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的含义

| 诗词鉴赏 |

【www.guakaob.com--诗词鉴赏】

落花意象与诗词鉴赏
落花的含义(一)

落花意象与诗词鉴赏

摘 要:古典诗词创作中的各种意象昭示了我国诗词鉴赏中意味无穷的审美特征,成为民族审美心理的物化表现。花朵本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但是“落花”恰恰代表了一种伤感,落花不仅仅是伤春、惜春的情绪,进而成为韶华即逝、容颜不再的深惋悲戚。对悲欢离合、世事无常的人世沧桑的慨叹,成就了对人这一生命主体的终极关怀。而把握住落花这一重要意象,在诗词鉴赏中成为一个理解诗词创作主题的捷径和钥匙。

关键词: 意象 落花 暗示 象征

在古典文学意境营造中,意象是情景的统一,心物的浑融。意象是意象思维物化的结晶,或者说就是主体通过感观接触外物之后所引发的想象、体验而形成于心中的意象。先秦的《礼记•乐记》最早从心物交感的角度来论述音乐的本质,“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质在人心之感于物者也。”强调的就是物对人的感发作用。钟嵘《诗品》曰: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他们讲的这样一种心物交感过程中的感物兴会、情以物兴的诗之生成方式就是诗的意象思维的特征。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更加深入一步地阐释了心物交感、“睹物兴情”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一方面是“情以物兴”,作者的情因物的感触而起兴,在观察或接触外境万物之时,物引发作者的感受、诱发他的想象,物是起主导作用的。另一方面是“物以情观”,从“物”的角度看,它不仅仅为了表达自身,而且是作为“情”的体现者而出现的。感物的意象生成作用,决不仅仅是“物”本身,而且它的指向与根本意义还在于物所蕴蓄或所激发的情思。他还进一步地阐述了“随物婉转”的意象思维规律: “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婉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

意象的虚实相生而形成的意境的空灵之美是意象意境化的一个主要特征。一般认为,意境的形成是诸多艺术因素相生的结果。主要由意象及其表现的艺术情趣、艺术氛围以及可能触发的艺术联想所形成。简而言之,由“象外之象”而生成“象外之境”。这种虚实相生的诗学观有着久远的思想渊源。《易经》的乾坤感荡,阴阳相推的观点,老子的“有无互立”、“大音希声”的思想,荀子的“形而具神生”的主张,至魏晋哲学中的“得意忘象”、“寄言出意”的玄论,都是意象与意境虚实转化论的哲学思想资源。诗歌的意境实际是由意象组合而生成的实境与虚境的结合。

如胡应麟在《诗薮》内编卷一中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文学意象是我国古典文艺理论中一个富于民族特色的理论范畴,它是创作主体传达思想情感的有意味的象征性符号。袁行霈先生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说: “意象是融人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它既有自然物象的个别特征和属性,更有作家赋予的所谓优患意识,是指人们从忧患境遇的纷扰中体验到人性特殊内涵和情感意蕴。

咏花是古典诗词创作的一个不朽的题材,无数的诗人吟咏歌叹,借以抒发忧思。落花诗又是全部咏花诗作中最重要的一支,落花诗中曾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意蕴深长的佳作。落花的意象由来已久, “裳裳者华,其叶湑兮”;(《小雅•裳裳者华》)以花的枯黄陨落来传达濒危履艰的生命摇落意识,如“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小雅•苕之华》)在《诗经》中,花意象被赋予了生命盛如花,亦衰如花,盛衰遽变只在瞬息之间的哲理意味。《诗经》亦曾出现了对灿烂生命进行礼赞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一千古名句(《国风•周南•桃夭》)。 再如屈原《离骚》之“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将包括落花在内的“草木零落”之景与生命摇落意识明确地联系在一起。《诗经》、《离骚》开启的落花意象中,《诗经》主要是抒发一种对生命必将迟暮的哀愁,而《离骚》更倾向于哀叹生命流逝而功业无成。前者是一种莫名的哀愁,见芳草萋萋而思其终将枯萎,看花红叶绿而叹其必将落英缤纷;而后者则是把落花与经国大志的破灭、美人迟暮生命衰逝联系起来。这都是后来文人吟咏落花题材的重要类型。

在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实践中,落花无疑是一个起源极早的原型意象。《诗经》以后,落花意象的这些意味被不断发挥拓展,逐渐形成一种积淀特殊心理内容的意象,使他们形成了强烈的悲剧意识和深刻的悲剧审美观照。《古诗十九首》中“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亦以花之姣好喻人之盛年韶光,奈何嫁不及时,青春蹉跎,实则悲叹士不遇也之词。

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的潇洒飘逸,亦有”荣华难久居,盛衰不可量。昔为三春蕖,今作秋莲房”(《杂诗八首》)到的落花意象的暗用。到南北朝萧绎《荡妇秋思赋》“秋风起兮秋叶飞,春花落兮春日晖”,再到唐代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云: “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难在。”更进一步将落花意象与女儿命运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特别的象喻意味。诗圣杜甫的名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叹息的是人生变幻莫测,际遇因时而变。小杜在《金谷园》中也有“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之佳句,一代佳人坠楼以身殉情,如同落花一般玉殒香销。五代之后,宋词元曲亦无例外。李清照词亦多以花为主体意象,如《好事近》“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再如“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花自飘零水自流”。以上所举皆是,以落花譬喻自身之生命。朱淑真的“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谒金门》)恰切的反映了诗人悲寂寥落的心情。朱淑真另有一首题目即为《落花》的诗作: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相传因朱淑真所适非偶,婚嫁极不如意,终日抑郁寡欢,后归家,竟以亡终。其诗词作品描写了个人寂寞生活,抒发了内心的苦闷和彷徨,我们可以分明的看出朱淑真“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那份对爱情的决绝。

回顾漫长的文化积淀过程,落花意象有以下两种尤为突出的意蕴,首先从花开到花落,这自然界的演变过程,同人世的沧桑变换、荣枯无常、生涯浮沉的规律相契合,从而成为生命盛衰的象征,富于哲理意味。其次花性柔弱,花开有时。

是以落花常以替代女性。自然是人类永远的认识对象和审美对象。自然的形式丰富多彩,人类对美的撷取也无穷无尽。山川草木“莫不有性情”。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规律,但在我国古典诗词创作中却不断赋予了这一意象以情感和生命。归纳起来,“落花”意象有如下几种意蕴:

首先是把落花作为单纯的一种自然景物来描写,构成一种优美的意境。试举诗作为例:“春城无处不飞花”(韩翃《寒食》),春光灿烂,春风和煦,花姿摇曳,在风中轻扬曼舞,“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伴随着天籁之声,落红点缀,满地缤纷,可以想见春天的美好。“落花吹欲尽,垂柳折还长。” (王翰《子夜春歌》)春色满园,春光明媚,表现的是牵手春游之乐。“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王维《寒食城东即事》)诗人闲情逸致,看到落花与流水,并没有因之伤感起来,而是觉得春色浓如许。

其次是面对落花唏嘘感叹,叹的是年华易逝,容颜不再。试举几则词作为例:“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从中可以看出国破家亡之恨,无可奈何之绪。流水落花的意象增加了诗词的表意容量,使得诗词蕴味深厚,情思邈远。张先的《天仙子》:“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月落红应满径。”晏殊的《浣溪沙》:“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这些诗句都是表现伤春、惜春的情绪。唐张泌的《寄人》诗:“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宋晏几道的《临江仙》词:“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这些都是表现对离人的追忆、留恋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抒发了词人的郁闷之情,相思之苦。题为徐君宝妻的那首有名的词作《满庭芳》“长驱入,歌台舞榭,风卷落花愁。”则抒发的是一种家仇国恨,胡虏长驱而入,好似风卷落花,大好河山惨遭蹂躏。何等的凄切,何等的悲凉。【落花的含义】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是《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词中一句,暗含自己的命运还不如落花,道尽了心中深沉绵切之悲苦。林黛玉《葬花吟》中尚有“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样读之令人触目惊心的诗句。则完全将花之命运等同于人了,花落之日,便是人亡之时。

最后还有一种是以落花寓意昂扬向上的精神。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王安石《北陂杏花》)暗寓诗人宁可在斗争中粉身碎骨,也不愿委曲求全同流合污。“花落春常在”清道光年间考生俞樾在礼部复试,以此句为诗开头,寓意希望在人间。

【落花的含义】

清人龚自珍有名篇《西郊落花诗》与《己亥杂诗》其中的一首“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均借落花意象暗喻自己内心的不屈不挠,虽然不为世所用,但依然充满豪情。吴调公在《诗词欣赏与审美感情》如是评价:如龚自珍兼取于一壮一优之美的剑气箫声。从广阔的历史背景说,它反映了启蒙诗人呼唤时代风雷的身影,但与此同时,还可以看到这一位神往六代风范的诗人因为“揽辔澄清”之志未酬,深心中萦回着凄厉飙

发的幽怨。深入到这一奥区,我们也就能聆听到诗人的心声了。” 的为确评,通过诗作我们可以体验到诗人的独特的审美情趣。由此,不仅可以窥察他们的政治主张和思想倾向,还能洞悉其气质风度。

据笔者利用工具粗略统计,《全唐诗》中出现“落花”的诗句即有近三百之多。韩愈、白居易、李商隐等大诗人均有题为落花的诗作。石田先生沈周竟然有《咏得落花诗(三十首)》,而唐寅则有和作《和石田先生落花诗(二十首)》,文徵明亦有和作。“落花”所代表的时令恰好为暮春时节,“伤春悲秋”亦是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主题。 “落花”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中无数经典意象之一,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它从本义、比喻义到引申义、象征义的多重变化,正表现了汉语的模糊性,并造就了中国古典诗歌深邃而又清新的审美意境。

中国古典诗词的语言具有暗示性和多义性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意象的存在。意象是在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创作习惯和接受惯例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由于意象本身在流传、沿袭、接受的过程中,意义不断地扩充、附加、衍生,所以自身便具有了话语蕴藉的特点,并对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暗示性和多义性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也为诗歌批评和诗歌创作提供了契入点和学习借鉴的范例。因此,鉴赏中国古典诗歌必须抓住诗歌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而话语蕴藉、多义性和暗示性正是作者、读者审美经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落花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作品中的出现,它不只停留在意义的表层,而是具有了更深的含义,即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所说的“象外之象”、“味外之旨”。春花凋零,便悲叹韶华即逝,芳龄不再传达对春天的惋惜、哀伤,对离人、恋人的思忆、眷恋,对悲欢离合、世事无常的感叹,都含有对人这一生命本体的关怀。对于唐宋诗词中频频出现的落花意象,日本学者青山宏先生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为什么会产生伤春、惜春之情,这是因为春天原来是一个快乐和美丽的季节,人们希望它能长久的延续下去,但春天的消逝是那样的无情,而且最明显的表示春天消逝的就是落花。”这种通过落花来暗示春天消逝,传达伤春、惜春的感情,是中国古典诗词语言具有暗示性和多义性的例证。可见,意象是创作者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运用联想等艺术手法表现出的客观物象和主观情意的统一,是读者在阅读接受中通过语言文字所感受到的客观物象和主观情意的统一。它有情景交融、寓意象征的特性,它立象以尽意,追求神似,讲求多义性和独创性,在对其内在品质的挖掘中体现出宽泛的意蕴。

以上通过对”落花”意象意蕴的梳理与分析,并辅之以美学上的观照,可以明显看出,中国古典诗词魅力无限,意象的蕴意也许就是其魅力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古典诗词也许有了意象意义的深层潜伏,使得诗词的意蕴咀嚼不尽、欣赏不完,它们的艺术价值也必随着时间之水的淘漉、洗濯而更显其如月的光华和如花的娇美。中国古典诗词的语言正是由于对意象、意境的创设,才产生了深厚的意蕴。【落花的含义】

青春韶光在落花的纷飞飘坠中得到细细的体味,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抒己,而外足以感人,意与境二者而已。”只有领悟意象

【落花的含义】

寓意,才能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主旨,进入诗歌意境,感知诗人情感。只有对意象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认识,我们才能对诗歌意境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对诗歌产生全面而深入的把握,才会有深挚的审美情感。关键就在于创造意象世界。这是一切艺术形式都必须遵循的法则,更是诗人创作的追求。

略论龚自珍诗词中的“落花”意象
落花的含义(二)

略论龚自珍诗词中的“落花”意象

摘 要:龚自珍笔下的落花与历代文人墨客笔下的落花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它融入了诗人一生的孤独与凄苦,也融入了作者的梦想与豪情,诗人在落花中看到悲伤,但也在落花中看到了希望。本文即从龚自珍诗词中的“落花”一词入手,略加探讨“落花“意象在龚诗中的涵义与韵味。

关键词:龚自珍 诗词 落花

“已分将身著地飞,那羞践踏损光辉。无端又被春风误,出落西家不得归。”一首韩愈的《落花》写出了作者因淮西事遭贬的无奈失落之情;“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一首宋祁的《落花》表达了作者在困境中的不屈精神;“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一曲《葬花吟》唱出了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从古至今,曾有无数文人墨客在诗文中描写落花,满纸的伤春自怜、写不尽的哀伤幽怨、道不完的离愁别意,几乎代代如此,然而,到了龚自珍的笔下,落花一词则变得富有个性,它融入了诗人一生的孤独与凄苦,也融入了作者的梦想与豪情,诗人在落花中看到悲伤,但也在落花中看到了希望。

在阅读了大量关于龚自珍的生平资料以及龚自珍诗歌全集后,笔者从自己理解角度出发大体将龚自珍的“落花”意象诗歌分为两类:一类是作者以落花比喻自身飘零凋萎的身世,表达忧伤凄凉、不甘愤懑之情;另一类中作者虽也以落花自喻,抒发悲伤之情,但更多

浅解“落”字的含义
落花的含义(三)

浅析“落”字

摘要:我们读古诗词,会发现写春天的总会或多或少地提到“落花”,写秋天的则或多或少地会提到“落叶”或“落木”。在某些方言中,有时我们也会听到与“落”字有关的词语。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落,烦草曰零,木曰落。”有些地方方言中将下雨叫做“落雨”,很多古诗词中也有许多提到“落”字,由此可见,对于“落”字,很值得探究。这里,我分别从古诗词以及典籍、“落”与“下”古意异同、安庆及南昌方言有关“落”字用法三个方面探究“落”字的含义和其所表现出的古今韵味。

在读古汉语的相关书籍时,“落”字的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一个表示动作的词,常见于对春秋景致的描写之中,秋之“落木”或“落叶”春之“落花”或“落红”,而在安庆方言中,我们也经常用到“落”字,如,管下雨叫做“落雨”,下雪叫做“落雪”,丢了东西叫做“东西落掉了”诸如此类。在南昌求学,又听到南昌话中很多有关“落”字的,也发现了两地方言在这一“落”字的表达方面有相似之处。可见古汉语与方言联系密切,所以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阐释“落”字。

首先,“落”字在古诗文中的妙用。

“落”字用于古诗文当中,通常见于“落木”、“落花”“落叶”“落红”,这些词所带来的意象往往十分美,充满诗情画意。如“无边落木萧萧下”(杜甫《登高》),展现了一幅落叶随风萧萧而下的悲凉的秋景图。“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写出了春愁寂寂时间流逝江山已变的伤感。“秋风起兮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描绘出的是万物凋零的景象,在秋风的催促之下,草木凋零,夜露凝成秋霜。“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中“落花时节”不仅是对暮春的描写,却也寄托了在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光景之中世事无常之感,可见“落”字所组成的意象往往不止于眼前之景,而是寄予了作者的感情。又如“霜露纷纷交下,木叶落兮凄凄,妾心感兮惆怅,白日急兮西颓。”(曹丕《寡妇诗》)之中借木叶萧萧而下的凄凉,霜落露冷,衬托女主人公内心的凄凉落寞伤感。可见“落”的意蕴所在。

至于“落”的本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落”字意为:“落,烦草曰零,木曰落。”。草在秋天枯萎被称作“零”,而树叶在秋天枯萎凋零,从树上到地上的这一现象被称为“落”。是形声字,从艸,洛声。本义是“叶落,花落”。“草木黄落”(《礼记 月令》)草和树叶黄了之后就凋落了,“及荣华之未落兮”(《楚辞 离骚》)等到繁荣的花还没有凋落,“惟草木之零落兮”(《楚辞》 离骚)想到草木零落,“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经《氓》)桑树的叶子还没有凋落,它的叶子还很繁茂。“人闲桂花落”(王维《鸟鸣涧》)人很悠闲地看着桂花飘落,“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落花缤纷,“叶落树下”(邯郸淳《笑林》)叶子落到树底下,“纷堕如落叶”(徐珂《清稗类钞 战事类》)。纷纷坠落,犹如落叶一般。“落红”、“落花”等都是“落”字本义的体现。

【落花的含义】

由本义引申出的一些意义,其一,“落”有“脱离,脱身”的意思,如“落荒而走”。其二,泛指“下落,下坠”,如“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牙齿半落左耳聋”(杜甫《复阴》)以及“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又如,【落花的含义】

“落山”,指太阳下山;“落羽”,指受伤坠地的鸟;“落絮”,比喻飘落的柳絮或雪花。其三,掉进,进入。“几落贼手死”(文天祥《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又如“落局”,落入骗局;“落夜”,入夜。其四,耽误,荒废。夫子阖行耶?无落吾事。《庄子 天地》。又如,“落索”,萧索;“落然”,荒废的样子。其五,衰败。“盛而不落者,未之有也。”《管子 宙合》又如,“落漠”,落拓,潦倒。“门前冷落鞍马稀”,零落,稀疏。其六,止息,停留,留下。“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花门前落下”(曹雪芹《红楼梦》)又如“落市”,歇市,停止营业。“落夜”,住宿,过夜。其七,遗留在后面。如“落卷”,没有录取的卷子;“落名”,考试落第。其八,归属。俺若是一心行正,落一个万古名扬。(《射柳捶丸》)又如“落不到”,得不到。“落定”,成为定居。“落钞”,经手银钱时私下克扣一小部分;“落腰”,收进腰包;“落钱”,侵吞经手钱财。其九,古代宫室建成时举行祭礼,如“楚子成章华之台,愿与诸侯落之。”(《左传 昭公七年》),又如“落成”。

另外,在某些典籍里,“落”还有其他意义。“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庄子 秋水》)“落”在这里的意思是“用网状物兜住”。“原人血脉经络骨髓”(《汉书 艺文志》),是指中医的经络系。“更兼她生的落落大方,不似那羞手羞脚的小家气样”(文康《儿女英雄传》),“落”字重叠表示心胸坦荡开朗。

在古诗词中,我还发现了一个意思和用法与“落”字有相同的,那就是“下”字。“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南朝梁·柳浑《捣衣诗》)“下,落也。”

(《尔雅》)“飞流直下三千尺”(李白《望庐山瀑布》),而更不用怀疑的就是“下雨”“下雪”“下雹子”。在词典里,有解释“下笔”即是“落笔”,“下余”的意思是剩余,剩下的意思,与“落”字的某些意义很相似。而“下落”一词却有两个解释,一是“掉下”,一是指“寻找人或物所在的地方”。可见,“落”字之所以在后来在表示雨水降落为“下”字所取代,不是没有缘由的,原因之一就是,“下”在这方面的意义和“落”是相同的。只是在古诗词的用法中,“落”更喜为人所用,正如“落花流水”而不是“下花流水”,“落”字所能表达出更令人念想的佳境。而“洞庭波兮木叶下”则又是“下”字的好处,表现的秋景更为缓和,画面更趋于柔美,寂静。而“下”的本义却是指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下,底也。”(许慎《说文解字》),可见,“下”表示的“下落”的意思是渐渐引申而来的,“落”更趋于本义。

在我的家乡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方言中“落”字的用法十分广泛。

首先,方言中管“下雨”“下雪”等雨水降落等天气状况叫做“落雨”“落雪”。比如,看天气预报时,大叔或是大婶会问:“明朝(zhao第一声,即“明天”)落雨不?”古诗词中也有关于“落雨”的,如唐代王梵志诗句:“雷发南山上,雨落北溪中。”李白《妾薄命》诗句:“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再如《拍案惊奇》卷十六:“谁想等了一日,竞不见到。雨又落得大,家里又不好回去,枉被儿子媳妇耻笑,左右为难。”

除此之外,家乡方言中管花的凋零叫做“花落掉了哦(‘哦’是语气词)”而古诗词中“落红”“落花”的描述也正好诗意地相同。“落梅如雪”“花开易见落难寻”(曹雪芹《红楼梦》)等等。

在家乡方言中,到了秋天里,稻子成熟了,在收割时难免会有稻谷掉进稻田里,通常也是说“稻谷落到田里喽”。在帮别人借钱时,往往借钱的人会给中介人一些薄礼以表示感谢,有人就会说:“哎呀,可以落些好处了哎!”做生意的人在算了所赚之钱后,会计算成本,然后通过前后对比,看看能“落”几个钱(即能赚几个钱)。黎传绪老师在南昌晚报上发表的文章《解说“落”》也谈到:

在南昌方言里,“落”字至今还保留着古时候的意义,例如:“剩下”。“一年到头,辛辛苦苦,赚一嗲嗲子钱,除了恰(吃)咯、用咯,除了房租水电,‘落’不到几个钱。”“现在的年轻人赚几多,花几多,从不‘落’钱。月月花光,号称‘月光族’。”

南昌方言里的“落铜”也很有意思。“铜”是指“钱”,因为古代的民众买东西主要使用“铜钱”,“落铜”就是说“留下一点钱”。我们小时候最喜欢替母亲去买盐打酱油,母亲一般都是给一角一角的整钱,买盐打酱油找的几分钱零钱就常常被我们“落铜”了。只要有这样的“落铜”,我们可以开心好几天,譬如吃点酱油萝卜丝、吃根冰棒、打几下气枪。

“落铜”原本是“留下一点钱”,微不足道的小钱,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落铜”的数目也不专指小钱了。有些采购办公用品生产原料的人员或领导,是成千成万地“落铜”,用规范的词汇说,应该是“贪污”。

黎传绪老师用幽默的语言很好的解释了“落铜”的含义,与我所查到的资料很相符,(上文所提到的“落钞”)这使我关注到南昌方言与家乡方言的相似之处,后经资料查找,发现家乡方言正是赣方言的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406488.html

    上一篇:高中语文诗词

    下一篇:高中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