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香樟树的说明文

| 高中作文 |

【www.guakaob.com--高中作文】

写香樟树的说明文第一篇
《描写香樟树的优美句子》

描写香樟树的优美句子

描写香樟树的优美句子

1.最茂密盛装的,倒是那些笑弯了腰的香樟;香樟的个不高,可情最浓,挤满全身的翠叶,把枝桠都遮掩了,倒象结实的一把把大伞,能给人遮雨,也能挡阳光。

2.立夏觉得浅川没有夏至,无论太阳升到怎样的高度,散射出多么炽热的白光,这个城市永远有一半温柔地躲藏在香樟墨绿色的阴影下面,隔绝了尘世,闭着眼睛安然呼吸。

3.我们所看见的世界——香樟树是流动的绿色,阳光在午后变得透明,蜿蜒向所有它可以到达的地方,不远处的公交车站传来繁忙的声响,因为瞌睡而睡着的人,投下一颤一颤的影子,蛛网在墙角隐隐约约。空气里绷着平缓而舒畅的节奏,像是永远停在了这一点,以至于完全不用考虑它的将来会演变出怎样的走向。

4.香樟树的姿态最优美,常常倾斜了身子,恰如其分地与对面的伙伴,将整条公路架成了一个半圆顶的绿色的顶空。

5.香樟树跟老家桂林那边的原樟区别的是,它的叶子稍小,只要将叶撮在手中,便有一股清淡的香味飘来,久久不会散去,树木长不了原樟大,寿命更比不上原樟,只是秋天的种子,比原樟的要多,要粗一点。

6.立夏就是来回地在浅川走走停停,看那些高大的香樟怎样一棵又一棵地覆盖了城市隐藏了光阴虚度了晨昏。

7.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他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8.那些高大的香樟像是从小在自己的梦中反复出现反复描绘的颜色,带了懵懂的冲撞在眼睛里洋溢着模糊的柔光。

写香樟树的说明文第二篇
《记叙文、说明文答案(生用)》

记叙文答案

遭遇车祸(发生车祸、身处险境、途中发生车祸) 指挥逃生(指挥自救、展开救援、助人脱险、指挥乘客脱险)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汽车悬在山崖随时可能坠落的险情。 (2)三个动词生动细致地写出当时危险的情形,体现乘客为李刚的安危而担忧。(意思答对即可)

21、(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2、(6分)前:心灰意冷,对生活失去信心。(如果只答到“认为自己渺小,微不足道”给1分)(2分) 后:轻松,自信,对生活重又充满了希望。(只答到“认为每个人包括自己在这个世界上都很重要”给1分)(2分) 原因:当车子悬在半空中时,他发现自己是平衡这辆车最重要的一环,他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是这么重要。(或:微不足道的自己挽救了全车乘客的生命。)(2分)(意思对即可)

23、(6分)

24、(6分)答案示例1:我也很重要,即使是一颗星星,也能闪耀茫茫夜空;我也很重要,即使是一片树叶,也能展示勃勃生机。 示例2:我也很重要,即使是一丝微风,也能给人送去清凉;我也很重要,即使是一片云彩,也能装点蔚蓝的天空。(只要运用比喻,写出微小事物的特征或作用,语言通顺即可)

18.(3分)记叙了家境贫困、相怜相爱的一对父子来小店吃面,“我”用善意的谎言赠送他们一盘牛肉,他们善意接受却又各自悄悄买单的感人故事。

19.(4分)答案示例一:文中男青年最能打动我,因为①他孝顺、懂事。搀扶父亲到小店吃面,先为父亲摘下头上的旧毡帽,又帮父亲脱棉大衣;为了让父亲能坦然吃牛肉面,假装叫了两碗牛肉面,自己却悄悄要了一碗“白水面”;把父亲夹来的一块块牛肉悄悄送回父亲的碗里;考完研无论如何也要回家看望父母。

②男青年读书刻苦、生活节俭。为了考研认真学习,同时为了节省路费五年没有回家。 ③男青年善解人意、善良真诚。“我”用善意的谎言赠送他们一盘牛肉,他没有拒绝“我”的好意,而是善意接受,一个劲儿地跟“我”道谢,最后却悄悄留下牛肉钱。

④男青年自尊、贫困而不卑微。他明白老板赠送一盘牛肉的好意,先是接受,最后悄悄付款。虽然经济贫困,但是不占他人便宜,活得有自尊有骨气。(以上四点答到其中两点即可,每点2分,其中人物评价1分,分析1分)

答案示例二:文中父亲最能打动我,因为父亲慈爱。眼睛不好却大老远跑来看儿子,牛肉面中的牛肉舍不得吃,摸索着把它不断地夹给儿子;(2分)父亲贫穷但不卑微,不贪小便宜的品行令我敬佩。他贫困、节俭,但不白吃老板赠送的牛肉,悄悄付款买单。(2分)

答案示例三:文中的“我”(店老板)最能打动我,因为他不唯利是图,乐于助人。店老板看到家境贫困、相怜相爱的父子互相推让牛肉时,即赠送他们一盘牛肉;(2分)店老板细心、善良,尊重他人,注意维护他人自尊。为了让父子俩能坦然接受他赠送的牛肉,用心良苦编了善意的谎言。)(2分)

20.(4分)答案示例一:句子:男青年先为老者摘下头上的旧毡帽,又帮着脱下那件褪了色又极不合体的棉大衣。

点评:通过男青年的动作细节描写和老者的衣着描写,表现了男青年的孝顺,突出了他们家境的贫困。

示例二 句子:父亲的筷子在碗里摸索着,夹起一块牛肉,又摸索着送到儿子的碗里。

点评:运用“摸索”、 “夹起”、“又摸索”细节描写,突出了父亲眼睛看不见,行动不便,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情。

示例三 句子:男青年表情复杂,嘴角微微动了动,却欲言又止。

点评:运用“微微动了动”、“欲言又止”细节描写,突出了青年人复杂的情感:明白了老板的好意,想要拒绝又怕伤害人家,接受又不好意思的矛盾心理,于是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先接受再付款的心理过程。

示例四 句子:“厚道,厚道,厚道!”老者连连说,“祝你们生意兴隆!”

点评: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突出了老者朴实,表达了对老板的感激之情。

示例五 句子:雪没有停,越下越大,铺天盖地,洋洋洒洒。

点评:运用生动的景物描写,以天气的寒冷来反衬人间的温情(或以漂亮的雪花来映衬人物的美好品格)。(句子1分,点评3分,意近即可)

21.(3分)示例一:我心头猛的一热:这父子俩才真是厚道人呵,早知如此,我真不该赠送那一盘牛肉,害得人家花费了两份钱。他的生活如此贫困,我怎么能收人家的钱呢?不行,我这就追去把钱还给人家。

示例二:我肃然起敬:这父子俩真是人穷志不穷,在当今社会,怎么还有这样本分不占便宜的人呢!真是难得,难得!我怎能让他们花费两份钱呢?不行,我这就追去把钱还给人家。(能紧扣“敬佩”、“不安”的心理描写,语句通顺即可)

22.(3分)示例一:社会的温暖,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人心的善良真诚。

示例二:家庭成员之间的相怜相爱,家庭的温馨。

示例三:目前我们还有一些生活很贫困家庭,为了供养子女读书,生活艰辛,需要得到人们的关爱。

示例四:做人要做到虽贫穷但不卑微, 不能因为生活中的困境而妄自菲薄,而要自尊,要坚强乐观地对待生活。(答到一点即可)

18.(3分)

本文叙述了一个卖书的老人尊重和关爱一个盲孩的故事。

19.(6分)

①一个善良,富有爱心的老人

看到盲孩很喜欢自己的书,就以很低的价钱卖给了他,并为自己能送他一个春天感到高兴。

②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

老人本来想免费把自己的书送给男孩,但后来考虑到男孩的自尊,就以两元的低价卖给了他,既保护了他的自尊,又送他一个春天。

(答到两点即可,每点3分,其中人物评价1分,分析2分)

20.(4分) A.运用“轻轻的”“小心翼翼”两个形容词,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男孩对盲文书非常珍惜。

21.(4分)答案示例

①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付出,要多给他人一些帮助,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也会给他人送去温暖。

②我们在帮助他人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要照顾对方的自尊心,要尊重他人。 ③当我们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要学会感恩,用爱回报他人。

18.(3分)

本文记叙了姐弟俩面对一贫如洗的家庭,姐姐决定放弃读大学的机会,弟弟却抢先一步放弃学业,外出打工,用稚嫩的肩膀担负起姐姐学费的感人故事。

19.(6分)

① 弟弟是一个勇于奉献、充满爱心的人。当他得知姐姐考上大学,明白贫困的家庭无法供两个孩子读书,毅然决定放弃学业,悄悄外出打工,承担姐姐读书的开支。

② 弟弟是一个聪明灵活的人。他知道家人不会同意他为姐姐放弃学业,与舅舅合伙导演了一场“去省城玩几天”的好戏,在家人浑然不知的情况下外出打工,担负姐姐读书的开支;家里的老黄牛将邻地里的小麦吃了一大片,憨厚的父亲不知所措,弟弟立即向麦子主人家认错,给父亲保住了面子。(分析到其中一点即可)

③ 弟弟是一个勤劳懂事的人。他总是帮辛勤劳作的父母分担家务,空闲的时候从没玩过,总是尽力帮助家里做事。

④ 弟弟是一个富有责任心的人(勇于为家庭分忧的人)。面对辛勤劳作的父母和贫困的家庭,弟弟空闲的时候从没出去玩过;家里的老黄牛把邻地里的小麦吃了,弟弟二话不说跑到麦子主人家认了错;主动放弃读书的机会,悄悄外出打工,承担姐姐读书的开支。(分析到其中一点即可)

⑤ 弟弟是一个善解人意的人。他决定为姐姐放弃读书的机会,但他不想姐姐因此自责难过,以“自己不是读书的料”为借口,毅然走上了打工之路。

(答到两点即可,每点3分,其中人物评价1分,分析2分)

20.(4分) A.运用“摸了摸”“没有拿”细节描写(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她渴望上大学却因家庭贫困而决定放弃上大学的不舍、无奈的心理。

B.运用了语言和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弟弟机灵活泼的性格。同时为下文弟弟为姐姐放弃学业去打工的情节埋下伏笔。(写法2分,作用2分)

21.(4分)答案示例:弟弟啊,你的懂事实在让姐感动。可是外出打工本该是姐啊!姐怎么能让你因为我而放弃学业呢?你稚嫩的肩膀怎能承担得起这个重担呢?你对姐的这份深情,姐永远铭记在心。姐一定好好读书,将来学有所成,报答所有关爱我的人。(能抓住此时人物的心理,围绕对弟弟的敬佩、感激;未发现弟弟早有打算的自责;对弟弟放弃学业的可惜;回报家庭的愿望等方面中的两点来谈,语言通顺即可。)

18.(4分)第二件事:女店主开心知足地把八十多岁的老太太送来的糯米团当午饭。第三件事:“我”到店里买发卡,女店主嘱托“我”带黄山风景照给她。(每件事2分)

19.(6分)①女店主是一个坚强乐观的人。下肢瘫痪的她从不怨天尤人,对顾客总是报以灿烂的笑容;她不向外人提起自己的腿,以至“我”一直没有发现她是一个下肢瘫痪者。 ②女店主是一个热爱生活,爱美的人。她将生活中美好的东西编织成各种小饰物;她一直梦想着去黄山,感受大自然的美;她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把自己美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

③女店主是一个心灵手巧,勤劳的人。她一人经营着商铺,在闲暇时光,不停地编织各种精巧的小饰物;她经营的商铺总是一尘不染。

④女店主是一个懂得感恩,善良的人。当别人欣赏她或者帮助她时,她总是心怀感激,说自己“真走运”。

⑤女店主是知足常乐的人。下肢瘫痪并不“走运”的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午饭只是开水就一只糯米团也非常开心知足。

(以上五个方面能答到其中两点即可,每点3分,其中人物评价1分,分析2分,评价和分析必须吻合,不一致则以评价为主。)

20.(6分)①通过神态描写(细节描写)(1分),形象地刻画当“我”听说女店主居然是一个下肢瘫痪者时(1分)感到非常意外、吃惊(1分)。 ②示例一:通过景物描写(1分),烘托(表达)出女店主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积极心态对“我”产生的影响(1分),表达“我”对女店主的怀念之情(1分)。 示例二:运用象征手法(1分)。用历尽沧桑依然挺拔的香樟树象征下肢瘫痪却积极乐观的女店主(1分),表达“我”对女店主的敬佩和怀念之情(1分)。(意对即可)

21.(4分)答案示例一:我喜欢“香樟树下”。因为“香樟树下”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2分),香樟树又象征着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女店主,标题“香樟树下”能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答到一点即可)。

答案示例二:我喜欢“一个走运的人”:因为小说中女店主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作者用它贯穿全文(2分):标题“一个走运的人”揭示一个并不“走运”的人感恩生活、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点明了小说的主题(2分)。

18.(4分)第二件事:女店主开心知足地把八十多岁的老太太送来的糯米团当午饭。第三件事:“我”到店里买发卡,女店主嘱托“我”带黄山风景照给她。(每件事2分)

19.(6分)①女店主是一个坚强乐观的人。下肢瘫痪的她从不怨天尤人,对顾客总是报以灿烂的笑容;她不向外人提起自己的腿,以至“我”一直没有发现她是一个下肢瘫痪者。 ②女店主是一个热爱生活,爱美的人。她将生活中美好的东西编织成各种小饰物;她一直梦想着去黄山,感受大自然的美;她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把自己美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

③女店主是一个心灵手巧,勤劳的人。她一人经营着商铺,在闲暇时光,不停地编织各种精巧的小饰物;她经营的商铺总是一尘不染。

④女店主是一个懂得感恩,善良的人。当别人欣赏她或者帮助她时,她总是心怀感激,说自己“真走运”。

⑤女店主是知足常乐的人。下肢瘫痪并不“走运”的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午饭只是开水就一只糯米团也非常开心知足。

(以上五个方面能答到其中两点即可,每点3分,其中人物评价1分,分析2分,评价和分析必须吻合,不一致则以评价为主。)

20.(6分)①通过神态描写(细节描写)(1分),形象地刻画当“我”听说女店主居然是一个下肢瘫痪者时(1分)感到非常意外、吃惊(1分)。 ②示例一:通过景物描写(1分),烘托(表达)出女店主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积极心态对“我”产生的影响(1分),表达“我”对女店主的怀念之情(1分)。 示例二:运用象征手法(1分)。用历尽沧桑依然挺拔的香樟树象征下肢瘫痪却积极乐观的女店主(1分),表达“我”对女店主的敬佩和怀念之情(1分)。(意对即可)

21.(4分)答案示例一:我喜欢“香樟树下”。因为“香樟树下”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2分),香樟树又象征着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女店主,标题“香樟树下”能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答到一点即可)。

答案示例二:我喜欢“一个走运的人”:因为小说中女店主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作者用它贯穿全文(2分):标题“一个走运的人”揭示一个并不“走运”的人感恩生活、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点明了小说的主题(2分)。

说明文答案

四、(16分)

17、(6分)①遗传记忆 ②保证人类的健康 ③决定一个人的个性与特征(每点2分)

18、(4分)遗传记忆:①有顽强的惰性,难以改变;②信息容量很大。 免疫记忆:①有良好的记忆;②能轻易地将异己分子区别开来。(每点1分)

19、(3分)举例子(1分) 说明免疫记忆具有良好记忆的特点。(或:免疫记忆具有能牢记自己的“敌人”,并将此信息传给下一代的特点)(2分)

20、(3分)神经记忆(1分) 因为神经记忆受后天行为因素的影响,有较强的重塑性,容易改造。(2分)

四、(16分)

14.(6分)研制出第一代光电池,将它安装在汽车上,发明太阳能汽车(或:发明太阳能汽车);正在研制太阳能超导汽车(或:正在将太阳能和超导在汽车上进行完美组合,研制太阳能超导汽车);正在兴建一座设计目标为“碳排放为零”的节能环保城市。(每点2分。)

15.(3分)不能。“主要”表明“马斯特尔市”的用水以“收集露水”和“对海水进行淡化”为主,但也不排除其它途径。如果去掉就变成只有这两种来源,与实际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6.(4分)列数字、作比较,(2分)用具体的数据通过 “马斯特尔市”与同等规模普通城市电力需求量的比较,突出“马斯特尔市”电力需求量少。(2分)

17.(3分)生活中有些举手之劳的小事,如:随手关灯、关好水龙头,出去购物自带篮子或环保袋,不用餐巾纸改用手帕等,这些都是由态度决定的,不需要什么能力,只要肯做每

个人都能做到。(言之有理即可)

四、(8分)

14.①地球上的水,是地球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组成地球的物质逐渐脱水、脱气而

形成的。 ②是火山喷发喷出大量的水。 ③地球上的水来自冰陨石。

15.(5分) 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2分)

示例一:下定义:给冰陨石下定义,科学,准确而简明地说明了什么是冰陨石。

示例二:举例子:举我国江苏无锡市有冰陨石降落到地的例子,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了我国也有发现冰陨石。

示例三:列数字:列举了江苏无锡市冰陨石直径的多少,具体准确的说明了冰陨石的大小;列举了地球一年中可从冰陨石中获得的水的数量,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冰陨石给地球带来了大量的水。(写出其一即可)

(3分,其中分析1分,作用2分。)

四、(6分)

14.(4分)第②段:“毒胶囊”的加工过程。第③段:“毒胶囊”对人体的危害。(或:毒胶囊铬含量严重超标,对人体危害大。)(每点2分)

15.(2分)颜色鲜艳 口松易拧(或:接口很松或:容易拧开)

写香樟树的说明文第三篇
《答案》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一 、答案略

二、B

三、D

四、A

五、1、示例:门户网站联合发布当前“最具价值的20个汉字”调查结果 。(意思对即可)

2、示例;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今时代“孝”这一美德仍需要发扬光大。

(言之有理即可)

六、笛福 英国

七、1、陆游 南宋

2、村民好客、景色优美、淳朴的风土人情

3、面对困境时,因为这两句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

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或是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

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

八、略 九、1(4分)第二件事:女店主开心知足地把八十多岁的老太太送来的糯米团当午饭。

第三件事:“我”到店里买发卡,女店主嘱托“我”带黄山风景照给她。(每件事2分)

2(6分)①女店主是一个坚强乐观的人。下肢瘫痪的她从不怨天尤人,对顾客总是报

以灿烂的笑容;她不向外人提起自己的腿,以至“我”一直没有发现她是一个下肢瘫痪者。

②女店主是一个热爱生活,爱美的人。她将生活中美好的东西编织成各种小饰物;

她一直梦想着去黄山,感受大自然的美;她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把

自己美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

③女店主是一个心灵手巧,勤劳的人。她一人经营着商铺,在闲暇时光,不停地编

织各种精巧的小饰物;她经营的商铺总是一尘不染。

④女店主是一个懂得感恩,善良的人。当别人欣赏她或者帮助她时,她总是心怀感

激,说自己“真走运”。

⑤女店主是知足常乐的人。下肢瘫痪并不“走运”的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

走运!”午饭只是开水就一只糯米团也非常开心知足。

(以上五个方面能答到其中两点即可,每点3分,其中人物评价1分,分析2分,

评价和分析必须吻合,不一致则以评价为主。)

3(6分)①通过神态描写(细节描写)(1分),形象地刻画当“我”听说女店主居

然是一个下肢瘫痪者时(1分)感到非常意外、吃惊(1分)。 ②示例一:通过景物描写

(1分),烘托(表达)出女店主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积极心态对“我”产生的影响(1

分),表达“我”对女店主的怀念之情(1分)。 示例二:运用象征手法(1分)。用历

尽沧桑依然挺拔的香樟树象征下肢瘫痪却积极乐观的女店主(1分),表达“我”对女店主

的敬佩和怀念之情(1分)。(意对即可)

4答案示例一:我喜欢“香樟树下”。因为“香樟树下”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香樟树又象征着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女店主,标题“香樟树下”能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阅读兴

趣(2分,答到一点即可)。

答案示例二:我喜欢“一个走运的人”:因为小说中女店主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

走运啊”,作者用它贯穿全文():标题“一个走运的人”揭示一个并不“走运”的人感恩

生活、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点明了小说的主题(2分)。 十 1(1)地质条件;(2)暴雨或强降雨;(3)人类活动或人为因素。

评分:共3分。每个要点1分。

2、数字 表明短时间内森林覆盖率锐减,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人类过度砍伐森林造成了环境

的恶化,加速了泥石流的形成。

评分:共2分。列数字1分,作用1分,意思对即可。

3、往,表示大多数情况如此,但不排除个别情况,更加切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

确性。

评分:共2分。结合所给句子回答,意思对即可。

4过渡或承上启下 生动

评分:共2分。每空1分,第2问只要答出“生动”即可得分。

2014-2015学年八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中试题

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分数_______

第一部分 听力部分 (计20分)

一、听句子,根据听到的句子顺序给下列图片编号。(5分)

二、听句子,选择最佳答语。(5分)

三、听几个小对话,选择最佳答案。(5分)

四、听一段长对话,选择最佳答案。(5分)

第二部分 笔试部分 (计100分)

五、单项选择.(20分)

六、 完形填空.(10分)

七、 阅读理解(40分)

八、任务型阅读。(10分)

74.He wanted to know how his students were going to show their love to their mothers .

九、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5分)

76.seeing 77.thirteenth 78. to close 79.Luckily 80. hasn’t finished

十、连词成句.(5分)

81.My cousin also likes P.E..

82.What subject do you like best?

83.Let’s go in and buy something.

84.Do you know how to learn English well?

85.Is there a bank near your neighbourhood?

十一、书面表达。(10分)

四、计算题(7分,要求写出计算公式,代入数值带单位运算)

解:300m 过程酌情给分

写香樟树的说明文第四篇
《记叙文说明文阅读常识》

记叙文阅读常识

(一)主题:分析方法:分析题目、开篇、结尾、议论抒情语句。

常用词语有三类:1赞扬、歌颂、赞美什么品质2抨击、讽刺等3告诉什么道理、表现、反映什么感情

写人:表达对人物性格的赞美;对人物的喜爱,对人物命运的关注或理解或同情。(有线索人物我时要写我对主人公的情感)

写事:告诉、表现、反映等;抨击、讽刺等

(二)主人公:推敲谁反映主题谁就是主人公。

(三)人物性格:分析方法:1人物自身言行2看别人对人物的反映

(四)结合语境解词:方法:1拆字2换词3根据生活经验自己造句理解4联系语境

(五)句子含义:抓住关键词进行通俗的翻译。有修辞的去掉修辞,委婉含蓄的变通俗,字

数多结构复杂的抓主干缩句。有的浅显的要理解言外之意。

(六)记叙三要素:起因:人在什么情况下遇到了什么难题、矛盾。

经过:人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做了什么。

结果:矛盾、难题解决了,经过这个事,人们怎么样了。

(七)概括段意和全文主要内容:谁在什么情况下怎样做了什么,结果如何。

(八)找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找的原则:1找带有修辞的句子2找动词、形容词、副

词用的好的3找语言风格鲜明的句子。

谈理由:两个角度1写法:从三方面选择⑴修辞⑵字词妙用⑶

语言风格:活泼幽默、含蓄委婉、典雅清丽、质朴。

2内容:写了什么

(九)找感受深的句子并谈感受:找结尾抒情、议论句

此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富于哲理或深化中心、点明主题告诉、

启示、反映、赞美、揭露了什么。

(十)景物描写的作用:景物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 作用:1交代时间、地点、季节、气候等环境特点。

2衬托什么样的人物性格、身份、地位。

3烘托什么心情/身份/地位/性格。

4渲染什么气氛。(喜庆、祥和、凄清、苍凉、凝重、静谧、热闹、温馨、

美好、庄严肃穆、沉寂、闲适愉快等)

5(如果前后出现两次)与……形成对比或表示时间的推移,事物的变化

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什么作铺垫。(结尾段除了答景物描写的作用外,

还需答结尾段的作用)预示了什么/暗示了什么。

社会环境描写是人物活动的历史、社会情态、阶级关系等因素的总和。小说常用,作用是交

代什么背景、社会气氛,突出了主题。

1.社会环境,指人物活动、事件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和社会风貌等 。

2.自然环境,是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时令、气候和地理风貌等

•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 ②暗示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

• 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

• ④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

• ⑥揭示或深化主旨。

(十一)记叙顺序:插叙篇幅短,一般文章中间插入一或二段,写的是与正在叙述内容相关

的另一件。

事。作用:交代了什么,(包括概括插叙段内容以及对前文进行补充说明(揭示前文设置的悬念/交代什么的原因/与上或下文形成对比),突出什么人物感情、性格、中心,为下文什么作铺垫。使情节起伏、文章内容丰富,增强了感染力。

倒叙:开篇现在引出对往事的回忆,篇幅长,写的是一件事 。

作用: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揭示主题)。

(十二)记叙人称:第一人称好处:便于直抒胸臆,真实、亲切。

第二人称好处:1称文中所写的人为“你”“你们”,抒发强烈的感情2称读者为

“你”,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第三人称好处:不受时空限制,能从更多的角度自由地叙述。

(十三)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

作用:1使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更生动具体;2表现人物某种思想性格;3

从某方面突出中心;4表达作者的某种感情。

(十四)词、句、段表达作用或表达效果:1运用了什么修辞及作用或动词形容词用得好或

描写方法或表达方式2解词或句子含义(生动写出了什么内容)3

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或态度(表现人物性格品质、表现什么中心)

4与上下文的关系(照应或为下文作铺垫)

(十五)标题含义:表层和深层。

(十六)标题作用(命题用意):1文章线索《项链》2表达作者感情《“友邦”惊诧论》3

揭示文章内容(概括内容,推动情节发展)、中心《职责》4设置

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别追我,我是教授》5象征意义《小橘灯》。

(有修辞的还要答修辞的作用)6文中某人的话,传达出某人感情

(是某人转变的关键)如《只要你活着》《认真把茄子演好》7点

明文章中心事件与“信任”有关,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例子:记忆像铁轨一样长:运用比喻手法,把抽象事物写得具体形象,新颖生动,吸引读者。含蓄表达文章中心。

儿子十七岁:以写作对象“儿子”与年龄为题,形式新颖,吸引读者,含蓄揭示中心。

香樟树下:点明故事发生地点,象征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女店主,富有诗意,吸引读者。

快手刘:是人物绰号,交代人物身份,暗示人物遭遇,凸显人物特点,也更能表现我对快手刘这类人物的喜爱和同情。

(十七)句子作用:1结构:引出下文或承上启下的过渡或总结上文或照应什么

2写了什么内容。

(十八)写法(表现手法):对比、拟人、欲扬先抑、设置悬念、以小见大、夸张、、衬托、

象征、(叙事类文章)

借物(景)抒情、托物言志。(散文)

联想/想象

(十九)线索:时线(时间顺序)地线(地点转换)人线(主人公或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 事线(中心事件)情线(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物线(某一种有一定意义的事物)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二十)描写方法:正面、侧面、细节、景物、场面描写。(侧面描写作用:写了什么,烘托主人公什么。表现中心 )(细节描写主要包括:场景、服饰、语言、动作、心理。作用:1刻画人物性格2深化主题3推动情节发展4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二十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二十二)修辞方法及作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排比:增强语势~ 反问:加强语气

设问:吸引读者注意 夸张、对偶:句式整齐。

(二十三)感情常用词分类:欣喜、愤怒、喜悦、委屈、悲伤、痛苦、痛心/痛恨/惊恐、震惊、震撼、震动、愧疚、后悔、自责、思念、渴望、向往/遗憾、同情、敬佩、急切、赞美、歌颂、、骄傲、自豪、豪迈、热爱、牵挂、思念、怀念、无奈、惋惜、失望、感激、激动、胆怯、怀疑、沮丧、担心、不安、紧张、害怕、恐惧、满足、矛盾、崇拜/辛酸、闲适愉快、孤独、留恋、羞愧、自信得意、愤愤不平

(二十四)首段作用:1开门见山点题的: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倒叙、设置悬念

2开始就讲故事:写了什么,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3写景:渲染气氛或与后文什么形成对比,埋下伏笔。

中间段作用: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结尾段的作用{内容: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结构:照应标题(开头)

总结上文(有标点的也要答出他的作用如问号是引发读者思考,省略号是给读者留下空间,有修辞答修辞作用,有景物描写答景物描写作用。)

(二十五)安排详略的标准{从故事本身的精彩程度:生动、真实/惊险、刺激

突出……人物性格、中心.

(二十六)描写角度:视、听、嗅、味、触觉

(二十七)哪些方面描写:声音、色彩、形状(外形)

(二十八)态度:理解(支持)肯定、否定、反对、赞成、拒绝、接受、自豪、认可、忽视、尊重/主动要求、冷落、漠视、抛弃

(二十九)两句话是否矛盾:各自是什么意思,共同表达什么意思,所以不矛盾

说明文阅读常识

说明文分类:1说明对象不同A事物说明文《中国石拱桥》) B 事理说明文

2 说明语言不同A平实说明文 B生动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

1说明对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物说明文)一个词或短语(标题或开篇找)

逻辑顺序(事理说明文)可能是词、短语或句子,句子如死海不死的原因 2说明特征:肯定句,靠近说明对象,如死海不死的原因是咸度高

3说明内容:A说明对象的„„(构造、组成、制作方法、生产程序、功能、用途、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形成过程、性质、发展变化、改进方法、前景、特征、来历、概况、现状、情况、区别、发展、特点及应用等。(不止一个的各段内容合并用和等词连接)

生物类:产地、类属、形态、习性、生活环境、饲养和培育、益处和害处、生理构造及机能 制品类:名称、类别、原料、形状、构造、制作方法、生产程序、规模型号、功能用途、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自然现象及科学技术类:分类、形态、形成过程、性质、发展变化、益处害处及改进方法。 生产实验类:原料、设备、工具、工艺、流程、操作方法、实验结果、注意事项。

B概括段意例如海水温度变化预测热带雨林火灾

说明中心:说明对象在某个角度怎么样(一般在总说部分找陈述句或改造成陈述句)

4说明顺序:⑴时间顺序:表时间顺序 ⑵空间顺序:表构造组成 如建筑物、电器,有方位词 ⑶逻辑顺序:科学原理或对事物的认识过程。逻辑顺序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从整体到部分,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从主要到次要,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

5说明方法:列数字:科学准确 省略号部分为这句话的前或后一句概括说明 及作用: 打比方:生动形象 地说明„语句或此段中心句,如二者都不是需要分析使 举例子:通俗易懂 用说明方法这句话本身,要注意使用形容词, 作比较:突出 所要说明的事物。 如数量大

分类别:条理清晰

下定义: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或概念作确切的说明。 引用:使说明更具说服力。

6语言:准确、严密、⑴平实 ⑵生动:(描写句、打比方句)题型:语言还有什么特点

• 题型:这个词能删掉吗

•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科学特点的修饰限制性词语有:

• 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

• 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可算„„

• 表时间:当时„„

• 表范围:一切、部分、全部„„

• 表频率:经常、常常„„

• 约数、确数

⑴几乎:差不多,去掉变成绝对完全

⑵主要:最重要,还有其他 ⑶逐渐:表明经历了一个过程

⑷大约、大概、估计、有可能:表估计、猜测、不肯定

⑸目前、至今、前期:限定了时间 ⑹一般:表普遍规律,不含特殊情况

⑺据推算:交代了这一结论是怎样得出的,表明了这一结论的不确定性

⑻据分析:明确信息来源,增强真实性、可信性

⑼据专家预测:只是专家预测,并不肯定,去掉就变肯定了

⑽必要:限定条件必不可少 ⑾不同程度:表明有差异,不相同

⑿经验证:经实践探究,不是主观

7结构:总分

8第一段或前几段作用 ⑴用什么引出说明对象 (内容)

⑵增强趣味性、针对性、神秘性、生动性、吸引读者、增加文采引

起读者阅读兴趣

9标题作用 ⑴点出说明对象 (内容或特征或作用)例如“奇特的海洋既点了说明对象又点了特征。 ⑵运用„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新颖独特,吸引读者(没有修辞分析词语,如奥运飞人的追风战靴,追风修饰战靴,飞人点出奔跑,表明跑鞋对奔跑速度影响之大,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传奇色彩,能够吸引读者注意力。(3)引出下文对什么的说明。 疑问句引发读者思考。

议论文阅读

(一)论点: 1、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在形式上是一个判断句。 2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3题目、开头、、文中、结尾、自我概括

论点出现方式:开门见山、讲故事、列举生活现象、对比、引用、设喻、类比

作用:用什么引出论点或论题,做事实(道理)论据证明论点;增加可读性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谈段落作用再加上结构作用:引出下文。)

(二)论 据: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

类型:

事实论据:典型的事例

特点:典型性、代表性(不同国度、时期、领域、正反)使论据更全面。

几个例子能否颠倒:按时间顺序安排或与上下文某个词或句子相照应概括或由个人/企业到国家这样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事实论据所论证的道理有递进关系,使论证结构更严谨。 事实论据:什么人像论点说的那样做了,有什么好结果

道理论据:马列主义观点,名言警句,定理公式

道理上阐述同一方面内容,顺序能否颠倒:后一段是在前一段论述基础上的深化。

• :问论据能否去掉

• 答题要点:

• 1)不能(一般情况下)

• 2)在内容上写了…,从……角度(古今、国内外、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等)举

例论证了…观点(就近),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 3)如果删去,论据就显得片面,不够充分

(三)论 证:立论: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四种论证方法的作用

1、举例论证:具体典型而且充分地证明了某一论点,从而论证中心论点,增强说服力。

 2、道理论证:引用了什么…,(或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有力地论证了某一

论点,使论证更深刻、透彻,更具有说服力。

 3、比喻证法: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什么比作什么,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某

一论点,把抽象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对比法(讲道理):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什么和什么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鲜明。

结尾某段有当然、退一步说等词引导段是否能删,为什么?不能,它论述了什么,起补充作用,可使文章更周密、严谨。

语言:准确、鲜明、简洁、概括性强。

结构:并列、总分、对照、层进

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结尾段作用:强调论点,总结全文,照应标题(前文)使结构更严谨。

排比段好处:有力证明分论点,进而证明中心论点,使论述更有说服力;使论据更充分;可增加文采,使语言更有气势。

议论段可删吗:1论述了什么,使观点更明确,论证更严密

或2本段阐述什么,进一步阐述论点,引出下文的论证

或 3从反面论证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全面有力

或 4分别举什么事例与上或下段形成分总结构,进一步阐述论点

题型6:某段在文中的作用

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作答

内容上概括该段大意(注意要将观点放入其中)

写香樟树的说明文第五篇
《第一次月考答案》

1.(1)xuàn shèng(2)漾、敞(3)举世闻名2、C 3、C

4、示例:一会儿如阵阵轻风,抚慰灵魂;一会儿如丝丝细雨,诉说真情。

5、儿童远离泡沫饮料可防肥胖或儿童饮泡沫饮料过多会发胖(超重)

6.(3分)鲁达,鲁智深(鲁提辖,花和尚) 侠肝义胆嫉恶如仇而又粗中有细

7、(1)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2)(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8、(4分)(1)(2分)可以直接食用的转基因生物或以它为原料加工生产食品(每点1分)。

(2)(2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尚无定论,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来考察(每点1分)。

9.(2分) “凄清、迷蒙。

10.(2分) 对友人的同情和依依不舍之情。

11、扩大 明白 平民 道歉

12、(1)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2)布衣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13、 唐雎列举这三个事例是说明,若秦王要势强凌弱、唐雎便会效仿这三个人,于秦王同归于尽,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14、晏子使楚 蔺相如完璧归赵

15.答案:针对“做工苦”提出“要乐业”的论点。(如答“针对‘做工苦’提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的论点”也可给分)评分:本题2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16.答案:内容上:借生活小事引出要说明的道理: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表达上:采用对话方式亲切平易,如话家常,便于交流,容易产生共鸣。评分: 本题共4分。每个方面2分,意思对即可。

17.答案:第一问: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对比论证 第二问示例:①举例论证:举两等苦人的例子,论述“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的道理。②引证法:引用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话,论证“乐业的重要性”。③对比论证:先从反面论述心境不好,什么事都苦;再从正面阐述什么职业都有乐趣。评分:本题共3分。第一问2分,答出其中两种即可。第二问1分。

18.答案:不畏劳苦;要善于在劳苦中寻找快乐;要全身心投入到职业中,在奋斗中增加快乐的分量;干一行爱一行,以此为乐等。评分:本题共3分。答出3点得满分,答出2点得2分,答出1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

19、第二件事:女店主开心知足地把八十多岁的老太太送来的糯米团当午饭。 第三件事:“我”到店里买发卡,女店主嘱托“我”带黄山风景照给她。

20、①女店主是一个坚强乐观的人。下肢瘫痪的她从不怨天尤人,对顾客总是报以灿烂的笑容;她不向外人提起自己的腿,以至“我”一直没有发现她是一个下肢瘫痪者。

②女店主是一个热爱生活,爱美的人。她将生活中美好的东西编织成各种小饰物;她一直梦想着去黄山,感受大自然的美;她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把自己美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

③女店主是一个心灵手巧,勤劳的人。她一人经营着商铺,在闲暇时光,不停地编织各种精巧的小饰物;她经营的商铺总是一尘不染。

4、女店主是知足常乐的人。下肢瘫痪并不“走运”的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午饭只是开水就一只糯米团也非常开心知足。

(以上四个方面能答到其中两点即可,每点3分,其中人物评价1分,分析2分,评价和分析必须吻合,不一致则以评价为主。)

21、①通过神态描写(1分),形象地刻画当“我”听说女店主居然是一个下肢瘫痪者时(1分)感到非常意外、吃惊(1分)。

22、答案示例一:我喜欢“香樟树下”。因为“香樟树下”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1分),香樟树又象征着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女店主,标题“香樟树下”能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答到一点即可)。

答案示例二:我喜欢“一个走运的人”:因为小说中女店主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作者用它贯穿全文(1分):标题“一个走运的人”揭示一个并不“走运”的人感恩生活、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点明了小说的主题(2分)。

(三)说明文(共15分)

23.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引出(或交代)本文的说明对象;(1分)引出下文的说明内容。(1分)

24.举例子、列数字。(2分)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正常情况下,飞机会通过多种无线电通信系统与地面保持联系。(2分) 25. 不能删去。(1分)“之一”起限制作用,说明了地面管制雷达是管制人员获取飞机位置信息的一种途径,不是唯一的途径,(1分)删去后不符合实际,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严密性。(1分)

26.无线电通信系统,地面管制雷达,ACARS系统。(3分)

27. 言之成理,语言通顺即可。(2分)

示例一:不能,因为新一代空管技术的推广需要对目前所有航空管制系统的地面和空中设备进行更新,所有航空管制员和飞行员都需要重新培训,难度可想而知。

示例二:能,新一代空管技术早在10多年前便已研发出来,虽然它的推广遇到困难 ,但此次马航失联事件一定会促使人们警醒,使新一代空管技术走上前台。

写香樟树的说明文第六篇
《扬州市邗江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

试语文试题(2016.1)

一、积累运用。(34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2分)( )

A.亵渎(xiâ) 羁旅(jī) 倔强(juâ) 无暇顾及(xiá) ....

B.嘱咐(zhǔ) 驯美(xùn) 雄踞(jù) 毛骨悚然(sǒng) ....

C.嫣红(yīn) 祈求(qǐ) 妥帖(tiē) 不速之客(sù) ....

D.歉疚(jiù) 绵亘(gân) 哽咽(yàn) 热泪盈眶(kuāng) ....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季羡林先生的《幽径悲剧》选自《中华散文百年精华》。(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B.随着更多免费社交通信工具的出现,“校讯通”是否还有必要存在?引发了众多家长的热议。

C.“霾”究竟是什么东西,老百姓十之八、九说不清楚。

D.没有花儿的同意,春天来了;没有大地的欢迎,雪花落了。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盛夏时节,明月湖的朵朵荷花,妖娆多姿,栩栩如生。 ....

B.今天下午,阳光明媚,同学们穿着统一,排列整齐,鳞次栉比,进行广播操比赛。 ....

C.双十一促销活动中,家用电器一马当先,频繁降价,强力提升了市民的消费积极性,原本濒临滞销的数字彩电一下子成为炙手可热的商品。 ....

D.从古至今,许多诗人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它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

A.2014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已经超过5亿左右,成为全球智能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

B.2015年,扬州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策的推动。

C.扬州公交社区巴士之所以均选用扬州本地产纯电动公交车的原因,就是为了把社区巴士打造成扬州公交的新亮点。

D.通过汉字书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也就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

5.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最后一课》作者是德国小说家都德。本文采用第一人称,以“我”(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

B.《小石潭记》按浏览的顺序生动地描写出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为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曾经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奥斯特洛夫斯基这一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形象。

D.季羡林先生在散文《幽径悲剧》中为我们呈现了藤萝不同寻常的美,谴责令人痛心的愚氓的恶行,表现了作者对未来充满希望,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6.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方格内,4分) 个园还是很值得一去的。景色很美,竹子很多,即使在很冷的初冬,这些生机勃勃的

竹子,仍然给人一种春意àng( )然的感觉。园内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抹去了纯cu

7.默写。(每空1分,共9分)

(1) ,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2)商女不知亡国恨, 。 (杜牧《泊秦淮》)

(3)落红不是无情物, 。 (龚自珍《已亥杂诗》)

(4) ,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5)海内存知己,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 ,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雁门太守行》)

(7)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8)杜甫的《望岳》中,“ , ”两句,不仅写

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8.语文综合实践。(8分)

为了感受汉字的魅力,某班举行“我爱汉字”系列活动,邀请你一起来参加。

(1)活动一:[猜猜看](1分)

汉字很有趣。老师提供了《辞海》中“集”字“佳”部的注释:“佳:短尾鸟”。猜猜

看,范仲淹《岳阳楼记》“沙鸥翔集,锦鳞游泳”一句中“集”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 _

(2)活动二:[写写看](2分)

“集”应该是会意字,试一试,再写出两个你知道的会意字: 。 ..

(3)活动三:[想想看] (2分)

课堂上,老师跟同学们进行“汉字神聊”。老师说:“汉字不仅表音,还表形、表义。

只要展开联想和想象,生活中的许多常见字都特别有意思。比如“雨”,让人们仿佛看到

了漫天的小雨淅淅沥沥地洒落,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小明想到了“山”字,请你展开

联想和想像,帮助小明扣住“山”写一段话。

(4)活动四:[说说看](3分)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为了使同学们能更充分的感受汉字魅力,初二(3)班准备开展

一次“汉字在我心中”主题班会,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设计一段开场

白 。

二、阅读理解。(53分)

(一)阅读理解,完成第9题。(6分)

赋得暮雨送李曹(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散丝:指细雨,这里喻流泪。

9.(1)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全诗紧扣“暮雨”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试结合具体诗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加以描绘。(3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颔联简要说说。(3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0~13题。(16分)

裴琰之

裴琰之作同州司户①,年才弱冠,但以行乐为事,略不为案牍②。刺史谯国公李崇义

怪之而问户佐。佐曰:“司户达官儿郎,恐不闲③书判。”既数日,崇义谓琰之曰:“同州

事务固系④,司户尤甚,公何不别求京官,无为滞此司也。”琰之唯诺。复数日,曹事委

积,诸窃议以为琰之不知书, 但遨游耳。他日,崇义召之,厉色形言,将奏免之。

琰之出,谓其佐曰:“文案几何?”对曰:“遽者⑤二百余。”琰之曰:“有何多,如此

逼人。”命每案后连纸十张,仍命五六人以供研墨点笔。左右勉唯⑥而已。琰之不之听,

语主案者略言事意,倚柱而断之,词理纵横,文华灿烂,手不停辍,落纸如飞。倾州官僚,观者如堵墙,惊叹之声不已也。案达于崇义,崇义初曰:“司户解判邪?”户佐曰:“司户

太高手笔。”仍未之奇也,比四五十案,词彩弥精。崇义悚怍,召琰之,降阶谢曰:“公之

词翰⑦若此,何忍藏锋,成鄙夫之过。”是日名动一州。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司户:官名,主管户籍。②案牍:官府公文。③闲:熟习。④系:继,连

接,这里引申为繁多。⑤遽者:这里指需紧急办理的案件。⑥勉唯:勉强答应。⑦翰:毛

笔,引申为文辞。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既数日( ) (2)厉色形言( ) ..

(3)左右勉唯而已( ) (4)是日名动一州( ) ...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但以行乐为事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

B.琰之不之听 楚王闻之(《晏子使楚》) ..

C.案达于崇义 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 ..

D.李崇义怪之而问户佐 好逸而恶劳(《治水必躬亲》) ..

12.翻译句子。(6分)

(1)琰之不之听,语主案者略言事意。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13. 裴琰之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3分)

(三)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14—17题。(14分)

青,色之等级演变

①青山、青竹、青草、青苔,作为自然界最广泛、最表现生命传承的颜色,青色点缀

于中国传统农业生活的各处,而青与中国文化也有颇深的渊源,《诗经》里就有“青青子

衿,悠悠我心”的诗句。

②在中国古代,冠服制度是社会等级秩序的重要体现,各个阶层的人群对应相应的服

饰,人物身份的高下尊卑从穿衣着裳的样式、颜色上一望便知。青与赤、白、黑、黄同列

五大正色,其在诸色中的尊贵地位可想而知。“周公始制天子衣冕,四时各以其色”,周朝

的礼仪制度被后世引为典范,文献记载青色是古代帝王、后妃的春服颜色,“(孟春之月)

天子居青阳……驾仓龙,载青旗,衣青衣,服仓王。”

③秦汉时代,官府对衣裳的色彩使用仍有严格规定:“秦汉以来服色转变,令唯朝廷

五服用彩。”朝廷严禁庶人衣彩,平民只能穿“布衣”、“素衣”、“皂衣”,而被称为“白丁”、“黔首”。

④汉代虽然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但商人家的女儿出嫁时,破例允许穿浅青及浅黄两

种颜色的袍服。

⑤大约在汉代以后,青色的地位下降,其在中国传统色彩中被统治者规定为下层官员

的专用色彩。唐贞观四年(630年),定官员公服颜色,其中八品至九品服青。青袍于是成为唐代官服中最低微的一种服装,多被用来比喻品级低的官吏。白居易的《琵琶行》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江州司马即白居易本人,他因为上表请求革除暴

政而得罪权贵,被贬到九江任九江郡司马,于是用“青衫”一词来形容自己被贬黜、沦落

天涯的处境。

⑥唐之后,青色的姿态继续下潜,最终柔化成一种普通的民间色彩,在社会生活的方

方面面淋漓展示它的本真个性。与青有关的文化链接在口语、文学、宗教、风俗、艺术、

等各方面,俯拾皆是。

⑦ “青帘”,酒店的青布招子,也称“酒望”、“布招”、“酒帘”,有诗云:“白鸟窥鱼

网,青帘认酒家”。“汗青”,原是烘烤青竹的工序,古人将上等青竹削成竹片,用火烘烤

之,新鲜湿润的青竹片在烘烤之下沁出水分,像出汗一样。“汗青”后来成为竹简、史册

的代名词,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留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

句。“青天”,铁面无私、刚正不阿、居官清廉的官员被百姓尊为“青天”,比如北宋包拯,因铁面无私被民间称为“包青天”。

⑧在居家建筑上,“青楼”原本指豪华精致的雅合,有时亦作为豪门高户的代称,诗

曰:“南开朱门,北望青楼”,“青楼富家女,才生便有主。”它的得名,据传是因“上施青

漆,世人谓之青楼”。唐代以后,“青楼”的意义转变为妓院、烟花之地的专指,不过比起

“平康”、“北里”、“章台”、“行院”等词,“青楼”更为风雅。

⑨在中国传统戏曲角色行当中,“正旦”俗称“青衣”,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

而得名,主要扮演庄重的青年、中年妇女,表演特点以唱功为主。在中国民间神话中,有

“青衣神”传说,“青衣神”即蚕神,据传蚕神初为蜀侯,后称蜀王,尝服青衣巡行郊野,教民蚕事。死后,乡人感其德,为之立祠祭祀,祠庙遍于四川等地。

⑩即使不像黄色和紫色那样受皇家宠幸,青色也暗地妖娆。经由漫长岁月的浸渍和沉

淀,青色用品不仅渗透在中国民众日常生活的边边角角,也自我生发出了一种别样的民族

美学,引今人怀想,令世界侧目。

14.第 ① 段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15.本文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青”的等级演变,请根据提示,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4

分)

①周朝—— 。

② —— 令唯朝廷五服用彩。

③ 大约在汉代以后—— 。

④ 唐之后—— 。

16.第⑤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结合上下文说说其作用。(4分)

17.“大约在汉代以后,青色的地位下降,其在中国传统色彩中被统治者规定为下层官员

的专用色彩”,句中的“大约”一词可否删去,为什么?(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7分)

一个走运的人

秦文君

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大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

叶,昭示这是一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

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小商铺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

瓶罐罐上没有一点积尘。

女店主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

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笑着招呼客人。闲下来时,她就低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

物,诸如手链啦,发带啦,随后就挂在店里,有谁喜欢就买走。

最初,我到她的店里,就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笔袋所吸引,淡绿色的,像很娇嫩的草。

“这笔袋就像春的颜色。”我说,“特别美。”

“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

她见我喜欢,随即从桌子下面拿出她编的各种小饰物,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都在

她的手上呢:天空的云朵,海上的浪花,草原的骏马,还有那永远开不败的四季花。

我买下了笔袋,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也许是受到了她友好的对待,也许是她

单纯的眼神,也许是她那句“真走运啊”。

我常会顺道去看看那家杂货店,有时买些东西,有时只是看看。因为在我的生活圈里

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很幸福。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但他们本人总觉得还

缺点什么,远远谈不上“走运”。

可这店主,多么平凡。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还得一张一张抚平那些乱糟糟

的零钱。但就是这个人,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还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

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后门口,她正在吃午饭,就着开水吃一只大大的糯米团。看见我

她笑笑,又说自己真走运,吃到了香甜的团子。

写香樟树的说明文第七篇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邗江区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2016.1)

一、积累运用。(34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2分)( )

A.亵渎(xiâ) 羁旅(jī) 倔强(juâ) 无暇顾及(xiá) ....

B.嘱咐(zhǔ) 驯美(xùn) 雄踞(jù) 毛骨悚然(sǒng) ....

C.嫣红(yīn) 祈求(qǐ) 妥帖(tiē) 不速之客(sù) ....

D.歉疚(jiù) 绵亘(gân) 哽咽(yàn) 热泪盈眶(kuāng) ....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季羡林先生的《幽径悲剧》选自《中华散文百年精华》。(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B.随着更多免费社交通信工具的出现,“校讯通”是否还有必要存在?引发了众多家长的

热议。

C.“霾”究竟是什么东西,老百姓十之八、九说不清楚。

D.没有花儿的同意,春天来了;没有大地的欢迎,雪花落了。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盛夏时节,明月湖的朵朵荷花,妖娆多姿,栩栩如生。 ....

B.今天下午,阳光明媚,同学们穿着统一,排列整齐,鳞次栉比,进行广播操比赛。 ....

C.双十一促销活动中,家用电器一马当先,频繁降价,强力提升了市民的消费积极性,原

本濒临滞销的数字彩电一下子成为炙手可热的商品。 ....

D.从古至今,许多诗人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它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

A.2014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已经超过5亿左右,成为全球智能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

B.2015年,扬州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策的推动。

C.扬州公交社区巴士之所以均选用扬州本地产纯电动公交车的原因,就是为了把社区巴士

打造成扬州公交的新亮点。

D.通过汉字书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也就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

5.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最后一课》作者是德国小说家都德。本文采用第一人称,以“我”(小弗郎士)

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

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

B.《小石潭记》按浏览的顺序生动地描写出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作者贬官

失意的孤凄之情。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为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曾经影响着一

代又一代人,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奥斯特洛夫斯基这一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形象。

D.季羡林先生在散文《幽径悲剧》中为我们呈现了藤萝不同寻常的美,谴责令人痛心的愚

氓的恶行,表现了作者对未来充满希望,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6.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方格内,4分)

7.默写。(每空1分,共9分)

(1) ,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2)商女不知亡国恨, 。 (杜牧《泊秦淮》)

(3)落红不是无情物, 。 (龚自珍《已亥杂诗》)

(4) ,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5)海内存知己,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 ,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雁门太守行》)

(7)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8)杜甫的《望岳》中,“ , ”两句,不仅写

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8.语文综合实践。(8分)

为了感受汉字的魅力,某班举行“我爱汉字”系列活动,邀请你一起来参加。

(1)活动一:[猜猜看](1分)

汉字很有趣。老师提供了《辞海》中“集”字“佳”部的注释:“佳:短尾鸟”。猜猜看,

范仲淹《岳阳楼记》“沙鸥翔集,锦鳞游泳”一句中“集”是什么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 _

(2)活动二:[写写看](2分)

“集”应该是会意字,试一试,再写出两个你知道的会意字: 。 ..

(3)活动三:[想想看] (2分)

课堂上,老师跟同学们进行“汉字神聊”。老师说:“汉字不仅表音,还表形、表义。

只要展开联想和想象,生活中的许多常见字都特别有意思。比如“雨”,让人们仿佛看到了

漫天的小雨淅淅沥沥地洒落,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小明想到了“山”字,请你展开联想

和想像,帮助小明扣住“山”写一段话。 。

(4)活动四:[说说看](3分)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为了使同学们能更充分的感受汉字魅力,初二(3)班准备开展一

次“汉字在我心中”主题班会,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设计一段开场

白 。

二、阅读理解。(53分)

(一)阅读理解,完成第9题。(6分)

赋得暮雨送李曹(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散丝:指细雨,这里喻流泪。

9.(1)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全诗紧扣“暮雨”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

结合具体诗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加以描绘。(3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颔联简要说说。(3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0~13题。(16分)

裴琰之

裴琰之作同州司户①,年才弱冠,但以行乐为事,略不为案牍②。刺史谯国公李崇义怪

之而问户佐。佐曰:“司户达官儿郎,恐不闲③书判。”既数日,崇义谓琰之曰:“同州事

务固系④,司户尤甚,公何不别求京官,无为滞此司也。”琰之唯诺。复数日,曹事委积,

诸窃议以为琰之不知书, 但遨游耳。他日,崇义召之,厉色形言,将奏免之。

琰之出,谓其佐曰:“文案几何?”对曰:“遽者⑤二百余。”琰之曰:“有何多,如

此逼人。”命每案后连纸十张,仍命五六人以供研墨点笔。左右勉唯⑥而已。琰之不之听,

语主案者略言事意,倚柱而断之,词理纵横,文华灿烂,手不停辍,落纸如飞。倾州官僚,

观者如堵墙,惊叹之声不已也。案达于崇义,崇义初曰:“司户解判邪?”户佐曰:“司户

太高手笔。”仍未之奇也,比四五十案,词彩弥精。崇义悚怍,召琰之,降阶谢曰:“公之

词翰⑦若此,何忍藏锋,成鄙夫之过。”是日名动一州。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司户:官名,主管户籍。②案牍:官府公文。③闲:熟习。④系:继,连接,

这里引申为繁多。⑤遽者:这里指需紧急办理的案件。⑥勉唯:勉强答应。⑦翰:毛笔,引

申为文辞。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既数日( ) (2)厉色形言( ) ..

(3)左右勉唯而已( ) (4)是日名动一州( ) ...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但以行乐为事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

B.琰之不之听 楚王闻之(《晏子使楚》) ..

C.案达于崇义 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 ..

D.李崇义怪之而问户佐 好逸而恶劳(《治水必躬亲》) ..

12.翻译句子。(6分)

(1)琰之不之听,语主案者略言事意。

(2)斗

折蛇行,明灭可见。

(3)所

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13. 裴琰之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3分)

(三)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14—17题。(14分)

青,色之等级演变

①青山、青竹、青草、青苔,作为自然界最广泛、最表现生命传承的颜色,青色点缀于

中国传统农业生活的各处,而青与中国文化也有颇深的渊源,《诗经》里就有“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的诗句。

②在中国古代,冠服制度是社会等级秩序的重要体现,各个阶层的人群对应相应的服饰,

人物身份的高下尊卑从穿衣着裳的样式、颜色上一望便知。青与赤、白、黑、黄同列五大正

色,其在诸色中的尊贵地位可想而知。“周公始制天子衣冕,四时各以其色”,周朝的礼仪

制度被后世引为典范,文献记载青色是古代帝王、后妃的春服颜色,“(孟春之月)天子居

青阳……驾仓龙,载青旗,衣青衣,服仓王。”

③秦汉时代,官府对衣裳的色彩使用仍有严格规定:“秦汉以来服色转变,令唯朝廷五

服用彩。”朝廷严禁庶人衣彩,平民只能穿“布衣”、“素衣”、“皂衣”,而被称为“白

丁”、“黔首”。

④汉代虽然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但商人家的女儿出嫁时,破例允许穿浅青及浅黄两种

颜色的袍服。

⑤大约在汉代以后,青色的地位下降,其在中国传统色彩中被统治者规定为下层官员的

专用色彩。唐贞观四年(630年),定官员公服颜色,其中八品至九品服青。青袍于是成为

唐代官服中最低微的一种服装,多被用来比喻品级低的官吏。白居易的《琵琶行》有:“座

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江州司马即白居易本人,他因为上表请求革除暴政而得

罪权贵,被贬到九江任九江郡司马,于是用“青衫”一词来形容自己被贬黜、沦落天涯的处

境。

⑥唐之后,青色的姿态继续下潜,最终柔化成一种普通的民间色彩,在社会生活的方方

面面淋漓展示它的本真个性。与青有关的文化链接在口语、文学、宗教、风俗、艺术、等各

方面,俯拾皆是。

⑦ “青帘”,酒店的青布招子,也称“酒望”、“布招”、“酒帘”,有诗云:“白

鸟窥鱼网,青帘认酒家”。“汗青”,原是烘烤青竹的工序,古人将上等青竹削成竹片,用

火烘烤之,新鲜湿润的青竹片在烘烤之下沁出水分,像出汗一样。“汗青”后来成为竹简、

史册的代名词,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留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

名句。“青天”,铁面无私、刚正不阿、居官清廉的官员被百姓尊为“青天”,比如北宋包

拯,因铁面无私被民间称为“包青天”。

⑧在居家建筑上,“青楼”原本指豪华精致的雅合,有时亦作为豪门高户的代称,诗曰:

“南开朱门,北望青楼”,“青楼富家女,才生便有主。”它的得名,据传是因“上施青漆,

世人谓之青楼”。唐代以后,“青楼”的意义转变为妓院、烟花之地的专指,不过比起“平

康”、“北里”、“章台”、“行院”等词,“青楼”更为风雅。

⑨在中国传统戏曲角色行当中,“正旦”俗称“青衣”,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

而得名,主要扮演庄重的青年、中年妇女,表演特点以唱功为主。在中国民间神话中,有“青

衣神”传说,“青衣神”即蚕神,据传蚕神初为蜀侯,后称蜀王,尝服青衣巡行郊野,教民

蚕事。死后,乡人感其德,为之立祠祭祀,祠庙遍于四川等地。

⑩即使不像黄色和紫色那样受皇家宠幸,青色也暗地妖娆。经由漫长岁月的浸渍和沉淀,

青色用品不仅渗透在中国民众日常生活的边边角角,也自我生发出了一种别样的民族美学,

引今人怀想,令世界侧目。

14.第 ① 段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

15.本文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青”的等级演变,请根据提示,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4

分)

①周朝—— 。 ② —— 令唯朝廷五服用彩。

③ 大约在汉代以后—— 。 ④ 唐之后

—— 。

16.第⑤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结合上下文说说其作用。(4分) 。

17.“大约在汉代以后,青色的地位下降,其在中国传统色彩中被统治者规定为下层官员的

专用色彩”,句中的“大约”一词可否删去,为什么?(3分) 。

(四)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7分)

一个走运的人

秦文君

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大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叶,昭示这是一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

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小商铺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瓶罐罐上没有一点积尘。

女店主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

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笑着招呼客人。闲下来时,她就低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物,诸如手链啦,发带啦,随后就挂在店里,有谁喜欢就买走。

最初,我到她的店里,就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笔袋所吸引,淡绿色的,像很娇嫩的草。 “这笔袋就像春的颜色。”我说,“特别美。”

“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

她见我喜欢,随即从桌子下面拿出她编的各种小饰物,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她的手上呢:天空的云朵,海上的浪花,草原的骏马,还有那永远开不败的四季花。

我买下了笔袋,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也许是受到了她友好的对待,也许是她单纯的眼神,也许是她那句“真走运啊”。

我常会顺道去看看那家杂货店,有时买些东西,有时只是看看。因为在我的生活圈里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很幸福。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但他们本人总觉得还缺点什么,远远谈不上“走运”。

可这店主,多么平凡。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还得一张一张抚平那些乱糟糟的零钱。但就是这个人,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还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

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后门口,她正在吃午饭,就着开水吃一只大大的糯米团。看见我她笑笑,又说自己真走运,吃到了香甜的团子。

“你该到对面的店里吃一碗热面。”我说,“那才舒服。”可她说,那团子可不是普通的东西,是她的一位老顾客亲手蒸的。那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非常健康,还能爬山呢。

“我有这样的朋友,”店主说,“真走运。”

还有一次,我到店里买了她编的发卡,绾头发用的,我说去爬黄山时,用它来盘头发。 她让我归来时替她带一张黄山的风景照。她又说:“真走运啊!”像是恭喜我,又像是在说她分享了这个“走运”。

归来后,我如约前去把我拍摄的最好的一张照片带给她。我还怂恿她,哪天请人照看一下杂货铺,亲自爬上黄山。“有缆车吗?”她问,“真的有?和我想的一样,真幸运啊,要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

“不必坐缆车,慢慢往上攀,爬上天都峰!”我说。

“是啊!是啊!”她微笑着,沉醉着,“我梦到过。”

后来我搬了住处,好久没有去店里。有一天,我忽然想念起她来,便匆匆赶去。

可到了那,香樟树依旧挺立,却不见了小商铺,也不见了女店主,只有石凳上一住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我惊诧极了,连忙上前打听,老太太说:“搬迁了。”

“那您知道女店主去哪儿了吗?”“不知道。”老太太浑浊的眼里一片黯淡。

“不容易呀,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

“谁?”“女店主啊,你不知道?”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原来她是个不能行走的女子!她是坐在特制的轮椅上看管小店的!而我,由于她阳光一样的笑容,却从没在意她缺少什么,还怂恿她去登黄山……

一瞬间,歉疚与失落漫上心头。或许今生再难相见了!

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头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264466.html

    上一篇:观影感开头

    下一篇:关于友谊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