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苏轼

| 节日作文 |

【www.guakaob.com--节日作文】

篇一:《苏轼简介,苏轼古诗,苏轼诗词名句鉴赏》

苏轼简介,苏轼古诗,苏轼诗词名句鉴赏

苏轼简介,苏轼古诗,苏轼诗词名句鉴赏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国北宋文豪,“三苏”家族成员之一,“唐宋八大家”之

一。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

1.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宋?苏轼

2.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也知物有深意,故遣幽人在空谷 ——宋?苏轼

3. 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宋?苏轼

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

5. 笔秃千管,墨磨万锭 ——宋?苏轼

6.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宋?苏轼

7. 江山如画,一时多豪杰 ——宋?苏轼

8. 一点浩然气 千里快哉风

9.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10.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11.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12.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

13. 末不可以强于本,指不可以大于臂 ——宋?苏轼

14. 一篇向人写肝肺,四海知我霜鬓须 ——宋?苏轼

15. 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宋?苏轼

16. 似花还似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爱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宋?苏轼

17.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宋?苏轼

18. 至言不繁 ——宋?苏轼

19. 退一步安乐法,说三个好喜欢缘 ——宋?苏轼

20. 笔所未到气已吞 ——宋?苏轼

21.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

22. 志量恢弘纳百川,邀游四海结英贤 ——宋?苏轼

23.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 ——宋?苏轼古诗苏轼

24. 夕阳无语燕归愁 ——宋?苏轼

25. 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药中 ——宋?苏轼

26.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宋?苏轼

27. 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 ——宋?苏轼

28.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宋?苏轼

29.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宋?苏轼

30. 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 ——宋?苏轼

31. 一片西风作楚声,卧闻落叶打窗鸣 ——宋?苏轼

古诗苏轼

32.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宋?苏轼

33.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宋?苏轼

34. 一片西风作楚声,卧闻落叶打窗鸣 ——宋?苏轼

35.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也知物有深意,故遣幽人在空谷 ——宋?苏轼

古诗苏轼

36. 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宋?苏轼

37. 君子不重则不威 ——宋?苏轼

38.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宋?苏轼

39. 有酒膛肉多弟兄,急难何见一人 ——宋?苏轼古诗苏轼

40. 浮云时事改,孤月此心明 ——宋?苏轼

41. 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 ——宋?苏轼

42. 故人应在千山外,不寄梅花远信来 ——宋?苏轼

4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

44. 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 ——宋?苏轼

45. 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宋?苏轼

46. 浮云时事改,孤月此心明 ——宋?苏轼

47. 天下大治,千载一时 ——宋?苏轼

48. 江山如画,一时多豪杰 ——宋?苏轼

49. 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 ——宋?苏轼

50.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宋?苏轼

51. 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宋?苏轼

52. 小恶不容于乡,大恶不容于国 ——宋?苏轼

53. 纪纲一废,何事不生? ——宋?苏轼

54.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

55.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宋?苏轼古诗苏轼

56. 小恶不容于乡,大恶不容于国 ——宋?苏轼

57.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宋?苏轼

58. 志量恢弘纳百川,邀游四海结英贤 ——宋?苏轼

59. 成书在理不在势,服人以诚不以言 ——宋?苏轼

篇二:《古诗 苏轼》

浣溪沙

作者: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

村南村北响缫车。

酒困路长惟欲睡,

牛衣古柳卖黄瓜。

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诗意】:

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村子的南北头响起剿车的支呀声,是衣着朴素的农民在卖黄瓜,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

【诗中名句】:

酒困路长惟欲睡,牛衣古柳卖黄瓜。

春 宵

作者: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

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亭声细细,古诗苏轼

秋千院落夜沉沉.

【诗意】:

春天的夜晚,即使是极短的时间也十分珍贵。花朵散发出丝丝缕缕醉人的清香,在月光下摇曳着朦胧的倩影。楼台处传来清脆悦耳的歌声与箫声。夜深了,望着院中空荡荡的秋千架,我沉醉于良宵美景之中。

【诗中名句】:

春宵一刻值千金

上元侍宴

作者:苏轼

淡月疏星绕建章,

仙风吹下御炉香。

侍臣鹄立通明殿,

一朵红云捧玉皇。

【诗意】:

淡淡的月光,稀疏的星星围绕在建章宫,皇宫的气象犹如仙境一般,香烟缭绕。文武百官毕恭毕敬地站在通明殿前,等候皇帝架到,这场景,就象一朵朵红云捧着玉皇大帝一般。

【诗中名句】:

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花影

作者: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

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

却教明月送将来。

【诗意】:

亭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几次叫童儿去打扫,可是花影怎么能扫走呢?傍晚太阳下山时,花影刚刚隐退,可是月亮又升起来了,花影又重重叠叠出现了。

【诗中名句】: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篇三:《苏轼经典古诗词》

苏轼经典古诗词

一:《满庭芳·蜗角虚名》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乾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锺美酒,一曲满庭芳。

二:《减字木兰花·玉房金蕊》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玉房金蕊。宜在玉人纤手里。淡月朦胧。更有微微弄袖风。温香熟美。醉慢云鬟垂两耳。多谢春工。不是花红是玉红。

三:《减字木兰花·郑庄好客》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郑庄好客。容我尊前先堕帻。落笔生风。籍籍声名不负公。高山白早。莹骨冰肤那解老。从此南徐。良夜清风月满湖。

四:《点绛唇·不用悲秋》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不用悲秋,今年身健还高宴。江村海甸。总作空花观。尚想横汾,兰菊纷相半。楼船远。白云飞乱。空有年年雁。

五:《点绛唇·红杏飘香》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水边朱户。尽卷黄昏雨。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归不去。凤楼何处。芳草迷归路。

六:《减字木兰花·回风落景》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回风落景。散乱东墙疏竹影。满坐清微。入袖寒泉不湿衣。梦回酒醒。百尺飞澜鸣碧井。雪洒冰麾。散落佳人白玉肌。

七:《南乡子·凉簟碧纱厨》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馀。

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 搔首赋归欤,自觉功名懒更疏。

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 八:《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篇四:《中秋月古诗赏析_作者苏轼》

<中秋月>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苏轼。古诗全文如下: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译文]
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中秋月古诗赏析_作者苏轼。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鉴赏]
这首小词,题为“中秋月 ”,自然是写“人好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 >,则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并不直接从月光下笔,而从“暮云”说起,用笔富于波折。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尽 ”,转觉清光更多。句中并无“月光 ”、“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 ,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积水空明的感觉。 月明星稀,银河也显得非常淡远 。中秋月古诗赏析_作者苏轼。“银汉无声”并不只是简单的写实,它似乎说银河本来应该有声的,但由于遥远,也就“无声”了,天宇空阔的感觉便由此传出。今宵明月显得格外团 ,恰如一面“白玉盘”似的。语本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此用“玉盘”的比喻写出月儿冰清玉洁的美感,而“转”字不但赋予它神奇的动感,而且暗示它的圆。两句并没有写赏月的人,但全是赏心悦目之意,而人自在。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333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