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常委有人大政协而地方常委没有

| 节日作文 |

【www.guakaob.com--节日作文】

媒体解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运作机制
中央政治局常委有人大政协而地方常委没有(一)

媒体解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运作机制

2013年08月01日

来源:光明网

2013年6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门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鞠鹏/图)

原标题:解读中共最高领导层工作机制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如何运作

编者按:

2013年7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所著《中国集体领导体制》一书公开出版。在该书封面上,写着“国内外首部解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工作机制的专著”。 南方周末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独家授权,摘发该书的部分内容,披露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如何交接班,常委会日常工作的主要事项,以及常委会进行集体决策的程序,等等。 在中国,领导人至少要跨越两个重要的政治台阶,才能成为中央领导集体成员。第一个台阶是担任党的省级书记;第二个台阶是担任党的领导集体成员的主要助手,主要锻炼岗位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和候补书记。

中国特色“集体领导制”如何确立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政治创意和制度创新都源于毛泽东。

1956年,中共八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毛泽东在考虑中央领导机构设置方案时,提出增设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并提议由党中央主席、副主席和中央书记处总书记,一起组成该委员会,作为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1956年9月28日,中共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了毛泽东、刘少奇、、、陈云、邓小平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构成了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

1959年后,毛泽东不再担任国家主席。他提出分为“一线”和“二线”的设想,其中他本人退居“二线”。随着毛泽东执政时间延长和个人威望不断提高,由集体领导变成了个人“最高指示”,使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在一定程度上退化为传达和执行毛泽东个人指示的“办事机构”。

“文化大革命”后,华国锋和邓小平恢复中央集体领导制度。1982年中共十二大通过的党章规定,党中央只设总书记,不再设主席、副主席。

十四届一中全会对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作了重要的改革。首先,正式建立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为核心的“一元权力”结构,不仅常开会,真正成为集体领导决策核心;其次,根据党中央和邓小平的决定,实行党的总书记、国家主席、军委主席三位一体的领导体制;再有,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形成年龄梯队。

十四届一中全会后的20年间,中国特色的“集体领导制”逐渐巩固完善。大体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是中共十四届、十五届中央政治局七常委机制,第二步是中共十六届、十七届中央政治局九常委机制。

政治局常委会如何交接班

中共新一届中央集体领导人或集体接班人的产生,既不是西方国家产生国家元首时像“空降兵”一样一举上台,也不是像“文化大革命”中的政治新星王洪文那样搞“火箭式”上台,而是典型的“台阶式”,至少要跨越两个重要的政治台阶,才能成为中央领导集体成员。

第一个台阶是担任党的省级书记,在治理国家前,先接受治省的锻炼和考验。截至2012年底,世界上人口上亿的国家有11个,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若以人口数达到6000万作为大国标准,那么中国至少有8个省的人口达到或接近6000万。除军事和外交外,治理一个省就如同治理一个世界大国。担任省级党委书记就积累和具备了长期的地方执政经验,这一台阶是他们成为中央领导人所需信息、知识、经验和能力的“加速积累期”。

第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常委7人,有5人担任过省委书记、直辖市市委书记,比例为71.4%,

具有地方省级工作经验的比例高达85.7%。第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委9人,有6人担任过省委书记、直辖市市委书记,比例为66.7%,具有地方省级工作经验的比例达77.8%。第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常委9人,有8人担任过省委书记、直辖市市委书记,比例为88.9%。

第二个台阶是担任党的领导集体成员的主要助手,也是“集体交接班”的过渡期。这个台阶的主要锻炼岗位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和候补书记,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主要助手。从统计数据看,近几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进入当届常委会以前,接受“第二台阶”锻炼的时长呈现出逐届提高的趋势。

在这一政治台阶上,即使那些仍担任省级党委书记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也有更多机会了解和分享中央领导集体是如何作出重大决策的。这如同他们的“实习期”和“预备期”,全面接受治党治国理政之道之术的“强化训练”,为他们将来集体接班作各种政治准备。与此同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对他们还起到传帮带的指导作用,使他们尽快完成从地方负责人到中央领导人角色的转变;这一阶段还起着集体考察的作用,特别是政治考察,“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

通常情况下,只有走完之前两个政治台阶之后,才能正式进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成为领导集体核心成员之一。

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政治交接班,主要体现在中共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例如,胡锦涛曾担任十六大报告起草组组长,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领导下,直接负责起草十六大报告,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正式提交十六大,经大会批准之后,成为十六届党中央治党、治国、治军的路线和纲领。这就在实际上完成了政治交接班任务,从而保证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连续性、继承性和创新性,不会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常委会如何协作和调研

自十六届一中全会开始,正式形成了中央政治局九常委分别代表党和国家主要机构。以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为例,九位常委之间的沟通、协商、协作关系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各常委个人之间的协作关系,通常由个人之间交流协商来实现。

各常委所代表的机构之间的协作关系,由各机构党组向中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提交报告,研究重大决策。如十六届、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所代表的中枢机构共有八个,分别是中共中央委员会、全国人大、国务院、中央军委、全国政协、中央纪委、中央宣传口、中央政法委。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每个常委不仅代表个人发表意见,还要代表各机构发表重要意见。一旦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集体决定,各方机构就须照办,各位常委直接向所在机

构(党组)传达这一决定,根据分工各自采取行动。

毛泽东最早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1992年邓小平以84岁高龄视察南方,阐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原则,促进了改革开放;十五届中央政治局七位常委到全国各地考察、调研237次,人均达34次。

第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继承了十五届的传统,五年间九位常委到全国各地调研考察累计达352次,人均达到39次;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九位领导人在2007年10月至2011年8月不到四年的时间里,国内考察调研次数达到386次,人均43次。

调查研究还体现在对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或重大自然灾害的积极响应。以2003年“非典”为例,当年,第十六届中央政治局九位常委有八人围绕“非典”疫情防控工作前往地方进行调研,累计次数达19次。

中央政治局常委还利用出访国外进行国际调查研究。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七位同志出访次数达到224次,人均达32次,其中以国家主席出访次数最多。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出国访问的次数累计达到219次。

此外,领导人积极参加国际会议,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共计31次,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共计28次。

常委会如何决策

【中央政治局常委有人大政协而地方常委没有】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中共政治决策机制的变化大致可以分为几个不同阶段:

第一阶段(1949年到1957年)是决策制度化建立阶段,这一阶段是民主集中制执行得较好的一段时期。第二阶段(1958年到1965年)是决策制度受到严重破坏阶段。这一时期毛泽东在重大决策中的个人作用凸显,其他领导成员的作用在下降。第三阶段(1966年到1976年)是非制度化时期,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集体领导原则和民主集中制不断受到削弱,以至被破坏。

第四阶段(1977年到1991年)是重建民主决策、集体决策制度阶段。邓小平提出,各级党委要真正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第五阶段(1992年至今)是集体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深化阶段。江泽民提出了“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决策原则。

以中共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央领导集体为例,集体决策机制的运行情况如下。国家决策体系分为“外脑”和“内脑”:“外脑”由人民群众、国内外智库(以国内智库为主)和地方四套

班子(主要是省级,包括党委、政府、人大和政协)组成,内脑则是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为核心,包括国务院、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三大班子。

第一,党中央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2002年12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工作规则,中央集体决策机制进入了巩固和完善的阶段。2004年2月,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规定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

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多次民主生活会议,并向中央政治局通报,听取中央政治局成员的意见和建议。两届中央政治局还在每年9月定期召开会议,讨论总结中央政治局前一年的工作。

第二,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集体决策。在2003年年底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曾庆红明确提出:在党委内部,书记是“班长”,重大问题由党委集体作出决定。“集体决策”就是在决策过程中“坚持党的集体领导,而不是个人决定重大问题”。

第三,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健全纠错机制。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集中民智,使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

第四,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职能,重大事项与他们进行政治协商。2005年2月,中共中央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首次明确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就重大问题在决策前和决策执行中进行协商”作为政治协商的重要原则。

中共中央同各民主党派中央政治协商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委员会的重要文件;宪法和重要法律的修改建议;国家领导人的建议人选;关于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决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关系国家全局的一些重大问题;通报重要文件和重要情况并听取意见,以及其他需要协商的重要问题等。从1990年到2006年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委托有关部门召开的协商会、座谈会、情况通报会达230多次,其中中共中央总书记主持召开74次。

第五,主动接受专家咨询意见,发挥各类思想库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各类专家和思想库在决策咨询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经济、社会、历史、国际政治等方面专家学者频频为国家决策提供专业化的咨询研究。

(文中内容摘自《中国集体领导体制》一书)(来源:南方周末)

清华大学走出9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央政治局常委有人大政协而地方常委没有(二)

清华大学走出9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领导人们的清华故事

清华大学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后清华毕业或曾在校工作过的校友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330人,工程院院士144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4人,省部级以上干部超过280人,其中曾任和现任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9人。 [去搜狐教育微博看看]

中国最高学府之一的清华大学4月迎来百年华诞。根据学校公布的发展战略,这所为新中国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学术、兴业、治国精英的百年老校将有望在10年间完成全面跻身世界一流学府的跨越。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始建于1911年作为留美预备学校的清华学堂。上世纪中叶开始,清华大学在为国家培育“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工程技术和尖端科技人才方面成绩卓著。

清华大学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后清华毕业或曾在校工作过的校友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330人,工程院院士144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4人,省部级以上干部超过280人,其中曾任和现任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9人。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也是清华校友。4月20日,胡锦涛在清华大学考察工作时,特意回到40多年前曾学习、工作过9个年头的水利系看望师生和校友。他希望清华大学以建校百年为新的起点,努力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造就更多优秀人才。 虽然清华大学在国内首屈一指,但在各类世界主要大学排行榜上,清华大学基本在50多位徘徊,鲜有进入顶尖行列。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

刊》评出的2010年世界大学排行榜上,清华大学排名第58位,美国哈佛大学名列榜首。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在百年庆典前夕表示,尽管国内外对于世界一流大学并没有公认的严格定义和量化评价标准,但是世界一流大学具备学术、贡献、声誉得到国际认可的共性。到2020年,清华大学将努力做到“若干优势学科跨入或保持在世界先进行列,主要办学指标与世界顶尖大学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进一步提升社会声誉和国际影响力。”

他说,学校早在1985年就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作为长远奋斗目标。1998年,国家决定实施“985工程”,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被确定为首批重点支持院校,建设一流大学从清华人的美好夙愿和学校的自身努力,上升为国家意志,清华大学进入了历史上又一个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

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博士生黄毅说,他本科入学10年来明显感受到清华向世界一流学府发展的坚实步伐,“不管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出国研修交流的机会变多了,而另一方面„大师‟级人物的引入,让清华学生不出国就能师从某学术领域世界级的带头人。”

据校方介绍,清华大学先后聘请过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院士、国际著名数学家林家翘院士、2004年世界计算机科学最高奖“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院士等来校全职工作。

“不仅是清华,过去10多年对于整个中国高等教育都是发展的„黄金时期‟,获得的投入大,产出的科研成果也多,”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但我们同时也发现,近几年在用人单位、社会评价和毕业生自评中,高校培养的人才质量却在下降。”

他说,近年来随着留学条件进一步放宽,越来越多高中毕业生选择香港或国外大学深造,也反映了优秀生源在世界一流学府的机会面前选择放弃中国传统名校的趋势。在牛津大学,中国已成为继英国和美国之外的第三大生源国。

熊丙奇说,中国高校中要产生世界顶尖学府还有漫漫长路,论文“泡沫化”、成果“工具化”等学术功利行为普遍存在,高校“行政化”的情况还很严重。他认为,高校管理要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遗留的行政主导机制,回归追求学术至上的导向,减少行政干涉,建设世界一流学府的目标才能如期实现。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已提出“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加快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 信息产业知名经理人、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在清华校庆期间举办的创新论坛上说,他20多年来在苹果、微软、谷歌3家国际大公司供职过程中遇到的许多优秀人才都毕业于清华大学。

“过去办校的成功让我相信清华能走向更辉煌的未来。”他说。(记者吴晶、王学涛参与采写)

清华校友中的部分政界英才

1.政治局常委、委员名单14人

胡锦涛: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吴邦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

刘延东(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

朱镕基: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

宋平: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吴官正: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曾培炎: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王汉斌: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胡启立: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

姚依林: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 黄菊: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

胡乔木: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

李锡铭: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2.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16人(按毕业年限排序) 费孝通: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主席。 彭珮云(女):原国务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丁石孙: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

周光召: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

华建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 吴阶平: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周培源: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科协主席

钱学森:原全国政协副主席

钱伟长: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

孙孚凌: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合会副主席

朱光亚: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

叶选平:原全国政协副主席

茅以升:原全国政协副主席

李蒙:原全国政协副主席

林文漪(女):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

华罗庚:原全国政协副主席

3.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2人

郑天翔(郑庭祥):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贾春旺:原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国家安全部部长、公安部长

4.部级正职20人(包括后升任国家领导人,按毕业年限排序) 罗隆基:原森林工业部部长

乔冠华:原外交部部长

何东昌:原教育部部长

林宗棠:原航空航天部部长

艾知生:原广播电影电视部部长

李绪鄂:原航空航天部部长

张皓若:原国内贸易部部长、原四川省省长

伍绍祖:原国家体委主任

陈士能:原轻工业部部长、原贵州省省长

叶如棠:原建设部部长

汪恕诚:原水利部部长

张福森:原司法部部长

田成平:原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部长、山西省省长、青海省委书记、省长 周济:原教育部部长、中国工程院院长

解振华: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原国家环保总局局长、环境保护部部长

历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央政治局常委有人大政协而地方常委没有(三)

中共一大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 3人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张国焘任组织主任,李达任宣传主任。

中共二大

1922年7 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南成路辅德里 625号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高君宇当选为中央委员,邓中夏、向警予当选为候补委员。陈独秀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中共三大

1923年 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出陈独秀、毛泽东、罗章龙、蔡和森、谭平山(后因谭平山调任驻粤代表,9月补入王荷波)5人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任委员长,毛泽东任秘书,罗章龙为会计。其余4名中委分派:李大钊驻北京、谭平山驻广东、项英驻湖北、朱少连驻湖南。中央局下设组织、宣传、妇女等部门,毛泽东负责组织,蔡和森、罗章龙、瞿秋白负责宣传,向警予负责妇女工作。

中共四大

1925年1 月11日至22日,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新当选的中央执行委员共9 人: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项英、瞿秋白、彭述之、谭平山、李维汉;候补执行委员5 人:邓培、王荷波、罗章龙、张太雷、朱锦堂。在随后举行的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陈独秀被选为中央总书记兼中央组织部主任,彭述之任中央宣传部主任。张国焘任中央工农部主任,蔡和森、瞿秋白任中央宣传部委员,以上五人组成中央局并驻中央局。

中共五大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陈独秀、蔡和森、李立三、李维汉、瞿秋白、谭平山、张国焘7 人为中央政治局委员;苏兆征、张太雷、陈延年、周恩来4 人为政治局候补委员。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瞿秋白4 人(后又增补李维汉)为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陈独秀继续被选为总书记。周恩来为秘书长(未到任前,由蔡和森代理)

中共六大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包括苏兆征、项英、周恩来、向忠发、瞿秋白、蔡和森、张国焘7名正式委员和关

向应、李立三、罗登贤、彭湃、杨殷、卢福坦、徐锡根7 名候补委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由苏兆征、向忠发、项英、周恩来、蔡和森5名正式委员和李立三、徐锡根、杨殷3名候补委员共8人组成。向忠发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兼中央常委主席。20日,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中央组织机构的设置和常委的分工。周恩来任常委秘书长兼组织部长,蔡和森任宣传部长,杨殷任军事部长,苏兆征任工委书记,李立三任农委书记,张金保任妇委书记。

中共七大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和中央领导机构。其中,中央委员44人,中央候补委员33人。随后召开的七届一中全会,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陈云、康生、高岗、彭真、董必武、林伯渠、张闻天、彭德怀为中央政治局委员;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主席。选举任弼时为中央秘书长,李富春为副秘书长。

八大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总书记邓小平,组成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政治局常委的主要任职:

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

刘少奇: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周恩来:国务院总理、外交部部长,全国政协主席

朱 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陈 云:国务院副总理

邓小平:国务院副总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增选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林彪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新增加的政治局常委主要任职: 陶 铸: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文革小组顾问

陈伯达:中央文革小组组长,中央宣传部顾问

康 生: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文革小组顾问

李富春: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

九大

1969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林彪;

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泽东、林彪、陈伯达、周恩来、康生。政治局常委的主要任职:

毛泽东:中央军委主席

林 彪: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部长

陈伯达:中央文革小组组长

周恩来: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

康 生:中央文革小组顾问。

十大【中央政治局常委有人大政协而地方常委没有】

1973年8月,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李德生;

中央政治局常委9人,按姓氏笔画为:毛泽东、王洪文、叶剑英、朱德、李德生、张春桥、周恩来、康生、董必武。新当选的政治局常委的主要任职:

王洪文: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

叶剑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主持),国防部部长

李德生: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沈阳军区司令员;【中央政治局常委有人大政协而地方常委没有】

朱 德: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张春桥: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总政治部主任,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市革委会主任

董必武: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73年3月复出的国务院副总理、总参谋长邓小平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批准时任沈阳军区司令员的李德生辞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请求。这样,政治局常委一增一减,仍为9人。

十一大

1977年8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央委员会主席华国锋,副主席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组成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政治局常委的主要任职:

华国锋: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

叶剑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部长

邓小平: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总参谋长

李先念:中央军委常委、国务院副总理

汪东兴:中央军委常委,中央办公厅主任。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增选陈云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八大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陈云时隔十余年后重进政治局常委,并当选为新成立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 1980年2月,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增加政治局常委人数,选举胡耀邦、赵紫阳为政治局常委; 十二大

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耀邦;中央政治局常委:胡耀邦、叶剑英、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政治局常委的主要任职:

胡耀邦:中央总书记

叶剑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央军委副主席

邓小平:中央军委主席,中央顾委主任,全国政协主席

赵紫阳:国务院总理

李先念:主持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工作(1983年6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陈 云:中央纪委第一书记。

十三大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赵紫阳;中央政治局常委:赵紫阳、李鹏、乔石、胡启立、姚依林。政治局常委的主要任职:

赵紫阳: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

李 鹏:国务院副总理(1988年3月在第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务院总理) 乔 石: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书记,中央政法委书记【中央政治局常委有人大政协而地方常委没有】

胡启立:中央书记处书记

【中央政治局常委有人大政协而地方常委没有】

姚依林:国务院副总理。

1989年6月,十三届四中全会决定撤销赵紫阳的中央总书记、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和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的职务;选举江泽民为中央总书记;增选江泽民、宋平、李瑞环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免去胡启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职务。新的中央政

治局常委排名为:江泽民、李鹏、乔石、姚依林、宋平、李瑞环。

十四大

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中央政治局常委: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政治局常委的主要任职:

江泽民: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1993年3月在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

李 鹏:国务院总理

乔 石:中央党校校长(1993年3月在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李瑞环:(1993年3月在政协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政协主席)

朱镕基:国务院副总理

刘华清:中央军委副主席

胡锦涛:中央书记处书记

十五大

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中央政治局常委: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政治局常委的主要任职:

江泽民: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李 鹏:国务院总理(1998年3月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朱镕基:国务院副总理(1998年3月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务院总理) 李瑞环:全国政协主席

胡锦涛: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1998年3月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副主席)

尉健行: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书记,全国总工会主席

李岚清:国务院副总理。

十六大

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政治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450573.html

    上一篇:不屈不造句

    下一篇:意境悠远的古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