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过”到“学会” ——再谈语文课的教学流程设计》读后感

| 读后感 |

【www.guakaob.com--读后感】

  常态的语文课教学流程大多是 初读课文-分段讲读-总结提升 。这样的教学流程主要是为了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瞄准的是非本体教学内容。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从“教过”到“学会” ——再谈语文课的教学流程设计》读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从“教过”到“学会” ——再谈语文课的教学流程设计》读后感

  读书笔记:

  一、主旨提炼:

  变“初读课文—分段讲读—总结提升”的教学流程为“认识—实践—迁移”。

  从三个方面来做:1.明确一堂课“教什么”。2.按照“认识——实践——总结”的程序设计教学流程。3.一定要保证学生“实践”活动的时间。

  二、知识点:

  1.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分为本体性知识和非本体性知识。

  2.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3.“认识—实践—迁移”的认识规律。

  三、写作感悟:

  1.题目

  主标题写得真好。贴切、凝炼。《从“教过”到“学会”》,把教师的教学设计意图再次强化,再次更正。副标题中的一个“再”字,尽显作者的文笔精准:语文课的教学流程设计,在小学语文教学法中,在各级各类教学参考中,在五花八门的备课资料中,在亦真亦假的专家学者中,都已经有了神圣的“定案”。一线教师,唯有膜拜,唯有遵从。吴老,再次发出强有力的声音,告诉语文老师们,如何设计语文课的教学流程才是正确的。

  2.结构

  3.写法

  道理,用一句话就说得明白。然而,要说得让人明白和赞同,那就要层层推进,步步论证。本文洋洋洒洒写了四千来字,读来却毫无违和感。

  脑子想法常有,却无从下笔,干巴巴得写不出东西来。读了这篇文章,核心就一句话:语文课应该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按照“认识——实践——迁移”的程序来设计教学流程。再扩展的话,就是三个小方面:1.明确一堂课“教什么”。 2.按照“认识——实践——总结”的程序设计教学流程。3.一定要保证学生“实践”活动的时间。吴老为什么写得这么好呢?我个人学习体验有两点,分层推进和举例恰要。

  先说一下分层推进。把观点拆开来,步步推进。本文分成这样三个:一、把目标定位在学生“学会”上;二、如何实现从“教过”到“学会”的转变;三、按照“认识——实践——迁移”的程序设计教学。拆好后,只要把每一点写得详实有理,就好啦。

  再说一下举例恰要。这一点其实是和分层推进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分层推进是逻辑思维,举例恰要是形象思维。分层推进是骨架,举例恰要是血肉。开头就举例,薛法根一个正例,紧跟着两个教师的教学设计反例。三个分标题中各安排一个教学案例,两反一正,反面的,叙述后,说明存在的问题,正面的,详实引领,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正确高效的语文课教学流程设计应该如何做。这里还要讲一下“借”,文中说理,“借”了数学的道,用数学知识的教学,来替代枯燥的说教,空洞的告知,认为这种方法十分巧妙。

  四、拓展学习

  1.薛法根的板块教学

  2.于永正的课堂教学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502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