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清照的词有感

| 节日作文 |

【www.guakaob.com--节日作文】

篇一:《读李清照诗词有感》

追寻你,我心中的女神

--李清照

化学科学与技术学院 10化本3班 郭晓红 2010364313

我追寻易安的足迹,追寻那个天真矜持的宦门少女的身影,追寻那个才情过人的、婉约清丽的闺阁少女的倩影,追寻那个终日凝眉、柔肠愁结的思妇的背影,追寻那个颠沛流离、晚年凄凉的落魄红颜。

她风姿绰约的一生,她香如兰芷的慧心,她婉约清丽的词章,无数次让我感动让我唏嘘让我迷失。我以心的维度仰视她清丽瘦削的背影,倾听她渐行渐远的蹙音,俯身捧起历史长河沉淀的瑰宝,以此来纪念我心中的李清照,纪念那远逝的女神。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我走进那个书香飘逸的庭院,探头窥见正值豆蔻年华的易安。一个绣面芙蓉、情窦初开的美少女,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然后对着袅袅沈香发痴,她娇憨、濡慕、害羞,她怀春、痴缠、憧憬,少女的情思付与半笺娇恨,月移花影约重来。忽的,院中出现一位青衣少年,她不禁心慌,未语脸先红,急急“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我站在她身后,见她目送消失在宅门拐角处的背影。此时,我仿佛闻到了幸福的味道。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8岁,人生的花季,李清照出嫁了,门当户对,情投意合,才子佳人,美偶天成,他们一样地酷爱金石,一样地喜欢诗词,郎著《金石录》,妻写《金石序》,妻写锦心词,郎作秀口吟,甜蜜的爱情,美满的婚姻,使新妇的幸福从心里溢出来。蜜里调油,夫唱妇随,李清照让幸福变成了浓浓淡淡的墨香。携手春游,“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小别痴念,“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见两人携手漫步庭院小径中,我望天微笑,幸福的氤氲散落一地。

我流连在露浓花瘦的塘边,看尽塘中的绿肥红瘦,看见一位婉约清丽妙龄女子泛舟湖上,误入莲花深处,桨声冷冷,“惊起一滩鸥鹭”,是易安。此时的她双颊微红,高唱“兴尽晚回舟”,双桨轻摇,向莲花更深处漫溯。我站在她身后,目送这位沉醉不知归路,薄汗轻衣透的女子,默默祝福。我远眺,藕荷连天,江月满星辉。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我伫立在烟波浩淼的江边,望江楼上,那个终日凝眸、柔肠愁结的思妇,还是易安。多少次,她送夫千里;多少次,欲说还休。花自飘零水自流的黯然神伤,有谁会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相思闲愁,有谁体会?载不动的许多愁,有谁分担? 与明诚共看庭前花开花落,望空中云卷云舒后,留给你的,却只剩下无尽的等待。明诚踏上了充满荆棘的仕途之路,远去了,留下你,独守空房,终日伏于案台上暸望。等到了秋风又起,等到了雁儿南飞,等到了一轮明月又悬挂相思楼头,却等不到,等不到明诚的一封信,等不到那一个风花雪夜般的传奇„„纵有横世才情,身为女子,易安却更加希望与丈夫朝夕相对,比翼双飞,无奈不如意事太多太繁,红颜渐老易安多少次独坐幽落冷清的院落,看尽西风卷帘的无情,失落在人比黄花瘦的伤感中,也由此留下了千古传颂的诗篇。我站在她身后,目送她消失在满地黄花堆积的深院中,目送这个千古丽人。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我停留在西子湖畔旁,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她使着孤舟独桨渐行渐远,载不动满江愁绪,是易安。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李清照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渐入暮年,她守着孤清的院落,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帮助她驱赶走落寞,但关闭柴扉,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青灯黄卷,踽踽孤影,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我不忍卒读她的《漱玉词》。她代表了一个高度,“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

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行爱情之尊,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所有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她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地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无穷的佳作珍品。” 掩卷,止不住两行清泪。

我徜徉在蓑草连天的野外,看尽征鸿,怎奈梧桐更兼细雨,心中易安的形象愈加明显。风中的梧桐颤抖着深深的寒意,低泣着岁月的沧桑。我似乎听见易安“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的低吟,看见晚来风急中,易安斟上三杯两盏淡酒独酌。我能拂去葡萄枝上的落叶,拂不去你心中荡起的尘埃;我能抚平黄土上朔风奔过的痕迹,抚不平人事变迁、韶华飞逝在你额上刻下的确记良印呵。我不知多想走近你,将海棠花拾起,扮靓你的容颜,但是故人不在。 追寻你,我心中的女神。你作为诗者,你的诗已震撼了我的灵魂,我追随你,寻找你遗留的足印;你作为歌者,你的嗓音已涤荡了我的心灵,我追随你,寻找你遗落的音符。

篇二:《李清照词有感》

读李清照词有感

(一)梦寻

— 低回的情路

读李清照的词有感

行走在岁月的深处,泪滴成了两行记忆。

遥想当年,李家有女初长成。亭亭玉立,攻于文墨,爱煞旁人。名清照,字易安。轻狂年少,无限娇。

“绿肥红瘦”“海棠依旧”匿名入殿朝,惊起一片艳羡。后被专长于金石书画的赵明诚道破女儿身,可谓是无限锋芒无限骄。更是被念念不忘,悠然向往。于是有了初相遇,有了“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掩不住的娇羞女儿态。博学有识的清照亦是显出了小女儿的好奇与青涩。

家学渊源,浸染书卷的她此时更多是清高自傲的,甚为轻狂。爱以梅自赏自喻“香脸半开娇旖旎”“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且以“清疏迹远只香留”的桂花描写自己的美好心性,“梅定妒,菊应羞”。更是含蓄比下屈原的少年意气“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清新脱俗,孤傲洒脱。确实要悠然向往,怦然心动了。

那年十八、二十,共结伉俪,琴瑟之谐,却是不足为外人道。词作甚少。但仍有迹可寻“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一个沉浸在爱河的女子,那藏也藏不住的娇嗔柔媚。“归来堂”处处迹存:斗茶、猜书,相从赋诗,共治金石之学,有撰《词论》之文。内心的甜蜜与满足,

开心和幸福。早已无所求、无所憾,无须宣泄,怎会提笔来说愁?只道是一头栽进去了。

(二)梦醒

— 坎坷的凉秋

十余年,悠哉而过,离别在所难免。

一颗烛苗起身,轻轻掀开夜的一角:思念之情丝丝忧。

一身清高优雅的女词人也为能免于在红尘中清唱:花自飘零水自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在烛的摇曳中,咀嚼他的名字,点点泪花湿了青青衣袖。“东篱把酒黄昏后”“想离情,别恨难穷”“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是绵绵浓愁。

纵是相会又奈何?亦是意薄情淡。犹是他南下任职,执意独行,走的决绝,而她的婕妤之叹声声怨,思念与悲怨在黑暗中开花,痛苦落地有声。孤傲洒脱的人被爱怨绊住亦只能叹,叹在词中化为酒,亦或许此时她需要的只是一个梦,一个迷离虚幻的梦。

经过太多的变故,凉了。这时秋是最适合她的,春太闲,夏太燥,而冬又太萧杀了些。秋刚刚好,秋凉如水。心一点一点的变凉,眼睛所见也凉了,一波清水的凉,一抹秋风的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凉。那种渐变的,淡淡蒙蒙秋意笼罩的凉,填充了词的意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而心的凉更甚,“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谁怜憔悴更凋零”“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自怜自艾的悲哀,渗入骨髓。读李清照的词有感

读李清照的词有感

一生的一生,已有过夏的曼丽,秋的瑟瑟,亦算是无悔无憾,一生的一生,亦像是那散乱的青藤,斑驳成了一袭幽雅的流韵。

篇三:《读李清照诗词有感》

读李清照诗词有感

书籍有多种类型,个人的喜好也有所不同,我则较为喜欢古诗词一类。在诗词中能找到一种难以语言来形容的感觉,也许是一种习惯于的反应,

小时我接触的大多都是古诗集,我也喜欢诗集中的语句和内藏含义,现在的书籍多种多样让人眼花缭乱,现代诗集并非我所好,但在古诗这方面我也狩猎不多,可谓是囊中羞涩。我并没有“若水三千我只取一瓢”的信念,但我却极为喜欢李清照的词。词与诗虽非一类,却都为我所爱。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是我们在初中就已经学过了,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且

精通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一生原本应是与丈夫共渡美好的悠闲生活,命运却让她的一生坎坷让她的词由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转变到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她的词更是有一种独特的味道让人情不自已感触甚多.更让我所感叹的是她的人格,就像是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这也正是我所喜爱她作品的原因之一我喜爱她词《声声慢》中的: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中的李清照这首词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婉为凄厉。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不能列入婉约体。这首作法独特的词,就其内容而言,是一篇悲秋赋。前面

三句,定下一种愁惨而凄厉的基调。给人一种寂寞更多的是苍凉孤独与无奈。这首词始终紧扣悲秋之意,尽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又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写尽了作者晚年的凄苦悲愁,是一首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悲意弥漫让人更是给人感触。

这也只是李清照的一种风格,相对来说我更喜欢她的另一首词《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像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像悠悠江水空自流。这几句和李煜《乌夜啼》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这句词中我最为感叹的是那一句“花自飘零水自流。”花再美丽总有一天也有凋零的时候,辉煌过最后融入土地,这便是大自然的仁慈与无情。水流不停的奔流着,这是大自然的规则,无可违背。给人留下一种萧瑟的感觉。同时这句话借景抒怀,暗中又扣合流水落花的伤感与无奈,可以说字字紧扣。作者以其独特的方式感知着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情感,并以她独特的艺术技巧将之呈现,并在这一瞬间凝为审美的精华,使之作品产生永恒的艺术魅力。

我喜欢诗词不只因为它可以丰富我们的思想,提高我们对生活的认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使我们更加理性的看待现实问题。更多的是每赏析一首诗它给我的独特感受,让我站在作者的角度感受每一丝情感波动,我喜欢李清照的婉约,也喜欢李煜后期的悲意〃〃〃〃〃〃让我感受接触诗人词人的内心世界。

读李清照的词有感

33号:何雨荣

篇四:《李清照读后感

李清照是宋王朝南渡前后的女词人。即使在那个词人辈出、人才济济的年代里,她也不失为一个特殊的大家,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读了<李清照>,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一位女词人在过渡年代里的悲欢离合,她的柔情挚爱、伤感离别、失国之痛、丧夫之悲、哀哀欲绝的真实感情。

作为一个女作家,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出了一个妇女少女时期、少妇时期、中年时期、老年时期的内心思想和情感,在数千年男子霸占文坛、描写妇女的作品也多处于男子之手的时代里,他的作品可谓异军突起,给文坛增添了一丛琪花瑶草,因而更增强了她在文坛上的地位。李清照读后感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用寥寥数语,表达了清照惜花的心情,在暮春时期,在我看来李清照对文学的热爱超过了她的生命,李清照的父母都有文学修养,受家庭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与赵明诚结婚后更是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不困苦的生活,坚持着她的文学创作,但是金兵入主中原后,宋室南迁,她带着很少的东西,随难民流落江南,背井离乡,漂流异地,多年来收集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重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祸不单行,不久,丈夫又犯病死去,更给她增添了难以忍受的悲痛。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热情,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她的希望成为幻影。李清照读后感。这时,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诟病,受到了更严重的戕害。她无依无助,呼告无门,贫困悲苦,流徒漂泊,最后寂寞的死在江南。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首词写出了李清照对丈夫的无限思念之情,丈夫外出使她感觉孤独无助,丈夫不在,闺居无趣,要出游以消遣,但是只有独自一人上船,?独?字深刻的表达了她的无助和孤寂,仍然在怀念着丈夫,看到天空的大雁飞过,联想到大雁传书,不由的自问,云中的雁给谁寄来了信呢?表达了她希望是给自己,深夜仍无法入睡,可看出她对丈夫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我,一处相思,两处闲愁,终于我还是体会到了爱的无奈,和无奈中的幸福,这种相思之愁是没法消除的,才把它从眉头撵下去,它又到心头上来了,同样才把它从心头撵开,它又到眉头上去了,这自然的相思之愁被她展现的淋漓尽致,写的及为形象,令我感到心痛,深深的替她惋惜。

汪苏泷曾经有一首歌叫<李清照>,更是总结了她一生的经历,让我为之感叹,那凄迷的生活也让我为之心痛,烟锁秦楼,细雨把酒黄昏后,海棠花是否一旧,声声慢心事谁知否,锦书已经不在大雁却仍一旧,这才下眉头,却又上心头,谁念我终日凝眸,帘卷着西风,惊醒旧梦,人比黄花瘦,一字一句,写出了她经历的情感之路,又有谁不为之感动呢!

从少女的天真娇憨,少妇的柔情挚爱、伤感离别,到失国之痛、丧夫之痛、悼亡孤寂、念亲怀乡、哀哀欲绝的情感,她的悲剧间接体现了历史的悲剧,让人心痛、惋惜。


李清照读后感(二)

一向都喜欢婉约派的诗词,李清照的属最爱了,但是也仅仅是喜欢而已,并没有把每首都背下来,虽然每次都豪心壮志说要背完,每次都会被耽误,李清照读后感。还是怪自己没有恒心吧。这次跟着师父学写诗,师父说一开始要背诗,其实光光背诗还是一件挺惬意的事,唐诗的类型不是我喜欢的类型,还是偏爱于宋词多点。()背了好几首离愁的词,不是故意挑选的,按照顺序背下来,确实离愁的诗很多,怎么说,现在对于写诗还是没有多少概念,只是模仿还可以。分不清诗词的结构,每个词牌名的特点,这让我有点纠结。关于离愁的诗,印象比较深的就是范仲淹的御街行和晏殊的蝶恋花了,?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升级版,也是我的最爱。

两首词基本都是先写景再抒情,寓情于景。落叶和西风肯定是少不了的,独上高楼亦是相同之处,可以想象的是登上高楼,听着耳边的风声以及树叶掉落的沙沙声,寂寥的看着只知道照亮朱户的月亮,加深了内心的离愁相思。?谙?意为熟悉,两首词都有用到。说说在这两首词里学到的词吧。欹:倾斜的样子。香砌:有落花在上面的台阶。练:素色的绸。

其实蝶恋花的景物描写更加生动,从景物描写中完全可以看出主人公的哀愁,槛菊愁烟兰泣露,兰和菊都是象征着品格的高贵纯洁,愁的是菊,哭的是兰,实际上真正伤心的是主人公。其实背完这两首词心里感触还是挺多的,就是感觉用文字描述就有点困难了,正如写诗的时候,明明知道要表达的意思,但是却找不到正确的词。

篇五:《国学经典名言名句》

国学经典名言名句: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读李清照的词有感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西晋陈寿三国志)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国学经典名言名句。(东晋陶渊明杂诗)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南朝萧铎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元行冲传)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太宗赠萧禹)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国学经典名言名句。(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论诗)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李白上李邕)

俱怀逸兴壮思飞,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读李清照的词有感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唐李白江上吟)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读李清照的词有感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愁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

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铭)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唐刘禹锡陋室铭)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长恨歌)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唐贾岛剑客)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国)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唐李商隐锦瑟)

历鉴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李商隐)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唐李商隐)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唐僧云览)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五代李煜乌夜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五代晏殊蝶恋花)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宋欧阳修戏答元珍)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朱淑真生查子)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宋朱熹读书之要)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宋王安石)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宋苏轼冬景)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宋李清照五陵春)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宋李清照如梦令)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病起书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宋陆游)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风相鼠)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传)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汉书枚乘传)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后汉书王霸传)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曹操短歌行)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316807.html

    上一篇:蜀先主庙

    下一篇:赞美女人的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