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生活日记

| 日记 |

【www.guakaob.com--日记】

数学生活日记(篇一)
小学数学生活日记》

2007年12月1日 星期五 晴

可是,一想到要拾我又感到憷头及多少个棒子呢?我然后考考我上初中辘起身走出棒子薄的地方匀了匀,

这么多棒子上栈子,了。我想,到底能有得想办法估计一下,的姐姐!然后我一轱堆,又把厚的地方向把棒子堆的形状拾掇

( 三年级郑阳)今天,老师又说要开家长会,活动内容大多是家长和孩子互动的数学游戏,比如“猜算式”“可能性”等等。我很高兴。我又想起了二年级时的一次家长会的情景,很是让我感到自豪!事情是这样的:全班只有吕千会、郑纯昊和张梦渝的三位家长没有到会,我为他们感到遗憾。当时外面天气很冷,但我们屋里很闷热,为什么呢,哦,是因为人太多了,有多少人呢?我正在考虑,老师让我把邻近的窗户打开透透风。我趁此机会偷偷地告送老师说:“老师,咱们教室里现在共有73个人。”老师微笑着向我点头说;“怎样知道的?”我把想法告送了老师。因此,那次家长会一个小小的临时“插曲”是有我来主演的。老师问同学们知道现在教室里有多少人吗,有的同学开始数,有的在想,„我说:“我们班有37个同学,只有3个同学的家长没有来,还有侯老师和马老师。所以要知道人数用‘37+37-3+2’来计算就行了。”我说完大家都为我鼓掌,老师也表扬了我,说我能把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知识来解决。你说,我能不高兴吗!

2008年11月9日 星期日

(四年级郑海峰)虽然已经是冬天,但天气仍然很暖和。妈妈说把棒子再晒今天一个中午,就着我们不上学去,就给栈起来。中午我躺在棒子堆上,就像置身于满地的黄金中。

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然后找来爸爸的米尺,让爸爸抻着,我测量了长和宽。长18.6米,宽12米。爸爸问我干什么,我没告送他,姐姐说我“瞎咕嘟”我当然也不会告送她。于是我偷偷算出18.6×12=223.2(平方米),自己又测量出1平方米,我 把1平方米大的地方的 棒子数出来是247个,我用223.2×247这下可 把我难住 了,因为我还没有学乘三位数的乘法!我左思右想,对呀,我刚学了用计算器计算呀!我很快算出223.2×247=55130.4,午饭时, 我故意问爸爸妈妈院子里大约有多少个棒子?爸妈也一时说不好,姐姐更不行!我很得意地告送了他们有五万五千多个!

2007年12月17日星期一

(六年级韩梦雨)今天,我的收获那是真多呀!比如说:我看

数学书发现数学书上写着:实行科学种田,播种前需要进行种子

发芽实验,然后根据种子发芽率的高低,决定面积的播种量。这样既能确保基本的数量,又可避免浪费种子。求发芽率就是求发芽的种子数占实验种子总数的百分之几。通常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发芽种子数÷实验种子数×100% 怎么样,我的收获不少吧!

2007年9月5日星期三 晴

(三年级王伟涛)今天我们还在学习“测量”,可我的尺子上早就没有了“0刻度”了,我没有告诉老师,怕老师说我没做好课前准备。可是,偏偏让老师给发现了。但是,老师没批评我,也不让别人借给我尺子,让我好好想一想,就用这个已经断了的尺子,准确量出铅笔的长度!我半天也没想出来。老师让大家讨论帮我解决。一会,大家就有结果了:铅笔的一端对准哪个刻度都行,关键是看,铅笔有多少个厘米或多少个毫米就行了。我真得感谢老师,感谢同学们。

2008年3月11日 星期二

(三年级王欣)今天放学后,我和几个同学去邻居王奶奶家玩。看见王奶奶自己正嘟囔着什么,她发现我们去了,对我们说:“你 们 来 的 正 好,快 帮 我 算 算。”我们仔细一问才知道,原 来,王 奶 奶 去 买鸡蛋,鸡蛋3元一斤,她给售货员50元

钱, 售货员递过鸡蛋的同时,又找给她2元钱。老奶奶不知道 自己到底买了多少鸡蛋,老奶奶正在算呢!真巧,我们刚刚学过

这种题。我略微思索了一下,对老奶奶说:“你其实花了48元,鸡蛋3元钱一斤,48除以3等于16斤,您买了16斤。”随后,我又用有余数的除法验算了一遍,50除以3等于16余2。证明我的计算准确无误。我帮老奶奶算账,感到无比的高兴,老奶奶还夸奖了我。

2008年 9月28日 星期日 晴

3

(魏彤)今天一上课,老师给我们大家猜了一个谜语,是:72小时(打一字)。开始,王伟涛说的是:“时”,他说:“一天24小时。”他说的这一句话启发了我。第二个举手的是杨林,他说:“72小时是3天,三个“天”加在一起不念个字,所以把“天”可以换成“日”三个日加在一起念“晶”。老师说:“恭喜你答对了,这个谜语的迷低就是“晶”这个字。”老师夸杨林真聪明。接下来老师说:“今天我们学习新课——年月日”

今天我还知道了一些有意义的日子,我知道的有: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利了。2001年7月13日是北京申奥成功了。3月12日是植树节节。我知道的不少吧!

(赵国胜)今天我学会了,画65度的角。

今天爸爸上饭店去吃饭,爸爸带了165元还剩1元共点了4道菜。爸爸 回来问我平均每道菜多少钱?

1. 画1

(165-1)÷4

=164÷4 =41(元)

答;平均每到菜41元。

2. 在量角器65度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3. 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

线。

2008年12月2

日星期二

今天爸爸带了120元 钱,上服装店买衣服。共买了14件衣服还 4

2008年 12月10日 星期2 剩8元钱。爸爸问我一件衣服多少钱

(王称)

我看了一本书,我知道了最大的天文望远镜至少可以看(120-8)÷14 到10亿颗星、还有地球海面积今是3亿6千2百平方米还有我们=112÷14 生产和丢弃的一次筷子达4百

50亿双,需要砍伐2千5百万棵树=8(元)答:一件衣服8

元钱。 这都是我在书上查到的.朋友们以后要多看些课外书. 答:需要准备125元。

2008年

10月6日星期1(杜德林)

我知道北京有13819000人、西藏有2616300人、河南有2008年10月7日星期二

92560000人、新疆有

19250000人、黑龙江有3689000人我还知道今天,我们学了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

一辆特快列车每小时

行160千米普 通列车行106千米

. 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表示物体个的个数

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

2008年12月10

日 星期二 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王称)今天爸爸买了3只羊,用了75元,爸爸还想买这样的羊

自然数,自然数是个数是无限的。

5只,不知道要准备多少钱我说‘用75÷

3=25,再用25×5=125我就对爸爸说要准125

元。’爸爸知道了,就去买羊了

. 2008年10月28日星期二

今天,我通过学垂直与平行知道了许多知识:在同一个平面内,

2008年 12月

10日 星期2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形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线互相平形.如果

(高博)我们学校是个长方形,它的长是100米,宽是80米,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今天我围着跑了

3回,一共跑了多少米? 做另一条的垂线,这两条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100+80)×2×3=1080

(米)答跑了1080米。

2008年11月4日星期二

2008年11月25

日星期二 (刘家瑞)今天,我知道“求证”这个词语的意思是:怎样来证

明。比如,求证:四边形的四个内角之和等于360度. 我就把把四边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是180度两个三角是360度之和是360度..证明四边形四个内角之和是360度.

位上数字组成的两位数,商是350。 答;密码是840242。

2008年11月18日星期二

(刘家瑞)我们学校举行的一年一度的“爱心日”开始了,有180名少先队参加了为军属做好事。这些少先队员分成了5队,每队里有4组。平均每组有多少人? 180÷5÷4

=36÷4=9(人)答;平均每组

9人。

2008

年12月2日星期二

(王超)今天,我们学了角的量度。量角的度数要用量角器,量角器分内圈,外圈。量左边的要用外圈,量右边的要用内圈。用量角器的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再用0刻度对准一条边,再看

另一条对着几,就是几度。

6

2008年9月18日

(郑阳) 昨天我们学了非整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侯老师给我们出了很多道题,我都做对了,那是因为我有一个办法你想知道吗?还是我告诉你吧!这个办法是:最重要的是看千位, 如果千位上小于5,把和右面的数.全舍去,

改写成0。如果千位上大于5,向前进1,再把它和右面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你知道了吗。

2008年10月22日

(潘娆)学校要美化环境,校长说买树苗,树苗一捆3棵,每棵树苗16元买3棵送一棵。每棵便宜多少钱? 3×16=48(元) 48÷4=12(元)

16-12=4(元) 答:每棵便宜4元。

2008年11月25日星期二

(刘家瑞)你能根据以下的线索找出百宝箱的密码吗?

1.密码是一个六位数。

2.这个六位数在800000与900000之间,并且千位上是0,十位上是4

,百位数和个位相同。

3.密码的十万位,万位,千位上数字组成的三位数除以百位,十

2008年12月2日星期二

(刘家瑞)我家有一家邻居,他们总是订一本杂志,这本杂志是月.刊,每月发行一期。最新的一期是第72期。有一个人问:

“这

7 本杂志创刊多少年了”?

一年=12月 72÷12=6(年)答

:这本杂志创刊了6年了. 2008年1月29日 星 期二

晴 (郑阳)今天,我翻开《寒假作业》,最后一页,读了读。知

道:21世纪始于2001年1月

1日零时。为什么要这么规定

呢?这是有历史原因和科学根据的:

第一、因为公元纪年的起始点是公元元年,不是公元零年,也就说不存在 公元零年的说法。 第二、“世纪”的时间间隔是100年,世纪和年月日一样都是从

1开始。如果21世纪要是从2000年1月1日开始,那么就会带来很多麻烦。例如将起始时间改为“0”年,这样各世纪的起始和终止年份都要改成是

0。有人主张21世纪应该是从2000年开始,主要是觉得“世纪”也应该是从0开始。其实严格来讲,“年代”并不是计量单位,只是

一种习惯用法。因此,21世纪无疑应该是从2001年1月1日开始。

2008年

12月14日星期二

(刘家瑞)今天运动会开始了,学校进行了50米短跑,赵明坤,

郑宝玉,张良鹏是前三名。老师说以下的说法中,只有一句是正

确的。赵明坤第一名,郑宝玉不是第一名,张良鹏不是第三名,你能把名次写下来吗? 我想,“赵明坤第一名,郑宝玉不是第一名”这两句话是一个意思,不矛盾,所以都“不对”,只有“张良鹏不是第三名”这句话对。那么张良鹏不是第一就是第二,“郑宝玉不是第一名”又是错的,所以郑宝玉第一。于是我给他们的排名如下: 一郑宝玉 二张良鹏 三赵明坤

老师和同学们听了我的这番话后,不约而同地为我鼓起了掌。

2008年12月16日星期二

今天我们知道了要想让几个人等候的时间最少,就得让需要时间

8

最少的人先来,让需要时间最多的最后。 当然,等候也是我们生活中常常遇到的。

2008

年 10月16日 星期三

(

赵美雪)小明去树苗,小明问叔叔多少钱,叔叔说每棵树苗16元,买3棵送1

棵,小明说一次买3棵,每棵便宜多少元? 16×3÷4 =48

÷4 =12(元)

16-12=4(元)

=65(元) 我做完以后,妈妈看完我做的题说“做对了”。妈妈

还夸我真聪明。

2008年 11

月21日 星期五

(吕金博)今天,我表姑給我出了一道题;她让我找规律,再填数

111111111÷9=12345679

222222222÷18=12345679 333333333÷27=12345679 444444444÷36=12345679 777777777÷

63=12345679

(8888888888)÷(72)=(12345679) 我做完给表姑看完说我做对了,我真开心。

.

9

2008年 9月

28日 星期日 晴

(吕茗霞)今天,我知道了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 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2008年11月17日星期一晴

(吕茗霞)我们学校篮球队中孙哲身高138厘米,

张梦雨身高144厘米,吕茗霞身高136厘米,而孙哲,吕明霞,张梦雨与王欣4人的平均身高为140厘米,王欣的身高在平均身高以上,还是在平均身高以下? 140

×4=560(厘米)

答:每棵便宜4

元。

560-(138+136+144)=142(厘米)

2008年11月17日 星期一

答:王欣的身高在平均身高以

上。 (吕金博)今天,妈妈去沧洲买衣服,买了5件,剩了25元,带 了350

元,放学回家妈妈问我:“平均每件衣服多少元? 2008年 11月

19 日 星期三 晴 (350-25)

÷5 (王欣)六一来了男生要表演一个足球比赛,

候老师带了900

=325÷5 元钱买足球,买了18个足球,剩下36元,每个足球的价钱是多

数学生活日记(篇二)
《低段数学生活日记》

低段数学生活日记

题目:紫砂虎 日期: 姓名: 班级:

今天,爸爸买了一只紫砂虎,我看了看,从前面只看得见头,从后面只看得见象教鞭一样的尾巴,从侧面只看得见它的一面,妈妈让我站在椅子上向下看,这时我看到了紫砂虎的全部身体。

原来,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题目:量高尺 日期: 姓名: 班级:

我们家的墙上有个量高尺,每年我都用它量身高。去年我身高是1m10cm,今年量的身高是1m16cm,116-110=6(cm).我今年长高了6cm。

我问妈妈:“我什么时候能长到姚明那么高?”妈妈说:“只要你天天多吃饭,不挑食,坚持锻炼身体,将来就能长成像姚明那样的小巨人”。

题目:摘松果 日期: 姓名: 班级:

冬天到了,小松鼠要准备过冬的粮食了。

有一天小松鼠背着一个大袋子,来到森林里,对松树爷爷说:请吧你的松果送给我,好吗?松树爷爷很大方,说:你想要多少摘多少。小松鼠很高兴,它一边摘一边唱歌,不一会袋子装满了。松树爷爷问:你摘了多少个?小松鼠说:哎呀, 我忘了!松树爷爷笑着说“我长了16 个松果,现在还有9个,你能算出摘了多少个,就让你背走。”小松树急了,不会算,怎么办呢?要是松树爷爷不让它背走,那冬天吃什么呢?我来帮它好了。

数学课上,老师讲过:知道总数,求部分数,就是从总数里去掉知道的一个部分数,就得另一部分数,用减法计算。我很快就算出来了,小松鼠摘了16-9=7(个)。

题目:跳绳 日期: 姓名: 班级:

今天,我和几个同学在一起玩,田晨和陈田田提议来跳绳比赛。我们来到院子里,请陈伯伯给我们当裁判。我跳了46下,田晨跳了12下,陈田田跳了51下。陈伯伯问我:“你们谁跳的最多谁跳的最少?”我说:“陈田田跳的最多,田晨跳的最少。”田晨说:“我比陈田田少跳少跳39下。”我想我要多跳几下才能得第一呢?51-46=5,5+1=6,我最少要多跳6下才能得第一。我以后一定要多练习,争取在运动会上得第一名,为班上争光。

数学生活日记(篇三)
《数学生活日记2012-2-1》

2012年2月1日 星期三 阴转晴

今天,妈妈带我去面包店买面包,还买了一个小芝士蛋糕呢!面包一共12元,小芝士蛋糕是5元。妈妈给了售货员阿姨20元,售货员阿姨找回妈妈3元。回到家里,我迫不及待地打开蛋糕盒,吃着香甜的蛋糕,我心里十分开心。

数学生活日记(篇四)
《浅谈培养学生写数学生活日记》

浅谈培养学生写数学生活日记

大同小学 李兰英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对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针对这一情况,近两年我尝试将语文学习的重要形式——日记,引入到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作业中,尝试让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写数学日记,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用“数学眼光”看生活的兴趣,进而调动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一、数学日记——联系生活和数学的纽带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极有价值的数学现象。过去,我们没有重视指导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去思考,学生很难把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写生活日记,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生活问题,让生活问题数学化。 数学日记使学生更广泛地接触了现实生活,更细致地观察了现实生活。数学日记也拓展了学生的数学眼界,培养了他们运用数学的意识,增强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数学日记——沟通教与学的桥梁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教师的指导才能有的放矢,教学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数学日记使学生敞开了心扉。而阅读学生的数学日记,不仅能使我更广泛地、更深刻地了解了学生。而且可以 根据学生日记中反映出来的“数学现实”和他们的“生活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当教师把学生的生活情境引入课堂的时候,数学便以生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数学生活化了,学生便能自觉地接受数学、欢迎数学。

三、数学日记——促进思维条理化的方法

语言是思维的结果。写一篇日记,就是学生整理活动程序的一次思维过程。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我重视指导学生有条理的表达,以达到促进思维条理化的目的。

当学生把观察生活的过程、把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也展现出了他们的思维过程。从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清晰的思维过程。也许,

他经过了多次实践和反复思考,才完成了这项活动。但最后,当他用日记的形式表达出来的时候,他的思维就有条理了。

四、数学日记——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

数学日记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一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内容,并根据自己的理解以数学日记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仅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而且能发展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数学生活日记(篇五)
《数学日记模板》

数学生活日记

( )月( )日 星期( )

数学生活日记 ( )月( )日 星期( )

数学生活日记(篇六)
《小学生数学日记大全》

小学生数学日记大全

篇一:紫砂虎

今天,爸爸买了一只紫砂虎,我看了看,从前面只看得见头,从后面只看得见象教鞭一样的尾巴,从侧面只看得见它的一面,妈妈让我站在椅子上向下看,这时我看到了紫砂虎的全部身体。

原来,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篇二:下珠珠棋

吃过晚饭,我和妈妈下跳棋吧!我把棋拿上来,我选了绿色的棋子,妈妈选红色的棋子。妈妈说你先走,我一走就跳了三步,妈妈只走了二步,可给我搭了一步桥,我一下又走了五步,妈妈才走了三步。没几下我的棋子全部到了终点,我一看妈妈还差三步,我战胜了妈妈。

篇三:量高尺

我们家的墙上有个量高尺,每年我都用它量身高。去年我身高是1m10cm,今年量的身高是1m16cm,116-110=6(cm).我今年长高了6cm。

我问妈妈:“我什么时候能长到姚明那么高?”妈妈说:“只要你天天多吃饭,不挑食,坚持锻炼身体,将来就能长成像姚明那样的小巨人”。

篇四:口算

数学中,最简单的就是口算,可是,口算又是最难的,为什么说呢?就听我介绍吧。 口算,要经过大脑的快速计算,是脱口而出的,可不能在草稿纸上等你算出来才说出来的,那样子叫计算,不叫口算。而我却不一样,一道题目,像0.75除以3,我会脱口而出,答案是0.25,对吗?

口算,其实很简单,加油!

篇五:学好数学 能省钱

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去逛超市买牙膏。到了超市,我们直奔洗化柜,我们发现了同种竹盐牙膏有两种卖法:1、3个110克的牙膏组成清新畅享装是17.9元;2、一支重150克的牙膏是8元。

妈妈对我说:“书汀,我们今天打算多买一些牙膏回去慢慢用,你看这两种卖法的牙膏买那种省钱呢?”这下子可把我难住了,妈妈又对我说:“今天我们把17.9元就当成18元你来算一算吧!”我立即说:“买清新畅享装省钱。”妈妈问:“为什么呢?”我说我是这么想的:18元买三盒,用18÷3=6(元)那么110克的牙膏6元每盒。150克的牙膏8元每盒,

也就是多2元钱多买40克牙膏,照样算1元可买20克牙膏。而买150克的牙膏1元买不到20克。所以我认为买清新畅享装省钱!妈妈听了以后高兴的对我说:“太棒了!学好数学真有用!”

今天,我知道了,原来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的,还能省钱呢,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数学!

篇六:切西瓜

昨天晚上,天比较热,我拿出了一只西瓜准备切时,被爸爸拦住了。他给我出了一道题,题目是:把这个西瓜切成九份,并且要切出十块皮,看你这么切?这时,我想,这个吗,很简单。于是,我去拿来一把水果刀,在把西瓜放在桌子上,切了起来。我切了一个“米”字形的,一数,有九块倒够数,可是,只有九块呀!我不服气,又拿来一个西瓜,准备切时,被爸爸拦住了,他指着我说:“哎呀,你这样要浪费几个西瓜呀?还是我来切吧!”爸爸拿起水果刀,叫我看好。我在一旁仔细地看者,这时,我脑子里闪过一个问号,该这么切呢?等爸爸切完后,我数了数,也只有九块皮,但他切的是“井”字形呀。我望了望爸爸说:“爸爸,你切的还不是九块吗?”爸爸见我疑惑不解的样子,就说出了第十块皮的“藏身之地。”原来第十块皮藏在“井”字中间那个“口”的下面。到这时,我才恍来大悟。

这时,爸爸看着我因势利导:“生活中处处有数,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一定有所收获,就像这次切西瓜一样。”我听了点了点头。

篇七:迷惑人的数学题

昨天,我翻开了《三年级数学提高班试题》,看到了一个题目:平平一家三口人,爸爸比妈妈大3岁,今年全家三口年龄和是71岁,八年前全家年龄和是49岁。今年平平多少岁?爸爸、妈妈分别是多少岁?

我一看,想:哇,这太简单了!于是就3×8=24(年)71-24=„„唉,不对劲儿!我左思右想,可还是不明白。爸爸看看这题,说:“我以前也碰过这种题。71-24=47而不是49我知道,说明了平平8年前还没有出生!这样想多好!”

我听了爸爸的提示,拿起笔便兴奋地做了起来:那么平平今年是6岁,爸爸的年龄是(71-6+3)÷2=34(岁)妈妈的年龄:34-3=3(岁)。

我验算了一下,哇,没错,果然是对的。

我想:这些类似的数学题很容易迷惑人,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它,以防被“骗”。

篇八:24点游戏

星期天,我和扬文一起玩了24点游戏。游戏规则很简单:每人分别抽四张牌,然后用“+ 、-、×、÷”这几种计算方法最后得数一定要得24,就行了。

游戏开始了,我们各抽了四张牌。唉!我的牌怎么这么糟呀!你看,四张都是A。这时,只听扬文说:“我可以了,你看,5+5=10,10×2=20,20+4=24。”第一轮,我输了。但我并没有灰心丧气,因为后面还有机会,我一定要把握机会,好好赢一把。我又抽了四张牌“6、5、8、3”。我激动得马上脱口而出:“6-5=1,8×3=24,24÷1=24。现在是1比1平了。”

扬文说:“有什么的,我一定会在下一回合胜过你的。”第三回合到了,我又抽了四张牌“10、9、6、10”。我一看傻眼了。突然,只听扬文大声地喊道:“6×4=24,24+1-1=24。2 比1我赢了。”我看着他那得意的样子,无计可施。

虽然这次游戏我输了,但是我觉得24点真有趣,同时也感到数学真的很奇妙。我今后一定要努力学习数学,灵活运用“+、-、×、÷”的混合运算,在下一次的24点游戏中,一定要用得得心应手,当个高手。

篇九:有趣的数学游戏

昨天,我看了《四年级提高班》上的巧猜年龄与口袋中的钱,它马上把我吸引过去。 上面说了,把你的年龄乘以2,加上5,所得的数乘以50,加上口袋的钱数(不超过十元,要以角为单位),再减去一年(平年)的天数,加长115就可以了。

我看了这个题目,有点儿不相信,于是我就试一试,我的年龄:9岁,口袋里的钱5元5角。我先把9×2=18,18+5=23,23×50=1150,1150+55=1205,1205-365=840,840+115=955。

这样,我把955拆分两段是9和55,9是我的年龄,55是我口袋里的钱。

怎么样?这个数学游戏也挺好玩吧!请你也来试一试,看看是不是对的。

篇十:摘松果

冬天到了,小松鼠要准备过冬的粮食了。

有一天小松鼠背着一个大袋子,来到森林里,对松树爷爷说:请吧你的松果送给我,好吗?松树爷爷很大方,说:你想要多少摘多少。小松鼠很高兴,它一边摘一边唱歌,不一会袋子装满了。松树爷爷问:你摘了多少个?小松鼠说:哎呀, 我忘了!松树爷爷笑着说“我长了16 个松果,现在还有9个,你能算出摘了多少个,就让你背走。”小松树急了,不会算,怎么办呢?要是松树爷爷不让它背走,那冬天吃什么呢?我来帮它好了。

数学课上,老师讲过:知道总数,求部分数,就是从总数里去掉知道的一个部分数,就得另一部分数,用减法计算。我很快就算出来了,小松鼠摘了16-9=7(个)。

篇十一:有趣的行程问题

今天,坐着无聊,我对爸爸说:"我们一起去做奥数题吧!""好的!"爸爸满口答应了。 因为我行程问题没巩固,所以我先复习行程问题。爸爸说:"让我先来介绍一下行程问题。""好的。"我高兴的拍了拍手。爸爸便开始意味深长地介绍起来:"我们每天的生活离不开步行、乘车,物体也无时不刻在运动,这即是所谓的’行’。有’行’即产生距离,需要时间,这就构成了行程问题中的三个重要关系量:路程、速度、时间,研究这三个量关系的应用题称之为行程问题。

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听完了爸爸的介绍,我们开始做例1.例1是这样的:小华和李成家相距400米,两人同时从家中出发,在同一条路上行走,小华每分钟走60米,李成每分钟走70米,,问3分钟后两人相距多少米?"这题太简单了。只要用小华和李成的速度和乘时间就可以求出两人行走的路程。然后用400米减去两人行走的路程就可以求出3分钟后两人相距多少米了。"我骄傲地说。爸爸笑了笑说:"我认为你考虑问题还不周全。题目中没有说到底是相向前行,还是相背而行,还是同向而行。""喔,知道了。"这题的解答如下:

(1)相向:400-(60+70)*3=10(米)

答:3分钟后两人相距10米。

(2)相背:400+(60+70)*3=790(米)

答:3分钟后两人相距790米。

(3)同向:小华在前400-70*3+60*3=370米

答:3分钟后两人相距370米。 xiaoxue123

(4)同向:李成在前400-60*3+70*3=430米

答:3分钟后两人相距430米。

啊!行程问题真有趣!

篇十二:“鸡兔同笼”

你以前听说过“鸡兔同笼”问题吗?这个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

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你想知道《孙子算经》中是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的吗?

解答思路是这样的:假如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角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1)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由94只变成了47只;(2)如果笼子里有一只兔子,则脚的总数就比头的总数多1。因此,脚的总只数47与总头数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数,即47-35=12(只)。显然,鸡的只数就是35-12=23(只)了。 这一思路新颖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形,使之转化,直到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

篇十三:跷跷板问题

上数学课的时候,老师说:同学们玩过跷跷板吗?同学们都说玩过。老师说:怎么玩的,谁能给同学们讲讲?

过了一会儿,老师从讲台下拿出一个天平称放在讲台上,叫我们看老师是怎么做的。老师在天平称的左边盘子里放了两个桔子,右边的盘子放了一个苹果。老师说:这两个桔子和一个苹果一样重。这时,老师把左边盘子里的桔子拿走一个,只见右边的盘子落下来了,左边的盘子翘起来了。老师问我们:这像什么?“跷跷板”。老师又问:“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说:苹果重,桔子轻。老师说:是几个桔子和几个苹果比?只见老师又把苹果拿下来,再把一小包饼干放在天平称的盘子里,结果,放桔子的一边落下来了,放饼干的一边往上翘。老师又问:这又是为什么呢?“桔子重,饼干轻。”请同学们再看看,老师加了一包饼干,

还是翘起来,老师又加了一包,天平称两边的盘子平了。老师又问:为什么两边的盘子一样高呢?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抢着回答。老师说:一个苹果和一个桔子比,苹果重,桔子轻;一个桔子和一包饼干比,桔子重饼干轻。同学们知道该怎么比轻重了吗?

篇十四:“狡猾”的小表弟

今天去姑姑家,看见4岁的小弟弟一身唐装,妈妈就跟他开起玩笑了。

妈妈说:“小胖,你的衣服真好看,借给舅妈穿好不好呀?”

小胖眨了眨眼睛说:“不行,这套衣服穿上以后很热的。”

妈妈又说:“舅妈最怕冷了。”

小胖马上又装作很冷的样子,一本正经地说:“我刚才说错了,这套衣服穿着真是冷。”说着,还打了几个冷战。

妈妈忍住了笑说:“冷点儿没关系,只要我里面多穿点儿衣服就可以了。”

小胖着急了,他撅着嘴,大声喊了起来:“可是衣服太小了,你穿不上!” 大家听着全都笑了起来。

篇十五:难题

傍晚,我在奥林匹克书中看到一道难题:果园里的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老王师傅每天给50棵苹果树20棵梨树施肥,几天后,梨树全部施上肥,但苹果树还剩下80棵没施肥。请问: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各多少棵?

我没有被这道题吓倒,难题能激发我的兴趣。我想,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假如要使两种树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师傅就应该每天给“20×3”棵苹果树和20棵梨树施肥。而实际他每天只给50棵苹果树施肥,差了10棵,最后共差了80棵,从这里可以得知,老王师傅已经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树,8天就是160棵梨树,再根据第一个条件,可以知道苹果树是480棵。这就是用假设的思路来解题,因此我想,假设法实在是一种很好的解题方法。 语句

篇十六:采松果

今天我们学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老师教我们先把十位上的数字蒙着,再把个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最后把结果和十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就是他的正确结果。妈妈给我出了一道题:操场上有25人跑步,有3人踢球,一共有多少人在操场上?我很快说出了答案28人。妈妈又给我出了道题:小松鼠摘了48个松果,吃了5个,还剩多少个?我说:“用48-5=43。”妈妈连续出了几道题,我都没出错。妈妈开心的笑了。

篇十七:唱歌

昨天,妈妈带我去唱歌,我唱了两首歌,陆伯伯也唱了两首歌。陆伯伯唱歌的时候,我和妈妈在旁边拍手,我还对陆伯伯说:“陆伯伯,加油。”陆伯伯的歌唱得很好,就是音响的声音太大,我的耳朵受不了,只好把耳朵捂起来,但我玩得很开心。

数学生活日记(篇七)
《数学日记汇总》

时、分、秒

时钟妈妈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又胖又矮,他的名字叫“时”;二儿子是三兄弟里面最帅的一个,不高也不矮,不胖也不瘦,他的名字叫“分”;三儿子瘦瘦高高的,他的名字叫“秒”。

时钟妈妈交待他们的工作就是每天让他们跑步,老三总是跑得最快,于是秒就很得意,瞧不起二个哥哥,认为他们太笨了,跑步都跑不动。

一天, 秒又开始说二个哥哥的坏话,被时钟妈妈听见了,妈妈很担心因为秒的话会影响三兄弟的关系,于是就把三兄弟叫道跟前,语重心长的对他们说:“秒,你知道,1个小时是60分钟,1分钟是60秒,你辛辛苦苦跑1圈,才等于二哥哥1步,你跑12圈大哥哥才用抬一次脚步,等大哥哥走一个小时的时候,你知道你要跑多少圈吗?”秒小声的说:“那我就要跑60圈?”“对,你还认为你的成绩值得骄傲吗?”时钟妈妈问道。

秒听了后,脸红的像熟透了的西红柿,低着头,对二个哥哥说:“对不起,我说话太过分了,请原谅我,好吗?”

二个哥哥听了后,笑呵呵的说:“没关系,谁叫你最小呢,我们不怪你。”说完,三个兄弟拥抱在一起,时钟妈妈听了,高兴得拍了12下巴掌。

从此,三兄弟再也没有闹过矛盾,在时钟妈妈的带领下,认真的工作。

钢城一小3(2)班

胡毅成

“ 陷 阱 ”

今天我遇上“难题”了!

并且是关于时间的问题。我相信大家都有一个好习惯,那就是做作业不拖拉。我就是这样,所以我早早的把作业写完了! 妈妈说想考考我:“明天中午11点吃中饭,我2点半上班,4点钟下班。那你算算,从吃午饭起,一直到我下班,你能玩多久呢?”我费尽心思的苦思冥想到:“从11点到2点半经过了3个半小时。再从2点半到4点又经过了1个半小时,最后再用3个半小时加上1个半小时就是5个小时。”这句话从我嘴里脱口而出!

谁知妈妈不但没有表扬我,反而批评我说:“你怎么这么死板呀!虽然你的结论是对的,但是你走了很多弯路。难道你也被根本不重要的已知条件绊倒啦,你不看中间的信息,不就简便多了!”

我低下头,心想:“我竟然把这么简单的问题想得那样复杂!以后我一定要想清楚再做题目,不能盲目的踩下问题中布好的陷阱。”

钢 城 一 小

3 0 2 班 牛 添 悦

时,分,秒

上星期,数学曹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关于时间的课,在这堂课上,我学会了关于时间的知识。

首先,我认识了钟面上的三根针,又粗又短的是时针,又细又长的跑得最快的是秒针,分针比时针长,比秒针短。

接着又知道了秒针跑一圈就是一分钟,分针跑一圈就是一小时。1小时=60分钟=3600秒。

最后又学了,一天有24个小时,也就是时针要走两圈。一天有多少分钟呢?多少秒呢?

24×60=1440分钟 一天有1440分钟

1440×60=86400秒 一天有86400秒

魏梓豪

珍惜时间

我们要珍惜一分一秒!

最近,我们学习了时、分、秒的认识及应用。秒针走一圈是一分钟,分针走一圈是一小时,时针走两圈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

今天,我在写做作业的时候边写边玩,结果被妈妈发现了。妈妈说:“你是在浪费时间,这样你的作业既没有写好也没有玩痛快。”我说:“可我控制不住自己啊!”妈妈说:“其实一天的时间是很短的,在一天中我们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觉。而剩下的时间却要做很多事情,你自己想想吧!”我想:是啊,今天早上我7时50分起床,穿衣服和刷牙洗脸用了15分,过早花了20分钟,接着出门去上培优课,从家到上课的地方用了30分钟。上完课回来一中午的时间过去了。吃完中饭快1时了,下午时间写作业,如果我一边写一边玩一下午想写完作业很困难,而晚上我想看看电视都没有时间了。所以写作业时不能边写边玩,只有把作业都写完了明天才有一个快乐星期天。想到这儿我认真写起作业。

我们的一天看上去时间很长,实际上时间是很短的!

杨璧如 三(二)班

时分秒

最近,我们又学习了钟的知识,知道了钟上面有3根针,分别是时针、分针、秒针。时针走一圈是12小时,分针走一圈是60分,秒针走一圈是60秒。

1分钟=60秒,在一分钟里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如可以算30道口算题、叠2件衣服、跳100个绳、踢20个键子等等一些事情。

1小时=60分,在一小时里同样可以做很多有趣的事情,如可以从家到学校走两个来回、可以做10页口算、还可以打一瓶点滴等等

时间的资源由我们自己来节约,不要浪费时间,我们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钢城一小

302班熊思雨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279184.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