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月文言文阅读答案

| 节日作文 |

【www.guakaob.com--节日作文】

篇一:《文言文对比阅读及答案》

+

一.(2004·肇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令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遂与外人间隔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D.①停数日,辞去 ②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是 。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

二.(07重庆市,15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悉如外人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文: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

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答:

二.1.(3分)(1)类(2)全 ,都(3)邀请( 每词1分 )

2.(2分)A( 古义 ;B 交错相通 :c 与世隔绝的地 方 ;D 不用说,更不用说.今义略)

3. (4分). (1分)老人和孩干们个个都安闲快乐,或: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 悦 之情 .显得心满意 足 。(“黄发垂髻 ”1分 ,“怡然自乐”1分)(2 )渔人把自已听到的事-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 或 :这个人为( 他 们)详细 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具言”与“所闻” 各1分,其中“ 所闻 ” 译成“ 知道的”或“见闻的”都得1分 )

4.(2 分)热情好客;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意合即可〕

5.(4分)表达了作者对和平(没 有 战 乱)的向往 ,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 意合即可。 〔 “和平”与“平等和谐自足 ”两点每点各2 分 )

三.(2008 南充市)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24-27题(10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

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

⑴渔人甚异之( ) ⑵阡陌交通( )

⑶颖脱不羁( ) 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

2.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

答:

3.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

答: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译文:

三.1.⑴对„„感到惊异 ⑵交错相通 ⑶ 束缚,约束 ⑷停止(2分)

2.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1分)

3.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1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意对即可)(2分)

4.①老人和小孩,都和悦幸福,自得其乐。

(2) 只要懂得琴中的乐趣,何必非要(在琴上)抚出美妙的音乐呢!

四.(2008甘肃省金昌市)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17分)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译文: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

答:

3.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4.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分) 答:

5.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

答:

五.(2008吉林省)(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本文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 》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1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 ) (2)便要还家( )

3.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2分)答:

4.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

什么样的愿望?(2分)

答:

5.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江天一传(节选)

汪琬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6.文中“尝语人曰”中“语”的意思是: 。(1分)

7.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本文是如何表现江天一酷爱读书的。(2分)

答:

8.请结合陶渊明其人和你读过的他的诗文,谈谈对“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这两句话的

理解。(2分)

答:

六.(2008太原市)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13分)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

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yì):安定。

1.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 。(2分)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便要还家 要: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3)诚不可缺 诚: (4)卒亡天下 卒: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译文:

4.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3分)

〔帮帮你〕可回忆《治水必躬亲》、《捕蛇者说》、《岳阳楼记》、《邹忌讽齐王纳谏》、《陈涉世家》等文章内容。答:

六.1.桃花源中人说自从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就再没有从这里出去。炀帝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

2.(1)同“邀”,邀请 (2)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3)确实 (4)终于观月文言文阅读答案

3.(1)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2)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这是我的武器装备(或盔甲兵器)。

4.示例1:我认为关注民间疾苦可以使百姓安乐。《捕蛇者说》中蒋氏等人的悲惨遭遇说明了“苛政猛于虎”。减轻赋税,关注民生,这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

示例2:我觉得为官者亲历亲为、廉政爱民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治水必躬亲》一文中海瑞在治理水患时亲临现场,风雨无阻,不苛扣百姓钱粮,像他这样才可以真正造福于百姓。

七.(08安徽非课改)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悉如外人 悉: (2)无论魏晋 无论:

(3)临溪而渔 渔: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译文: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译文:

3.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4分)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

□□□□,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4.【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

答:

七. 1.(3分)(1)“全”或“都”(2)“不要说”或“更不必说”(3)钓鱼(每小题1分)

2.(4分)(1)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每小题2分)

3.(4分)世外桃源与民同乐(各2分)

4.(4分)共同之处:①人民生活安逸。②民风淳朴。③人与人和乐相处。(答出两点就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八.(08长春)(甲)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1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朝代)著名诗人 。(1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芳草鲜美( ) ②屋舍俨然( )

③便扶向路( ) ④寻病终( )

3.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 。 (2分)

4.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2分)

答:

5.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3分)

答:

九.(08黔东南课改)阅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选段,完成文后各题。(8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屋舍俨然: (2)便要还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6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译文:

十.(08苏州)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10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

篇二:《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阅读专题)(第2课时)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一)观 月

张孝祥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

①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②③④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

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有删改)

【注释】①金沙堆: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②尽却:全部退去。③童隶:书童仆役。④正黄:纯黄。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临水之观,宜独往 宜:__________ .

(2)其具是四美者与 是:__________ .

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天色没有小云,月亮如同白昼。

B.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

C.天上没有云彩,月亮是白昼。

D.天上没有细云,月光白白的。

3.第2段中的哪句话是具体描写中秋金沙堆的景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盖 中 秋 之 月 临 水 之 观 独 往 而 远 人 于 是 为 备

(二)

①②郗超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于是朝议遣玄北

③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

④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郗超:东晋时曾任参军,中书侍郎;谢玄,东晋名将。②问晋鼎:图谋夺取晋朝天下。③桓宣武:东晋大臣桓温。④履屐:泛指鞋,这里代指平民百姓。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朝议遣玄北讨 讨:__________ .

(2)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匿:__________ .

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已经像恶狼一样吃了梁州、岐山,又看老虎在淮南。

B.已经吃了梁州、岐山的狼,又在看淮阴的虎。

C.已经像恶狼一样吞并了梁州、岐山一带地区,又虎视眈眈地企图侵占淮河以南广大领土。

D.已经吞噬了梁州、岐山的狼,又看了淮阴的老虎。

3.国家危亡之时,郗超力排众议,支持谢玄,从中可看出他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尾写“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对塑造郗超形象有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③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

④⑤⑥⑦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若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

⑧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选自《宋史·刘安世传》)

【注释】①安世:即刘安世,宋代大臣。②除:被授予官职。③白母:禀告母亲。④在言路:指当谏官。⑤明目张胆:主持公道,敢作敢为。⑥触忤:触怒(皇帝)。⑦主上:皇帝。⑧蓄缩悚汗:缩着头颈,吓出冷汗。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倘居其官/不可久居 ..①②

B.或帝盛怒/或异二者之为 ..

观月文言文阅读答案

C.伺怒稍解/伺其欣悦 ..

D.入白母曰/入则无法家拂士 ..

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在职多年,真正的颜色在早上,帮助公道。

B.在职累了,神色严肃在早上,帮助公道。

C.在职的岁月累了,真正的颜色在早上,帮助公道。

D.他在职多年,神色严肃于朝廷之上,主持公道。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刘安世不想接受谏官这一官职任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刘安世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段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齐景公游少海,传骑从中来谒曰:“婴疾甚,且死,恐公后之。”景公遽起,传骑又至。

①②景公曰:“趋驾烦且之乘,使驺子韩枢御之。”行数百步,以驺为不疾,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以马为不进,尽释车而走。以烦且之良而驺子韩枢之巧,而以为不如下走也。

【注释】①烦且:良马名。②驺子:古代管车马的官。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趋驾烦且之乘 乘:__________ .

(2)尽释车而走 释:__________ .

2.对句子“以烦且之良而驺子韩枢之巧,而以为不如下走也”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凭着烦且这样的好马和马夫韩枢的技巧,齐景公还以为不如自己下车徒步奔跑。

B.用烦且的马和韩枢的巧合,以为不如下车走。

C.凭着烦且这样的马和韩枢的巧合,是可以走下去的。

D.凭着烦且的良好技能和马夫的技巧,还是不走下去好。

3.文章画线句子写出了景公的什么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可用自己的话概括,也可用恰当的俗语、成语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①②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颍川,故二千里候之。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

“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德操曰:“子且下车,

③④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昔伯成耦耕,不慕诸侯之荣;原宪桑枢,不易有官之宅。

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侍女数十,然后为奇?此乃许、父所以慷慨,夷、齐所以长叹。

⑦虽有窃秦之爵,千驷之富,不足贵也!”士元曰:“仆生出边垂,寡见大义。若不一叩洪

锺,伐雷鼓,则不识其音响也。”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注释】①庞士元:庞统,字士元,号凤雏。为刘备中郎将。②司马德操:司马徽,字德操。汉末名士,曾向刘备推荐庞统、诸葛亮。③伯成:指伯成子高,尧时贤人,禹为天子,他辞掉诸侯回家种地。④原宪:孔子弟子,宁愿过贫寒生活而不为官。⑤许、父:许由和巢父。尧舜时期的两位隐士,尧想把君位让给许由,许由拒绝,归隐箕山。⑥夷、齐:指伯夷、叔齐,商代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两人都不肯继承君位。周灭商后,二人不食周黍,饿死在首阳山。⑦窃秦之爵:战国末年,吕不韦将和自己同居的邯郸美姬献给秦王子楚,生下嬴政,即秦始皇。嬴政即位后,封吕不韦为相国,所以说他“窃秦”。观月文言文阅读答案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故二千里候之 候:__________ .

(2)伐雷鼓 伐:__________ .

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孩子知道邪恶的路更快,不考虑没道路的迷惑。

B.你只知道走小路快,却不担虑会不会迷路。

C.你是知道邪恶的道路,不考虑失去道路。

D.孩子知道邪恶的路更快,不考虑失去道路的迷惑。

3.文中司马德操用什么方法反驳庞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本文内容说说司马徽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①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太宗:唐太宗李世民。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晏子请数其罪云 数:__________ .

(2)必轻吾国 轻:__________ .

2.文中画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太 宗 有 一 骏 马 特 爱 之 恒 于 宫 中 养 饲 无 病 而 暴 死 太 宗 怒 养 马 宫 人 将 杀 之。

3.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魏王遗楚王美人,楚王说之。夫人郑袖因谓新人曰:“王爱子美矣虽然恶子之鼻子为见王则必掩子鼻。”新人见王,因掩其鼻。王谓郑袖曰:“夫新人见寡人,则掩其鼻,何也?”郑袖曰:“妾知也。”王曰:“虽恶,必言之。”郑袖曰:“其似恶闻君王之臭也。”王曰:

①“悍哉!”令劓之。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劓:古代一种刑罚,割掉鼻子。 ⑤⑥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魏王遗楚王美人/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B.其似恶闻君王之臭也/ 右备容臭 ..

C.虽恶,必言之/所恶有甚于死者 ..

D.妾知也/知之为知之 ..

2.文中画线的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王 爱 子 美 矣 虽 然 恶 子 之 鼻 子 为 见 王 则 必 掩 子 鼻

3.从本文来看,郑袖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郑袖计谋之所以得逞,在楚王身上可以找到什么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①②③记母教铨时,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纺绩,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

④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旋复持儿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

甚,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醒矣!”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方卧焉。铨终学有所成,蜚声文坛。

(选自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有改动)

【注释】①铨:清代著名文学家蒋士铨。②纺绩:织布。③句读(dòu):句子中间停顿的地方,泛指文章。④夏(jià)楚:责打。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儿怠,则少加夏楚 怠:__________ .

(2)至夜分 至:__________ .

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A.母亲坐在床上,用被子盖着我的双腿,解下衣服用胸暖温背面。

B.母亲坐在床上,用被子盖着双腿,解下上衣暖和胸和背。

C.母亲坐在床上,用被子盖着我的双脚,解开衣服用胸暖和着我的脊背。

D.母亲坐在床上,用被子盖着双脚,解下衣服盖在胸口和脊背上。

3.用一个四字短语给本语段加一个恰当的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说说“铨亦泣”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邴原泣学

①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选自《初潭集》)

【注释】①书舍:书塾。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童子苟有志/苟全性命于乱世 ..

B.凡得学者/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

C.于是遂就书/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D.过书舍而泣/及鲁肃过寻阳 ..

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原则并希望他不孤独,另一个就是羡慕他能够学。

B.一个就希望他们不孤独,第二个就是羡慕他能学。

C.第一个愿望是不孤单,第二个是羡慕他们学得好。

D.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

3.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从邴原身上学习到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线的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童 子 苟 有 志 吾 徒 相 教 不 求 资 也

(十)赵人养猫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

①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

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

②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夫猫也?”

(选自刘基《郁离子》)

【注释】①盍(hé)去诸:盍,何不。诸,“之乎”的合音。何不赶走它呢?②若之何:为什么,怎么能?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去饥寒犹远/去国怀乡 ..

B.是非若所知也/若夫阴雨霏霏 ..

C.乞猫于中山/乞人不屑也 ..

D.弗食鸡则已耳/食不饱力不足 ..

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与非像这样。我害怕老鼠,不在乎没鸡。

B.这不是你所知道的。我的忧患在鼠上,而不在于无鸡上。

C.这不是你的东西。我害怕老鼠,而不在鸡。

D.这不是你所知道的,我害怕老鼠,不在乎无鸡。

3.赵人与其子在养猫问题上的看法是否一样?各自的主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从中悟出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

①年羹尧镇西安时,广求天下才士,厚养幕中。蒋衡应聘而往,年甚爱其才„„年征青

海日,营次,忽传令云:“明日进兵,人各携板一片、草一束。”军中不解其故。比次日,

②③遇塌子沟,令各将束草掷入,上铺板片,师行无阻。番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遂

④破贼巢。又年征西藏时,一夜漏三下,忽闻疾风西来,俄顷即寂。年急呼某参将领飞骑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贼果尽歼焉。人问其故,年曰:“一霎而绝,非风也,是飞鸟振羽声也。夜半而鸟出,必有惊之者。此去西南十里,有丛林密树,宿鸟必多,意必贼来潜伏,故鸟群惊起也。”

(节选自《啸亭杂录》和《郎潜纪闻》,有删改)

【注释】①年羹尧:人名,清朝名将。②塌子沟:淤泥深坑。③番: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统称。④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此去西南十里( ) .

(2)比次日( ) .

篇三:《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课外文言文

⒈ 王翱秉公

原文:

王翱①一女,嫁于畿辅②某官为妻。公③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④。恚

⑤而语女曰:‚而⑥翁⑦长铨⑧,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

何吝者?‛女⑩寄言于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⑾公。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

出驾⑾而宿于朝房⑿,旬⒀乃还第。婿竟不调。

注释:

① 王翱(1384―1467):出生于今河北省孟村县王帽圈村,字九皋,明代大臣。

成祖朱棣永乐年间进士;宣宗宣德时为御史。英宗即位,擢右佥都御使,出镇江西。

1442年(英宗正统七年)提督至辽东军务。他到镇后,立即修缮城垣,浚深沟堑,设

置烽燧,并训练将士,整顿军纪,边防得以增强。后擢升右副都御使。1447年(英宗

正统十二年),以征讨兀良哈之功,进右都御使。1452年(代宗朱祁钰景泰三年)调

任总督两广军务。次年,擢吏部尚书,铨选不徇私情。英宗复辟后,召对便殿,只称

先生而不呼其名。② 畿辅:京城附近地区。③ 公:指王翱。④ 遣:放走;打发。

⑤ 恚:愤怒,生气。⑥ 而:通“尔”,你的。⑦ 翁:父亲,指王翱。⑧ 长铨:选

拔官吏的长官。⑨ 女:通“汝”,你。⑩ 白:禀报。⑾ 驾:坐马车。⑿ 朝房:朝

廷中供值班的房间。⒀ 旬:十天为一旬。

题目:

⒈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取案上器击伤夫人

⒉解释下面划横线的字的意思。

⑴迁我京职 ( )⑵取案上器击伤夫人( )⑶婿竟不调 ( )

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何吝者?

⒋公夫人每迎女,婿为何固不遣?

⒌面对女婿的要求,王翱满足了他没有?由此可以看出王翱是个怎么样的人?

⒍有人说现在的社会是个人情社会,不要说亲人之间互相帮忙办事,即使是亲戚朋友

之间,办个事,图个方便,无可厚非。你是如何看待这种人情社会的?

启发与借鉴:

秉公。王翱作为朝廷中选拔官吏的长官,要调动女婿的工作,真是轻而易举。但

他秉公处事,任凭夫人“枕边风”怎么吹,他就是不干,最后竟与夫人“对着干”。

2004年因公殉职的河南登封公安女局长任长霞,“奉命于危难之间”,在整顿当地极

为混乱的治安局面中,她一身正气,秉公处事,两年间铲除了数十个大小不等的黑社

会性质的团伙,百姓交口称赞。秉公才能执法,秉公执法才有正气。

答案:⒈取案上器/击伤夫人 ⒉ ⑴调。⑵桌子。⑶最终。

⒊你的父亲是选拔官吏的长官,把我调到京城做官,那么你可以整天陪待你母亲。

况且调动我轻易得就像振落树叶,有怎么可吝啬的呢?

⒋想要岳父把他调往京城。⒌没有。王翱是个刚正不阿,秉公执法,不徇私情的人。

⒍人情社会里办事不能违背原则,不能违背法律,要蹲守社会公德、法律秩序。

译文:王翱的一个女儿,嫁给京城附近的一个官员为妻。王翱的夫人非常疼爱女儿,

每次要女儿回家,女婿坚持不放走。他愤怒地对妻子说:“你的父亲是选拔官吏的长

官,把我调到京城做官,那么你可以整天陪待你母亲。况且调动我轻易得就像振落树

叶,有怎么可吝啬的呢?于是女儿将想法告诉了母亲,夫人在当天准备了酒菜,跪着

禀报王翱,王翱非常生气,拿起几案上的器具的打伤了夫人,出门去,坐马车住到朝

房里十天后才回家,女婿最终没有被调职。观月文言文阅读答案

⒉ 海瑞刚正

原文:海瑞①,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②,令

老仆艺③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瑞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

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囊④胡公按部⑤,令所过无供张⑥。今其行装盛,

必非胡公子。‛发橐⑦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都御史鄢(tan)懋(mao)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⑧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

恚⑨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注释:①海瑞(1514-1587):明代著名政治家。海南琼山人,字汝贤,自号刚峰。

他自幼攻读诗书经传,博学多才,嘉靖二十八年(1550年)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渝,

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

深得民心。嘉靖四十一年(1562),以罢官抗逆显于后世的明代廉吏海瑞任诸暨知县;

嘉靖四十五年任户部云南司主事,上书批评世宗迷信巫术,生活奢华,不理朝政等弊

端,遭迫害入狱。世宗死后获释。隆庆三年(1569年)调升右佥都御史,他一如既往,

惩治贪官,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

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后被排挤,革职闲居16年。万历十三年(1585年),重

被起用,先后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右佥都御史,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

贿,两年后病死于南京。②布袍脱粟:穿粗布的衣服,吃粗粮糙米。③艺:种植。

④囊:从前。⑤按部:巡查部属。⑥供张:奉献招待,意思是铺张浪费。⑦橐(tuó):

袋。⑧抗言:高声说。⑨恚:气愤。

题目:⒈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⒉解释下面划横线的字的意思。 ⑴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 ) ⑵昨闻海瑞为母寿 ( ) ⑶市肉二斤矣( )

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

⒋本文写了海瑞的哪三件事?请简要概括。

⒌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海瑞的哪些品质。

答案:⒈ 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⒉ ⑴ 曾经。⑵ 听说。 ⑶ 买。

⒊(海瑞)高声宣言,县邑狭小,不能容纳众多车马。

⒋ ①生活简朴,布袍脱粟;②智惩胡公子;③义抗鄢懋卿。

⒌ 廉洁节俭,秉公施法,刚正不阿。

译文:海瑞,字汝贤,是海南岛琼山县人。他参加乡试,考中举人。代理南平教谕之

职。后升任淳安县知县。日常海瑞穿布衣服,吃粗粮,并让老仆种植蔬菜来自给。总

督胡宗宪曾经告诉他人说:“昨天听说海瑞替母亲祝寿,只买了二斤肉。”宗宪的儿子

经过淳安时,恼恨驿站的官史,把驿站的官吏倒吊起来。海瑞说:”过去胡公巡查所属

各地,下令他所经过的地方不要提供陈设之物及招待。现在看来,此人行李很多,肯

定不是胡公子。”于是就打开那人的袋子,取出钱数千金,将它放入钱库中,(并派人)

驱马报告胡宗宪,宗宪没有理由加罪于海瑞。

都御史鄢懋卿巡查路过淳安县,酒饭供应的十分简陋,(海瑞)高声宣言,县邑

狭小,不能容纳众多车马。懋卿十分气愤,然而他早听说过海瑞的名字,只得收敛威

风而离开。

3.于令仪济盗成良

原文: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①,长厚②不忤⒃物⒁,晚年家颇丰富。一夕,

盗③入其室,诸子擒之,乃④邻舍子也。令仪曰:‚汝素⑤寡过,何苦而为盗

邪⑥?‛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⑦足⑾以衣食。‛如其

欲与之。既⒂去⑧,复呼之,盗大恐。谓曰:‚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

人所诘⒄。留之,至明使⑿去⑧。"盗大感愧,卒⒀为良民。乡里称君为善士。

君择子侄之秀者,起学室,延名儒以掖之⑨,子、侄杰仿举进士第,今为曹南

令族⑩。(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市井人:做生意的人。 ②长(zhǎng)厚:年长而厚道。 ③盗:贼

④乃:原来。⑤素:向来。 ⑥邪:同“耶”。 ⑦十千:指十贯铜钱。 ⑧去:

离开。 ⑨掖:教育。 ⑩令族:有声望的家族。 ⑾足:足够。 ⑿使:让。

⒀卒:最后,最终。 ⒁物:人。 ⒂既:已经。 ⒃忤(wǔ):触犯。⒄诘:责

备,责怪。

问题: 1.解释字的意思。⑴与:( ) ⑵既:( ) ⑶大:( ) ⑷负:( )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耶?

3.从于令仪身上你学到什么?

赏析:在《于令仪济盗成良》这个故事中,于令仪通过自己的言行来教诲周围的人,

并且用宽厚的心去感化别人,甚至是盗贼。文章揭示的现实意义是,对于别人不能因

一件事而下判断性的结论,要分析事件的原因,要有原谅和向善的心,这样才能赢得

他人的尊敬。

答案:1. ⑴与:( 给 ) ⑵既:(离开) ⑶大:(很、非常 ) ⑷ 负:( 背、背负)

2.你一向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或:为人小心谨慎,很少做错事的),(如今)

为什么做起小偷来了呢?

3.教育别人要讲究方法。或:用宽大的胸怀挽救失足者。

译文:于令仪,是个商人,他为人忠厚不得罪人,晚年时的家道非常富足。有

天晚上,一名小偷侵入他家中行窃,被他的几个儿子逮住了,是邻居的小孩。 于

令仪问他说:“你一向很少做错事,有什么苦衷要做贼呢?”小偷回答说:“为贫困

所迫罢了。”于令仪再问他想要什麼东西,小偷说:“能得到十千钱足够穿衣吃

饭就行了。”于令仪依照他的要求给了他。小偷已经离开,于令仪又叫住他,小

偷大为恐惧。于令仪对他说:“你十分贫穷,晚上带着十贯铜钱回去,恐怕会被

人责问的,留下钱财,到了明天再拿走。“,那小偷深感惭愧,后来终于成了良

民。邻居乡里都称令仪是好人。令仪选择子侄中的优秀者,办了学校,请有名

望的教书先生来执教。儿子及侄子于杰效,陆续考中了进士,成为曹州南面一

带的望族。

4. 复裈②

原文: 韩康伯①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④,令康伯

捉⒀熨斗⑨。谓康伯曰:‚且⑧著⑤襦③,寻⑥作复裈。‛儿云⒁:‚已足,不需

复裈也。‛ 母问其故⒂,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⑩著襦,下亦⑿当暖,

故不须耳⒃。‛ 母甚异⒄之,知为国器⑦。(《世说新语·夙惠》刘义庆)

注释: ①[韩康伯]名伯,字康伯,东晋玄学思想家,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西)

人。从小便聪明伶俐,其母也知其必成国器。他“清和有思理,留心文艺”,

玄学家殷浩称其为“能自标置,居然是出群之器”;维护名教,“陈郡周勰为

谢安主簿,居丧废礼,崇尚庄老,脱落名教。伯领中正,不通勰„„识者谓伯

可谓澄世所不能澄,而裁世所不能裁者矣”(卷七十五《韩伯传》)。关于他《周

易》思想的研究,迄今并不多见(主要的可参见参考文献),限于道德思想的研

究,更是难以寻觅。本论拟从玄学出发,对其《周易》解释中的道德思想,从

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切入分析,以尽可能作出公正的评价,从而丰富玄学和周

易研究的内涵。他关于《周易》解释的文献主要有《系辞》、《说卦》、《序卦》、

《杂卦》等注,已被收入《十三经注疏》。 ②复裈(kūn): 夹裤。裈,裤子。

③襦(rú): 短袄。 ④自成之: 亲自缝纫短袄。 ⑤著(zhuó): 穿。

⑥寻: 过一些日子。 ⑦国器: 国家的栋梁之材。 ⑧且:暂且,姑且。

⑨熨斗:形状如勺子,斗中烧木炭,用来烫平衣物。 ⑩既:已经。 ⑾为:成

为。 ⑿亦:也。 ⒀捉:拿。 ⒁云:说。 ⒂故:原因。 ⒃耳:而已,罢了。

⒄异:感到惊异。

问题:⒈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令康伯捉熨斗

⒉解释下面划横线的字的意思。

⑴ 止得襦 ( ) ⑵ 谓康伯曰 ( ) ⑶ 母甚异之 ( )

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且著襦,寻作复裈

⒋本文塑造韩康伯和殷夫人怎么样的形象?

赏析: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本文为我们塑造了

体贴、懂事的韩康伯和坚强面对生活、善于洞察孩子心理的殷夫人形象。

答案:1. 令/康伯捉熨斗2. ⑴止:只是,仅仅 ⑵谓:对„„说 ⑶母:代韩

康伯的母亲3. 暂时先穿上短袄,过一些日子就给你做夹裤⒋本文为我们塑造了

体贴、懂事的韩康伯和坚强面对生活、善于洞察孩子心理的殷夫人形象。

译文:韩康伯几岁时,家境非常贫苦,到了严冬的时候,只有一件短袄,他的

母亲殷夫人亲自为他做短袄,(做时)叫康伯拿来熨斗取暖。母亲对康伯说:“暂

时先穿上短袄,过一些日子就给你做夹裤。”康伯说:“这(短袄)已经够了,

不需要夹裤了。” 母亲问他不要夹裤的原因,他回答说:“火在熨斗里面,熨

斗的柄也就热了,现在已经穿上短袄,下身也应当是暖和的,所以不需要再做

夹裤了。”他母亲听了感到非常惊奇,知道他将来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5.欧阳修论作文

顷岁①孙莘老②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③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⒀,惟

勤读书而多为之⑤,自工⑥;世人患⑦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

过⒁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⑨不必待人指摘⑩多作自能见⑾之。‛ 此公以其

尝⑿试者告人,故尤有味。(节选自《东坡志林》)

注释:①顷岁:近年来。 ②孙莘老:人名,原名孙觉(1028-1090),字莘老,

高邮人。 ③乘间:乘机,乘着间隙。 ⑤唯勤读书而多为之的之的意思:代词,

指笔 ⑥工:精、妙,巧妙。 ⑦患:担心、害怕。 ⑨疵:小毛病,引申为缺点。

⑩指摘:批评,挑剔。 ⑾见:通假字,通“现”,发现 ⑿尝:曾经 ⒀术:办

法 ⒁过:超过

问题:1.解释下面划横线的字的意思。⑴ 如此少有至者 ( ) ⑵ 多作自能见之( )

2 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3.欧阳修认为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是(请用原句回答)

启发与借鉴:

想做好一件事,没有捷径,唯有靠自己脚踏实地。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告

诉了我们作文的诀窍:一是勤奋读书,二是多动笔。今天读来,不无启迪。唯

勤读书而多为之。(即:写作的诀窍就是要勤奋。还要多练,刻苦训练,学会寻找题材的能力,作文才能写得更好)。

答案:1.⑴ 达到 ⑵代词,指文章毛病/缺点

2.曾经乘机拿文章问(请教)他。 3.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

译文: 近年来孙莘老结识欧阳修,曾经乘机问他怎样才能写好文章。欧阳修说:“没有其它办法,只有勤奋读书多动笔,就会写好。世人的弊病在于:写作太少,又懒于读书,每写出一篇,就想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达到目的的人。文章毛病不需要别人指出,只要写多了,自己能发现。”观月文言文阅读答案

6 .投舒丧命

原文:王大将军既亡,王应①欲投世儒②,世儒为江州;王含欲投王舒,舒为荆州。含语应曰:‚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而汝欲归之?‛应曰:‚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当人强盛时,能抗同异③,此非常人所行。及睹衰厄,必兴愍恻④。荆州守文⑤,岂能作意表行事?‛含不从,遂共投舒。舒果沉含父子于江。彬闻应当来,密具船以待之。竟不得来,深以为恨。(选自《世说新语》) 注解:

① 王应:王含的父亲。

② 世儒:王彬。

③ 江州当人墙强盛时,能抗同异:王彬在大将军强盛的时候,能抵制违

抗部队的命令。

④ 愍恻:怜悯。

⑤ 守文:遵守法令。

问题:⒈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此非常人所行

⒉解释下面划横线的字的意思。⑴王大将军既亡 ( )⑵而汝欲归之 ( )

⑶密具船以待之( ) ⑷深以为恨 ( )

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彬闻应当来,密具船以待之。竟不得来,深以为恨。 ⒋王应认为应该投奔王彬的理由是什么?为什么他不主张投奔王舒?

⒌从事态的发展来看,王应与王含的推断孰对孰错?说说理由。

⒍从短文来分析,王应是个怎样的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怎样的启发?

启发:我们为人处世要善于分析自己身处的环境、背景,在关键时刻要,能够权衡利弊,善于抉择,才能适应并更好地生存在这个社会上。

答案:⒈ 此/非/常人所行⒉ ⑴已经;⑵归顺,投奔;⑶准备;⑷遗憾。

⒊王彬听说他们要来,秘密地准备了船只等待。最终他们也没有来,王彬感到非常遗憾。⒋江州当人强盛时,能抗同异,此非常人所行。及睹衰厄,必兴愍恻。荆州守文,岂能作意表行事。⒌王应的推断是正确的,从王彬王舒对待王含父子的行为表现可以充分看出。⒍王应是个有敏锐的洞察力,但是却不能坚持主见的人。启发:为人处世要善于分析自己身处的环境、背景,在关键时刻要,能够权衡利弊,善于抉择。

翻译:王大将军(王敦)兵败身亡后,王应要投奔世儒(王彬),世儒当时任江州刺史;王含要投奔王舒,王舒当时任荆州刺史。王含对王应说:" 大将军平时和江州关系如何,你却要投奔他?" 王应说:" 这正是我们去他那里的原因。江州在别人强大的时候,能坚持自己的主张,和别人强制他的想法抗争,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等他目睹别人衰败困厄的时候,他一定会有恻隐怜悯之心。荆州死守章法,哪能做出格的事呢?" 王含不听他的,二人就投奔了王舒,王舒果然将他们父子沉入江中。王彬听说他们要来,秘密地准备了船只等待。最终他们也没有来,王彬感到非常遗憾。

7.宰臣上炙

原文:文公(晋文公)之时,宰臣上①灸而发绕之。文公召宰人而谯②(读音qiao四声)之曰:‚女③(通‘汝’)欲 寡人之哽邪?奚④为以发绕灸?‛宰人顿首再⑤拜请曰:‚臣有死罪三:援砺(读音li四声,磨刀石)砥(读音di三声,磨)刀,利犹干将⑥(读音gan、jiang一声)也,切肉断而发不断,臣之罪一也;援木而贯脔⑧(读音luan,二声)而不见发,臣之罪二也;奉⑦炽炉,炭火尽赤红,灸熟而发不烧,臣之三罪也。堂下得无微⑨有疾臣者乎?‛公曰:‚善!‛乃召其堂下而谯之,果然,乃诛之。( 选自《韩非子》)

注释: ① 上:端上。 ② 谯:同“诮”,大声责骂 。③ 女:同“汝”,你 。 ④ 奚为:为什么 。⑤ 再:第二次 。⑥ 干将:古代善铸宝剑之人。这里指利剑 。 ⑦ 奉:同“捧”,捧着 。⑧ 脔:肉块。⑨ 微:隐匿,暗中。

题目:⒈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奉炽炉,炭火尽赤红,灸熟而发不烧,臣之三罪也

⒉解释下面划横线的字的意思。⑴ 顿首再拜 ( )⑵ 请曰 ( )

⑶ 援砺砥刀 ( )

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⑴ 女欲寡人之哽邪?奚为以发绕灸?

⑵ 堂下得无微有疾臣者乎?

⒋宰臣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⒌学习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启示:⑴ 本文从正面强调不为表象所迷惑,应学会分析的道理。

⑵ 现实生活中,不着痕迹的整人行为也是屡见不鲜,想要杜绝和自保其实不易啊。宠辱不惊自然是最好的心态,那是自身的事。权利,是激发人类丑恶本质最根本的因素,避免与人发生激烈的争权夺利的境况,应该是非常有效的办法。不过,是人存活在这个世上,总会有人看你横竖不顺眼的,如何对待呢?首先当然是善以待人,将遭人整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再就是人人都保有疑罪从无的心态,使坏者得逞其阴谋的几率便微乎其微的了。

答案:⒈用炽烈的炉子,炭火都是通红的,肉烤熟了但是毛发却不会被烧掉,这是我的第三条罪。⒉ ⑴ 第二次;⑵ 道歉,请罪;⑶ 操,拿。⒊ ⑴ 你想让寡人噎着吗?为什么在烤肉上绕着毛发?⑵ 这堂屋下是不是暗藏着嫉恨我的人吧?⒋ 宰臣是一个机智,善辩的人。⒌ 本文从正面强调我们不应该为表象所迷惑,应学会分析,推理,只有这样才能找出事件的真相的道理。

翻译:晋文公的时候,炊事官上的烤肉上有毛发缠绕在上面。文公叫炊事官来训斥道:“你想让寡人噎着吗?为什么在烤肉上绕着毛发?”管家不断磕头下拜请罪道:“我有三条致死的罪:拿磨刀石磨刀,磨得比干将(的剑)还锋利,切断肉而毛不断,这是我的第一条罪;拿木棍穿肉块却看不见毛发,这是我的

第二条罪;用炽烈的炉子,炭火都是通红的,肉烤熟了但是毛发却不会被烧掉,这是我的第三条罪。这堂屋下是不是暗藏着嫉恨我的人吧?”文公说:“对啊!”于是召集堂下的所有人责问,果真是这样,于是训斥了他一顿。

8.管仲答绮乌封人

原文:管仲束缚①,自鲁之②齐。道③而饥渴,过绮乌封人④而乞食。绮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封人因窃谓⑤仲曰:‚适⑥幸及齐不死,而用齐⑦,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⑧言,我且贤之用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

( 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束缚:被捆绑 ②之:到,押往 ③道:行至半道。 ④ 绮乌,城名。封人,管理边疆城的官吏。 ⑤窃谓:私下对(管仲)说 ⑥适:若,如果 ⑦用齐:用于齐国,被齐国任用,在齐国当官执政。 ⑧之:(结构助词)的

⑨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及用贤,使能,论劳。可解为:任命贤能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评定有功劳的人。

题目:⒈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绮乌封人跪而食之

⒉解释下面划横线的字的意思。⑴道而饥渴 ( )⑵过绮乌封人而乞食 ( ) ⑶甚敬 ( ) ⑷能之使 ( )

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

⒋绮乌封人对管仲的态度是先“ ”后“ ”,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变化,其原因是:

⒌本文赞扬了管仲: 的品质。

⒍从上文可以看出管仲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赏析:管仲重用的是人才,而不是和他亲近的人,管仲是一个唯贤任用的人!即使身处逆境,管仲仍可做到分清公事和私恩,坚持唯贤是举,唯才是用,不怕得罪人,难能可贵!

答案: 1、绮乌封人/跪而食之⒉(1)道(道:名词作状语,在路上 ) (2)过(经过 ) (3)敬(尊敬 ) (4)使(使用 )

⒊ 假如你侥幸回到齐国不被处死而被齐国重用,(那时)你将用什么来报答我? ⒋ 绮乌封人对管仲的态度是先“ 恭敬 ”后“ 怨恨 ”,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变化,其原因是: 管仲不愿意因为自己受到的恩惠而拿手中的权利作为回报,来报达绮乌封人。就是他不偏私。 ⒌本文赞扬了管仲: 公私分明、不偏私 的品质。

⒍管仲是一个唯贤是举,唯才是用,公私分明,不怕得罪于人,不徇私情的人。 翻译:管仲被捆绑(在囚车上),从鲁国押往齐国。走在路上,又饥又渴,经过齐境边疆绮乌城,向守疆的官吏乞求饮食。绮乌的守疆官吏跪着帮他送食,很恭敬。(随后,)守疆的官吏乘机偷偷地对管仲说:“假如你侥幸回到齐国不被处死而被齐国重用,(那时)你将用什么来报答我?”管仲说:“假如真的像你说的,我将会重用贤人,使用能人,评定(奖赏)有功之人,(除此,)我能拿什么来报答你呢?”守疆的官吏听了,对他很不满意。

篇四:《观月记阅读答案_文言文观月记翻译赏析_作者张孝祥》

<观月>作者是宋代文学家张孝祥。其全诗如下:
[原文]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①,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②。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③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④,月白如昼。观月记阅读答案_文言文观月记翻译赏析_作者张孝祥。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⑤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注释]
[1]金沙堆: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位于湖南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本文原题<观月记>。观月记阅读答案_文言文观月记翻译赏析_作者张孝祥
[2]临水胜:靠近水的地方最好。
[3]观:观赏。
[4]宜:适宜,应当。
[5]去:离开。
[6]盖:句首语气词。
[7]之:指代中秋月和近水的城郭宫室。
[8]若夫:至于。
[9]必:一定。
[10]诚:果真。
[11]独行以夜:在夜中独行;“以”:于。
[12]之:往。
[13]蕲(qí):求。
[14]玩:欣赏。
[15]“其具”句:大概具备了这四个好的条件吧?其:语气词,大概。
[16]四美:指上文所说赏月最理想的四个条件:中秋月,临水之观,独往,去人远。
[17]八月之望:八月十五日;望,指夏历每月十五日。
[18]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东北。
[19]天无纤(xiān)云:天空没有一丝云彩。
[20]沙:指金沙堆。
[21]当……之中:处在……之间。
[22]青草:湖名,是洞庭湖的一部分。
[23]“四环”二句:谓金沙堆四周环绕的水域,距离近的都还有几百里宽。
[24]尽却:全部退去。却:退,退去。
[25]童隶:书童仆役。
[26]正黄:纯黄,指没有杂色。
[27]与月相夺:和月光争辉。
[28]激射:喷射。
[29]目眩(xuàn):眼花。
[30]阆(làng)风:传说是仙界昆仑山所谓“三山”之一。
[31]瑶台:传说在昆仑山上,以五色玉为台基。
[32]广寒宫:即月宫。
[33]如是而止:如此而已。
[34]于是:在这里。
[35]备:齐全,完备。
[翻译]
观赏月亮最明亮在中秋之夜,而观赏中秋的月亮,靠近水的地方景观优美。靠近有水的地方去观赏,最好是独自一人前往。而独自前往的地方,又以离人远的地方最好。可是,中秋往往又多没有月亮。况且城郭宫室等地方,又哪里能都靠近水泽呢?假如有这样的地方,要么是远离人居、人迹罕至,要么是空旷幽静少有之处。果真有喜欢猎奇的人士,谁又能在黑夜中独行而到达这样地方以求得一时的快乐呢?我现在金沙堆游玩,这里不正符合赏月的四个条件(即中秋月,临水,独往,去人远)吗?
我于八月十五路过洞庭湖,天空明朗,没有一丝云朵,月光皎洁,宛如白天。金沙堆正好位于洞庭湖内,整个沙洲青草葱茏,高有十仞,四面绿水环绕,最近的陆地离这里也有几百里。我把船停靠在岸边,系在沙洲下面,让书僮仆役全部退去,然后徐步向上攀登。只见沙洲上的沙子一片金黄,和月光争辉;这时候,天上月亮犹如玉盘,地上的沙子宛若堆积的黄金,光芒四射。微风吹过,顿感一阵凉意,似觉眼花,仿佛到了仙境。即使没有曾经亲身到达那里,应该也不过如此而已吧。看样子赏月之至,中秋,临水,独往,去人远,在这里全都完备了啊!特写此文以记述金沙堆观月情景。

篇五:《文言文北人食菱阅读答案_北人食菱翻译赏析》

文言文<北人食菱>选自小学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文言文北人食菱阅读答案_北人食菱翻译赏析。”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
1并:连同
2去:去除,去掉
3欲:想要
4坐:因为,由于
5或:有的人
6而:表转折,此指却
7曰:说
8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9北人:北方人
10以:用来
11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12仕:(仕途)在……做官
13啖:吃
14并壳:连同皮壳
15啖:食用,此可指吃
16何:哪里
17识:知道
18答:回答
19护:掩饰
20短:缺点,短处
21席:酒席
[译文]
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而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文言文北人食菱阅读答案_北人食菱翻译赏析
[鉴赏]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就会闹出笑话,被人耻笑。世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
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这则小故事不仅在情节构思上遵循了生活的真实,更在于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做法与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极具普遍性与代表性。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349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