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文选的读后感

| 读后感 |

【www.guakaob.com--读后感】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读后感3000字
邓小平文选的读后感(一)

邓小平同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和改革家。作为我党的第二代领导的核心人物,他的思想时至今日仍然影响着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指引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前进的方向。怀着无比的崇敬,我学习了邓小平同志这位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巨人的著作《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里面收录了邓小平1982年至1992年的许多讲话内容,体现了邓小平本人的思想政治价值观。

读完第三卷后收获很多,总结了如下:

首先是“以人为本”的精神,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这实际上是邓小平同志在第三卷中反复向自己提出的设问,也是他考虑一切问题,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邓小平作为共产党的领袖人物,他时刻把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疾苦记在心头,把人民利益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着眼点。他认为,我们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理应是党的全部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他说:“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他经常告诫全党同志:“我们要想一想,我们给人民究竟做了多少事情呢?”我们一定要根据现在的有利条件加速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

其次是适应变化的发展观念。邓小平反复强调“世界在变化,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也要随之而变。”“要发展就要变,不变就不会发展。”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在南巡时讲道:“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改革是全面的改革,一再强调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子,就是着眼于现在世界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发展一日千里,中国不能安于落后,必须一开始就参与这个领域的发展。”这样一种远见卓识已经、正在、也即将在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得到回应。正是这种适应变化的发展观,引导全党“按照实践的发展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前进”,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的伟大事业。

再次是独立思考的观念。不唯书,不唯上,不照搬,善于从实际情况出发,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是《邓小平文选》中的显著特征。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1977年9月19 日谈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时,邓小平就明确提出“要独立思考,不要东看看,西看看。”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中严肃地批判了“左”的思想造成人们头脑僵化的问题,提出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指出“书上没有的,文件上没有的,领导人没有讲过的,就不敢多说一句话,多做一件事,一切照抄照搬照转”,这种“随风倒本身就是一个违反共产党员党性的大错误。独立思考,敢想、敢说、敢做,固然也难免犯错误,但那是错在明处,容易纠正。”正是因为邓小平掌握了这种历史的辩证法,才缔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邓小平文选的读后感】

最后是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指出:“全党要一心一意地搞现代化建设。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一九七八年三月十八日,全国科学教育大会召开,在会上邓小平作了重要讲话,他精辟地指出:“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四个现代化的关键,只有科学技术实现了现代化,才有可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的现代化,而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的关键是在教育。”他把教育列为当时的头等大事,这个理论的提出不是偶然的,它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二战之后,时代主题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中国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提出了尖锐的挑

战。

读过《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感到自己重任在肩,光荣的使命召唤着当代大学生,党和人民寄厚望于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勇敢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本着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中,把自己锻造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这本书启迪我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观点审视世界和未来。比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著名讲话,强调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他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就要亡国亡党”。通过这本书,我变得善于理论思维,不是唯心的而是唯物的,不是片面的而是全面的。不是静止的而是发展的。这样使我被表象所迷惑从而能抓住事物的本质。邓小平理论对制定社会发展战略,研究社会发展问题上的方法论意义制定社会发展战略,是通过对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进行研究,找出各种方法论,事物本质的联系,抽象出规律性认识,这是超越时空的一般性。达到这一点,要用科学的方法论,取得主观和客观的统

一。把实事求是作为认识问题的基础,作为观察问题的根本方法,是现实的客观要求,也是认识主体的必然选择。其实,这个道理十分简单,我们生活在现实中,而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在面对五光十色的具体事物,是看得见,体会得到的真实存在,所以我们只能从现实的客观对象出发,对其判定和认定,并在这个过程中排出主观臆断,非理性的因素, 从而对现实事物的发展做出科学地认识,制定合乎实际的决策事实证明,没有实事求是不可能有中国的大发展。这一点恰恰是邓小平理论精髓,也是邓小平对历史上人类正确处理主客体关系的本质的准确把握。通过这些,奠定了我科学的思维方式,那就是唯物辩证法,还有正确的价值取向,那就是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这本书启迪我树立坚强的意志。文如其人,书中折射出邓小平同志伟大的人格精神,它“三起三落”,在关键时刻作出的重大决定,表现出非凡的胆略和勇气。他不仅领导我们的党和国家从“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深重灾难中走出来,而且还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邓小平指导下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华民族历史上诸多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民富强国,又一次被奠定在新的路线基础上,成为现实的奋斗目标。从这本书中,使我深深体会到:建前的意志是事业成功的基石。挫折和磨难仅仅是一种不成功的结果,但是如果我们能正确认识它,对待它,并从中吸取教训,挫折和磨难会变成一种强大的动力,促进人们由于追求更大的成功。在我国历史上,有战国时期“引锥刺骨”的苏秦,汉代“头悬梁”的孙敬,南北朝“闻鸡起舞”的祖狄------他们顽强的遗志,都是值得我们提倡的。

同时,这本书还启迪我树立爱国观。邓小平说:“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祖国为最大的光荣。”“对我们的国家要爱,要让我们国家发达起来”。邓小平的这句话,既是对全国人民的期望,更是他一生追求的真实写照。可以说,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独立和国家富强而奋斗,这是邓小平爱国的主旋律。1981年2月,邓小平在为英国培格曼出版公司编辑出版的《邓小平副主席文集》撰写的序言中说:“我是【邓小平文选的读后感】

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每当问及一些“县官”以“父母官”自称时,在我的脑海中邓小平的形象立刻就如耸入云霄的大山。 如邓小平曾说过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因此做为时代的代言人——当代大学生,我们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我们是新世纪的大学生,是最富有朝气的一代,要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就应该吸收学习《邓小平文选》中所感悟到的那些理论精华,保持历史的思维习惯,实事求是的基本作风,学会创新发现,才能更好地肩负起我们接班人的责任,使我们的祖国得到长久的发展,而我们也可以在此过程中提高自己,得到历史的肯定

读《邓小平文选》有感
邓小平文选的读后感(二)

读《邓小平文选》有感

这是一个时代的伟人,这是一个睿智的老人,这是一位中国人的英雄。今天,我有幸拜读了关于他的《邓小平文选》,它精辟而通俗的实录了在中国改革发展腾飞的一路中,我们的伟人所起的作用,所作的果断决策。掩卷遐思,对其中关于改革的篇章感受颇深。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读完了《邓小平文选》,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回顾邓小平的一生,邓小平从他青年时代开始就树立了坚定的信仰,坚信中国革命一定会胜利,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一定会取得成功。正是凭着这样的一种信念,他不屈不挠、沉着坚韧,走过了艰难险阻。我们当代青年要学习的就是邓小平同志的那种对事业、对工作执著的精神;学习他那种处于逆境时从不消沉、乐观的心态;学习他那种无论处在人生低谷抑或人生巅峰时始终学习的良好习惯。,他的一生波澜壮阔,更曲折坎坷“三落三起”,在被错误地达到和蒙受冤屈时,从不怨天尤人,从不心灰意冷,总是不屈不挠,沉着坚韧,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愈加激起探索真理的勇气,更加深入的思考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和根本规律问题,发愤要有新的更大作为。

有一种观点说改革会使这个放弃社会主义,实际上它大错特错了,所有的改革都是为了一个目的,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的反动统治,人民获得了解放。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新中国,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和经济建设方针上的失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中国在很多方面是一个停滞不前的国家。中国要发展,必须进行全面改革,改革就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要有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等事实也已证明了中国的改革正一路蓬勃发展着,农村经济搞活,城市经济复苏,对内搞活经济是搞活了社会主义,没有伤害社会主义的本质,吸收外资,这又是作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个补充,不用担心它会冲击社会主义制度,即使会有点消极影响,我们也可解决,没什么了不起;从政治上讲,我们的国家机器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它有能力保障社会主义制度,中国走自己的道路,我们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我认为,邓小平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他创造性的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了中国的实际问题。他认为,共产主义是一个按需分配,各尽所需的社会,是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穷共产主义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为了更有说服力的表明他的理论,他摆出了毛泽东思想和列宁思想的例子。毛泽东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拿来,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解决问题。所以,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在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也是一次冒险,很难说它的结果是好的,还是坏的,所以,要去尝试,要去试验,好了,继续用,不好,总结经验,重新调整,再接着走。这里关键的一环就是实践。没有实践之前,你无法预料前面究竟有多少困难和阻碍,你不知道未来会遇到什么机遇,你只能试探着走,不断的纠错和改正,不断的前行。邓小平同志不仅为中国的独立解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也为世界的和平、安全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读完《邓小平文选》,其实最使我过目不忘的是“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说到“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令我费解的是为什么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纵观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作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治抉择是何等的艰难,是千百年来人类文明智慧的结

晶。

太平天国提出了“均平富,等贵贱”,多么美好,多么完美。可是,均了吗?等了吗?没有。最伟大的理想社会主义家欧文一手执导了“乌托邦”。社员各尽所能,全部社员能够享受医疗保险,老有所养。瞬间,五湖四海的人云集而来。结果,人走鸟飞,一片荒芜。最精彩的故事还数中国的大锅饭。实行大队一级统一、统一分配、统一劳作。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造反有理,革命无罪。达到了自由,平等,无限民主的局面。据说当初所有社员的情绪是火热朝天。最后出现了“吃饭打冲锋,做事磨阳工”的怪壮。随着东欧的巨变,

苏联的解体,中国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可见,不管什么样的平均主义都以失败而告终,“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对平均主义的否认,批判和终结。【邓小平文选的读后感】

1949年,我们的国家成立了,一个新中国,工业停滞不前,农业几乎瘫痪,面对这样一个大是大非问题,我们的领导人小平同志提出了把改革当作一种革命推向全国的伟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拨乱反正,整顿文革,在农村搞联产承包,多种经营,于是农民得到了自主权,这种一开始就把改革当作革命的认真态度,使新中国又一次见到了曙光,使中国人民能够救人和自救。多年来中国农村就是根据这样的原则走自己的路,取得成功。后来又通过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改革的决定。也是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并且秉承谦虚优良的传统,坚持两点原则1,不凡大错2,发现不对即走回来。同时另一条改革之路在此放射出新的光芒,既是对外开放,开设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城市,沿海一带立即有了长远的变化。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人民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基本完成了农村的改革,农民的积极性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涨,农村经济获得了飞速度发展,城市改革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工业稳步增长,城市居民生活大都达到了小康水平,在其它各个领域的改革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在新世纪到来之际,我们必须继续以邓小平理论为指针,把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推向更新的发展阶段。作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必须在学好知识的同时,把自己培养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争取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阅读文献——《邓小平文选》

邓小平文选3读后感
邓小平文选的读后感(三)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读后感

利用课余时间浅读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改革科技体制是为了解放生产力(一九八五年三月七日)),虽谈不上有所大的深刻的思考,但也小有获益。《邓小平文选》有它独特的地方,博大精深的内容,准确鲜明的表达,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作为80后大学生,对邓小平的感情,不得不说要比离我们遥远一些的毛主席来的更为真切。对毛主席,我们更多的是尊敬与钦佩,而对邓小平,我们更多的是感激之情吧。这都要归功于他的“改革开放”。我的父卑们每每谈起“改革开放”就跟我说当时的他们对此是很不理解的,已经习惯了封闭思想的父辈们甚至怀疑过这样的决策,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事实给出了最终的证明,证明这是对的。无疑,邓小平的目光要看的长远得多。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邓爷爷会有如此开放和超前的思想呢?他的决定扶起了中国的经济,同时,更是为中国的未来打开了无限的可能,直到读了一些他的文选,尤其是第三卷,我想我也许有了答案,虽然这不一定是绝对的。但是,从中,我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对中国的理解,比以前要更为明智了,也许,正是一辈辈传承下来的探索和所得造就了中国的今天。

其实,对于《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其中的一些理论政策我并不陌生,例如:一国两制、精神文明、和平发展等等,因为他们总是在新闻媒体或者某些会议中被提起。之前,人家这么说了,我也就这么认为,无法理解为什么是这样的。但是现在,已经了解了这些理论的产【邓小平文选的读后感】

生背景,他的精髓所在以及他们巨大的社会价值,并且有了自己的理解。邓小平曾说过:“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于包括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马列主义的本本上找不到答案,别国模式无法照搬,只有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才能找到答案和出路。”这些都是对社会主义的理解的经典语句,这些在当时看起来惊世骇俗的论断却在多年后被奉为真理。 而他提到了要尊重人才,提到了对高级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令我印象深刻。我们都知道,在21世纪的今天,什么最重要?答案几乎是能脱口而出。在一篇文章中他谈到了人才的发现和使用问题,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的确,对于现在发展中的中国来说,人才真的显得至关重要,而且现在中国也面临着许多领域的人才紧缺,如何发现和利用人才也变成了一个问题。对于现在来说,我想在很多方面我们不是缺少人才,而是缺少伯乐,真正的人才没有很好地发现,或者发现了没有果断地起用。邓小平他推翻了在文化革命时,对于知识分子的错误评论,并且认识到了发展中国必须依靠各方面的人才。这对于许多的知识分子来说真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表现的机会,我们现在都可以看到各方面的人才都不断的涌现,他们的思维不断撞击,产生了许多发明创造的火花。而当他提倡要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并尊重他们,要解决他们的待遇问题,使他们感到有希望的时候,我更是深有

体会。当身边越来越多的同学选择留学国外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才远走异乡的时候,我不知道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用当下流行的词汇来形容说就是“纠结”。特别的他讲到了留学生,认为我们现在如何创造他们回来工作的条件,很重要,我想这也是困扰很多留学生的问题,他们看见自己的祖国正在发展,很希望能回来为祖国的高科技尽一点力,但是却发觉回来以后条件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好,也没有接纳他们的机构,当然他们也有心理上的犹豫,针对这些,邓小平就提出搞个综合的科研中心等,而且还一再的强调必须尊重人才。我想他的建议是能成功的,只是时间的问题,我们现在有目共睹,还是有较多的海外华侨都纷纷的回国来创业,建设祖国。

邓小平对中国的高科技发展也有他自己的计划和见解,他在回答一个外国记者提问时说到,制订高科技发展计划是从长远发展的利益着眼,而不是只看眼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所以,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虽然中国在八八那个时候经济等方面还是比较落后、贫穷的,但是邓小平却已经预见到了未来全世界的发展走向,考虑到了中国要成为一个强国的重要因素,并从长远利益出发,制定了发展高科技的计划,我想我不得不佩服邓小平思想的超前。同时在最近这几年的发展中,我们也看到了随着中国在几个高科技领域靠自己取得的巨大成功,我国科学家的能力都逐渐受到了世界各国科学家的认同,而且我国在许多科学领域的地位也的到了提升,世界开始认识这个强国,我想这些正验证了邓小平这一决策的正确性。

曾经《时代》周刊总编辑格隆瓦尔德向邓小平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有没有矛盾?邓小平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些真知灼见,为中国走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创造了理论基础,也从另一个侧面解释了中国的社会主义的特点。

对于我们学生来说,也许《邓小平文选》是很难令我们提起兴趣的读物,但是它却是思想的补品。我通过它,更进一步的了解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了解政治,更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相信他们的正确性;同时也能让我学到如何分析处理事情,做出相应正确的决策。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空有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全面发展,更要有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的引导。我们现在正处在学习和接受各种事物的黄金阶段,努力学习是我们现在首要的任务,但在业余时间充足的情况下,我们也决不能放松自己,让宝贵的时间匆匆溜走。多读一些有益身心的名人著作,了解政治,了解自己的国家,了解自己身上背负的社会责任,是我们新一代大学生成长的必修课。

邓小平文选读后感
邓小平文选的读后感(四)

最近,趁闲暇时间,我阅读了<邓小平文选>。这本书,由人民出版社一共分三卷出版,并在全国发行。它讲述了一位伟人在其辉煌一生的不同阶段中的各种重要讲话、文章和着作,充分体现了邓小平的人格魅力,他遥远又亲切的形象深深地征服了我,使我对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以及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邓小平文选读后感

邓小平同志,能够有如此辉煌的成就,也是因为他经历了与众不同的坎坷一生。邓小平也如同那些历史人物一样,<邓小平文选>第一卷集中了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以前28年中的重要文章、讲话,而第二卷收入了邓小平在1975——1982年中共十二大以前的讲话、谈话,最重要的第三卷记录了邓小平1982——1992年期间的重要着作,这一部分内容也是邓小平一生中思想的最精髓,是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思想部分,其中的言论均体现了邓小平本人的思想政治价值观。而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人物,他的思想影响着中国前进的进程,而他的这些理论,彻底的改变了中国,到现在也在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

作为一个时代的伟人,历史的巨人,邓小平同志虽然已溘然长逝,然而他为我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所作出的丰功伟绩和他的理论、思想,都必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发光,指引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继续向前迈进!

读了<邓小平文选>之后,我认为作为时代的代言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必须要领会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用邓小平理论构筑精神支柱。大学生是新一代的代表,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而目前对我们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积累知识和经验,掌握不断创新的科技,不要让过多的课余活动占用我们宝贵的时间,知识的天堂、智慧的书屋才是我们真正向往的殿堂。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只有科学才能使我们的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富裕。


邓小平文选读后感(二)

邓小平同志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和改革家。作为一个时代的伟人,历史的巨人,虽然已溘然长逝,然而他为我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所做出的丰功伟绩和他的理论、思想,都必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发光,指引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继续向前迈进。

读了<邓小平文选>,受益匪浅,感触颇深。他博大而精神的思想体系、高尚的情操,让人信任与爱戴的人格魅力,都深深地感染了我。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哲学观,继承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赋予了更加精准的定义和富有时代特征的内涵,并在实践中逐步丰富,从而成为了中华民族新的精神支柱。

这本书启迪我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观点审视世界和未来。比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着名讲话,强调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他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就要亡国亡党”。通过这本书,我变得善于理论思维,不是唯心的而是唯物的,不是片面的而是全面的。不是静止的而是发展的。

这本书还启迪我们要紧密结合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和党的建设的实际,结合当前的形式和任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联系改革开放以来的经历,联系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总结经验教训,澄清模糊认识,以增强在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基础上的团结和统一,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把邓小平理论同改造世界观、增强党性结合起来,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并要联系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

这本书还启迪我树立爱国观。邓小平说:“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祖国为最大的光荣。”“对我们的国家要爱,要让我们国家发达起来”。邓小平的这句话,既是对全国人民的期望,更是他一生追求的真实写照。可以说,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独立和国家富强而奋斗,这是邓小平爱国的主旋律。

这本书还启迪我们要“解决思想,实事求是”。该书集中体现了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态度。他敢于冲破习惯势力和传统偏见的束缚,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指导下,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在实践中开辟认识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正确道路,从而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宝库增添了新内容、新思想、新观点。()解放思想就是要求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改变因循守旧、不接受事物的精神态度,使我们的思想认识符合与客观实际。防止我们犯“左”的错误,当然同时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邓小平理论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正确认识和解决遇到的问题,切实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工作。

这本书还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发展观是指人们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揭示和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总体设计,是制定各种社会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和前提,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而领袖、领导和理论工作者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才能正确指导各种社会实践。邓小平同志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以世界发展格局为参考,继往开来,准确的把握了中国如何发展的问题,其在发展问题上的世界眼光是一般的政治家所无法比拟的。早在1985年3月4日,他就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在南巡时再度发出警示:“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这样一种远见卓识已经、正在、也即将在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得到回应。

因此,在我学习邓小平理论的过程中,我必将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用贯穿于这一理论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克服和抑制唯心论,机械唯物论。主观主义,形而上学以及极端个人等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侵蚀,增强觉醒观念,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理论素质和政治水平,加快成熟,尽早成为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


邓小平文选读后感(三)

作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追随者,我感叹于邓小平同志所设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性和建设性;作为改革开放的见证人,我目睹了邓小平同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在中国社会所引起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深深的缅怀他,并以重阅<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来纪念他。

再度翻阅<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不再仅仅是高中生的佩服和欣赏,更多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领悟和理解。

与毛泽东的理想、浪漫和英雄主义不同,邓小平是理智、务实的现实主义者。前英国驻中国大使理查德_伊文思曾这样评道:毛常处理抽象事物,邓则喜欢处理具体的事情,即使阐述一些原则问题时,亦是这样。邓的领导风范已不仅仅是风格问题。他有远见且实干,他能够并且已经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了中国未来的发展蓝图……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作为邓小平同志思想的充分,无疑是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对这幅蓝图做了最具体的描述。全书收入的是邓小平同志在1982年9月至1992年2月这段时间内的重要着作。邓小平同志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思想正是在这段时期成熟和全面展开的,因而本书最能代表邓小平同志的理论成就,是把握邓小平理论最原始、生动、权威的教材。

作为邓小平理论的杰出代表作,<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自始至终贯穿着务实、发展的思想,从开篇的十二大开幕词到结尾的南巡讲话,貌似零散的所有着述无不围绕着人民的利益和中国的发展这两点而展开。

务实作为一种工作态度,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演绎和表达,发展作为一种社会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既是邓小平同志个人的思维方式和作风,也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主旨。

发展观是指人们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揭示和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总体设计,是制定各种社会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和前提,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而领袖、领导和理论工作者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才能正确指导各种社会实践。邓小平同志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以世界发展格局为参考,继往开来,准确的把握了中国如何发展的问题,其在发展问题上的世界眼光是一般的政治家所无法比拟的。早在1985年3月4日,他就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在南巡时再度发出警示:“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这样一种远见卓识已经、正在、也即将在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得到回应。

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上,邓小平同志是理智而务实的。他是务实的,他以殷实、富裕的生活代替任何空谈回报他深爱的人民。不拘一格搞好经济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思想散见于<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不管白猫还是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管姓“社”还是姓“资”,只要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都可以大胆借鉴。可他也是理智的,共同富裕是需要一个历史过程的,在不可能同步富裕的基础上,必须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通过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种“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的暂时“不公平”的社会表象深处是邓小平同志深邃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把握能力,因为与其用同步富裕的谎言欺骗人民不如把历史进化过程中的必要代价和过程如实告诉人民。因此,面对贫富差距暂时拉大的社会现实和风言风语,他一笑置之。是啊,担当人民事,何计身后评,何况历史自会有它公道的评判。

邓小平时代读后感
邓小平文选的读后感(五)

在半个月下班之后的时间内读完了这部64万字的巨着<邓小平时代>。美国人傅高义着,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出版。

这休分6个时间段共23章,以邓小平和人生经历和执政轨迹为主线,记述了1969----1992年43年我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史。作者虽然没有在中国生活,亲历邓小平所经历和主导的时代,但是这本书占有的资料却十分丰富和翔实。邓小平时代读后感。当然在作者参考的资料中并不能完全排除其可信度过低,但是从我们身处在邓小平40多年的时代的经历和体会分析,这些资料绝大部分是可信的。

看了这本书后,我最大的体会是邓小平坚韧不拔的个人品质与超越常人的政治智慧。邓小平是一个实用主义主义政治家,并不是江泽民提出的创造“邓小平理论的理论家,也不是那些吹鼓手说的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事实上,邓小平提出的东西”并没有一个清晰、完整和现成的设计“,所谓”摸着石头过河“、”发展是硬道理“等等,没有对政策执行的后果作必要的评估和论证(也许在邓小平看来,说邓小平在中国领导核心中坚韧不拔智慧超人,一点都不过分。这几件事完全可以证明他的性格:

(1)在毛泽东辞世这前的文革中,邓小平两次被打倒,但是他并不恢心,而是充满信心,多次委屈地向毛泽东写信写检讨,表明自己是毛泽东路线的忠实执行者。以至毛泽东在天安门事件中没有听取江青四人帮的建议开队取小平的党籍,为他日后复出留下了伏笔。邓小平时代读后感

(2)在邓小平掌握权力之后,并没有立即全盘否定毛泽东。尽管他有一肚子委曲,有一百条理由(包括儿子邓朴方致残)全盘否定毛泽东。他吸取了赫鲁晓夫批斯大林的教训,而是高兴毛泽东思想的旗帜。这样他赢得了广大底层老百姓的支持,保证了他的权力的稳定。

(3)意识形态领域,对知识分子的态度上,虽然仍然用的毛泽东的那一套路,但是他没有象毛泽东那样,打击一大片,把人往死里整,而是像放风筝,紧紧地牵着你,什么民主啊,法制啊,等等,不让你飞得太高,走得太远。

(4)他连续更换了华国锋、胡耀帮和赵紫阳三任总书记,但是他自己却没有直接取代。他只要实际的权力,而不图名义上的职位。这样他可以在很多复杂的问题中使自己免于承担责任,搞好了是自己的功劳,搞砸了是他们没按自己的意见办。如果按我自己的观点,邓小平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做,在副职的位置上操纵正职,名不正言不顺,他完全可以自己直接担任党的主席,委很多事情会迎刃而解,说不定中国的发展比现在更好。

无论是文革后期的主政,还是毛泽东去世后的掌权,邓小平始终如一地推进改革开放,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这一根主线。这是邓小平时代最为伟大的功绩。如果说毛泽东把一个四分五裂,饱受外国列强欺负的中国实现了统一,使最底层的工人农民得到了的话,那么,邓小平则是指导中国引向了富强,引向了世界。

正是取小平的改革开放并没有进行认真的评估和设计,所以在邓小平时代也带来了不少的问题,至今都困绕着中共的领导人。

一是党的领导体制的改革。80年代中期,邓小平曾经指示赵紫阳制定政治体制的改革方案,但是因为64风波的影响而搁浅,至今也没有启动。

二是市场体制的急于推进,没有相应地建立和健全市场规则,老的制度又难以实行,导致人们无休止地追求财富而不择手段,人们变得贪婪和无信,中国人整体的道德水平滑坡,中国的文明程度并没有因为财富的增加而提高。

由上述两个问题引起的官场腐败、环境污染、市场无序等等,都要给邓小平的继任者带来严峻的考验。

我们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会继承和发杨邓小平的遗产,坚持改革开放,也会修正邓小平时代的缺憾,克服更多的困难,带领中国人民步入全面小康。


邓小平时代读后感(二)

邓小平时代就是一本邓小平的传记。作者是一位美国人,叫傅高义(ezraf。vogel)。作者在序言里明确说了,这本书的写作对象是西方人,是为了让西方人能够全面的了解邓小平而写。作者为了写这本书,采访了非常多的人,参考了非常多的出版物和各种资料,这可以从作者前言里列出的长长的感谢对象的名单里看出来,也可以从书中列出的长长的参考书目引用里看出来。作者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所以在这方面做的应该是没有瑕疵。作者研究中国长达半个世纪,所以也可以相对客观的评价邓小平的功过得失。

总的来讲,一部传记性的作品主要在于史料的精当和选择。对于西方人来说,这本书讲了不少让人新奇的故事。不过对于中国人来说,()里面的绝大多数内容都是相当熟悉的了,在国内各种报纸杂志书籍里对邓小平的介绍回忆可谓汗牛充栋,所以中国人看完本书的感觉多半是:这是一个西方人把中国的各类有关邓小平的文章综合了一下。所以对国人来说,本书基本上不会有什么新鲜感,也不会有太多感想。

顺便说一下,我看的是香港出版的版本,所以可以看到一些国内版删节的部分。当然地球人也都知道这就是邓小平晚年的事情。本书作者并没有简单的采用西方的观点,而是也引用了国内很多的观点,比如典型的就是保证了稳定的发展环境,奠定了这20多年来的高速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提到了西方媒体面对韩国光州惨案时候的舆论和中国事件时的舆论完全不同,但是作者并没有提到美国政府在光州惨案所起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和包庇放纵的态度。再看看美国以及西方对于现在正在发生的埃及的乱局的暧昧态度,其虚伪的本质再一次一目了然。


邓小平时代读后感(三)

几年前,资中筠老先生担忧道:我怕年轻人不知道当代史。我诧异,不至于如此严重吧,或过于焦虑了?随着资历与知识的丰富,自己越感无知,感触也更深了。

曾遇一位非洲友人,他对中国文化与历史有着浓厚兴趣。想让我帮忙排一下新中国建立后的国家主席名单,我瞬时沉默了。或许其认为,中国人说自己的国家主席和美国人说自己的总统类似吧,应能如数家珍。当时,我灵机一动,以中国集体领导搪塞过去,避免了政策解释和原委说明,当然这也我是做不到的。

近日草读<邓小平时代>,才大约借助一位外国友人的思路,明白了世界看待中国的视角。而惭愧的是,中国的历史需要一位外国人向我讲述,这倍显了我的无知。虽然很多书评,都在批评作者偏颇,或如何蓄意,或如何摆脱不了阶级出生。但是,我认为该书整体上还是客观的,或者作者朝这个方向努力了。

邓的阅历与胸怀,确非一般人能比,更何况我这个无能晚辈。建国后的领导人各有特长,恰似金庸小说中的大侠们,在那个时代意气风发,叱诧风云,令人充满敬意。更重要的是,该书从一位西方着名学者的视角,引述了若干过程与细节,从历史资料的角度讲,是弥足珍贵的。

虽说历史不会重演,但却也反反复复。应验的是今日之转发500条法规,这使我这个新博主忐忑不安。正因如此,我自己又打印了一份该书的香港中文大学版,准备认真研读,希望让资老能有些许安慰吧。当然,历史是前进的,我也相信新浪博客会迎来春天……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399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