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读之后感

| 读后感 |

【www.guakaob.com--读后感】

 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菊与刀》读之后感供大家参考选择。

 《菊与刀》读后感

  由于偏好深刻剖析历史或人类性格、习惯等方面的书籍,再加之最近在研究花道,对我来说,花道不等同于插花,而是要掌握有关花道的历史、演变进程以及如今的趋势,才算是真正了解了花道,所以除了平时会留出时间练习插花,刚刚开始我反而是更倾向于普及理论知识比如花道是如何发展的,花道的内在深刻涵义,花材、花器、相关插花工具等的使用,这就延伸到陶艺、植物学、佛学……等一些列的领域,若要做这一些列领取的深刻钻研,我相信那不是几年能做到的了,可能是几十年的坚持。本人不知道能否坚持那么久,但根据一万小时疯狂理论,我是相信只要坚持十年的专研,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但仔细想想也对,哪一位大师级人物不是穷极一生追其一世守在一个领域呢?

  前段时间在阅读《花道的美学》这本书时,作者特意提到了《菊与刀》,所以就立刻买来看看,买书之前,原本以为主要是讲菊与刀的关系,或是至少整本书肯定是在介绍菊,但整本书看完之后只有四处简单提到"菊"这个字,并没有对菊做任何的介绍。所以大家不要误解了,其实本书主要揭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进而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度及有关习俗,并指出日本幼儿教育和成人自我修养的不连续性是行成双重性格的主要因素。

  我把一些觉得不可思议的重点记录在此,便于后续查询,也便于没有看过本书的人也能一起来分享。

  1)精神支柱

  日本人认为精神就是一切,是永恒的,物质性的东西虽然必要,但却是次要的、短暂的

  2)各守本分

  等级制一直是日本有文字历史以来的准则,在7世纪和8世纪中期,日本的天皇和官员们被中国的绚烂文化所吸引,便开始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在中国文化方面,但从一开始日本并没有复制中国那种没有等级制度的社会结构组织。他们的座右铭就是:各得其所,各安其位

  日本人比任何拥有主权的国家都更习惯于对自己的生活细节和地位进行精确计划和定位

  3)报恩于万一(历史与社会的负恩者)

  7世纪以来,日本不断吸收中国的社会伦理体系,忠和孝来源于汉语,但中国的核心是仁,而日本从未接受过这个观点,他们的仁义是在法律范围之外的的另一种意义上的使用,简而言之,他们的"行仁义"就是被用来形容地痞流氓之间的感情,在德川时代,行仁义就是指那些佩带单刀的家伙进行的杀人越货的行为,至此,日本人已经把中国的仁的概念践踏到了极点,日本人完全篡改并贬低了中国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并且不用任何东西取而代之以使义务成为有条件的,因此孝在日本成了必须履行的责任,即使是父母的恶行也要无条件的宽恕,只有与对天皇的义务发生冲突时才可废弃

  4)情义难当

  日本的情义不是出自佛家或儒家,而是日本的土产,对社会的情义是一种报答善意的义务,对名誉的情义是报复和复仇,在西方或中国这两个意思是截然不同的,而日本人却认为这是最合理的,他们对恩情和侮辱的感受都非常强烈,都要认真回报,哪种回报都是品德高尚的表现

  在日本是尽量不要出现竞争,他们觉得竞争对让自己觉得因为失败而"蒙羞",反而会让失败者压抑、沮丧,失去自信,所以他们更愿意独立工作,就不用担心因为自己会失败而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反而更会集中在手头的工作,所以他们日常会用一些巧妙的办法避免直接的竞争,他们制定了各种机制来缓和,并同时有无处不在的中间人来协调两个竞争者之间的关系或避免他们直接接触

  5)人情世界

  日本有恩必报和自我约束的道德准则似乎就是要把个人欲望等同于罪恶,二必须从心底拔除。这好像是中国古典佛教不谋而合,但也令人奇怪的是日本的道德准则竟对肉体享受给予极大的宽容。他们像创造艺术品那样培养享受,品味之后,又要牺牲享受,履行义务

  日本人很多所谓的心理特性及基本上是来源于对洁净的喜爱与相应的对污秽的厌恶,所以他们便过着一种纯净无暇的生活,如同盛开的樱花一样美丽而安宁。所以他们养成了很多习惯:

  -- 泡热水澡:是日本人最喜欢的细腻的肉体享受之一,不管是什么等级,每天傍晚都会泡在热气腾腾的水中尽情享受热水的温暖和舒适,年龄越大,越享受这种乐趣

  -- 日本人不仅注重"热水澡"这样的享受,他们同样也重视传统的严酷的"体格锻炼"即"冷水浴",这种习惯被称为"韩稽古"(冬锻炼)和"水垢离"(忍受寒冷的苦行),以前要求在黎明前出去坐在冷彻心肺的山溪瀑布之下。冬夜在没有任何取暖设备的日本式屋子里往自己身上泼冷水,这也是一种非同小可的苦行(不知道现在的日本还这样有这样的传统吗?)

  -- 睡觉是日本人的另一种享受也是他们绝顶的技术之一。不管什么姿势,甚至在我们认为完全不嗯给你睡觉的场合,他们都能舒服的睡着。(不知道这样也行吗?),同样他们也可以毫不留情的牺牲睡眠,比如为了准备考试通宵达旦,或是军队训练时可以三天两夜都不睡觉,他们的理解是,睡觉谁都会,所以才要训练不睡觉的能力,这是日本人观点的缩影

  -- 吃饭也像泡澡和睡觉一样既是美妙的享受又是严酷的训练,闲暇之余,日本的一大爱好就是烹饪各种菜肴,每道菜的分量很少,但色香味非常讲究。但强行禁食又是测试一个人意志是否坚强的绝佳办法

  -- 浪漫的恋爱也是日本人培养的另外一种"人情",虽然这与他们的婚姻形式和家庭的义务相背离,但这确实也是他们的"习惯",而且这两个领域同样公开而坦率,即婚姻是必须尽义务,爱情是次要领域微不足道,但各得其所的划分方式是一个人既可以是家庭的模范父亲,也可是是一个花花公子(不知道现在也这样吗?)

  -- 同性恋、自淫、喝酒都是可以被日本人接受的"人情"

  从以上这些人情观点带出几个重要的结论,也从根本上推翻了西方的哲学观:即精神与肉体并不是宇宙间相互对立的两大势力,而是世界上善恶并存的,不是一个必上天堂,一个必下地狱。两个灵魂都是必须的,不过只是在不同的场合发挥不同的作用的,但两者都是善的,他们相信,日本人天生都是善良的,值得信赖,没有必要和自己恶的一半争斗,只需要净化心灵,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即使偶尔沾染污垢,也可以去除,人本性中善会再放光芒。日本的佛教哲学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彻底宣传人人皆可成佛,道德不在佛经之中,而是自己彻悟且洁净的心灵之中

  6) 道德困境

  日本人的人生观包含在他们有关忠、孝、情义、仁与人情的准则之中。在他们眼里,人生即使这些都是不同的领域与其他领域组合而成,每个领域都其详细的准则,人们评论他人不是从他的整个人格来判断的,而只是说他们不懂某个领域

  自重的理解:按照"霍伊尔"规则,人们应该小心谨慎行事。对自重定义的方式决不允许以良好目的为理由来为其失败辩解。每一行动都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后果,人们行事时不能不权衡后果

  在不同文化的人类学研究中,这些文化间的重要区别就在于是以耻辱为主还是以罪恶为主。根据定义,提倡建立道德的绝对标准并且依靠其发展人的良心的社会可以定义为"罪恶文化"。而日本却是耻辱感文化,真正的耻辱文化是借助外部的强制力来行善,而不是真正的罪恶感文化那样靠内心的服罪来行善。耻辱感是对别人批评的一种反应。日本式以耻辱感为原动力,不遵守明确规定的各种行善标准,不能平衡各种义务或不能预见偶然性的出现都是耻辱

  7) 自我修养

  日本的自我修养分为两种:一种是培养能力,另一种是不仅培养能力,还有更高的要求,我们称之为练达,最终大大"无我"的境界,但他们认为人人可以成佛,既然这样,人就没有必要终生禁欲以达到绝对禁止的目标了。他们的神秘修行法并不是神秘主义,而是进入入定状态,心守一点,即可以这种方法使"六感"达到极为敏感的状态。这种修养对武士和僧侣同样有益处,而是武士把禅宗变成了自己的宗教。在中国禅宗的历史中没有任何迹象让人想到,它在日本会成为军人训练的一种科目。

  今天日本的罢工与过去的农民暴动有许多相似之处,农民暴动的理由常常是因为年贡、赋税太重干扰了正常生产。农民暴动并不是西方意义上的阶级斗争,也不是企图改变制度。今天日本各地的罢工并不是减缓生产速度,反而是罢工者喜欢占领工厂,继续生产,并以增加产量使管理者丢脸。(这真的不可思议,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尽管我不确定里面作者的某些观点是否仍然是日本至今还在延续的做法,我看本书出版最早是在2009年,至今也有七年,或许部分思想都还停留在之前的时代?现在通讯、交通这么发达,各国人民都大量涌进日本,来来去去,应是对日本国的人民、观点等都有很大冲击吧?

  在日本停留时间不长,本人影响最深刻便是他们大街小巷的安静、基本礼仪、无处不在的创意、干净整洁、简洁大方、空气清新……等方面都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最让我尴尬的就是,工作日地铁上男女老少都是着正装,而我随意穿一个T-shirt就在地铁上晃),上一些街拍的图与大家一起共赏。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505428.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