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诗句

| 节日作文 |

【www.guakaob.com--节日作文】

篇一:《茶叶诗词》

茶叶诗词2

2007年11月01日 星期四 17:35

烹北苑茶有怀

尝新茶

林逋 曾巩

石碾轻飞瑟瑟尘,乳香烹出建溪春。 麦粒收来品绝伦,葵花制出样争新。

人间绝品应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 一杯永日醒双眼,草木英华信有神。 次韵曹辅寄源试焙新茶

汲江煎茶

苏轼 苏轼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谝香肌粉末匀; 活水还须活水烹,自临钓石汲深清;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枯肠未易禁三碗,卧听山城长短更。 寄茶与平甫

观化十五首(选一)

王安石 黄庭坚

碧月团团堕九天,封题寄与洛中仙。 红罗步障三十里,忆得踯躅南溪花。 石楼试水宜频啜,金谷看花莫漫煎! 马上春风吹梦去,依稀人摘雨前茶。 南 宋 back

同何元立蔡肩吾至东丁院汲泉煮茶二首

陆游

一州佳处尽裴回,惟有东丁院未来。 雪芽近于峨眉得,不减红囊顾渚春。 身是江南老桑苎,诸君小住共茶杯。 旋置风炉清樾下,他年奇事记三人。 临安春雨初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伯坚惠新茶

茶 灶

刘著 朱熹

建溪玉饼号无双,双井为奴日铸降。 仙翁遗石灶,宛在水中央。 忽听松风翻蟹眼,却疑春雪落寒江。 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 元 back

西域从王君玉乞茶(选二)

耶律楚材

积年不啜建溪茶,心窍黄尘塞五车。 啜罢江南一碗茶,枯肠历历走雷车。 碧玉瓯中思雪浪,黄金碾畔忆雷芽。 黄金小碾飞琼雪,碧玉深瓯点雪芽。 卢仝七碗诗难得,谂老三瓯梦亦赊。 笔阵阵兵诗思勇,睡魔卷甲梦魂赊。 敢乞君侯分数饼,暂教清兴绕烟霞。 精神爽逸无余勇,卧看残阳补断霞。 喜春来*赠茶肆(选三)

李徳载

茶烟一缕轻飞扬。 兔毫盏内新尝罢, 金芽嫩采枝头露,

搅动兰膏四座香, 留得余香在齿牙, 雪乳香浮塞上酥,

烹煎妙手胜维扬, 一瓶雪水最清佳。 我家奇品世间无。

非是谎,下马试来尝。 风韵煞,到底属陶家。 君听闻,声价彻皇都。 明 back

采 茶 词

伯自子惠虎茗谢之

高启 徐渭

雷过溪山碧云暖,幽丛半吐枪旗短。 虎丘春玟妙烘蒸,七碗何愁不上升。 银钗女儿相应歌,筐中摘得谁最多? 青箬旧封题谷雨,紫砂新罐买宜兴。 归来清香犹在手,高品先将呈太守。 却从梅月横三弄,细搅松风灺一灯。 竹炉新焙未得尝,笼盛贩与湖南商。 合向吴侬彤管说,好将书上玉壶冰。 山家不解种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

题《品茶图》

送茶僧

唐寅 陆容

买得青山只种茶,峰前峰后摘新芽。 江南风致说僧家,石上清香竹里茶。 烹煎已得前人法,蟹眼松风朕自嘉。 法藏名僧知更好,香烟茶晕满袈裟。

清 back

采 茶 歌

余姚瀑布茶

陈章 黄宗羲

凤凰岭头春露香,青裙女儿指爪长。 檐溜松风方扫尽,轻阴正是采茶天。 度涧穿云采茶去,日午归来不满筐。 相邀直上孤峰顶,出市都争谷鱼前。 催贡文移下官府,那管山寒芽未吐。 两筥东西分梗叶,一灯儿女共团圆。 焙成粒粒比莲心,谁知侬比莲心苦。 炒青已到更阑后,犹试新分瀑布泉。 竹枝词

谢南浦太守赠雨前茶叶

郑燮 袁枚

湓江江口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吃茶。 四银瓶锁碧云英,谷雨旗枪最有名。 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 嫩绿忍将茗碗试,清香先向齿牙生。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绿茶诗句

与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

李白

刘言史

尝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粉细越笋芽,野煮寒溪滨。

仙鼠白如鸦,倒悬清溪月。 恐乖灵草性, 事皆手亲。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敲石取鲜火,撇泉腥鳞。

根柯酒芳津,采服润肌骨。 荧荧风铛,拾得堕巢薪。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洁色既爽别,浮氲亦殷勤。

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 以兹委曲静,求得正味真。

举世未见之,其名谁定传。 宛如摘山时,自指下春。

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湘瓷泛轻花,涤尽昏渴神。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 此游醒趣,可以话高人。

朝坐有余兴,长吟播诸天。

新茶咏寄上西川相公二十三舅大夫二十二舅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卢纶 皎然

三献蓬莱始一尝,日调金鼎阅芳香。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贮之玉合才半饼,寄与阿连题数行。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与赵莒茶宴

与亢居士青山潭饮茶

钱起 灵一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溜霞。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琴 茶

喜园中茶生

白居易 韦应物

亢亢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

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茶来老更闲。 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聊因理郡余,率尔植荒园。

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

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

峡中尝茶绿茶诗句

白居易 郑谷

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

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

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

自叹花时北窗下,蒲蒲酒对病眠人。

夏昼偶作

和韦开州盛山茶岭

柳宗元 张籍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题 禅 院

谢 山 泉

杜牧 陆龟蒙

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

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扬落花风。

茗 坡 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吴僧漫说鸦山好,述叟休夸乌嘴香。入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鹿门病客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紫芽连白蕊,初向岭头生。 自看家人摘,寻常触露行。 决决春泉出洞霞,石坛崶寄野人家。草堂尽日留僧坐,自向前溪摘茗芽。

湖州贡焙新茶

陆希声 张文规

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 风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 春酲病酒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湖州紫笋来。

西陵道士茶歌

茶 诗

温庭筠 郑邀

乳窦溅溅通石脉,绿尘愁草春江色。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涧花入井水味香,山月当人松影直。 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仙翁白扇霜鸟翎。拂坛夜读《黄庭经》。 惟忧碧粉散,常见绿花生。 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 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 北 宋

龙 凤 茶

尝茶和公仪

王禹称 梅尧臣

样标龙凤号题新,赐得还因作近臣。 都篮携具上都堂,碾破云团北焙香。 烹处岂期商岭水,碾时空想建溪春。 汤嫩水清花不散,口甘神爽味偏长。 香于九畹芳兰气,圆如三秋皓月轮。 莫夸李白仙人掌,且作卢仝走笔章。 爱惜不尝惟恐尽,除将供养白头亲。 亦欲清风生两腋,从教吹去月轮旁。

烹北苑茶有怀

尝新茶

林逋 曾巩

篇二:《关于茶的古诗》

宋代苏轼 《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晚禁三碗,生听荒城长短更。

唐朝茶诗

1.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并序 李白

尝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白如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宗英乃婵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朝坐有馀兴,长吟播诸天。

这首诗写名茶“仙人掌茶”,也是“名茶入诗”最早的诗篇。作者用雄奇豪放的诗句,把“仙人掌茶”的出处,品质、功效等作了详细的描述。因此这首诗成为重要的茶叶资料和咏茶名篇。

3.重过何氏五首(选一) 杜甫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翡翠鸣衣桁,靖蜓立钓丝。自逢今日兴,来往亦无期。

这首诗是写一个春日的傍晚,作者在何氏家的平台上饮茶。兴致来时,便倚着石阑在桐叶上题起诗来。旁边还有翡翠鸟,晴蜓与之作伴。此情此景,简直可以绘成一幅雅致的“饮茶题诗图”。

6.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 白居易

故情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

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

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曲尘。

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

李六郎中寄给作者一包“火前春”,一是由于他们之间交情很深,二是由于白居易是一个品茶行家:“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白居易由于常常得到亲友们馈赠的茶叶,他本人还江西庐山亲自种过茶树,不断的实践,使他成为一个茶叶行家。

7.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 白居易 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

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

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

自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

这是一首常为人们所传诵的咏“紫笋茶”名篇,描写两郡太守在境会亭欢宴的情景。

8.萧员外寄蜀新茶 白居易

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

满瓯似乳堪持玩,况是春深酒渴人。

作者用渭水煎四川茶,认为这是好茶配好水,这样才觉珍贵。以“渭水”作为“名泉”入诗,此为仅见。煎好了茶,作者一边欣尝,一边饮尝,显得闲适自在。

9.山泉煎茶有怀 白居易

坐酌冷冷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皿,寄与爱茶人。

10.煮茶 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有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烟生翠。傥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

这首诗形象地描写煮茶的过程,兼述茶的功用。煮茶,观其状,则为“莲珠”、“蟹目”、“鱼鳞”。听其声,则为“松带雨“。茶汤的饽沫又呈现“翠”色。

11.惠山泉 皮日休

丞相长思煮茗时,郡侯催发兄尤迟。

吴关去国三千里,莫笑杨妃爱荔枝。

12.茶诗 郑遨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常见绿花生。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

14.走笔谢孟谏汉寄新茶 卢仝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绿茶诗句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由于茶味好,所以在一连吃了七碗,作者细细品味,每饮一碗,便有一种新的感受。到饮七碗时,更觉得两腋清风,飘飘欲仙了。最后想到辛勤采制茶叶的劳动人民,对他们寄予深切的同情:“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由于作者用了优美的诗句来表现对茶的深切感受,于是这首茶诗脍灸人口,历久不衰。后代诗人文士,应为引用。

15.尝茶 刘禹锡

生柏芳丛鹰嘴芽,老郎封寄滴仙家。

今霄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

绿茶诗句

作者得到老郎寄与的茶叶,于夜间煎饮,因月色明亮,照在茶碗里,茶汤的色泽更好看,诗中有“湘江”两字,说明此诗作于湖南。

17.题茶山 杜牧

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花魁。剖符虽俗吏,修贡亦仙才。 溪尽停蛮棹,旗张卓翠台。柳村穿窈窕,松涧度喧逐。 等级云峰峻,宽采洞府开。拂天闻笑语,特地见楼台。 泉嫩黄金涌,牙香紫蟹裁。拜章期天日,轻骑疾奔雷。 舞袖岚侵涧,歌声谷答回。磬音藏叶鸟,雪艳照谭梅。 好是全家到,兼为奉诏来。树阴香作帐,花经落成堆。 景物残三月,登临怆一杯。重游难自克,俯首入尘埃。

题茶山诗分四个方面来描述。一是说作者因何来到茶山,二是茶山修贡时的繁华景象,三是茶山的自然风光,四是紫笋茶的入贡。这首诗写得十分雄伟壮丽,为后人所传诵。

19.一字至七字诗(塔诗) (一七令)赋茶 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乱岂堪夸。

这首诗概括地叙述了茶叶的品质,人们对茶叶的喜爱以及人们的饮茶习惯和茶叶的功用。

20.周况先辈于朝贤乞茶 孟郊

道意勿乏味,心绪病无宗。 众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 锦水有鲜色,蜀山饶芳丛。 云根才翦绿,印绶已绯红。 曾向贵人得,最将诗叟同。 幸为乞寄来,救此衰劣躬。绿茶诗句

21.巽上以竹间自未新茶见赠酬之以诗 柳宗元 芳丛翳湘竹,寒露凝清华。复此雪山客,晨朝掇灵芽。 蒸烟俯石濑,咫尺凌丹崖。园方丽奇色,圭璧无纤瑕。 呼儿爨金鼎,馀馥延幽遐。涤虑发真照,还源荡昏邪。 犹同甘露饮,佛事熏毗耶。咄此蓬赢侣,无乃贵流霞。

23.赏茶 刘禹锡

生抽芳茸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将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花。

24.寒夜 杜耒

寒夜客耒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这是历史上茶诗名句,这首诗之所以能流传久远,历久悠新恐怕根源在于它一语道破了千百年华厦民族”以茶敬客“的文化底蕴,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古代代替饮酒的酬宾习俗的转变。

《茶》 [宋]林逋

石碾轻飞瑟瑟尘,乳香烹出建溪春。 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

《对茶》 [唐]孙淑

小阁烹香茗,疏帘下玉沟。灯光翻出鼎,钗影倒沉瓯。

婢捧消春困,亲尝散暮愁。吟诗因坐久,月转晚妆楼。

《尚书惠蜡面茶》[唐]徐寅

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 飞鹊印成香蜡片,啼猿溪走木兰船。 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 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

《咏茶》 [宋]苏轼

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贡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 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茗坡 唐.陆希声

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 春酲病酒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湖州贡焙新茶 唐.张文规

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 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湖州紫笋来。

峡中尝茶 唐.郑谷

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 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乌嘴香。 入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 鹿门病客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

尝新茶北 宋.曾巩

麦粒收来品绝伦,葵花制出样争新。 一杯永日醒双眼,草木英华信有神。 汲江煎茶 北宋.苏轼 活水还须活水烹,自临钓石汲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椀,卧听山城长短更。

与茶相关的唐宋诗人中,最有名的莫过于陆羽,及其作品《茶经》。《茶经》的成书年代,现在的说法很多。陆羽在撰写《茶经》以前,就以文人著名,就是在《茶经》风誉全国以后,以至在陆羽的后期或晚年,他还是以文人称著于世的。他“词艺卓异,为当时闻人”。如果说他死后,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为《茶经》所掩”,成为茶叶的一个偶像的话,那么,在生前,相反,他在茶学方面的成就,是为文学所掩,他是以“词艺卓异”闻人的。陆羽生前和高僧名士为友,在文坛上是活跃和有地位的他对文学和对茶叶的态度也一样,喜好但不偏一。陆羽不但是一位茶叶专家,他同时还是一位著名的诗人、音韵和小学专家、书法家、演员、剧作家、史学家、传记作家、旅游和地理学家。

茶经

唐陆羽撰。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桑苎翁,复州竟陵人。上元初,隐于苕溪。徵拜太子文学,又徙太常寺太祝,并不就职。贞元初卒。事迹具《唐书·隐逸传》。称羽嗜茶,著经三篇。《艺文志》载之小说家,作三卷,与今本同。陈师道《後山集》有《茶经》序曰:陆羽《茶经》,《家书》一卷,毕氏、王氏书三卷,张氏书四卷,内、外书十有一卷,其文繁简不同。王、毕氏书繁杂,意其旧本。张书简明,与家书合,而多脱误。家书近古,可考正。曰七之事以下,其文乃合三书以成之,录为二篇,藏于家。此本三卷,其王氏、毕氏之书欤?抑《後山集》传写多讹,误三篇为二篇也。其书分十类,曰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其曰具者,皆采制之用;其曰器者,皆煎饮之用,故二者异部。其曰图者,乃谓统上九类,写以绢素张之,非别有图。其类十,其文实九也。言茶者莫精于羽,其文亦朴雅有古意。七之事所引多古书,如司马相如凡将篇一条三十八字,为他书所无,亦旁资考辨之一端矣。---出《四库总目提要》

篇三:《十大绿茶》

“寻访中国十大绿茶”

《黄山毛峰:名山名茶名天下》

《西湖龙井:从来佳茗似佳人》、

《手采安吉白茶的前世今生》、

《碧螺春:太湖孕育的茶仙子》

《竹叶青:峨眉精华中国味道》

《太平猴魁藏在深山的“绿金王子”》

《都匀毛尖:饮罢浮花清香味》

《庐山云雾:一盏清茗酬知音》

《信阳毛尖:别有意韵嫩叶间》

《六安瓜片:陆羽旧经遗上品》

【编者按】

人们过日子,离不开油盐酱醋茶。而茶叶不但有助消化、增智力等功效,而且包涵着丰富历史文化元素,古往今来一直让人们着迷。本版从即日起,推出“寻访中国十大绿茶”栏目,和读者朋友一起,走进中国最著名的绿茶产地,解开名茶生长制作的奥妙,品赏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黄山毛峰:名山名茶名天下

绿茶是大部分中国百姓的最爱。当我们开始迈开探寻的步伐时,突然惊奇地发现,中国绝大多数最著名的绿茶,诸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洞庭碧螺春、安吉白茶、庐山云雾、信阳毛尖、君山银针、四川竹叶青等,均分布在北纬30°线附近。它们距离这条看不见的地球曲线,有的近在咫尺,最远的也没有超过两度!让我们就从这个神秘的地带起步,开始探索之旅。

生平第二次前往黄山。头一回为看名山,这一次为访名茶。

那回登山,距今已有30余年,可黄山冠盖天下的美,它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之绝,至今历历在目。以后又攀过无数名山,现在回顾起来,真有“登黄山天下无山”之感。

这次行前没有料到,黄山脚下的茶园,会是那么的精彩。它不仅奉献了中国十大名茶中的三种——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给人以“有山之奇,茶添三分”的惊喜,还把一种“茶品如人品”的深邃文化内涵,连同醇香的茶水,慢慢地沁入你的心田。

雾芽吸尽香龙脂

版图如同一片枫叶的黄山市,不偏不倚正好“压”在北纬30°线上。72万亩茶园,分布在这里的青山绿水之间,其中33.9万亩为“黄山毛峰”生产茶园,几乎占了一半。

1955年,黄山毛峰就被中国茶叶公司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这种优质绿茶,核心产区分布在徽州区富溪乡一带。其最大的生产商,是谢裕大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我们在该公司的一间会议室坐定,公司董事长谢一平吩咐员工给我们面前放上茶杯,置入茶叶,倒入热水。沏茶用的是泉水,方才谢一平领着我们看过那泉眼,汩汩而出的山泉,镜子一般透明。

原本状如雀舌、色泽油润的新茶,遇见开水,像变戏法似的先是竖直悬浮于水中,继而徐徐下沉。不一会儿,茶与水,均显润泽的象牙色。举杯闻之,一股兰花之香扑鼻而来。

“黄山的茶叶,生长在不同的山头,香味是不一样的。富溪乡一带山上多生兰草,因此茶的鲜叶多放兰香。”随同问茶的黄山市农委茶叶站站长黄利义告诉记者,本地茶园,多是这里一点,那儿一块,几十亩一片就算大的了,星星点点与森林拥抱在一起。不像别处,漫山遍野分布。目前,全黄山市森林覆盖率达77.4%,富溪乡则达90.2%。春来漫山花开,善于聚天地之灵气、汲万物之精华的茶树,便利用这种独特的地利优势,从自然界攫取了浓郁的天然香味。

香气撩人,杯中之物更加诱人。举起茶杯,轻轻呡上一口,一股鲜爽醇和之味从口入腹。稍顿顿,又觉回味甘甜。大口喝完一杯,再续上水,口味居然更佳。如是四五杯,鲜爽之味不减。难怪人们评价黄山毛峰是“盛来有佳色,咽罢余芳香”了。

边品茶边聊天,获知黄山毛峰香高味醇,与茶园海拔高度又有很大关系。黄山多雾,一年有200余天

云雾缭绕。光线被雾珠遮挡,使得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可见光的红黄光得到加强,进而使得茶树芽叶中的氨基酸、芳香物质和水分含量明显增加,茶树新梢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鲜嫩而不易粗老。这种环境,对茶叶的色泽、香气、滋味、嫩度的提高均十分有利。这是科学研究的结论,而在浪漫诗人眼里,“茶香如幽兰,叶醇如甘泉”,其原因无非是“雾牙吸尽香龙脂”了。

品茶神聊正欢,忽听窗外响起汽车声。“今天采摘的鲜叶送到了!”谢一平乐哈哈地说道。我们一溜烟奔向茶厂门口,只见一辆辆农用车呼啸而来。车停稳,便能看清车厢里一个个大筐内,装满着嫩叶。掂几枝嫩叶送近鼻孔,尤如握着一把春兰。“本厂的茶园基地,都分布在周围1公里范围内,茶农清晨采摘的鲜叶,工厂当天就能全部加工完。”谢一平说。

“我们这里只采春茶,夏茶和秋茶一概不采。所以,今年的茶季再有几天就要结束了。”谢一平又补充道。黄山地区有句茶谚:“夏前茶,夏后草”。清明前后的春茶,叶子既鲜嫩,又不易遭受病虫害,因此品质较好。目前,黄山全市茶园亩均产量81.9斤,比全省平均产量低6.7斤,比全国产量低16.5斤,比世界平均产量更低52.3斤!这主要是由于当地多采春茶而极少采摘夏茶和秋茶,这也正是黄山茶叶质优味醇的重要原因。

谢一平又领着我们参观了公司的示范茶园。园子建的如若公园,外形漂亮的太阳能杀虫灯像是园中一道风景。茶树与其他经济林木混合生长,显得格外郁郁葱葱。目前,谢裕大公司的5万亩生态茶园,都在推广应用这个示范园展示的生物农药防病治虫技术和茶林间作经验。“像这样的生态茶园,整个黄山市普及率接近90%。近几年,欧盟检出多批中国出口茶叶含有农药残留,这其中从来没有黄山茶叶的份儿。”黄站长在一旁以骄傲的口吻补充道。

黄山毛峰第一家

谢裕大茶叶股份有限公司是家“老字号”。公司办公室墙上悬着一幅横匾,上面是新安画派一代宗师黄宾虹题写的“黄山毛峰第一家”七个大字。它像是一个历史的指示牌,引导我们走壁穿崖,溯向茶文化的源头。

黄山一带唐时名歙州,宋称徽州,不过,当时的范围更大,还包括婺源、绩溪两县。“浮梁歙州,万国来求(茶)”。唐代王敷《茶酒论》中的诗句,揭示了此地作为茶叶集散市场的盛况。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也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当时茶乡的繁盛。时至明清,徽州茶业达到鼎盛,不仅茶品名目繁多,而且产量充足,远销海外。此时兴起的徽商,纷纷走出徽州,前往上海、广州等地开辟茶号、茶庄,借新安江水道,把徽州茶叶运销海内外。

其中一位名叫谢正安的徽商,志行非同一般。他不仅在上海建立了“裕大”茶号,而且回到家乡徽州漕溪,潜心研制新茶。此时的徽州茶界,虽以屯溪为中心,却茶号茶庄林立,茶名更像天上的星星。因此有茶谚说:“茶叶卖到老,茶名记不了。”深知品牌之道的谢正安,决心改变这种纷乱状况。他想从改进茶叶制法入手,可制茶是老祖宗留传下来的,哪能说改就改?而且制茶讲究“天、地、人”协调配合,其中最重要的道道就是“看茶制茶”,难以整齐划一。可是谢正安凭着光前裕后、大展宏图的志向,硬是在传统的揉、捻、炒等加工程序中,加入了“独有门道”的“部篮一罩”烘干技术,制出的新茶“白毫披身,芽类似峰”,于是命名为“黄山毛峰”。1875年,此茶制成并投放市场,立即被抢购一空,并获外国茶商高度评价。

此后,黄山毛峰随着谢氏家族的浮沉而兴衰,随着世事的变幻而跌宕。到了20世纪80年代,重新振兴黄山毛峰的重任,居然戏剧般地落在了谢正安五世孙谢一平的身上。

此时的谢一平,虽然获得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山毛峰制作技术代表性传承人”的名号,却再无可能走老路行旧法。面对全市茶农占农户总数的67%,制茶企业达到3600多家,中国与世界的茶业突飞猛进的现状,若不能在坚持品质的基础上取得规模的突破,就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落败。

黄山毛峰正是由于产地高远,方成茶中之王;而人如茶,出其类,拔其萃,需有高远之志。深谙“茶道”的谢一平,给自己确定了“继承、发展、创新”的更高目标。

2006年,谢一平创办的漕溪茶厂扩资重组,引入战略合作伙伴,一举完成了由一个传统的百年老字号到现代企业的重大转变。

2007年,在黄山毛峰核心产区,谢裕大公司的现代化茶叶生产加工基地建立起来。其中4条清洁化、机械化茶叶生产线,为国内首创。

2009年,新造的4条茶叶生产线投产,这也是亚洲最大的自动化、连续化的名优茶加工生产线。过去仅凭手工操作的杀青、揉捻、理条、解块、烘干、炒干等道工序,现在由计算机精确调控,可以一气哈成。机器这边放上鲜叶,那一头,即出干茶。全厂日处理鲜叶最多可达26万斤。

谢一平领着我们在黄山毛峰核心产区上下穿行,平时不擅言词的他,此时滔滔不绝。他谈得最多的是谢裕大的未来:把黄山毛峰直销店、加盟店开到全国;开辟茶园观光旅游;研制茶叶衍生产品。他的更大抱负是:在同为中国十大名茶的祁门红茶、太平猴魁、六安瓜片核心产区,公司新建的加工厂尽快投产;此后,还要把工厂开到西湖龙井等其他名茶的核心产区!已经成为黄山最大制茶企业之一的谢裕大,看来将会大展宏图了。

文化是最好的泡茶之水

好茶须配好水,是许多品茶人的共同感受;而茶业发展还需配以另一种“泡茶之水”,这就是内涵丰厚的茶文化。

这种茶文化,我们在“谢裕大茶叶博物馆”里领略过了。

这是全国唯一的以黄山毛峰为主题的博物馆,至今已接待了数十万参观者。

馆内一方横匾,上书“谢裕大茶行”几个大字,为当代书画家沈迈士先生的手笔。引人注目的是,这里的裕字,左边“衣”字旁少了一点。据说正是当年谢正安先生的“创意”。在他那一代徽商看来,“富不出头”,清净雅和,是守身创业之本。他改造此字,就是要告诫子孙,任何时候都要意识到自己还缺一点。

谢一平不厌其详地给我讲述着这一字的来历。我觉出,老一代徽商永不知足的血脉,已经贯通到他这一辈新徽商的血管里。

其实,任何人只要留心,都是可以由品茶而汲取茶品的。茶叶带给人类的,除了健康与舒缓,更有无穷无尽的精神享受。

纯正、高洁是茶的品质;而至情至和,至高至静,是人生的境界。茶与人的这般水乳交融,正是人们爱茶恋茶的深刻原因。像黄山毛峰这样的佳茗,更可将人带入“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的仙境。这种迷人的茶文化内涵,不仅使茶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而且成为人们表达内心情感的载体。

因此,黄山毛峰以其绝佳的茶味以及中庸和谐、坦荡圆融的茶道,多年前即被列为外交国礼之选。在谢裕大茶叶博物馆的显要位置,悬挂着一张大幅图片,展示的是2007年3月26日,时任国家主席的胡锦涛率中国代表团访问俄罗斯,出席“中国年”活动期间,向普京总统赠送礼物时的画面。那盒国礼,盛着4种中国名优绿茶。漕溪茶厂精心制作的黄山毛峰列入其中。

有人说过,兼具色香味和文化品味的黄山名茶,已经充实与发展了中国人的幸福价值观。个中究竟,我们还可慢慢品味。

北纬30°一带为何多出好茶?

北纬30°线一带除了地质地貌、物种矿藏、水文气候等最为多样复杂外,也是地球上神秘现象最集中、自然和人文景观最密集的区域。这条看不见的曲线,位于亚热带和温带的过度地带,降水相对比较丰沛,植物相对比较茂盛,温度也比较适合人的生存。其有别于其他地带的微量元素、磁场、电场、重力场等,对于人与环境都有特殊的影响。

中国的十大名茶及大部分优质绿茶,大多产自北纬30°左右。例如龙井产自杭州狮峰山、梅家坞一带,位于北纬30°15′;洞庭碧螺春产自太湖洞庭山,地处北纬31°左右;君山银针产自岳阳君山,位于北纬29°15′;而黄山毛峰茶恰好生长在北纬30°08′的位置。

出产黄山毛峰茶的茶区,气候、地形、土壤、植被、水分等条件都特别适宜茶叶生长。这里出产的茶叶外形秀美,茶叶芽叶粗细适中,适合加工成各种造型,而且香高持久,滋味醇和,较之高纬度茶区的茶叶要浓,较之低纬度地区的茶叶要醇。而且这一带的茶叶大多生长在山地茶园,绿茶中的氨基酸会随着海拔高度的提高而增加,这就为茶叶滋味的鲜爽甘醇提供了物质基础。

绿茶冲泡“三投法”

名优绿茶冲泡有三种方法:先冲水,再入茶是上投;先入茶,再冲水是下投;先冲三分水,然后入茶,再续五分水是中投。选用何种投注方法,应视茶叶和季节而定。一般来说,嫩茶细叶用上投,老茶粗叶用下投,精制茶叶用中投。而酷暑枕凉适用上投,寒天拥炉适用下投,春秋爽心适用中投。还可视茶的松紧程度,外形紧结的名优绿茶应用上投法,而对条索比较松散的名优绿茶,用中投法为宜。

如何鉴别黄山毛峰

目前制作黄山毛峰干茶的企业不少。鉴别黄山毛峰的真假与质量,可从看外形、嗅香气、看汤色、尝滋味、评叶底5个步骤完成。

一、外形:黄山毛峰的条索细扁,翠绿中略泛微黄,色泽油润光亮;尖芽紧偎叶中,形似雀舌。干茶叶芽的芽峰应显露,芽毫多者为上品,芽峰藏匿、芽毫少者质差。特级黄山毛峰冲泡后芽叶会竖直悬浮于水中,继而徐徐下沉,芽挺叶嫩。

二、香气:质好的黄山毛峰,抓一小撮干茶叶凑近鼻端,嗅之有鲜爽清新之感,或有近似兰香、板栗香味。

三、汤色:茶叶冲泡3至5分钟后,倾出茶汤于另一碗内。若是上乘的黄山毛峰,汤色清澈明亮,呈浅绿或黄绿,而且清而不浊,香气馥郁高长。

四、滋味:黄山毛峰喝进口中,一般会感觉味鲜浓而不苦,回味甘爽。

五、叶底:黄山毛峰干茶经冲泡去汤后留下的叶底嫩黄肥壮,厚实饱满,均匀成朵,通体鲜亮。

西湖龙井:从来佳茗似佳人

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西湖龙井,居中国名茶之冠,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围的群山之中。多少年来,杭州不仅以美丽的西湖闻名于世界,也因西湖龙井茶誉满全球。

西子湖畔茶香飘

西湖龙井茶之名始于宋,闻于元,扬于明,盛于清。唐代茶圣陆羽撰写的《茶经》中,就有“杭州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天竺和灵隐二寺就位于西湖湖西。在1000多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西湖龙井茶从无名到有名,从老百姓饭后的家常饮品到帝王将相的贡品,从汉民族的名茶到走向世界的名品,开始了它的辉煌时期。

早在北宋时期,西湖龙井茶区已初步形成规模,当时下天竺香林洞的“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峰产的“白云茶”和葛岭宝云山产的“宝云茶”已列为贡品。苏东坡有“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之句赞美西湖龙井茶,并手书“老龙井”等匾额,至今尚存广福院胡公庙、18棵御茶园中狮峰山脚的悬岩上。到了南宋,杭州成了国都,茶叶生产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元代,龙井附近所产之茶开始露面,明代,西湖龙井茶开始崭露头角,名声逐渐远播,飞出寺院,走进寻常百姓家。明万历年的《杭州府志》有“老龙井,其地产茶,为两山绝品”之说。此时的西湖龙井茶已被列为中国名茶之列,明代黄一正收录的名茶录及江南才子徐文长辑录的全国名茶中,都有西湖的龙井茶。

如果说在明代西湖龙井茶还流于名茶之间的话,到了清代,西湖龙井茶则脱颖而出了。清代学者郝壹恣行考“茶之名者,有浙之龙井,江南之芥片,闽之武夷云。”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曾巡游了杭州的上天竺、下天竺、龙井、云栖等地,四次到龙井观看茶叶采制,品茶赋诗,并为龙井茶赋诗四首。在龙井寺题了《龙井八景》,至今崖壁间仍可觅睹其留题手迹。另外,相传乾隆在品饮龙井狮子峰胡公庙前的龙井茶后,对其香醇的滋味赞不绝口,封庙前18棵茶树为“御茶”,这一遗地至今尚存,已成为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由于乾隆皇帝的称赞,龙井茶身价倍增,不久便列为贡茶。从此,龙井茶驰名中外,问茶者络绎不绝。

清代龙井茶声誉鹊起,真正成为“中国第一茶”,一则有历代文人的推崇,二有皇帝赏识。历代文人墨客对西湖龙井茶大加赞誉,现已发现的专著有40余篇。苏东坡、唐韬的绝句“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如此湖山归得去,诗人不做做茶农”,反映出历代文人对龙井茶的酷爱。民国期间,著名的西湖龙井茶成为中国名茶之首。世界各国的元首及许多国际友人也曾相继慕名而来,对西湖龙井茶给

予格外厚爱。西湖龙井茶长期作为国家指定的礼品赠送各国友人。

郁郁群山出珍品

西湖龙井茶之名,源于它产于杭州市西湖区的龙井村而得之,集中产于狮峰山、梅家坞、翁家山、云栖、虎跑、灵隐等地。这里三面群山围抱着西湖,自然生态条件得天独厚,气候温和湿润,细雨霏霏不绝,密布涧溪潺潺,年均气温16摄氏度。每到春季,茶树嫩芽初展期,更是雨雾蒙蒙。优质的土壤、湿润的气候和特殊的龙井群体种茶树品种,三者合一的难得条件,使得龙井茶具备了名扬于世的“色翠、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特质的先天条件。

历史悠久的龙井茶自清末年间,就已形成了“狮”、“龙”、“云”、“虎”四个主要的生产基地,后来根据龙井茶在产地、生态条件、炒制工艺上的细微区别以及经销茶商的不同逐渐划分成为“狮(峰)”、“龙(井)”、“云(栖)”、“虎(跑)”四个字号:狮,以狮子峰为中心的胡公庙、龙井村一带所产,此处出产的西湖龙井茶被称为狮峰龙井,是西湖龙井茶中的上品;龙,为翁家山、杨梅岭一带所产,此处出产被称为石屋四山龙井,其中翁家山所产可以媲美狮峰龙井;云,为云栖、梅家坞一带所产,是西湖龙井产量最大的地区,此处出产被称为梅坞龙井;虎,为虎跑、四眼井一带。西湖龙井茶的采摘有三个特点:早、嫩、勤。茶农说:“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变成草”。根据采摘时间不同,西湖龙井又有明前茶和雨前茶之分。以清明节前采制的龙井茶质最佳,堪称极品,价格也最高,称之为明前茶。2006年,由茶王(18棵被乾隆帝指定的御茶“龙井王中王”)、采茶王、炒茶王三王联手制作的贡牌西湖龙井明前茶,500克拍出了128万元的天价,可说是创茶叶之最了。这18棵茶树每年能制成的明前极品茶也只有1公斤左右,由此可见极品龙井的珍贵程度。雨前茶是清明节之后,谷雨之前采制的,品质亦为上品。龙井茶的采摘强调其细嫩度和完整度,这也是鉴定其品质的主要依据之一。一般1公斤特级龙井,须采摘近8万个细嫩芽叶,芽叶不能太小或太大,1.5~2.0厘米,叶不能长于芽儿。而且在采摘的时候,不能用指甲掐取嫩芽,而是用指尖掐嫩芽,因为嫩芽太嫩,用指甲掐会留下痕迹。每到采茶季节,茶区那一片片碧绿的茶山上,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采茶姑娘们身背茶篓,穿梭于翠绿间的忙碌身影,用熟练的双手像鸡啄米似地采摘着细嫩的龙井茶。

高级龙井茶的整个炒制过程完全是凭着炒茶师的一双手在一口特制的光滑热铁锅中进行,运用独特的传统的龙井炒制手法:抓、抖、搭、甩、推、扣、拓、捺、压、磨等十大手法炒制而成。手不离茶,茶不离手,掌内碧草纷飞,让人叹为观止。整个炒茶过程分为青锅、回潮、辉锅三道工序,手法操作和时间掌控都由炒茶人根据经验来判断,要“看茶做茶”。每一捧鲜叶的水分、老嫩、大小都不同,这就要炒茶人根据不同鲜叶的情况决定衡量采用哪种手势,什么样的力度。所以,炒茶人的炒制技艺对茶叶成品的品质影响很大,也只有炒制技艺功夫了得的炒茶师,才能炒出色、香、味、形俱佳的龙井茶。

好茶还需好水泡。“龙井茶,虎跑水”这是闻名中外的杭州西湖双绝。虎跑水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和对人体有益的营养元素,水色清澈明亮,滋味甘洌醇厚。冲泡西湖龙井茶最好选用玻璃杯,因其透明,可观茶叶在杯中逐渐伸展。冲泡后的高级龙井茶,嫩绿可人的芽叶婷婷竖立,杯中交错互映、悠然上下浮动,栩栩如生,观其态美不胜收,未品已有三分醉。细品之,更觉唇齿生香、沁人肺腑,其中滋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打造杭州金名片

改革开放后龙井茶是被仿冒最多的一个品牌,由于西湖龙井茶产量有限,市场需求大,不少商家受利益驱动,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使西湖龙井茶市场鱼龙混杂。

1996年、2001年西湖乡和西湖区分别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龙井茶之乡(区)”。杭州西湖正在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西湖龙井茶以独特悠久的人文景观被列为杭州西湖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护和擦亮西湖龙井茶这张杭州的金名片,杭州市政府为此特制了三道护身符,即基地立法保护、产品防伪保护、销售专卖保护。这在全国农产品生产中都是史无前例的。

2001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正式公告对龙井茶实施原产地域保护,共有三个产区,其中历史上被文人墨客广泛称颂的龙井茶为西湖产区的龙井茶,是指西湖区168平方公里范围内,东起虎跑、茅家埠,西至杨府庙、龙门坎、何家村,南起社井、浮山,北至老东岳、金鱼井,这个范围内约2万亩茶树所产的鲜

篇四:《描写茉莉花样子句子》

1、我欣赏你。我愿做茉莉般的女子:荣辱不惊。茉莉,我羡慕你。你虽然那么平平无奇,却能在自己的—生中,尽情地展示自己,给人们带来了芬芳的倩影,不留下—丝遗憾地离去。描写茉莉花样子句子

2、茉莉花有着初绽的花朵,默默地散发出阵阵清香,微风拂来,迷人的清香马上弥漫了开来,充斥我的鼻翼,仿佛我的呼吸都带着茉莉的香气;它有着饱满的花苞,让人感觉似乎轻轻一碰,便会绽开一样。

3、入夏,茉莉花一批一批挂蕾,一批一批绽放。多么温馨芬芳的茉莉花儿,4、茉莉花的枝干细细的,翠绿翠绿的。狭小的叶子,像碧绿的翡翠,上面长着朵朵可爱的小花,像母亲保护着自己的女儿一样。它的花朵白白的,是那么的圣洁,不沾一点儿杂色,好象有八片狭长的花瓣围绕着那细小的花蕊,好像有8个孩子围绕它一起玩。描写茉莉花样子句子。它永远都是挺秀的站着,它不像别的花一样遇到太阳或雨水都会收缩着叶子和低下头,而茉莉花是旺盛的,它不管遇到阳光或雨水,都会默默的站着,像一位站岗执勤的少兵站在那里做自己应做的事。

5、茉莉花刚长出来的枝非常细,还带着嫩绿,虽然不怎么坚硬,但很有弹性,一段时间后,茉莉花的枝就会慢慢变成褐色,这时已经很硬了。奇怪的是,茉莉花的叶子,随着枝条,一节节的。成双成对的生长出来。开始是淡绿色,长得很像小桑叶,几天后,叶子长大了,更宽更厚了,颜色也变为了深绿色,映衬着晶莹的花苞格外好看。

6、茉莉花虽没有牡丹的艳丽,没有玫瑰的浪漫,没有百合的魅力,但它却饱含了一种质朴的美。

7、茉莉花,它虽然没有玫瑰花的美,没有牡丹花的高贵,没有杜鹃的艳姿。

8、我看着那雪白的蕊,觉得真是玲珑剔透。虽然没有娇艳的色彩,但质朴、本色、纯洁,不含任何杂质。它不像美人蕉那样,穿着大红袍子,披着黄色上衣,骄傲地扬起头;也不像荷花那样在水面上摆着优美的姿势,等待着人们的赞赏。它是那么小,那么不起眼。我曾经看过这样的诗句:“小小茉莉花,默默吐芳华。纯洁如白雪,丹心献大家。”

9、茉莉一般在炎热的夏季开花。它长花苞时,那小小的花蕾往往藏而不露。等开花时,那时的花朵完全开放,很像荷花,只是很小,很小,比一分钱硬币还要小。茉莉花的花是米黄色的,花瓣尖尖的,不时发出阵阵芳香。

10、茉莉花喜欢在夜里静悄悄的绽放,从不引人注目。她的绽放没有一点声音,因为它生怕惊醒了熟睡的人们,怕惊挠了他们的美梦。深夜,繁星闪烁在天际,它便悄悄舒展着身子,慢慢地,轻轻地。早晨太阳露出地平线那一刻,它便以最美丽的姿态,最灿烂的笑容来迎接朝阳的升起并且释放出全身的香味,给予人们一个清新的早晨,令人精神抖擞,心旷神怡。

11、茉莉花总是在六到十月开花,七月间开花最多最大。在那青色花蕾的顶端长出一个个小米粒大小的骨朵。花骨朵越长越大,像玉米粒那么大。第二天,在那缀满了含苞欲放的花骨朵绿叶中,开满了三两朵白色的花,又娇嫩、又鲜美,层层叠叠。我看着朵朵小花,心里美滋滋的。茉莉花开得越大越多,香味也就越来越浓郁。

12、一朵茉莉花,从绽开到凋落也不过三四天。微风吹落枝头的花朵,花犹洁白,暗香残留。世上的人们到底是不情愿花谢花飞的。花瓣终究要化作春泥,而花香却可以保留下来。茉莉香片久负盛名,清淡的茉莉香与清幽的绿茶香融为一体,恰如其分。

13、茉莉,应当是一种很平凡的植物了。它的花色纯白,枝叶没有什么特色,习性也并不娇贵。它只是盛开在江南的万紫千红中的素净的一朵。人们注意它,大都是因为它的花香。

14、在那一条条花蔓的顶端,长出了一个又一个小米粒大小的花骨朵。花骨朵一天比一天的,每次都能见到在两三片的叶子中开满了两三朵白色的小花,又娇又嫩,又漂亮。茉莉花开的越来越大,越来越大,香味也就越来越浓。走到花的跟前轻轻地一闻,我忍不住发出“花好香,好香”的赞声。

15、它开着乳白色的花朵,向你点头微笑。那样子真迷人,就像一位穿白色裙子的小姑娘跳着优美的舞蹈。一场风雨过后,它又像打了胜仗的将军一样,昂首挺胸,脸上落满雨珠,就向是成功后激动的泪水。

16、茉莉花的叶子是椭圆形的,碧绿碧绿的。清晨,碧绿的叶子上滚动着许多亮晶晶的水柱,在阳光的照耀下,那一片片叶子绿得发亮,就像一个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一条条花满伸出盆外,花满的顶端是嫩绿细小的新叶。

17、茉莉花的花朵是雪白的,在枝上开起一簇簇的花。那些花瓣长尖长尖的,花瓣的中间有一条凹着的线。它们像插在花蕊上一拔就拔出来似的,花蕊的中间有一个圆鼓鼓的花心,常常招来几只可爱的小蜜蜂。

18、茉莉花没开花时,满枝的绿叶,显得生机勃勃,从远处看去,宛如一簇簇翠绿的绒球。我每天精心地护理,它也像明白我的心思一样,努力地生长,为来年的开花积蓄着力量。

19、那翠绿的叶子间,就开出了一朵朵小而雪白的茉莉花。茉莉花的花瓣极小,给人一种小而淡雅的感觉,它的花瓣中有一个个小小的,嫩黄的花蕊。()一阵微风吹来,茉莉花在风中摇曳,散发出一阵阵淡而不腻的清香,沁人心脾、令人陶醉。

20、茉莉花,它虽然没有玫瑰花的美,没有牡丹花的高贵,没有杜鹃的艳姿。它含苞欲放,它清香宜人,它轻俗动人,它芳香沁人。在柔嫩的枝条上,茉莉花从层叠的绿叶中露出娇羞的小脸,雪白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颤抖着,使空气中弥漫起淡淡的清香。

21、茉莉花的叶子是椭圆形的,碧绿碧绿的,清晨太阳刚刚升起,碧绿的叶子上滚动着亮晶晶的小水珠。在阳光下,那一片片绿叶绿得发光发亮。

22、这实在是一种与众不同的花香。它清新淡雅,幽远沉静,全无甜腻之感,又并不是躲躲闪闪、若隐若现的。宋人有诗云:“一卉能熏一室香”,赞的就是茉莉花香,一枝茉莉花就能使一室香气弥漫。天下有太多的花香。有些彼此相似,于是湮没无闻;有些却被花朵的丰姿所掩盖,因此常常被忽视。由此看来,茉莉花香是出色的,它不落窠臼;茉莉花香又是幸运的,它与花朵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篇五:《描写湖的优美句子》

1、西湖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当一阵阵清爽的微风拂来,湖面泛起一层层涟漪,石堤上的垂柳也婆娑起舞,炫耀它那妩媚多娇的英姿。虽然杨柳已过了最生机勃勃的春季,不如以前的嫩绿,可亭亭玉立中却透着淡淡的成熟,娇嫩的柳儿变得更有一番风味。细长的柳条划过清澈的湖面,挂满了晶莹剔透的水珠,柳条儿倒映在湖面上,使湖水也染成了绿色,仿佛一湖翡翠向东奔流。描写湖的优美句子

2、阳春三月,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笑盈盈地走来了。湖畔的小草探出头来,用那淡淡的青色给人们传递春的信息;杜鹃也用它那圆润、甜美的嗓音唱着“春之歌”,3、鹅湖望去无边无际,浩阔的水面波澜壮阔,发出“哗哗”的水声,温柔恬静,不受风大的影响而变得凶恶了,且这种声音不绝于耳,或许这是湖水在大风的日子里,唱的一首雄壮的歌儿吧!

4、第一次来太湖时,天上下起了春雨,这雨似乎总喜欢在江南一带凑热闹,这么一闹,倒给太湖增添了神秘,此时此刻,那雨滴和桥上的木板接触的灵巧的声音也能把人吸引住。

5、站在船头,整个湖面笼罩在濛濛秋雨之中,放眼望去,碧波万頃,千岛竞秀,群山叠翠,若隐若现,朦朦胧胧。描写湖的优美句子。那湖水的蓝,群山的绿,融为一体,不是蓝,不是绿,又恰似蓝,恰似绿,好一个“春来江水绿如蓝”,你的心胸便也被荡涤的如这蓝绿的山水一样清澈。难怪800年前的南宋大哲学家朱熹就发出如此感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话水来”。

6、游太湖时,方爱坐船。当看着艄公缓缓地摇着橹,听着橹拍打水面的声音就觉得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那船桨激起涟漪,摇晃到不远的地方,也悄悄消失,湖面一抹而平。渔船数只,本来已是秀美不过,还有那青山重重叠叠,近山如簪,远山如烟。远处,不时飞来几只鸬鹚,它们的抓鱼动作似乎也成为太湖中一道优美的风景线。

7、西湖是柔美的,是妖娆的,有些不出格的狂野,时而也是宁静的。没有起风的时候,无声的西湖“静如处子”,淡雅,柔情似水,朦胧中,平静的湖面,更像一面不曾打磨的镜子,显得那么和谐。碧蓝的湖水与天空浑然一体,使我似乎感觉不出谁是天,谁是湖。在阳光照耀下,湖面有些金光闪闪,像是粘上了白娘子。飘扬的裙子上的金粉,是那么细滑,那么闪烁,释放出耀眼的光芒。

9、荡舟在那烟波浩渺、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使人感到一种世外桃源般的感受。我陶醉在这没有粉饰的质朴圣洁的美中,想放声高歌,又怕破坏了这和谐的气氛。于是索性支起双桨,躺在小船上,任湖风轻拂我的脸颊,任碧波拍打船弦,任大脑在美中陶醉,任心潮在美中起伏。我曾经领略过西湖的妩媚,东湖的清丽,南湖的辽阔,以及鄱阳湖的帆影,玄武湖的桨声,昆明湖的笑语。

10、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沉醉在这如画的景色中,他们都是做着一个朦胧的“江南梦”。“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从来不著万斛船,一苇渔舟恣奔快。”太湖的美景像一杯绿茶,自然清新;()太湖的美景像一段丝绸,绚丽光洁:太湖的美景像一幅画卷,描绘出她的幽静,描绘出江南的别致……

11、沿着石子小路往前走不知不觉走上了通往湖中央的石拱桥。走在石桥上,低头看平静的湖水,不由得大吃一惊——莲花湖的水真清啊!清的可以看见水里的小鱼;莲花湖的水真绿啊!绿的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莲花湖的水真静啊!静的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12、我迫不及待地跑到湖边,哇!青海湖真大呀!难怪藏族人民称它为“高原上的蓝色海洋”,它一望无际,碧波万顷,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镶嵌在大地上,在太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清凉的湖水拍打着浪花,一遍一遍地舔着我的小脚丫,仿佛在对我说:“欢迎你!远方来的客人!”

13、岛南湖面上的三座石塔,为明天启元年所立。许多游客都把它看作是杭州的“城徽”和西湖的标志。每当中秋月白,薄月当空,塔中点灯,有“天上月一轮,湖中影成三”的奇妙景观,亦“三潭印月”由此而来,据说当地人过中秋节,大都喜欢到三潭印月游玩。

14、烈日炎炎,湖中花盛草满,天空霞绯虹瑰。清晨,太阳还未露出地平线时,东方呈淡粉色,远远望去,就像一把粉红的羽绒扇面。不一会儿,一轮火红的太阳沾着湖水升起在紫褐色的雾霭中。顿时,湖面生辉,极为壮观。在风平浪静的日子,你还可以看见“两个太阳”的奇观呢——东边,水天分界处,朝阳像一个红色的绣球冉冉升起,湖中,又一只“火球”在荡漾。

15、我们坐着船欣赏湖面的风光,西湖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西湖水真清呀,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在船上我看到了雷峰塔,雷峰塔有5层,塔尖金光闪闪,远远看到的雷峰塔非常壮观。

16、站在湖边向远处望去,蔚蓝色的湖水连着淡蓝色的天空,大朵大朵的白云在上面变幻着图案,小鸟扇动着翅膀在湖上、天空中自由地飞翔。辽阔的草原仿佛在湖边铺了一层厚厚的绒毯,五颜六色的野花点缀在上面,一群群牦牛在草地上悠闲地散着步。这里真像是人间仙境啊!

17、千岛湖是一个美丽的湖,岛屿众多,星罗棋布,湖水碧波荡漾,既有太湖的烟波浩渺,也有西湖的乖巧灵韵。千岛湖更是一个丰饶的湖,有机鱼,绿茶,木材,毛竹,山核桃……资源丰富,美丽富饶。千岛湖也是一个充满现代的欢乐湖,她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游客,游山玩水,观光度假,休闲娱乐,品茶吃鱼……

18、雨渐渐停了下来,影影绰绰的群山像一个睡意未醒的仙女,披着蝉翼般的薄纱,含情脉脉,凝眸不语,似朵朵出水芙蓉。西湖也平静了下来,暖暖地依偎在群山的怀抱之中,杨柳也停止了狂欢,静静地在湖边清洗自己沾湿的秀发。荷花也宁静了,几只白色的蝴蝶在飞来舞去。满世界花草树木及山峦都缀上了亮闪闪的水珠,触目一片晶莹。

19、太湖没有海的活泼,没有长江的磅礴,也没有山泉的甘甜,但是,她拥有那份淡泊和宁静,她用那清风送来的自然气息告诉我们,她属于江南。湖上泛着一片轻烟似的薄雾,远望群山,只隐约辨出灰色的山影。我向周围望去,湖四周长满了野草,能嗅到一股泥土的芬芳,是春雨,把这自然的味道传递过来。此时,天上传来了清脆的黄鹂声,在这清幽的地方好似天籁之音,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诗: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诗和景,真真融合到了一起。

20、从来不曾想到,泸沽湖竟有着如此的美丽。远远地望去,湖水被天空映得碧蓝,衬着几座远近不同的青山,恰如一颗遗落在绿色的丝绸之中的蓝宝石。荡舟湖上,不时的飘来几朵嫩白的小花,为这青山绿水做着点缀。远山之间饶着雾丝,留给人种种神秘的幻想。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不曾见过的,却为何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21、雨下得越来越大了,雨丝像珠帘垂落在湖面上,隐隐约约看见湖中欢乐的鱼群,翩翩起舞,追逐雨水漾起的波纹,落在湖面,溅起银珠般的小小浪花。我漫步在西湖的小道上,杨柳随风不时飘来,不远处的朵朵荷花紧紧依偎着碧绿滚圆的荷叶上,在洁白雨丝的洗涤上,仿佛浑身披上了柔软的轻纱,变得更加清秀、雅洁,妩媚可爱,真可谓是“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依依的垂柳,起伏的山脉……都被这如丝如缕的雨,点缀得更加妖娆,更加迷人。

22、“万顷湖平常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古人赏景大都有闲情逸趣,平湖秋月,泛舟湖上,与友把盏,悠哉悠哉。白居易的“船缓进,水平流,一茎竹篙剔船尾,两幅青幕幅船头。”这便是古人游水时抒怀的写照。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357018.html

    上一篇:春天日志

    下一篇:有关父母的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