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读后感】
篇一:《《万水千山走遍》读书笔记》
《万水千山走遍》读书笔记
转眼来日本工作快一年啦,感觉最大的收获就是能让自己安静下来。很难想象一个从小被大山拥抱,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在既传承了大山的巍峨坚韧又被注入了农村的鸡毛蒜皮的人可以远离盲目的攀比,喧闹的人群,复杂的人情,浓厚的亲情和纠结的爱情将自己幸福的放置在一片安静的土地上过着与灵魂渐近与现实渐远的生活。也只有海外的生活能让人做到。其实,人的一生没有哪一个阶段是可以完全属于自己的,然而我很幸运在参加工作后能争取到哪怕片刻的安宁,自诩自乐在自己的世界里。
上天没有赋予我过目不忘的天赋,但却给了我对知识强烈的渴求欲望,从小就愿意做书的奴隶。所以自参加工作以来,虽然工作没怎么拼命,但书还是看了不少。但大都是为了在外能混口饭吃,不能再像大学那样可以尽情的遨游在自己喜欢的书海里了,而是除了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之外,强迫自己去看一些与工作相关的书。不乏弯弯曲曲的日文,密密麻麻的英文还有似懂非懂的技术资料。即便这样我也愿意。
在物质条件允许下,我也是一个特别想用旅游走完一生的人,但我更愿意通过书本而不是过分地依赖体验去剖析人性,认知这个社会和建立自己的价值信念。因为现实的许多东西,如应酬、客套话、做作的表情和谎言等等却只会让一个人卑微的活在吞温苦水的状态下而迷失掉真实的自我。为了展现一个真实的自我,一个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徘徊,在伪善和真实之间挣扎,在积极与消极之间抗争的复杂自我,无意间我接触了三毛。因为在我的印象里三毛是一个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的女人,她是一个真实的灵魂。也只有三毛能使被工作和琐事疲疲倦了一周的心得以安静。她的书里没有爱的纠缠,没有行业的贵贱,没有丈母娘的房子也没有奢华婚礼上的戒指。就像初恋的人儿,是一种真实和善良的存在。
自从随她去遨游了一遍撒哈拉沙漠之后,再也不愿意离开这位心灵的导游,于是来到了中南美洲。那里有墨西哥的“搭哥”,那里有青鸟到不去的宏都拉斯的“哥庞废墟”,那里有哥伦比亚的黄金博物馆,那里有厄瓜多尔的银
湖,那里有谜一样的废城玛丘毕丘,那里有淳朴的印第安人,那里有勤劳的中国移民,那里有安第斯山脉,那里有秘鲁高原,那里有拉斯加俯瞰下的鬼斧神工„„
每一样都是真实的存在,我相信这一定不是三毛编造出来的故事,她只会给我们讲述一个真实的世界,一个真实的她自己。最让我看的惊心动魄的是印第安人的夜戏,第一次让一个音痴看到了世界是音乐的。
篇二:《带着灵魂把万水千山走遍——三毛作品读后感》关于走遍万水千山的读书笔记。
带着灵魂把万水千山走遍
第一次听到三毛这个名字,我以为他是动画片《三毛流浪记》里的那个瘦瘦的但又古灵精怪的孩子,但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三毛竟是那样的一个奇女子。侠女三毛曾说“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带着一颗对生命、对自然、对未知充满好奇与感恩的心,三毛出发了。 然而跋涉了万水千山,路也有结束的时候,三毛选择了自己来结束那段路程,用自己决绝的方式给无数热爱她、热爱她文字的人们留下了一个永久的背影。但她也曾经宣告世人,如果选择了自己结束生命这条路,你们也要想得明白,因为在我,那将是一个幸福的归宿。就这样,在一个略带寒意的凌晨,三毛走了,但是那朵顽强绽放在撒哈拉的奇葩,至今还是多少人的梦里落花.....
在我的眼中,三毛是一个心存善念、闯荡世界的侠女。三毛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女人,她因一本地理杂志的吸引而独自走进撒哈拉沙漠,寻找生命的真善美;一个有灵魂的精怪,一万水千山走遍的豪情,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遭遇,引出无数传奇的故事;一个风情万种的女人,以美丽的文字,融入自己的情感,为我们构筑了一个有泪有笑的文字世界。可以看得出来,三毛在撒哈拉的那段日子,是她生命中最为难忘的的一段时光,在那里有笑声也伴有泪水。但我感觉,在心底里,三毛是一个对生命、对生活充满热爱的女子。看她的那些作品,就感觉就是一幅幅照片、一段段视频在眼前播放,是那么的生动。三毛去撒哈拉之前,荷西就已经先去那里找到工作找到住的地方暂时安定下来了,所以她去了以后不会感觉很仓促。荷西负责赚钱,制作家具,而三毛凭她的美丽善良和智慧把沙漠中的家装饰的独具魅力。她用沙漠中捡回来的东西做装饰物,把自己的家装饰的独具三毛韵味。可以说是为了把三毛留在身边,荷西着急着结婚,他们在沙漠中结婚的,那一片撒哈拉沙漠在当时是西班牙的殖民地,他们的结婚再现在的我们看来有点搞笑、有点惊奇和意外,但更多的是别具风格。由于他们分别是不同的国籍,现在又都在其他的国家有许多的文件要填,结婚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而更为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他们都是在前一天才知道明天自己要结婚,估计这在别人是不可理解的,但当时就是那个样子,只因为他们住在沙漠。荷西对三毛很是了解,送给她的结婚礼物是一付骆驼的头骨,而三毛对这个很是喜欢,大叫这个礼物很是豪华。他们走路去镇上的法院结婚,路上又是风沙满面的,走到的时候已是汗流满面,就这样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在我们看来也许有点滑稽,但这恰恰就是三毛风格,一切皆有可能。简单的婚礼过后,这对经历过风风雨雨的年轻人终于算是结束了单身生活,成立以一个小家庭,而这个小家庭在以后的生活中更是酿造出无数的乐趣。
可以说三毛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女子,在单调的沙漠生活中她总是能创造出一些乐趣来。就比如做饭,三毛把他们家做饭的乐趣演绎的是淋漓尽致。他们因为关于走遍万水千山的读书笔记。
生活的环境不同,因而对事物的感觉也不一样,而三毛的妈妈从遥远的台湾给他们寄来中国食物,对吃惯西餐的荷西来说,那无疑是美味佳肴。一把粉丝,三毛把它做的花样百出,并且逗那个老外行荷西是“雨”;用海苔做饭卷,糊弄荷西那是复习纸,荷西当然不会那么轻易上当啊,自然是吵吵但吃的开开心心。沙漠中的中国饭馆总是其乐融融,当荷西的老板来家里吃饭的时候,三毛用黄瓜代替嫩笋居然炒出了老板一生吃过的最好吃的“嫩笋片炒冬菇”,这就不得不说三毛的神通广大了。在这样的家庭里自然总是笑声连绵了。而那个异国女子三毛在这片撒哈拉的土地上,也总是显得那么的与众不同。在撒哈拉,女人的地位非常低,而且还特别的封建,有病宁可病着也不愿意去医院里让男医生给看病,就这样去那里以后不久,三毛充当起了悬壶济世的医生。她结合现代医学的知识,用简单的方法来医治一些疾病,当然这跟她那一颗善良的心分不开。而让我忍俊不禁的是她给别人补牙,补牙的材料是我怎么也不会想到的——指甲油,更为有趣的是她居然还陈列出这一系列的好处,什么不脱水、不透水、胶性强、气味芬芳、色泽鲜艳,怪不得三毛这么极力称赞,确实是难得一见的补牙“好材料”!就这样,三毛用她的智慧和爱心,为许多的当地妇女解除了一些病痛,同时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她还偶尔客串一下兽医的身份。沙漠巫医三毛当得是不亦乐乎,使人不得不羡慕她的那片天地。
不得不说,我很佩服三毛的勇气和胆识。从她作品中的那些故事可以对她的生活有个大致的了解,撒哈拉在三毛的笔下是一个充满浪漫和异域情调的地方,但同时我们也很清楚那是一个寸草不生、环境恶劣、愚昧落后的地方,一些美丽的东西实际上是只存在于三毛的心中和笔下的。就像在三毛住的地方不远处的坟地,半夜独身回家的她会唱着歌来克服恐惧穿过那片地方,当我们坐在明媚的阳光下读她的文字的时候也许很难体会她当时的那种感觉,但我们至少可以感触到她的那颗勇敢无畏的心。但更多的时候,对三毛是一种羡慕。羡慕她可以有那么一片天地,由她去书写。她真的很可爱,为了开开心爱的车子,不惜在烈日滚烫之下去接荷西下班,同时为了争取开车的权利也是想了许多好办法。而最后自动放弃开那心爱的车子,竟是因为路上的行人。在漫天都是黄沙的撒哈拉,居住在比较偏远地方的人们想到镇上去一趟是极其不容易的,他们可能要顶着烈日走上整整一天的路途,开着车子的三毛总是不忍心看到在下面拖着沉重步伐前进的沙哈拉威人,那样心里会有负罪般的感觉。而在平日里,她会在家里开一个小小学习班,教那些对现代文明知识都不懂得沙哈拉威妇女一些最基本的东西,三毛对她的学员们很是爱护也很是尽职尽责。同时平时这两个可爱的大孩子也会找一些有趣的事情来做,为沙漠中的生活找一些乐趣和自在。可以说三毛和荷西就是一对活宝,那样枯燥的沙漠在他们的生活中也变得津津有味。而他们更是彼此心灵上的依靠,心心相印、默契地快乐生活,直到那片土地从西班牙殖民地中划分出
去,他们离开那个地方。
三毛的文字有时候充满着诙谐和幽默,读来让人忍俊不禁,有时候又满是淡淡的哀愁,字里行间浸透着她那真挚的感情,有的时候可能就是淡淡的叙述,但是就是那样的淡淡的文字,却能抓住读者的心,让人不知不觉之中跟着她来到了另外的一个世界。特别喜欢三毛的一篇小说一样文章《秋恋》,但我又说不清楚那还早呢的是小说吗,抑或就是她自己的故事吧。在他乡求学的女孩遇到了来自故乡的一个男孩,他是海员,只在巴黎停留两天。就在两天的时间中,他们像是相识很久的恋人一样,感受着彼此的温暖。很喜欢那篇文章,是因为三毛把那种孤独的感觉写的是那样的真切。一个女孩子,远离自己的家乡在异国他乡求学学画,当极度寂寞的时候,时间就像是一把利刃,在刺痛着她的心,那是一种令人窒息的空寂。她想念家人,学会了抽烟并不是因为她是一个坏女孩只是因为那是一种寂寞的排解。当第一天遇见那个海员但是自己又逃走之后,她真的彻底崩溃了,无法抑制地在自己的房间中任泪水奔流。那是一段浸透着淡淡惆怅与忧伤的文字,但就是那段文字把一个人内心的落寞写的是那样的真切,那样的贴切细腻。以至于后来秋日的某一天,当我走在北京的街头,伴着身边静静落下的金黄的银杏叶子,我莫名的就想起三毛的那篇文章,就是那种寂寞之感就会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就感觉三毛的文字所描述的,有时候就是你想说的话只不过你不知道怎样用文字去把他表述出来的一样。望着周围穿梭往来的人流,泰戈尔的那首诗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解释:生命有如度过一重大海,我们相遇在这同一的狭船里。死时,我们同登彼岸,又向不同的世界各奔前程。人与人的相遇本不是一件易事,能相恋在寂寞的异国他乡,那是怎样的难得。正向小说的结局一样,终归还是要分离,但那段刻骨铭心的感情和寂寞将永埋心底。正因如此,才特别偏爱三毛描写细腻感情的文章,因为他们总是能穿透一切,直达心灵的最深处,让人不得不为之动容,感叹文字的强大魅力......关于走遍万水千山的读书笔记。
而三毛最后留给我们的是一个背影,她用自己的双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踏上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不归之路。三毛虽出生于战乱年代的1942年,但因出生于律师家庭她得以无忧无虑地躲过许多生活的艰辛,但同时三毛又可以说是不幸地,她曾多次强调她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只有三个,父母和荷西。但遗憾的是,荷西英年早逝,而她与父母的关系有长期不怎么和谐。三毛性格叛逆极有可能就是源于家庭对她的严格要求和屈居姐姐之下的自卑心理。后来三毛因受外界的刺激曾休学在家接受心理治疗,在这期间安排学画,后来又在大学里旁听哲学。三毛出身在一个基督教的家庭,她自己也是一个基督教徒,但由于她的叛逆性格,使得她没有成为一个合格的基督教徒,因为她除了信基督教之外,还信佛,这一点是有违基督教教规的。三毛还相信飞碟的存在,相信非洲的巫术,相信神秘力量,相信前世今生,她在《万水千山走遍》一书中说,她确信她的前世是印地安
人,她在参观了敦煌的石窟后,她听到了石佛对她说的话。她最喜欢的两本书之一是《红搂梦》,她想到过出家,而自杀是另一种出家。三毛成名前一直不快乐,成名后在短暂的快乐之后也陷入了长期的不快乐。不管在事业和婚姻上,在成名前,三毛都是父母眼中的失败者,就是成名后的相当长时间内,三毛的文章也不被父亲和家人看好,所以三毛在父亲面前一直很自卑。三毛是个自尊心极强的人,她把依附父母也看成是自己的失败,但又缺乏独自生活的能力,她把父母的过分关爱看成是负担和束缚,荷西的早逝,更使她感到“虽生犹死”般的孤独。 三毛在作品中无数次地写到过自杀,她说1981年如果不是琼瑶用了整整七个小时强迫她答应不自杀,她早已不在人世。她之所以留下,是为了不伤害活着的亲人以及广大爱她的读者。可是十年以后,她发现自己在家人心目中的重要性远没有她自己想象得那么重,她有一篇文章形象地描述过这种心情:在一次家人聚会上,她三次大声宣布她要结婚了,但没有任何一位家人做出她期待的回应。在她生命的最后十年里,她除了三年讲学之外,主要的时间用于巡回演讲,回答读者来信,可以说是在用她的生命反馈报答社会,像一个布道者一样。在此期间,她在忍受着精神上的孤独之外,还要忍受肌体上病痛的折磨。从众多的读者来信中,她看到的,感受到的大多是人们的抱怨,痛苦和求助,所以她要尽一己之力去帮助别人,在公开发言中呼吁人们要向逆境抗争,要热爱生活,要爱人。她生命中最后的十年,可以说几乎不是为她自己活的,是为家人和读者活的,她在尽她的一份力。当她觉得她已经完成了她的使命,她有权选择休息,或许这个决定,在她去世的十年前就已经计划好了。
了解三毛,体验她内心深处的那份孤独之感,就很能够理解她选择的死亡方式,也许在她看来那只是一种解脱,是一种生活的方式。每次读到三毛描写的她在荷西去世之后的心里感受,写她在荷西墓前的守候,内心总是泪流,总是觉得要三毛这样一个奇女子去承受那样一份痛苦实在是不应该。一个人孤独寂寥地行走在消逝的生命中,那会是怎样的落寞和难过,宁愿她不去一个人承受那种撕心裂肺之痛。关于走遍万水千山的读书笔记。
三毛曾经说过“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是的,文字是三毛面对这个世界所给予的最好的礼物。带着一颗纯真的灵魂,三毛把万水千山走遍,在三毛的文字当中,我们走遍万水千山......
篇三:《三毛作品集《万水千山走遍》读书笔记800字》
三毛作品集《万水千山走遍》
读书笔记800字
第一次听到《橄榄树》就爱上了它,因此也喜欢上了三毛。从众多的介绍中了解了她的生命历程,她的博学和通灵,她的喜怒哀乐,她的纯真、无助和忧伤,她的特立独行„„但我却一直不敢碰三毛的书。因为内心的感伤,更悲于她的离去。
还记得我第一次小心翼翼地翻开了三毛的《万水千山走遍》的场景。 我随她拖着疲惫而敏感的身躯,游走在中南美洲的国度里,感受每一处的风土人情,感受那里的富足或是贫穷,接受当地居民的热情或是冷漠; 我随她为墨西哥那一定是迫于生活的苦难和无助而在石阶上虔诚地用膝盖跪求奇迹诞生的一家老小哽不成声;
我随她为在贫穷的洪都拉斯找生活的同胞和在哥斯达黎加讨生活的异乡人感到无奈和心酸;
我随她为在秘鲁因为“索诺奇”而邂逅的有前世之缘的荷兰女孩安妮送一份相知的祝福;
我随她向那些仅为三位观众而做全场演出的印第安艺术家驻立致敬,是他们的执着让我看到了生命中追求的永恒。
还有那阿根廷的恬睡牧场和牧场上痴情于她的高裘。那本是她一直梦想的生活。可在她心里只有一间房,只安了一个门,只开了一个窗,那儿早有荷西把她久久凝望„„
她说“世上的欢乐幸福,总结起来只有几种,而千行的眼泪,却有不同的疼痛,那打不开的心结,只有交给时间去解。”
那墨西哥令她好奇的自杀神,安第斯山脉的心湖,敦煌那尊只有她能看见洞顶开了天窗的弥勒菩萨,可是在预示她已经参透人生,正在找寻自己生命的归宿呢?在那里,她可是真的打开了心结?
我每次看好友的日志或者博客时,总是习惯于把留下的足迹一个个删除。似乎每次总有这样的诗句在耳边回荡:我悄悄地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我哒哒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当我在她的书里看到断断续续出现的这样的文字:“如果我青石板的街道——哒哒的马蹄——是个过客,不是不是归人——我——不带走一片云彩——挥一
挥手——我走了——如果这也要参破成空——”读至此,我已呆住,又一次模糊了双眼。
我怕是再也不敢碰三毛的书了„„
三毛,
请送我你所有的忧伤,我把它一起深藏;
我赠你无数美丽清晨,伴你在远方。
上一篇:爱德华的奇妙之旅读后感200
下一篇:阿里巴巴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