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观后感

| 读后感 |

【www.guakaob.com--读后感】

历史的观后感篇一
《历史观后感、读后感》

姓名: 学号:1001

班级:高一(10)班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在这个寒假里,我略读了《东周列国志》历史相关书籍,从中有所体会。 《东周列国志》是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是由明代著名的通俗小说家冯梦龙创作的。这本书讲述的是秦国、齐国、楚国、赵国等几个国家的连绵不断的兼并战争,也同时缔造出春秋时期的英雄,描写了西周宣王时期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期的历史。

春秋战国这500多年是我国历史上大变革,大动荡的重要时代,是一个需要英雄,同时也产生一大批英雄的时代。这个时期,出现了像曹刿、管仲、孙武这样著名的历史人物,还有“城濮之战”“卧薪尝胆”这样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

最让我回味无穷的是“赵氏孤儿”,它讲述的是晋国晋景公的爱臣屠岸贾是个卑鄙小人,憎恨赵朔一家并想将将其杀害。大臣韩厥知道屠岸贾的阴谋后急忙告诉赵朔。赵朔把怀有身孕的夫人庄姬送往晋侯宫并把生女则叫文,生儿则叫武此事说给同门客程婴。屠岸贾杀掉了赵朔但发现庄姬在晋侯宫深怕庄姬生下男孩日后报复因此想将其杀害,若生的是女儿则不杀,不料夫人生出个男孩。程婴和公孙许臼决心救出孩子并抚育成人。公孙许臼舍生取义,程婴用自己的孩子代替“赵武”,保住了赵武,由程婴抚养。在晋悼公即位后重用韩厥,找回了赵家人赵武并把屠岸贾杀掉了。

故事中的程婴是我最钦佩的人,他与公孙许臼那种舍己救人、矢志不渝的精神,一直为人们所钦敬。他受恩于赵家,情愿牺牲自己的孩儿去换“赵氏孤儿”,并将其抚养成人为父报仇,仇报后又自杀以报公孙许臼。他其实也是以一死表明心迹,证明自己苟活于世,决没有丝毫为个人考虑的意思。

《东周列国志》所叙述的五百多年之间,英雄辈出,赞扬了从善如流、赏罚严明、胸怀大度的王侯和忠贞、有勇有谋的将相,也赞扬了那些见义勇为、机智果敢的豪侠,有很多故事很是扣人心弦,例如豫让击衣报襄子,豫让因智伯以国士待之,决意以国士报答,在智伯死后,几次为智伯复仇,就义之前,仍请求将智伯仇敌的衣服用剑斩过,以了心愿;荆轲刺秦王中田光向燕太子丹举荐荆轲,

图谋刺杀秦始皇,为守机密,自刎而死;又有曹刿论战中曹刿凭借智慧,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小取大,令人佩服;故事“将相和”中,爱国情感以及廉颇勇于改过,真诚率直的性格,使人深受感触„„

同时小说也塑造了一些昏聩、残暴、荒淫无耻的帝王、诸侯等统治者,和贪婪、奸诈、阴险的佞臣小人,像昏庸暴虐的周幽王、贪赃枉法、卖国卖家的郭开等等,也都与小说描写的正面人物形成鲜明对比。

这本书中的许多情节都很耐人寻味,让人领悟了很多道理,了解了许多杰出的英雄人物,看到了他们的智谋,勇敢,忠义,善良,正义,身上也是一股正气。

《我的1919》观后感

看完《我的1919》我深受感触——弱国无外交,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不能得到公平的对待,不能收回本国应有的主权,本应有五个代表席位但只获得了两个,山东是属于中国的,但德国占领的山东半岛在巴黎和会上却划分给了日本„„中国外交才子顾维钧作为中国代表团全权代表参加1919年巴黎和会,在讨论山东问题上,他做了一番精彩的辩论。

“中国不能没有山东就像西方不能没有耶律撒冷„„”这是一番精彩的辩词,看到这里我十分振奋,我感受到中国人民赤诚的爱国之心。但后来却不能如我们所愿,列强为了自身的利益,要让我们中国签约这丧权辱国的“凡尔赛和约”。

这是谁都不能忍受的,肖克俭自焚的场面,我仿佛和大多数的人一般,看到了中国大地上燃起的熊熊烈火,在不断的壮大,永不熄灭!他对自己妻子说“梅,回祖国去吧,那里正在燃烧!”,是的,全中国都在愤怒着,永远都会记住着这亡国的耻辱。当肖克俭跪在英美法的国旗面前,用熊熊烈火将自己燃烧,那时愤怒的火焰,四万万同胞的愤怒的火焰,那也是最深沉的悲歌,那是在弱国无外交面前的悲痛!弱国无外交,这是我们中国的耻辱,但是我们必须记住这个耻辱,中国要自强,中国人终有一天会洗刷这耻辱,列强们的逼迫,中国人却是不屈。我们仍然要昂首,我们要向前看!弱国无外交,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国在经济、科技为主的综合国力上源源落后于西方大国。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任人宰割。耻辱的历史使我们悲愤,耻辱的历史更应该使我们铭记责任、吸取教训。弱国无外交,让我们失掉了多少领土,失掉了多少白银,失掉了多少自尊,失掉多少中华人民啊,我们不能重蹈覆辙!

在最后,顾维钧作为中国政府全权代表在“巴黎和会”上维护国家尊严、保卫中华民族权益,拒绝签约“凡尔赛”条约。作为“弱国”的中国要在巴黎和会上讨回公道,寻求公平正义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顾维钧是机智的,勇敢的,他大胆地拒绝了签约,肖克俭是爱国的勇敢青年,中国有一代又一代的人才来拯救祖国,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要记住国耻,不断让祖国富强,走向繁荣。祖国需要我们,我们这一代青年,应把他们良好的精神继承,有爱国主义精神,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那里需要我们,那里正期待着我们的燃烧。

1919年,是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

1919年,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线。

1919年6月38日,中国人终于第一次向列强说:“不!”

现在,我们都过上了安逸幸福的好日子,但我们勿忘国耻,现在,依然有饥饿的恶狼虎视眈眈的盯着我们,所以我们不应该怠慢,松懈,骄傲,懒惰,我们应该更好地让祖国进步,不落后于发达国家。不让别人看不起我们中国!

历史的观后感篇二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后感》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观后感

学院:

姓名:

学号:

班级: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后感

2011年8月28日晚我们观看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这部教育片。影片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中共一大、二大的胜利召开;详细介绍了党内的光辉人物,同时回顾了我党历史的珍贵镜头;影片中我们也看到了内战的爆发,根据地的建立,以及解放战争的片段。

由于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中国的先进人士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通过1921年7月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是建立了中国共产党。规定了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

重温历史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党的艰苦岁月,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人民反抗国民党的斗争。当然最难忘的是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喝脏水、吃树皮的日子。虽然在此过程中我们牺牲了很多战士,但是我们最终克服天险,走出雪山、穿越了草地,成就了历史的又一次伟大胜利。

影片中,我们回顾的点点滴滴都将是我们共产党员以后人生的宝贵财富。长征是一种精神,就像奥多老师和我们说的这样:长征精神是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革命集体主义精神;是因地制宜,审时度势的革命现实主义精神;是服从组织,顾全大局的革命全局主义精神。当然我们还有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诸多精神。

在进入社会主义今天的我们依然要学习老一辈革命家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我们要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要密切联系群众,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我们要学习不论条件多么艰苦、环境多么恶劣,始终把党的事业、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也是每一位大学生都必须要做到的。

建党九十周年的我们是幸福的一代,同时也肩负着把我党发扬光大的重要使命。在此次学习中我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更坚定不移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党的基本战线不动摇。同时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做好了不惜牺牲一切的准备。

历史的观后感篇三
《历史的观后感》

观《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有感

观看了日本侵华这一展板之后,我感受到了当时的日本军人的可恶作风,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国军民顽强的战斗意志。

回顾历史, 我们不会忘记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者的野心,不会忘记七七卢沟桥的枪声,不会忘记一次次的大屠杀,不会忘记侵略者丑恶的嘴脸,不会忘记无辜百姓绝望空洞的眼神。

而近年来,日本人所做的一切仍旧使我们失望,修改教科书,日本首相一而再再而三参拜靖国神社……他们不但不承认历史,而且企图改变历史。日本对于战争的看法,不但没有愧疚之意,还处处给世人一个错乱的印象。但历史永远不会被掩盖,思想永远不可能被控制,因为血迹不会淡,百姓的冤魂也不会散。同时,这段历史也让日本人乃至全世界人民看到中华民族是个不屈不挠的民族。经过14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这不仅是中国近百年史上第一次获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也使中华民族从此真正屹立于世界之林,我们也不会忘记中国共产党的不断探索,不会忘记平型关首战告捷,不会忘记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不会忘记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不会忘记每一个不畏侵略,用智慧、用勇气、用一颗爱国之心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中华儿女。

这是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日本的侵华战争,严重威胁着中国的生存,陷中华民族于亡国灭种之绝境。挽救民族危亡,是每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直到今天,我们仿佛还可以听见那一年胜利的号角,依旧振奋人心,我们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密苏里号军舰上签字投降

垂头丧气的日本人,大快人心。历史记得所有的一切,屈辱,暴行,反抗,胜利。

作为一名大学生,作为一个有良知正义感的中国人,我们都会不忍直视那段血淋淋的历史,我们应该不断告诫自己,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我们不能心安理得地享受胜利的果实,我们应当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战争的本质,保存历史留下的证据,给我们的后代展示最真实的历史。我们不耻日本侵略者,我们缅怀先烈,我们尊重历史。 日本的侵华战争,每一个中国人都应牢牢记住的历史。请记住那片灰色的天空,记住那块鲜血然染红的土地,记住那群战斗的人民。

历史的观后感篇四
《历史 观后感》

《汉字五千年》读后感

汉字五千年,一听到这个名字,想必肯定讲述的是汉字五千年来悠久的历史文化,这部影片就极好的阐述了汉字的辉煌历史。

汉字,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是汉人所书写的汉字,汉字是世界上生命力最强的文字,汉字不仅代表了汉人,也代表了少数民族以及周边国家相互间的来往。为中原文化创造了一片新的天地。

汉字与其他的文字不同,汉字有着明显的方正的格式,这不仅象征着汉人特别的“国”字脸的外表,也象征了汉人方正质朴的气概,这是属于汉人独一无二的宝藏。

看了这部影片,我不得不感叹汉字的博大精深,汉字在如今,为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提供了交流的工具,也证明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汉字代表的是中国,是中国的人民,是中国的象征,没有东西可以替代它的地位,永远。

五千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一眨眼的功夫,汉字从出现,到成型,经历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恐怕已经无法想象了,但是,它留给后人的,是无穷的宝藏,是中国的精髓。我曾经看到一位母亲,抱着她的儿子,指着童话书上的字说:“宝贝你看,这是咱们中国的字体,只要学会了这个,什么都会了哦!”这句话或许在别人眼了是用来哄小孩的语言,但在我的眼中,这位母亲的话,是非常正确的。

汉字作为世界上最难的语言,你连最难的语言都学会了,还有什么学不会呢?这想必是中国人才济济的一个原因吧。

历史的观后感篇五
《历史观后感》

历史的重量

圆明园历史实践报告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金英雄,远去了金戈铁马,远去了战火硝烟,历史的车轮缓缓走过,中华民族迎来了一个美好的时代,再回首,华夏民族在历史上的千年辉煌,没有哪个国家可以与之媲美,然而,在其辉煌中又有一段屈辱的岁月,如今虽已过去,但历史的印记却在向我们无声的诉说着。 这个周末,我们宿舍一起去了圆明园。这是我第二次去了,第一次是在中秋节,当时圆明园里的树木依旧繁茂,鲜花依旧芬芳,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湖中满满的荷叶,硕大的叶子上点缀着水珠,真有些珠圆玉润的感觉,有小船在湖中穿梭,别有一番味道。而如今,当我再次跨进这个历史感厚重的地方,给我印象最深的依然是湖中的荷叶。只是此时已由那美丽的嫩叶变为枯叶,残败破损,为这北京的冬季平添了几分萧条,一池残荷尤立水中,与那西洋楼相互映衬,那断壁残垣映着那枯叶,更能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重量。也是如此的厚重,如此的屈辱,但同时又是如此的难忘与珍贵,它让我们永远铭记着我们那段屈辱的岁月,不忘国耻。而这西洋建筑独特的残缺美,也成为了圆明园的标志,那些汉白玉的巨石无规则的散落在地上,告诉我们那些侵略者无耻的罪

行,而那矗立着的石碑更像为尊严而立,沉默了百年不倒。前几年还听到有人想重建西洋楼,我认为不可,我们应该保护这段历史的印记,保留原来侵略者入侵后的样子,我们在这些疮痍中走过,抚摸着这些曾经集美好于一身的遗迹,我感到了历史的重量,那种沉重,我们要永远铭记,让这里成为我们的纪念。

还有展馆中放置的十二生肖头像,我们都知道,那不都是真的。真的十二生肖有好多已经随着当年英法联军的入侵而散落在了世界各地。近几年鼠首,兔首相继被买回,不少国人为之稍有欣慰,可为什么我却觉得如此悲哀,明明是我们的东西,明明是西方列强以不文明的行为将其带往欧洲,可为什么我们要拿重金买回你,这不是很悲哀吗?想到着我的心就更为沉重。

面对圆明园的残败,我不禁想起电影《圆明园》中的一句话: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骨架,披上绸缎,缀满珠宝。。。

这个梦是如此的华丽,而如今我们就站在这个梦中,这个经由三代皇帝建造的梦,可是这个梦现在却是如此残破。它只剩下一个骨架,里面的大理石,汉白玉已经断裂,里面的瓷器珠宝已散落各地,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它是如此之厚重,它压的千千万万中国人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受尽屈辱,抬不起头,它压的中国险些沦丧。。。。。。。

中国,走过了五千年的时光,在历史上成为唯一一个没有消失的文明古国,它经历了悠悠岁月,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的荣辱兴衰,同样见证了圆明园的诞生于毁灭。

1644年,满族入主中原,清代,中国最一个王朝诞生,它让中国得到了历史上最大的版图,它也让人们的优越感得到了最大的彰显。为使自己的优越感更为明显突出,康熙于1709年开始修建圆明园,历经雍正,乾隆,三代皇帝,重在乾隆晚年建成,圆明园继承了中国三千年优秀建园传统,集种园林设计于一体,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水乡的委婉,既有中国文人诗中画下的仙境,又有欧洲建筑的精华。它以它无与伦比的建筑规模,丰富的收藏,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被称为:“万园之园”。这个世界奇迹是在这个独一无二的盛世下完成的,这个集中国神话与西方传说为一体的皇家园林成为了西方人心中向往的天堂,然而仅仅在其建成了50多年后,西方列强就以武力打开了中国的大门,70多年后,当西方那些人终于来到了这个传说中的园林,却给这个仙境般的地方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早已失去理性的士兵疯狂的抢着,拿着,拿不走就破坏,这种几乎疯狂的掠夺行为进行完之后,他们竟然还不尽兴。为了给清政府以示警戒,竟然放火烧了园子。我真想问一问他们,这么美好的事物,他们怎么舍得破坏?这么珍贵的东西,怎么舍得烧毁?是不是人类内心潜在的罪恶感可以在毁灭美

好中得到最好的释放?那些罪恶的灵魂会在天国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赎罪么?这些我不明白,我也无力去想明白,然而我最想问的就是这个曾从汉人手中多下万里江山的游牧民族的血性去了哪里?为什么会在八代朝帝之后出现一个软弱胆怯的懦夫?不过还好,中国虽饱受凌辱,却没曾放弃希望。千千万万个有血性的中国人用自己的鲜血去保卫这个早已千疮百孔的祖国,用自己的血液换来了而今的崭新时代。圆明园你看到了么?中国如今早已远去了战火,迎来了全新的时代。你诞生在一个错误的时代,不怪你而今你成为了千千万万中国人勿忘国耻的教育圣地,也许这会让你变得更有意义。

圆明园,你听到了么?1949年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的那句“中华人们共和国成立了”,2001年中国申奥成功的人们兴奋的欢呼,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场的运动之声,2010年上海世博会人们惊奇的赞美。。。

中国人的百年梦正在被实现,东亚病夫已不复存在,而今的中国正在一步一步走向繁荣于昌盛。

圆明园你感到欣慰么?你再也不会被蹂躏与践踏了,你再也不会看到祖国被欺辱了,你将会永远被保护着,你成为了那段历史的见证者的同时也成为了千千万万个小学生的老师,你的使命就是用你饱经沧桑的面庞告诉他们历史,用你那百孔千疮的躯体来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其实破碎又怎样?

这并不是最终的结局,人生也如此,面对种种破碎,我们心髓俱痛,因为这些易碎的东西,往往正是真品,我们总认为破碎之后就无法拼回完整,但时过境迁就会发现,当初的破碎恰恰是我们镜子,可以让我们更好的认清,圆明园的破碎让我们认清了历史,感受到了历史的重量。

历史的观后感篇六
《近现代史的电影观后感。》

金陵十三钗电影观后感

纵是身份卑贱 危难当头 亦会毫不犹豫献出生命

电影开始以一个女学生的视角观看着被轰炸中的南京城“轰炸了二十多天 南京到底被日本军队攻破了 那是1937年 12月13日 我记得 那天所有人都在跑 好像永远也跑不出那场大雾” 的确,那就是1937年的南京,已经失去了抵抗能力,那是所有人的噩梦,那里被日本军害的满目苍夷,已经是一片黑暗,统统笼罩在战火之中。血肉模糊的尸体纵横在南京的大街小巷上,尖叫声、枪声随处可闻 人们能做的 就只剩下逃命 。在这战火之中有十二个女学生和一个孤儿陈乔治在匆忙的向教堂奔去,她们的脸上有着常人无法体会到的痛苦,有着难以倾诉的苦楚。她们失去了美丽的家园,失去了最亲最亲的家人。与此同时,一群秦淮河的妓女也到教堂去避难。原著中这么写到“她们只用了一会儿功夫,就把秦淮河带进来了,连脂粉味都带进来了。” 那些日本军到处搜捕女学生,更可恶的是,日本人竟然还要这些女学生在他们的庆功大典上唱歌,为他们助兴。就在这火烧眉毛之时。那些妓女,代替了那十三个女学生,挺身而出。临行之前, 她们为女学生唱一曲秦淮景 那一幕,她们着旗袍,款款而来,给人一种岁月静好的惊艳之感。却是这群美丽的女子,为了一改自古“商女不知亡国恨”的骂名,选择拼上性命“做了件有情有义的大事”。在南京的教堂,那个为了送葬教父的送葬者,为了肩上的一份责任,为了保护那些教堂的女孩子们,能安全离开那个可怕的南京,不惜自己冒着生命危险,修好了卡车,把她们带出了南京!

影片的最后没有交代那些女人最后如何。但我相信大家猜也猜得出她们如何,只有死。

妓女的身份很低,大家都说他们无情,但她们做的的事情却有情有义。可又有几个人有这种情义呢?在南京危在旦夕之时,正是这种身份卑微的人,献出了力量。那个时候的南京已经没的抵抗能力了,剩下的只有逃命了„„他们有一种最原始的办法,有战友的身体作掩护,那个时候的中国人不愿当亡国奴,就那命去拼。

历史的观后感篇七
《近代史 观后感》

中国近代史纲要

论文

观后感 题目: 正视抗日战争,理性看待中日关系

小 组 成 员:

院系专业班级:

联 系 电 话:

指 导 教 师:

正视抗日战争,理性看待中日关系

【摘要】一部反映抗日战争末期,河北某偏僻乡村普通农民与日本军官、中国翻译之间的故事,姜文导演用诙谐幽默的表现方式,给观众还原了一个残酷的现实过去。这是一场值得两国人民都深刻思考的战争,而我们应该放下偏激的情绪,正视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理性的开袋中日关系。

【关键词】日本军队 战争 中国平民 中日关系 抗日战争

【正文】

中国抗日战争,日本称其为日华战争,西方国家多数称其为第二次中日战争,是指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开始,由日本帝国入侵中华民国引发的战争,主战场在中国大陆,两国军队鏖战八年,至1945年9月2日,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这场战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反侵略战争,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抗日战争最终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因为这场战争的惨烈和重要,很多影视剧的题材都会选择“抗日战争”这一背景进行创作,但是在大部分作品中,由于很多主客观因素,我看到的都是日本军队的残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这仿佛成了大部分抗战影视剧的惯用线索。不过有一部电影,

让我看罢久久不能平静,直指心灵,这就是荣获了第5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及2002年日本“每日电影奖”最佳外语片奖的黑白电影——《鬼子来了》。

1998年,作为导演已经蛰伏5年的姜文再度出击,执导并主演新作《鬼子来了》。这是一部如利刃般直刺入历史黑暗脏腑的《鬼子来了》则让很多观众都无比兴奋。《鬼子来了》是我看过的,最真实的抗战片。不过正是由于它太过真实准确,并且揭露了国人的愚昧和奴性,战争中日本士兵的人格变质等问题,在当时看来是一部“非主流”的电影,所以被国家广电总局质疑为“立场有问题”。于是这部在国内外好评如潮的作品在内地被全面禁映。事到如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中日关系的微妙变化,使得这部电影得到了更多人的观看和反思。由于《鬼子来了》具有极大的冲击力,很多日本影院在其放映结束后经常出现混乱不堪的场面,观影者的不同情绪异常尖锐地对立着,而一位日本影评人指出:“鉴赏后的混乱正是名作的证明”。 《鬼子来了》中有百分之十取材自大陆作家尤凤伟的小说《生存》,其它部分则是由姜文和另外三位编剧听当地老人讲述当年故事融合而成。故事发生于抗日战争末期河北山海关附近的一座名为挂甲台的偏僻小村。一天夜里,姜文饰演的村民马大三正与村里漂亮的年轻寡妇鱼儿在自己的炕上偷情。这时一人敲门,他把两个装着俘虏的麻袋丢到马大三家里,其中一个是日本军官花屋小三郎,另一个翻译董汉臣。本来那人答应好了八天以后来取人,结果此后音讯皆无…… 这两个俘虏在村子里关的时间一久,村民们便商议将二人处死,以避

免麻烦。而日本兵花屋小三郎起先也决意以死殉国,为让马大三杀了他而让翻译教他几句骂人的话,翻译为自保性命却教了他几句奉承之语,于是只见花屋恶狠狠的说着:“大哥大嫂过年好!你是我的爷,我是你的儿!”——话语可产生的巨大荒谬性在这一瞬间尽显无遗。 而在此后多次试图处死两人未果之后,村民们也认定他们命不该绝,就一直把这两个俘虏秘密关押在村里。 六个月之后,花屋小三郎决定报答马大三和众村民的不杀之恩,提出与村民完成一笔交易:村民一方把他和翻译送还给宪兵队,而日军方面则以两车粮食作为交换条件。在马大三的主张下,经过一番商议,村民接受了花屋的条件,并且签字订约。众人一并护送两个俘虏返回宪兵队。尽管日本宪兵队队长感到有辱武士道精神,但还是同意履行那份约定,并率部队将粮食送往挂甲台。粮食运抵村内,日军召集全村老小饮酒欢庆,共享吃喝。当欢庆进行到一半,日本宪兵队队长突然向部下宣告天皇已经向盟军投降、日本战败的消息,于是形势出现突变,日军开始疯狂杀戮村民,整个村落当即变成血腥屠场,随后他们更是纵火将这一山村化为灰烬。 在这一灭顶之灾中,只有马大三与已经怀有身孕的鱼儿幸免于难。不久,国民党军队来了,他们先是当众审判并处决了翻译董汉臣,随后接管了日军大部俘虏,花屋所在部队也在其中。 一个大雨天,马大三乔装假扮成烟贩,手持利斧冲进日军俘虏营,见人就砍,鬼子死伤数人。而他最终被国民党士兵所擒,被判处死刑。 宣判者仍旧是前几日宣判翻译董汉臣的同一位国民党军官,这位国民党军官操着一口很滑稽的腔调,认定马大三的行为违反了最近出台的国际公约波

茨坦公告。随后马大三在众人淡漠的目光中被斩首处死,执行死刑的正是那个与他们曾经朝夕相处的花屋小三郎……

片中最悲壮的乾坤大逆转寓于最后一个画面之中。当导演姜文用黑白的反差色调完美地主导了这个徘徊在黑暗和明亮、蒙昧和醒悟之中的故事后,他涂上了一层惊人的彩色:世界在瞬间变成血红一片——这个极端主观的惊人视角来自于马大三滚落掉地的人头上的双眼。

《鬼子来了》语言幽默,加上演员的精彩表演,整部电影会让人捧腹大笑好几次,但是到最后,电影结束了,心里却无比的沉重且压抑。这部影片通过描述中国农民和日军的交流,突显出了在战争中,在面临死亡时,人性的扭曲和裂变,连日本媒体都称之为“超越国境的人性的真实”。导演姜文说:“这部电影不仅是再现日本军队当年的暴行,更是出于一种警世的责任。在这部影片里,日本军屠杀的是真正的中国老百姓、中国平民。而事实上,当年日本军也确实杀过很多中国老百姓。我的老家唐山就发生过这样的惨案。我想通过这部影片告诉日本观众:你们要真正面对这段历史,别想再否认。我也想以此告诫中国观众:面对恶人,我们不能无端地报以善良。面对这些已经发生的事实,中国人和日本人都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避免这种事再发生。”

这部电影的出现之初,很多人一时难以接受里面刻画的中国农民形象。片中在那个被日军牢牢把持的小村庄,日军对当地人进行着和平的奴役,而习惯了被压迫的老百姓已经对于尊严的事情麻木了,小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239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