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学而为政的。读后感。

| 读后感 |

【www.guakaob.com--读后感】

《为了学习者的学而教》读后感
有关,学而为政的。读后感。(一)

《为了学习者的学而教》读后感

暑假里,读罢《为了学习者的学而教》一书,感触颇多,收益匪浅,简单总结一下自己的读书体会——

“学习设计”是未来教学模式的大势所趋。“学习设计”与以往教学设计的最大不同在于学习设计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结合学习者的知识基础和学习风格,分析、整合教学材料、调整教学目标、选择切合学生理解力和兴趣点的教学策略,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评价标准。可以说,学习设计是一张由设计、实施、评价三个主要因素构成的立体网络:设计主导实施,评价检测设计,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又互相影响,相辅相成。

而要把好“设计”这关,首先必须掌握翔实、贴切的学情,即要做好充分、准确、细致的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包括对学习者的分析和对学习材料的分析。 对学习者的分析包括: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元认知水平、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格,找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由此估测出学生的“可能发展区”;对学习材料的分析包括:对教材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其在整册教材中的编排顺序有深刻的了解。对学习材料的分析可以确定出教学的重点,对学习者的分析则能帮助教师确定出教学的难点,两项结合可以帮助教师制定出一份有针对性的教案。

我们现在一般做的都是学期的学情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风格、学习习惯和学习状况。这样的学习分析依赖于教师的个人体验,比较感性,偏于笼统,套在哪门学科的头上似乎都适用,所以要做出一份细致的学情分析的话,仅仅描述这样一段话是不够的。书中给出了跟踪学情变化的三个比较合适的时间段,那就是在期初、期中和期末各做一次学情分析,以保证 学情分析的时效性。

对学习材料的分析也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包括对整册教材的分析、对单元的分析和对课时的分析。其中,对课时的分析最具体,最能起到对课堂设计的指导作用。

在书中,举了一个教“三位数加减法”的例子。教师通过查阅整个小学阶段的教科书得知,在此前学生已具备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通过对部分学生抽样调查和错题统计率分析得出学生在学习此知识点时可能遭遇的最大困难

【有关,学而为政的。读后感。】

是能否将数位对齐(特别是三位数加减两位数或一位数时,部分学生容易将数位对错);造成计算错误率的主要原因是对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的遗忘。只要抓住了这两点,学生对三位数加减法运算的掌握应该没有问题。由此,在这份学情分析报告的基础上,教师将教学的重点确定为:确立数位对齐的概念,正确书写三位数加减法的竖式;教学难点为:能在个、十、百位连续进位或退位的情况下正确得出计算结果。教师在课时上也作了调整:将原来三位数加减一位数、三位数加减两位数、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三课时合并为一课时,并且在讲清算理的情况下重点操练有进、退位的题型。如此,在对教学目标、课时、重难点都作出调整以后,教师的教学变成了为该班学生“量身定做”的设计,真正做到了“以学定教”。

书中的其它例子还有很多,读完这些例子,我更深切地感受到了切实分析学情的重要性和实效性。书中还列举了一些学情分析的方法,如:调查问卷法、当面访谈法、头脑风暴法等,不过,书中也说了对不同的班级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学情分析并没有固定的模式,还是应该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班级的分析途径。

综上所述,学情分析是备课五环节中的首要一环;读完此书,我深明了此项工作的意义;我也将尽自己的努力去尝试和摸索,争取把这项工作做好,以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教案,提高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为政忠告》读后感
有关,学而为政的。读后感。(二)

《为政忠告》读后感【有关,学而为政的。读后感。】

(2010-8-30)

元代张养浩所著的《为政忠告》一书,书中对勤政廉洁的阐述甚为深刻,读之让人感受颇多。当今为官者,如何真正读懂‚勤‛、‚廉‛两字,怎么践行‚勤政为民‛、‚廉洁自律‛是面临的重大课题和考验。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读了《为政忠告》,体会颇多。 张养浩在其所著的《为政忠告》中指出:‚将家云:‘多算胜少,少算胜无算。’不特用兵为然。虽莅官临政,亦莫不尔。‛意思是说,为官从政就像用兵一样,多谋划好过少谋划,少谋划好过不谋划。思考谋划是成事的关键,领导干部能否做到多思考谋划更是事关黎民百姓的安宁。张养浩说得好:‚一役之修,一宴之设,一狱之兴,诚能思虑周详,繁略毕举,则民之受赐不浅矣。‛为官者若做什么事都能详加思虑,百姓将会受益匪浅。我们政府干部上受国家重托下系百姓安乐,不管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先认真思考谋划,而不是夸夸其谈、凭空做事。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做到对重大决策、重要工作,要深入研究、集思广益、多谋善断;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思考其可能的发展方向,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积极协调化解;对于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要虚心求教,集中群众智慧,进行统筹的研究思考;对人民群众最

【有关,学而为政的。读后感。】

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要用心去体验和判断,找准工作的切入点,认真解决,这样才能‚民之受赐不浅矣‛。

当前,我们的一些干部热衷于做表面文章,做事装模作样,不想为民操心做事,遇到矛盾困难就绕道走,躲不开时就踢皮球;在为群众办事时拖拖拉拉甚至人为设卡,本来马上能办的事却是领导批来批去、部门转来转去、开会议来议去,最后害得群众跑来跑去。就如张养浩所说:‚古之为政者,身任其劳,而贻百姓以安。今之为政者,身享其安,而贻百姓为劳。‛那么,怎样才算勤政实干呢?张养浩认为‚己劳则民逸,己逸则民劳,此必然之理也。惮一己之劳,而使阖境之民不靖,仁人君子其忍尔乎?‛,主张为政者当有‚先劳‛之心,凡事先于百姓去做,而且要兢兢业业,毫不懈怠。这是为政者当有的觉悟,也是为官的根本。作为政府干部,要在其位而谋其政,带头扑下身子,深入一线,真抓实干,少说多干,把全副身心、全部精力放在发展上,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下大气力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做到上不愧对国家、下不愧对人民。

千百年来,‚天下之大任,莫大于恤民‛、‚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等话语,激励着一代代忧民爱民的从政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千古诗篇,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官之道,无不反映了一个个正直官吏的殷殷爱民之意和

拳拳忧民之心。张养浩在《为政忠告》中也提出为政者‚爱民恤民‛的思想,认为:‚民之有讼,如己有讼;民之流亡,如己流亡;民在缧绁,如己在缧绁;民陷水火,如己陷水火。凡民疾苦,皆如己疾苦也,虽欲因仍可得乎?‛这种‚民病如己病‛的恤民思想,生动而贴切,很值得我们学习。只有‚视民如伤‛,亲身感受、体验群众的辛劳疾苦,才会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人民、像爱护自己一样爱护百姓。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领导干部‚恤民‛,就要坚持以民为本、勤政为民、心系于民、置身于民、倾情于民,把关注民生作为最大的政治,把改善民生视为最大的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排群众之所忧,帮群众之所需,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

领导干部,决策是关键工作,如何让决策正确而少出或不出偏差,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做到兼听而不偏信。张养浩在《为政忠告》中,提出为官者要‚询访‛,这就是兼听的具体表现。要做到兼听,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有‚兼听则明‛的胸怀和‚海纳百川‛的境界,克服唯我独尊的自大自满情绪,树立民主意识,主动沟通,少独断专横,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尤其是到基层调研检查工作时,要多听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要坚持民主集中制,总揽不包揽,果断不武断,杜绝‚一言堂‛和‚家长制‛,做到重大事项集体决定,对

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事情,要广发征求各方意见,该组织群众听证的要坚持听证,该请专家论证的要坚持论证,集思广益;对涉及群众利益的事与群众商量着办,收集民情,听取民言,了解民意,让群众多参与、多知晓,争取群众支持。总之,要通过‚兼听‛达到内求团结,外求支持,形成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有关,学而为政的。读后感。】

廉洁自律,无论是作为思想意识还是行为规范,自古以来都是对为政者最基本的要求。早在春秋时期的管仲就提出了‚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的思想,将‚廉‛列为治国之纲。以后历朝历代,廉洁自律的吏治观念被不断发展、充实,其中张养浩有关‚廉‛的思想更是值得我们推崇,在他所著的《为政忠告》中视‚自律‛、‚修身‛为第一,认为:‚忠以事上,正以处事,廉以律身,勤以率百僚,这是最好的自身自保之道。‛千百年来,‚清正廉洁,两袖清风‛一直是被人民称赞的‚好官‛形象。在古代的府衙大堂上,悬挂有‚明镜高悬‛的牌匾,以示自己为官清廉、不苟私心。今天,虽然没必要悬挂这样的‚明镜‛,但作为领导干部心里一定要装着如此的‚明镜‛。我们的领导干部,一定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做到慎微、慎初,时时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刻将人民授予的权力严格控制在政策划定的生命线、法律限定的高压线、党纪规定的警戒线之内。要过好‚权力关、金钱

关、美色关、人情关‛,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面前,守得住气节,耐得住寂寞,顶得住歪风,经得住诱惑,不为功名缠身,不为利禄束缚,清白为官,坦荡待人,躬身做官,挺腰做人,永葆人民公仆的政治本色。

论语为政篇感想
有关,学而为政的。读后感。(三)

论语为政篇有感

物理学院 2011213611 朱健

为政篇是《论语》的第二篇,是学而篇的一个延续。为政篇包括了二十四章,涉及到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有关,学而为政的。读后感。】

在对为政篇进行了阅读之后,我对此有了一些感受。作为一个师范生,想到以后会走上教师的岗位教书育人,我对为政篇中的一些教导人如何学习的章节由更特别的感受,这些篇章给了我一些启示。【有关,学而为政的。读后感。】

为政篇第十一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是我最有感受的一句话,不仅仅是对以后教导学生,同时也是我自己学习时有的一些感受。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从而可以得到新的知识,在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温习时,总是会有新的体会。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思维总是活跃的,我们的思维会在这个过程中与我们已有的知识发生碰撞,让我们不断有新的收获。在我们的世界中,新的知识的获得总是建立在就有知识的基础上的,“温故而知新”不仅在封建社会,在当今社会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这是孔子对我国教育的一个巨大的贡献。这让我想到在今后的教育岗位上也要强调这一点,不仅教导学生书本上的新知识,也要引导学生温习学过的知识,在温习过程中思考,以获得新的体会。学习知识不仅可以学没有学过的知识,也可以温故知新,这样得来的知识不仅更加深刻,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在为政篇中的关于学习的另一个观点是关于学习和思考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认为学习和思考应该并重。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茫然无知,学习了却没有收获;只知道思考却不学习就会内心充满疑惑却得不到解答。学习和思考应该同时拥有,同时进行,只有将学习和思考一起进行才能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开拓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的智慧。在我看来,学习和思考就像鸟儿的两只翅膀,共同支撑着鸟儿飞翔,缺一不可。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决不能进行灌输式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注重引导学生,不仅学习新的知识,同样要思考知识的内涵,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学习和思考一起出现,才能培养出真正的杰出的人才。

在为政篇中孔子还提出了一个学习上很重要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对于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在我们的学习中,保持谦虚务实的态度是十分重要的,虚心的向他人求教,不以不知为耻,以虚心求学为荣。人一旦有了自我膨胀、对待学习不能实事求是的心,那么就再难以学到更多的知识了。这在教育中尤其重要,教导学生有一个谦虚求学的态度是我们老师的重要责任,学生一旦有了装作知道的心思,那他就会在学习上举步维艰,再难有进步了,在生活中也难与人相处。

《论语》为政篇对我的感触有许多,但只有关于学习、教育的才让我有了切身的感受,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也会尽量努力做到。

为政读后感
有关,学而为政的。读后感。(四)

<为政>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

孔子在其中说道:‘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新,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这倒使我想起了<流星花园>里的一句台词“如果道歉有用,还要警察干什么。为政读后感。”

前者过于夸大品德的力量,后者过于扩大武力的作用

其实,我想“以刑罚之,刑罚对犯罪的人来说是具有威慑力的,如果杀人不用尝命,如果抢劫无需坐牢,那国家一片混乱,所以刑罚是很重要的,而且需要不断完善法制。

道德舆论也确实可以约束人的不当行为。但是教育威力大到可以仅靠此来维持社会秩序是不可行的。夜不闭户现在社会肯定是行不通的罗。

当然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一生中有大半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用现在的话说是桃李满天下,功业千秋,我以上只是和九泉下的孔子做个交流。哈哈!


为政读后感(二)

<论语>为政篇,是学而篇的一个延续,学习之初要有美德,学习运用中,美德之用也是无法或缺的。为政读后感。如开篇第一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才会使自己像北极星一样,别的星辰都围绕它。就说明了,德的重要性,这也说明为政之人同样也需要有诸多的美德才可达到,此种效果。

围绕德这个主题,<论语>为政篇讲到何为孝,讲君子不器,讲信之重要性,德是为政之源,使看似散乱的为政篇,主题鲜明,条理清晰。

在德的主题下,又穿插了学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谈论学习的名言,很难和为政相联系,但是无论做什么,都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都是学习、实践、思考,再学习、再实践,在思考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学与思的结合,只有如此才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从孔子对颜回的评价就可得知,()只要懂得学与思的结合就没有愚蠢的人。孔子言传身教,以自身所感教育学生,学与思的结合受益终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习,三十岁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不致迷惑,五十岁能领悟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七十岁能随心所欲,有任何念头不会越出规矩。

因此德是做人之先,成事之基,学与思是达到成事目的的必经之路。


为政读后感(三)

和第一篇“学而”篇比较起来,个人觉得第二篇“为政”读起来难度就大了很多。第一篇其实只要明白了“学问”指的是做人的道理,则每一句都可以理解它的用意。但是第二篇中,除了几个句子是真正正面谈到政治外,其他说的似乎都是与政治没有关系的东西。

为此,我也专门去查了“政”字的意思。在古文中,“政”也通“正”用,所以我就在想,这里是不是孔子还是在讲做人?讲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不过很快我认为这样解释是很牵强的。其实为政就是讲如何来当政,很明白不过。不过南怀谨先生的一句注释也值得我们注意:<论语>中讲的是“为政”,不是“政治”。孔子没有系统地去提出政治相关的概念。根据这句注释去理解“为政”篇的句子,似乎开始有了一些头绪。

“为政”一共二十四句。第一句讲的是为政的最高境界,然后用诗经的“思无邪”说明为政最需要解决的是思想问题,再后用自己的人生经历来说明为政需要丰富的人生经历。接下来,用了好几句的篇幅讲“孝”,然后讲了一个为政者的修为问题,最后用一句话总结:为政者“要有见义而为的大勇,要有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的胸怀”。这样一看,为政篇的思路就很清晰了。

当然,这个思路是南怀谨先生的<论语别裁>中间理出来的。我也曾试着去怀疑它,但是找不出比之更好的解释,所以我还是比较认可这个解释的。“为政”篇有好几句话都是讲“孝”的,似乎与为政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实关系很大。我国古代都是以孝治天下,所以在这里讲“孝”是有它的意义的。这点在“为政”第二十一句中也得到了证实: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唯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在这一句中,孔子就明确说到:推行孝就是为政。所以该篇中间出现了很多人问孝的情况,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此外,孔子还讲到了一个为政者的基本要求:要周而不比,即不要偏心眼;要不器,也就是说要全面发展;要温故而知新,要且学且思,还不能钻牛角尖,等等。

不过,虽然为政不能翻译成“做一个正直的人”,但是可以看出,这些为政的道理,放小了看,也都是做人的道理,这点在后面的章节中也有体现。所以我个人认为,<论语>总体讲的还是做人,还是“学而”篇说的“学问”。不管是讲“为政”也好,还是后面讲“礼”、“仁”也好,孔子的主张都是从自身做人入手,就像第一章所讲的“君子固本,本立而道生”。我想这也应该是“学而”篇作为开篇的原因吧。

整体来说,为政篇给我的启发不如学而篇多,可能是“为政”这个话题对我们这些一般人来说,没有“如何做人”更贴近。不过在专家的解释中,我还是体会到了<论语>文章布局的特点,对中间的一些话也还是有一些体会。我想,只要能学到一点东西,也是很好的事情。

论语十则读后感
有关,学而为政的。读后感。(五)

[篇一:<论语十则>读后感]

通过读<论语十则>,使我明白了学习的方法与处世之道!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论语十则读后感。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自己的祖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表现得大义凛然,毅然地吼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们应当像他一样坚贞不屈,不畏艰险的环境,保守自己的节操!我们应勇于挑战困难,像松柏一样在寒风中挺立!

<论语>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哲理启迪着我们的心灵,它告诉了我们如何为人处世,修身养性。

有人说过:“人做好了,世界也就做好了。”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完善自我,让这个世界更加和谐。

[篇六:<论语十则>读后感]

今天老师教我们论语十则,我没一边读老师又让有的同学说意思,尤其是读到这一句让我深受感悟。

读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别人的老师了。我感受到:只要学习学过的知识你就比别人学的多了,做别的事也要这样做,你就懂这方面的知识了,就比别人学的多了。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428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