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诗词鉴赏】
《七下语文课内古诗词鉴赏练习(有答案)》
入京这首古诗的意思 第一篇
七年级下册课内外古诗词鉴赏复习专题 一、《山中杂诗》 (南朝)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1、、解释词语
山际: 烟: 窥: 檐:
2、“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云出“,你认为诗人他倾向于一种怎样的生存境界(心情)?
3、“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4、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诗中说明怎样一个道理?
二、《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解释词语
幽篁: 啸: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三、《峨眉山月歌》【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解释词语
半轮秋: 影: 发:
2、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3、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4、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5、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春夜洛城闻笛》【唐】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解释词语:
1
玉笛: 折柳: 故园: 闻:
2、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 , ,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 的思想感情。
3、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歌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4、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5、“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五、《逢入京使》【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解释词语:
故园: 漫漫:
龙钟: 凭: 传语: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凭君传语报平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4、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5、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六、《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解释词语:
独怜: 深树:
春潮: 野渡: 横:
2、这首小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独怜”是什么意思?请赏析“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这两句诗。
4、在诗人笔下,幽草的寓意是什么?
5、人们历来称赞“野渡无人舟自横”中的“舟自横”三字,结合整首诗歌,请你也来品一品这三个字的妙处吧。
七、《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入京这首古诗的意思】
2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解释词语
寻常: 君: 寻常: 几度: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寻常”“几度”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4、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八、《送灵澈上人》【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1、解释词语:
苍苍: 杳杳: 荷:
2、体会一下“苍苍”“杳杳”的妙处。
3、请你尝试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九、《约客》
南宋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解释词语
约客: 黄梅时节:
家家雨: 处处蛙:
2、诗歌的前两句都运用了叠字,请从内容方面谈一谈叠字运用的作用。
3、“闲敲棋子落灯花”是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十、《论诗》【清】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解释词语:
李杜: 风骚:
江山代有才人出:
2、诗人谈论李杜的目的是什么?
3、 这首诗给我们什么启示?
3
参考答案:(还有小部分题目在文言文那本资料里) 一、《山中杂诗》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
2、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3、“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答:不能。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所以不能改。
4、诗中说明怎样一个道理?
答: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
5、解释词语
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烟:此指烟霭
窥:从缝隙中看
檐:房檐
二、《竹里馆》
1、解释词语
幽篁:幽深的竹林
啸:长常的口哨
2、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答: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3、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答: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词语:独坐、弹琴、长啸。
三、《峨眉山月歌》
1、解释词语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
影:月光和人的影子
发:出发
2、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答:峨眉山、 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构思精巧,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
3、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答: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4、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答:“入”和“流”两个动词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5、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和对故乡(友人)的思念之情。
4
四、《春夜洛城闻笛》
1、解释词语:
玉笛:精美的笛子
折柳:《折杨柳》笛曲。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故园:指故乡,家乡
闻:听;听见
2、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 , ,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 的思想感情。
答: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思念家乡
3、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简单作一下分析。
答:古人离别常折柳枝相赠,表依依不舍之意。《折柳》既实指曲名,又代表一种风俗,一种情绪,《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诗人借笛中吹奏的《折杨柳》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4、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答:“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五、《逢入京使》
1、解释词语:
故园:指作者在长安的家
漫漫:形容路途遥远
龙钟:沾湿
凭:托
传语:捎口信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3、“凭君传语报平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答: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4、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5、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六、《滁州西涧 》
1、解释词语:
独怜:独爱
深树:树荫深处
春潮:春天的潮汐
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横:指随意漂浮
5
《七年级下册课后1-5首古诗专项训练》
入京这首古诗的意思 第二篇
七年级下册1-5首古诗专项练习(总分111+9卷面)
班级 姓名
一、直接型默写(20分)
1、山际见来烟,
3、独坐幽篁里,4、,明月来相照。
5、峨眉山月半轮秋,、
7、,何人不起故园情。
9、10,凭君传语报平安。
二、理解型默写(28分)
1、吴均《山中杂诗》中生动地描绘了人鸟和谐相处的情景及诗人居住处地势高峻的诗句是 , 。
2、《山中杂诗》相对静态的景象是 ,。
3、《山中杂诗》相对动态的景象是 ,。
4、王维在《竹里馆》中渲染孤寂情绪和气氛,表明唯有天上明月是知己的诗句是 ,
5、王维在《竹里馆》中运用拟人化手法,把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他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的是 , 。
6、李白《峨眉山月歌》中点明出发地点和目的地,道出依依惜别无限情思的是 ,
7、李白《峨眉山月歌》既写出月映清江又点明秋夜行船的诗句是
,
8、李白《峨眉山月歌》表达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和思念之情的诗句是
,【入京这首古诗的意思】
9、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运用典故,点染诗人浓浓客愁相思的诗句是
,
10李白《春夜洛城闻笛》点明时间地点,说明自己是客居他乡的诗句是
,
11、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
12、岑参《逢入京使》运用夸张手法表达诗人对亲人思念之情的诗句是
,
13、岑参《逢入京使》诗中实写长路漫漫,烟尘蔽天,又用夸张的手法表现泪流满面的诗句是 , 。
14、岑参《逢入京使》诗人借故人捎口信表达对家乡亲人无限思念之情的诗句是 ,
三、古诗阅读71分 16分 山中杂诗(4分)
1、请根据诗文用优美的语句描绘诗人所见的山中美景。2分
2、本诗短短四句,一句一景,句句不离“山中”主题,请说说所表达的主要感情。2分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2分
4、“鸟,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5、“竹”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2分
6、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7、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14分 竹里馆(4分)
1、 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2分
2、 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
3、王维的诗“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深林 ,明月”所表现的画面。(2分)
4、“独坐、“深”渲染了怎样的境界?2分
5、请概括诗的主要内容。2分
16分 峨眉山月歌(4分)
1、 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2分)
2、 第二句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歌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2
3、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2分)
4、说说“流”字的妙处。(2分)
5、诗中连用五个地名,描绘了一幅怎样图画?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2分
6、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12分春夜洛城闻笛(4分)
1、 诗中的“闻折柳”是什么意思?2分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3、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 2分
4、“飞”和“暗”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2分
13分 逢入京使(4分)
有同学在赏析这首诗歌时第三句理解为“立刻就会相见了,用不着再写信了”。
1、 你觉得这种理解正确吗?为什么?(2分)【入京这首古诗的意思】
2、从诗歌赏析的角度看,那位同学的理解跟整首诗还有哪些方面不相符?(3分)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2分)
4、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十首古诗及解释》
入京这首古诗的意思 第三篇
第一首:
山中杂诗 年代:南北朝 作者: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译文:
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
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
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赏析:
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
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竟然从窗里飘
出来。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
心情。
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高峻,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群鸟时时栖息于其檐前屋后,体现了山居的清静超脱,远离尘嚣。
第二首:
竹里馆
唐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
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2.啸: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 类似于打口哨。
3.深林:指“幽篁”。
4.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独坐幽篁,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译文: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
一边弹着琴一边又长啸。
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
皎洁的月亮从空中映照。
鉴赏: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
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
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这首诗同样表现了一种清静安
详的境界。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
《入京的意思_作者于谦》
入京这首古诗的意思 第四篇
<入京>作者是明代文学家于谦。其全诗如下:
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前言]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入京的意思_作者于谦。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醉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
[译文]
绢帕、麻菇、线香等土特产,本来应该是老百姓自己享用的,[鉴赏]
这首诗嘲讽了进贡的歪风,表现了于谦为官清廉、不愿同流合污的铮铮风骨。后世人们经常用“两袖清风”一词来比喻为官廉洁。
于谦生活的那个时代,朝政腐败,贪污成风,贿赂公行。于谦时任山西巡抚,却为人正直,做官清廉。当时的社会风气,地方官进城奏议时,都要带很多当地名产作为打通气节乃至献媚取宠的礼物。而于谦进京,总是两手空空。有人就劝他带些山西名产手帕、线香和麻菇,进京后分送朝臣。于谦于是写下<入京>这首诗作答:“绢帕麻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于谦敢空手去见皇上是因为自己没有小辫子被人抓,没有渴求往上爬。
《古诗山行的意思》
入京这首古诗的意思 第五篇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古诗山行的意思。
3、斜:此字读xiá。
4、径:小路。
5、白云生处:白云缭绕而生的地方。
6、坐:因为;由于。
译文: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
在山上白云飘浮的地方,隐约看见几户人家。
我所以停车不走,是因为喜欢夕阳映照下的枫林,
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古诗山行的意思。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