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诗词鉴赏】
推窗袁枚 篇一:《诗歌鉴赏答题格式示例晚自习》
诗歌鉴赏答题格式示例
1、.形象(意象)类
(1)题目类型:
①“╳╳的寓意是什么”,“╳╳指什么”,“╳╳在诗中是什么意思”等。②这首诗塑造了什么
样的形象?③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解题格式:
(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作者情感)。
(3)【链接高考】 试分析下面诗中画眉鸟的形象。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本诗为作者贬官外任时所作)
【参考答案】(1)诗歌描写了一只画眉鸟出笼后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形象。(2)其中一、
二两句具体描写画眉鸟出笼后,自由自在地飞翔、无拘无束地歌唱的特点。(3)其实画眉
鸟的形象就是摆脱了朝廷束缚后自由舒畅的诗人自身形象写照。
2.意境类
(1)题目类型:
①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②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思想感情?③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解题格式: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
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
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
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3)链接高考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
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
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
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
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3.情感主旨类
(1)题目类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怎样
的情趣”,“主旨是什么”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
(2)解题格式: 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
(3)链接高考 下面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矛盾的心理?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参考答案】⑴ 这首诗描绘了落木萧萧,鸿雁南飞,北风呼啸,江上寒气袭人的景象,
⑵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及隐居与从政的矛盾心理。⑶也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其中“遥隔楚云端”“孤帆天际看”两句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而“迷津欲有问”一句
借用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表明了隐居与从政的矛盾心理。
4.表达技巧类
(1)题目类型: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2)解题格式: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
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3)链接高考
早行 陈与义(推窗袁枚)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参考答案】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
“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
独寂寞(步骤三)。
5. 语言类
(一)诗眼炼字类
(1)题目类型: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①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麽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②你认为这首诗(第╳联╳句中)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解题格式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链接高考】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及解析】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二)关键字词类
(1)题目类型: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题格式:
(1)该字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字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链接高考】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
么?(2002年高考题)
【参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㈢语言风格特色类
(1)题目类型: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2)解题格式: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链接高考】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参考答案及解析】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
(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6多角度综合类
从以上多个角度综合设问,回答时应注意认真审题,抓住题干中的信息,理清共几问,分
各问答题要领参照上文,注意根据提问方式,灵活处理侧重点,严防出现漏答或无意义的
【解答格式】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
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
【链接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就诗的“虚灵活泼”写一段完整的赏析文字,
推窗
连宵风雨恶,蓬户不轻开。山似相思久,推窗扑面来。
注:袁枚,号随园主人,清代灵性派诗人,有诗评家评“随园诗处处虚灵活泼”。
【思路点拨和答题要点】本诗把雨后青山写得虚灵活泼,富有生活情趣。
要点:①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酷爱,但本诗中的大自然并未以具体意象出现。 ②人思山,山亦思人,无情之山有情(拟人)。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总分总式) +。 +通过80字左右。 (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三)清各问的类型,明确要求回答的角度。回答关键看问号,做到题目问什么,就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忌乱答一通。回答要依据提问的顺序来答,不要颠三倒四、语无伦次地回答,力求答案简明,条理清楚。内容重复。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评价 袁枚
③一个“扑”字,化静为动。
(每点2分,表达有层次,语言流畅各1分)
推窗袁枚 篇二:《清诗鉴赏三十六例》
清诗鉴赏三十六例
孙长江
目录
1.袁枚《夜过借园闻笛》
2.林则徐《塞外杂咏》
3.吴兆骞《帐外》
4.江湜《山寺夜起》
5.陈维崧《将去洛阳,灯下感赋》
6.黎箭《小园》
7.袁枚《秋海棠》
8.吴伟业《采石矶》
9.柳如是《西湖八绝句(之一)》
10.顾炎武《塞下曲》
11.袁枚《纸鸢》
12.郑燮《淮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13.桑调元《五人墓》
14.纪昀《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其二)》
15.吴景仁《稚存①归索家书》
16.宋湘《梅修①重有浙江之行()其二
17.史夔《无锡望惠山》
18.叶燮《客发笤溪》
19.陈文述《夏日杂诗》
20.张问陶《出栈》
21.戈鲲化《甬上竹枝词》
22.袁枚《苔》
23. 蒋士铨《湖上晚归》
24.钱澄之《夜归》
25.郑真《晚望》
26.姚范《山行》
27.史台懋《春阴》
28.王永彬《同友人游青溪》
29.王猷定《螺川早发》
30.阮江《甬江夜泊》
31.王士禛《真州绝句》
32. 宋琬《狱中对月》
33. 宋琬江上阻风
34.厉鄂《晓至湖上》
35.龚鼎孳《上巳将过金陵》
36.袁枚《推窗》
1.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1.夜过借园①闻笛
袁枚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注】①借园:作者好友李晴江的寓所。
1.简答“笛声”这一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2.简要赏析颔联和颈联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4分)
参考答案
1.笛声是全诗的中心意象。(1分)它是借园主人心声的流露,感情的寄托。(1分)。诗的首联引出"水上音",中间两联集中笔墨对其进行描写。颔联借“笛声”抒发"秋士"哀愁之心,颈联写诗人与“笛声”产生了感情的共鸣,又陶醉在音乐的享受之中,尾联首句,当作者在"秋夜"听完友人的一曲笛声之后,终于迎来了与"秋士"的相逢之时,通过“笛声”两人心灵达到了高度的默契。诗的收束像不尽的笛声的余音一样,让人回味无穷。(1分)
2.(5分)这两联主要运用了陪衬烘托的表现手法。(2分)颔联描写笛声在冰凉如水的月色中飘荡,浸透了清冷的月色,更增添了笛声凄怨的情韵;颈联写笛声嘹亮,仿佛阻遏了夜空中的碧云,突出了借园主人吹奏技巧的高超。(2分)诗人以视觉意象“月色”及嗅觉意象“藕香”作为陪衬烘托,使笛声意味更加丰富感人。(1分)(要求能结合颔联颈联分析鉴赏。否则酌情扣分)
2.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2.塞外杂咏
林则徐
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注释:①这是林则徐被遣戍新疆伊犁途中写下的一首诗。
②笏,古代大臣朝会时所拿的手板,长方形。
③琼瑶:美玉。
1.请简析首句运用的修辞手法。(2分)
2.简析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万笏”为喻,描绘了天山山峰众多连绵的景象;用“琼瑶”比喻天山山顶积雪。
2.作者前两句描绘了天山雄伟壮丽的的景象,写自己被谪贬伊犁,旅途中只有天山相伴,表现了寂寞孤独之感。后两句写“笑”写“难消”,表面上写开朗旷达,实际上流露出身处逆境的无奈,表达了年事已高、壮志未酬的伤感之情。(推窗袁枚)
3.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3.帐夜①
吴兆骞
穹帐连山②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苹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圆使,风云不断北庭③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近城未著花。
[注]①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②连山:就着山势。③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
1.诗歌的第二联是用什么手法从哪些角度描写边地景物的?请简要分析(5分)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析(6分)
参考答案
1.动静结合,“雁飞”是动景,“白雪”是静景,动静结合,写出了边地特有的景象。(2分);(2)视听角度,“雁飞”“白草”“雪”“黄榆”是目中所见,“笳”声是耳中所闻,调动视觉听觉,给人身临其境之感。(2分)(3)色彩点染(或色彩渲染),“白”“黄”的色彩点染,写出了边地景色的单调。(1分)
2.表达了诗人身处苦寒边地的忧愁与无奈。(“空”表现出无奈,没有这一点的扣1分)(3分)妻子白白寄来了春装,因边地五月仍然不见春意,“春衣”无法穿在身上,侧面写出了边塞的苦寒。(3分)
4.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6分)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5分)
参考答案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一是具有动态。(2分)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2分)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风岚之动态,形象生动。(2分)
2.诗人不眠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1分)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夜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2分)二是思家,(1分)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1分)
5.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将去洛阳,灯下感赋
陈维崧
露幌风帘思不禁,巡檐背手重沉吟。
一城汉苑隋宫地,几夜零砧断杵心?
菊到将离分客瘦,天因离别酿秋阴。
偃师①明发应回首,洛水嵩云②深更深。
[注]①偃师:河南县名,位于洛阳东面。
②洛水嵩云:洛河之水,嵩山之云。洛河流经洛阳,嵩山在洛阳东面。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以首联和颔联为例简要分析之。(4分)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诗的颈联做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4分)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即将离别洛阳时的留恋与感伤。(2分)首联“思不禁”直接点明诗人离开洛阳前心绪不宁、浮想联翩的情形,“巡檐背手”“重沉吟”则将作者内心情绪具体化、动作化。颔联借洛阳汉苑隋宫的遗迹、牵人魂魄的断续捣衣声的描写,间接表现诗人对洛阳的留恋。(2分)
2.(4分)①拟人手法,菊花因离别在即而分外寒“瘦”,天气因离别在即而
“酿”出秋阴,移情于物,化静为动,渲染了离别在即感伤与留恋。②借景寄情,菊花分外寒瘦,天空秋阴浓厚,哀景寄托了离别在即的感伤与留恋之情。③哀景衬托哀情,分外寒瘦的菊花、秋阴浓厚的天空衬托了诗人离别在即的感伤与留恋。④情景交融,诗人因离别在即而神情黯然,菊花因深秋来临而分外寒瘦,天空因深秋来临而阴云浓密,情景水乳交融。(手法2分,分析2分,任答一点即可)
6.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小园
黎简
水景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推窗袁枚)
幽竹如人静,寒花①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①寒花:菊花。
作者简介:
黎简原籍广东顺德,其父来南宁经商,娶当地大族雷氏女为妻。乾隆十二年(1747)五月二十三日(6月30日)黎简生于广西南宁,年轻时往来广东、广西间。因喜爱广东省内东樵(罗浮)、西樵二山之胜,故自号“二樵”。他还取东樵432峰、西樵72峰之意,把居室命名为“五百四峰堂”。黎简性情耿介,不慕名利,世人目之为狂,遂自号“狂简”。乾隆五十四年(1789)拔贡,将赴廷试,因父丧未行,遂不复应试。黎简多才多艺,工诗善画,兼精书法,擅长篆刻,号称“四绝”。
一生未出仕,靠卖画、卖文及教馆为生,生活比较清贫。曾寄居广州慈度寺,住处四周种上竹子,曰竹平安馆。中年所居村曰百花村,筑亭曰众香阁、曰药烟堂、曰五百四峰。袁枚当时名动天下,来到广州欲求一见,却被黎简拒之门外,一时轰动诗坛。翁方纲任广东学政时,未到广州上任,先梦见二樵,更被传为佳话,也可见二樵在当时文化人心目中的地位。1799年十一月七日(12月3日)卒。
1.这首诗首联中“窥”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其妙处。(6分)
2.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5分)
3.后两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品格?请简要分析。(4分)
4.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一联作简要赏析。(4分)
5.诗歌最后两联借助哪些意象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4分)
参考答案
1.“窥”字运用拟人手法,反客为主,不说小园里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的景物,想一睹其真容,生动地突出了小园景物的美丽动人,富有魅力。
2.幽竹、寒花(菊花)寓含高风亮节之意,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的象征。幽竹亭亭静立,秋菊凌霜傲放,如霜新月辉映,烘托出一个品行高洁具有高风亮节的诗人形象。
(2)选用亭亭静立的幽竹、凌霜傲放的秋菊(寒花)、洁白无瑕的新月等意象,(2分)表现了诗人孤傲高洁的情怀和节操。(2分)
4.(4分)“水影”句正面描写园内景色之美,(1分)园内小池清澈见底,池边大树枝繁叶茂,树影倒映池中婆娑荡漾,水静影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1分)“山光”句巧妙变换角度,运用拟人手法,从侧面突出园中景物之美,(1分)本为园中之人透过短墙欣赏“山光”,诗人却说“山光”窥视园中美景,不但写活了“山光”,增添了情趣,更侧面突出了园中景物之美。(1分)
5.(4分)幽竹、寒花、新月,(2分)幽竹劲节,寒花孤傲,新月是高雅圣洁、白璧无瑕的象征,通过这些意象刻画了一个孤清高洁,胸怀澄明的人物形象。(2分)
7.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秋海棠
袁枚
小朵娇红窈窕姿,独含秋气发花迟。
暗中自有清香在,不是幽人不得知。
[注]袁枚,三十多岁以后不再出仕,过了几十年悠游林泉山野的闲适生活。
1.诗人笔下的秋海棠具有哪些特征?请概括回答。(3分)
2.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分)请结合三四句作简要分析。(4 分) 参考答案
1.“小朵娇红窈窕姿”,写秋海棠花朵娇小、颜色红艳、姿态美丽;“独含秋气”写秋天开花;“暗有清香”写自有香气。
2.本诗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诗人以秋海棠借指品行高洁的人。(2分) 后两句中,“清香”喻指一种高洁的品德,“幽人”指高洁的隐士,这两句诗借赞美秋海棠,表现自己的高洁操守,淡泊情怀。(4分)
8.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采石矶
吴伟业
石壁千寻险,江流一矢争。
曾闻飞将在,落日吊开平。
[注]飞将,为飞将军李广的省称。《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记载:李广英勇善战,为右北平太守,“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后因以“飞将军”指矫健敏捷的将领。这里指的是明将常遇春。
作者简介:
吴伟业(1609~1672)明末清初诗人。字骏公,号梅村。先世居昆山,祖父始迁太仓(今皆属江苏)。少时"笃好《史》、<汉>,为文不趋俗"(《镇洋县志》),受张溥赏识,收为学生。崇祯四年(1631)中进士,授翰林编修,后任东宫讲读官、南京国子监司业等职。南明福王时,拜少詹事,因与马士英、阮大铖不合,仅任职两月便辞官归里。清朝顺治十年(1653),被迫赴京出仕。初授秘书院侍讲,后升国子监祭酒。三年后奔母丧南归,从此隐居故里直至去世。吴伟业生活在明清易代之际,仇视农民起义军,对清统治者也无好感。他屈节仕清,一直认为是“误尽平生”的憾事,在诗文中多有表露。吴伟业诗今存1000多首,他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四库全书总目》评论说:“其少作大抵才华艳发,吐纳风流,有藻思绮合、清丽芊眠之致。及乎遭逢丧乱,阅历兴亡,激楚苍凉,风骨弥为遒上。”颇能概括其特色及前后变化。他的诗歌多写哀时伤事的题材,富有时代感。他的近体诗中的佳作有《过吴江有感》、《过淮阴有感》、<杂感>、《扬州》、《读史杂感》、《怀古兼吊侯朝宗》等。其中《扬州》四首,更是他
推窗袁枚 篇三:《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十次周练语文》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十次周练语文
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姑苏台诗(推窗袁枚)
刘禹锡
故国荒台在,前临震泽波。
绮罗随世尽,麋鹿古时多。 筑用金力,摧因石鼠窠。
昔年雕辇路,唯有采樵歌。
简述这首诗的写作思路。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冬夜闲居
王人鉴
忽忽寒光早,闲居水上村。 病疏当世事,贫负故人恩。
黄叶深樵径,荒烟淡荜门。
凭谁论出处,裋褐信乾坤。
注:①出处:《易·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指出仕做官或居家隐居。②裋褐(shù hè):粗陋的衣服。
诗的中间两联写了什么内容,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推窗
袁枚[注]
①②
连宵风雨恶,蓬户不轻开。
山似相思久,推窗扑面来。
注:袁枚:(1716~1797年),字子才,号简斋,清代诗人、散文家。乾隆十三年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与山水为邻,以林鸟做伴,过起了悠闲自在的生活。
诗人喜爱大自然,而风雨是正常的自然现象,但诗人为什么称之为“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齐天乐
王月山
夜来疏雨鸣金井,一叶舞空红浅。莲渚收香,兰皋浮爽,凉思顿欺班扇。秋光苒苒。任老却芦花,西风不管。清兴难磨,几回有句到诗卷。 长安故人别后,料征鸿声里,画阑凭遍。横竹吹商,疏砧点月,好梦又随云远。闲愁似线。甚系损柔肠,不堪裁剪。听著鸣蛩,一声声是怨。
注:①金井:设有雕栏之井,借指庭院。②商:古时五音之一,音调悲伤。③疏砧:时断时续的捣衣声。 “秋光苒苒。任老却芦花,西风不管”写出了秋天什么景色?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②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中吕】红绣鞋·雪
【元】徐再思
白鹭交飞溪脚,玉龙横卧山腰,满乾坤无处不琼瑶。因风吹柳絮,和月点梅梢,想孤山鹤睡了。
这首小令体现出雪后景象怎样的特点?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水仙子·田家
贯云石
绿阴茅屋两三间,院后溪流门外山,山桃野杏开无限。怕春光虚过眼,得浮生半日清闲。邀邻翁为伴,使家僮过盏,直吃的老瓦盆干。
注:①贯云石:元代散曲作家,做过翰林侍读学士,后辞官隐居杭州,改名“易服”,在钱塘卖药为生,自号“芦花道人”。②虚过眼:白白地从眼前浮过。
②①:
“怕春光虚过眼,得浮生半日清闲”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姜夔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注
注:红莲夜:元宵灯节,红莲指灯节的花灯。
(1)“当初不合种相思”句有什么深意?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间别久不成悲”和“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是什么关系?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 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答案:“连宵风雨”本是正常的自然现象,诗人却因其阻碍了自己与自然山水的亲近,只能待在室内,连门窗都不能轻易打开,因此称之为“恶”。诗人此时内心的郁闷之情也正反衬出他对大自然山水的无比热爱。
。
7.答案:(1)此句是反其意而说,将抽象的相思形象化,表达了词人难以承受的离别苦情,从而含蓄地表现了情人之间感情的深挚。
(2)“人间别久不成悲”和“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是前果后因的关系。是说两人彼此之间虽然都有对对方的深切思念,但是却不能在一起享受人生的欢乐,时日一长,彼此便似乎已经体会不到对方内心的悲苦了。词人如此曲折地表达了二人情感的深厚,韵味悠长。
推窗袁枚 篇四:《所见古诗原文_所见的诗意_作者袁枚》
<所见>作者是清代文学家袁枚。其全诗如下: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前言]
<所见>是一首五言绝句,是清代文人袁枚所作。所见古诗原文_所见的诗意_作者袁枚。本诗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注释]
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欲:想要。
⑸捕:捉。所见古诗原文_所见的诗意_作者袁枚。
⑹鸣:叫。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鉴赏]
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 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
上一篇:下雪中的描写
下一篇: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