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妙的带领和护理 《加尔文传》读后感

| 读后感 |

【www.guakaob.com--读后感】

  笔者发现,很多弟兄姊妹喜欢这节经文的上下两节经文,也常常把那两节经文放在一起讲,却常常忽略了这节经文,其实我们仔细查这段经文,就会发现这节经文才是马太福音11章28-30节这三节经文的核心,为什么会这样呢?希望我们可以多多地反思。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神奇妙的带领和护理 《加尔文传》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神奇妙的带领和护理 《加尔文传》读后感

  作者:梁志勇

  在教会一名弟兄的推荐下读了华夏出版社出版的《新教著名人物传记译丛——加尔文传》著者:茜亚.凡赫尔斯玛 译者 王兆丰。看了之后觉得获益良多,所以在这里写下这篇读后感,谈谈自己的感想。

  正如书中序言所说:加尔文是对这个世界影响最大的人之一,也是被人误解最深的基督徒之一,他的《基督教要义》位列对世界历史影响最大的十本巨著之列。很多神学家、基督徒对他推崇备至,但也有很多人对加尔文的看法却是从《异端的权利》那里得到的“暴君、教皇”的印象。

  但历史上的那位加尔文是怎样的呢?

  虽然笔者对加尔文的神学还习之甚浅、日子短少,但当笔者开始阅读、学习加尔文主义神学的时候,深深地被他的神学所折服。正如很多改革宗的传道人所讲的那样,加尔文的神学就是忠于圣经的神学,就是呼唤所有基督徒归回圣经,在这本上帝赐下的特殊启示的书中中寻找真理、道路、生命的神学;加尔文的神学是从保罗、奥古斯丁、阿奎那一路传承下来的纯正的基督教神学。他的神学高举基督的完全救赎、神的绝对主权、神的无条件拣选、神永不失败的保守,更指出人的全然败坏、人在得救上的全然无能等,这些教义实在是基督徒最可宝贵的信仰基石。

  从那时候起,我就很希望找到一本关于加尔文的传记的书籍,可惜一直未能如愿。这本《加尔文传》的出版对我比较全面、立体地认识这位伟大的神学家、改教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而且令人惊喜的是附录里还有凯波尔的“加尔文主义讲座”,使我们对加尔文主义神学对社会生活、政治、宗教、科学、艺术等各方面发挥了/将要发挥多么大的影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本书真是物超所值啦(怎么越看自己的话越像卖广告的用词,不过好书确实难求,所以真希望自己可以为这样难得的书多“吆喝”几句,这本书真是值得大家购买收藏的。)

  好了,附录里凯波尔的讲座内容很丰富厚重,很值得大家多读几遍,认真思想,就不需要我在这里狗尾续貂了。这里就简单谈谈我对前面加尔文生平传记的一些读后感吧。

  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加尔文就是那位坐在书斋里,常常静修、祷告,苦思冥想《圣经》里面的真理,凭着神赐给他超人的智慧(虽然他的思辩能力、记忆力、逻辑性确实是少有人及的)整理出他的神学系统的一个神学家,因为常年坐在象牙塔里,所以才会好像一个“新教的教皇”那样把塞尔韦特这样的异端毫不留情的烧死在火刑架上。

  但读了这本加尔文传,突然有很深的感动和警醒——历世历代以来 神对他的仆人的带领和保守总是如此奇妙又“严格”,我们的主真如保罗说的那样,好像一位窑匠,而且是最耐心的窑匠,对他要塑造的“贵重的、预备得荣耀的器皿”(罗马书9章)不厌其烦地塑造、打磨,好在这器皿上彰显这位大能的创造主的荣耀。我们大能的主不会造一只跛足的鼎去彰显他的荣耀,相反,凡是他要在这仆人身上大大彰显他的荣耀的,我们的主总是用他大能的手破碎、塑造他的仆人,让他们在信心、知识、行为上都深刻稳固。

  所以保罗要经历各样的患难,遭受鞭打、屈辱,各样的危险。加尔文也不例外,他本来希望可以做一个安静的学者(也许保罗师从迦玛列,按照最严谨的法门作了法利赛人的时候也是这样计划着自己的人生?),在书斋里度过他的著书生涯。

  甚至在他第一次来到日内瓦的时候,他还是这样地“计划着”自己的人生。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1536年的加尔文,并不是一个仅仅对神学特别感兴趣的基督徒,他已经是一个向一切可能的听众努力传道的传道人,但他同时也是敏感柔和的学者。他有过人的天赋,无以伦比的记忆力、清晰的逻辑思路,而且最重要的——他已经有了爱基督的敬虔的心——这样的人,在书斋里写出伟大的神学作品,这不是非常“理所当然”的吗?但这只是人的看见,却不是我们的主的计划。

  神用法雷尔的一席话把加尔文留在了日内瓦,这个看来更像“所多玛”的地方——一个在人看来根本不是静下心来做神学思考的城市,这里充满了勾心斗角、政治阴谋、懒散放荡的生活、虚假的认信,唯独缺少的就是敬虔、安宁——哦,在人看来,这真的不应该是一位准备进行最严谨、最具开创性的神学建构的思想家应该停留的地方。但加尔文却成为这个罪恶的城市的牧师——从起初最不为人尊重,到他离世前得到几乎所有日内瓦人的爱戴。

  面对这一切的挑战, 神赐予这位历史上最伟大的神学家的是什么呢?不是安宁的书房,而是纷乱忧心的环境、粗野不羁的教众;不是强健伟岸的体魄,而是瘦弱多病的躯体;不是粗犷勇猛的气魄,而是敏感细密的心。

  这样的一个人怎么可能抵挡一个邪恶的城市呢?果不其然,加尔文被逐出了日内瓦,神带领他来到斯特拉斯堡。作者把当时的斯特拉斯堡和日内瓦作对比的时候,说她们就好像安提阿与所多玛那样区别巨大。

  这似乎应该是神为他的仆人预备的最好的神学研究的地方了。

  在斯特拉斯堡的生活,使加尔文的品格更加成熟圆满,他有时间思考自己在日内瓦的服侍,可以在安静的氛围中、在友好的教众中重新发现、思考温柔的力量——这是在满布冲突、纷扰不断的日内瓦城里面无法进行的。他也变得更能克制自己的怒气。

  也许斯特拉斯堡的相对安静的生活,使加尔文看到敬虔的基督徒彼此合一相爱的力量,这无疑会使他重新审视自己对日内瓦的绝望。因为这位伟人甚少谈及自己,所以我们缺乏资料去了解他在斯特拉斯堡的内心变化。但我斗胆猜想,在斯特拉斯堡的生活,使加尔文的对 神的信心更加坚定,对 神的大能与人的责任有了更深刻成熟的认识。神借着斯特拉斯堡的宁静和敬虔,给这位满心伤痕、有些灰心沮丧的牧师很好的安抚和鼓励——日内瓦也可以成为这样,甚至超过这里;但那座城市的改变,需要你的努力,而不是远观的感慨和沮丧。

  也许正是这样的领悟使他不再对日内瓦抱着绝望的态度,也不是抱着无奈的心情。而是怀着更忍耐的心志、老练的预备、抱着对神的信心、满有盼望地重回日内瓦,因为“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盼望不至于羞耻,因为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 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罗5:3-5)

  是的,永远留在斯特拉斯堡并不是 神的计划。全知的 神不过让他的仆人稍作休整,因为还有更艰巨的任务等着加尔文——把日内瓦这座“所多玛”改造成“上帝之城”。但慈爱的 神给他的仆人充分的休整,并且那位“做工直到今日”的 神则继续他在加尔文身上的工作,他继续雕凿他的品格,然后才是加尔文再次踏上返回日内瓦的时间……

  斯特拉斯堡并没有把加尔文变成一个“不再软弱”的完人,但她无疑使加尔文重新获得了他在之前在日内瓦没有得到的必需的休整和新的力量——神使他更加注意完善自己的品格。现在,他除了清晰稳健的神学头脑,还有了更柔和谦卑的品格,这是一个建设者所必需的品格。在这里我们也看到我们智慧的 神让“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 神的人得益处”的奇妙作为。

  从教会史我们可以看到,神使用路德作粗犷的开拓工作,他做的是将基督教从罗马天主教中拔出的工作,而路德的性格正合适这样的工作,他有勇猛的英雄气概,如同 神手中的一把巨斧,真是在作“倾覆,再倾覆”的工作。所以马丁路德虽有情感细腻的一面,但神更多使用的是他粗犷勇猛的一面。

  而 神要使用加尔文作截然不同的工作,他要做构建的工作,他要肩负着新教神学的归正、恢复、构建等工作,他要在路德的宗教改革发现的“空旷”之地上建筑一座最宏伟的新教建筑。这些工作不仅需要深湛的神学,更需要柔和谦卑敏感的心。他要做的工作,他要负的轭在人看来都是艰巨无比,甚至是无法完成的,所以他需要的是效法主耶稣的榜样:“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太11:29)注一

  如果说路德像 神手中的巨斧,加尔文则更像神手中的画笔,神要用加尔文把 神在圣经里已经展示出来的,但当时却还“隐藏着”的绚丽之光描画、展现出来。斧头需要刚猛粗犷的力量,画笔则需要细腻、柔和、敏感的触觉,但它们被拿在那全能者手中的时候,都是坚韧不屈的,因为我们的主为自己的荣耀的缘故必坚立他们手中的工。正如一杆细细的笔杆对于作画者总比斧头柄更好用一样,顺服、柔和、谦卑的品格对一个建设者而言,无疑是极其宝贵的品格,这也可能是一个如同巨斧一样的开创者较少体会到的。

  所以,在斯特拉斯堡的3年服侍、反思,使加尔文变得坚强了,这种坚强并不是如世人常说的那样,他通过休息、释放得到了“原有的”力量,相反,正如他在再次返回日内瓦前说的那样“我将我的心为祭,献给我的主……我将我的灵魂捆绑起来顺服上帝”,他通过捆绑自己,获得了力量。加尔文再次发现了那真正的力量源泉:不是发挥自己的力量,而是捆绑自己,将自己交给那位永不失败、永远不会无奈的主基督。

  加尔文早就认识主的大能,也一直努力追随着主,如今他却更加毫不犹豫的顺服我们的主,就像亚伯拉罕将独生爱子以撒捆绑放在祭坛上,他将自己的灵魂捆绑起来,献上为祭——“因为亚伯拉罕所信的,是那叫死人复活,使无变为有的 神”“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并且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信 神的儿子而活,他是爱我,为我舍己。”

  是的,力量不是来自于提升自己、发现自己的能力;而是恰恰相反,是发现、认识自己的无能、软弱和不肯顺服的败坏本质,更同时认识到神的主权和永不失败的计划旨意。

  就好像连接电脑的鼠标:一个有故障的鼠标可能会自己移动或者按键而无反应,在使用者眼中这是失效的鼠标,相反,那个没有被操控者的手触摸就毫不动作,但一旦被带领就跟随着这只手移动、点击的鼠标,虽然会被人忘记它的存在,其实却真正实现了那创造它的创造者的初衷。

  我们很多弟兄姊妹(包括我自己)都曾经在神的面前许下心愿,要为基督而活、求主使用我们,但我们真的需要反省自己,我们是那只不肯安静、按键失灵的鼠标,还是那支被主使用,描绘主的真理的画面,以致于让人忘记它的存在的,有柔和顺服的笔触、坚定正直的笔杆的画笔呢?

  ……

  离开斯特拉斯堡,加尔文再次回到日内瓦的教牧生涯,正如他自己预见到的,日内瓦的工作决不是更加轻省了,相反,充满了挑战。但这位神的仆人却用更加坚定柔和的态度面对这一切的挑战。从书中我们就知道加尔文不仅要作一名传道人、牧师,他还要做一名丈夫、法律制定者、牧师、探访者、接待主内的客旅、抚养孩子长大的父亲,当然少不了的护教者的职分。他制定城市法规的细节、甚至还要为诗歌作曲,为其他地方的教会守望、指引方向……

  他也不是仅仅专注于日内瓦的日常事务,虽然这在我们看来已经是如此繁重了,他还关心当时社会、政治上一切可以观察到的动向,缜密地分析,帮助新教的各个宗派成长、合一。

  在加尔文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宝贵的知、言、行这三足的统一和平衡——我想,这就是堪为主用的“贵重的器皿”的应有的一个属性。加尔文是一个不仅在神学思想上把这三足都阐述得清晰稳健的基督徒,也是一个在实际生活中把这个真理努力全然地实践出来的基督徒。

  他在基督里的稳健坚定平衡,使他的敌人对他恨之入骨,直到今日。

  但他的敌人们却不得不承认他在这方面的卓越,但他们找不到他可以如此的真正原因,他有异于常人的天赋、坚忍、体格吗?这些都不是,这些不能给出圆满的解释。

  但我们却可以从整本书里面看到,使加尔文保持外在的三足的平衡稳健的力量源泉,乃在于内里的。就是从基督而来的信、望、爱。他对基督的信心,他对自己的不信任、将灵魂捆绑起来交给上帝的信心,使他可以胜过这个邪恶的世界(约壹5:4-5节);主耶稣放在他心里的盼望,使他在患难中也欢欢喜喜的,因为“基督在他心里成了有荣耀的盼望”(西1:27);从基督那里来的爱心,使他重新回到这个当初唾弃他、甚至试图杀害他的民众中间来;虽然他知道这些人如果有机会,可能会做和当初一样邪恶阴暗的事情,但他依然来到这座“所多玛”,用永不止息的爱来重建这座城市,以致于这座城市后来成为宗教改革的大本营……

  我想,如果有人对加尔文说“是你重建了日内瓦这座城市”或说“是你建立了基督教的归正神学”,他都会强烈的反对说“这都是主基督的工作、成就”,因为他就像那柔顺正直的画笔,宁愿在那大能者的手里绘画出一副美丽的图画,然后就为主人的杰作惊叹不已,而决不愿意任何人把目光从那杰作上转移到画笔上。

  当我们借着这本书看到加尔文的一生的一个侧影的时候,我们也好像看到了 神在加尔文身上绘制出来的伟大杰作,虽然我们看到的只是极微小的一部分,却已经让我们瞠目感慨了。但我想,加尔文本人并不想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他身上,就如一幅杰出的画作,其实要表达的是绘画者的伟大一样;

  一名愚拙的赏画者,他只会注意画作本身所描绘的,甚至只是画作的色彩,这样的人,他永远不能明了艺术的深刻、伟大;而一名聪明的赏画者,绝不会仅仅注目在画作本身,他要借着这幅画,认识那画家的伟大,可以说每一件艺术品都是创造者向读者说话的工具。

  所以,当我们阅读《加尔文传》的时候,我们也当记得,这就是那位大能者,就是主基督耶稣的其中一件伟大的作品。借着加尔文的传记,我们不仅要认识这位神的仆人,更要认识那位塑造他的主的奇妙。

  是的,这是一本很好的书,推荐主内的肢体们都去阅读它,不仅因为它描写了一位伟大的基督徒的仆人的生命侧影,更因为主基督必赐那凡事寻求他的人以智慧,让我们从这杰作中看到他要向我们说的话。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412762.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