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的救赎读后感

| 读后感 |

【www.guakaob.com--读后感】

贝多芬的救赎读后感(篇一)
《读后感》

芸芸众生一世不过几个十年,放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太多人与事成为这条永不停止的长河中的一粒沙石,一滴水珠。我无法一一列举那些令人铭记的名字,也不可能说完,所以只是选了一本集合三位不同民族英雄的书——《名人传》来介绍。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可能正是三位人物的人生总结吧。

“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就是为了御座,也绝不背叛真理。”——贝多芬 翻开《名人传》,才发现,原来他的童年黑暗的让人难以想象;原来他因为父亲的逼迫而一度厌恶音乐;原来他的人生有着戏剧化的跌宕起伏……罗曼罗兰评价„他整个一生都像是一个雷雨天‟更使我看到了一个与命运顽强搏斗的贝多芬。 贝多芬,是与音乐划上等号的。凭借自己的努力与领悟能力,他尽全力去完成自己的音乐梦想。可何奈上天在这时用最冷酷的方式浇熄了他心中熊熊燃烧的斗志之火。我无法想象贝多芬在听不见他所热爱的音乐时的恐吓、暴躁甚至是绝望……这种打击不亚于一个神枪手成了盲人。

他失去了音乐——就像是发狂的野兽。即使是这样,他依旧没有放弃对音乐的追求,这也是我最佩服他的。镇静之后的贝多芬,比以前更懂音乐,因为他是用生命去演奏,用生命去谱写乐章。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让我喜欢。”——米开朗琪罗

如果说贝多芬的暴躁是外界的压力所致,那么米开朗琪罗的脾气就是自身的傲骨所带来的副作用。出生于一个富人之家,在那个封建的社会,雕塑是受人歧视的。他的家人又怎么会放任他去做这等„败坏门楣‟之事呢?因此,他的雕塑之路遇到了许多的阻碍。但是他的坚持,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他用坚持证明了自己的理想。

不管是他人的挑拨离间,或是上流社会异样的目光;不管是艰苦的创作,或是被误解的苦闷。他都只用一个冷峻的背影来面对。毫无疑问他是自负的,但是他本身的光辉太过耀眼,所以他是有资格来自负的。

为了完成一幅西斯廷天庭画,他无休无眠,几乎付出了所有的精力。视力受损无法正常看东西不说,就连身体也因长时间仰头而变得畸形。脑中想不出那一副骨骼严重错位的躯体,唯一证明的,他爱雕塑。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托尔斯泰

他的存在对于俄国的文坛来说,是一种救赎,被誉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可见在整个俄国的发展上也有他的一席之地。事实上,他对革命的支持并不是因为他出身贫苦,希望借此改变自己的生活。相反的,出身贵族的他,在物质生活上是充裕的,大可不必如此费周折。

我不懂他的文字,但我看得出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贵族的厌恶之情。他的刚硬无法适应这个日渐腐败的社会——纵使他是得益者。幼年成了孤儿,他步入社会是很早的,按理说他的身世,他的文学,应该成为一个天之骄子,可因为相貌,他陷入了深深的自卑。与贵族、上流社会的周旋已经让托尔斯泰心力交瘁。我们不能说那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因为这种想法代表的本质是托尔斯泰高尚的灵魂。 在文学中,在家族间,托尔斯泰彷徨了多年,终于在老年时坚定了自己的追求与目标。毅然放弃家产的继承权,离开了那个令人窒息的房子。虽然后来客死途中,但是他留下的一篇篇不朽之作与抗争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当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可以说是为我们谱写了另一阕“英雄交响曲”。读着他们的故事,我们可曾感到惭愧?可曾感到来自他们对生命的热情?

或许我们无法于他们相提并论,但是至少……我们应该做到不愧对自己,不愧对人生。在自己的生命里,留下绚烂的色彩——哪怕只有一笔。

俗话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寒假中,我看了许多有意义的书籍,如:《简爱》,《名人传》,《环球发明》……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名人传》。 《名人传》这本书讲述了许多对世界有贡献的名人。看了这本书,我体味出一个道理:有些事如果认真去做,可能难事就会变成易事;如果不去做,易事也可能变成难事。纵观历史上的许多有重大成就的名人都是能够正确对待这一问题的. 例如,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他是近代力学,光学,天文学的奠基人。也许你认为他从小一定是聪慧超群的神童吧?其实不然,牛顿小时候并不聪明,智力迟钝,呆头呆脑的,曾经还留过级,被老师认为是不可造就的人。但牛顿并不因此而自暴自弃,他以坚强的意志,惊人的毅力勤勤恳恳地做科学研究。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别人用一倍时间做一件事,我就用十倍时间去做。”终于成为了举世瞩目的大物理学家。

我国的大画家齐白石,他的画之所以能够闻名海内外,和他一生辛勤地练画是分不开的。正如他在一首诗中所说的:“苦把时光挽画禅,功夫深处见自然。” 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如:爱迪生,爱因斯坦,李时珍,居里夫人……他们都是如此,可见与其不做,还不如认真地做好啊!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生活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中,成才的条件总比别人好,虽然他们也想到过事业,但往往缺乏认真做的行为而功亏一篑。反道有些人虽然条件差一点,却能够持之以恒的去作,终于在逆境中发奋成材。我觉得像他们这种人,长大才有出息,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在我们的学习中,应该大力提倡去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一切从我做器,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名人传》读后感

古今之成大事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

——题记

用苦痛换来欢乐

世界上曾经有一位音乐家,由于不出众的外表,他不常与人亲近,但由于他特有的性格和那属于他的思想方式,造就了一位世界级的音乐大师——路德维希·冯·贝多芬。

回想起他的音乐,悠扬而深情,充满着忧郁气息的色彩:有轻快舒展的,像《田园》;有深情浓郁的,像《命运》;有悠扬振奋的,像《英雄》……每当听起这

些蕴藏深长的交响曲,不由地感叹贝多芬那超乎常人的思维与独特的理解,就因为这些才缔造出那么多发人深省的旷世音乐。

这位音乐大师却是在那鲜为人知的过去中磨练出来的。他的童年可谓悲惨,他的命运可谓坎坷。在创作名曲时,他几乎都是呆在黑暗的小阁楼。内心的孤独,生命的苦楚,这些都成为他的创作来源,不是吗?在生命中挣扎,在痛楚中创作,谱写着非同于凡人的命运,讴歌着苦痛换来的欢乐。贝多芬大师的一生,只是为了艺术牺牲罢了。让人铭记于心的是久传于世的乐章。

愈使我痛苦就愈让我喜欢

米开朗琪罗,这位大师的一生都在忍受着政治、教皇、家庭的胁迫,性格上的优柔寡断更使得他无力反抗。自闭,使得他无法主宰自己,而且否定了自己,摧残自己。他的天才与一个在背叛他的心灵结合在一起。性格上的脆弱造成他一生的悲剧情节。然而他用一种极为谦卑的爱来爱着自己的亲人。但,终生陪伴他的只有永远的孤独。回望过去,他创作许多应该给他带来希望与自豪的作品,但他无法聊以自慰。他做了他可能做的一切,但他觉得自己虚度了一生。可怜白发生! 怀着怎样一种沉重的心情读完他的一生,我知道他一定要用一种轻蔑的眼神注视着我想要对他表示关怀与同情。悲悯的一生。他以怎样一种勇气叩问这个丑陋的世界。也许值得同情的是像我们这些卑微的以他人的伤痛搜刮快乐的根本不懂得生命的人。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

在我小学的读书生涯,列夫·托尔斯泰这位老先生可谓我的指明灯:史诗般的恢弘气魄与明亮诗意的《战争与和平》,波澜与不安骚动的《安娜·卡列尼娜》,还有悲天悯人的《复活》。

这位老先生坚持不懈地用笔尖向世人播撒爱的种子,然而讽刺的是他为了寻求真理客死异乡,且无亲朋好友在他的身边。为什么他会在耄耋之年独自踏上火车之路,尔后不治而逝?哎,还不是他的思想与家人之间的不同,使得其沟壑越来越深,终于……

漫天花雨,是你们高贵灵魂的祭。

个人觉得还是这个比较好,不知道你的口味怎么样。

看哪个和你口味就用哪个吧

1

《名人传》读后感

阅读了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深有感触。罗曼·罗兰是20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是人们强大的精神支柱。《名人传》写的是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的故事,他们经历了各种的磨难却没有向命运屈服,在生命的最后一秒仍不屈不挠的抗争着,最终成为了伟人。这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艰难和挫折是对命运和人生的最好锤炼!

在这三位伟人当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贝多芬。他对音乐有火一般的热情,先后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的作品深邃而辉煌壮观,充满了幻想。但灾难还是无情的降临到了他的头上,在1802年,他意识到自己的听力障碍已经无法治愈,并且会很快恶化。那意味着他可能再也不能进行创作了!这是多么大的打击啊!但他却能顽强的和命运抗争,这也许是他后期能写出那么多不朽作品的原因

吧。这种对生活对命运永不妥协的精神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这伟大不屈的灵魂让黑暗的世界有了光芒,让生活有了希望。

读了贝多芬的故事,让我联想到了海伦凯勒——一个同样有着坚强毅力的人。她的生活同样是很不幸的,儿时的一场大病,让她变成了一位又盲又聋又哑的小女孩。在她的世界里,没有色彩,没有声音,也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命运的不公没有让她失去希望,她渴望了解一切,于是她加倍的努力,最终成为十九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

贝多芬和海伦凯勒在生活中遭遇着不同的磨难,但他们却有着同样的精神——永不向命运屈服!这不仅让我敬佩也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作为21世纪的一名中学生,社会的竞争更加的激烈,我们的功课越来越多,学习上的困难也随之增多,面对重重的困难与压力,我们是不是也需要这种精神呢?是!在遇到难题时,在学习成绩下降时,让我们“借着贝多芬的光芒,再一次擦亮我们的眼睛。”用坚定的信念去面对挫折,用顽强的毅力去实现理想

2

《名人传》是由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的。书中写了三个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个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另一个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开朗基罗;最后一个是俄罗斯名作家:托尔斯泰。

在这本《名人传》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贝多芬的故事。贝多芬是个音乐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亲发现了,不幸的是,贝多芬的父亲并不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他天天让贝多芬练琴,不顾及他的心情,一个劲儿的培训他,有时甚至把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进一个屋子里关起来,一关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学音乐。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惨的,他的母亲在他十六岁时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变成了挥霍的酒鬼。这些不幸一起压到了贝多芬的头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伤痕,也因此导致他的脾气暴躁而古怪。但是贝多芬没有因此而沉沦,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热爱的音乐事业中去了。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奋,很快地他就成名了。当他沉醉在音乐给他带来的幸福当中时,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他的耳朵聋了。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耳朵,而像贝多芬这样以音乐为生的大音乐家,却聋了耳朵,这个打击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还能成功呢?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呢?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认为,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有着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他丝毫无惧。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经常想到的就是请求他人的帮助,而不是直面困难,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而贝多芬,因为脾气古怪,没有人愿意与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对困难,只能单枪匹马,奋力应战。虽然很孤独,却学会了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可以打败。

最后,我希望全世界人都能够记住贝多芬,并像贝多芬那样活着。

3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拘泥于对传主的生平做琐屑的考述,也没有一般性地追溯他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

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可以说是为我们谱写了另一阕“英雄交响曲”。 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名人传》就由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译成中文,一流的传主、一流的作者加上一流的译者,使这部作品很快即成为经典名著,时至今日仍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二十世纪的前半期是人类历史上风云激荡也苦难深重的时期,罗曼·罗兰创作《名人传》,傅雷先生翻译《名人传》,都是有感而为,是要从这些伟人的生涯中汲取生存的力量和战斗的勇气。傅雷先生说,“在阴霾遮蔽了整个天空的时候”,他从《名人传》中得到的启示是:“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惟有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那么,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名人传》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给予我们的也许更多是尴尬,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我们宁愿去赞美他们的作品而不愿去感受他们人格的伟大。在《米开朗琪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对于我们的时代,这实在是金石之言。

《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读读《名人传》也许会让我们清醒一些。

4

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就是为了御座,也绝不背叛真理。”——贝多芬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让我喜欢。”——米开朗琪罗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托尔斯泰

《名人传》描述了处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三位伟大艺术家的精神力量和心灵之美,他们是19世纪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文坛巨子托尔斯泰,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让我们用心去贴近英雄的伟大人格,感受他们为追求真善美,真理和正义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令我们启示更多,获得更多。

《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罗曼.罗兰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展开恢复20世纪文学崇高德人道主义传统,恢复其丰富多彩的人

贝多芬的救赎读后感(篇二)
《复活读后感1000字》

复活读后感1000字

篇一:复活>读后感1000字

两个人彼此灵魂的救赎

“复活”不仅是小说的名字,更为深刻的是其揭示了小说的主旨。看到小说的名字时我就不由自主地去想,究竟是谁的“复活”?他因何“死去”?又因何“复活”?当我终于看完了这本小说,所有的疑问终于都得到了解答。

小说描写了两个主人公的复活—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在精神上的复活。两个人的复活之路都令人敬佩不已。我尤其赞叹玛丝洛娃的善良与坚强不屈。少女时代的玛丝洛娃纯洁善良,天真活泼。她与聂赫留朵夫公爵产生了一段美好无暇的初恋,但这一切却在两年后被毁掉了。在“那个>温暖的有风有雨的夜晚”,在那个小小的车站,卡秋莎的终于看到了她与聂赫留朵夫之间巨大的等级差异,伤心欲绝的她再也不相信上帝和善了。她深信深信关于上帝的一切以及他的戒律的一切也都是欺骗和谎话。这成为卡秋莎抽烟喝酒以及一切堕落的源头。她在精神上灵魂上死亡了。而此时的聂赫留朵夫也不再是两年前那个正直而无私的少年了,因为“坚持自己的信念去生活实在太难了”,他不再相信自己而开始相信别人了。因此他沉溺于贵族式的腐败与堕落的生活,同样在精神上死亡了。

而七年后的两人再次相遇,聂赫留朵夫是法庭上的陪审,玛丝洛娃却沦为了命案的嫌疑犯。一开始聂赫留朵夫公爵很担忧自己的罪被公之于众,怕自己名誉扫地。当他真正看到玛丝洛娃所遭受的苦难,才开始真心的忏悔。难能可贵的是公爵并不只是嘴上忏悔,而是切实的行动起来了。说实话,从这时我才一开始对公爵的厌恶转而对其改观。他去监狱探望玛丝洛娃,为她请来申诉的律师,一次次的为她上法院,甚至去农村,拜访那些虚伪的不称职的法官、将军乃至国务大臣。聂赫留朵夫在对玛丝洛娃的忏悔之中开始了自己灵魂的净化,开始“复活”。在后来他随着玛丝洛娃去西伯利亚流放,毅然决然地放弃自己的贵族生活,不仅帮助玛丝洛娃,也帮助其他的囚犯,为无辜获罪的革命家做事,同情底层人民的苦难,“复活”的也更为彻底。而女主人公玛丝洛娃尽管沦为妓女,又受诬陷入狱,但她仍保有善良的本性。虽然一开始憎恨着始作俑者聂赫留朵夫,但看到他真诚的行动后,还是原谅了他。玛丝洛娃也因此开始了自己的“复活”。在去西伯利亚的流放中玛丽帕芙诺芙娜和西蒙松对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为玛丽帕芙诺芙娜的无私奉献和温柔善良深受感动,因为西蒙松对她的毫无芥蒂的爱情而竭尽全力唤醒自己具有的高尚品质。玛丝洛娃最终也获得“复活”与新生。

同时,作者在小说中描绘的社会的黑暗,官僚的腐败,人民的困苦即使在今天的中国也颇具现实意义。信仰迷茫的民众,诸多不合理不完善的社会制度,层出不穷的贪污腐败,我们的国家也同样需要“复活”与新生。

篇二:复活读后感1000字

《复活》是托尔斯泰三大代表作中最晚的一部,被认为是其创作的“最高的一峰”。

它没有《战争 与和平 》史诗般的恢宏气魄和明亮的诗意,没有《安娜·卡列尼娜》的波澜与不安的骚动--它,完全是体现了一位伟人的暮年心灵的稳健和悲天悯人的大气!

一个纯真美好 ,曾经对生活和生命充满了美好期盼 的青年人。在混混沌沌的上流社会 中堕落 于花天酒地。一个美丽 纯洁的姑娘,在长达八年的妓女生活中堕落。他们似乎是可以就这样生活下去的,他们也许可以满足 生活中自己那种种简单 的快乐 。

但是,当两人在审判玛斯洛娃的法庭上相遇时,涅赫留朵夫再也不能够心安理得地面对他曾经伤害 过的玛斯洛娃直视他的眼神 。似乎是灵魂的反省,两个人在重逢时,眼神中充满了疑惑。那个少年,成为了一个漂浮在上流社会中的“老爷”,那个姑娘,成了一个出处卖弄风情的“窑儿姐”。涅赫留朵夫此时感受到了他曾经给予他多么大的伤害,他的灵魂背负了沉重的罪恶感。在一次次探访监狱的过程中,他见证了太多的不公平。当他把自己的土地廉价分给了农民的时候,他>收获 的是农民怀疑的眼神,贵族们疑惑的言语;当他决定与玛斯洛娃结婚以洗清自己罪恶的时候,他的得到 的是亲友们鄙夷的眼神,众人以为不可理喻的回应。他面对这一切困惑了,所有他的精神世界 里认为正确的事务无一例外的遭到了鄙薄。然而贵族社会所推崇的却只是花天酒地与吃喝嫖赌。一百多个年轻力壮的青年人只因为把身份证弄错了就被关押到臭虫漫天,疾病四溢的牢房中。

涅赫留朵夫本来是一个纯洁善良、有理想,追求 真正爱情 的青年,贵族家庭 把他养成了种种坏毛病,贵族社会和沙俄军界纸醉金迷、放浪荒唐的生活风气又使他堕落。促使他去损害马斯洛娃。聂赫留朵夫本身对于这种生活十分厌恶,但是人因环境而变,所以当他身处在黑暗 的环境中时,变得堕落这是自己无法掌控的。但最终涅赫留朵夫在茫然中也看到了希望 ,玛斯洛娃的改变 。让他足以抛弃 guān chǎng的地位与金钱 的诱惑,他的精神复活了。玛斯洛娃也改变了,她为了不连累涅赫留朵夫,接受了政治犯西蒙林的求爱。

爱过,懊悔过,反思过,最终,他决定,他复活,他重生,他在纷杂的社会中找到了他道德 的衡量准则。也许涅赫留朵夫追求的不仅仅是玛斯洛娃,在这条寻求重生,精神复活的道路上,他见到了,他做了,他去积极的改变了。那夜,涅赫留朵夫花了一整夜读福音书,那曾经是他看不懂的教训。经历 了这一切,他这次突然看懂了圣经的教训,并且发现 在其中有他必须的、重要的、且是喜悦 的东西。

想想聂赫留朵夫,再想想我们自己。他在一个不甚明朗的环境中复活,找回自己,而我们在一个十分光明的环境中就应该做得更好。但是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让人无法接受的事实。善与恶都是一念之差,只要受到影响便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有仔细的把握好生命的小船,才不会迷失 方向 ,永远 保持真正的自我。

去追寻,也许受用的不知是追寻最终得到的。还有这一路上看到的风景 。

篇三:复活读后感1000字

《复活》是托尔斯泰的世界观转变以后的一部长篇小说 ,是他思想、宗教伦理和美学探索的总结性作品。它是以一个真实的案件为基础构思而成的小说,表现了主人公

的“心灵净化”过程,同时揭露了沙皇专制官僚制度的反人民的本质以及教会的丑恶罪行,是最全面、最充分反映托尔斯泰世界观的终结作品。小说情节起伏跌宕,人物刻画入木三分。以托翁晚年炉火纯青的老辣笔法,比其任何其他作品都更为深刻地反映了男性与女性在“灵与肉”之间的痛苦挣扎。这部史诗般的经典著作,被誉为“19世纪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

聂赫留道夫为什么会从一个积极向上的青年成为以后不思进取的人,其中也有他的姐姐和他在大学时最好的朋友—曾经善良、讲义气的谢列宁最后都变成了惟利是图的、庸俗的、不思进取的人。这不能不承认他们所处的环境对他们真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处在一个黑暗,麻木不仁的上层社会,在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渐渐的原来在他门身上的美好品质就退化了,消失了,而他们自己却全然不知!

有句话说:环境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其实我并不认为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因为人是主观的,有自己的思想和认识,虽然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也有“出淤泥而不染”。我觉得一个人的自制力也是很重要的。但我们不得不重视环境在一个人的成长乃至成材中起的重要的作用。比如说在幼儿成长阶段,环境的影响十分明显:一个人的性格表现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而千差万别。假如一个孩子所处家庭环境,父母经常发生争吵,常常充斥着紧张与对抗,这样他往往会不自觉地把自己封锁起来,慢慢变得不爱与人交流,对任何人都缺乏足够的信任,甚至孤立使他在个别时候遇到某些敏感问题时会采取对抗的心理,情感变化无常,不能自己,甚至有攻击倾向,这是幼时情感受到压抑的结果。听起来好像有点可怕,但这里我没有一点夸大其词的说法。这是有关专家研究的结果。

由此看来 ,一个良好的环境对自己的成长非常重要。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处于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中,大家之间互相关心,平等相待。这种待人处事的态度会很自然的影响到你在学校与同学的交往中,将来走向社会对待他人的态度中,这样的人更容易与周围的人产生良好的关系,有一个融洽的人际关系。久而久之会养成好的性格。

后天的环境和条件对人的塑造也是不可缺少的。对于个人而言,复杂一些的环境对人的锻炼可能会更大一些,我们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身,困乏其身”也可以看出艰苦环境对有大成人的磨练。然而有时自己周围的环境自己是无法选择的,一个优越的环境如果利用好了,是一个人发展的优势,若只是安逸于里面,不思进取,那么就会不知不觉地丧失自己的斗志与追求,迷失自己。

人生常常是苦和乐同行,悲和喜携手,>挫折和顺利与我们的相伴。环境锻炼人,环境塑造人。让我们以微笑面对生活中的苦难,以微笑面对挫折。严酷的自然环境锻炼人的意志,增强人的体质。艰苦的环境锻炼人,它使人发愤,使人振奋,使人不得不调动起全部精力为生存和发展而斗争。其实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千万别让安逸的环境宠坏!舒适良好的环境应该成为我们成长进步的基石,在这样的路上我们应该走的更快,而不是沉迷于路边的风景,忘记自己前进的路还很长很远。

篇四:复活读后感1000字

翻开《名人传 》,在首篇的引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老大

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类喘不过气来。打开窗子罢!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显然,罗曼·罗兰要用英雄主义的精神来矫正时代的偏向。

在罗曼·罗兰看来,真正的英雄、真正的伟大是痛苦和>孤独,是自我同无形物的抗争。在同一引言中他还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伟大的人。”他正是紧紧抓住了英雄伟人痛苦的心灵,把战胜苦难作为衡量英雄的一把闪亮标尺。而他的《名人传》就是揭示人类历史上三位苦难英雄的心灵传记,他们是19世纪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文坛巨子托尔斯泰。 他在《贝多芬传》的结尾这样写道: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 他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用痛苦换来欢迎。”确实,“用痛苦换来欢乐”正是罗曼·罗兰追踪贝多芬一生命运的视野,这句话构成了《贝多芬传》内在的紧张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

是什么支持着贝多芬?是不向皇权低头的品质,是不被金钱收买的决心,是扼住命运咽喉的>勇气!正是依靠着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贝多芬越过了人生的无数个痛苦险峰,达到了对人生最清醒的领悟。 如果说《贝多芬传》是英雄主义的号召,是力的颂歌,那么《托尔斯泰传》则是一首安魂曲、一支哀歌,一阕送葬曲。贝多芬伟大的痛苦是因为他在人生的盛年遭到厄运,托尔斯泰伟大的痛苦在他自身主观意志的选择。 《复活》是托尔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罗曼·罗兰所说:“妻子、儿女、朋友、敌人都没有理解他,都认为他是堂·吉诃德,因为他们都看不见他与之斗争的那个敌人,其实这个敌人就是他自己。” “托尔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扬的主义而生活!”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应当被人蔑视。”

终于,在82岁的暮年,托尔斯泰在一个寒冷的冬夜,独自逃出了家门,在一个无名的小城一病不起。弥留之际,他号啕大哭,对守在他周围的人们说道; “大地上千百万的生灵在受苦;为何大家都在这里只照顾一个列夫·托尔斯泰?” 其实,托尔斯泰发出的是对苍生的疑问,也是对痛苦心灵的回应,在这里我们分明又听到了贝多芬对生命的欢乐歌唱。 这就是罗曼·罗兰在《名人传》里留给我们的永恒的精神光芒。

贝多芬的救赎读后感(篇三)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观后感 系别:美术与设计学院 学号:2009132350 班级:09平面三班 姓名:杨占占 《肖申克的救赎》

在放这部影片的时候,其实我在自己的电脑上已经看过一遍,但那次看的并不是那么的仔细,可能是没有一个很好的环境,一直很后悔。因为之前,我身边的的同学们们强烈的推荐这部电影。这次老师突然说要放这部电影,这令我很是激动,这次可以大饱眼福了。

记得里面最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一句话“那是一种内在的东西,他们到达不了,也无法触及的,那是你的。”很多习惯别人可以从自己这拿走,但是只是和内心的东西是别人无法拿走的,肖申克内心的东西是他对自己生活的希望,所以虽然他被迫入狱,知道是冤枉的,虽然十九年的时间,但是他没有放弃,坚持到最后,逃离了那个黑暗的监狱,最后自己轻松的生活在一个很惬意的地方,这是人生的一种态度,在现在纸醉金迷的年代里,我们需要自己内心的一片净土,那里滋养的是我们的希望,对人生永不磨灭的希望

在第一次看的时候,影片开始的第一个镜头我其实感觉很纠结,男主人公是一个“醉汉”登场的,首先让我对男主人公的各个方面打了一个低分,看完之后才知道,这是对后面做铺垫的,才知道男主人公是个很伟大,有很强的个性的一个人,让我从极不喜欢一下跳到了极其的崇拜。喜欢他的最求自由,喜欢他的对朋友热情,喜欢他的沉着,喜欢他的冷静,更喜欢他逃出监狱后和朋友一起分享自由的感觉。

第二遍看肖申克的救赎,我很专注的看到了须得的小细节,比起第一遍的时候,有很深的想法,主人公本来是一个很平凡的律师,一个平凡的家庭,一件很平凡的婚外恋,让老公知道后,主人公心理浮出了许多许多的想法,一个人喝闷酒,这是一个小细节,主人公用酒来壮胆,手里拿着一把左轮手枪,想要以此来了解他们三者之间一些说不清的关系,但是他没有能做,现已开始剧情没讲他妻子和第三者是这么死的,我刚一开始抱着一个对主人公很反感的心态想着,杀死他们的肯定是男一号,一看他那样,就是一个啥事都能干出来的人,并且还是一个无赖,法庭上男一号用一种极其让我看不惯的说辞,回答了法庭上法官的问题,“不是我杀的,我拿枪之后没进屋里,把枪扔进了水里,在我看来就是他杀的。最终法官判了他无期徒刑。这时的我心里很是痛快,终于把犯人绳之以法了,我以为电影演到这里就差不多了,没想到这才是导演这部电影的一个小小的插曲,真正的才刚刚开始。

在押送犯人的时候,有一段在囚车上的镜头,在我看上去非常的别扭,男一号的打扮,很是别扭,他与周边的犯人都极其的不融洽,他好像不属于这里。这是我有对男主人公产生的一点点的怜悯之情。镜头转向肖申克监狱,这才是剧情发展的地方,许多的老鸟在旁边喧哗,“热烈欢迎”这些小鸟们的到来,因为这些老鸟们实在是没事干,就开始打赌这些小鸟们那个不能坚持到底,那个先哭着回家找妈妈,这是男二号上场了,他看中了男一号不行,要是我,我也第一眼看上的是他,因为就像我刚刚在囚车上看到的一样,他不属于这里。对了还忘了一个很特别的镜头,就是在他们家将要进肖申克的监狱的时候,镜头特意的从远到进、从下到上的看了一遍肖申克监狱,可以说他就是个铜墙铁壁的堡垒,就算拿大炮、堂克轰炸,也是坚不可摧的,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的看到同样的感觉,但我一想到后面的剧情,我都特别的激动,主人公用一个小小的锤子,竟然把这个铜墙铁壁给挖了个大洞,我都是想他是这么做到的,真是太牛了。

在安迪来肖申克之前,监狱里的话题除了变态、打架就是无所事事地消磨时间,混乱、肮脏、恐惧、绝望共同织就了这里恶劣的环境,犯人没有任何人

权可言,为监狱长无偿出卖他们的廉价劳动力。在安迪入狱之后,这个不甘现状的银行家尽管依然无力改变犯人受压迫受凌辱的事实,但他却至少带来了希望,一种不曾有过的自由生命的气息。这种希望不同于监狱长口头上说的"我是世界的光明,跟着我就不会有黑暗",因为他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基督",他只是借基督之名行魔鬼之事,监狱长教育囚犯们"不许亵渎上帝",其实他正是把自己当作上帝的,而骨子里,他残暴的禀性是要让囚犯们屈服于"纪律和圣经",甚至于"要你吃你就吃,要你拉你就拉",暗无天日的折磨最终把肖申克的每一个人都制度化了,导致了老布的死亡,导致了瑞德出狱后仍带上了毫无人权的"请示"的烙印,失去了希望,就始终无法像一个正常人那样的生活,而监狱长的所为,正是要彻底磨 灭肖申克犯人对于未来的希望。

在这个新的环境里,男主角看起来是一个很普通的囚犯,做一些普通的事情,在这些日子里无疑新的菜鸟们肯定会被那些老鸟们欺负,这是我早有准备的,数次的反抗,数次的被欺负,又让我对男主人公产生了一点的同情之心。

在后来男一号与男二号的关系在逐渐的走进,但被欺负的时候还是会有的。但在一次干活的时候。

男主人公什么时候开始下定决心要用凿洞逃走这一举动,我还是没有看出来,好像是在一次吃饭的时候,男主人公无意的说了这么一句,别人都嘲笑他,这是不可能的。应该就是这个时候男主人公开始用自己的的所学,地质方面的知识,开始了自己的自由之旅。

一个不起眼的锤子,成就了一个永不放弃追求自己的梦想的人。

在男一号慢慢的熟悉了环境之后,结交了一些所谓的朋友,其中就包括男二号,在他们之间有一些我看不懂的关系,他们关系是着么发展到友谊的,这个我没想到有那个细节,是在一次去外面干活的时候,不过也正是这一次,彻底地改变了男一号在牢里的地位,在一个极其暴力极其恶毒的上司眼前说了自己的看法,要知道,如果他惹怒了这个人,他面临的就是死亡,他当时不知道哪来的这股力量,可能是追求自由的力量,让他成就了自己!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以后,他为这个上司得到了他的钱财,在这同时,男主人公并且还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这是我很震惊,他真的很胆大,佩服佩服,不过他的要求实现了,这是男二号另眼相看他的一个地方,这也正好的发展了男一号和男二号之间的关系,更走进了一步,自从他把事办好以后,他变小有名气了,之后发展到只为监狱长服务的人员。这时候的他已经早已开始了自己的计划,他创造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奇迹,比如扩建图书馆,向上级写书信拨款,与上级写信的这一阶段,我很佩服他的毅力,一些就是6年,6年的时间一直坚持,我都到感动得哭了,太厉害了,把一件不肯能的事变成了可能。

还有一个插曲,我对男一号另眼相看,是在一次上级捐的书中夹着一个光碟,还像是贝多芬的曲子,他拿来之后把碟子放到了广播上,并且把门都锁住了,不想让人打扰,放到了最大声,当时真的对他这一举动不值,最后士官长把他关了禁闭,他出来之后还是那样的开心,说值得。这时才感觉到音乐的魅力是无穷尽的,禁闭了一个月,音乐仍然可以为他带来快乐,我真为之感动。

关于这部电影,我想要说些什么呢?我想起安迪那张温和的,坚定的,睿智的,安静的面孔:自由就是能在阳光下悠闲自得的呼吸。拥有它的时候,天天呼吸也无从觉察其存在;失去的时候,你才知道,那等同生命,没有了,则人不能活。

说实话,我被这部影片彻底彻底的震撼了,一次又一次,一次胜一次。灰色、高大的围墙阻隔了目光,隔离了一切。漫漫无期的岁月,寂寞绝望的日子,精神一点点被腐蚀,灵魂一步步被扭曲,心灵走向麻木,直到自己已经感觉不到麻木。哀大莫过于心死,所谓的"希望""信念"已然连同他们的肉体一同被禁锢起来。

只有《费加罗的婚礼》响起的那个一刻,所有的犯人被这恍如隔世的声音震撼了--一丝来自世俗的气息带着自由的感觉。声音飞扬,高远入云,超过任何在禁锢中的囚犯们所梦,仿佛一只鸟,飞入这灰色的鸟笼,让那些围墙消失。哪怕只是刹那的停留,哪怕只如一个飞掠而过闪光,却似乎唤醒了囚犯心底里一丝尚未完全泯灭的东西。

或许这片刻的清醒,刹那的释放,将带来更沉重的压抑,就如揭开伤口上的血痂。无论我们曾经怎样的沉沦和不羁,怎样的失去生活,但千万不要放弃理想,放弃那份希望。只有充满希望,人生从而变得有意义,从而丰富多彩。

生活就是一场炼狱,社会就是一个牢笼,我们每个人只是身在其中尚不自知的螺钮。怯懦囚禁人的灵魂,希望才可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试问那些道貌岸然的成年人,还有几人记得曾经年少的梦想?是谁告诉你,你不行!是谁告诉你,你不能!缺失了自由,那有如失去翅膀的梦想如何能逆风飞翔。

贝多芬的救赎读后感(篇四)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读后感(一)

伟大的英雄从来不会被岁月遗忘,他们所散发出来的光辉就如同那在黑夜中照亮天空的星辰,那样光彩照人分,那样亘古恒久,被后世以不断地用诗歌散文,用语言的魅力与艺术一代又一代地赞颂歌咏下去。就如同罗曼罗兰写《名人传》是为了使在帝国主义驱使下利欲熏心、鬼迷心窍的欧洲人民重新呼吸到'英雄的气息',感受他们如同山岳一般魁伟高尚的伟大人格,以及他们所取得的令人高山仰止的杰出成就。《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同样也是这样一部歌颂英雄的历史作品,一个杰出的剧作家,哪怕是古罗马最富盛名的文学大师,也要穷尽毕生精力才能塑造出一部荡气回肠、恢宏壮阔的伟大悲剧,然而历史的洪流却如一支巨笔般将每一个短暂的传奇书写下去,而这些短暂的传奇便是那些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而茨威格则无比成功地将这些由伟人,抑或是由短暂地列入不朽者的行列却又重归平庸的人所创造的传奇凝聚成了十四篇生动翔实的历史特写,读完掩卷深思,那种令人热血沸腾的震撼仍然久久萦绕于心。

巴尔沃亚发现太平洋、穆罕默德二世攻陷东罗马帝国、鲁热。德。利勒创作《马赛曲》、亨德尔用《弥赛亚》实现自我的救赎、拿破仑在滑铁卢折戟沉沙、西塞罗为捍卫共和傲然地迎接毁灭……等等这些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不朽丰碑的事件与人物在茨威格细腻灵巧的笔墨下宛如就发生在昨日,我仿佛仍能看到西塞罗如何为了捍卫共和义正言辞地在元老院的圆形讲台上发表反对安东尼独裁的十四篇'反腓力辞',亨德尔如何以超凡的天才和澎湃的热情连续几天昼夜不息写出不朽名唱《弥赛亚》,斯科特如何在南极浩渺无际的冰原上为了人类伟大的探险事业而傲然地迎接死亡,菲尔德为了沟通欧、亚两洲荡尽家财顶着如狂风暴雨般强烈的讨伐声浪成功连接起横跨大西洋的电报路线。这本书使我的心灵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桎梏,去与那些不朽者的心灵交流,去重温那些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那些伟大的、英雄的瞬间。如果说,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是三幕波澜壮阔的伟人史诗,那么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便是十四出精巧简练的短剧,如同色彩斑斓的碎片一般,拼凑出了一幕幕光芒闪耀的历史。

然而这些伟大者并不一开始就是光彩照人的巨星,他们中的人物有些甚至说不上取得了真正的成功,然而却也如同星辰一般散发出了一缕耀眼的微光,在历史浩瀚无垠的天空上留下了自己的轨迹,浓墨重彩地大书一笔。例如鲁热。德。利勒,他是《马赛曲》的作者,这首不朽的民族战歌如今已成为法国的国歌,这首曾经激起一个民族的昂扬斗志的歌曲的作者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工程兵,然而仅仅是为了社交场合的需要,他才在一个晚上的时间,用他那支在短暂的永恒中被上帝亲吻过的笔写出了这首荡气回肠的进行曲,短暂地加入了不朽者的行列,然而随后却又被命运无情地剔除出去。当这首歌在莱茵军前线被广为传唱、鼓舞人心时,鲁热却浑然不知地在一个碉堡里画着工程图,最终与伟大无缘,平庸甚至有些凄凉地死去。还有斯科特,他怀着探索人类最后一片未知领域的雄心壮志意图报效祖国,却不曾想到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已经捷足先登,最后在返回的途中,由于恶劣的气候条件和严苛的环境,在广袤的冰原上与他的同伴孤独而高傲地死去。

他们或许并不广为人知,甚至都不具备伟大的品格与高尚的操守,发现太平洋的巴尔沃亚实际上是一个卑劣的殖民主义者与逃犯,从某种程度上说,斯科特甚至可以被列为一个失败者。但茨威格最终将他们誉为人类的星辰,因为他们已经完成了自己个人价值的升华,他们不再是一个卑微而渺小的个人,而是融合到了历史的洪流中去。他们中的有些人缔造了悲剧,但是这悲剧却更能撼动人心,就像发现加利福尼亚金矿的苏特尔

颠沛潦倒的一生,就像拿破仑令人唏嘘的滑铁卢。前者为如今加利福尼亚的繁荣创造了先机,而后者则留下了为世人所津津乐道的一代战神和帝国的传奇。

伟人之所以伟大,并不仅仅因为在他们短暂的一生中取得了如何轰轰烈烈的成就,更在于他们所具有的那种超凡的毅力与强大而崇高的精神力量。就好像巴尔沃亚,他不过是一个命运的赌徒,一个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而到伟大的事业中去寻求庇护的罪犯,但他拥有与历史来一场赌局的勇气,拥有穿越南美洲凶险热带雨林的坚忍不拔的毅力与智慧,因此他才能傲然登上落基山脉,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看到太平洋的人,而他,巴尔沃亚,也就从一个朝不保夕的逃犯成为了一名光耀史册的伟大开拓者。而亨德尔,哦,这位令贝多芬都情愿跪在墓前朝拜的'圣乐之祖',你很难想象他曾经是一个在命运的坎坷面前一蹶不振的中风病人,当他半身不遂时,他仍不愿意就这样结束自己伟大而艰难的音乐生涯,他,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亨德尔,还要去创造他独一无二的天国之乐的传奇,因此他以超凡的勇气与意志,在德国一个温泉小镇静养了半年,也不屈地与命运斗争了半年,终于,他那高傲而气魄雄浑的灵魂打败了那曾经不可一世的颓废与疾病的魔鬼,重新控制了属于他自己的身体,他,伟大的亨德尔,就这样顽强地实现了自我光耀的复活。没错,伟人的存在并不仅仅是为了让我们一味地瞻仰赞叹的,而是让我们从他们那令人高山仰止的伟大灵魂中,学到那一切凌驾于世俗纷扰的不朽的精神力量。

令人遗憾的是,茨威格并没有深入到中国的历史当中去,他并没有勇敢地撩开东方文化神秘而独具魅力的面纱,如果他知道在这片广袤的东方大地上曾经诞生过怎样传奇的人或>故事的话,那我相信这本《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篇幅肯定要再翻一番了,程婴为了尽人臣忠义含辛茹苦抚养赵氏孤儿,待其成年后慷慨自刎而死。屈原为了故国倾覆悲以慨歌,后坦然投江自尽。陈吉思汗东征西伐,铁蹄铮铮远至波兰。张骞开拓丝绸之路,开创了亚欧文化交流的新格局……如果茨威格知道了这些瑰丽多姿的东方传奇,那他那颗富有浪漫与热情的文学家的心,又该怎样醉心于此呢?

回顾每一个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感受英雄不朽而魁伟的灵魂与心灵,让英雄的故事顺着那奔腾汹涌的历史的江流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下去,直到历史创造出属于又一个时代的真正英雄。这或许就是茨威格想给全人类所表达的一种诚挚而热切的嘱托吧!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读后感(二)

三元区白沙街道台江社区党支部-----蔡合政

这是一本陈述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的书,作者用自己的眼光挑选了12个历史事件,试图向我们展示一个真正决定历史时刻的出现,往往取决于一些不起眼的决定,正因为事件本身太过于耀眼的光芒,才遮盖了那些转折性的事情的重要性。但与此同时,作者也强调:一个真正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出现以前,必然会有漫长的岁月无谓地流逝而去,在尘世的生活中,这样的一瞬间是很少降临的,当它无意之中降临到一个人身上时,一切美德——小心、顺从、谨慎,都无济于事,只有作出勇敢的决定,才能成就英雄。可是,怎么说呢,它终究是一本故事书。不同于经验,感悟,总结等书籍,故事带来的

感染力只能由不同的个体亲自阅读才能领会,而且,我们会不自觉地对故事进行筛选和偏好。对我而言,最大的收获可能是,我觉得可以考虑将其中的几个故事收录进大中学生的课本,好让我们认识到:有这么一些人,为了我们这样一些人历尽了苦难,而我们自己却在无忧无虑之中蹉跎岁月,我们应该惭愧。

如故事《到不朽的事业中寻求庇护》不朽的事业,是指站在巴拿马地峡的山巅,同时眺望太平洋和大西洋。这是杀人犯巴尔沃亚为了洗脱罪名选择要走的路,上路所需要的勇气,所经历的困难,所牺牲的生命,所为的目的,通通都很激动人心。然而在最后

一个光秃秃的小山顶面前,巴尔沃亚命令谁都不准跟随他,他不愿意和任何人分享第一眼望见未知大洋的荣誉。他伫立在山顶,他的眼睛是反映出无涯海洋的蓝色的第一双欧洲人的眼睛。他向同伴讲话,他举起旗帜,向四面迎风摇动,以显示凡是风吹过的一切地方,西班牙都要去占领。这样的一个人,孤独眺望的时候到底在想些什么呢,就像《2012》里面,群山之巅简陋的庙宇单薄的和尚,在汹涌的洪水面前,他,到底又在想些什么。巴尔沃亚终究还是死了。不是因为杀了人,他所犯的罪已经被发现太平洋和黄金、珍珠的荣光淹没了,他死在了别人对他的嫉妒里。这是谁说过的话来着:世上最惨的还不是贫穷与疾病,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残忍!

我们社区在处理邻里纠纷时,虽然是一件件平凡的事,但对于居民来说,却是一件件切身利益的大事,为此,我们在对待每一位居民来投诉的每一件事时,认真倾听、认真记录、认真对策处理好每一件,作为社区的贴心人。如台江路5号7幢第一单元下水道堵塞,导致6户卫生间不能使用,社区急居民之所急,马上请工程技术人员到现场查看,并制订出对策,需要资金5000元。社区马上与各住户联系费用之事,居民积极配合,仅用两天时间就把下水道堵塞问题解决了,得到社区居民的好评。

2015年5月19日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读后感(三)

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是我最喜爱的一本历史方面的书,尽管它里面只包含了短短十几篇历史特写,却让人深深体会到那些杰出人物在推动历史进步方面所作出的贡献,无论是穆罕默德二世 、亨德尔、列宁、菲尔德等人的成功,还是拿破仑、斯科特、威尔逊的失败,都是那么生动有趣而引人深思。茨威格让我们清清楚楚地看见人类的历史是怎样在关键的一瞬间被改写,让人有生不逢时之感。这些人类的群星普照着暂时的黑夜,茨威格说:'真正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刻出现以前,必然会有漫长的岁月无情的流逝。'我们要做的,大概就是在这等待的过程中,努力的成长,期待成为那灿烂群星中的一员。茨威格让我们清清楚楚地看见人类的历史是怎样在关键的一瞬间被改写,让人有生不逢时之感。

伟大的英雄从来不会被岁月遗忘,他们所散发出来的光辉就如同那在黑夜中照亮天空的星辰,那样光彩照人分,那样亘古恒久,被后世以不断地用诗歌散文,用语言的魅力与艺术一代又一代地赞颂歌咏下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也是这样一部歌颂英雄的历史作品,一个杰出的剧作家,哪怕是古罗马最富盛名的文学大师,也要穷尽毕生精力才能塑造出一部荡气回肠、恢宏壮阔的伟大悲剧,然而历史的洪流却如一支巨笔般将每一个短暂的传奇书写下去,而这些短暂的传奇便是那些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而茨威格则无比成功地将这些由伟人,抑或是由短暂地列入不朽者的行列却又重归平庸的人所创造的传奇凝聚成了十四篇生动翔实的历史特写,读完掩卷深思,那种令人热血沸腾的震撼仍然久久萦绕于心。

然而这些伟大者并不一开始就是光彩照人的巨星,他们中的人物有些甚至说不上取得了真正的成功,然而却也如同星辰一般散发出了一缕耀眼的微光,在历史浩瀚无垠的天空上留下了自己的轨迹,浓墨重彩地大书一笔。他们或许并不广为人知,甚至都不具备伟大的品格与高尚的操守,发现太平洋的巴尔沃亚实际上是一个卑劣的殖民主义者与逃犯,从某种程度上说,斯科特甚至可以被列为一个失败者。但茨威格最终将他们誉为人类的星辰,因为他们已经完成了自己个人价值的升华,他们不再是一个卑微而渺小的个人,而是融合到了历史的洪流中去。他们中的有些人缔造了悲剧,但是这悲剧却更能撼动人心,就像发现加利福尼亚金矿的苏特尔颠沛潦倒的一生,就像拿破仑令人唏嘘的滑铁卢。前者为如今加利福尼亚的繁荣创造了先机,而后者则留下了为世人所津津乐道的一代战神和帝国的传奇。

回顾每一个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感受英雄不朽而魁伟的灵魂与心灵,让英雄的故事顺着那奔腾汹涌的历史的江流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下去,直到历史创造出属于又一个时代的真正英雄。这或许就是茨威格想给全人类所表达的一种诚挚而热切的嘱托吧!不说文章,单看他写的内容,人物取舍就会让人对茨威格这个人心生莫名的好感。 真实的人性不可能是一白如宣纸,也不可能一黑如泼墨。 在茨威格的书里,人性和人都鲜明的,立体的,真实的再现。说真的,比起那些被歌颂了千年膜拜了万代的圣人,其实我更愿意看一看这样的故事。让人颤抖,也是一种触动。

贝多芬的救赎读后感(篇五)
《读书笔记》

《悲惨世界》读书笔记

也许是心静不下来,我并不是个爱读书的人;也许是兴趣的原因,很少去细看一本书。也许我可以说,没有什么好书,但有了这所谓的网络,正如某个在遥远哨所的战士所言,这里有你读不完的好书。你可以尽情的看,只是对眼睛有些不好,

看书,应该是补充心灵营养的方式之一。

那次偶然在收音机里听到梁冬和吴伯凡谈到一本书--《悲惨世界》。于是后来从网上下载来看了,两个月,才看完了这本不知道有多少页的巨著。文化有

限,现在写写感想。

首先,是关于作者“维克多.雨果”的。他不愧为文学巨匠,《悲惨世界》是一部恢宏庞大又细腻入微的巨著。他能在一本书里将历史、人性、爱情、救赎

等等,全部包罗,而又衔接的很完美。

一个作家笔下小说中的情节就像一个电焊工人手里一件铁器,他把各个看似毫无关联的情节很自然的连在一起,不留焊缝。很难想象,这是一本250年前的书,就像2000多年前孔子的《论语》一样,到今天仍能在于丹教授的理解下与

你我的心灵对话,并且丝毫不觉得它古板、无用。

他描述滑铁卢战场的惨烈,他写巴黎的起义。那些场面恢宏、惨烈、壮丽!他讲述社会最底层穷苦人的生活,他写巴黎的野孩。那些人让你看到人性的善恶,时而又会感动。他又相信上帝,相信无极。那苍茫的星穹,美丽的大自然,一定有一种很微妙的关连,谁能说一只蜜蜂的嗡嗡和恒星的运行没有关系? 其次,《悲惨世界》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苦役犯的心灵救赎,以及这期

间他所经历的和法兰西经历的一切。

书的开始写了一位很有爱的主教,就是他给了苦役犯“冉阿让”重生!冉阿让因姐姐的孩子们饥饿,成了一个偷盗犯,被判刑,后又几次越狱,刑期又几次加重,他整整做了十九年的苦役犯。人性快要泯灭,仇恨社会,残暴凶狠。 他从监牢里被释放的时候,即便有他在牢里挣的钱,也没有旅馆敢让一个苦役犯留宿。而那个主教很好的接待他,他半夜逃跑,还偷走了主教的银烛台。警察又抓到他,主教说,那烛台是他送给他的,并相信他能够做一个好人!这期间

他还抢一个小男孩的钱,但又懊悔不已。

后来,他竟然换了身份,靠着发明一种仿玉的琉璃扣子的加工,在一个地方做了市长。他办学校、招无家可归的人做工、资助贫困,使当地经济繁荣。然而,他的身份又面临被拆穿,他苦苦挣扎,决定自首。但想起这么多人需要他,还有一个可怜的女工“芳汀”,托他找回自己的女儿“珂赛特”,看着她快要死去,

他决定继续做市长。

可是,他没有做到让她见到女儿,她死了。警察已经来了,并要逮捕这位曾经是苦役犯又抢了孩子钱的市长。于是他逃跑,还好他有很大一笔存款,他把可

怜的珂赛特救出可恨的德纳第家。

他把珂赛特养大成人,他把她看成自己的全部,他不能想象没有她的日子。但珂赛特却遇到了爱情,她和马吕斯相爱了,这让冉阿让很痛苦,他感觉自己要

失去自己的幸福。

在一系列悲惨的事发生后,他允许他们结婚,他经过了痛苦的挣扎,告诉了马吕斯自己曾是苦役犯。他不和心爱的珂赛特住在一个家,他不再让她叫父亲。后来,他快要死了,我看到这里,很不想让他有高老头一样的结局。还好,他在

珂赛特和马吕斯的怀里死去。

他的心已是圣人的心,像那个主教一样。懂得爱,懂得宽恕!他放走了一直追捕他的侦察员沙威,他原谅一切,他是那样的温和、有大爱。谁能想象他曾经

是一个残暴的苦役犯?

《赢在路上》读书笔记

这是一本领导发给我们共享学习的书,还记得当时她描述这本书的作者“很厉害”,看完了以后很震撼。只是这么多年来,我都不是一个热爱阅读的人,所以解压在我的共享学习文件夹中的2个月后的昨天,才绕有兴致的打开来看了。

震撼„

确实,真的需要用这样的词。

尤其是对于我这个与销售“缠绵”多年的人来说,可以说终于帮助我找到了

我没有成功的原因。

作者的第一步和我一样,一样是个刚大学毕业的小女生,一样是个热爱学习的女生,一样是个勇于尝试的女生,更和我一样是个追求成功的女生。然而,现在看来,我们之间有着巨鸿般的差距,而这差距的来源,就是我们每个人从小就

学到了的两个词,“勤奋”和“钻研”。

作者毕业那年,只身来到充满梦想的广州,委与生计,她找了一份车间临时工的工作,然而她发现一个技术工的工资远不够养活自己,而且她也看不到自己的未来。一天,一位小偷光顾了她,带走了她身上最后10块钱,那一刹那,她

心底暗自发誓,一定要赚钱,拼命赚钱„

可是,做什么才可以赚钱呢?当老板?当然不现实...

但同样属于做生意的销售岗位也可以给她带来丰厚的回报,并且不需要考量

她的资历和身价。

可是残酷的社会现实是,她没有客户,没有销售经验,只有一钱不值的文凭,

还是没有愿意要她。

于是,她只能选择迂回的方式,先找能接触到销售的工作,就是销售总监的

助理。

于是她克服了重重困难,成为了一名助理,在扮演清洁工、端茶倒水小妹和老板的好帮手之外,她还钻研汽车知识,并利用老板外出时的机会进行销售,没想到,三个月以内,她卖出了总价高达111万的3辆本田雅阁,得到了8000元

的奖励,而这是她前一份工作三年工资加起来都达不到的数„

她发现,销售是这个世界上性价比最高的工作„

好景不长,这家公司在她花完了那8000元后倒闭,她需要再找工作。当然,她要选择销售,然而,由于生活的压力,她只能用最短的时间找到了一份卖玻璃

胶的工作。

每天,她和同事们一起出去“考察市场”,炎暑中,当其他人在麦当劳叔叔酣甜的微笑下喝着可乐的时候,她用双脚走遍了广州的泰康路市场,询问每一家

的价格,并仔细观察他们经营的主体„

看上去,这与她的本职工作无关,可是,在后面的“蹲点”过程中,她利用自己对市场的熟悉为很多客户提供帮助和建议,从而赢得了与这些客户做“生

意”的机会,就这样,她再一次出类拔萃。

作为奖励,老板给了她1万元,让她独自去开拓云南省的市场! 同样的勤奋的脚步再次走遍了昆明的大街小巷,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她让昆明从没有一个柜台销售她们的产品到没有一个柜台不销售她们的产品„

然而,她要的不止这些,她要的是“完美人生”

于是她承担了一个新加波润滑油公司的中国区市场经理,她的足迹他遍了整个中国,在三峡脚下,她用常人无法想象的刻苦感动了当地的工程指挥,获得了一个“试用”她们产品的机会,她潜心研究自己产品的“专业”,并用不同的服务赢得了第一笔订单,从此打开了中国市场的销售之路,再一次,她成功了。 结婚生子之后,她又想回到工作岗位,思来想去,还是最爱销售。

可是要挑战一下自己啊!

于是,不懂外语,计算机更是门外汉的她选择了一家世界500强的外企,去

销售500万一台的打印机。

她用惊人的毅力学习英语而且是专业英语的产品资料和培训资料,学习WORD和PPT,并且想尽办法,把几年来都没有人翻译出来的英文说明书翻译成了中文!并且,通过博览会,搜集了其他同行竞争者的资料并制表分享给所有同事„

赢得了所有人的称赞和佩服。

可是,2万元一台的打印机就已经是很好的当时,500万一台的要怎么样卖

出去呢,只靠刻苦,当然不行。

于是,她开始研究自己的客户,研究自己客户的需求,研究客户需要解决的难题,研究客户拓展市场的途径和落实方案,并且把这些提供给了自己的客户,

迎来了自己第一台500万的打印机的成功售出。

由于在邮政行业的成功尝试,她成为了电信行业、银行业、电力行业、保险公司、高校、政府、公安、世界500强的全面负责人,成为10余个省市的大客

户经理。再一次证明她可以做到。

而这些年里,她练就的不止是销售,同时,她有了很好的人脉网,包括各种高层人士,并且,都对她有着无法言喻的佩服和信任,同时,她也练就了一身非常好的培训、演讲、招聘能力。真正成为了一个受人敬仰的“完美”的人。 虽然草草,但事实上,从她的故事中,我不仅找到了这些年真正制约我的因

素,同时,也实实在在的让我学到了很多“方法”„

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读完一本书,有这么强烈的想写读后感并真的写了这么

长的读后感„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读了《爱的教育》中的《泼来可西》这篇文章,我能体会到主人公安利柯的同学——泼来可西由于爸爸经常打他很可怜,同时他对爸爸的爱,自己克服苦难努力

学习的精神让我非常感动!

这个故事讲了一个叫泼来可西的小男孩,他非常胆小,触犯别人时总是不停

地说“对不起”。他又是个很用功的人。

故事是这样的:他爸爸喜欢饮酒,喝醉了就打他,还把课本、笔记本扔到火堆里,泼来可西常带着伤痕上学。每次朋友问他:“你爸爸又打你了?”他总争辩说:“没有的事。”由于泼来可西的作业优异,获得了二等奖。授奖那天,泼来可西的爸爸来了。别人对他说:恭喜你啊,你儿子获得了二等奖。”他爸爸停住了,他明白他做了把儿子牢牢抱在怀里。从那以后泼来可西的爸爸由于儿子的

爱改变了,工作认真,并且不再无缘无故的打儿子。泼来可西从此成了一个欢快

的人。

这个故事非常让我感到,他以前的爸爸从一个不认真工作、酗酒的人,到一个认真工作、关爱别人的人,是泼来可西用行动改变了他的爸爸。以后我也要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做一个爸爸妈妈听话的好孩子。 爱是博大、无穷、伟

大创造出的气力!

《名人传》读书笔记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

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行,增益其所不能。”——题记

有的人认为圣人、名人是那么的遥不可及,其实不然。他们也是从自身持之以恒的学习,经历千难万苦所凝成智慧、卓越、博学及一切美好的品质。他们

在无形之间告诉我们“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名人传》是由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的。书中写了三个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伟大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拥有高超技术、多才多艺的艺术家-----米开朗琪罗;文笔出众,气质雄壮的文学家-----托尔斯泰。他们命运曲折却在一次次痛苦之后的呐喊声中,创造了无限价值。他们一次次的证实着“生命在于无止尽的创造价值。”他们做到了,我们在名人精神的号召下努力、奋斗着。 我们眼里的名人不仅仅是他们头顶的光环,更多的是名人背后的那些鲜为人知的奋斗故事。它就像看电影一样,看到的是现象,看不到的是启示。名人背

后的的事情往往是他们精神的结晶。罗曼·罗兰就想告诉读者这些。 想当名人很简单,想当拥有伟大精神的名人却很难很难。世事告诉我们保存永远比获取难。但天无绝人之路,成功的唯一途径是努力。很简单、很平常几乎是人的口头禅,真正做到却很难。我们无时无刻的想去获取,往往忽视保存。如学习就要复习、看书就要写读后感等等。无数的事物需要我们注意背面(即阴),

一阴一阳之谓道。

求同存异,每个名人各有各的性格,但相同的是意志和那颗勇敢的心。名人

就如珍珠,积累是成功的共同基因。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读名人,读的是他的故事而不是荣誉。我们要成为名人就要继承并发扬他的精神。有的人之所以永生,是因为他的精神

永存。我尊敬“永生”名人,他们是我的“精神工程师”

成长的道路上毒物丛生,但也是好的事情,常人知难而退,但有意志坚强的

人使那些常人望尘莫及,这就是成功。———后记

贝多芬的救赎读后感(篇六)
《名人传读后感》

崇高,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名人传》读书心得

巴福中学 谢丽娟

读《名人传》,我感受到了至少来自两方面的崇高与忧虑。一是作者罗曼·罗兰本人,一是书中的3位伟大的人。

首先是写着本书的目的,毫无疑问饱含了悲天悯人的崇高目的。“对那些不安与平庸的人来说,生活就是一场无休止的搏斗,而且往往是无荣誉无幸福可言的、在孤独中默默进行的一场可悲的搏斗。贫困、日常的烦扰、愚蠢的超负荷劳作,把他们压得喘不过气来。正是为了援助他们,我才在他们周围集合起来这些英雄的友人,这些为了善而受苦的伟大心灵。这些名人传记并非诉诸野心家的骄傲,而是献给受难者的。向可怜的人类吹送勇气。”

而罗曼罗兰之所以把首席的位置给了贝多芬,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坚强和纯粹,他把善当作人生最高的人格标志。”事实上,即使在他受苦时,曾祝愿他的事咧能给其他不幸者提供支撑,他“但愿不幸的人,看到一个与他同样的不幸者,不怕自然设下的障碍,竭尽所能是自己成为一个无愧于人这个称号的人,能从中获得慰藉”。而贝多芬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穷困潦倒、残废而孤独、生而痛苦、世界从未给予他欢乐如何用自己的才智和生命无私的创造了欢乐奉献给全世界!他用自己的苦难锻造了欢乐。当贝多芬与疾病遭遇,对于这场与上帝的永无胜利的斗争而言,他选择了了忍耐和接受,即使曾经遭遇爱情的背叛行将崩溃,他也坚强的活了下来,他对欢乐天生的渴望,对音乐发自灵魂的无法抑制的狂热的热爱,不允许他长久地沉沦。他唯一的选择一如既往,便是创作。创作高尚来对抗庸俗,创作勇敢来对抗懦弱,创作欢乐来埋葬痛苦。所以,他成为了人类的“普罗米修斯”,永远的精神领袖!

托尔斯泰,作者称在即将结束的十九世纪阴霾蔽日的黄昏,“他像一颗能抚慰人的星星,以他的目光吸引并安慰我们年少的心。”他的作品里有热烈的生活气息和真诚的青春感受;有带讽刺意味的醒悟、无情的远见和死亡的纠缠;有对博爱和人类和平的梦想;有对文明谎言的猛烈声讨;还有对无形的力量的感觉,无一不令人目眩神迷。他出生世家,却能对上流社会的奢靡、虚伪、庸俗、残忍憎恶并且蔑视,对下层的人民充满了真心的同情、怜悯和宽宥。从这一点来说,他是一个清醒的真正的精神的“贵族”。虽然,他也曾经同他后来所憎恶的“体面人”一样,有过荒谬的时段,但是理性和对人类的爱以及善良的高贵人格,救赎了他自己,也帮助了他所能及的人。“我哭泣,我痛苦,我却只要真理。”无论是战火纷飞的高加索,还是投身从戎的塞瓦斯托尔,或者旅欧的改革者,或者宁静的家庭幸福,或者沉闷的莫斯科,没有一处没留下他苦苦思索的身影,没留下他反思自我、反思社会的沉痛,想要改变无意义生活的反抗,寻找并捍卫信仰的勇气。“他那颗充满爱的纯洁心灵,像一道明亮的光,总是看到别人的优点;他因爱他人而感到幸福,哪怕别人并不爱他;他那从不休息的大脑,总是努力去探索人们所想或者所未想„„

米开朗基罗,以为活了九十岁而从未真正休息过一天的旷世奇才,则以自己独有的生活方式——无休止的工作,向世人昭示了他存在的价值。他天赋异禀却不得不面对误解、轻视、诽谤、压迫,而与生俱来的忧郁、孤独、软弱、忧郁、自我否定,更是让他的一生纠缠满了痛苦。他有英雄的才能,却没有英雄的意志;他是一个天才,却生在一

个不适合天才生存的时空。他的故事可能是三者中最让人纠结的,但作者并不想以谎言换取幸福和感动,不会如别人为了表现英雄们英雄的一面而掩盖他们悲哀的深渊!这是一种伟大的真纯,正是因为这样,这部作品才那么的吸引人。

其次,作品中对现实饱含忧虑的深刻反思,也令人敬佩。作品开篇就说“我周围的空气多么重浊。古老的欧洲在沉重、污浊的氛围中已经变得麻木迟钝,猥琐的物质主义压抑了思想,阻碍了政府和个人的行为。人们在卑劣、自私自利的谨小慎微中憋闷而死——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让我们呼吸英雄的气息。”他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物质利益决定一切、欺凌弱小和暴力成为国际秩序的时代,也是一个亟需高贵的精神,甘愿自我牺牲、以痛苦为人类献祭的榜样时代。于是,他才精心挑选了以上三位,希望其着力刻画的他们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尽苦难与颠趾而不改初衷的心路历程,以他们高尚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唤起整个社会的正能量。其实,我们这个社会也似如此,经济浪潮下,物欲横流,美好人性正在丧失,到处充斥着欺骗、野蛮的冷暴力、机巧的人心,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正在遭受来自心灵和外界、来自国内和国外的考量,非常不幸的是,一部分人正走在危险的路上。《扶不扶》的抉择,“毒胶囊”、“毒奶粉”、“裸官”等等之所以会成为热议,不是正从某些方面反映了一些严肃的社会问题吗?还听人说,有网友将现今之中国比喻为一个柔弱的女子,我当时就很奇怪,为什么不是“伟丈夫”而是个“弱女子”呢?后来一想,还真是的,对于越来越缺少勇气和骨气,越来越蔑视真正的勇士,越来越冷漠甚至残酷,越来越把明哲保身当作人生哲学,越来越没有民族底气,崇尚金钱与权利更重于公义与正义的国家,不是个“梨花带泪的弱女子”,是什么呢?我们的社会其实也需要贝多芬们、米开朗基罗们、托尔斯泰们!

其中有段托尔斯泰对教育的看法,我觉得颇有意义。他发现,真正的民众需要的教育在校外——通过报刊、博物馆、图书馆、街道和现实生活进行。他甚至不允许一小撮所谓的精英分子,将自己的学问和错误认识强加给他们所不了解的民众。他说,他们没有权利这样做。种种强迫行的教育方法在大学里从来培养不出“人类需要的真正的人才”,而只能培养出”堕落的社会需要的人”。我想,这既是给当时的人的提醒,也是给我们。非常欣喜的是,我们现在正大力提倡的全民阅读活动,正好是顺从了他为代表的有识之士的想法。

“阅读滋养底气,思考激发灵气”,我想,徜徉在伟大作品中的每一个读书人,是天下最满足和清醒的生活的歌者、牧者和思想者吧。随着这些伟大的心灵,我们才能站在更高处凝视我们所热爱的生活。

贝多芬的救赎读后感(篇七)
《《抱怨他人不如改变自己》读后感》

《抱怨他人不如改变自己》读后感

《抱怨他人不如改变自己》>读后感

下冶二中 童云霄

'现今的社会是一个科技发达、物质丰富、充满竞争的社会,我们心中的欲望,常被挑逗得像看见红色斗篷的斗牛;他人暴富的经历,更让我们血脉喷胀,跃跃欲试;时尚名牌漫天飞,哪能心如止水;美女香车招摇过市,我们的心早已蠢蠢欲动;更不能忍受的是别墅洋房的诱惑……太多的时候,我们被世上的名利、金钱、物质所迷惑,心中只想得到,只想将其统统归于自己,而不想舍弃,更舍不得放下。得不到的偏想要,于是心中就充满了矛盾、忧愁、不安,心灵上就会承受很大的压力,以至于活得怨气冲天。'

借用书中的一段话开篇,此段话用最朴素的语言将目前社会的现状以及人们对此状态的心理描述得淋漓尽致。缘于内心的躁动不安,情感郁结,遂俯下身来耐心阅读《抱怨他人不如改变自己》这本书,以求得心灵的救赎与明净。本书分为六大板块:世界不会因为抱怨而改变、怨天尤人不如改变自己、抱怨别人,于事无补、抱怨别人其实是抱怨自己、改变自己,赢得主动、不抱怨的惬意生活。

抱怨就好似空气,无时无刻地萦绕在我们周边:学生时代,我们抱怨学校的>规章制度琐碎且严格,老师们布置的作业太多。工作之后,我们抱怨领导不体谅工作安排不合理。日常生活中我们抱怨父母不理解,上天不厚待我们。长此以往,总觉得事事都不能尽如人意。看完这本书,我意识到一味地抱怨,于事无补。生活应该是五彩缤纷的,我应该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宽阔胸襟去迎接我的生活。特将阅读感悟总结如下:

一、 肯定自身的价值——存在便是合理。一张千元大钞,不管是崭新的,皱皱巴巴的,抑或是被践踏沾满泥土的,其自身价值都不会受到丝毫的影响,人人皆想争而得之。人亦是如此,不管我们经历怎样的质疑,面临何种考验,我们自身的价值永远不会因为外在的打击而有任何改变。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别人认为好,才是好;生命的意义,在于肯定自己存在的价值。抗癌小战士周大观就做到了这一点,他在抗癌日记《我还有一只脚》中写道:不是我失去了一只脚,而是我还有一只脚。他又写:贝多芬双耳失聪,郑龙水双眼失明,我还有一只脚,我要站在地球上。海伦凯勒双眼失明,郑丰喜双脚畸形,我还有一只脚,我要走遍美丽的世界。不足十岁的稚嫩童声里我们看不出丝毫的怨声与叹息,只有感恩。孩童如此,更何况我们呢?

二、 另辟蹊径,打开局面——做个会变方向的好舵手。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建筑师,预先设定的远景与蓝图固然是美好的,可建构的过程中难免会遭遇挫折。美国各行业的竞争都很残酷,德克萨斯州的维耐处处碰壁,很不适应。为了躲避竞争,他把注意力转向了那些非营利资组织,专为不善经营的非营利组织提供管理服务,紧2006年就赢得了2000万美元的丰厚利润。加拿大人博尔蒂幼年因火灾导致左脸局部烧伤,一耳失聪。时常遭到别人的歧视'你除了脑子聪明其他的什么地方都让人恶心。'他听后一愣,随即高兴地向歧视他的人道谢:'谢谢你,是你让我学会转变方向看问题,我很丑,但是我有你们没有的聪明大脑,我知道了我的长处也找到了我的人生方向'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博尔蒂成为一个颇有建树的人。

困境在智者眼中往往意味着一个潜在的机遇,因此在经历困境时不要一味地抱怨命运的不公,换个角度看问题,生活总能让你的美丽以另一种方式盛开而不败。

三、 抱怨是一件损人不利己的事——找回不抱怨的自己。罗曼·罗丹曾说:'只有把抱怨别人和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想来确实如此,日常

生活中遇到挫折困难是在所难免的事,偶尔抱怨也是人之常情,可是经常抱怨就像是往自己的人生背囊里塞石头,抱怨越多,背囊越重,行走就越艰难。更为重要的是,抱怨在使自己原本愉悦的心情变得低落时也会影响到身边人的情绪,久而久之,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少,自己也越来越孤独。

'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从现在开始停止抱怨,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解决问题上,向更优秀的自己蜕变。

四、 学会感恩修养人生——用感恩的心看待一切。学过物理之后我们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生活给予我们挫折的同时,也赐予了我们坚强,我们也就有了另一种阅历。因此我们要用感恩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一切:感谢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意志;感谢蔑视你的人,因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感谢欺骗你的人,因为他让你学会保护自己……

常言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与人交往遇到矛盾时更要用这句话提醒自己,毕竟多一个朋友就少一个敌人,而消灭敌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用爱将敌人变为朋友。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微笑示人,你也会收获对等的温暖。我特别喜欢泰戈尔写在《园丁集》里的 一句话:Never frown, even when you are sad, because you never know who is falling in love with your smile. (纵然伤心,也不要愁眉不展,因为你不知道是谁会爱上你的笑容)生活就是如此,你用微笑去对待它,它也会回馈给你别样的精彩。

五、 改变自己,赢得主动——人生的路最终靠的是自己。源于某些不良风气,有人把当今社会称为'拼爹的时代',因此总有人抱怨自己出身不好,拼不起爹,自暴自弃,碌碌无为。纵观古今中外的名人们,没有谁是完全靠父母家庭的庇荫取得成就的,无不是靠自己的努力赢得世界的。人生就像一场牌局,发牌的是上帝,不管你拿到手牌是好是坏,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让心情平静下来,然后认真用好自己手里的每一张牌,力争达到最佳效果,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那么如何打好这副人生之牌呢?首先,停止抱怨,转变观念,将贫贱视为磨砺自己的财富。其次,择善友而交之。再次,找对自己的人生伴侣,创造美满家庭。再次,相信自己,忘记所有杂念,坚守最初非成功不可的意志,一步一步完成每一项人生考验。最后,以自己为对手。把别人当对手,别人也有退步的时候,只有把自己当对手,一次又一次的战胜之前的自己,才能稳步前进,走向成功。

六、 不抱怨的惬意生活——平和心态,归于宁静。成长至今,虽说年纪尚轻,可也开始为自己所失去的耿耿于怀,也曾抱怨哭泣伤心欲绝。事后想想,与其耗费精力懊悔所失去的,不如全力争取新的得到。幼时起就听父母讲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故事,生活中我们像小猴子一样也会遇到很多选择,为了避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现象再次发生,我们在做决定之前,要先评估轻重缓急,谨慎估量。追求完美固然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但是世界上永远没有完美的人,完美的事情。即使没有达到理想中的结果,只要我们真的努力了,就应该以一颗平常心去看待得失。这本书第六卷就告诉我们要适时懂得选择放弃,感激挫折,笑面困难,不必受累于追求完美,才能拥有平和的心态,归于宁静,享受惬意的生活。

文章对于读者的触动是无声的,也是长远的。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认识到真正的强者是不抱怨的,命运把他扔到天空,他就做鹰;把他扔到草原,他就做狼;把他扔到山林,他就做虎;把它扔到大海,他就做鲨。不抱怨不仅是一种人生智慧,更是一种自我修养,心若生花,蝴蝶自来,让不抱怨成就最优秀的自己!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277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