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家的诗句

| 节日作文 |

【www.guakaob.com--节日作文】

篇一:《6十二首归家诗》

十二首归家诗,暖暖的都是情~

书法指南 2016-01-29 20:36

第一首 贺知章《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第二首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归家的诗句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第三首杜甫《羌村》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第四首戎昱《长安秋夕》

八月更漏长,愁人起常早。

闭门寂无事,满院生秋草。

昨宵西窗梦,梦入荆南道。

远客归去来,在家贫亦好。归家的诗句

第五首姜夔《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

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

第六首吴芳吉《将自永宁归家先寄内》

万树梅花月正圆,蓑衣滩畔系归船。

行囊羞涩都无恨,难得夫妻是少年。

第七首宋之问《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第八首柳宗元《零陵早春》

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归家的诗句

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

第九首杜牧《归家》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第十首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鲙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东冈更葺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沈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第十一首苏轼《澄迈驿通潮阁》

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

篇二:《让经典带诗回家——珍视杜甫留下的精神资源》

让经典带诗回家

——珍视杜甫留下的精神资源

作者:彭梅芳 《光明日报》( 2015年04月27日 13版)

中国是诗的国度,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新诗创作经历繁荣之后,诗歌便走向了低谷,舆论甚至一度出现了“诗歌已死”的话语。在诗歌衰微的困境中,一直寻求出路的诗人群体陆续分化,写作意识也呈现出充分的多元化走向。当然,多元带来的可以是纷繁,譬如从曾经的“非非主义”“橡皮写作”到当下的“废话写作”,于坚、杨黎、伊沙、韩东等诸多诗人的坚守与探索让诗歌走过了艰难的冷清;多元带来的也可以是芜杂,“梨花体”“乌青体”“羊羔体”等口水诗歌曾引起多少唇枪舌剑,但喧嚣过后,当代诗歌在大众的心中却越趋沦为落定的尘埃。曾几何时,“在天空和大地,人们将最美的东西,叫做诗歌”,不承想,如今诗歌的存在却变得如此的尴尬。在这样一个瓦钵齐鸣的时代,诗的出路在哪儿?诗究竟要漂泊多久才能重新回归为人所悦纳的家园?

关于诗的出路。2014年,诗人兼画家陈忠村翻译编订的《克利谈艺录及克利诗歌选》首次出版,成为诗坛年度大事。新的西风激荡着中国诗坛,但这股风能否给中国诗坛带来突围的助力令人存疑。多年来,诗坛追随西方话语,先锋已去,遗留下来是当今诗坛的光怪陆离。诗人庞清明在《2012,中国诗坛又闹鬼》一文中曾以杜甫爆红网络为引痛陈当今诗界的堕落,叹息“让诗歌成为臧否历史、传承文化、维护汉语尊严、批判现实、引领未来的精神依托,成为时代的黄钟大吕”愿望的微茫。文末,庞清明呼吁诗人“自觉肩负起振兴中国当代诗歌的职责,写出开阔高迈同时内蕴幽微的富含现世情怀、批判精神与理想主义的作品”。庞清明的叹息与呼吁让人很自然地联想到杜甫,因为若说谁的诗能“成为时代的黄钟大吕”,作品被誉为“诗史”的杜甫自然当仁不让。那杜诗是否可以成为当下诗歌突围的一种指引?以超越主流、颠覆传统为己任的众多当代诗人恐怕马上会做出一票否决的反应,因为格律、忧国忧民的儒家精神这些杜诗中的闪光点在当下成为了束缚、传统的代名词。然而,杜甫及杜诗之于当代诗歌的开拓真的是无甚意义吗?这倒未必。

关于诗歌归家。2014年岁末,诗人于坚提到,20世纪以降,泛滥的历史虚无主义与维新主流颠覆了传统中国的生活世界,“现在,年轻一代要回家了,„„严峻的问题是:家在哪儿?如何在这片废墟上重建中国当代艺术?”既然当代诗歌的“家”在何处尚属未知,那不妨暂且回到当代新诗绽放的那些地方以启发灵感。“自古诗人例到蜀”,成都“这座城池是生长诗人与诗歌的沃土”(魏建林《游走于成都历史两侧的风景》),当今诗坛相当多的一部分的生力军皆源于这一方古老的“诗城”。成都诗歌景点星罗棋布,其中,秋风中的杜甫草堂,是诗都“金黄色沧桑而厚重的名片”(玄鱼《心质幽雅:蓉城诗都》),因此,但凡诗人多慕名而至。然而,身至未必心至。孙文波在《谒杜甫草堂得诗二十五句》中写道:“在这里,复活已经是疾病——/就像今天我步入草堂,看到游人如织,有人妄言/自己的伟大;那是对逝者惊扰——我不知道疼痛/将会以什么样的尖锐刺入记忆/的中心——或许,他们早已不要记忆/——一切敬畏都是假象,一切怀念都是形式。”最后一句可谓一针见血,杜甫草堂这座被誉为中国诗人秘密圣殿的建筑,如今收获的也许更多的只是纯粹的足迹,而非虔诚的膜拜。如果连这张“诗城”的名片也被阳奉阴违地对待,那还能希冀有什么能成为当代诗歌的根和牵挂?无所牵挂的诗怎么能打动人心使读者悦纳?无根的诗又何谈“回家”!

问题又回到了悬而未决的原点。诗的出路、诗的家在哪儿?如果当今诗坛的观念与思维依旧不变,也许诗会维持现状,一路摸索,一路漂泊。但是,就当下日趋小众化的诗歌而言,在彻底被读者群放弃之前,还剩多少时间可供诗人们去实验摸索?既然西方的“拿来”助力难测,那就从中国诗学传统中汲取力量;既然无根的诗回不了家,那就寻根!而寻根的起点,

不妨从那座虽已翻新但中国诗的精神不灭的草堂开始,于是,又找到了杜甫。

诗人况璃和凸凹编选的诗集《诗歌带我回家:现当代诗人咏成都》按诗人的出生年份分三卷:1900年至1959年为上卷,1960年至1969年为中卷,1970年至1989年为下卷。阅读诗集,涉及杜甫或草堂的诗篇,明显有以下印象:上卷诗人对杜甫或草堂还流淌着崇敬,中卷诗人与杜甫及草堂开始了生分和疏离,下卷中的年轻诗人则与杜甫彻底告别。整个下卷只有阿翔的《拟诗记,杜甫草堂》里提到了杜甫,诗是这样表述的:“我只去过一次,一直想写出一首诗,但是/却没有,这么久了,我感到不安/„„途经一些前人聚居的地方/其实,我想谈论恋爱和死亡,但无法与他们沟通/所以我出来,与草堂变成了各不相干的事态/„„此地是成都,这就是我要写出来的诗/变得如此艰难,像一门失传的手艺。”诗人与杜甫已没有了一丝的心理上的共鸣,这首纪行性质的草堂诗才写得无比艰难。对于当今诗坛的后起之秀们,忧国忧民的杜甫和沉郁顿挫、满纸辛酸的杜诗显得不合时宜了。归家的诗句

然而,感时伤世、批判现实就是杜诗的全部吗?若从《诗歌带我回家》录入的向杜甫和草堂致敬的诗歌来看,好像是的。因为从上卷余光中《草堂祭杜甫》、孙文波《谒杜甫草堂得诗二十五句》、汤养宗《在成都草堂,想对杜甫说的一些话》到中卷李明政《去杜甫草堂》、伊沙《唐104》、王竞成《在成都去唐朝追星》、聂作平《秋风中的杜甫草堂》,乃至下卷阿翔《拟诗记,杜甫草堂》,但凡提到杜甫,三辈诗人竟不约而同地把回忆的目光对准了《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春望》等忧国忧民之作。的确,杜甫的崇高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对民族、民生所怀有的那种忧患之心,但这绝非杜甫的全部。

当代的诗人们,有多少人留意过,杜甫曾用“老夫清晨梳白头,„„握发呼儿延入户”(《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进艇》)等诗句描写与儿女相处的温馨亲子时光?有谁发现过杜甫在“滑忆雕胡饭,香闻锦带羹”(《江阁卧病走笔寄呈崔、卢两侍御》)、“味岂同金菊,香宜配绿葵。老人他日爱,正想滑流匙”(《佐还山后寄三首》)等诗句中呈现出面对美食的馋相?杜甫在“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中展现兄弟深情,用“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月夜》)来诉说对妻子旖旎的思念,更用“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来诉说物是人非与不因离散而消逝的友情„„这是杜甫在世俗生活中的样子,作为平凡人,他和今天的你我无异;作为诗人,在他那里,“一切物,一切事,一切意,无非诗者”(张戒《岁寒堂诗话》),于平常中炼出诗意,这一点,恐怕无人能及。那么,这样的杜甫,对今天的诗坛而言还依旧不合时宜吗?

归家的诗句

诗人于坚在上世纪90年代曾宣称:“诗歌精神已经不在那些英雄式的传奇冒险、史诗般的人生阅历、流血斗争中。诗歌已经达到那片隐藏在普通人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底下的个人的大海。”殊不知,早在1300多年前,诗歌在杜甫的笔下就已经到达了这片大海。只是,当今弥漫诗坛的西风云雾遮断了全面回顾中国诗歌经典的目光,让诗人们盲目地以为局部即是全部。当然,不可否认,诗人们对杜甫局部的了解也很重要,因为他们抓住了这位经典诗人的闪光点。忧国忧民、感时伤乱所呈现的内容在当下和平的年代虽不时兴,但里面传达出来的精神却依旧有意义。这种精神,就是杜甫那令同时代诗人望其项背的勇气。同样遭遇离乱和目睹战争中的生灵涂炭,其他人多借青山白云来慰藉颤抖的心灵,而杜甫却坚持在血泪和流中用诗记录民族之痛。“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杜甫是真勇士。这位饱受困顿、战火、疾病乃至丧子之痛的诗人,以其惊人的勇气和责任感支撑创作,直至生命的尽头。

自新诗诞生的一个多世纪以来,诗人们习惯向西方“拿来”,却忽略了对中国传统诗性文化的传承。对杜甫这位经典诗人的了解,诗人们尚且一叶障目,那对于其他经典诗人,恐怕更是如此。作为诗人,若对中国诗歌源流和经典作家作品没有深入的了解、脱离了中国传统的诗性文化,其创作类似于无桅之舟,难寻归途。其实,若是诗人们能深入地去了解,就会发现,中国诗学经典里汇聚着中国人对生命和文化的理解,在获取理解和认同、激发读者

阅读乐趣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所以,请尝试让经典带诗回家吧。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篇三:《不错的诗《回 家》》

回 家

-----------素色米

是谁让我魂牵梦绕

又是谁在寂寂的夜里

轻轻的呼唤我的乳名

岁月在眼皮底下

眨一眨就过去了

回家的歌声一唱再唱

可我是否还记得离开家乡的模样 回家的路太长太长

我却在城市的梦里游荡

华灯初上

我心却已迷惘

看街上橱窗

依旧是那绮丽模样

许多人依然喜欢游荡

但我已不再驻足张望

心早已飞向家乡

土路弯弯

浅草斜斜

深深浅浅的脚印里

储满 亲情一汪一汪......

皈依脚下的泥土

泪珠找不回曾经的过往

篱笆墙下遗落着往日的忧伤

都哪里去了啊

记忆里中的某些人和某些事

难道都已经随风悄然逝去...... 看到那炊烟袅袅升起的地方

仿佛闻到热锅里的饭菜香

这一路上真是担心

不知还能不能听到

翘首企盼的母亲正依门把儿呼唤......

篇四:《关于花的诗句》

1、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曹雪芹<红楼梦>中<葬花吟>

2、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长是落花时。——陈宝琛<西郊落花歌>

3、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元稹<行宫>

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关于花的诗句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花飞万点愁如海。

7、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8、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9、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10、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若飞絮。

11、春且住,见春到,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关于花的诗句

1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13、落花飞絮茫茫,14、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5、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16、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17、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18、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续传灯录·温州龙翔竹庵士珪禅师>

19、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21、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22、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2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24、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5、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李频<湖口送友人>

26、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8、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9、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0、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31、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32、池边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

3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34、杨花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35、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3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7、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

38、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3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0、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41、满地芦花和我老,()归家燕子傍谁飞。——文天祥<金陵驿>

42、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43、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44、墙角树枝梅,凌寒独自开。

45、虽然没直接写花落,但意境更胜一酬。

46、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47、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48、四月南风大发黄,枣花未落荫桐长。——李颀<送陈章甫>

49、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

50、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戴叔伦<苏溪亭>

51、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处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5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

53、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

54、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篇五:《关于家的优美诗句》

1、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刘禹锡<秋风引>

2、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马致远<寿阳曲。关于家的优美诗句。潇湘夜曲>

3、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4、我家柱石衰,忧来学丘祷。——李昂<题程修己竹障>

5、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白居易<望驿台>

6、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7、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关于家的优美诗句。——王维<杂诗>

8、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9、我家吴会青山远,他乡关塞白云深。——陈子良<于塞北春日思归>

10、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之章<回乡偶书>

1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过故人庄>

12、田家无四邻,独坐一园春。——卢照邻<春晚山庄率题二首>

1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14、故人具鸡黍,15、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16、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长相思>

17、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

18、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李世民<过旧宅二首>

19、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杜牧<归家>

20、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阳城闻笛>

21、田家已耕作,井屋起晨烟。——韦应物<园林晏起,寄昭应韩明府、卢主簿>

2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333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