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诗词鉴赏】
专题08 古典诗词鉴赏-2014届高三名校语文试题精选精析分省汇编系列(湖北版)(第01期)(原卷版)]
晚次鄂州古诗赏析(一)
1、(14届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酒泉子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小题1】结合全诃,简要分析词中“弄潮儿”的形象。(4分)
【小题2】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4分)
2、(14届湖北武汉新洲区高三上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
张可久
绝顶峰攒雪剑,悬崖水挂冰帘。倚树哀猿弄云尖。血华啼杜宇,阴洞吼飞廉①。比人心,山未险。
【注释】①飞廉:风伯,传说中的风神,此指风。
3、(14届湖北襄阳四中、龙泉中学、荆州中学高三10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望夫石
王建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
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小题1】英国诗人济慈名句:“听得见的音乐真美,但那听不见的更美。”请据此观点具体分析诗中“悠悠”
二字。(4分)
【小题2】诗的结句体现了什么创作风格?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4.(14届湖北黄冈重点中学高三上期末)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2分)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小题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6分)
【小题2】全诗是怎样表现筝声中蕴含的“悲怨”之情的?请简要分析。(6分)
5、(14届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起点考试)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野 步 野 步
(宋)周密(清)赵翼
麦垅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6、(14届湖北襄州一中 枣阳一中等四校高三上期中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小题1】请简要分析颔联中“没”字和“空”字的妙用。(4分)
【小题2】颈联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离情别绪,请作简要赏析。(4分)
7、(14届湖北武汉部分学校高三第一次调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晚次鄂州古诗赏析】
送陈七赴西军
孟浩然
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晚次鄂州古诗赏析】
8、(14届湖北孝感高三上第一次统考)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阁 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本诗选自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人当时旅居在夔州西阁楼中的,他从霜雪之夜的所见所闻,联想到当前国家时事和自己衰老多病飘泊天涯的生活,心情异常沉重,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小题1】杜甫在这首诗中感慨万千,请联系具体诗句,说说诗中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悲慨之情。(4分)
【小题2】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创造了一种悲壮雄浑的意境,请说说诗人在此联中运用
了哪些表现手法。(4分)
9、(14届湖北黄冈中学高三上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木兰花慢〃别西湖两诗僧
卢祖皋
嫩寒催客棹,载酒去、载诗归。正红叶漫山,清泉漱石,多少心期。三生溪桥话别,怅薜萝犹惹翠云衣。不似今番醉梦,帝城几度斜晖。
鸿飞,烟水弥弥。回首处,只君知。念吴江鹭忆,孤山鹤怨,依旧东西。高峰梦醒云起,是瘦吟窗底忆君时。何日还寻后约,为余先寄梅枝。
【注】①三生:佛家语,指前生、今生、来生。杭州北山有三生石。
【小题2】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0.(14届湖北武汉武穴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建业
丁开
谁遣凄凉满眼中,蘋花渺渺又秋风。
龙蹲虎踞江山大,马去牛来社稷空。
纵有千人惟诺诺,本无百岁更匆匆。
乾坤颠倒孤舟在,聊复残生伴钓翁。
【注】此诗大约作于南宋灭亡后。诗人途经建业(今南京),有感于它的残破荒芜。
①
11、(14届湖北黄冈中学、黄石二中、鄂州高中高三11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
题。(8分)
晚 次 鄂 州
唐〃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1]估客:贩货的行商。[2]三湘:泛指今洞庭湖及湘江流域一带,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
[2][1]
【小题2】这首诗主要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12、(14届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二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以下各题。(8分)
少年游
润州作,代人寄远
苏轼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扬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注】①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三月底、四月初,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因赈济灾民而到了润州(今江苏镇江),为寄托对远在杭州的妻子的思念,写了这首词。②姮娥:嫦娥。
【小题2】结合全词,说说上片中“飞雪似扬花”和“杨花似雪”能否对换位置,并说明理由。(4分)
13、(14届湖北教学合作高三10月联考)阅读下面一诗一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①,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注】①上苑:指在故都金陵(今江苏南京)的御花园。
14、(14届湖北重点中学高三10月阶段性统一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过裴长官新亭
钱起
茅屋多新意,芳林昨试移。
野人知石路,戏鸟认花枝。
慢水萦蓬户,闲云挂竹篱。
到家成一醉,归马不能骑。
【小题1】这首诗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
【小题2】颈联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写景,请任选两个角度简要分析。(5分)
15、(14届湖北黄冈高三上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中吕】普天乐〃秋怀
张可久
为谁忙?莫非命。西风驿马,落月书灯。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两字功名频看镜,不饶人白发星星。钓鱼子陵①,思莼季鹰,笑我飘零。
[注释]①钓鱼子陵:严子陵和刘秀的关系非常密切,刘秀称帝后多次邀请他做官他都没有答应。后来刘秀又将严子陵请到宫中,想请他做谏议大夫时,他终于不辞而别,隐居富春山下,每天钓鱼。
16、(14届湖北武汉新洲三中高三10月月考)阅读下面这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虞美人 梳楼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小题1】词的上片是如何表现“愁”的?(4分)
【小题2】结合下片内容,赏析“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4分)
17、(14届湖北恩施高中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高三诗歌鉴赏复习——精选鉴赏
晚次鄂州古诗赏析(二)
唐诗精选鉴赏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长沙过贾谊宅》赏析:
这首《长沙过贾谊宅》写诗人刘长卿经过长沙贾谊旧宅时的悲凉心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首联“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感慨贾谊悲凉的命运。“谪宦”,贬官生涯。“栖迟”,如鸟儿那样敛翅歇息。这里比喻贾谊惊惶不安、失意的谪宦生涯。三年谪宦生涯,换来的只是“万古”留悲,多么凄楚沉重的遭遇!以一“悲”字,定下全篇忧郁凄怆的基调,切合贾谊的一生,更能让人联想到刘长卿自己贬谪的悲苦命运。
颔联“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写贾谊故宅萧条冷落的景象。意象感伤,环境凄清。如此凄清的环境,诗人还要去“独寻”,正是诗人与贾谊有共同悲苦命运而引发的共鸣。“寒林”和“日斜”,既是诗人刘长卿眼前所见,也是贾谊当时的处境。“空见”,感慨如贾谊这样治国贤才已再不可见,表达了诗人刘长卿无可奈何的痛苦和怅惘心情。
颈联“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以双关手法写出贾谊和自己多舛的命运。诗人被一贬再贬,沉沦落魂看起来也就是必然的了。这里一语双关,将暗讽的笔触对准当今皇上,巧妙含蓄。面对逝者如斯的湘水,想到当年屈原在湘水失意自尽,屈原哪里知道百年后贾谊会到湘水边来凭吊他;贾谊更想不到千年之后的刘长卿又会在萧瑟的秋风中来凭吊他的旧宅。千载知音难觅,又有谁能听到诗人呼告无处、痛苦难耐的心声呢? 尾联“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诗人表面上是写对贾谊命运的感慨,实际上是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语。诗人在贾谊旧宅前久久徘徊,暮色沉沉,江山寂寥。“君”既指贾谊,也指自己;“怜君”既是怜人,更是怜己。“何事”,为何,这是对昏庸统治者的质问,也是对自己与贾谊都被统治者不公正对待的控诉。《长沙过贾谊宅》怀古伤今,表面上写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处处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透着诗人刘长卿自我的行踪和心迹。全诗景中寓情,情中见景,寄寓深刻,双关见意。
过五原胡儿饮马泉
李益
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
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
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
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
二、《过胡儿饮马泉》赏析
这首诗是抒写诗人在春天经过收复了的五原时的复杂心情。
首句描写色彩明丽,景色诱人。五原的原野上,杨柳拂水,丰草映目,风光绮丽,春意盎然。可以看出,诗人刚踏上这块土地,心情是十分喜悦的。第二句诗意突然一跌,翻出另一番景象:曾几何时,清清的泉流却成为胡人饮马的地方,美丽的五原成了一片战场。
颔联是写夜宿五原的见闻。明月当空,空旷的原野上,隐隐传来哀婉的胡笳声。诗人暗思:想必是哪里发生军事行动,不知又是哪些壮士正在英勇卫国。“倚剑白云天”化用宋玉《大言赋》“长剑耿耿倚天外”语,赞叹守边将士的英雄形象。然而,诗人用“几处”、“何人”的不定语气表示感叹,用月夜笳声显示悲凉气氛,又蕴含着一种忧伤的情调,微妙地表现出五原一带形势依旧紧张,感慨边防实则尚未巩固。
颈联通过“从来”和“今日”的景色比较,又透露出诗人的心迹。冰雪严寒,关山险阻,道路坎坷,那是过去的惨景。如今气候解冻,春水分流,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则是另一番景象了。这两句写征途的顾往瞻来,寓意在委婉地希望朝廷乘胜前进。
末联诗人触景生情,发出意味深长的感慨。如今春暖解冻,这“胡儿饮马泉”的潺潺清流,恰似一面光亮的镜子,能照见人景,然而切莫照呀,如果看见自己憔悴的面容怕是要吃惊呢!正因为诗人积累了太多的失意、失望的体验,所以值此新春伊始,他不愿再用这面镜子对照自己失去的青春,不愿回顾已往。面对眼前国力犹弱、边防未固的现实,他更担心再度出现过去那样的悲凉景象。这种患得患失、忐忑不安的忧虑和伤感,表现出诗人多么希望保持这“绿杨著水草如烟”的眼前景色。因而他巧妙地采用不要让行人临水鉴镜的讽劝方式,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对朝廷的期望和忠告。
同激昂高扬的盛唐边塞诗相比,李益这首诗忧伤重于欢欣,失望多于希望,情调大相径庭。这首诗独具一种风格,欢而不乐,伤而不哀,明快而婉转,悠扬而低回,把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表现得和谐动人,含蓄不尽。
晚次鄂州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三、《晚次鄂州》赏析
卢纶《晚次鄂州》,写兵难中背井离乡、颠沛奔波之苦,情真而意切,故不待雕琢,自出佳句。
首联扣题写“晚次鄂州”,但不露痕迹。”“云开远见汉阳城”。说明行进方向。鄂州离汉阳甚远,故下句说“犹是孤帆一日程”。这样远的距离,当然不能直接看到。但诗人思乡心切,日望归程,天际云开,引领而望,仿佛已见到汉阳城,真恨不得马上能够赶到。可惜天色已晚,须待明日,而屈指计算,竟还有整整一天路程。句中一个“犹”字,道出诗人的迫促心情,一个“孤”字,流露了旅途的寂寞情绪。
次联写舟中情景。实际上是回顾旅途中百无聊赖的生活。“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白天风平浪静,单调的行旅生活使人昏然欲睡;夜间江潮看涨,船家絮语,更觉长夜难明。估客昼眠,独寻美梦,舟人夜语,自得其乐。这更加衬托出诗人昼夜难眠的焦躁心情。
第三联抒发身世飘零之感和彻骨的思乡之情。飘零于江湘之间,国难家愁,已染成我两鬓星霜,刚巧又正值这肃杀的秋天,这一怀愁绪怎生了结!离家万里,欲归不能,这一片乡情,只能托与天上的明月。句中一个“逢”字,将白发与秋色融入一炉,愁绪倍增;一个“对”字,把有心与无情结为一体,兴寄无穷。而上句 “秋”、下句“心”,分明正含着一个“愁”字。诗人构思如此精巧,表面上几乎不露形迹。
末联直陈诗人的感慨。“旧业”指家中原有用以维持生计的产业。它已随着战乱而化为乌有。“鼓鼙”借指战乱。战争已使人倾家荡产,江海飘零,更哪堪江上再传来战鼓的声音?句中“更堪”意谓“更哪堪”,因受诗句的限制,省作“更堪”。这一句言外之意是:虽然战争已令我一无所有,但战火未熄,在逃难的途中,难保前方水路上不再碰上兵灾。倘若真的碰上,那简直无法忍受了。
本诗极力渲染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由于作者是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来表现的,所以有真情、有实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特别是第二联的描绘入微,第三联的造语精妙,都足以令人一唱三叹。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四、《送魏万之京》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一开首,“朝闻游子唱离歌”,先说魏万的走,后用“昨夜微霜初渡河”,点出前一夜的景象,用倒戟而入的笔法,极为得势。“初渡河”,把霜拟人化了,写出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秋夜微霜,挚友别离,自然地逗出了一个“愁”字。“鸿雁不堪愁里听”,是紧接第二句,渲染氛围。“云山况是客中过”,接写正题,照应第一句。大雁,秋天南去,春天北归,飘零不定,有似旅人。它那嘹唳的雁声,从天末飘来,使人觉得怅惘凄切。而抱有满腹惆怅的人,当然就更难忍受了。云山,一般是令人向往的风景,而对于落寞失意的人,坐对云山,便会感到前路茫茫,黯然神伤。他乡游子,于此为甚。这是李颀以自己的心情来体会对方。“不堪”、“况是”两个虚词前后呼应,往复顿挫,情切而意深。
五、六两句,诗人对远行客又作了充满情意的推想:“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从洛阳西去要经过古函谷关和潼关,凉秋九月,草木摇落,一片萧瑟,标志着寒天的到来。本来是寒气使树变色,但寒不可
见而树色可见,好像树色带来寒气,见树色而知寒近,是树色把寒催来的。一个“催”字,把平常景物写得有情有感,十分生动,傍晚砧声之多,为长安特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然而诗人为什么不用城关雄伟、御苑清华这样的景色来介绍长安,却只突出了“御苑砧声”,发人深想。魏万前此,大概没有到过长安,而李颀已多次到过京师,在那里曾“倾财破产”,历经辛酸。两句推想中,诗人平生感慨,尽在不言之中。“催寒近”、“向晚多”六个字相对,暗含着岁月不待,年华易老之意,顺势引出了结尾二句。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纯然是长者的语气,予魏万以亲切的嘱咐。这里用“行乐处”三字虚写长安,与上二句中的“御苑砧声”相应,一虚一实,恰恰表明了诗人的旨意。他谆谆告诫魏万:长安虽是“行乐处”,但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的。不要把宝贵的时光,轻易地消磨掉,要抓紧时机成就一番事业。可谓语重心长。这首诗以长于炼句而为后人所称道。诗人把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如次联两句用了倒装手法,加强、加深了描写。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五、《寄全椒山中道士》赏析
这首寄赠诗,是透露对山中道士的忆念之情。首句既写出郡斋之冷,更是写诗人心头之冷。再写道士在山中苦炼修行,想送一瓢酒去,好让老友在秋风冷雨的夜中,得以安慰,又怕落叶满山,寻不到他。
全诗语言平淡无奇,然感情跳荡反复,形象鲜明自然。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句,也确是诗中绝唱。宋苏东坡颇爱此诗,并刻意学之,步其韵为之寄语庵中人,飞空本无迹。然终不如韦应物之句。《许彦周诗话》评此非才不逮,盖绝唱之不当和也。
这首诗乍看无甚惊人之句,好象一潭秋水,冷然而清,颇有陶渊明的风格,向来被称为韦诗中的名篇。有人说它“一片神行”,有人说是“化工笔”(见高步瀛《唐宋诗举要》),评价很高。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六、《春夜别友人》赏析
这首律诗一开头便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作者抓住这一时刻的心理状态作为诗意
的起点,径直但却自然地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颇为深挚。
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此联用对起格,不但语言富有对称美,而且使得眼前景物形象鲜明,在对比中显出色彩美。银烛,晶莹洁白的蜡烛。金樽,形容酒杯华贵,考究。绮筵,华美的筵席。 “银烛吐青烟”,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金樽对绮筵”,用一“对”字,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这一联用词比较华丽,目的在于通过对宴会隆重热闹场面的由衷赞美,来烘托出友情的深厚。华美的筵席固然令人兴奋,但它是为送行而设,所以不免又笼罩上一层离别气氛,使在座的人于欢声笑语之外渐渐产生惆怅与伤感之意。此中境界,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颔联“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一联,即景传情.承首联而引出寓别的主题。这一联从谢眺《离夜》诗的“离堂华烛尽,别幌清琴哀”二句化出,但比谢诗更显得出语自然和意境深远,确切地表达出此时此地惜别的情景。 “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源出《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是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的意思。“山川”表示道路遥远,与“琴瑟”作为对仗,相形之下,不由使人泛起内心的波澜:“离堂”把臂,伤“琴瑟”之分离;“别路”迢遥,恨“山川”之缭绕。这两句着意写出了离情的缠绵,令人感慨欷歔。
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承上文既描写夜空的景色又写把臂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这里并不是泛泛写景,而是借背景的扩展和时间的推移来进一步映衬别情。“长河没晓天”,指银河消失在曙色之中。这一联表面看象专写夜空,实则紧扣夜宴。月亮已隐没到高树之后,银河也消失在曙色之中了,人却没有散去,示写双方难舍难分,时间在不觉中逝去,通过夜宴之长,衬托别情之深,这种以景衬情的含蓄手法,比正面抒写离情更有感染力。这时候,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耿耿的长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这里一个“隐”字,一个“没”字,表明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难舍难分时刻终于到来了。
尾联以“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的问句作结。悠悠,遥远。洛阳道,通往洛阳的路。末句着一“何”字,强调此去洛阳的道路十分遥远,这一分手,谁能预期到何年何月才能见面呢?后会难期,流露了离人之间的隐隐哀愁。这个结尾,感情真挚,语言质朴,具有沉郁厚重之美。全诗因反复渲染离情而带上了一层淡淡的愁绪。诗篇虽略有感伤色彩,但基调却高昂明快,并不给人以任何低徊悲抑之感。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换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七、《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赏析
这首诗在意境上显得清寂或清峭,情绪上则带着比较浓重的孤独感。诗题点明是乘舟停宿桐庐江的时候,
古诗词鉴赏三百首
晚次鄂州古诗赏析(三)
目 录
古诗词鉴赏指津
1唐 诗
2蝉
3野望 虞世南
4在狱咏蝉王绩
5于易水送人 骆宾王
6渡湘江 杜审言一绝 骆宾王
7咏风
8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9渡汉江王勃
10送梁六自洞庭山 宋之问 张说
11望月怀远 张九龄
12登鹳雀
1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楼 王之涣 孟浩然
14过故人庄
15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孟浩然【晚次鄂州古诗赏析】
16宿建德江 孟浩然 孟浩然
17渡浙江问舟中人
18从军行(其一) 孟浩然
19从军行(其二) 王昌龄 王昌龄
20采莲曲
21闺怨 王昌龄
22芙蓉楼王昌龄送辛渐 王昌龄
23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24山居秋暝 王维 王维
25终南山
26观猎 王维
27汉江临泛王维
28使至塞 王维
29积雨辋川庄作上 王维 王维
30鸟鸣涧
31田园乐
(王维
32塞下曲六首其六
33 玉阶怨 李白()其 王维
一) 李白
343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赠孟浩然 李白
36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遥有此寄 李白 李白37渡荆门送别
38送友人 李白 李白
39山中问答
40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41客中作 李白 李白
42与史郎中钦听黄鹤
43独坐敬亭山 楼上吹笛 李白
44听蜀僧濬弹琴李白
45黄鹤 李白
46桃花溪楼 崔颢张旭
47山中留客
48除夜作
49江南曲四首 高适张旭
(其三 ) 储光羲
50早梅送灵澈 张谓上人 刘长卿
5152饯别王十
53送严士元一 刘长卿南游 刘长卿
54月夜 杜甫
55天末怀李白
56月夜忆舍弟 杜甫杜甫
57江村
58春夜喜雨 杜甫 杜甫
5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60登楼 杜甫
61绝句
62江汉 杜甫
杜甫
63 山房春事杜甫
64逢入京使 岑参
65归雁 岑参
66江村即事 钱起 司空曙
67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68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69拜新月 李端
70 丹阳送韦参军
71 春山夜月 于良史 严维
7273寒食寄京师诸弟兰溪棹歌 戴叔伦 韦应物
74滁州西涧
75晚次鄂州 韦应物卢纶
76汴河曲
77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李益
78 城东早春 杨巨源
79春兴 武元衡
80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81 秋思
82十五夜望月 张籍 王
83春雪建
84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韩愈
85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86秋词 刘禹锡
87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88 钱塘湖春行
89菊花 元稹 白居易
90题李凝幽居
91咸阳城西楼 晚眺贾岛
92九日齐山登高许浑
93齐安郡后池绝句 杜牧
94经五丈原 杜牧
95 商山早行 温庭筠温庭筠
96 夜雨寄北 李商隐
97 柳
98 江 楼感旧李商隐 赵嘏
99 台城
100 贫女
韦庄
早梅 齐己秦韬玉
101宋诗柳枝词
102 郑文宝
103村行 王禹偁
104书河
105孤山寺端上亭壁上 人房写望寇准
106山园小梅 林逋
107示张寺丞王校勘 林逋
宿甘露寺僧舍 曾公亮晏殊
108109鲁山山行
110戏答元珍 梅尧臣欧阳修
111晚泊岳阳
112画眉鸟 欧阳修欧阳修
113题晚春
114乡思 李周敦颐
觏
115新晴山月 文同
116咏柳
117泊船瓜洲 曾巩 王安石
118梅花
119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王安石
120北陂杏花
121村居 张舜民 王安石
122有美堂暴雨
123东栏梨花
苏轼苏轼
124题西林壁
125六月二十七日望湖 苏轼
126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楼醉书(其二 )苏轼 苏轼127赠刘景文 苏轼
128寄黄几复 黄庭坚
129登快阁 黄庭坚
130 病牛
131春日 李纲秦观
132夏日绝句
133三衢道中 李清照
134襄邑道中
135早行 曾几陈与义
136池州翠微亭陈与义
137临安春雨初霁 岳飞
138游山西村陆游
139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140梅花绝句 陆游
141小池 陆游
142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杨万里
143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144观书有感 杨万 里
145春日朱熹
146约客 朱熹
147数日 赵师秀
148过零丁洋 赵师秀
149金陵驿 文天祥
150游园不值 文天祥
题临安邸 林升叶绍翁
151唐五代宋词
152菩萨蛮
153谪仙怨 李白刘长卿
154渔父
155忆江南 张志和(其一、
156山花子 李璟 其二) 白居易
157虞美人
158相见欢 李煜李煜
159望江南
160捣练子 李煜李煜
161浪淘沙令
162浣溪沙 薛昭蕴 李煜
163浣溪沙
164定西番
河渎神 薛昭蕴
牛峤
张泌
165菩萨蛮 李珣 166玉楼春 钱惟演 167苏幕遮 范仲淹 168渔家傲 范仲淹 169雨霖铃 柳永 170蝶恋花 柳永 171望海潮 柳永 172八声甘州 柳永 173少年游 柳永 174青门引·春思 张先 175天仙子 张先 176浣溪沙 晏殊 177蝶恋花 晏殊 178玉楼春 宋祁 179长相思 林逋 180采桑子 欧阳修 181蝶恋花 欧阳修 182踏莎行 欧阳修 183菩萨蛮 李师中 184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185菩萨蛮 王安石 186菩萨蛮 晏几道 187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188水调歌头 苏轼 189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190临江仙·夜归临皋 苏轼 191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192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19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194鹧鸪天 苏轼 195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196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黄庭坚 197水调歌头 黄庭坚 198鹊桥仙 秦观 199踏莎行·郴州旅舍 秦观 200如梦令 秦观 201鹧鸪天 贺铸 202青玉案 贺铸 203苏幕遮 周邦彦 204点绛唇 李清照 205清平乐 李清照 206渔家傲 李清照 207如梦令 李清照 208一剪梅 李清照 209醉花阴 李清照 210武陵春 李清照 211采桑子 吕本中 212点绛唇·雪中看西湖梅花作 朱翌 213小重山 岳飞 214凤栖梧·兰溪 曹冠 215鹧鸪天 陆游 216卜算子·咏梅 陆游 217诉衷情 陆游 218眼儿媚 范成大 219昭君怨·咏荷上雨 杨万里 220浣溪沙·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 张孝祥 221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 张孝祥 222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223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224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225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226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227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228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229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 姜夔 230鹧鸪天·兰溪舟中 韩淲 231留春令·咏梅花 史达祖 232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陈亮 233水调歌头 杨炎正 234唐多令·重过武昌 刘过 235菩萨蛮 高观国 236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 魏了翁 237眼儿媚 洪咨夔 238忆秦娥 黄机 239浣溪沙 吴文英 240菩萨蛮·宿水口 洪瑹 241浣溪沙·春日即事 刘辰翁 242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 243唐多令 邓剡 244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 245虞美人·听雨 蒋捷 246少年游 蒋捷 247清平乐 张炎 248踏莎行·闲游 刘将孙 249眼儿媚 无名氏 250鹧鸪天 无名氏
251[双调]大德歌·春 关汉卿 252[越调]天净沙·春 白朴 253[越调]天净沙·秋 白朴 254[越调]天净沙·冬 白朴 255[双调]沉醉东风·渔父 白朴 256[中吕]阳春曲·春景 胡祗遹 257[双调]沉醉东风·闲居 卢挚 258[双调]蟾宫曲·送春 贯云石 259[双调]清江引·咏梅 贯云石 260[正宫]塞鸿秋 薛昂夫 261[双调]楚天遥过清江引 薛昂夫 262[双调]楚天遥过清江引 薛昂夫 263[中吕]山坡羊·长安怀古 赵善庆 264[双调]沉醉东风·秋日湘阴道中 赵善庆 265[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 张可久 266[双凋]殿前欢·离思 张可久 267[双调]折桂令·九日 张可久 268[双调]折桂令·次韵 张可久 269[双调]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 270[越调]天净沙·湖上送别 张可久 271[双调]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 272[中吕]朝天子•常山江行 徐再思 273[双调]清江引·相思 徐再思 274[双调]庆东原·江头即事 曹德 275[仙吕]寄生草·感叹 查德卿 276[双调]蟾宫曲·怀古 查德卿 277[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 278[中吕]满庭芳·看岳王传 周德清 279[南吕]一枝花·春日送别 刘庭信 280[越调]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元曲
泗州东城晚望翻译赏析_作者秦观
晚次鄂州古诗赏析(四)
<泗州东城晚望>作者是宋代文学家秦观。其全诗如下:
渺渺孤城白水环,舳舻人语夕霏间。
林梢一抹青如画,应是淮流转处山。
[前言]
<泗州东城晚望>是宋代诗人秦观的作品,该诗体裁为七言绝句。泗州东城晚望翻译赏析_作者秦观。诗中主要描述了夕阳西下之后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向往一种朦胧而不虚幻、恬淡而不寂寞的境界。
[注释]
(1)泗州:旧城在淮水边上,又称泗州临淮郡,在今江苏省盱眙县西北,清代康熙年间(1662-1722)已沉入洪泽湖。
(2)渺渺:水远的样子。白水:指淮河。
(3)舳舻:指船。舳,船后舵;舻,船头。夕霏:黄昏时的云气烟雾。泗州东城晚望翻译赏析_作者秦观。南朝宋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4)淮流:淮水。转处山:指泗州南山。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五:“淮北之地平夷,自京师至汴口,并无山。惟隔淮方有南山,米元章名其山为第一山,有诗云:‘京洛风尘千里还,[翻译]
这是一首写景诗。画面的主色调既不是令人目眩的大红大紫,也不是教人感伤的蒙蒙灰色,而是在白水、青山之上蒙上一层薄薄的雾霭,诗人从而抓住了夕阳西下之后的景色特点,造成了一种朦胧而不虚幻、恬淡而不寂寞的境界。这种境界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是一致的,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所说:“山沓水匝,树杂云合,目既往返,心亦吐纳。”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画面的主色调既不是令人目眩的大红大紫,也不是教人感伤的蒙蒙灰色,而是在白水、青山之上蒙上一层薄薄的雾霭,诗人从而抓住了夕阳西下之后的景色特点,造成了一种朦胧而不虚幻、恬淡而不寂寞的境界。这种境界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是一致的,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所说:“山沓水匝,树杂云合,目既往返,心亦吐纳。”
据<元和郡县志>记载,唐代开元年间(713-741),泗州城自宿迁县移治临淮(在今江苏盱眙东北)。北宋乐史的<太平寰宇记>说,泗州南至淮水一里,与盱眙分界。到了清代,州城陷入洪泽湖。诗人当时站在泗州城楼上,俯视远眺,只见烟霭笼罩之下,波光粼粼的淮河像一条婉蜓的白带,绕过屹立的泗州城,静静地流向远方;河上白帆点点,船上人语依稀;稍远处是一片丛林,而林梢的尽头,有一抹淡淡的青色,那是淮河转弯处的山峦。
前两句着重写水。用了“渺渺”二字,既扣住了题目中“晚望”二字,又与后一句的“夕霏”呼应,然后托出淮水如带,同孤城屹立相映衬,构成了画面上动和静、纵和横的对比。舳舻的原意是船尾和船头,在这里指淮河上的行船。诗人可能是嫌全诗还缺少诉诸听觉之物,所以特意点出“人语”二字。这里的人语,不是嘈杂,不是喧哗,而是远远飘来的、若断若续的人语。它即使全诗的气氛不致于沉闷,又使境界更为静谧。唐代诗人卢纶<晚次鄂州>诗说“舟人夜语觉潮生”,为“舳舻”句的出处。
三四两句着重写山。在前一句中,诗人不从“山”字落笔,而是写出林后天际的一抹青色,暗示了远处的山峦。描写山水风景的绝句,由于篇幅短小,最忌平铺直叙,一览无余,前人因此这样总结绝句的创作经验:“绝句之法要婉曲回环。”(元代杨载<诗法家数>)对此中“三昧”,诗人深有体会。在他笔下,树林不过是陪衬,山峦才是主体,但这位“主角”姗姗来迟,直到终场时才出现。诗的最后一句既回答了前一句的暗示,又自成一幅渺渺白水绕青山的画面,至于此山本身如何,则不加申说,留待读者去想象,这正符合前人所谓“句绝而意不绝”(<诗法家数>)的要求。
秦观以词名世,他的诗风清新婉丽,和词风颇为接近,所以前人有“诗如词”、“诗似小词”的评语。就此诗而言,“渺渺孤城白水环”之于“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林梢一抹”之于“山抹微云”,“应是淮流转处山”之于“郴江幸自绕郴山”,相通之处颇为明显。但此诗情调尚属明朗,没有秦观词中常见的那种凄迷的景色和缠绵的愁绪。
田家翻译赏析_作者欧阳修
晚次鄂州古诗赏析(五)
<田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欧阳修。古诗词全文如下:
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笑语喧。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译文]
这首诗写了四幅画面,分别是绿满平川、春祭笑语、雨歇鸠鸣、初日繁花。田家翻译赏析_作者欧阳修。全诗情景交融,欢快明朗,描绘了浓浓的春意、勃勃的生机,表现了田家生活的热烈,兴旺的气氛,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态度。
[鉴赏]
以上就“人物形象”和“物象”两个方面谈了诗歌鉴赏,我们要想渐进诗词鉴赏幽深博大壮美的隧道,必须从鉴赏诗词的形象入手。弄清了诗词的形象,几乎就等于掌握了诗词鉴赏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