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花落了读后感

| 读后感 |

【www.guakaob.com--读后感】

篇一:《读《爸爸的花落了》有感》

读《爸爸的花落了》有感

今天老师让我们写读后感,我的思路暂停了几秒钟,在我无法怎样写的时候看到了,爸爸的花落了,不由得眼睛湿润了。虽然做作者的亲人不在人间了,但他还在看这作者长大。我的故事虽然不想作者那样失去了最亲的人,但那个事情让我真的体验到了,自己长到了。 又是一天过去了,我一如既往的蹦蹦跳跳去上学,但不巧的是放学的时候下雨了,我和我的朋友们在哪里等着父母来接我们,等了一会,我的朋友们都走了,只有我在哪傻傻的在那里站着,20分钟,1小时、、、、、我终于等不及了,雨还是那样的大没有改变,而我的脸上不只是雨还是泪多了几道,冒着大雨的我总感到后面有人跟着我,又不敢回头看,我的步伐不由得加快了,那个人还是赶着我,我忍不住回头看,那不是别人就是我的母亲,我责备的对她说‘为什么我在害怕的时候你没有在我的身旁,为什么没有来接我’。我使劲的对她大叫。她的回答令我很吃惊‘我相信你不会像那些小孩一样,让父母来接你,就是因为我相信的,才在旁边看着你’。我一下跑去抱住了她,在那一瞬间我长大了。

虽然我没失去自己的亲人,但我也一样体回到长大了。我相信每一个人都会体会到这样的感觉的。

篇二:《爸爸的花儿落了----读后感》

爸爸的花儿落了-------读后感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

爸爸的花儿落了,爸爸的果实长大了。

文章全文都弥漫着淡淡的感伤。爸爸的死,使“我”一瞬间长大,却无人为此雀跃。纵然万般不愿意,可残酷的现实,硬是将爱撒娇的孩子打磨得冷静镇定。成长的故事,每人各不相同,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方才谱成一曲完整的成长之歌。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成长中忽然的一击或许会把你击倒,但不要灰心,也不能灰心,灾难只是把你击“倒”,并没有把你击“败”。拍拍灰,收拾收拾戎装,整装上路,又是一段新的“闯练”。如同文中的“我”,面对爸爸的死讯,她并没有怨天尤人地哭泣,而是用前所未有的镇定去面对。因为她知道,她现在不能只想着自己的悲伤,她要告诉弟弟妹妹乃至妈妈:爸爸去世了,还有我!我已经长大了!这个家,我以后会一同撑起!从某种方面说,爸爸的死,反而是一件好事。爸爸的生命终了,“我”恍然长大。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经不再是小孩子。瞬间的长大,是为了爸爸您,也是为了这个家。这不是我想要的成长,但不可避免的,“我”长大了。

一篇好的文章,总是能让人从文字里读懂作者的感情,引起内心的思想活动。而选自林海音着作《城南旧事》中的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就有这样的魅力。爸爸的花落了读后感

文字里透露出的父爱,亲情之间的可贵,无不在牵引着读者的心。令人读后深深的感触之余,也在感叹——其实,爱不就是在点滴的瞬间,在每个平凡生活的细节中么。

1、《爸爸的花儿落了》读后感——300字

人的一生要经过许多磨难,但是我们就是一朵浪花,无法记住为什么要这么做。

我读了《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文章,我心无法平静,因为我知道,人的一生有无数的可能性,但必定去要面对。

本文主要是写了爸爸生前对我一些教导,然而在爸爸死的那一天,我家的花儿却落了,我还责备弟妹,这使我在这辈子中感到最无奈的事,因为爸爸死了,我却不知道因该怎样去面对。我感到我应该……

读了《爸爸的花儿落了》这后,使我懂得了人生不管有多少困难,我们因该向文中的作者学习,都因有勇气去面对,因为人的一生是有很多可能的,我们因向冬天不凋零的梅花,有酸甜的,不能一生都这么完美,难到不是吗?《爸爸的花儿落了》是多少有哲理性的,人生有无数种可能,我们都因去面对。

文中的父亲让我们感受到了父亲对自己的关爱,我们也体会到了我们的父亲对我们的关爱,那么,就让我们在我们成长的记忆长河中谨记:生活中,有个人叫父亲,有种爱叫父爱。

2、《爸爸的花儿落了》读后感——450字

今天老师让我们写《爸爸的花儿落了》的读后感,所以我一回家就读了《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课文。这一篇文章是随着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录下来的,所以文章较多采用插叙手法,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回忆往事,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

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景;通过忆述探病时爸爸说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这时,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

还没有想完,韩主任已经讲话了,我们也唱起了骊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郊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的经过;最后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听到老高的话,她清醒地意识到爸爸的花真的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爸爸的花落了读后感

文章的作者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中只有母亲和一群弟弟妹妹,可作者却不因此伤心落泪,反而在这种情况下意识到她已不再是小孩子了,这种精神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这篇文章首尾呼应,写的很不错。

3、《爸爸的花儿落了》读后感——500字

今天,我们学习了《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文章。讲的是林海音对父亲的回忆。其中有一句话给我的印象十分的深刻:“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

这是林海音知道父亲辞世后厨子老高对她说的话,当时林海音就只有十二岁。

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老高的话回响在我耳边。大了,就不再是小孩子了,就是个小小的大人了。就要勇于担当,就要懂得责任了!

林海音十二岁,就是个顶梁柱了。她就要劝妈妈,帮助妈妈,照顾四个妹妹两个弟弟了! 再想想我自己,我如今已经十三岁了,但是还是把自己当做一个小孩子,不懂得帮助父母,不懂得责任这两个字的份量。以前有些什么事,我总是理直气壮地想:我还是个小孩子呢,担心个什么呢?看了《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不禁惊讶:林海音过的是什么样子的生活?我呢?我过的是什么样子的生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自己回想着,我真真为我们家中做过些什么呢?偶尔做点小事,父母便说:“嗯,不错,长大了。”我真的长大了吗?并没有,只是我自己认为的而已。只因为我还是只把自己当做个小孩子,自认为做一些五岁的小孩就能做到的事就十分了不起了。就算是五岁小孩就能做到的事,一年中也难得有那么几次。

爸爸的花落了读后感

我已经十三岁了,真的应该长大了。

4、《爸爸的花儿落了》读后感——600字

《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课文,我已经不记得看了多少遍,只记着读完后的我思绪万千、百感交集。我只知道我学会了长大……爸爸的花落了读后感

《爸爸的花儿落了》写了爸爸与“我”之间的往事,写了作者父亲的严厉、慈祥。当我读到“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一样!”这就预示着作者的父亲不能看着女儿上台做代表。作者仅仅以一朵夹竹桃衬托她渴望父亲去看的心情。

爸爸的花落了读后感

上台做代表,是作者在父亲鼓励下努力的成果,然而父亲病了。作者一直以来都把父亲的话记在心里,一直努力拼搏下去,而我呢?爸爸常常提醒我要努力学习,常常提醒我不要害怕困难,可是我一直没有去做,把他说的话当作耳边风,直到后悔了,爸爸照常鼓励我。

作者与自己的父亲之间发生了太多的事,父亲做的一切都为了儿女。当我遇到难题时,爸总是抽空耐心为我讲解;当我遇到困难时,爸爸不会过分溺爱我,只说:“自己要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他总是无时不刻教育着我。是呀,父母的爱总是那么的伟大,我渐渐变了,我变得没有以前任性,我渐渐懂事了,我遇到困难不再退缩,因为逃避不可能解决问题,我知道这就是长大。

作者在文章写爱花的爸爸病危,以花暗示父亲的病情加重直至死亡。作者不在逃避问题,她镇定自若地接受了事实,她决定了负起帮助家人的责任。文中以“爸爸的花儿落了……我

篇三:《《爸爸的花儿落了》读后感》

《爸爸的花儿落了》读后感

他们说:“一个好的作者是可以让读者调动起自己的经验参与到他的作品中去的。”这么说来,林海音是一个很好的作者了,因为她的《爸爸的花儿落了》让我想起了那场小学毕业典礼。爸爸的花落了读后感

我们一起拍毕业照,大家站成四排,第一排是老师,后面的是同学,大家对着照相机浅浅地笑。校园里的香樟树叶在风中好像要飞翔一样,夏日的阳光透过树叶落在我们的脸上、发间,地上是一片斑驳的树影。

少年时分,离别季节,可我们还不懂惆怅的滋味。只是随着日子慢慢地流逝,那些同学少年的记忆却如底片般渐渐在时光的显影液下清晰起来——那些我们一起流泪的日子,那些我们一起欢笑的日子。

我一个人站在窗前,雨水落在了窗玻璃上„„

我努力地想回想起那些小学同学的面容,却惊讶地发现,有些面容在我的记忆中已经模糊不清了。我知道,我在失去他们,记忆中一次懵懵懂懂的离别,让我在今天已经开始失去他们了。这一刻,我突然有点羡慕林海音了,她怎么能将从前的岁月保存得这么清晰?

我从来没有害怕过离别,但是当离别被意识到以后,我还是不禁感到伤感,它让我突然害怕起长大了,如果长大必须要经历这些离别的悲伤。就像《爸爸的花儿落了》中说的一句话:“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呀!”

前几天参加一个阅读写作大赛,又见到了三个分别很久的小学同学,微微和莹莹长高了,变得稳重了,小阳几乎一点也没变,还是那么出众。比赛开始前,微微冲我晃了晃手臂,兴奋地说:“加油!加油!”那一刻,我恍惚了,仿佛时间又回到了从前。记得以前,微微总是鼓励我,每次都是晃着手臂说:“加油!加油!”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简单的话,却让我有了一份小小的幸福„„

六年级:1244777390

篇四:《爸爸的花儿落了读后感》

人的一生要经过许多磨难,但是我们就是一朵浪花,无法记住为什么要这么做。

我读了<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文章,我心无法平静,因为我知道,人的一生有无数的可能性,但必定去要面对。

本文主要是写了爸爸生前对我一些教导,然而在爸爸死的那一天,我家的花儿却落了,我还责备弟妹,这使我在这辈子中感到最无奈的事,因为爸爸死了,我却不知道因该怎样去面对。我感到我应该……

读了<爸爸的花儿落了>这后,使我懂得了人生不管有多少困难,我们因该向文中的作者学习,文中的父亲让我们感受到了父亲对自己的关爱,我们也体会到了我们的父亲对我们的关爱,那么,就让我们在我们成长的记忆长河中谨记:生活中,有个人叫父亲,有种爱叫父爱。


爸爸的花儿落了读后感(二)

今天老师让我们写<爸爸的花儿落了>的读后感,所以我一回家就读了<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课文。这一篇文章是随着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录下来的,所以文章较多采用插叙手法,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回忆往事,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

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景;通过忆述探病时爸爸说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这时,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还没有想完,韩主任已经讲话了,我们也唱起了骊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郊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的经过;最后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听到老高的话,她清醒地意识到爸爸的花真的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

文章的作者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中只有母亲和一群弟弟妹妹,可作者却不因此伤心落泪,反而在这种情况下意识到她已不再是小孩子了,这种精神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这篇文章首尾呼应,写的很不错。


爸爸的花儿落了读后感(三)

<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课文,我已经不记得看了多少遍,只记着读完后的我思绪万千、百感交集。爸爸的花儿落了读后感。我只知道我学会了长大……

<爸爸的花儿落了>写了爸爸与“我”之间的往事,写了作者父亲的严厉、慈祥。当我读到“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一样!”这就预示着作者的父亲不能看着女儿上台做代表。作者仅仅以一朵夹竹桃衬托她渴望父亲去看的心情。上台做代表,是作者在父亲鼓励下努力的成果,然而父亲病了。作者一直以来都把父亲的话记在心里,一直努力拼搏下去,而我呢?爸爸常常提醒我要努力学习,常常提醒我不要害怕困难,可是我一直没有去做,把他说的话当作耳边风,直到后悔了,爸爸照常鼓励我。

作者与自己的父亲之间发生了太多的事,父亲做的一切都为了儿女。当我遇到难题时,()爸爸总是抽空耐心为我讲解;当我遇到困难时,爸爸不会过分溺爱我,只说:“自己要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他总是无时不刻教育着我。是呀,父母的爱总是那么的伟大,我渐渐变了,我变得没有以前任性,我渐渐懂事了,我遇到困难不再退缩,因为逃避不可能解决问题,我知道这就是长大。

作者在文章写爱花的爸爸病危,以花暗示父亲的病情加重直至死亡。作者不在逃避问题,她镇定自若地接受了事实,她决定了负起帮助家人的责任。文中以“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结尾。是呀,长大就意味着负责任,长大就意味着不在让人担忧。虽然生活的重担压在幼小生命的肩上,但是人的心灵已经长大,不再任性。

我学会了长大,我明白做错事要自己承担,我明白做人不可以任性妄为。当读完这篇文章后,我体会到了长大……


爸爸的花儿落了读后感(四)

看完了这篇文章,不能说没有什么感悟。整篇文章都以爸爸为中心。文章一开始说道到了襟上的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作者用它想象仿佛爸爸在身边,给自己力量。更说明了爸爸在我心中的分量。不过心还是不太稳,因为爸爸没来。后来作者用了插叙的手法写到六年前的事情。当时爸爸告诉我,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并嘱咐作者上学不要迟到。这更加体现除了爸爸对作者的关心。

作者接下来写到那一个雨天,充分地体现除了爸爸的严厉。但是后来在老师所说的话中,作者也有所感悟,知道了爸爸也是为自己好。一下子又写回来了,老师说他们都已经长大了,然而作者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又是多么怕。接着爸爸让我去寄钱,表现出爸爸想锻炼我,当时我心中有点不甘,也有点害怕。但心中又想起了爸爸的话,又有个动力。从中,又可以看出爸爸是我精神的支柱。回家后,看到石榴在地上,从妹妹说,石榴是自己掉下来的,可以看出爸爸很长时间没有打理,侧面也出了爸爸病得很重。后来厨子跑出来告诉作者情况,话没说完。但是作者明白了,作者很镇定,可以看出作者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长大。

文中的爸爸虽然很严厉,但是却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孩子。在孩子的身边给孩子支柱。也是爸爸让作者长大,董事。文章最后说道“爸爸的花儿落了”,借爸爸喜欢的东西:花,比喻了爸爸的离开。并且说道自己已经长大。这更加体现除了作者的成长。全文有很多插叙的地方,从而又显得爸爸对我的帮助无处不在。文中也有很多心里描写,且在作者不同的年龄段,体现出了作者对爸爸的感觉由时间,自身的增长,一点点改变,小时候的作者不懂事,不明白爸爸的用心。长大后则更加体谅了爸爸。总而言之,全文写得很好,流露出了爸爸对子女的爱,以及作者对爸爸的爱与四年。

篇五:《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读后感1000字》

前几天读了周国平的<妞妞>这本书,我深刻地领悟了作者对女儿深深的爱和面对女儿死亡的悲痛欲绝,读过之后似乎对人生有了深层次的了解,感触颇多。

“世上没有什么东西能割断父母对孩子的牵挂,连死亡也不能。这牵挂的线团系在你的远逝的小躯体上,穿透生死的壁垒,达于另一个世界。”这是一位父亲对女儿的离去,用爱和痛发自内心的感叹。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读后感1000字

<妞妞>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妞妞出生后,成为了父亲的掌上明珠,全家都在为这一小生命的到来而感到欣喜,可是生命是脆弱的,不幸的妞妞却在一个月后被查出患有眼癌。家人们还沉浸在迎接妞妞出生的喜悦里,这突如其来的噩耗却给了他们天大的打击。面对这窘迫的局面,只有两种选择:一是立即手术,这样能延长生命,妞妞是不幸的,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还没来得及享受美丽人间带给她的新奇,就失去了寻找光明的眼睛。她不懂什么叫生,什么叫死,更不懂生命的意义,于是面对病魔缠身,她仍旧天真的笑,肿瘤扩散导致她的眼睛肿痛,可她揉揉便罢,不吵也不闹,依然尽力地睁大眼睛寻找亮光。在周国平的笔下,妞妞不仅是他的心肝宝贝儿,更是他所钦佩和敬畏的生命。如此小的孩子承受着大人都无法忍受的病痛,而且笑对生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对所有人来讲都是一个生命的启示。妞妞的一生只有一次生日,比起她,我们任何一个人都能算得上是幸运了。妞妞生来招人喜欢,在不会说话的时候就懂得大人们的言行,懂事又听话,而她越是这样,人们越是为她感到惋惜,为她抱怨人生对她的不公。但是我们换一个角度去想,也许妞妞的生命会更有意义。她毕竟在世上活了只有一年多,还没有洞察生命的能力,不知道自己将会很快消失人间,更不懂大人们为何伤心。

也许周国平当初的选择是对的,与其让她延长生命,倒不如让她开开心心走一回,不留下什么留恋和遗憾。妞妞的死对于她自己并不是悲剧,而对于她的亲人却是一个惨痛的悲剧体验,但这总比等长大后为自己的残缺而绝望好吧。从妞妞的身上,我们可能读懂了许多,但我想最重要的就是生命是可贵的,而死亡也并不意味着悲剧,死者的去也许是种解脱,就像妞妞一样,天使般降临,最终又飞回了神圣的天堂,痛苦的折磨是她来世间一回最不应得到的。世界上有无处不在的善良,也到处充满有意和无意的伤害。让觉醒的灵魂无处可藏,让脆弱的生命防不胜防。妞妞,还有她的家人……上苍无法疼爱所有的善良,也无法惩罚所有的伤害,也许只有善待自己呵护自己,生活才不会无奈了结,快乐才会长久的延续!

<妞妞>这本书之所以如此感人,是因为周国平以一个父亲的视角,以自己亲身的经历在诉说生命的意义。妞妞是他心头的一块肉,相处一年多,他对女儿的爱已经胜过一切。而在妞妞出生之前,这是他意想不到的。人都说母爱是天生的,因为母亲与孩子血脉相连,而父爱,是与孩子相处后才产生的,毕竟与孩子有一层隔膜。周国平也一样,在妞妞降生之前,他并没有太多的兴趣,只是不断地被买回家的婴儿用品所惊扰,直到孩子出生那一刻,或许都没有准备好他的爱。可是妞妞的出生是他无法拒绝的生命震撼,作为一个哲学家,他竟想不到自己对孩子产生了如此之深的感情,觉得他的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在书中说:“宁可做平庸的父亲,不做杰出的哲学家”。的确,妞妞改变了他对人生的态度,为了女儿他宁愿放弃他的事业,这就是爱的力量!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妞妞,奇迹般地来到这个世界,被父母托在手中,享受天伦之乐。可是周国平作为一个父亲,守着自己注定夭折的孩子,必定有太多的遗憾与无奈,可见他的爱是多么的伟大。妞妞走了,短暂的18个月带给周先生的是一生的怀念。他在书中说:“小妞妞,爸爸担心的是你那么弱小无助,从未离开过爸爸妈妈,我们竟让你一个人出远门,你那双还没有学会走阳间的路的小脚丫,竟要独自走那条阴森的冥路了”,这种担忧与牵挂,我想也只有亲人才会发出,妞妞是周先生的血脉,是他生命的延续,当他敞开胸怀将全部的爱倾注于女儿身上,他感到希望不再渺茫,因为妞妞就是他的希望。不幸的降临,酝酿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但即便是这样,也阻隔不了永恒的亲情,因为生命的价值在于爱的交换。妞妞让周国平懂得:“世上没有什么东西能割断父母对孩子的牵挂,连死亡也不能,这牵挂的线团系在你远逝的小躯体上,穿透生死的壁垒,达于另一个世界。我明知你不复存在,仍然惦记你犹如惦记一个失踪的游子”。但愿这种牵挂能穿越时空飞到妞妞身边,成为永恒!

书中周先生是这样定义幸福的:“幸福其实是一种能力,首先要问自己,自己有没有感受幸福的能力。”幸福其实很简单,它就在我们的周围,而很多时候我们却没有能力去发现它,只会抱怨命运的不公平,因为有时我们迷失了自我,失去了平衡,忘记了自己的位置,只有随时随地用心灵去品尝生活的滋味,才有幸福可谈。生命本来就是一个奇迹,我们能够来到这个世上,而且健康地活着,已经是多么的不容易。每个清晨,可以和阳光相逢,每个夜晚,可以与美梦共游,我们应该有更多的理由面对岁月说声感谢和感恩。当我们牵着孩子的手,陪着孩子行走在成长之路上时,千万别觉得疲惫不堪前路漫长,我们应该静心享受这份幸福,它真的只是几年一晃而过的时光。一个娇嫩的生命需要不断的鼓励与欣赏,成长的日子里充满阳光,苗儿才会茁壮,花儿才会更加芬芳。每个人心中都会有无法逃避、无法面对的暗流,无论怎么做它都会依然存在,要学会用宽容的心去面对,才会有精彩的人生。

<妞妞>让我泪流满面,周先生对生命的诉说让我为之震撼,感谢妞妞,感谢周国平,也感谢曾经有过的苦痛与悲伤,让我知道活着的价值,生命的真谛!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读后感1000字(二)

这是一部生命的挽歌,这是一部哲学的巨着,这更是一个父亲对女儿浓烈的爱的结晶。我自知以我浅薄的阅历来评价这样一本满是伤痕满是眼泪满是沉思的作品是种亵渎,但内心的澎湃终需用文字来记录一下,来祭奠此刻刚刚经受了洗涤的心灵。

或许是由于之前种种的偶然,造就了妞妞一出世就患了绝症的必然。在她生命的五百多天里,周国平真切的记录了妞妞诞生时的喜悦,看着她成长又知道她必将很快离世的绝望无助,妞妞离世时的悲伤。然而,周国平是一位哲学家,书中没有那种呼天抢地的大悲大痛,没有那种无休止的抱怨,作者在娓娓道来中,带给了我们最直击人心的苦与笑,书中更多的是对生命的追问,对死亡的思考,对自我的反省。

关于亲情:

有一千个理由让你早走,只有一个理由把你挽留,这条理由胜过那一千条理由,这就是我对你的爱--周国平。

周国平是一个哲学家,更是一个父亲,一个视他的孩子胜过一切哲学的父亲,“宁可做平庸的父亲,不做杰出的哲学家”,只要他的孩子活着,随便什么哲学死去都好。然而再伟大的哲学家抑或父亲在生命面前都是脆弱的,他和雨儿亲眼目睹了那可怕的眼疾携带着死神是怎样一步步逼近并吞噬这个弱小的生命。他和雨儿给了妞妞最伟大最无私的爱。但是爱是痛苦之源,爱的越深,痛苦也越烈。所以他们经受着常人难以想象难以忍受的痛苦折磨,在眼泪中高歌,在梦境中祈祷。他们为了给妞妞一份完整的爱,一直和死神做着殊死搏斗,但人类终究是卑微和渺小的,在死神的面前,这个伟大的哲学家怀抱他的小女儿低声啜泣,不肯松手却始终无能为力。妞妞在来到这个世上五百多天后,还是静静地离开了。

关于妞妞:

周国平悉数记录下妞妞讲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因为妞妞无法用眼光与人交流,所以言语是她表达自己对这个人世间依恋和好奇的唯一方式。她在世上只存在了一年多,她甚至不会用“疼痛”这个词来表达眼疾发作时的痛苦,她只会一遍遍地重复着“磕着了!”妞妞幼小的心灵还无法理解这个世界上存在一种叫做“癌”的绝症,更不会知道癌在发病时会如此这般无可名状地疼痛、但是,她的聪明,她的懂事,()她对人世间的好奇,她对音乐的热爱,无一不让人感慨这个如此美丽的小生命。

但是,妞妞的意义不仅在此。

因为有爱,所以有家;因为有孩子,所以家才有实质的形式和内容。回了家,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妞妞。每一个妞妞来到世上,都是爱的奇迹,爱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唯一理由。

关于生命:

此刻,“活着”无疑成了最有分量的词。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狂傲不羁的呐喊,也不是来自于凶残猛烈的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忍受所能忍受的,忍受所不能忍受的,在绝望与痛苦的边缘继续活着,而且骄傲而坚强的活着。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绝望和希望,在我们的命运里比比皆是,更如朋友那般亲密无间。正如没有绝对的苦难,也没有永久的幸福,

我们活着了,在爱与痛的交织里和冰与火的缠绵中,我们活着了。我们站在苦难的边缘坚强的活着,因为我们活着是为了那与痛苦相交织的--爱。

生命中有太多美好的爱,它在我们活着的过程中轻轻的伴随在我们身旁。爱或许不是花开定会花落那样的伤感情怀;或许没有海誓就要山盟那样的激情澎湃,它只是静静的陪着我们,如夏日里的一阵微风,雪夜里的一根火柴,短暂却又美好,抚慰的,温暖的只是一颗小小的心。

余华曾经说过:“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责任,是活着的意义。也许生命有些事你无法预料,无法改变,但是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负责,去担当。因此不论活着多么痛苦,你都要活下去,因为死者不能回头理解的惨痛就成了生者的全部悲剧体验,为了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活着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责任。

关于苦难:

自古都有“苦难净化心灵,悲剧使人崇高”的说法,默默之中,苦难磨钝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悲剧摧毁了多少失意的英雄,所以,作者说,不要对我说这些,何必用舞台上的绘声绘色来掩盖生活中的无声无息,欢乐比忧愁更有益于身体的保养,幸福比苦难更有益于精神的健康。

面对社会的悲剧,我们有理想、信念、正义感、崇高感支撑着,可是面对自然悲剧,我们有什么呢?任何人间理想都抚慰不了生老病死的悲哀,在天灾人祸面前也谈不上什么正义感。身处灾难之中,乐观者会尽量朝前看,看到灾难的暂时性,从而怀抱一种希望;悲观者会把它放在人生虚无的背景下来看,看破人间福祸的无畏,从而产生一种超脱的心境。但是,当灾难沉重的无法逃避,怎么办?雨儿的的一句“受着呗”让我大悟,忍受可以忍受的,忍受不可忍受的,其实只要咬牙忍受,世上并无不可忍受的灾难。以从容平静的心态忍受人生最悲惨的厄运,是处事做人的基本功夫。

关于作者:

通过妞妞,我看到了一个伟大的父亲,我看到了一个充满爱心充满责任感的父亲,我看到了一个父亲面对苦难时的痛苦挣扎,我看到了一个父亲面对抉择时的艰难纠结,我看到了一个父亲最深刻的反省。

但是,周国平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父亲,他更是一个哲学家,虽然他说只要有了妞妞,随便什么哲学死去都好。但他终究是会用带有哲学的眼光来看待思考面对的一切。而雨儿是一个普通的母亲,所以雨儿说“人家都说共同受难的经历会加深感情,才不是呢。痛苦是不能分担的,说到底,每人都只能承担自己的那一份。你对妞妞的思念和哀伤,我不能帮你缓解,反过来也一样”;“那会儿你躲起来写作,我真的觉得很孤单,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你毕竟还有一个文字的祭奠,我什么也没有”,最终,他们在共同经历了失去妞妞这一遭遇后还是分手了。或许,无论是周国平还是雨儿,他们都需要自己的方式来祭奠,来更好地面对以后的生活。

我很欣喜的看到若干年后周国平能再次出版<宝贝,宝贝>这本书,来记录一个完全不同于妞妞的小女孩健康快乐的生活,可是,我所未知的雨儿呢?

世界上有无处不在的善良,也到处充满有意和无意的伤害。上苍无法让所有的善良得到疼爱和珍惜,也无法让所有的伤害得到惩罚和谴责。但是,命运不会到处复制相同的悲剧,我们没有理由埋怨人世的不公和不平,我们有更多的理由面对岁月,说声感谢。

活着,没有理由不好好活着,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所在!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325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