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赏析对雪

| 诗词鉴赏 |

【www.guakaob.com--诗词鉴赏】

古诗鉴赏对雪
诗歌赏析对雪(一)

对雪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杜甫这首诗是在被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写的。长安失陷时,他逃到半路就被叛军抓住,解回长安。幸而安禄山并不怎么留意他,他也设法隐蔽自己,得以保存气节;但是痛苦的心情,艰难的生活,仍然折磨着诗人。

在写这首诗之前不久,泥古不化的宰相房琯率领唐军在陈陶斜和青坂与敌人作车战,大败,死伤几万人。消息很快就传开了。诗的开头──“战哭多新鬼”,正暗点了这个使人伤痛的事实。房琯既败,收复长安暂时没有希望,不能不给诗人平添一层愁苦,又不能随便向人倾诉。所以上句用一“多”字,以见心情的沉重;下句“愁吟独老翁”,就用一“独”字,以见环境的险恶。

三、四两句──“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正面写出题目。先写黄昏时的乱云,次写旋风中乱转的急雪。这样就分出层次,显出题中那个“对”字,暗示诗人独坐斗室,反复愁吟,从乱云欲雪一直呆到急雪回风,满怀愁绪,仿佛和严寒的天气交织融化在一起了。

接着写诗人贫寒交困的景况。“瓢弃樽无绿”,葫芦,古人诗文中习称为瓢,通常拿来盛茶酒的。樽,又作尊,似壶而口大,盛酒器。句中以酒的绿色代替酒字。诗人困居长安,生活非常艰苦。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葫芦早就扔掉,樽里空空如也。“炉存火似红”,也没有柴火,剩下来的是一个空炉子。这里,诗人不说炉中没有火,而偏偏要说有“火”,而且还下一“红”字,写得好象炉火熊熊,满室生辉,然后用一“似”字点出幻境。明明是冷不可耐,明明是炉中只存灰烬,由于对温暖的渴求,诗人眼前却出现了幻象:炉中燃起了熊熊的火,照得眼前一片通红。这样的无中生有、以幻作真的描写,非常深刻地挖出了诗人此时内心世界的隐秘。这是在一种渴求满足的心理驱使下出现的幻象。这样来刻画严寒难忍,比之“炉冷如冰”之类,有着不可以拟的深度。因为它不仅没有局限于对客观事物的如实描写,而且融进了诗人本身的主观情感,恰当地把诗人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来,做到了既有现实感,又有浪漫感。

末后,诗人再归结到对于时局的忧念。至德元载至二载(756ˉ757),唐王朝和安禄山、史思明等的战争,在黄河中游一带地区进行,整个形势对唐军仍然不利。诗人陷身长安,前线战况和妻子弟妹的消息都无从获悉,所以说“数州消息断”,而以“愁坐正书空”结束全诗。“书空”是晋人殷浩的典故,意思是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着字。这首诗表现了杜甫对国家和亲人的命运深切关怀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后汉书·李通列传》译文

译文: 李通字次元,南阳宛县人。世代以经商著名。父亲李守,身高九尺,容貌非常奇异,为人严肃刚毅,在家中就像在官府一样的严肃。他最初事奉刘歆,喜好星象历算与图谶,担任王莽的宗卿师。李通也担任五威将军从事,后来出任巫县县丞,有能干的名声。王莽新政末年,百姓愁苦怨愤,李通往常听他父亲李守说过一句谶语是“刘氏再振兴,李氏为辅佐”,心中常记着这句话。况且他家境很富裕,是乡里的首富,因此不乐意做官,于是自己辞官回家。后来王常的下江兵和王匡的新市兵兴起,南阳为之动乱,李通的堂弟李轶,也一向好生事,于是一起商议说:“现在天下动荡,新朝眼看将要灭亡,汉朝理应重新兴盛。南阳的刘氏宗室中,只有刘伯升、刘秀兄弟能广施仁爱,宽容待人,可以和他们商议大事。”适逢光武在宛县躲避官兵,李通听说后,就派李轶前往去迎接光武。光武起初认为李通是士君子而仰慕他,因此前去答拜李通。等到见了面,两人一起交谈了很长时间,手拉着手很是欢洽。李通于是把谶语的事全说了,光武开始根本没想到,不敢把谶语和自己联系起来。当时李守在长安,光武就悄悄观察着李通说:“假如是这样,你父亲该怎么办呢?”李通说:“已经自有打算了。”于是又详细说了他的计划。光武深知李通的用意后,就互相约定,定下计策,约定在材官将军在都城考试骑士的这一天,劫持前队大夫和属正,借此来号令大众。李通于是让光武和李轶回到舂陵,起兵来响应自己。更始帝刘玄即位,任命李通为柱国大将军、辅汉侯。跟随刘玄到长安,改任为大将军,封西平王。刘玄命令李通【诗歌赏析对雪】

拿着符节回守荆州,李通于是娶了光武的妹妹刘伯姬为妻,她就是后来的宁平公主。光武登皇位,征召李通做皇宫卫尉。建武二年,封为固始侯,任命为大司农。光武每次征战四方,常常命令李通留守京师,安抚百姓,修建宫室,建造学校。建武五年春,替代王梁为前将军。建武六年夏,率领破奸将军侯进、捕虏将军王霸等十营攻打汉中叛军。李通以平民百姓身份倡议起事,帮助光武建成大业,再加上因为宁平公主的缘故,特别被光武亲近器重。但李通生性谦虚恭敬,常想躲避权力。当时天下基本安定,李通借病重为由上书皇帝请求辞官回家。光武下令将此事交众位大臣讨论,大司徒侯霸等人说:“王莽篡夺汉室皇权,扰乱天下。李通身怀像伊尹、吕尚一样的谋略,制定大计,扶持光武助成帝业,为国家毁了宗族,事奉主公忘了自己,有扶助危难、兴灭继绝的功绩,功劳最大,天下人都知道。李通因天下平定了,谦让辞官。天下安定了不能忘了危难关头的人,可以让李通在职治病。他想返回封地做诸侯,不能听从。”于是命令李通努力寻找医生和药品,按时处理政务。这年夏,提升李通为大司空。李通一向有消渴病,推托病重不理政事,连年请求退休,光武每每更加宠爱他。李通于建武十八年去世,谥号恭侯。

对雪 赏析
诗歌赏析对雪(二)

对雪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杜甫这首诗是在被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写的。长安失陷时,他逃到半路就被叛军抓住,解回长安。幸而安禄山并不怎么留意他,他也设法隐蔽自己,得以保存气节;但是痛苦的心情,艰难的生活,仍然折磨着诗人。

【诗歌赏析对雪】

在写这首诗之前不久,泥古不化的宰相房琯率领唐军在陈陶斜和青坂与敌人作车战,大败,死伤几万人。消息很快就传开了。诗的开头──“战哭多新鬼”,正暗点了这个使人伤痛的事实。房琯既败,收复长安暂时没有希望,不能不给诗人平添一层愁苦,又不能随便向人倾诉。所以上句用一“多”字,以见心情的沉重;下句“愁吟独老翁”,就用一“独”字,以见环境的险恶。

三、四两句──“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正面写出题目。先写黄昏时的乱云,次写旋风中乱转的急雪。这样就分出层次,显出题中那个“对”字,暗示诗人独坐斗室,反复愁吟,从乱云欲雪一直呆到急雪回风,满怀愁绪,仿佛和严寒的天气交织融化在一起了。

接着写诗人贫寒交困的景况。“瓢弃樽无绿”,葫芦,古人诗文中习称为瓢,通常拿来盛茶酒的。樽,又作尊,似壶而口大,盛酒器。句中以酒的绿色代替酒字。诗人困居长安,生活非常艰苦。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葫芦早就扔掉,樽里空空如也。“炉存火似红”,也没有柴火,剩下来的是一个空炉子。这里,诗人不说炉中没有火,而偏偏要说有“火”,而且还下一“红”字,写得好象炉火熊熊,满室生辉,然后用一“似”字点出幻境。明明是冷不可耐,明明是炉中只存灰烬,由于对温暖的渴求,诗人眼前却出现了幻象:炉中燃起了熊熊的火,照得眼前一片通红。这样的无中生有、以幻作真的描写,非常深刻地挖出了诗人此时内心世界的隐秘。这是在一种渴求满足的心理驱使下出现的幻象。这样来刻画严寒难忍,比之“炉冷如冰”之类,有着不可以拟的深度。因为它不仅没有局限于对客观事物的如实描写,而且融进了诗人本身的主观情感,恰当地把诗人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来,做到了既有现实感,又有浪漫感。

末后,诗人再归结到对于时局的忧念。至德元载至二载(756ˉ757),唐王朝和安禄山、史思明等的战争,在黄河中游一带地区进行,整个形势对唐军仍然不利。诗人陷身长安,前线战况和妻子弟妹的消息都无从获悉,所以说“数州消息断”,而以“愁坐正书空”结束全诗。“书空”是晋人殷浩的典故,意思是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着字。这首诗表现了杜甫对国家和亲人的命运深切关怀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诗歌赏析对雪】

宦情羁思共凄凄,

春半如秋意转迷。【诗歌赏析对雪】

山城过雨百花尽,【诗歌赏析对雪】

榕叶满庭莺乱啼。

【作者】:柳宗元 【朝代】:唐 【体裁】:七言绝句

【注释】:

宦思:客居他乡的思绪。

【赏析】:

诗的首句“宦情羁思共凄凄”,是我心蕴结之情。柳宗元的身世与屈原有相似之处。他自二十六岁进入仕途,到四十七岁逝世,其间仅二十一年,但却过了十四年的贬谪生活。他三十三岁时被贬到永州,十年才被召回,可是,回到长安只一个月,又被外放到比永州更遥远、更荒僻的柳州。这首诗就是他到柳州后,也就是他的政治希望和还乡希望一度闪现而又终于破灭之后写的。

正因为这种情思积累在心中已非一朝一夕,这里用不着以浓墨重彩渲染,只用“凄凄”两字轻描一笔,就足以表明一切了。人们在欣赏诗歌时常会发现,以平淡的笔墨来显示深厚的感情,往往更见其深厚,就正是所谓“厚积薄发”的妙用。至于这句中的一个“共”字,则说明这一“凄凄”之感是双重的,是宦情的凄凄加羁思的凄凄,因而其分量是加倍沉重的。

诗的三、四两句“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是物象构成之境。当时的柳州还是所谡“瘴疠之地”,风土人情不同于中原地区,在逐客旅人的眼中,别是一种殊方色彩、异域情调,在在都足以触发贬谪之思,勾起怀乡之念,何况又在阳春二月见到反常的如秋之景。那种落叶满庭的景象,自然更令人心意凄迷了。这里,莺啼而曰“乱啼”,则是诗人情往感物,辞因情发。其实,莺啼无所谓“乱”,只因听莺之人心烦意乱,所以别有感受。

【评析】:

诗人就是当上述的在我之情与在物之境相会相融之际,写出了这样一首物来动情、情往感物的诗篇。诗的第二句“春半如秋意转迷”,正是彼来此往的交接点。而如果从诗的章法看,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句中的“意转迷”上承前一句,句中的“春半如秋”下启后两句,从而在我与物、情与境之间起了绾合作用。

【诗歌赏析对雪】

当然,就对诗歌的要求而言,仅仅我与物会、情与境融是不够的。这首诗之所以特别凄楚动人,还因为诗人所怀的在我之情不是一时的感慨、淡淡的闲愁,诗人所触的在物之境也不是通常的景色、一般的物象。王士禛有一组《秦淮杂诗》,第一首“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

秦淮水上楼。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烟景似残秋”,也是写“春半如秋”。但王诗所怀的情只是感怀往事的一点惆怅之情,所触的境只是风雨凄其的江南习见之境,两者交织成篇,虽然也饶有风韵,不失为一首佳作,而在重量和深度上是不能与柳诗抗衡的。

时当二月,又处南方温热地带,柳州早已是百花盛开,春色满园了。可是一场意外的暴风雨却洗劫了百花,送走了春色。这在过着谪居生活的诗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打击。本来他还可以寄情景物,排遣内心忧怨的,而现实竟是这样冷酷无情!哀凉的心绪触发了他的诗思。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诗篇起句便直抒胸臆。“宦情”与“羁思”,原本就有必然联系。长年游宦在外,远离故土与亲人,旅途漂泊的艰辛,离亲别故的悲怨,有谁能不动心动情呢?屡遭贬窜,此种心情理当加倍沉重.“共凄凄”三字,真实地表现了作者这时候的特殊心态。“宦情”之苦与“羁思”之深迭相撞击着诗人的心扉,他要寻求解脱,而又无可奈何,在这种心境的支配下,他只好走出书房,漫步庭院。而当他目睹了已经过去大半的春光以后,这种情绪反而愈趋沉重了。“春半如秋”,用语平淡而新鲜,写出一种常人不曾,也不会有的独特感受,的确是愁人眼中之景,心中之情相互感应的凝结品。“意转迷”三字,则就“春半如秋”作承转,极言意绪的迷乱烦恼。

三、四两句,偏重叙事描写。说“山城过雨”,人们似乎还难于体味这场雨的份量和内涵,故后面紧接着补写了“百花尽”三字。此雨非早春润物之雨,它横掠山城,下得大,来得猛,涤荡万物。此一句,遥扣题面,把第二句“春半如秋”四字亦落到实处,同时又引带出末尾一句。“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州多檀椿树,冠大身屈,四枝旁出,以其不材,故能久而无伤。但是经过这场暴风雨的洗劫,那些百年老榕也叶落满庭了。此等情景令诗人伤心,莺啼之声又格外增添了一重伤感情绪。那一个“乱”字,分明是诗人心烦意乱的精神状态的真实反映。

这首诗写景肃杀肃条。写情凝重深沉。二月春光正浓之际反呈现百花凋零、榕叶满庭的暮秋景象,反激起诗人一片宦情与羁思,其构思立意均不同常态,而其遣辞造语又极平淡。苏轼《东坡题跋》曾就柳宗元的诗与陶渊明的诗作出评论说:“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内容丰富充实而字面却略显枯干淡泊的作品,其实正是诗人苦心锤炼的结果,是诗歌创作艺术的极高境界。这样的作品往往“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咀嚼久之,才能得其真味。

诗歌赏析——《初雪》
诗歌赏析对雪(三)

浅析王复周《初雪》

第一次见到雪之霏霏/心何其欢愉而微栗耶/然而我已热爱着/虽云圣洁的恋是不老的/但那堪心心的消融呢/遂化清泪以交流/随着你的笛,让我/昏昏欲睡,一切痛苦,/都是陈迹! ——《初雪》

《初雪》写的不是一年的第一次雪,而是写的是第一次见到雪的感受。诗人第一次见到雪的心情是“欢愉而微栗”的,诗中比较晦涩难懂的一段是“虽云圣洁的恋是不老的/但那堪心心的消融呢/遂化清泪以交流”这几句诗是对雪消融这一自然现象的诗意化,在诗人的笔下雪仿佛成了弱女子,融化了的雪竟成了清泪,体现了诗人的多情与敏感。

这首诗共有三段,但三段看起来却毫无联系,诗句之间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细读之下才能体会到其中作者的情感,诗人初见的可能不是雪,也有可能是初见了一位如雪一般纯洁的女子,“虽云圣洁的恋是不老的”指的是虽然诗人的爱是真诚的,“但那堪心心的消融呢,遂化清泪以交流”那位女子由于某些原因却不能和诗人在一起,当所有的一切像雪一样消失在诗人的世界的时候,诗人表现出了无限的痛苦——希望一切痛苦都是陈迹。

此外,以雪的消融来喻失恋的痛楚,更能体现诗人的无可奈何——就像自然现象一样人为无法控制。

对雪阅读答案_对雪翻译赏析_作者杜甫
诗歌赏析对雪(四)

<对雪>作者为唐代文学家杜甫。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对雪阅读答案_对雪翻译赏析_作者杜甫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译文]
战场上哭泣的大多是新死去的鬼,只有老人一个人忧愁地吟诗。乱云低低的在黄昏的地方,急下的雪在风中飘舞回旋。葫芦丢弃了,酒器中没有酒,火炉中燃起了熊熊的火,好像照得眼前一片通红。前线战况和妻子弟妹的消息都无从获悉,忧愁的坐着用手在空中划着字。
[鉴赏]
杜甫这首诗是在被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写的。长安失陷时,他逃到半路就被叛军抓住,解回长安。对雪阅读答案_对雪翻译赏析_作者杜甫。幸而安禄山并不怎么留意他,他也设法隐蔽自己,得以保存气节;但是痛苦的心情,

梅花落翻译赏析_作者刘方平
诗歌赏析对雪(五)

<梅花落>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刘方平。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新岁芳梅树,繁花四面同。
春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
少妇今如此,长城恨不穷。梅花落翻译赏析_作者刘方平
莫将辽海雪,来比后庭中。
[鉴赏]
这首诗开头两句,极写香浓花腴的灿烂美景,但是,“春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俗话说:“日中则昃,月满则亏。”花也是一样,盛开的时间非常短暂,紧接着的便是凋零、败落。
“少妇今如此,长城恨不穷”,这句既是赋,也是比,“莫将辽海雪,来比后庭中”,尾联重新归到落花。此时花都已谢了,飘飘扬扬落满了庭院,仿佛覆盖了一层白雪。观花人由满地的落梅联想到辽海的雪野,却硬要反过来说:请别用辽海的白雪来比喻满院的落梅吧,这样会勾起我心头的无限愁绪的。
沈德潜在评论这首诗时说:“似徐庾小诗,不落后人咏梅坑堑。”(<唐诗别裁>卷十一)它是咏物诗,又是闺情诗,而且还含有一定的时代内容,这就使得这首婉约的小诗显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410939.html

    上一篇:高中的古诗词

    下一篇:谁也夺不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