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的数学博客读后感

| 读后感 |

【www.guakaob.com--读后感】

篇一:《读感受好玩的数学有感》

读《感受好玩的数学》有感

途径阅览室,突然想去找点备用的资料,在一大堆的新书中无意间发现了这本有着好听名字的书籍——《感受好玩的数学》。我被这本书的名字深深吸引了。教了几年的数学了,真的好想让自己的学生能够热爱数学,真正感受到数学好玩的魅力,但也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缺乏妙招啊。看到这本书,真有种如获至宝的感觉,便不假思索地借了过来。

好玩的数学博客读后感

《感受好玩的数学》这本书介绍了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及教研员因陋就简、经济便捷、科学实用地对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主要内容有:从哪里获得数学教学素材、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开发数学资源、怎样开发学具与教具的新价值、怎样利用教材实施教学等一系列的内容。本书从编写体例到内容的安排上很有新意,体现了教师在新课程的实验过程中的体悟与收获,有不少成功的经验。

我仔细翻看了书中第五篇的内容,它讲述的是如何从游戏活动中获得教学素材。我们都知道,游戏是学生喜爱的一种活动。将游戏引入课堂,并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游戏教学法。好的数学游戏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兴趣与数学知识自然而然地得到增长。大家知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知开始的。然而,数学教师常用的概念形象教学方法,虽从最初的直观形象入手,但成人化的思维痕迹很深,这种教法不利于激发低年级小学生的兴趣。正确的数学概念的教学,必须结合低年级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的认知特点,结合他们的实际生活爱好来制订数学概念的教学形象设计方案,不从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符号”入手,而是把它化解在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而新颖的游戏之中,从而起到充分调动小学生的感官,在其头脑中树起鲜明的形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最佳效果。

在书中,也介绍了几则案例,看了让人深感佩服。如“玩加法棋”,还是头一回听到这有趣的名字。低年级的学生对于大量的枯燥口算,笔算不感兴趣,时间长了甚至会产生厌倦心理,使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如果把练习内容寓于游戏之中,就能帮助他们从被动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收好玩的数学博客读后感好玩的数学博客读后感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相信这个游戏能使一年级的学生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加法口算,培养学生观察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再比如说“抢30游戏”,可以在学习“倍数”这一知识后开展。“整除”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知识点很多。采用这种形式的游戏,使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倍数,同时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在游戏中使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有兴趣的老师,不妨试着去读读这本书,它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可以让你得到无穷的乐趣所在。好玩的数学博客读后感好玩的数学博客读后感

蒋飞鸽

2007年1月

篇二:《华应龙《我就是数学》读后感》

《我就是数学》读后心得

在刚刚开始放寒假时感觉真的很是自在,无聊之时拿出孙校长推荐的华应龙老师的《我就是数学》当读完序时我已经初步了解华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在读序三时肖川教授说华老师连上厕所都要小跑时我真的被震撼了也被这样一个爱数学、爱教育的人吸引了,感觉到华老师已经把全身心都投在了数学上投在了教育上,华老师真的就是为数学而生,他真的就是数学。

在通读全书之后感觉好像得到了很多经验,感觉自己面对可爱顽皮的小学生定能应付自如,可是当开学后真正走进课堂面对眼前50多双渴望与好奇的眼睛时,心理真的有些慌了,第一节课讲下来完全不是自己想象中的效果。我在反思自己到底差在哪里,此时我想到了华老师的书,想到了他是如何准备每一节课。

华老师的课之所以那样精彩,很多都是来自于他在课前的慎思。如在“角的度量”一课,他思考能否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感受到量角的用处,经过多天的搜寻、比较、思考,他设计了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配玻璃的情境,但与同组老师讨论后又否定了这一情境,最终经过反复思考后创设了三个滑梯的设计,这个设计既让学生感受到量转自角的必要性,又缩短了数学教材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而我在准备数据的收集整理的新课时先是听了孙老师的课,回去后又仔细的思考课上都应该怎样说好每一句话,每一个问题,可是整堂课下来感觉真的没有层次。这时我知道课前慎思不应只是去背诵你要怎样去说而要把自己的想法

加进去,每个班级的学情也不尽相同,只有联系学生联系生活才能把每一节课准备好。

同时,华老师也十分注重课中的求索,即便“擦黑板”这样的小事,他也能从中受益,我认为,华老师的这一举动,既显示了对学生的尊重,又对学生起到了“润物无声”的教育;既显示了教师的一种精神,也显示了教师的一种气势。所以,年轻的我更应该学习这种无声的教育为自己修炼一堂人生之课,这样才能更好的传授给学生知识,才能更好的教学生如何做人。

当读到“蹲下来和孩子对话”时我真的不知到此话为何意,读后恍然大悟在教学中教师就要熟悉儿童、理解儿童与儿童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在教学中葆有一颗童心,才能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找到接触点。尤其是没有经验的我更要站在儿童的角度去思考,毕竟他们只是孩子。

从华老师那里学到了课堂上的差错可能成为正确的先导。“善待差错”“感谢差错”。他告诉我不能忽视学生出现的问题,课堂就是学生出错的地方,要冷静地分析、恰当地评价、灵活地纠正。华老师对于差错资源的有效利用,不仅保护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还把“阳光心态”传染给了我们,相信“课堂因融错而精彩!”。现在的我也许并不能很好的驾驭课堂但这也是我成长所必须经历的过程。我要学习华老师那种教师的智慧就是要善于从学生95%错误的解答中发现那5%的正确的东西,给予热情的肯定,并积极加以引导,让学生一步步推倒那95%的错误。

最让我值得学习的就是华老师的课后反思,学生的一个错、一句话,教师在课堂上一个不经意的行为都会让他思考良久。课后他都会回想每一个教学环节,总结好的地方与不当的地方,最应当学习的当是他反思后的再实践,他认为再实践是对反思的检验与进一步反思的催生。当我学到这里时真的感觉甚是惭愧,因为自己在讲过新课后并没有去认真的反思,反而每当讲完一节课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我对自己有这种心理感到害怕,我在想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教书育人应该是一件多么高尚的事。所以,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摒弃各种杂念认真去反思,让自己做到更好。

年轻的我前方还有很多路要走,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但我坚信靠着不放弃、不抛弃的毅力,构筑理想课堂的愿望将不再遥远。最后我要引用华老师的话激励自己也送给全体在位的老师“教育像农业一样需要信任,需要完善,需要耐心,需要期待,需要守望。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更不是商业,能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真好!”

刘忠诚

2014-3-20

篇三:《我就是数学读后感

《我就是数学》读后感

嘉应学院 数学1204班 许伟芬

我在图书馆各种教育类书籍中徘徊,或许正因为我学的是数学师范专业,当我看到《我就是数学》这本书时,我眼前一亮。我拿出这本书,一页一页地翻着,漫漫地被华老师对教育的深刻思考深深地感染着。

《我就是数学》是华应龙老师的教育随笔。全书共有六大部分,即“课前慎思”、“课中求索”、“课后反思”、“听课随想”、“评课心语”和“生活感悟”。其中既有华老师的教育心得、又有他对其他老师执教课的评语。

他在课堂中求索取的成功源于课前的慎思。第一辑“课前慎思”中,“角的度量”和“乘法估算”课让给我的印象深刻。 “角的度量”是一堂技能课,华老师思考能否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感觉到量角的用处,反复思考后创设了三个滑梯的设计,这个设计既让学生感觉到量角的必要性,又缩短了数学材料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借助这个滑梯,终于找到了既真实又有趣,还能引发学生学习需求的情境。这种教学方法让我眼前一亮,这让单一的教学变得生动且富有趣味,让学生更深刻的学习。而在“乘法估算”这一课也让我明白了,教学不仅是教书本的知识,也是育人的过程。华老师将自己原本教案上多要了钱的摊主,改成少要了钱,避免了一次无意间的人格伤害,但一样可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在华老师的教学过程中,他提出老师的职责是把学生由“具象”转向“抽象”,由“片面”转向“全面”,而又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打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保护孩子的天性和创造性。老师在教学中葆有一颗童心,才能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找到接触点和共振点,把握住教育的契机。如果总以成人的眼光看孩子,那么孩子的很多言行都是幼稚的,那些新颖、奇特的想法和行为都可能被否决,那就会扼杀孩子的天性和创造性。陶行知说过“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作为一名老师就应该在心灵深处平视学生,有必要真正“站”到学生那边去,“忘却”自己的教案,走进孩子的世界,认真倾听,细心体会,努力解读,积极促进,做一个称职的欣赏者、引导者和保护者。“作为数学教师,你必须借助数学这个通道,引导学生去感悟世界的奥秘,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本身。数学的好玩,学数学的有趣,也就在这里。我没有停留在讲解数学知识上,而是展现了数学文化,展现了我对数学的理解。你是带着你所了解的数学视界,而不只是一种数学教材,走进学生的。只有这样你才会感到数学教学的生动与多样,学生的数学学习,数学思考也才能丰富多彩。”华老师就是自己带着学生进

行数学阅读,带着孩子们感受数学的好玩并能够玩好数学,给孩子们的是数学独特理解、数学思考而不仅仅是无趣的数学知识。他进行的数学教育而不仅仅是数学教学。

同时,华老师十分重视反思后的再实践。这样课中、课前和课后就呈现了一种立体型的课堂教学。他不仅深入地钻研文本,而且十分重视课堂中的精彩生成。学生的一个错、一句话,教师在课堂上一个不经意的行为都会让他思考良久。华老师在讲课中,无论学生对错,他只是引导着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对错,发现真理。他说,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学生是成长中尚不成熟的个体,我们教师要从正面看待学生的学习差错,要从科学的各种角度理解学生的差错,要用发展的眼光理解这些差错的价值,要允许、认同、接纳和利用学习差错!

“教育像农业一样需要信任,需要宽容,需要耐心,需要期待,需要守望。”华应龙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他热爱这个事业,他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更不是商业,能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真好!”他觉得能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是件很踏实、很惬意、很幸福的事儿。但在耕种过程中,不可预知的东西太多,所以经常要不断地调整,因时、因地、因物。并且,充满着期待和憧憬。教学亦是如此。因材施教,精心准备,尊重有生成性的课堂。当出现问题时,更多地应该思考:学生上课为什么不专心听讲?发言的学生为什么总是那几位?作业为何总是出错?等等。及时反思、查找自己教学上的原因,才能如确定播种时机那样,寻找课堂上大胆地退与适宜地进的时机。

读完这整本书,我很佩服华应龙老师的教学之道。做一名教师有必要向他学习,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成长,更多地应是关注学生的精神和灵魂的成长,要有一份宽容、一份信任、一份耐心,真心期待,真心守望。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287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