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的古诗大全

| 节日作文 |

【www.guakaob.com--节日作文】

菊花古诗词集锦
菊花的古诗大全(一)

菊花古诗词集锦

《饮酒》 晋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菊》 晋 陶渊明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兰确铭》 晋 王淑之

兰既春敷,菊又秋荣。

芳熏百草,色艳群英。

孰是芳质,在幽愈馨。

《菊》 晋 鲍照

酒出野田稻,菊生高冈草。

味貌复何奇,能令君倾倒。

玉碗徒自羞,为君慨此秋。

金盖复牙半,何为心独愁。

《菊》 晋 袁松

灵菊值幽崖,擢颖凌寒飙。

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

咏菊 唐 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重阳夕上赋白菊》 唐 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菊花》 唐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云安九日》 唐 杜甫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清香酒暂随。

《菊》 唐 杜甫

每恨陶彭泽,无钱对菊花。

如今九日至,自觉酒须赊。【菊花的古诗大全】

菊花 唐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题菊花》 唐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裁,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咏菊》 唐 黄巢(三首)

(一)

孤高不合压群芳,枉把香魂贮入霜。

一季寒姿难妩媚,半篱瘦骨太苍凉。

拈来漉酒调诗韵,插罢临风怨夕阳。

何必索居标别格,也和泥土共枯黄。

(二)

孤标不与百花同,浅淡芳香是性空。

酒亦闲温还寂寞,风因错拂自朦胧。

冰壶濯魄怜留白,玉骨横秋怨落红。

一瓣清寒匀瘦色,东篱夕照笑仙翁。

(三)

秋来不与百花妍,瘦尽清寒入楚天。

雨润流香茶外饮,霜裁彻骨酒中眠。

何须妩媚争如意,只教孤标任可怜。

一瓣芳心开淡薄,无边旧事上琴弦。

《九日与陆羽饮茶》 唐 释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 岑参

欲强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国菊,应傍战场开。

《赋得残菊》 唐 太宗

阶至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

细叶秀清翠,圆花蔟嫩黄。

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菊 花》 唐 吴履垒

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

报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

堕地良不忍,抱枝宁自枯。

《感 遇》 唐 李白

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

虽言异兰蕙,异自有芳菲。

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

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李白生于盛唐,郁郁不得志。伤感之情跃然于纸。 《菊》 唐 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辉,复想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忆白菊》 唐 陆龟蒙

稚子书传白菊开,西城湘滞未容回。

月明阶下窗纱薄,多少清香透入来。

《和令狐相公玩白菊》 唐 刘禹锡

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

莹静真奇树,分明对玉堂。

仙人披雪氅,素女不红装。

粉蝶来难见,麻衣拂更香。

向风摆羽扇,含露滴琼浆。

高艳遮银井,繁枝覆象床。

桂从渐并发,梅蕊妒先芳。

一人瑶华咏,从此播乐章。

《菊》 唐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高,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地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赵昌寒菊》 宋 苏轼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甘草摧时始起花。 冬景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菊绿时。

又一首

轻肌弱骨散幽葩,真是青裙两髻丫。 便有佳名配黄菊,应缘霜后苦无花。

菊花 宋 陆游

菊得霜乃荣,唯与凡草殊。 我病得霜健,每却稚子扶。 岂与菊同性,故能老不枯。 今朝唤父老,采菊沉酒壶。

《九月十二日折菊》 宋 陆游

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 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晚菊》 宋 陆游

蒲柳如懦夫,望秋已调黄。 菊花如志士,过时有余香。 眷言东篱下,数株弄秋光。 粲粲滋夕合,英英傲晨霜。 高人寄幽情,米以泛酒觞。 头分真耐久,岁晚归枕囊。

《残菊》 宋 梅尧臣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菊花》 宋 朱淑贞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头老,不求黄叶舞秋风。

《咏翻集句》 宋 史铸

东篱黄菊为谁香,不学群葩附艳阳。 直待索秋霜色裹,自甘孤处作孤芳。

鹧鸪天 宋 辛弃疾

——寻菊花无有,戏作

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唯有酒偏香。 自从归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 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事避重阳。 要知烂漫开时节,直待西风一夜霜。

《重阳后菊花》 宋 范成大 (一)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 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二)

过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诗客断知闻。 恰如退士垂车后,势力父亲不到门。

鹧鸪天 《菊》 宋 张孝祥

一种浓华别样妆,留连春色到秋光。 能将天上千年艳,翻作人间九月黄。 凝薄雾,傲繁霜,东篱恰似武陵乡。 有时醉眼偷相顾,错认陶潜作阮郎。【菊花的古诗大全】

《画菊》 宋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和崔象之紫菊》 宋 韩椅

紫菊披风散晚霞,年年霜晚赏奇葩。 嘉名自合开仙府,丽色何妨夺锦纱。

《咏菊》 宋 杨万里

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 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菊》 宋 刘克庄

描写菊的诗词
菊花的古诗大全(二)

描写菊花的诗词

袁崧 菊

灵菊植幽崖,擢颖凌寒飙。 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

唐·李商隐《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宋·苏轼《赵昌寒菊》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白居易 重阳席上赋白菊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人少年场。

黄巢 《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予桃花一处开。

黄巢 《菊花》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

元稹 《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郑谷 《菊》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鬃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范曾大 《重阳后菊花三首》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范曾大 《重阳后菊花三首》

过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诗客断知闻。 恰如退士垂车后,势利交亲不到门。

刘克庄《菊》

羞与春花艳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风。 不须牵引渊明此,随分篱边要几丛。

郑思肖《寒菊》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

陈佩《瘦菊为小婢作》

瘦菊依阶砌,檐深承露难。 莫言根蒂弱,翻足奈秋寒。

朱淑真《黄花》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由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陶渊明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种菊 怡红公子

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对菊 枕霞旧友(史湘云)【菊花的古诗大全】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供菊 枕霞旧友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咏菊 潇湘妃子(林黛玉)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画菊 蘅芜君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问菊 潇湘妃子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采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簪菊 蕉下客(贾探春)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菊影 枕霞旧友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漫谈古诗词中的菊花
菊花的古诗大全(三)

漫谈古诗词中的菊花

李彬 菊花,虽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它傲霜抗寒,坚强不屈,高洁幽雅,芳香四溢。由此,引动了古今多少诗人的情思,激活了古今多少诗人的心智: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有人崇尚其隐逸的情怀。菊花是重阳节的象征物,《礼记·月令》云“季秋之月,鞠有黄华”;《尔雅图赞》称:“菊名日精”,“日精”正与“重阳”谐调。唐代杨衡《九日》诗云:“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古代重阳节有个很清雅的称呼:菊月。魏武帝写给钟繇的书信里言道:“九月九日,草木遍枯,而菊芬然独秀,今奉一束。”可见三国时代,已有重阳节赠菊花而簪之的习俗。每逢重阳,不少人家都在自家堆叠菊山,饮酒赏菊作乐。晋隐士陶渊明栽菊赏菊,爱菊成癖。逢菊开时,有乡邻来作客,他都采菊相送。他在诗中吟道:“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他的诗中,最让人回味不已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王国维评此句为“无我之境”,于物我两忘中,眼前景语皆为情语也。 翻开古诗词,菊花可谓无处不在。屈原“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以此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怀才不遇的士子、遭谗受贬的谪客、崇尚隐逸的文人,或以屈菊、或以陶菊意象表达个人的志趣,有些菊花意象也反映着当朝的政治风貌。其他“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王勃有“九日重阳节,门门有菊花”的描写;孟浩然接受了“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邀请;白居易的《重阳席上赋白菊》诗云:“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抒发了人老心壮的慨叹。 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咏菊,一般要说说菊花的可爱。但诗人既没列举“金钩挂月”之类的形容词,也未描绘争芳斗艳的景象。而是用了一个比喻──“秋丛绕舍似陶家”。一丛丛菊花围绕着房屋开放,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东晋陶渊明最爱菊,家中遍植菊花。这里将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满院盛开的景象便不难想象。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三、四两句说明喜爱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

到菊花上来。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

唐末黄巢的《菊花》豪气冲天:“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晚唐遁隐中条山王官谷,专写山水隐逸之情的司空图,其涉菊诗18首更是写尽萧条老暮之意味“菊开犹阻雨,蝶意切于人。亦应知暮节,不比惜残春。”(《重阳》)“须知世乱身难保,莫喜天晴菊并开,长短此身长是客,黄花更助白头催”(《狂题二首》伤己伤国的情绪无以复加! 而南宋易安居士的重阳节,则是怅然思人,对菊独酌,见菊瓣纤长,菊枝瘦细,遂吟出“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之句,人菊相对,脉脉无语,末三句更成为全篇最精彩之笔。

唐末诗人林宽有这样两句诗:“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古往今来,确有不少能“解诗”的英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自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黄巢的菊花诗,却不落窠臼,表现出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菊花》)第一句写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说“栽”而不说“开”,是避免与末句重韵,同时“栽”字本身也给人一种挺立劲拔之感。写菊花迎风霜开放,以显示其劲节,这在文人的咏菊诗中也不难见到;但“满院栽 ”却显然不同于文人诗中菊花的形象。菊花迎风霜开放,固然显出它的劲节,但时值寒秋,“蕊寒香冷蝶难来”,却是极大的憾事。在飒飒秋风中,菊花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不象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开放的百花,浓香竞发,因此蝴蝶也就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了。在旧文人的笔下,这个事实通常总是引起两种感情:孤芳自赏与孤孑不偶。作者的感情有别于此,在他看来,“蕊寒香冷”是因为菊花开放在寒冷的季节,他自不免为菊花的开不逢时而惋惜,而不平。三、四两句正是上述感情的自然发展,揭示环境的寒冷和菊花命运的不公平。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司春之神),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这一充满强烈浪漫主义激情的想象,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宏伟抱负。诗中的菊花,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底层的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赞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所谓“为青帝 ”,不妨看作建立农民革命政权的形象化表述,这豪迈的语言,正体现了农民阶级领袖人物推翻旧政权的决心和信心。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这首画菊诗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

同,托物言志,深隐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曾应试博学宏词科。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郑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隐居苏州,终身未娶。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他善画墨兰,宋亡后画兰都不画土,人问其故,答曰:“地为人夺去,汝犹不知耶?”郑思肖自励节操,忧愤坚贞,令人泪下!他颂菊自喻,倾注了他的血泪和生命!“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宋代诗人对菊花枯死枝头的咏叹,已成不解的情结,这当然与南宋偏安的隐痛有关。陆游在《枯菊》中有“空余残蕊抱枝干”的诗句,朱淑贞在《黄花》中有“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诗句。“枝头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为痛切悲壮,且气势磅礴誓无反顾。

秋来谁为韶华主,总领群芳是菊花。每年九月,那些深深浅浅浓浓淡淡的菊花,为重阳节展开一帧清香、婉约、蕴藉的背景图画。菊花,以它朴实的色彩、高洁的品性触动了人们的种种情愫,融入了人们审美的心理,古往今来,便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菊花文化”。翠攒千斤叶,金剪一枝花。重阳节俗中蕴含的各种情感通过菊花、茱萸等意象而表现出来,随着时间的久远,这些意象成为一些共同认可的信息载体,往往倾注了中国文人的复杂情感,沟通着历代读者的心灵。

关于菊花的诗句古诗
菊花的古诗大全(四)

1、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金·元好问<赋十月菊>

2、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3、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唐刘禹锡<和令狐相公玩白菊>

4、黄花金兽眼,红叶火龙鳞。关于菊花的诗句古诗

5、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宋·苏轼<赵昌寒菊>

6、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唐·杜甫<云安九日>

7、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唐·白居易<咏菊>

8、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

9、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唐·赵嘏<长安晚秋>

10、秋风有意染黄花,下几点凄凉雨。——宋·吕渭老<一落索>

11、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关于菊花的诗句古诗。——黄巢<题菊花>

12、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

13、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郑板桥在<画菊与某官留别>

14、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宋·杨万里<咏菊>

15、不是花中偏爱菊,16、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明·沈周<菊>

17、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郑思肖<寒菊>

18、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菊花>

1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20、瘦菊依阶砌,檐深承露难。——陈佩<瘦菊为小婢作>

21、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明·唐寅<菊花>

22、淡巷浓街香满地,案头九月菊花肥。——王如亭<菊城吟>

23、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

24、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红楼梦>

25、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宋·苏轼<赠刘景文>

26、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27、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郑思肖<画菊>

28、涧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唐·王绩<赠李征君大寿>

29、灵菊植幽崖,擢颖凌寒飙。——袁崧<菊>

30、羞与春花艳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风。不须牵引渊明此,随分篱边要几丛。——刘克庄<菊>

3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陶渊明。——<过故人庄>

32、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唐·太宗<赋得残菊>

33、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宋·梅尧臣<残菊>

34、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晋·陶渊明<和郭主簿>

35、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唐·杜甫<宿赞公房>

36、秋霜造就菊城花,不尽风流写晚霞。——--李师广<菊韵>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410513.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