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落寞的诗词

| 好词好句 |

【www.guakaob.com--好词好句】

描写落寞的诗词(一)
《关于形容孤单的诗句,描写孤独寂寞的好词好句子》

关于形容孤单的诗句,描写孤独寂寞的好词好句子

忆秦娥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摊破浣溪沙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锁离愁连绵无际,来时陌上初熏。

绣帏人念远,暗垂珠露,泣送征轮。

长行长在眼,更重重、远水孤云。

但望极楼高,尽日目断王孙。

凤箫吟 韩缜

消魂,池塘别后,曾行处、绿妒轻裙。

恁时携素手,乱花飞絮里,缓步香茵。

朱颜空自改,向年年、芳意长新。

遍绿野、嬉游醉眼,莫负青春。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浣溪沙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浣溪沙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行香子 七夕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孤雁儿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声声慢

描写落寞的诗词(二)
《我们都知道在唐诗中有一类诗主要是描写寂寞的宫女的爱情的》

唐诗中的爱情

唐朝是我国诗歌百花齐放的时代,产生了很多为我们所熟悉的大诗人。在汗牛充栋的唐诗杰作中,爱情诗也是一个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给璨如繁星的唐代诗歌增添了异彩。

李白的《长干行》描写的爱情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在诗中诗人以女子自述的口吻,抒写对远出经商的丈夫的思念。“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正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两词的来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诗中的“床”,是“井栏”的意思。此时此刻你是否会想起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它的意思也是“院子里井栏周围的月光”。

白居易的长篇叙事的千古绝唱——《长恨歌》描写的爱情是人鬼情未了类型的爱情。诗中的杨贵妃死后,化身为仙子,给唐玄宗留下“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无尽哀怨。人的爱情本来应该都是平等的,但因为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特殊身份,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今天的我们不必经历他们所经历的那么多生离死别,要做的就是真心地对待彼此,幸福时彼此珍惜,患难时不离不弃。

元稹的《离思五首之四》描写的就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爱情。元稹为了悼念亡妻韦丛而作了这首爱情诗,韦丛20岁嫁给元稹,27岁就去世了。诗中最出名的就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一句。就是“有你当过我的妻子后,我就谁都瞧不上眼了”。这样的话语是大多数人都愿意听到的,即使有时候懂得它仅仅是一句哄人开心的话而已,但是我们还是愿意去相信它,有些事情,朦胧就好。

两情相悦的爱情在唐诗中也是颇为常见的,比如说杜甫的《月夜》,诗中所描述的结局相对来说也比较好,不是生离死别那种。他对妻子纯纯的思念。李商隐的一些诗句,如《无题》中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等

白居易一首《井底引银瓶》,成了规劝女子“慎勿将身轻许人”的代表作。一位美女在自家院里玩时,看到一位帅哥开着宝马车在门口停下,本不相识的两人互相瞅了,钟情了,帅哥为爱赌咒发誓,美女跟他私奔了。结果是美女到了男方家,没有正经名分,挨着冷嘲热讽,又回不了家,嗷嗷郁闷。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在选择自己的人生伴侣时,不要过分地在意某些物质上的东西,要知道心灵的契合才是最重要的。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我们很多人都很喜欢的。被公认为是“孤篇压倒全唐。”闻一多先生誉它为“诗中之诗,顶峰上的顶峰。”诗通过春江月夜景色的描绘,表达月下情人因月感怀的离愁别绪及闺情客思 。诗歌精彩地道出了一对小夫妻离别后的相思之情。白云离开青枫浦,象征情人的分离,正因如此,也才有游子思妇,才有夫妻两地望月,同时有感而发,却又为无法寄信通情而忧心忡忡。 诗写道: 昨日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摇落的花,逝去的水,西斜的月都象征着人生易老,青春易逝;诗人借助梦境表达出女主人公因此更加珍惜青春与爱情的心境。天上月圆,世间人离,相爱的双方都

在虚度这美好的花月之夜,这不能不令人感伤备至!然而感伤毕竟仅是感伤,花可落,春可去,月可降,但相爱的人内心的坚如磐石的誓言与思念之情永远不辍。

描写落寞的诗词(三)
《古诗词阅读》

古诗词阅读

【复习指导】

1、侧重:写景(叙事)抒情的诗词;

2、三个重要考点:①内容:某个字(词)好在哪?写什么景(场面、事)?景物(场面)

有什么特点?

②思想感情; ③表现手法。

3、古诗词常识

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一般一、二、四句末字押韵。

律诗:每首一般八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律、七律。每两句为一联,

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词:也叫长短句,有的分两段,叫上阕、下阕,或上片、下片。

附 七——九年级古诗词阅读理解

(一)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

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一句交代了哪些内容?怎样理解“观”字的作用?

答: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写出了曹操登山望海时的勃勃英姿;“观”字统观全文,是诗的线索,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洪波涌起”

的“涌”有什么好处?

答:描写了一幅山水相连,非同凡响的景象。海水波纹荡动,山岛巍然屹立,画面充满了威

严的气氛。表达了诗人惊讶、赞美的感情。“涌”字写出了大海波浪翻滚时的宏伟气势和伟大力量。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

的情怀?

答:运用了夸张、互文的修辞手法,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同时运用奇特的想象,描绘大海的形象,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寓情于景。借大海包容宇宙一切的形象,抒发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豪迈气概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理想和抱负。

(二)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试赏析颔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春潮起涨,放眼远望,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和风随着航向,一面白帆高悬。这里既有实景之美丽,又有虚景之壮阔,描绘了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情景,透露出诗人是岁末残夜行舟的。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是什么意思?你认为它“妙”在何处? 残夜将尽,一轮旭日却孕育而生;旧年尚在,江上却春意盎然。妙处:①时序交替,触景伤情,表达了客游他乡的思乡之情。②写景中蕴含哲理:海日对比残夜,江春对比旧年,都是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

3.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什么样的情景?

“阔”表现出江水浩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乎与岸相平,江面显得广阔浩淼。“阔”既写出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一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4. 结合诗句,你认为诗人处在怎样的境况之中?

远离家乡,漂泊在江南水上。可从“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等句看出。

(三)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 请用散文的语言再现前三句所描绘的秋景图。

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

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

炊烟缕缕。这时,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古道上。

2、诗歌在充满萧瑟秋景的气氛中,为何要写“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流水、人家三样景物写出了家庭的温暖和对家庭的思念。反衬作者人生的苍悲,表

达出作者追求美好生活却不能实现的痛苦。

3、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思想的感情?

表达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思乡愁绪。

(六)野 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1、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2、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

“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3、本诗写了什么季节时分的景?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秋天傍晚时分;全诗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

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示例:“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

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或:“波涛如怒",波涛汹涌

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

3、简述这首曲的主旨。

作者通过站在潼关抚今追昔,反思历史,控诉了当时社会黑暗、百姓灾难深重的现实。揭示

了百姓在历代封建王朝中,无论兴衰都处于受压迫受奴役地位的历史规律,寄寓了对人民的深厚同情。 (七)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1.用夸张的手法描写宴席华美的句子是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表现诗人对未来满怀信心的句子是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诗人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

表明了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自己的政治出路被权贵堵塞。

3.诗人在第7句和第8句中用了两个典故,诗人用典的作用是什么?

诗人暗用姜太公和伊尹终得任用的故事,表示自己对重回朝廷仍然抱有希望。

4.诗中哪两句具体写出行路难?是实写吗?这样写有何作用?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不是实写。作用是:“渡黄河”“登太行”比喻努力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可是却四面碰壁,道路不通,令人沮丧的现实。将“行”与“难”这对现实与理想间的矛盾心理形象地表现出来。

5.最后两句诗,诗人的感情陡起,请说说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应该如何理解这种感情? 在经过前面感情的反复回旋之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他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八)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臵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为什么说它是以春花咏冬雪的千古名句? “忽如”两句雪后美景,飞雪奇大,一夜之间,雪压枝头。“忽”字显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传出诗人赏雪时惊喜的心情。以春花喻冬雪,贴切动人。雪压枝头,犹如雪白的梨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的,压枝欲低。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幻化为一片明媚的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春意盎然。人称“妙手回春”正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2.诗人从哪些方面来表现雪天的奇寒?

从“狐裘不暖”“锦衾薄”“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生动地说明这种严寒叫人难以忍受。

3.诗人是怎样表现轮台送别的依依不舍之情的?

先说送别地点——轮台东门送君去,其次写别时所见——去时雪满天山路,景语情语。最后写行人已去而诗人仍伫立远望的情形——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个“空”字,充分传达出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心情。

4.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既着力描写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因朋友的离去产生的无限惆怅。 (十二)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本文用比喻手法写离愁的句子 2.用白描手法写离愁难言的诗句是 3.本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 。

4、词的前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是怎样渲染的?其作用是什么?

凄凉、萧索。用“独”“寂寞”“锁”等渲染悲情,表达作者极度失落而无奈的思想感情。

(十四)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1. 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

的景象描绘出来。

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2. 一、二句诗写出了早春的什么特点? 3. 后两句采用了何种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比; 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一)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关雎》中托物起兴的句子是 子是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2.分析“求”字在诗歌结构上的作用? “求”字是全文的中心,通篇都紧扣“求”字,表现男子对女子追求的过程。

3.该诗采用反复吟咏的手法,有何好处?

反复吟咏,递进地加深内容,增强节奏感 ,营造一种优美的意境。

4.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男子对河边一个采荇菜的姑娘的思慕追求的过程,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爱情追求中的苦与乐。

(二)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 “溯洄”“溯游”等词的反复出现有何作用?

“溯洄”“溯游”的反复出现造成了一唱三叹的效果。诗人由“蒹葭”“白露”起兴,表达绵绵无尽的感情。一方面写出追寻意中人之路的坎坷难行,另一方面更深地表现了主人公对爱情热烈追求与不能和心上人欢会倾诉衷情的惆怅情怀。

2.试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诗情景交融的特点。

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深秋清晨,河边的苍苍芦苇上沾满霜露的景象。情:这一景象给人以萧瑟冷落之感,它渲染了一种邈远而迷茫的气氛,又有主人公凄婉感情的流露。此情此景,让这位热恋者感到分外的凄凉,更加思念“在水一方”的恋人。

3.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执著地追求心上人的男子形象。

(三)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 用散文化语言描绘首联。 甲上,金光闪闪,显出不可侵犯的气概。

2. “黑云压城城欲摧”中“压”字有何作用?

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3.“塞土燕脂凝夜紫”中作者使用浓艳的色彩有何作用?

胭脂般鲜红的血迹,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这种黯然凝重的气氛,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守城将士依然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铺垫。

4.“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借用的典故是哪一个?有何作用?

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

描写落寞的诗词(四)
《描写菊的诗词》

描写菊花的诗词

袁崧 菊

灵菊植幽崖,擢颖凌寒飙。 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

唐·李商隐《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宋·苏轼《赵昌寒菊》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白居易 重阳席上赋白菊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人少年场。

黄巢 《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予桃花一处开。

黄巢 《菊花》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

元稹 《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郑谷 《菊》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鬃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范曾大 《重阳后菊花三首》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范曾大 《重阳后菊花三首》

过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诗客断知闻。 恰如退士垂车后,势利交亲不到门。

刘克庄《菊》

羞与春花艳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风。 不须牵引渊明此,随分篱边要几丛。

郑思肖《寒菊》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

陈佩《瘦菊为小婢作》

瘦菊依阶砌,檐深承露难。 莫言根蒂弱,翻足奈秋寒。

朱淑真《黄花》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由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陶渊明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种菊 怡红公子

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对菊 枕霞旧友(史湘云)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供菊 枕霞旧友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咏菊 潇湘妃子(林黛玉)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画菊 蘅芜君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问菊 潇湘妃子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采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簪菊 蕉下客(贾探春)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菊影 枕霞旧友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描写落寞的诗词(五)
《语文古诗赏析整理》

语文古诗赏析整理 ①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唐】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词语注释】 ⑴中夜:半夜。值:碰上„„的时候。 ⑵觉:睡醒。

⑶繁露:浓重的露水。 ⑷临:面对。

⑸西园:指诗人住房西面的菜圃。 ⑹东岭:处东面的山岭。

⑺泠泠:形容声音清越。 ⑻逾:更加。

⑼时一喧:不时叫一声。 ⑽倚:斜靠着。

⑾楹:房屋的柱子。 ⑿旦:天明、天亮。

【译文】

夜半醒来听到了浓重的露珠滴落声,打开门来面对愚溪西边依稀的菜园。一轮清冷的月亮正在东边的岭上升起,清越的声音是水流冲刷着稀疏的竹根。泉水从岩石上飞泻而下越远越觉响亮,山中的鸟儿不时地叫一声实在惊人心魂。我斜靠在房柱上一直等到天亮,心中寂寞到这般还有什么话可言。[1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少有才名,早有大志。公元793年(贞元九年)进士及第,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贬邵州刺史,再贬永州司马。后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卒于柳州任所。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封建论》等。其作品由刘禹锡保存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

【诗词赏析】

这是一个深秋的夜晚。永州的深秋本来气候宜人,但身处异乡的柳宗元却感到寒气阵阵。是夜梦醒时分,正是夜半,四野万籁无声,窗外亮如白昼,适才的梦境仍历历在目。诗人辗转反侧,再也无法入眠,百无聊赖中,连露水滴落的细微声音也听到了,环境非常寂静。露水下降,本来是不易觉察到的,这里用“闻”,是有意把细腻的感觉显示出来。于是他干脆起床,“开户临西园”。

来到西园,只见: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清凉月色,照射疏竹,仿佛听到一泓流水穿过竹根,发出泠泠的声响。“泠泠”两字用得极妙。“月”上用一个“寒”

字来形容,与下句的“泠泠”相联系,又与首句的“繁露坠”有关。露重月光寒,夜已深沉,潇潇疏竹,泠泠水声,点染出一种幽清的意境,令人有夜凉如水之感。在这极为静谧的中夜,再侧耳细听,听得远处传来从石上流出的泉水声,似乎这泉声愈远而愈响,山上的鸟儿有时打破岑寂,偶尔鸣叫一声。

“石泉远逾响”,看来难以理解,然而这个“逾”字,却更能显出四野的空旷和寂静。山鸟时而一鸣,固然也反衬出夜的静谧,同时也表明月色的皎洁,竟使山鸟误以为天明而鸣叫。“泉响”,“鸟喧”采用可通感的手法,从听觉角度来表达。“露”“月”“泉”“鸟”这四种意象相互融合,以动衬静,突显了诗人被贬谪后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

面对这幅空旷寂寞的景象,诗人斜倚着柱子,观看,谛听,一直到天明。诗人“倚楹至旦”的沉思苦闷形象,发人深思。他在这样清绝的景色中沉思直至天边破晓。“寂寞将何言”一句,可谓此时无言胜有言。“寂寞”两字透出了心迹,他感到自己复杂的情怀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这首诗,构思新巧,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的声响,进行描写,以有声写无声,表现诗人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从而衬托他谪居中郁悒的情怀,即事成咏,随景寓情。

【名家点评】

《唐诗镜》:语有景趣,然此等景趣在冥心独悟者领之。

② 村夜

【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注】元和九年,白居易怀着因母亲逝去而孤独寂寞的心情在渭村结合当时的夜景写下此诗。

【词语注释】⑴霜草:被秋霜打过的草。

⑵苍苍:灰白色。

⑶切切:虫叫声。

⑷绝:绝迹。

⑸独:单独,一个人。

⑹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黑色有棱,磨成面粉可食用。

【译文】

在一片被寒霜打过的灰白色秋草中,小虫在窃窃私语着,山村周围行人绝迹。我独自来到前门眺望田野,只见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满地的荞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

【作者简介】

白居易(公元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800年(贞元十六年)中进士,历任左拾遗、东宫赞善大夫、江州司马、杭州、苏州刺史、太傅等职。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他所写的 《秦中吟》、《新乐府》,敢于针对当权者的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他又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人。白居易的叙事诗如《长恨歌》、《琵琶行》,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极为广泛。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主张。现存诗3000多首,有《白氏长庆集》。

【诗词赏析】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行人绝迹,万籁无声,两句诗鲜明勾画出村夜的特征:夜色深沉,秋色浓重,在秋霜的浸染下,草色茫茫。四下里一片寂静,行人绝迹。只有不知名的秋虫在低低的吟唱。

“独出门前望野田”一句,既是诗中的过渡,将描写对象由村庄转向田野;又是两联之间的转折,收束了对村夜萧疏暗淡气氛的描绘,展开了另外一幅使读者耳目一新的画面。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

“月明荞麦花如雪”,这是十分动人的景色,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诗人暂时忘却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这奇丽壮观的景象与前面两句的描写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诗人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出人物感情变化,写来灵活自如,不着痕迹。而且写得朴实无华,浑然天成,读来亲切动人,余味无穷。

通过对前后景物的不同描写,表达出诗人由孤独寂寞到兴奋自喜的感情变化。诗人以白描的手法描绘乡村夜景,在清新恬淡的景色中蕴含了浓浓的诗意。诗中描写村夜,既有萧瑟凄凉,也有奇丽壮观,对比中构成乡村夜景。

【名家点评】

《唐宋诗醇》 :“一味真朴,不假妆点,自具苍老之致,七绝中之近古者。”

③ 客发苕溪

【清】叶燮

客发笤溪

客心如水水如愁,

容易归舟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

故山月已挂船头。[

【注】诗的前两句写作者久客异乡,虽已乘上归舟,又是顺水急流,可是思乡的愁绪仍然时时萦怀。后两句说,忽闻家乡话传进了船窗,诗人顿感无比亲切,精神为之一振,只觉得故乡的明月已挂在船头,人已到达家门口似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前后对照,构思别致,更显出思乡之情的深挚动人。

【作者简介】

叶燮,清代诗论家。字星期,号己畦。嘉兴(今属浙江)人。因晚年定居江苏吴江之横山,世称横山先生。康熙九年(1670)进士,选为宝应知县。不久因鲠直不附上官意,被借故落职,后纵游海内名胜,寓佛寺中诵经撰述。主要著作为诗论专著《原诗》,此外尚有讲星土之学的《江南星野辨》和诗文集《己畦集》。

【诗词赏析】

首句“客心”,指离乡在外的心情,通常说来,免不了一个“愁”字。然而作者并不直接将“客心”等同于“愁”,而是在“客心”与“愁”之间,阑入“水”的意象,连用两“如”字绾结三者,使“客心”与“愁”产生距离,仿佛两事原本了不相干,只是因为都与水有相类之处,所以经由水偶然牵合在一起似的。起手故为曲折,用笔摇曳而蕴藉。

但阑入“水”的意象,主要意图还不在此,而在于带出次句。看到次句,读者方才恍悟,“水”字实有所指,不是虚设的譬喻。它指运送作者舟行还乡的河流。河水流速迅疾,使归舟走得很快。急流是因,在前,归舟容易是果,在后,且“容易”按正常语序,又该放在“归舟”之后,修饰后者。可是这里却句法倒装,把“容易”置于最前面,突出了作者最强烈的感受。

而这句反过来,对上句也起到了定向的作用。以水喻愁,古人诗中其例甚多,喻义不止一端:或以水喻愁绪的深,如唐彦谦《留别》:“龙潭千尺水,不似别情深”;或以水喻愁绪的长,如李白《金陵酒肆留别》:“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或以水喻愁绪的百转千回,如温庭筠《锦城曲》:“巴水漾情情不尽,文君织得春机红”,等等。叶燮的喻义又是什么?通过次句可以确认,他是用水流之急比拟愁绪之浩荡,并且这愁绪同水一样,均是指向他的家乡。

后两句顺着“容易”而来。何以见得舟行容易?即从不知不觉间已近故乡见出。叶燮乃江苏吴江人,乍闻吴语,自然倍感亲切。第三句的“忽讶”,点出舟

描写落寞的诗词(六)
《孤独与行走_回溯北岛诗歌》

126

孤独与行走

———回溯北岛诗歌

牛殿庆

(宁波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浙江宁波315100)

  摘要:北岛诗大致可分为青春诗、宣告诗、探索诗、反思诗、从中可以感悟北岛的孤独与迷茫以及行走中不断反抗、,。

关键词:北岛;孤独;行走;理想主义;中图分类号:I207125 文献标识码A:(2007)04-0126-04

204首,其中1972年到1986年有92首,1987年到2004首除《白日梦》是长诗外,几乎都是短诗。每首诗几乎都没有详细的创作时间,,分为前期和后期,但创作风格没有很大变化,只不过后期探索、书写内心世界的内容成了主要部分。正如北岛自己分析的:“我没有觉得有什么断裂,语言经验上是一致的。如果说变化,可能现在的诗往里走,更想探索自己内心的历程。”[1]

11青春诗  这类诗歌是北岛的早期创作。我这样命名,不是因为这类诗歌描写了青春,而是因为还没有很多晦涩的意象,直抒胸臆较多。对未来的憧憬、青春的迷茫和骚动、向纯真童年的告别,都抹上了理想主义的色彩。有从内心爆发的青春的骚动,“你好,百———花———山……/回音来

);有对青春消逝的忧虑,“自遥远的瀑布……/使万物应和,骚动不安”(《你好,百花山》太阳在远

方白白燃烧……假如有一天你也不免凋零/我只有一个简单的希望/保持着初放时的安详”(《五色

);有青春初醒时的迷茫,“);有对世界寄花》心呵,何处是家/何处是你的屋顶”(《我走向雨雾中》

);有渴望永寓美好希望的,“春天是没有国籍的/白云是世界的公民/和人类言归于好吧”(《真的》

);有描写青春寂寞的,“远保持青春美好的,“星星永远是星星吗?”(《微笑 雪花 星星》打开日

),表面上写百无聊赖的日子,记、看书、打电话/向桥墩下的老头要根烟、看电影、回家”(《日子》

实际却是青春无可归宿的寂寞;有告别童贞,呼唤未来真诚生活的,“两双孩子的大眼睛/躲在阴暗的屋檐下/小天窗已经失明/……喂,太阳———万花筒/……愿每个活着的人/真真实实地笑/痛痛快快

),这是北岛最直白的一首希冀未来的诗了。如果说后来的长诗《白日梦》是哭吧”(《冷酷的希望》

他对逝去的青春的成长过程的总结,那么这首《冷酷的希望》可以说是告别童年,告别纯真的宣言。还有表达狂放不羁的青春梦想的,我们是一群冲破冬天的候鸟,“去天涯远征/让结实的翅膀/托着那

),还要放牧乌云和风,抖动彩虹,叫喊吓得“太阳上升”(《候鸟之歌》冰山老泪纵横”,嘲笑羞红

玫瑰,请故乡收下梦想,激情飞扬,是北岛诗中最张扬的一首。

21宣告诗  这是一个过于简单的命名。这类诗是北岛诗的灵魂部分,并以这部分诗歌确定了他在诗坛的“霸主”地位。那深刻的质疑、激情的反叛,最能体现北岛孤独中思索、质疑的悲壮的英雄主义精神。主要诗篇有:《回答》、《宣告》、《结局或开始》、《一切》、《另一种说法》、《可疑之处》、《岛》、《雪线》等。过去的评论,大多都集中在这部分的诗中。那深刻的怀疑主义精神,对人作者简介:牛殿庆(1962-),男,宁波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写作学和当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

孤独与行走127

)的荒谬及对性、人道主义的呼唤,那从倒挂在老墩布树上看到“从蝇眼中分裂的世界”(《履历》

其彻底的否定,那向摧毁他人生理想的专制制度的大声宣战,震撼了一代人的灵魂。这也决定了北岛诗歌的沉郁、悲壮、凄怆的色彩和深重的忧患意识。这部分诗为什么在当时会有那么大的影响?我想,就是这种忧患意识和拯救世界的使命感与当时的特殊的深重灾难的历史背景相吻合了。如果诗人的苦难心灵和时代相一致,那么这个诗人就很可能成为那个时代的思想符号和代言人。正因如此,时代性让北岛的诗歌不仅仅盛装塑造着整整一代命运坎坷的年轻人的灵魂,增加了诗歌的重量,而且更

[2]在于积淀于诗歌强大的内聚力中的悲剧意识,充分显示了北岛诗的精神气质。

《回答》是他公开发表的第一首诗,是他的代表作,也标志着以《今天》为首的朦胧诗由地下转到地上,所以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死者弯曲的倒影”,“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竞争?”面对这样一个荒谬的世界,诗人大声宣战“/———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宣告》是对人的尊严的捍卫,“决不跪在地上//我只想做一个人”。《结局或开始》/黑暗公开掠夺/沉默依然是东方的故事//”。诗人发出人道主义的呼喊,“我是人/我需要爱///在摇篮的晃动中/等待第一声呼唤/在草地和落叶上/在/我写下生活的诗”。然而“这普普通通的愿望/如今成了做人的全部代价”。是啊,在那个年代,荒诞的“血统论”不知道残害了多少人的生命,遇罗克为了捍卫做人的尊严而被杀害,作者悲愤地祭奠为捍卫人的尊严而死去的勇者,“也许有一天/太阳变成了萎缩的花环/垂放在/每一个不朽的战士/森林般生长的墓碑前”。

在这部分诗里,“可疑”构成了诗人对世界的总体感受,“一切可疑”和“我不相信”互相呼应,成为北岛诗歌的心灵主线,并以北岛特有的语言方式来摧毁毁坏着他心灵小木屋的世界。

31探索诗  孤独中迷失,迷失中寻求探索,探索令诗人的思想坐卧不安,让诗人的肉体迷茫

),“行走。十年动乱终于结束了,然而“恶梦依然在阳光下泛滥”(《恶梦》终于没人醒来”。在百废

)。旧的大厦坍塌了,面对新的理性待兴的废墟上,诗人渴望的新世界“没有如期归来”(《白日梦》

大厦的不可重建,诗人在迷失中开始了新的探索。这类诗包括《陌生的海滩》、《红帆船》、《走吧》、《岸》、《归程》、《太阳城札记》、《港口的梦》、《岛》、《迷途》、《和弦》、《我要到对岸去》、《船票》、《界限》、《走向冬天》、《恶梦》等等。其中《走向冬天》这首诗最终完成了一个探索者和漂泊者的行走形象:

走向冬天/风,把麻雀最后的余温/朝落日吹去/走向冬天/我们生下来不是为了/一个神圣的

预言,走吧/……让乌云像狗一样忠实/像狗一样紧紧跟着/擦掉一切阳光下的谎言……让思想省略成一串串雨滴/或者在正午的监视下/像囚犯一样从街上走过/狠狠踩着自己的影子……走向冬天/在江河冻结的地方/道路开始流动/乌鸦在河滩的鹅卵石上/孵化出一个个月亮/谁醒了……罪恶的时间将要中止/而冰山连绵不断/成为一代人的塑像

诗人是那么的决绝,不再背负历史的重负,不再留恋现实的诱惑,不再相信理想的谎言,不祝福也不祈祷,摆脱一切旧我的痕迹,决然地走向没有温暖的冬天。这种没有希望没有目的行走很像鲁迅笔下的过客,即不问希望,把没有终点的跋涉当成了一种生命形式本身,这便是北岛体现在诗歌中的另一条线索。诗人宁愿放弃一切走向冬天,包含了诗人体验到的历史的全部悲哀与残酷,使我们在心酸的感悟中,看到了诗人忍受一切的孤独和痛苦。“走”成为北岛诗歌的“终极关怀”。

41反思诗  这部分诗基本是在19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的创作。这时期北岛除了创作了大量探索诗以外,还创作了这部分反思生活和历史的诗。诗人经过青春期的抗争以后,开始进入了反思

128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第4期・现当代文学阶段。对历史的重新审视,对现实的本真揭示充分显示了北岛诗歌的深刻性,也透出了无法改变现实的孤独的无奈,这些构成了北岛诗歌在迷失中行走的历史背景。这类诗包括《十年之间》、《彗星》、《期待》、《古寺》、《菩萨》、《八月的梦游者》、《寓言》、《空白》、《这一步》、《无题》(永远如此)、《无题》(把手伸给我)、《艺术家的生活》、《关于传统》、《随想》、《语言》、《守灵之夜》、《同谋》、《读书笔记》、《东方想像》、《夏日的黄铜》、《沉默的敲钟人》等等。

这里还要提到一首描写生活景象的诗,然而,它不是客观世界的折射,而是用诗人的主观的精神重新命名的世界,所以这个不可理喻的生活姿态就有了独特的含义,这首诗就是《峭壁上的窗户》:“黄蜂用危险的姿势催开花朵/信已发出,一年中的一天/受潮的火柴不再照亮我/狼群穿过那些变成了树的人们/雪堆骤然融化,表盘上/冬天的沉默断断续续/凿穿岩石的并不是纯净的水/炊烟被利斧砍断/笔直地停留在空中/阳光的虎皮条纹从墙上滑落/石头生长,梦没有方向//向上寻找着语言,星星/迸裂,那发情的河//在市场上,女人们抢购着春天”。,行走的生活舞台的布景。,秘密通道,,。它和下面论述的“自审诗”是一类诗的两部分,。

51自审诗其实非常不准确,只是在现代汉语里,还不能找到一个更好的词来代替,眼光基本落在“宣告诗”那一类,其实,“自审诗”在他的诗,也非常重要。它们记录着诗人自我成长、自我否定、自我超越的心路历程。诗人在审视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审视自己的灵魂,他在寻找理想世界的同时,也在努力寻找自己的心灵家园。在寻找的跋涉中,那透彻心肺的孤独、茫然若失的苍凉、坚韧不屈的执著,无不透着生命的激情。这部分诗数量较多,包括《睡吧,山谷》、《单人房间》、《别问我的年龄》、《空间》、《履历》、《另一种传说》、《青年诗人自画像》、《很多年》、《回声》、《陌生人》、《自昨天起》、《夜,主题与变奏》、《雨中纪事》、《无题》(积怨)、《无题》(对于世界,我永远是个陌生人)、《在黎明的铜镜中》、《白日梦》,除此之外,出国后的大部分作品基本都属于这类。如《午夜歌手》、《在天涯》、《午后随笔》等等。

实际上北岛要想获得新生,但更主要的是如何走出孤独中分裂的自我。这是北岛今生难以达到的彼岸,不孤独就不会有诗人北岛。

《白日梦》是北岛唯一的一首长诗。有人说这是北岛为了冲击诺贝尔奖而写,但是我却觉得这是对北岛的误解。我更相信这是北岛心灵成长的总结,是对自己诗歌的一次清算,对旧生活和旧我的祭奠。长诗共分23小节,每一小节从不同方面来揭示出人生不过是一场“白日梦”,有评论说“在阅

[3]读北岛的场合,想锁定那游移不定的意义是件格外危险的事”,孤独和行走在这里体现一个过程:

寻找———失望———重建———幻灭———分裂———崩溃———孤独———超越———放逐———远离。《白日梦》

[4]不仅是诗人的成长历史,也是“一代人成长的历史的民族寓言和文化想像”。白日梦终于醒了,这

其中付出了沉重的精神代价和情感痛苦。一代诗人远离了现实,也远离了精神家园,踏上了漂泊的不归路。

北岛到了国外以后的诗歌创作,还是沿着原来的语境,意境更加内敛(西川语)。也有人说没有了早期的激情,失去了诗的灵魂。但我认为,北岛不喜欢国内评论界对他的定位,同样也不喜欢国外评论界给他的政治流亡诗人的头衔。正如昆德拉所说,真正的艺术是在和现实的对峙中发展的。北岛诗人的身份是天生的,他是在用诗的语言记录自己感知的世界。一个人和一个世界的对抗,力量实在是太悬殊了。这样我们就可以不苟求他后期诗歌对读者的精神力量。他的后期诗歌确实是精神力量少了,但是情愁浓了;“大我”的激情少了,个体感悟多了。

61爱情诗  北岛描写爱情的诗并不多,基本在前期。即使描写爱情,也是北岛式的爱情,看

孤独与行走129不到“鸟语花香”的色彩,同样是冷峻、晦涩,背负着沉重的压迫。也许爱情只是述说他灵魂的一个载体,而不是要抒发爱恨情愁。他的爱情诗更多是表达对爱情的观点和看法。所以北岛的爱情诗没有丝毫的温暖,显示了过于自尊的倔强。这部分诗包括:《是的,昨天》、《见证》、《黄昏,丁家滩》、《爱情故事》、《传说的继续》、《雨夜》、《桔子熟了》、《无题》(你在呼喊的旋律中)、《你说》、《祝酒》、《你在雨夜中等我》、《习惯》、《枫树和七颗星星》、《挽歌》等。

爱情对诗人北岛来说,有梦想,有希望,有美好,但这并没有成为诗人最后的心灵港湾。爱情没有羁绊住诗人远离的脚步,爱情只是他行走生命中丰富灿烂的一部分。

71性灵诗  这部分诗歌有两个特点:一是意境非常奇妙,二是因句成篇。这类诗大都因诗人偶然的灵感触发而成篇,正如古人所说的浑然天成之作,在创作技巧上非常有特色,所以我们把它放在了下面北岛诗歌艺术手法这一章节论述。,他们包括:《诱惑》、《峭壁上的窗户》、《触电》、《呼救信号》、《》、》、《乡村之夜》、《回忆》、《路口》等等。

]“北岛的诗,要求我们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他

的很多诗意境开阔,,,只能是以分析者个人的经验,进行揣度,是要冒着尽管如此,,我们看到了诗人从觉醒到反抗,从反抗到迷茫,,他的诗歌也一直沿着这样一条心灵主线:在觉醒中反抗,在反抗中迷失,,在寻找中探索,在探索中反思,最终成为漂泊的过客。而贯穿这一主线的中心词就是:孤独与行走。

他最近写的一首《路歌》就是对孤独与行走的最形象的诠释:在无端的旅途的终点/……/没有门开向你/……/我径直走向你/你展开的历史折扇/合上是孤独的歌/……/我径直走向你/带领所有的他乡之路/当火焰试穿大雪/日落封存帝国/大地之书翻到此刻……这难道是一个终结吗?从这首诗里你仿佛感到了一个路上的行者、一个不知飘向何方的孤独的灵魂、一个被时代遗忘同时也拒绝时代的人的寞落与悲壮。

文学产生于心灵与现实的无法和解,因此不满的精神是文学的灵魂,也是北岛诗的灵魂。我们感悟北岛,只把北岛作为一个个体,我们绕过了他与社会意识形态、主流意识之间的龌龊,并不是有意规避什么,而是我们还没有足够的历史沉淀来评判北岛诗歌对现实的穿透力。但北岛的诗绝对不会只是历史的记忆,只要一个民族还没有彻底摆脱遭遇灾难的可能,他的诗就有存在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历史的岁月不会因为负载着诗人的苦难而减缓它急躁的脚步,咀嚼历史只能让生命沉重,苦闷的思考却将青春变老。诗人北岛的时代渐行渐远了,诗人为沉重的灵魂付出了失去故土的代价,“从此

[5]他那孤独的爱恨交加的乡愁,被阻隔在了太平洋异域的涛声海岸”。五光十色的消费娱乐时代冲击

着现代人的视觉与思维,也目送着一代孤傲的诗魂远去……

参考文献:

[1]唐晓渡.热爱自由与幸福———北岛答记者问[J].中国诗人,2003(2).

[2]王干.孤独的北岛真诚的北岛[J].当代作家评论,1988(2).

[3]江溺水.孤独的舞者,没有背景与音乐———从欧阳江河序谈北岛诗[OL].

hintehof/621073.html.

[4]杨四平.北岛论[J].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6(4).

[5]唐晓渡.北岛访谈录:我一直在写作中寻找方向[OL].

责任编辑:王 卓

描写落寞的诗词(七)
《古诗词阅读鉴赏专题(含答案解析)》

古诗词阅读鉴赏专题(含答案解析)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5.阅读下面的清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客发笤溪①

叶 燮②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注】①叶燮(1627.1703),清代诗论家。②笤溪是流经诗人家乡吴兴的一条河流。

(1)“客心如水水如愁”是如何表现“愁”的?(3分)

(2)诗歌末联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三)(6分)

5.(6分)

(1)诗句运mT比喻、顶针的手法,将客愁比成源源不断的流水;又将客愁与流水相比,突出客愁绵长。

(2)末联两句表现了诗人船到家乡那一瞬间的感受。通过两个情景表现这种感受:先是突然听到乡音吴语,竞不敢相信已到家乡,接着抬头望故山明月,充满归乡的喜悦之情。

㈢古代诗歌鉴赏(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按要求答题。(6分,每小题各3分)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注】这是一首和诗。原唱是晋陵陆丞作的《早春游望》。

8.(1)这首诗的颔联、颈联描写出一幅怎样的江南春天风光?请简要分析。(3分)

(2)开头两句作者是如何表现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的?(3分)

8.(1)答案:描写了江南早春风光:云蒸霞蔚,梅柳摇曳,春水荡漾,春和景明,黄莺啼唱,一池浮萍生机盎然,凸显出江南春天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的特征。(评分要点:分析意象2分,指出特征1分。)

(2)答案:作者用“独有”“偏惊”生动地表现了自己虽面对江南美丽春色,却因别家离乡、在外做官,对异乡的新春物候变化反而感到惊心的矛盾心情。(评分要点:紧扣“独有”“偏惊”作分析2分,指出游宦他乡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6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7━8题。

山歌

无名氏

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唐宪宗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死,白居易上书要求严缉凶手,因此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东去九江途中的一个深夜,诗人细读元稹诗卷,写下这首诗。

7.这两首不同朝代的诗在写作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妙在何处,作简要赏析。(4分)

8.这两首诗各表达了什么感情? (2分)

(二) (6分)

7.两首诗都是反复使用一个字词的类迭修辞(1分)。第一首第二句通过“几家欢乐”与“几家愁”的对比来发问,这个问句的涵盖而极大。此诗三四句是二句发问的具体化,选择了爱情生活与家庭生活的满足与欠缺来打动人心,引起共鸣。通篇连用四个“几家”发问,而不作答,发人深省,有悠悠不尽的情思。(2分)

第二首诗人从“点灯”到“灯残”,再到“灯灭”,巧妙从时间上交代他心事重重,通宵未眠。(1分)

8.第一首短短四句,道尽了世上苦乐,人世间的不平(1分)

第二首表达了诗人郁闷、凄苦、悲愤的感情。(1分)

5.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溪 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5.(1)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作者的孤独寂寞情感。(2)“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句中“穿”字写出了在萧萧落叶中穿行,而无人相伴的孤独。一人独坐而无聊,一个“数”字表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极无聊的寂寞情感。

(三)古代诗歌阅读(8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按要求答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本诗颈联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2)诗人“寂寞”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4分)

(1)以动写静,或反衬。(1分)远处传来从石上流出的泉水声,似乎这泉声愈远而愈响,山上的鸟儿有时打破岑寂,偶尔鸣叫一声。(1分)泉和鸟的声响反衬了环境的幽静。(1分)突显了诗人被贬谪后心境的寂寞。(1分)

(2)谪居僻远之地(环境凄清),被贬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2分)首句描写了诗人辗转反侧,夜不成寐,百无聊赖中,连露水滴落的细微声音也听到了的情形,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的声响来进行描写,以声写静,表现诗人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从而抒发了他谪居中郁悒孤独愁苦的情怀。2分(原因2分,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2点)

【诗歌鉴赏】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解

泠泠:拟水声,使人有夜凉之水的感觉

倚楹:靠着门柱

柳宗元生平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一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岁。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号柳河东或柳柳州。

赏析:

这首五言古诗作于诗人贬谪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半夜了,四野万籁无声。诗人辗转反侧,夜不成寐,百无聊赖中,连露水滴落的细微声音也听到了,多么寂静的环境啊!露水下降,本来是不易觉察到的,这里用“闻”,是有意把细腻的感觉显示出来。于是他干脆起床,“开户临西园”。

来到西园,只见: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清凉月色,照射疏竹,仿佛听到一泓流水穿过竹根,发出泠泠的声响。“泠泠”两字用得极妙。“月”上用一个“寒”字来形容,与下句的“泠泠”相联系,又与首句的“繁露坠”有关。露重月光寒,夜已深沉,潇潇疏竹,泠泠水声,点染出一种幽清的意境,令人有夜凉如水之感。在这极为静谧的中夜,再侧耳细听,听得远处传来从石上流

出的泉水声,似乎这泉声愈远而愈响,山上的鸟儿有时打破岑寂,偶尔鸣叫一声。

“石泉远逾响”,看来难以理解,然而这个“逾”字,却更能显出四野的空旷和寂静。山鸟时而一鸣,固然也反衬出夜的静谧,同时也表明月色的皎洁,竟使山鸟误以为天明而鸣叫。"露" "月" "泉" "鸟"这四种意象相互融合,以动衬静,突显了诗人被贬谪后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

面对这幅空旷寂寞的景象,诗人斜倚着柱子,观看,谛听,一直到天明。诗人“倚楹至旦”的沉思苦闷形象,发人深思。他在这样清绝的景色中想些什么呢?“寂寞将何言”一句,可谓此时无言胜有言。“寂寞”两字透出了心迹,他感到自己复杂的情怀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这首诗,构思新巧,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的声响,来进行描写,以有声写无声,表现诗人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从而衬托他谪居中郁悒的情怀,即事成咏,随景寓情。从表面看来,似有自得之趣,而终难如陶、韦之超脱。

注解:

[1] 中夜:半夜。值:碰上„„的时候。

[2] 觉(jiào):睡醒。繁露:浓重的露水。

[3] 临:面对。西园:指诗人住房西面的菜圃。

[4] 东岭:指住处东面的山岭。

[5] 泠泠(ling 灵):形容声音清越。

[6] 逾(yú 余):更加。

[7] 时一喧(xuān 宣):不时叫一声。

[8] 倚( yĭ 乙):斜靠着。楹(yíng 营):房屋的柱子。旦:天明、天亮。

[9] 言:说。

今译:

夜半醒来听到了浓重的露珠滴落声,

打开门来面对愚溪西边依稀的菜园。

一轮清冷的月亮正在东边的岭上升起,

清越的声音是水流冲刷着稀疏的竹根。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268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