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的论语

| 节日作文 |

【www.guakaob.com--节日作文】

论语名言警句(论语中的名言名句)
名句的论语(一)

论语名言警句(论语中的名言名句)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巧言令色,鲜亦仁!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2.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4.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15.朝闻道,夕死可矣.

1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7.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23.德不孤,必有邻.

2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6.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27.君子周急不继富.

28.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5.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6.子不语:怪,力,乱,神.

3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4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4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42.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4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44.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4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6.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47.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48.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4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52.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53.食不语,寝不言.

54.寝不尸,居不容.

55.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56.未知生,焉知死?

57.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58.过犹不及.

59.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6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1."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无兄弟也?

6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6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64.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65.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6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67.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68.言必信,行必果.

6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70.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71.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76.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7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7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7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80.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81.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82.小不忍,则乱大谋.

83.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84.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85.君子忧道不忧贫.

86.当仁,不让于师.

87.有教无类.

88.道不同,不相为谋.

8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90.既来之,则安之.

9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92.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93.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只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94.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95.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96.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97.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98.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2.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6.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2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0.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4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4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6.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48.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4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54.过犹不及

57.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6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2.当仁,不让于师

6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67.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68.言必信,行必果【名句的论语】

6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71.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7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7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7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80.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文

1、 学习而又时常的复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3、 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忠实?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认真复习?”

4、“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5、不担心人们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不知道别人。

7、这是孔子说他自己:

“志于学”,是说孔子有志于学,立志要学习;“三十而立”指孔子三十的时候已立业,学说已渐成体系,(用在现在的人身上大概是事业小有建树的意思);“不惑”遇事明辩不迷惑,少疑惑;“知天命”,所谓“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之天乎”,懂得了天命,正确看待自己;“耳顺”说各种话都能听能容忍;“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说自己到了七十岁的时候随心行事也可以不逾越规矩了。

8、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9、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10、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明智。

12、每天能学到一些自己没有的知识,每月不忘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18、君子看中义,小人看中利。

与君子谈事情,他们只问道德上该不该做;跟小人谈事情,他只是想到有没有利可图。

19、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以他为反面教材)做自省.

22、君子要少说虚话,多干实事

25、做事勤敏,又好学,不以问及下于他的人为耻

26、颜回这个人很好学。为人不迁怒他人,不重复犯(同样的)错。

29、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30、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31、孔子说,智慧的人爱水,仁义的人爱山;智慧的人好动,仁义的人喜静;智慧的人容易快乐,仁义的人容易长寿。

32、默默地增加知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3、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37、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国学经典名句之论语
名句的论语(二)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论语)

【名句的论语】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论语)

2.子贡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

3.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论语)

4.君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论语)

5.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7.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 (论语)

8.不因果报方修德,岂为功名始读书。 (论语)

9.鱼离水则鳞枯,心离书则神索。 (论语)

10.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论语)

11.立足定须成白璧,读书何止到青山。(论语)

12.有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实学者,必不夸学。(论语)

13.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论语)

14.勿施小惠伤大体,毋借公道遂私情。以情恕人,以理律己。(论语)

15.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论语)

16.居安虑危,处治思乱。 (论语)

17.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论语)

18.直不犯祸,和不害义。(论语)

19.道生于安静,德生于卑退,福生于清俭,命生于和畅。(论语)

20.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论语)

21.处人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处理不可任己见,要悉事之理。 (论语)

22.公生明,诚生明,从容生明。(论语)

23.何以息谤?曰无辩。何以止怨?曰不争。 (论语)

24.能容小人,是大人;能培薄德,是厚德。 (论语)【名句的论语】

25.宽厚者,毋使人有所恃;精明者,不使人无所容。(论语)

26.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论语)

2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语)

28.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2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30.事父母,能竭其力;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31.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

3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33.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

3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3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3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37.仁者安仁,智者利仁。(论语)

38.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

39.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

40.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论

4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42.德不孤,必有邻。(论语)

43.见其过而内自讼。(论语)

4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4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4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4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48.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49.克己复礼以为仁。 (论语)

50.非礼忽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51.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论语)

5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

53.君子以文会友,以反辅仁。(论语)

5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论语)

55.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论语)

56.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

5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论语)

58.君子通达于仁义,小人通达于财利。 (论语)

59.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60.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本无事而生事,是谓薄福。 (论语)

61.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论语)

62.缓事宜急干,敏则有功;急事宜缓办,忙则多错。(论语)

6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论语)

6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论语)

65.无心者公,无我者明。(论语)

66.见事贵乎明理,处事贵乎心公。(论语)

67.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68.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

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

69.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70. 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德,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71.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

72.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

73.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论语)

74.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论语)

75.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中庸)

76.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

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中庸)

77.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

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中庸)

78.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大学中庸)

79.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大学中庸)

80.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大学中庸)

81.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

于信。 (大学中庸)

82.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 (大学中庸)

83.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大学中庸)

8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大学中庸)

85.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大学中庸)

86.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大学中庸)

87.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大学中庸)

88.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大学中庸)

89.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大学中庸)

90.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

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大学中庸)

91.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大学中庸)

92.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大学中庸)

93.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大学中庸)

94.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大学中庸)

95.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大学中庸)

96.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大学中庸)

97.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大

学中庸)

98.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大学中庸)

99.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大

学中庸) 100.「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大学中庸) 101.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大学中庸) 102.「忠怒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於人。」 (大学中庸) 103.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104.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105.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106.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

107.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108.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

109.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110.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诗经·卫风·硕人)

1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1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113.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114.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左传) 115.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11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11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11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11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

12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121.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 (论语·微子)

12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12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124.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125.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12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12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12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12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130.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13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

132.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杂记)

13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134.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礼运) 135.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易经·系辞上)

13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137.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138.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139.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渔父)

140.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屈原·涉江)

141.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

14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14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14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下)

145.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荀子·劝学)

14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147.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14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149.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论积贮疏)

15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说林训)

151.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韩非子·喻老)

152.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战国策·赵策)

15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154.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史记·张仪列传)

15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15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157.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

158.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 列传) 15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汉书·枚乘传)

160.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161.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汉书·东方朔传)

16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163.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后汉书·王霸传)

164.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

165.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166.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宋弘传)

167.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后汉书)

16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曹操·龟虽寿) 169.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国·曹操·短歌行) 17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白马篇)

17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17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17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刘备)

174.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西晋·陈寿·三国志)

17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东晋·陶渊明·杂诗)

176.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唐·张志和·渔父)

177.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元行冲传)

178.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滕王阁序) 179.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80.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81.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唐·宋之问·渡汉江)

182.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8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189.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 19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唐·王昌龄·出塞)

191.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楚辞)

19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楚辞) 19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诗经楚辞)

194.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楚辞)

195.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楚辞)

196.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名句的论语】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论语经典名句
名句的论语(三)

论语经典名句(一)

1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2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3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6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0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

1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4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1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16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

1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8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19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20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①,患不知人也。”①[不己知]不了解我。

2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①,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②。”出自《论语•为政》。①[耳顺]一听见别人的言语便可分辨真假是非。 ②[不逾矩]不越出规矩。

2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4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5士不可以不弘毅①,任重而道远。这是孔子的学生曾子说的话。①[弘毅)刚强而有毅力。

26子曰:“知①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7子曰:“质胜文则野①,文胜质则史②。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①[野]粗野。 ②[史]虚浮。

2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①也。”

2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经典名句(二)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读“lè”,快乐)乎?(《学而》)

【直译】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情吗?

2.礼之用,和为贵。(《学而》)

【直译】礼的应用,以和为贵。

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

【直译】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是怎么可以在社会上站住脚的。

4.德不孤,必有邻。(《里仁》)

【直译】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

5.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长》)

【直译】让年老的人得到安适,让朋友们得到信任,让年少的人得到关怀。

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

【直译】自己想安身立命也要帮助他人一同安身立命,自己想兴旺发达也要帮助他人一同兴旺发达。

7.知(通“智”,读“zhì”)者乐,仁者寿。(《雍也》)

【直译】机智的人动而不括故乐,仁厚的人静而有常故寿。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卫灵公》)

【直译】做工的人想把活做好,必须先把工具弄好。

9.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

【直译】以道为志向,以德为准则,以仁为凭借,以六艺为学习活动内容。

1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直译】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1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直译】用不义手段得到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好像天空的浮云一样。

1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直译】三军的主帅是可以俘虏过来的,一个人的志向是不能强行改变的。

13.知(通“智”,读“zhì”)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直译】聪明的人不会迷惑,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14.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子罕》)

【直译】后生是值得敬佩的,怎么知道他的将来不如现在呢?

15.四海之内皆兄弟也。(《颜渊》)

【直译】天下的人都是自己的兄弟。

1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颜渊》)

【直译】君子成全别人做好事,不助长别人做坏事。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

【直译】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施加给别人。

1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

【直译】君子和谐相处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

19.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直译】面对仁德对老师也不要谦让。

论语经典名句
名句的论语(四)

1、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4、子谓——<韶>:“尽善矣,尽美矣。论语经典名句。”——<论语·八佾>(尽善尽美)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6、过而不改,是谓过已。——<论语·卫灵公>

7、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10、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3、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14、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15、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16、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17、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18、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论语·季氏>

19、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20、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2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2、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23、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2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5、孝弟(tì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2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故知新)

27、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2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29、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

3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3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宪问>

3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33、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3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3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论语·为政>

3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3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举一反三)

3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3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4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41、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42、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4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4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4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4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4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48、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49、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50、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论语·卫灵公>(杀身成仁)

51、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论语中的名言
名句的论语(五)

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3、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中的名言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8、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9、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11、君子喻于义,1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论语中的名言。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3、朝闻道,夕死可矣。

14、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15、寝不尸,居不容。

1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7、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9、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0、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1、巧言令色,鲜亦仁!

2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4、君子周急不继富。

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6、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2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8、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2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1、子不语:怪,力,乱,神。

32、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33、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34、食不语,寝不言。

35、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36、德不孤,必有邻。

37、未知生,焉知死?

38、<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3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0、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41、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4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4、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4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6、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47、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4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4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1、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5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3、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5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413032.html

    上一篇:对人不真诚的句子

    下一篇:挽歌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