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自然景象

| 高中作文 |

【www.guakaob.com--高中作文】

夏天的自然景象篇一
《绿色的夏天》

夏天的自然景象篇二
《夏天唯美图片》

夏天的自然景象篇三
《夏天的感觉》

夏天的自然景象篇四
《《夏》》

夏天的自然景象篇五
《夏——梁衡》

夏天的自然景象篇六
三年级第四讲 夏天的景色》

夏天的自然景象篇七
《跟着名家学写夏天美景》

跟着名家学写夏天美景

我们写作文时常写到景物,常常要有景物描写。景物描写在我们作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好的景物描写既可让读者读了之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也可以借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目的。可是不少同学在面对眼前的美景时却不知从何下笔,只是干巴巴地写出几句“美极了”“真是太美了”这不痛不痒的话来,既不能真切地描绘出眼前之景,也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我们应如何来写好景物呢?下面笔者从古今中外的一些文学名著中选择一些有特色的描写夏天美景的段落,略作分析,以供同学们欣赏、借鉴。

闷热的夏天

我们坐在树荫底下;但是树荫底下,也很闷热。苦重而炎热的空气仿佛停滞了;火热的脸愁苦地等候着风,但是风不来。太阳在蓝得发暗的天空中火辣辣地照着;在我们对面的岸上,是一片黄澄澄的燕麦田,有些地方长出苦艾来,竟连一根麦穗都不动摇一下。稍低的地方,有一匹农家的马站在河里,水齐着膝,懒洋洋地在那里摇动湿淋淋的尾巴;有时在低垂的灌木底下浮出一条大鱼来,吐出泡沫,慢慢地沉到了水底,在身后留些微波。蚱蜢在焦黄的草里叫着;鹌鹑懒洋洋地啼着;我们被炎热所压迫,一动也不动地坐着。选自屠格涅夫《猎人笔记》

学以致用:作者善于抓住某些景物在特定情景下的情态,几笔勾勒,便生动地点染出有特点的景象。这段文字通过田中没一根麦穗摇动,马在河里懒洋洋地摇动浸湿的尾巴,浮出水面的大鱼放出泡沫又沉下水底,蚱蜢在枯草中鸣叫等等的描写,把一个没有风、空气闷热到令人窒息的夏日描绘出来了。

初夏

初夏是美的,那是有别于艳阳春的另一种美。说春天的美美在百卉争妍,初夏的美就美在万类竞绿。该用什么词来简括初夏的景色呢?“绿肥红瘦”?不,那写的是暮春花事;“绿暗红稀”——这才差不离!“绿”而“暗”,形容绿的浓重;“红”而“稀”,可见芳华渐渐褪了,但还不是无。在哪儿呢?我放眼向四周搜索,哎,找到了,田沟边那丛野蔷薇,不正星星点点地开着几朵小红花么?但那红色似乎很淡,淡得近乎寂寞,尤其是映衬在的浓绿之中,更显得,“晚花酣晕浅”。再看那绿,却是层层叠叠,,绿得沉,绿得酣,绿得触凉,绿得照人如濯,一时凝出神,仿佛整个天空都被染绿了呢。陈一凡《初夏》

学以致用:本段写初夏别有特色,作者写作时不仅着眼于初夏本身的特点上,而且还采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初夏的特征。如把初夏与春天的百卉争妍之美相对比,来突出初夏的万类竞绿之美;然后又与暮春花事的“绿肥红瘦”来对比,突出初夏景色的“绿暗红稀”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段文字写景时运用对比,不仅突出了作者在写作目的和初夏的特征,而且在对比中,又可看出文章错综变化,富有波澜,毫无单调呆板之感。

仲夏

这是一年中正当夏季转折点的时节,那时节,本年的收获已经确定,人已开始考虑来年的播种,而且马上要着手刈草了;那时节,黑麦通通结了穗,虽然那穗还没有长满,还是轻飘飘的,一片浅绿色的麦浪在风中波动;那时节,绿色的燕麦,和四处散布着的一簇簇的黄色的草一道,参差不齐地伸出在播种迟了的田野上;那时节,早种的荞麦已经发芽,盖没了地面;那时节,被家畜践踏得像石头一样坚硬的休耕地已经翻耕了一半,仅仅残留下没有被翻耕过的小路;那时节,堆积在田里的干粪堆在日落时发散出和绣线菊混合的气味;在低地上河旁的草原像一片大海似地伸展看,等待着镰刀,在那草原上黑魆魆地四处堆积着被割除了的酸模草的茎秆。 (俄)列·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学以致用:夏天笼统的说是一个季节,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初夏、仲夏及晚夏是不一样的,可以说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本文写作时正是抓住了这个特点,写出了仲夏与

众不同的特征。本文为了表现了仲夏的特点,连用了六个“那时节”开头的排比句,这样既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展现了仲夏的特点,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同时排比句的运用也使文势增强,如骏马走坂,读来神盈气足,也给人以一种力扛千钧、风卷残云之感。

滚烫的夏天

六月中旬的天气已经够热了,这下午三四点钟时分,更是一天里最难耐的时候,公路上焦干、滚烫,脚踏下去,一步一串白烟,空气又热又闷,象划根火柴就能点着了似的。将军一手扶着肩上的行李卷,一手提着装有脸盆、牙具等杂物的网兜儿,大步走着。还没有拐上山口,他的脊背已经被汗湿透了。汗水,沿着他那斑白鬃角和草帽带子涔涔地流下来。选自王愿坚《普通劳动者》

学以致用:这一段写景很有特色,作者用走在公路上一步扬起一串白烟和空气闷热到象划根火柴就能点着作比方,表现天气的酷热程度,把抽象事物具体化了。其实我们在写景时也可使用打比方的方法,把抽象的具体化、形象化。

乡村之夏

乡下真是非常美丽。那时正是夏天,小麦是黄澄澄的,燕麦是绿油油的;干草在绿色的牧场上堆成垛,鹳鸟迈着又长又红的腿在散步,喋喋不休地讲着埃及话,这是它从它母亲那里学到的一种语言。在田野和牧场的周围有些大森林,森林里有老式的房子,房子周围流着几条很深的小溪。大棵的牛蒡从墙角一直长到水边,它们长得那么高,连小孩子都可以直着腰站在最高的一棵下面。这一带荒凉得好象最浓密的森林里一样,这里只有一只母鸭坐在她的窠里,她得把她的几只小鸭孵出来。(安徒生《丑小鸭》)

学以致用:层次清楚,结构清晰,是这段写景文字的主要特色。作者先用“乡下真是非常美丽”一句来总括乡下的特点,然后着眼在小麦、燕麦、干草、小溪、牛蒡等这些具有夏季鲜明特点的景物上。一一道来,显得有条有理。这种写景的技法我们应揣摩掌握。

天山之夏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远远地被撇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蓝天衬着矗立的巨大的雪峰,在太阳下,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的暗花。那融化的雪水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可是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却有鱼儿在跳跃。当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坐在马鞍上就可以俯视那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欣赏那五彩斑斓的水石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这给寂静的天山添上了无限生机。

再往里走,天山越来越显得优美。在那白皑皑的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无数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在岩石上漫流的水的声音,更增添了密林的幽静。在这林海深处,连鸟雀也少飞来,只偶尔能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当你下马坐在一块岩石上吸烟休息时,虽然林外是阳光灿烂,而在这遮住了天日的密林中却闪着烟头的红火光。从偶然发现的一棵两棵烧焦的枯树看来,这里也许来过辛勤的猎人,在午夜生火宿过营,烤过猎获的野味。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野鹿、野牛和野骆驼。

如果说进到天山这里还像是秋天,那么再往里走就像是春天了。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和,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凝脂似的感觉。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绵延的织锦那么华丽,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这密密层层成丈高的野花,朵儿赛过八寸的玛瑙盘。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的你最心爱的大鲜花。 选自碧野《天山景物记》

学以致用:

这段夏天的美景如一股清凉的风,人们沐浴在这清凉的风中惬意无比。天山终年积雪,所以在戈壁滩炎暑逼人,一进入天山,则是另一番天地了。作者用抒情笔调,浓墨艳彩描绘了天山景物:蓝天、雪峰,云影、飞瀑、清流、密林、日影、鸟鸣,五彩缤纷的野花,千里牧场,无一不充满诗情画意,色彩斑谰,是一个美的天地。作者笔下的夏天的天山,有秋天般的凉爽,春天般的美丽。这正是抓住了天山的自然特色,写出了景色独异的天山之夏。

七月森林奇景

夏天七月里的早晨!除了猎人之外,有谁曾经体会到黎明时候在灌木丛中散步的乐趣呢?你的脚印在白露沾湿的草上留下绿色的痕迹。你用手拨开濡湿的树枝,夜里蕴蓄着的一股暖气立刻向你袭来;空气中到处充满着苦艾的新鲜苦味、荞麦和三叶草的甘香;远处有一片茂密的橡树林,在阳光底下发出闪闪的红光;天气还凉爽,但是已经觉得炎热逼近了。过多的芬芳之气使得你头晕目眩。灌木丛没有尽头。……只是远处某些地方有一片黄澄澄的成熟了的黑麦,一条条狭长的粉红色的荞麦田。……太阳越升越高。草立刻干燥了。天气炎热起来。过了一个钟头,又一个钟头,……天边上黑暗起来,静止的空气中散发出火辣辣的热气。

……你穿过缠着蔓草的茂密的榛树丛,走到山谷底上。……你现在正在阴凉的地方,呼吸着芬芳的湿气;你觉得很舒服,可是你对面的丛林晒得火辣辣的,在阳光底下仿佛颜色发黄了。然而这是什么呀?风突然吹来,又疾驰而去;四周的空气颤动了一下:这不是雷声吗?你从山谷里走出来……天边的一片铅色是什么?是不是暑气浓密起来了?是不是乌云涌过来了?……但是这时候电光微微一闪。……啊,原来是暴风雨要来了!四周还照着明亮的阳光,还可以打猎。但是乌云增长起来了:它前面的一边像衣袖一般伸展开来,像穹窿似的笼罩着。顷刻之间,草木全部黑暗了。……赶快跑!那边好像有一间干草棚,……赶快跑!……你跑到那里,走了进去。……雨多么大!闪电多么亮啊!有些地方,水通过了草屋顶滴在芳香的干草上。……但是,瞧,太阳又出来了。暴风雨过去了;你走出来。我的天啊,四周一切多么愉快地发出光辉,空气多么清新澄彻,草莓和蘑菇多么芬芳!…… 选自屠格涅夫《猎人笔记》 学以致用:

这里写的是从早晨到午间雷雨之后森林中的奇异景色。林中景物随晨光推移而变幻,显得多姿多彩。写景夹杂抒情,虽直叙而不呆板,加之写得绘声绘色,读了仿佛自己也漫步丛森之中领略到无限情趣。这里写的进入盛夏的季节,所以它是炎热逼人的,与初夏的景物是不一样的,作者细致深入地写出了景物的特点,可见作家观察事物的细致,描写的准确。

夏天的自然景象篇八
《夏天到了》

活动一 夏天到了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各种表征方式记录自己对夏季的感受。

2.调动已有经验对比夏天与冬天不同的季节特征。

3.尝试设计记录夏天天气的图示。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提前布置出一块“天气记录”墙,能记录至少一个月。

2.人手一份记录表、一支水彩笔。

3.《开心阅读》第28页。

4.选择天气晴朗的日子组织此活动。

活动过程

l.全体幼儿一起来到户外(有草地的幼儿园可以坐在草地上),发给每人一张记录表,教师语言引导幼儿调动各种感官感受夏日特征并进行记录。

教师:(1)抬头看看天空是什么样的?

(2)周围的花草树木现在是什么样子?

(3)举起双手感受一下风吹拂到手上的感觉。

(4)闭上眼睛闻一闻空气的味道。

(5)互相看看,我们穿的衣服是什么样的?

(6)你还有别的发现吗?

鼓励幼儿大胆运用各种表征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如简笔画、各种颜色(如暖暖的风,用红色记录),帮助幼儿整理发现。

2.引导幼儿在冬季特征的基础上辨识夏天的特征。

教师:

(1)冬天和夏天相比,温度有什么不一样?

(2)冬天和夏天相比,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变化?(从着装、活动、饮食等方面观察)

(3)冬天和夏天相比,我们周围的树、花有什么不一样?

(4)冬天和夏天相比,还有什么不一样?

(5)冬天和夏天相比,你喜欢哪个?为什么?

3.布置任务——记录天气。

(1)请幼儿讨论:夏季的天空很蓝,太阳很灿烂,有时没有或少有一些白云,这样的天气我们称之为“晴天”,除了晴天,你还知道夏天的其他天气状况吗? 小结:当天空出现很多云朵,但依旧看得到太阳时,我们称之为多云;当云朵布满天空遮住了阳光时,我们称之为阴天,此外还有雷雨,甚至冰雹,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记录每天的天气吧。

(2)请幼儿分别设计能够表现各种夏季天气的图示,再商议出最有特点、最具代表的天气图示,作为本班天气记录的公用图示,然后请今天的值日生在提前布置出来的“天气记录”主题墙上,记录下今天的天气状况。

活动二 夏天的雷雨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夏季的天气特征,知道雷雨是夏季天气的明显特征之一。

2.学习歌曲,尝试用不同的力度、表情来表演歌曲,表现出两段歌曲的不同。

3.感受问答式歌曲的有趣性。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带领幼儿欣赏过夏天雷雨的景象,或阅读过有关书籍、图片和影像资料。

2.事先下载的“雷雨”音效,准备画纸和笔等。

3.《开心阅读》第30~31页。

4.歌曲光碟。

活动过程

1.画一画。

给幼儿发放画笔和纸,请幼儿讨论夏天的天气特征,并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1)夏天很热,太阳火辣辣的。

(2)一会儿下很大的雨,一会儿太阳又出来了,有时候能看到彩虹。

(3)下雨的时候,会打雷和闪电。

2.听一听。

教师播放“轰隆隆”的雷声,请幼儿讨论。

(1)这是什么声音?什么时候会发出这样的声音?

(2)小朋友害怕打雷和闪电吗?为什么?

(3)下雷雨时,是先听到雷声,还是先看到闪电?

小结:雷雨是夏季天气的一个明显特征,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昕到雷声,打雷和闪电是一种自然现象,我们不用感到害怕,只要待在安全的地方就不会发生危险。

3.唱一唱。

幼儿学习歌曲《夏天的雷雨》

(1)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一首歌,请小朋友们猜一猜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请幼儿翻阅阅读材料,教师一边引导阅读,一边清唱歌曲,引出今天学唱歌曲的名称——《夏天的雷雨》。

(2)学唱歌曲。

①幼儿阅读《开心阅读》第30~31页,教师按歌曲节奏念一遍歌词,帮助幼儿归纳歌词并注意歌词的顺序。

②教师和幼儿边拍手边按节奏说出两段歌词。

③完整学习歌曲2~3遍。

④引导幼儿讨论:歌曲第一段是疑问句,应该怎样唱?第二段是陈述回答,又应该怎样唱?表情和动作可以分别怎样表现?并请幼儿大胆在集体面前展示。

(3)变换形式演唱歌曲。

(1)教师唱第一段,表现出轻轻的疑问语气。幼儿唱第二段,表现出欢快、肯定回答的语气。

(2)幼儿自行分组或两两搭档表演练习,一个唱歌曲第一段,另一个唱歌曲

第二段,引导幼儿加入不同表情表现歌曲。

活动三 荷花开放

活动目标

1.了解荷花的外形特征和生长特点,理解儿歌用“红色大伞”比喻荷花的修辞方法。

2.想象并用动作来表演儿歌的内容。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家长利用周末带幼儿认识荷花,感受荷花的外形特征。

2.《开心阅读》第29页、《快乐游戏》第19页。

活动过程

1.阅读《开心阅读》第29页,欣赏荷花,幼儿看画面说说荷花的外形特征和生长特点。

(1)教师一边引导幼儿欣赏荷花,一边朗诵儿歌后提问:儿歌里所说的“红色的大伞”是什么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2)幼儿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结合画面讲述,教师丰富荷叶、莲蓬、藕等相关知识。

(3)小结:这种美丽的花是荷花,它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莲花。它长在水里,在夏天开花。

2.结合图片学习儿歌《荷花开》。

(1)教师:老师把这张图片上的内容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大家一起来听一听吧!

(2)教师示范朗诵儿歌《荷花开》。

(3)教师指图,请幼儿根据图片内容逐步念出儿歌的内容,同时帮助幼儿理解儿歌的含义。

教师:儿歌里说的红色的大伞是什么呀?(荷花)

(4)集体朗诵儿歌2~3遍,注意引导幼儿声音自然,表现诗歌的韵律美。

3.启发幼儿根据儿歌内容创编动作。

(1)教师:暖暖的风儿吹过来,可以做什么动作来表达呢?小雨又能做什么动作呢?小鱼、小虾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2)鼓励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表演他创编的动作。

(3)整理幼儿创编的动作,带领全体幼儿边念儿歌边表演。

活动四 昆虫运动会(一)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昆虫,了解昆虫外形的主要特征。

2.尝试按昆虫的运动方式对昆虫进行分类活动。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收集各种常见小虫的图片。

2.《开心阅读》第32~34页、《快乐游戏》第20页。

3.故事光碟。

活动过程

1.幼儿边看《开心阅读》第32~34页,边听教师讲述故事《昆虫运动会》,教师讲述故事后提问:

(1)森林里举办运动会,哪些小动物来参加?

(2)这些小动物都有什么特点?

小结:前来参加运动会的小动物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昆虫,它们的头上都触须,身体分为头、胸、腹3个部分,有6条腿,有的昆虫有翅膀,如蜜蜂、蝴蝶和蜻蜒,有的没有翅膀:

2.用儿歌《昆虫运动会会歌》帮助幼儿再次总结昆虫的特征。

操作活动:

(1)谁是昆虫?

请幼儿将自己带来的图片根据昆虫的特征进行甄别,找出昆虫的图片。

(2)给昆虫排队。

请幼儿将自己准备的昆虫图片,按照会飞的、会爬的、会跳的昆虫进行分类,粘贴在教师准备的分类板中。

(3)谁是益虫,谁是害虫?

请幼儿完成《快乐游戏》第20页内容。

3.寻找昆虫。

带领幼儿到草地上寻找并观察昆虫。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236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