13.【参考答案】①如画秋景之中闲适安逸的心态,自在逍遥的情绪。
②例:A、“化用典故”(《蜀道难》《滕王阁序》) B、“动静相生”,赋予静景以动感之美
C、“有声有色” D、“美景乐情,情景相生”
14.【参考答案】(1)以月写人,明月高挂中天,照着不眠的闺妇,而闺中人却沉醉在对征人的思念中(亦可理解到“一笔写出两人的离恨,月亮也照着不眠的征人,而这征人也正在思念着闺中之妇。”)以月寄情,含蓄而巧妙地抒发了饱受战乱之苦的离人相思之苦。(每个要点2分)
(2)这首诗既有对战争长年不断,给百姓带来离乱之苦的不满,也包含着希望有人能带兵克敌,一举夺胜的期盼。(每个要点2分)
15.【参考答案】(1) 比喻、排比(2分)(答对偶也可以给分) 开头以四个比喻组成排比,生动地勾画出官迷、政客的可鄙、可悲的形象。(1分)他们投机钻营,人格丧尽,知识分子所应有的气节和尊严,已荡然无存。他们正在为富贵功名而奔波劳碌。(1分)
(2)这首元曲撕破了官吏的嘴脸,假名士的画皮。对这些猥琐小人假扮清高,言行不一的无耻行径进行了冷峻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概括内容2分、揭露、讽刺各1分)
16.【参考答案】(1)(3分)“迸”在诗中用以形容树叶凋落之态(1分)“迸”字显示了力量(1分),突显了自己离愁的沉重。(1分)或:从语音上看,“迸”字为去声,发音气促而低沉,让人觉得叶离母体有一种强动所致,不是自然落叶,而是断裂迸下。(2分)有了这样的感觉,每一片落叶都让他惊心魄,百感交集。(1分)一个“入”字,形容出乡愁和江水浑融无迹之态(1分),化无形的乡梦为有形(1分)诗人的乡愁如钱塘江水一样膨湃起伏,无休无止。(1分)
(2)(4分)第八句总括全诗(2分,答案为“卒章显志”得1分,答案只是说说“抒发情感”0分)“短愁”指羁旅之愁(1分)思乡之感(1分)或:二字涵盖了上文提到的“孤灯”“一雁”所表之情,“离心”“乡梦”之感。
17.【参考答案】(1)热爱自然、思乡。
(2)①对比、动静结合②拟人、比喻③喧染(色、味)④远近结合(二联远景、三联近景)(注:答出两点给全分)
18.【参考答案】同意。兰芽溪水,沙路无泥,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作者来到一个远离尘世、洁净如洗的地方。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通过富含哲理的这一句,全诗体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19.【参考答案】(1)主题都是表现积极进取、希望投笔从戎、驰骋沙场、为国建功。也有怀才不遇之苦。
(2)《南园》是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马诗》通篇用比,托物言志,抒情委婉,耐人寻味。
20、【参考答案】(1)两首词都是先总起后具体描写。(1分)白词开篇紧扣“忆”字,总提一笔,然后具体描写耀眼的红日、“红胜火”的江花,“绿如蓝”的江水。(1分)李词开篇从“闲梦”起笔,紧扣“春”字,然后具体勾勒春江、乐声、飞絮、轻尘和看花人。(1分)
(2)白词借景抒情,借江南春天美好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江南春天的赞美和思念之情。(2分)李词以乐景写哀情,(1分)梦中的故国春色越美,越反衬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和现实生活的凄楚。(1分)
21、【参考答案】(1) 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这两句诗运用新奇的比喻(视听结合,联想和想象),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宁静清凉的风光。(3分。形式、内容、景物特点各1分)
(2)①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月下“夕”中;正因为身处“夕”中的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照应了题目中的“招客”。
②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山川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消暑邀请。
③说全诗以“夕望”来统领全篇,亦可。(4分。3种答法选其一。结合四联逐一作分析。)
22、【参考答案】(1)夏季,从诗中“青苔”、“绿树”、“昼梦”及南风等意象可知。(2)“偷”字显示了南风的顽皮,它仿佛有意要和它朋友开个玩笑,躲开诗人眼目,悄悄地溜进了诗人房间,与后面的“又翻书”这一细节相辅成。“径”是径直,直接的意思,突出了南风的急切爽直,正与“旧相识”相应。两个词都用了拟人手法。 (3)“绿树无人昼梦余”,可知新晴后,诗人在无人打扰的情况下,在白天恬然入梦;而后面的“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把南风写得情趣二足饶有风趣,进一进烘托了作者久雨初晴后
的闲适、清静,愉悦的心情。
23、【参考答案】(1)“秋”字用得好。一语双关,表面上写时令,实际上却表达人的情绪,作者巧妙运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说明“愁”。
(2)诗的后两句写送走之后对韦参军的深切思念。第三句转接自然,不露痕迹地把前句抽象的离愁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江南”“江北”对比照应突出江水的阻隔,“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忧思绵绵。就连使人感伤的乌鸦此时也“飞尽”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这一切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水悠悠”包含了无限思念的深情。情景交融,真切自然。
24、【参考答案】(1)、前半篇写的是山庄访隐图,后半篇写的是江村送别图。(大意对即可,各1分)
(2)、锦里先生是位头戴“乌角巾”安贫乐道、诚恳、热情的山人(或隐者)(1分)。从“未全贫”可看出他家境并不富裕,但他安贫乐道,很满足于这种朴素的田园生活(2分)。从“儿童喜”、“鸟雀驯”和“相送柴门”等则可看出他耿介而不孤癖,诚恳而又热情(2分)。
25、【参考答案】(1).第一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第二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2分)
(2).两首诗三、四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形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5分)
26、【参考答案】(1).春到横塘,绿满平川,石桥依旧横卧,朱塔依然屹立,可是诗人却要与友人分别了。 “依然”一词,以景物的不变反衬出人事的变化,流露出依依难舍、留恋难分的情味。
(2).末句以景结情(寄情于景、拟人等),写横塘景中与离情别绪相连的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烘托离别之情。(或:末句并未用任何离恨相思之词,只是用雨丝风片、垂柳轻舟,象征依依惜别之情,与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融为一体,以抒情之笔写景,颇具情韵。)
27、【参考答案】(1).人们在龙王庙前敲锣打鼓,鼓乐齐鸣,举行祭祀仪式,以讨得龙王欢心,祈盼上天普降甘霖。
(2).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将农民心急如焚地求雨和达官贵人悠哉观赏歌舞的场景并置,一方是心焦求雨以解决旱灾,一方是唯恐下雨咽了管弦,寄寓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和对达官贵人的愤怒。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异曲同工之妙。
28、【参考答案】(1).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下鹭”)③以声衬“幽”(“鸣蛙”)
(2).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1分)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
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诗词鉴赏篇二
《诗词鉴赏答案》
《望岳》
1、 望 高大雄伟 神奇秀丽
2、 远望——近望——凝望——望中所感
3、 凝 神奇秀丽 巍峨高大 钟——将大自然人格化,把大自然写的有情有义。割——阳
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一样,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巍峨形象。
4、 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激荡;因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如山, 故感到眼眶似
要决裂。
5、 这两句诗是说我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俯瞰群山会是多么渺小!表达了诗人不怕困
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气概以及实现自己兼济天下之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6、 C
《春望》
1、安史之乱 都城长安 破 长安城里杂草丛生、萧条凄凉
2、战火不断,国破家散 忧国思家、思亲悲己
3、一般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认为这是移情于物,运用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花也像人一样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还有一种解释认为这是借景抒情:花、鸟原本使人赏心悦目,但诗人因为感伤时事,所以看到花开反而黯然泪下;因为久别家乡,所以一听鸟鸣反而倍觉心惊。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
4、用对偶、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急迫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5、“望”有“观望”“希望”“盼望”之意。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希望战火平息;盼望能与亲人团聚。
6、两种说法都讲得通,按第一种说法,诗人因感时伤怀,加之思念家人,面对花香鸟语的春景,不但无心赏玩,反而落泪惊心。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的主语理解为作者更加自然,更加符合作者当时的心理,因此,选择第一种说法比较好。
6、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家书难得,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7、A
8、B
9、参考示例:①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②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洞庭湖的壮观景象 渴望出仕和希望得到对方援引的心情 2、 ““蒸”字活现出雾气笼罩蒸腾的飘缈之感; “撼”字极写洞庭湖水澎湃动荡的力量之大,仿佛有撼山动地的伟力。
《黄鹤楼》
1、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 登楼所见 烘托思乡之情
2、傍晚时分,站在黄鹤楼上眺望远方,可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日暮”的苍茫、“烟波“的迷蒙,与怅然的乡愁交织,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思乡之情。
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诗词鉴赏篇三
《语文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2004年高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 杜 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答案:
(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2)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2005高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
2、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 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yǎo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②,沈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1)请写出这首诗颈联中一组对仗的词语。
(2)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3)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一船夫睡舟尾,横—孤笛”。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详解: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与理解能力。“颈联”就是第三联,这是阅读古代诗歌应该掌握的常识。什么是对仗?构成对仗的词语,必须是词性相同和相对的词,或结构相同的短语,处于上下联的位置。
答案:“荒村”与“古寺”(“断霭”与“流莺”、“生”与“语”)。
(2)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能力。从注释和标题可看出,这是作者离开家乡,初任巴东知县所作,“怀归”揭示了诗歌中含有思乡盼归之意。诗歌由写景到抒怀,由“聊”到“惊”,就表现了一种由闲情到心惊思乡的感情变化过程。
答案:诗人登楼远望,本是闲情,却触景生情,联想起家乡,当他从乡思中醒悟,发现自己身在异乡,心中不由一惊。这前后的感情变化,突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3)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理解能力。中国有“诗画一家”的传统审美观和审美情趣。“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强调的是无人渡河,孤舟横江的寂寥。“一船夫睡船尾,横一孤笛”能很好地表达这一意境。
答案:画上只有小船和船夫,而没有行人,表现了“野水无人渡”的情景,而船夫睡在船上,衬托出过客稀少,凸显出小船“尽日”等待的漫长和寂寞。从画面可以揣摩,船夫边吹笛边等渡客,久久无人过渡,困倦不堪,只得放下笛子,自己睡去。这幅画传神地表现了诗句内容。
赏析:
诗的前三联写春日登楼的见闻,尾联由见闻而怀归。首联首句即点明登楼。聊,姑且。引,长,引伸为“远”。次句至颈联写望中之景。次句写诗人登高远眺,放眼所见的是一片广袤无际的平野。
颔联俯瞰,写楼前景色,一条河流,一条渡船,四野空旷无人,不见渡者,也不知船家何往,尽日只有那条孤零零的渡船横躺在水里飘荡。此联明显化用了韦应物的“野渡无人舟自横”句,两者意境相近,寇诗着一“孤”字及“尽日”一词,尤其后者,更强调了其持续时间之长,再加上“野水”的意象,其意境比韦诗要来得更为丰厚些。
颈联写抬眼所见。霭,轻烟。断霭,谓烟时起时没。诗人登高览景,当目光投向荒村时,已近黄昏,村里人家大约已在点火做饭了,故冒出缕缕轻烟。不远处的古寺那边,不时传来黄莺婉转清脆的啼鸣声。
眼中所见的“野渡”、“炊烟”之景,耳边所闻的“流莺”之声,引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尾联写诗人不由地怀念起故乡来:在那遥远的地方,有自己的田园家业(故业)、自己的亲人,迷离恍惚中,诗人仿佛置身故乡,看到了家乡的流水,渡船,村舍„„诗人陷入了沉思之中。末句则写诗人从对故乡的沉思遐想之中惊觉的情状。
律诗要求中间两联即颔联、颈联要对仗。本诗的颔联、颈联对仗工整,意象鲜明,写景生动形象。颔联“野水”对“孤舟”、“无人渡”对“尽日横”,浑然天成;颈联以“荒村”对“古寺”、“生”对“语”、“断霭”对“流莺”,严谨工整。 从诗人思想感情的变化看,首句“聊”字表明其并非因怀归而登楼,而后由登楼见闻引发怀归之情,进而进入沉思遐想,末句一“惊”字,生动地揭示了诗人由遐思默想到突然惊觉的心理变化过程,蕴含着游子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2006年高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shuāng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1)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3分)
(2)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3分)
答案:(1)晚:归艘、钟声;望:江、青山、远帆、老鹤。(2)“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
赏析:
谭敬昭,字子晋,号康侯,广东阳春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清宣宗道光初前后在世。嘉庆二十二年(公元一八一七年)进士。官户部主事。公余辄手一编,萧然自得。敬昭淹博群籍,工于文词,所拟《答客难》一首,《七稽》一首,甚称于时;其乐府尤独出冠时,极为冯敏昌等所推。与张维屏、王培芳齐名,并称“粤中三子”,又与林联桂、黄玉衡、黄培芳,张维屏、吴梯、黄钊等合称“粤东七子”。著有《云楼诗钞》、《听云楼诗草》、《词钞》,均《清史列传》并传于世。
粤秀峰,即越秀山,在今广州市区北部越秀公园内。山上名胜如越王台、歌舞冈以及镇海楼(五层楼)等,对于染有烟霞痼疾、泉石膏盲的人,都极有吸引力。谭敬昭与诗友黄香石(黄培芳,字香石,与谭敬昭、张维屏合称粤东三子)等,登上越秀山顶,在暮色中极目远眺,只觉得襟怀萧爽,遐想联翩。这首七绝,以爽利的语言、明快的调子,抒写出诗人对羊城江山的这一愉悦感受。
江上青山,即诗人驻足的粤秀峰;山外江,指南国第一大川珠江。粤秀峰距离从它南边流过的珠江不过数里之遥,山与江虽非近在咫尺,却都处在目力所及的范围之中。这样一个距离,恰好构成一个有效的审美跨度。在这个跨度之内,青翠苍郁的越秀山,矗立在珠江之上;烟波浩渺的珠江,横流在越秀山之外,山水相得,如诗如画,极富情趣。
“远帆”句进一步写在山上向江面眺望所见:远处江面上点缀着扬帆归航的渔船。这幅远景的描摹,视角宽大,视野开阔,不仅写出题目中“望”字的内容,而且还暗示出“晚”的含义,并反衬出粤秀峰的高大。
仅就山和江本身写,只写出了“晚望”的静态(归艭太远,动静不分明),表达不出羊城暮景空灵生动的神韵。为了求得空灵的效果和流动的韵致,诗人选取蓦然呈现在眼前的一个画面:“横空老鹤南飞去”。这个场景有时态,有动感,与上两句所写景物动静不同,相映成趣,且能牵引诗情。古时广州多鹤,咏羊城风物者多以鹤入诗。如明代黎民表《坡山》诗:“紫气双龙直,青天一鹤横。”谭敬昭笔下“老鹤”信非虚构,而正是触发诗人灵感、赋予全诗活力的一个契机。
灵感既发,诗人吟出最耐人玩赏的一句:“带得钟声到海幢”。海幢,海幢寺,广州有名的古寺,在珠江南岸,与北岸的越秀山迢迢相对,即今海幢公园。老鹤自北向南腾起飞去,方向恰好是海幢寺,诗人相信它能把山上钟声带往海幢寺去。事实上,粤秀峰上的向晚钟声,并不能以老鹤为载体。说“带得”,是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段。它把看不见的音波当作看得见的动作写,把想像中的意念当作事实上的存在写,造成一种出人意外、耐人寻味的效果。
这四句诗用墨不多,但四句之中,起承转合,条理俨然。第一句起得别致,第二句承得巧妙,第三句转得突兀,第四句合得隽永,传神地写出了粤秀峰晚望的清新隽逸的特色。
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诗词鉴赏篇四
《诗歌鉴赏全攻略》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攻略㈠鉴赏口诀: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①送别类。②怀古类。③思乡怀人类。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④战争或边塞类。⑤闲适类。⑥借景抒情类。⑦托物言志类。⑧爱情类。⑨民生类。 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二.定感情。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三.定主旨。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四.找意象(典故)。 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五.找技巧。一首诗歌写的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 六.品风格。“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如李白之诗清新飘逸,杜甫之诗沉郁顿挫,陶渊明之诗冲淡平和,王维之诗诗中有画,韩愈的诗深奥险怪,白居易的诗通俗鲜明。再如,按词论家说,苏轼、辛弃疾之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词婉约含蓄。诗歌鉴赏的最后,或者说到了细微之处,要让学生体会出作者的语言风格及语言所要达到的表达效果。而与相关的一些术语有: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丽、恬淡、凄美、明快等。 语言表达效果: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以上六点看起来很分散,似把诗歌给拆开来读了,但实际情况绝非如此。这正如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不过我把它稍做了一点修改:“师傅引对门,修行在个人。”只有让学生懂得了诗歌鉴赏的门道,才能使
学生建立一种赏析的思路,进而在不断的赏析中培养起一种属于自己的赏析风格。 ㈡诗歌内容、思想情感一、诗歌内容分类赠友送别诗、借景抒情诗、思妇闺情诗、托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羁旅行役诗、边塞征战诗、即景抒怀诗、山水田园诗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诉依依别情或言别后的思念。 咏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为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借古讽今。 战争诗要么表现保家卫国的豪情,要么表现舍身杀敌的壮烈,要么表现战士凯旋的豪迈,要么表现对战争的厌恶,揭露战争带给亲人、家乡、人民的苦难,控诉封建统治者发动战争的罪恶。 边塞诗则为对边塞军旅生活的描写,或表现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 思乡诗、闺怨诗及羁旅行役诗则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写景抒情诗和咏物言志诗(包括山水田园诗,隐逸诗等),往往表现诗人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或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感,或者表现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复杂怀感,或者表现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对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有的则借景(物)来表达自己远大的志向和自己高尚的本质。二、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1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全诗即景抒情。2、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
年,壮心不已。盈缩之年,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 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4、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昔盛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5、长亭送别 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
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三、 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在注意的问题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3、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4、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当然,读者有时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之上发挥想象,进行二度创作。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趣向和风格要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有其固有风格之外的创作。诗词鉴赏是阅读能力中层次最高的一个层级,也是高考中考生失分较多的一项。怎样才能迅速而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解读诗词的意境、探寻诗词的主题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突破。 一、 从诗词的标题突破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例如: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标题中的“闻风”二字是全诗的线索,也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键。首、颔两联写临风而思友、闻风而疑友来;颈联写风吹叶动,露滴沾苔,用意还是写风;尾联入幌拂埃,也是说风,是遐想,期望风至寄思友之意。可见,全篇紧紧
围绕“闻风”进行艺术构思,通过微风形象,表现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思念故人的情怀。 二、 从诗词描写景色的“冷”“暖”色调突破 古人写诗作词,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因此,鉴赏时首先要找出写景的词句,再体味所写之 景的“冷”“暖”,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这首诗中的写景主要是在二、三联,诗人先用“澄江少平岸,幽树晚多花”写出开阔而幽美的草堂四周环境,再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你看,鱼儿在毛毛细雨中摇曳着身躯,燕子在微风的吹拂下轻盈地飞翔,多么欢快、多么自由啊!诗人正是通过绘制这样的“暖”色之景,抒发了一种历经战乱之后暂得安身的闲适而喜悦的心情。 三、 从诗词所选取的意象突破 古诗词中的许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我们鉴赏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例如: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诗中首句用“梧桐”、“秋叶”这些带有凄凉悲伤的意象来渲染萧瑟冷寂的气氛,第三句中的“熏笼”又进一步烘托了深宫寒夜的环境。结合末句便知,这是由于诗人心境凄清、愁恨难眠,才感到来自南宫(皇帝的居处)的漏声凄清、漫长。 四、 从诗词中所暗示的关键词突破 诗词是诗人“缘情而发”的产物,有时如能捕捉到诗词中那些最能显现诗人感情的字眼,便找到了鉴赏该诗词的钥匙。例如: 江 楼 感 旧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首句中一个“思”字奠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也成为我们窥视诗人内心世界的窗口。诗人为何而“思”?思的对象又是什么?联系下文方知,诗人是由于见到与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了对友人的思念。 五、 从作品中含有诗眼的句子突破 古人写诗词,尤其注重炼字炼句,力求一字传神,一句传神。而这些含有诗眼的句子往往最能体现作品的内蕴及表达技巧。例如: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诗词鉴赏篇五
《秦观词分期赏析》
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诗词鉴赏篇六
《诗词鉴赏练习题》
阅读韦应物《寄李儋元锡》一诗,完成7-8题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年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7、对这首诗的解说与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一个"又"字情意骤然凝重,不仅显出时光流逝迅速,更显出别后境况的萧 索。
B、颔联近于直陈心曲,诉说了自己的烦恼和苦闷,"世事茫茫"指国家的前途,也指个人 的前途。?
C、颈联的意思是,年老多病总想回归故里,自己管辖地区的百姓外出逃荒,自己微薄的俸禄无法接济他们而常感惭愧。?
D、尾联的意思是,听说你们要来探望,我常登上西楼,临远眺望,默默伫候,一待数月。
7、C("愧俸钱"的解释不对。应是看到百姓贫穷逃亡,感到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
8、关于这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叙别开头,次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三联具体写自己的思想矛盾,末联以感激 好友的问候和亟盼他们来访作结。
B、这首诗押平声韵,韵脚是"年"、"眠"、"钱"、"圆",中间两联对仗工稳,"粘"、"对" 符合规则,是一首七言律诗。
C、全诗中简朴散淡中见意蕴丰厚,苏轼主张"发纤 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与此是一 个意思。
D、诗的首联即景生情,恰是一种相辅相成的比衬,景美情欢;次联以情叹景,是伤心人看春色,情伤而景无光。
8、D("景美情欢"应是"景美情不欢"。)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这首七律是韦应物晚年在滁洲刺史任上的作品。李儋,字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当时任殿中侍御史。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次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以答。
(1)首联连用了两个“花”字,有何作用?(3分)
答:
。
(2)范仲淹曾叹其中一联为“仁者之言”,请找出该联并作简要阐释。(5分)
答:
12. (8分)
(1)(3分)首句以花里逢别起,即景勾起往事,有欣然回忆的意味;而次句以花开一年比衬,则不仅显出时光迅速,更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意味。
(2)(5分)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因为多病想辞官归隐,但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觉得自己未尽职责,所以不能一走了之。这两句诗诚恳地披露了一个清廉正直的封建
官员的思想矛盾和苦闷所在,真实地概括出这样的官员有志而无奈的心情,故能激起众多正直官员的共鸣。
★6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只几回圆。
[注]韦应物: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曾作苏州刺史。这是韦应物晚年离开长安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当时长安发生叛乱,唐德宗仓皇出逃,时隔半年多才收复长安。韦应物曾派人北上探听消息,写这首诗时尚未得到音讯。李儋,字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
▲(2)范仲淹对这首诗的评价是"仁者之言",试分析作品在这方面是如何体现的 ?
6、(1)这首诗表现了分别后对朋友的思念,并倾诉了乱世中一个地方官内心的矛盾与苦闷。
(2)说这首诗乃"仁者之言",主要源自颔联与颈联抒写的内容。颔联"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二句,表达了诗人念及时局动荡、百姓困苦而春夜难眠的愁绪。颈联"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二句,表达了自己因无所作为年老多病想辞官归家;同时,看到百姓流亡为自己没能尽到责任而惭愧。诗人忧国忧民,作为一个封建官员,不但靖廉正直,还能引咎自责,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无论对国家(朝廷)的忠诚,还是对百姓的怜爱,再加上对自己的苛责,都表现了诗人的仁者境界。
22、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苈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释】①漳汀封连:分别为今福建的漳州市、长汀县和广东的封川县、连县,唐代为偏远地区。②飐:吹动。薜苈:一种缘墙牵藤常绿蔓生的香草。③共来:指与作者一道贬到南方的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④百越,文身地:均指少数民族地区。
(1) 这首政治抒情诗通过登楼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哪些感情,请作简要的分析。
【参考答案】抒发了诗人被贬后的一腔孤愤和忧郁难言的苦闷心情,也抒发了对朋友深切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政敌的长期无情迫害提出了强烈的抗议和愤怒的谴责。【解题指要】政治抒
情诗的创作大多与时代和作者的经历、政治态度密不可分,又因为这首诗是寄给朋友,含思友之情则不在话下。
(2) 这首诗的中间两联都是写景,很有特色,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颔联写风雨楼前的近景,既真切,又细致;颈联写山重水曲的远景,想象丰富,一俯一仰,视野各异,上实下虚,情景交融,色彩强烈。起到景中寓情的作用,抒发了无穷的愁思。【解题指要】“诗中有画”是中间两联的特色,可从画面构图切入分析;而景中寓情自不待言;“愁”是诗眼,解答这首诗的任何一个思想内容的问题,都离不开这个“愁”字。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释】①西塞山:三国时吴国的西部要塞。②王浚:西晋龙骧将军,建造大型战船以伐吴。寒流:指长江。
(1) 诗人写王浚攻破南京城时的情景,采用了什么手法?这一情景的描写看似怀古,其弦外之音又是什么?请结合一二联作具体的分析。
【参考答案】采用对比手法。其弦外之音是充满了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无情嘲讽,你看“王气”也好,“铁锁”也好,岂能挡住祖国统一的步伐?
(2) 这首诗以景作结,妙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
【参考答案】 它妙在含有余不尽之意,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不就像割据一方的藩镇吗?他们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其讽刺入木三分,而诗人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警告可谓义正辞严。
27.(2004·河南)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第一,二句中的"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其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第六句"雪拥蓝关马不前"借景抒情,并做到了眼前景与心中情的完美统一.请你对此加以分析.
27.(1)对自己无罪遭贬的怨愤之情.(答出"怨愤"之意,即可.) (2)第六句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大雪阻路,马难前行,虚写诗人留恋长安,不忍离去的感情.
(3)题目的每层意思都必须写到。比如白居易的《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可以看出诗题的每层意思都写到了,特别是末联:“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用了五处把题目所涉及的地点全写进去了。
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诗词鉴赏篇七
《14诗词鉴赏》
李梦阳:经行塞上
天设居庸百二关,祁连更隔万重山。
不知谁放呼延入,昨日杨河大战还。
【说明】这首诗是就明代中叶北方少数民族贵族统治者经常骚扰中原的事,斥责朝廷防御不力,歌颂将士们奋力抗战的精神。诗的意境开阔,浑厚有力。
【解释】①经行--路过。塞--边塞。②居庸--居庸关,万里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在北京市昌平县西北。明洪武元年(1368)修建。百二关--万里长城一般说有一百二十个关口。③祁连--山名,在甘肃省西部和青海首北部。这句说:祁连山更是远隔千万重山,阻挡着对中原的骚扰。④呼延--匈奴族常见的一个姓,这里代指北方少数民族统治者,明代中叶北方主要祸患是俺答汗和瓦剌两个部落的首领。⑤杨河--即甘乌里亚苏台河,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
李梦阳:开先寺
瀑布半天上,飞响落人间。
莫言此潭小,摇动匡庐山!
【作者介绍】李梦阳(1473-1530),字献吉,号空同子,庆阳(今属甘肃省)人。弘治进士,做过户部郎中、江西提学副使。写诗刻意仿古,擅长律诗和绝句,在明代中叶影响很大。
【说明】这首诗描写庐山南麓开先寺瀑布的景色,极有气势。
【解释】①开先寺--在庐山南麓。寺旁有东西两条瀑布,东瀑布称为马尾泉。两条瀑布汇合后向下奔泻,形成一个深潭。②匡庐山--即庐山,也叫匡,位于江西省北部。
李清照:偶成
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
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往时!
【说明】•这是作者怀念亡夫赵明诚的诗。赵明诚是在建炎三年(1129)•前往湖州任职的途中病故的。•前两句追思南渡以前,花前月下,夫妻赏花作诗的眷恋生活。•后两句悲叹今天虽然花月景色如故,但是情绪在不相同了。
【解释】•①浑--非常。②这句说:怎么能够使我的心情和过去一样呢!
李清照: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作者介绍】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省)人。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和诗人,•北宋学者李格非的女儿。金石家赵明诚的妻子。•早年生活优裕安定。靖康变乱,举家南渡,•在浙东一带颠沛流离,把收藏的珍贵金石图书散失殆尽,•加上丈夫病死,精神上受到沉重的打击。•家国的剧变,使她扩大了文学创作的视野,写
出一些忧国伤时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生活。诗风平易,立意新奇。
【说明】•这首绝句颂扬项羽的悲壮死战,借以抨击南宋朝廷逃跑妥协政策。•就历史题材突出其中一点,•发掘新意是针对当时政局而发的,表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感。
【解释】①这两句说:(一个人要奋发有为,)活着应当是人中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英雄。②思--追思,•怀念。项羽--即楚霸王。秦朝末年他率领民众起义,•曾摧毁秦朝主力军。秦亡后他和刘邦争夺天下,•最后失败,在乌江自刎。③江东--指江南沿海一带。•••项羽原是跟随叔父项梁在吴地(今江苏省苏州市)•起义的。自刎前表示没颜面再见江东父老。这两句说:到今天我们特别怀念项羽,因为他死得悲壮,不肯回江东,屈辱偷生。
李群玉:引水行
一条寒玉走秋泉,引出深萝洞口烟。
十里暗流声不断,行人头上过潺湲。
【作者介绍】•李群玉,生卒年不详,澧州(治所在今湖南省澧县)•人。唐宣宗大中年间,曾任弘文馆校书郎。写过一些较好的旅游山水诗。
【说明】•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山区用竹筒引水的情景,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
【解释】①引水--山区人民用竹筒或者木槽、石槽等做管道,•来引导远外东高处的泉水。行--歌行,•乐府诗的一种。②寒玉--指竹筒。走--奔跑,•这里是形容泉水在竹筒流得很快。③萝--莪蒿,•一种生在水边的植物。深萝,深密的莪蒿。烟--水气水雾。•④十里--形容水竹筒很长。暗流--指泉水在竹筒里流动。•⑤潺湲--流水。这句描写引水竹筒很高,泉从行人头上流过的情景。
李商隐: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说明】•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复杂而又难以明言的心情。•既有爱惜光阴、留恋晚景的意思,也是他在政治上受到挫折后所产生悲观、•怅惘,不知所适的感叹。
【解释】•①乐游原--当时著名的游览区,在长安南面,•地势高敞,站在原上,可眺望长安城全貌。•②向晚--傍晚。意不适--心里不不爽快、不高兴。③驱车--赶车。古原--指乐游原。
李商隐: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说明】•诗人把大雁南飞、鸣蝉匿迹等时令特征,•和想象中仙女比美的情景融合在一起,沉染了秋季节寥廓、清丽、离爽的景象。
【解释】•①征雁--由北南飞的雁。②这两句说:•刚听到大雁南飞,寒蝉就已经销声匿迹了;秋夜登楼遥望,•霜华与月色交映,有如碧波连接着青天。•③青女--主管霜雪的
仙女。素娥--嫦娥,月宫仙女。•④斗--比赛。婵娟--美好的容态。这两句说:•深秋霜月争辉的清凉景色,正是青女和素娥在争妍斗俏啊。
李商隐:瑶池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说明】•唐代有不少皇帝热衷于所谓长生不老之术。•唐武宗就是服食士丹药而丢了性命的。这首诗借周穆王去瑶池赴宴的故事,•并增构了西王母盼不到他重来的情节,•说明即使是神仙也不无法使救仙者逃脱死亡,•从而对当时封建统治者求仙的愚蠢行为进行了嘲讽。
【解释】•①瑶池--古代神话中西王母居住的地方。•传说西王曾经在瑶池设宴招待周穆王。②阿母--西王母,•神话人物。绮窗开--雕有精细绮丽花纹的窗户敞开着。•意思说在招待宾客。③黄竹歌--传说周穆王游黄台时,•看到百姓在冰天雪地中挨冻,•曾作《黄竹歌》三章。这句意思说:当周穆王在追慕神仙的时候,•广在老百姓却在发出饥寒交迫的哀号。•④八骏--周穆王去瑶池时乘坐的八匹神马拉车子。•⑤重来--周穆王曾经和西王母订下三年后重到瑶池的约定。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作者介绍】•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xi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县)人。他是晚唐时期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抒情诗,意深情真,•富于浪漫色彩。他有不少七绝佳作,构思精妙,•意境含蓄,语言清丽,韵味隽永。在他生活的时代。持续了近四十年的牛僧孺、李德裕朋党之争。这位关心现实政治和封建国家命运的诗人,•不幸被卷入朋党倾轧的旋涡之中,•成了无辜的牺牲者,他一生因此而感到非常苦闷。•这也就是他的诗常有怅惘伤感的情调,以及有些诗含意隐晦的重要原因。
【说明】•这是作者旅居巴蜀(今四川省)时寄给妻子的诗。•诗中两次出现“巴山夜雨”:前一次是诗人眼前所处的孤寂的现实环境;•后面的“巴山夜雨”•,是诗人想象与妻子会面时,促膝夜谈的话题,•也是诗人日夜所盼望的。这样对照着写,就更加委婉感人了。
【解释】•①寄北--寄给住在北方的妻子。②君-指作者的妻子。•这句说:你问我几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还没有把握呢。•③巴山--这里泛指作者旅居的巴蜀山地。•夜雨涨秋池--秋天的夜雨下得池塘里的水也上涨了。•④何当--何时。⑤却活--回叙。•这两句说:哪一天夜间,我们能一起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剪去烛花,共话别情,我一定要把此刻巴山夜雨时思念你的情景讲给你听呢。
李商隐: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说明】古代神话说,嫦娥偷吃了后羿的仙丹,飞入月宫,•成了仙子。诗人则认为嫦娥不应该离开人间,•而去过那种孤寂凄凉的生活。这是诗人在生活中受到挫折后,•借咏嫦娥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苦闷。
【解释】①云母屏风--指室内华贵的陈设品。②长河--银河。这句写天快亮时的景象。
李绅:悯农二首[选2首,2-1]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作者介绍】•李绅(772-846),字公垂,•润州无今属江苏省)人。唐宪宗元和元年(806)•进士,曾顺触怒权贵下狱。武宗时,官至宰相,早年曾积极年轻时的作品。
【说明】这首诗写农民劳动的艰辛,告诉人们;颗颗粮食来之不易,都是农民用血汗换来的啊。
李绅:悯农二首[选2首,2-2]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说明】•作者在诗中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年到头辛辛苦苦,•最后还是免不了饿死田野,窨是谁造成的呢?•这也就开始触及了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残酷压迫剥削农民的本质问题。
【解释】•①四海--泛指所有地方。②犹--还是要。
李益:从军北征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作者介绍】•李益(748-827),字君虞,•陇西姑藏(今甘肃省武威县)人。唐大历四年9769)•进士。曾长期参佐军幕,去过边塞。宪宗李纯时官至礼部尚书。•他是中唐时期著名诗人。写有不少边塞诗和闺怨诗。•诗作感情含蕴,形象鲜明,•音律和谐。擅长七绝。一些刚做好,就被乐工争相传唱。
【说明】•李益所处的时代,唐王朝已开始走下坡路。•当时的边塞守军又常被藩镇割据势所利用。因此,•李益的情调感伤的边塞诗,和盛唐时一些激昂慷慨的边塞诗是一个明显的对照。
【解释】•①行路难--乐府曲调名。其内容多是抒写世路艰难的人生感慨。•这句说:横笛偏偏又吹起低沉哀伤的曲子。•②碛--指沙漠。征人--指边塞士兵。•③这两句说:长期戌守在西北边塞沙漠地带的士兵。听到笛声,一时间都回首怅望故乡。
李益:宫怨
露湿晴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
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
【说明】诗的前两句,写后妃得宠时日夜欢娱;后两句写失宠后彻悉苦。•从而揭露了封建帝王的荒淫。
【解释】•①昭阳--昭阳宫,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姊妹居住的宫室。•这里代指得宠一妃的居处。②宫漏--古代宫中用以计时的铜壶滴漏。•③长门--汉武帝陈皇后失宠后住在长门宫。•这里指冷宫。这两句说:•就好象把海水都灌进了铜壶永远滴不完一样。这长门宫的漫漫黑夜不有尽头。
李益:江南曲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说明】•唐代史料中,有不少关于商人远出经商成年不归,•甚至一去不返的记载。这首诗通过一个妇女的心理活动,•反映了她对丈夫外出经商长期不归的不满,•也表达了她对夫妻爱情生活的热烈向往。语言朴实,感情真切。
【解释】•①江南曲--写江南地区生活的乐府诗题。•②瞿塘--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南。•贾--商人。③妾--古代妇女的自称。•这句说:他一天又一天地耽误了和我约定的归期。•④信--潮信,涨潮落潮有一定的时间。⑤弄潮儿--会在浪潮中戏弄的青年人。
李益--进士,官至岭南节度使。
李益:上汝州城楼
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
今日山川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说明】•诗中反映了作者对藩镇割据、军阀混战局面的痛心。
【解释】•①汝州--治所在今河南省临汝县。这里是当时军阀混战的地区。•②鼓角--指军队中用的乐器。•边州--边疆的州郡。这句说:黄昏时登上汝州城楼,•满耳都是战鼓号角声,战乱气氛和边疆地区一样。•③不独--不只是。这两句说:今天,•我对着山川混乱情景流下伤心的眼泪,可不只是为了悲秋,而是担心着国家的命运啊!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芒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说明】•这首诗描写了北方边塞的严寒凄冷,刻划了守边战士思念家乡的心情。
【解释】①受降城--唐将张仁愿击败突厥后,在黄河以北地区筑东、•西、中三个受降城,以防突厥再入浸。•这里指西受降城。②回乐峰--回乐县的烽火台,•故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③芦管--指芦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