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一篇

| 读后感 |

【www.guakaob.com--读后感】

篇一:《 《呼兰河传》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呼兰河传》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呼兰河传》是一部充满、童心、 诗趣 的“ 灵感 ”长篇小说。这部小说的作者是 萧红 。

2、我们曾经学过的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 》、《 》节选自这本小说。

3、呼兰河除了一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还有不少精神上的盛举,如 跳大神 、 唱秧歌 、 放河灯 、 野台子戏 、 、 等。

4、呼兰河这个小城只有两条街,其中大泥坑在 东二道街 上,它曾经害死过 马 、猪 。在东二道街上,还有几家扎彩铺 。这是为死人而预备的。

5、我经常跟祖父学诗,祖父教我的有《千家诗 》,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

6、我家的院子是很 荒凉的。那边住着 几个漏粉的 、几个养猪的 、拉磨的 。他们不知道光明在哪里。我家是 安静的 的。街上热闹非凡,而我家里则仍是 静悄悄 的。

7、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有蜜蜂 、蝴蝶 、蜻蜓 、蚂蚱 ,样样都有。

8、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 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 虫子在说话似的 。

9、男女两家的公子、小姐都还没有生出来,就给订下亲了。这叫做指腹为亲 。

10、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这庙会的土名叫做 逛庙 ,也是无分男女老幼都来逛的,但其中以 女子最多。

11、小灵花就是 小姑娘 。胡家就是 胡仙 。胡仙就是 狐狸精 。

12、三野台子 戏是在河边上唱的。

13、呼兰河这小城并不怎样繁荣,只有两条大街,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 了,街上有 金银首饰店 、等。

二、猜人物。

1、她的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普通姑娘们的辫子都是到腰间那么长,而她的辫子竟快到膝间了。她脸长得黑乎乎的,笑呵呵的。

————(团圆媳妇 )

2、他很喜欢和天空的雀子说话,很喜欢和大黄狗谈天。他一和人在一起,就一句话也没有了,就是有话也是很古怪的,使人听了常常不得要领。

————(有二伯 )

3、边推着黏糕的单轮车,边喊着“黏糕、黏糕”,往街上一走,小孩子们就跟着一大帮了。 ————( 冯歪嘴子 )

三、读片段,完成练习。

1、小车子装潢得特别漂亮,车轮子都是银色的。车前边的帘子是半掩半卷的,使人得以看到里边去。……他头上带着黑帽头,红帽顶,把脸扬着,他蔑视着一切,越看他越不像一个车夫,好像一位新郎。

(1)、这段话描写的是什么? 这段话描写的是新郎的外表 。

(2)、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我感到这位新郎十分不顾一切,十分瞧不起别人,我从“扬”。“蔑视”

中看出来的。

2、一伸手,他的手就比其余的四个的都黑得更厉害,其余的四个,虽然他们的手也黑得够厉害,但总还认得出来那是手,而不是别的什么,唯有他的手是连认也认不出来了,说是手呢!说是什么呢,说什么都行。完全起着黑的灰的、深的浅的,各种的云层。看上去,好像看隔山照似的,有无穷的趣味。

(1)、他是谁? 女人的第五个孩子 他伸手想拿什么? 想拿麻花

(2)、他的手为什么黑得厉害?你感受到了什么?

因为她太好玩,不勤洗手,所以手黑的厉害。我感受到他的手实在脏

得人都认不出来了,太不讲究卫生了。

3、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 红堂堂 的了,一会 金洞洞 的啦,一会 半紫半黄的,一会 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 、大黄梨 、 紫茄子 ,这些颜色天空上边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的,见也未曾见过的,诸多种的颜色。

又找到了一个大狮子,和娘娘庙门前的大石头狮子一模一样的,也是

那么大,也是那样地蹲着,很威武地,很镇静地蹲着,它表示着蔑视一切的样子,似乎眼睛连什么也不睬,看着看着的……怕是看瞎了眼睛也找不到了。

(1)、在“ ”填上恰当的词语。

(2)、这两段话描写了火烧云的 变化 和 颜色 。

4、七月十五盂兰会,呼兰河上放河灯了。河灯有白菜灯、西瓜灯、还有莲花灯。七月十五这夜生的孩子,怕是都不大好,多半都是野鬼托着个莲花灯投生而来的。这个孩子长大了将不被父母所喜欢……

(1)人们为什么要放河灯?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狐狸野鬼。

(2)对 “七月十五这夜生的孩子,怕是都不大好,多半都是野鬼托着个莲花灯投生而来的。”这一说法你有什么看法,谈谈你的感受。 我的感受是:那些以前的人太传统,我觉得这并没什么,或许可以说是野鬼改善了呢!也没什么不好。

《呼兰河传》是一部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感的“回忆式”长篇小说。茅盾评价《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萧红用她绘画式的语言,娴熟的写作技巧,抒情诗的意境,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的巅峰之作,为中国文学奉献了一部不朽的经典。

篇二:《呼兰河传复习试题》

《呼兰河传》课外阅读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呼兰河传》是一部充满、 童心、 诗趣 和灵感的“ 回忆式 ”长篇小说。这部小说的作者是 萧红 ,茅盾评价《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2、我们曾经学过的课文《 我和祖父的园子 》、《 火烧云 》节选自这本小说。

3、呼兰河除了一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还有不少精神上的盛举,如 跳大神 、 唱秧歌 、放河灯 、 野台子戏 、娘娘庙大会、唱秧歌等。

4、呼兰河这个小城只有两条街,其中大泥坑在 东二道街 上,它曾经害死过 马、猪 。在东二道街上,还有几家 扎彩铺 。这是为死人而预备的。

5、我经常跟祖父学诗,祖父教我的有《 千家诗 》,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

6、我家的院子是很 荒凉 的。那边住着 几个漏粉的 、 几个养猪的 、 拉磨的 。他们不知道光明在哪里。我家是 安静的 的。街上热闹非凡,而我家里则仍是 静悄悄 的。

7、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 祖父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有 蜜蜂 、 蝴蝶 、 蜻蜓 、 蚂蚱 ,样样都有。

8、花开了,就像 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 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 虫子在说话似的 。

9、男女两家的公子、小姐都还没有生出来,就给订下亲了。这叫做 指腹为亲 。

呼兰河传,一篇

10、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这庙会的土名叫做 逛庙 ,也是无分男女老幼都来逛的,但其中以 女子 最多。

11、小灵花就是 小姑娘 。胡家就是 胡仙 。胡仙就是 狐狸精 。

12、野台子戏是在河边上唱的,一唱就是三天。

13、呼兰河这小城并不怎样繁荣,只有两条大街,而最有名的算是 十字街 了,街上有 金银首饰店 、 等。

14、《呼兰河传》中,祖父用黄泥裹起来烧了给我吃的第一只是掉在井 里的(小猪),第二 是掉在井里的鸭子。 15、卖豆芽的(王寡妇)的儿子,掉河淹死了。

16、(七月十五)是鬼节,呼兰河上会(放河灯)。

17、这个地方的晚霞是很好看的,有一个土名,叫(火烧云)。

18、胡家养了个小童养媳——(小团圆媳妇)。

19、拔牙的洋医生的招牌撒谎那个画着特别大的,有量米的斗那么大 的(一排牙齿)。

20. 21.

二、选择题:

1.《呼兰河传》是著名女作家( B )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A.冰心B.萧红C.鲁迅D.老舍

2.不断给呼兰河小城的人们带来不便,并充满危险的是( D )

A.黑龙江B.呼兰河C.西二街D.东二街道上的大泥坑

3.团圆媳妇的惨死的原因是( D ) A.病死B.老弱C.意外死亡D.婆婆折磨而死

4.作者的祖父是一个( B )的老人。

A.严厉B.和霭可亲C.说话不算数D.不诚实

5.萧红在《呼兰河传》中多次提到“我的院子是( C )的。”

A.非常热闹的B.异常美丽的C.很荒凉的D.幽静整洁的

6.七月十五孟兰会,呼兰河上放河灯了,河灯有白菜灯,西瓜灯,还有( D )。

A、电灯B、华灯C、彩灯D、莲花灯

7.那时,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作( B )留看。 A.野草B.谷穗C.白菜D.菊花

8.粉房子里的人常常以苦作乐,边漏着粉,边( C )。

A.跳着舞B.打着拍子C.唱着歌D.狂叫着

9.火烧云上来了,颜色变化极多,而且变化极( B ) A.大B.快C.广D.慢

呼兰河传,一篇

10.不断给呼兰河小城的人们带来不便,并充满危险的是( D )

A.黑龙江 B.呼兰河 C.西二街 D.东二街道上的大泥坑

11.七月十五孟兰会,呼兰河上放河灯了,河灯有白菜灯,西瓜灯,还有( D )。

A、电灯 B、华灯 C、 彩灯 D、莲花灯

12. 萧红的《呼兰河传》完稿是在( C )

A.呼兰河 B.黑龙江 C.香港 D.上海

13.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也是无分男女老幼都来逛的,但其中最多的是( B )

A.男子 B.女子 C.孩子 D.儿子呼兰河传,一篇

14.呼兰河除了这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在精神上,也清空有不少的盛举。如:跳大神.放河灯.野台子戏,娘娘庙大会( D )„„

A.舞狮子 B.划龙船 C.耍龙灯 D.唱秧歌

15.提着喷壶在浇花的使女叫“花姐”,那漂亮得和新郎似的车夫叫( D )呼兰河传,一篇

A.快腿 B.顺平 C.妙算 D.长鞭

16.东二街道上有两家学堂,一个在龙王庙里,一个在祖师庙里。龙王庙里学的是养蚕,叫做( B ) A.全日制学校 B.农业学校 C.龙王庙学校 D.呼兰河学校

17.呼兰河有个规矩,一年只有两个月是搬家的时候,春天二月是搬家的时候,还有( C )

A.五月 B.九月 C.八月 D.十一月

18.我家的有二伯,有东西,你若不给他吃,他就骂,若给他送上去,他就说:“你二伯不吃这个,你们拿去吃吧!大家都说他的性情真( A )

A.古怪 B.温顺 C.暴躁 D.刚烈

19.呼兰河的不少盛举,是规定时间里做的,四月十八烧香磕头祭鬼七月十五放河灯。而跳秧歌是在( D ) A.九月九日 B.三月三 C.五月五 D.正月十五

20.也有的男女两家的公子,小姐都还没有生出来,就给定下亲了,这叫做“指腹为亲”。这里“腹”的意思是( A )

A.肚子 B.胸膛 C.后背 D.鼎.瓶子等器物的中空而凸的部分

1、《呼兰河传》是萧红在(B)写的。 A、呼兰河 B、香港 C、台湾

2、跳秧歌是在每年的(C)。 A、七月十五 B、八月十五 C、正月十五

3、“我”是母亲的第(A)个孩子。 A、一 B、二 C、三

4、农业学校设在(B)里。 A、祖师庙 B、龙王庙 C、娘娘庙

5、“毛子人”在呼兰河指(C)。 A、本地人 B、外地人 C、外国人

6、跳大神时,大神旁边的二神都是(A) A、男人 B、女人 C、男人、女人都行

7、娘娘庙的泥像以( B )为多。 A、男子 B、女子 C、天王 D、妖魔

8、祖母喜欢养(A),结果把果树都给啃了。 A、羊 B、牛 C、猪 D、马

9、到我记忆的时候,果园就只有一棵樱桃树和一棵(C)。 A、桃树 B、梨树 C、李子树

10、祖母的内间里边,在墙上挂着一个很古怪很古怪的(B)。 A、字画 B、挂钟 C、匾

11、( C )在呼兰河的土语叫做“毛子人”。 A、老人 B、小孩儿 C、外国人

12、(B)好像变成我探险的地方了。 A、后园 B、储藏室 C、正房

13、我的祖母有(A)个女儿。 A、三 B、四 C、二

14、我一生下来,(B)给了我无限的爱。 A、爸爸 B、妈妈 C、祖父 D、祖母

15、祖母喜欢吃(B)的饺子。 A、青菜馅 B、韭菜馅 C、芹菜馅

16、二姑母的儿子曾经送给我一个(A)。 A、毛猴子 B、小兔子 C、小乌龟

17、祖母死了,人们都到(B)去报过庙。 A、娘娘庙 B、龙王庙

18、下面属于萧红的作品是( A ).

A《呼兰河传》 B.《生死场》 C.《初吻》 D.《小城三月》

18、关于《呼兰河传》,正确的说法有(A )。

A.是一篇回忆体的小说。B.是成年的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C.是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回忆。

19、她的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普通姑娘们的辫子都是到 腰间那么长,而她的辫子竟快到膝间了。她脸长得黑乎乎的,笑呵呵 的。她是(C)。

A、妈妈 B、二姑母 C、团圆媳妇

20、一下雨,破草房上就长出了(B)。 A、木耳 B、蘑菇 C、青草

21、这粉房里的人吃蘑菇,总是和粉配在一道,汤少一点的叫(A)。 A、炖 B、炒 C、煮

22、粉房的人过河时,抛两个(A)到河里,河神高兴了,就不会把 他们淹死。

A、铜板 B、馒头 C、粉条

23、在晴天里唱一个《叹五更》的是(B)。 A、拉磨的 B、漏粉的 C、养猪的

24、粉房旁边的小偏房里住着一家的赶车的,那家喜欢(C)。

A、打着梆子 B、看戏 C、跳大神

25、我喜欢在蒿草嘴里搜索(B)吃。 A、草莓 B、天星星 C、野果

26、小团圆媳妇是一个(C)的姑娘。 A、十八岁 B、二十岁 C、十二岁

27、西院的(A)有个偏方,用二两黄连,半斤猪肉切碎,焙好,压 成面,用红纸包分成五包包起来,每次吃一包,来治小团圆媳妇的病。

A、杨老太太 B、周三奶奶 C、大孙子媳妇

28、老胡家又来个(B)的,特意从乡下赶来替小团圆媳妇看病。

A、跳大神 B、抽帖儿 C、胡仙

29、抽帖儿的是一位(A)。 A、道人 B、郎中 C、和尚

30、他很喜欢和天空的雀子说话,很喜欢和大黄狗谈天。他一和人在 一起,就一句话也没有了,就是有话也是很古怪的,使人听了常常不 得要领。他是(C)。

A、冯歪嘴子 B、磨坊掌柜 C、有二伯

三、判断题。呼兰河传,一篇

1、二姑母的儿子小名叫“小兰”。 (√)

2、祖父不怎样会理财,一切家务都由祖母管理。 (√)

3、人们都是先到娘娘庙去,打过钟,磕过头,才上老爷庙去。(×)

4、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有蜂子、蝴蝶、蜻蜓、蚂 蚱,样样都有。 (√)

5、县官下令,初一十五,一律把庙门锁起来,不准闲人进去。(×)

6、娘娘庙的泥像以女子为多。 (√) 7、娘娘庙的门口。卖泥人的特别多。 (×)

8、庙会一过,家家户户就都有一个不倒翁。 (√)

9、小团圆媳妇不是萧红小说中的人物。 (×)

10、七月十五盂兰会,呼兰河上会放河灯。 (√)

11、《呼兰河传》中,祖父用黄泥裹起来烧了给我吃的第一只是掉在 井里的鸭子。 (×)

12、《呼兰河传》是萧红在呼兰河写的。 (×)

13、《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原名张乃莹。 (√)

14、在呼兰河这个小城中的交通要道上坐落着一个大泥坑,它常常淹 死一些骡马和小孩,可居民都在看热闹,没有人出来加以整治。

15、“我”家后花园的樱桃树年年结樱桃。 (×)

16、祖父教我的《千家诗》,全凭口头传诵。 (√)

17、萧红在写完《呼兰河传》两年去世了。 (×)

18、野台子戏是在河边上唱的,一唱就是两天。 (×)

19、小团圆媳妇是一个12 岁的姑娘。 (√)

20、老胡家又来个跳大神的,特意从乡下赶来替小团圆媳妇看病。(×)

21、我喜欢在蒿草嘴里搜索草莓吃。 (×)

22、一下雨,破草房上就长出了蘑菇。 (√)

23、抽帖儿的是一位云游真人。 (√) 24、有二伯有家眷。 (×)

25、养猪的人家喜欢在一起唱着秦腔,拉着胡琴。 (√)

26、赶车的那户人家跳大神是为了给小团圆媳妇治病。 (×)

27、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这庙会的土名叫做“赶集”。 (×)

28、《呼兰河传》主要是作者回忆童年时和慈爱的父亲在一起时的 快乐时光。 (×)

29、老胡家听了跳大神的人的话,决定给小团圆媳妇用开水洗澡。(√)

30、我记得祖母用针刺过我的手指,所以我不喜欢她。(√)

四.猜人物。

1、她的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普通姑娘们的辫子都是到腰间那么长,而她的辫子竟快到膝间了。她脸长得黑乎乎的,笑呵呵的。 ————( 团圆媳妇 )

2、他很喜欢和天空的雀子说话,很喜欢和大黄狗谈天。他一和人在一起,就一句话也没有了,就是有话也是很古怪的,使人听了常常不得要领。 ————( 有二伯 )

3、边推着黏糕的单轮车,边喊着“黏糕、黏糕”,往街上一走,小孩子们就跟着一大帮了。

————( 冯歪嘴子 )

篇三:《___《呼兰河传》阅读测试题及答案[1]》

《呼兰河传》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呼兰河传》是一部充满、童心、 诗趣 的“ 灵感 ”长篇小说。这部小说的作者是 萧红 。呼兰河传,一篇

2、我们曾经学过的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 》、《 》节选自这本小说。

3、呼兰河除了一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还有不少精神上的盛举,如 跳大神 、 唱秧歌 、 放河灯 、 野台子戏 、 、 等。

4、呼兰河这个小城只有两条街,其中大泥坑在 东二道街 上,它曾经害死过 马 、猪 。在东二道街上,还有几家扎彩铺 。这是为死人而预备的。

5、我经常跟祖父学诗,祖父教我的有《千家诗 》,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

6、我家的院子是很 荒凉的。那边住着 几个漏粉的 、几个养猪的 、拉磨的 。他们不知道光明在哪里。我家是 安静的 的。街上热闹非凡,而我家里则仍是 静悄悄 的。

7、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有蜜蜂 、蝴蝶 、蜻蜓 、蚂蚱 ,样样都有。

8、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 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 虫子在说话似的 。

9、男女两家的公子、小姐都还没有生出来,就给订下亲了。这叫做指腹为亲 。

10、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这庙会的土名叫做 逛庙 ,也是无分男女老幼都来逛的,但其中以 女子最多。

11、小灵花就是 小姑娘 。胡家就是 胡仙 。胡仙就是 狐狸精 。

12、三野台子 戏是在河边上唱的。

13、呼兰河这小城并不怎样繁荣,只有两条大街,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 了,街上有 金银首饰店 、等。

二、猜人物。

1、她的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普通姑娘们的辫子都是到腰间那么长,而她的辫子竟快到膝间了。她脸长得黑乎乎的,笑呵呵的。

————(团圆媳妇 )

2、他很喜欢和天空的雀子说话,很喜欢和大黄狗谈天。他一和人在一起,就一句话也没有了,就是有话也是很古怪的,使人听了常常不得要领。

————(有二伯 )

3、边推着黏糕的单轮车,边喊着“黏糕、黏糕”,往街上一走,小孩子们就跟着一大帮了。 ————( 冯歪嘴子 )

三、读片段,完成练习。

1、小车子装潢得特别漂亮,车轮子都是银色的。车前边的帘子是半掩半卷的,使人得以看到里边去。……他头上带着黑帽头,红帽顶,把脸扬着,他蔑视着一切,越看他越不像一个车夫,好像一位新郎。

(1)、这段话描写的是什么? 这段话描写的是新郎的外表 。

(2)、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我感到这位新郎十分不顾一切,十分瞧不起别人,我从“扬”。“蔑视”

中看出来的。

2、一伸手,他的手就比其余的四个的都黑得更厉害,其余的四个,虽然他们的手也黑得够厉害,但总还认得出来那是手,而不是别的什么,唯有他的手是连认也认不出来了,说是手呢!说是什么呢,说什么都行。完全起着黑的灰的、深的浅的,各种的云层。看上去,好像看隔山照似的,有无穷的趣味。

(1)、他是谁? 女人的第五个孩子 他伸手想拿什么? 想拿麻花

(2)、他的手为什么黑得厉害?你感受到了什么?

因为她太好玩,不勤洗手,所以手黑的厉害。我感受到他的手实在脏

得人都认不出来了,太不讲究卫生了。

3、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 红堂堂 的了,一会 金洞洞 的啦,一会 半紫半黄的,一会 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 、大黄梨 、 紫茄子 ,这些颜色天空上边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的,见也未曾见过的,诸多种的颜色。

又找到了一个大狮子,和娘娘庙门前的大石头狮子一模一样的,也是

那么大,也是那样地蹲着,很威武地,很镇静地蹲着,它表示着蔑视一切的样子,似乎眼睛连什么也不睬,看着看着的……怕是看瞎了眼睛也找不到了。

(1)、在“ ”填上恰当的词语。

(2)、这两段话描写了火烧云的 变化 和 颜色 。

4、七月十五盂兰会,呼兰河上放河灯了。河灯有白菜灯、西瓜灯、还有莲花灯。七月十五这夜生的孩子,怕是都不大好,多半都是野鬼托着个莲花灯投生而来的。这个孩子长大了将不被父母所喜欢……

(1)人们为什么要放河灯?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狐狸野鬼。

(2)对 “七月十五这夜生的孩子,怕是都不大好,多半都是野鬼托着个莲花灯投生而来的。”这一说法你有什么看法,谈谈你的感受。 我的感受是:那些以前的人太传统,我觉得这并没什么,或许可以说是野鬼改善了呢!也没什么不好。

《呼兰河传》是一部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感的“回忆式”长篇小说。茅盾评价《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萧红用她绘画式的语言,娴熟的写作技巧,抒情诗的意境,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的巅峰之作,为中国文学奉献了一部不朽的经典。

篇四:《呼兰河传第一章读后感

<呼兰河传>的作者是萧红,她利用白描的手法,使读者不知不觉走进了古老而又封建的北方小镇—呼兰河。在这里,各种各样的人艰难地维持着生计,每天重复着乏味的生活。文中描写了一个像"吞人魔鬼"一样的泥水坑,它不仅吞人,还吞马、猪等吞一切可吞的牲口。人们憎恨他、恐惧他,每个人都在绞尽脑汁想办法绕过去,却没有一个人去提议把它填平。呼兰河传第一章读后感。我不禁觉得那里的人们麻木不仁,苟且偷生。他们不愿意直面面对困难,逃避、懒惰,不愿改变。泥水坑就像在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困难,我们应该积极努力想办法克服它,而不应该总想消极接受。

这里的天是灰的,社会风气也是灰的。不管是天气还是人的内心,呼兰河传第一章读后感(二)

书的海洋,是令人留恋的,是令人向往的,也是令人难以忘怀的。今天,我就怀着这种心情,读了<呼兰河传>第一章。

第一章主要讲了呼兰河的地理位置以及冬天呼兰河的情景,讲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呼兰河的四季的景象,(尤其是严冬)。同时还描述了一段段呼兰河人们生活的片段,将呼兰河的风土人情展示给大家。虽然是一个个很普通的故事,却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里,留在了我的心里,让我流连忘返,遨游在书的海洋里。那时候四周一片黑暗,可呼兰河的冬天确是纯洁的,美丽的,光明的。作者萧红,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一位,但也是一位传奇性的人物。<呼兰河传>师小红的一篇长篇小说,我虽然只读了很少一部分,但是我透过这一部分,已经看到了过去黑洞洞的社会背景,但是这黑暗暗的四周还留有一片净土,那就是呼兰河。

美丽的呼兰河,美丽的风土人情还有那一片片景色,那些一草一木都牵引着我的心。


呼兰河传第一章读后感(三)

一天买了本<呼兰河传>,到家就读了起来。其实初读<呼兰河传>,我并不怎么喜欢,耐着性子看了一遍,随手就丢到一旁了。当我重新翻开那本<呼兰河传>,细细品味,才发觉得它的精彩。

灰色的基调,平静的叙述,黯淡的画面,这就是作者笔下的小城呼兰河,它并不繁华。()在这里,到处可见由于人们的无知和腐败而引发的一场又一场的灾难。一个又一个画面,一个又一个悲剧地出现,让我不知道该如何去评判哪个更值得我同情,哪个更值得我痛恨……

文章的第一章所出现的一个镜头,就让我感慨万分:在东二道街上有六七尺深的大泥坑,人们和家畜常常会遭受到灾难。人们说拆墙的有,说种树的有,但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想过把泥坑填平。多么愚昧的人们呀!在他们的脑海里就要顺应社会,顺应天意,人是不能违抗天命的,这不能不是他们的悲哀!

作者在文章中一直写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这就为里面人物的悲剧埋下了伏笔。文章中的小团圆媳妇刚来胡家的时候只有十二岁,因为长得较高,怕别人说她谎报年龄,便说是十四岁,但尽管如此,人们还说她有意隐瞒。她"黑乎乎的、笑呵呵的",人们便说她大大咧咧,一点没有媳妇的样子。不久她的婆婆时常整夜整夜地打她,说是可以让她更懂事听话;还认为她身上有病有鬼,于是用尽了各种迷信办法:请"云游真人"抽贴、请人来跳大神、甚至把她放在开水中煮……最终,小团圆媳妇被无辜地折磨死了。

我真正感受到情绪欢快起来是在祖父出场后。从作者——一个四五岁孩子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一切都陌生而新奇。年幼的"我",整日随祖父在后园尽情玩耍。锄草、抓蝴蝶、吃烤鸭、缸帽遮雨……皆描写得妙趣横生,意兴盎然。这一幕幕,作者都用诙谐幽默充满童趣的语言描绘得淋漓尽致。我竟不自觉地我拿自己的童年和作者的童年去比。在我看来,读了<呼兰河传>,觉得作者的童年是美丽而又寂寞的,更感受到自己童年的快乐与幸运。

读这本书时,愉悦伴着沉痛,随着小主人公萧红的脚步,我偷窥到旧社会的腐败与黑暗,很庆幸那只是萧红的童年。但,这是无法逃避的历史,让我们了解过去,了解历史,永远不要重蹈覆辙。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322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