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底层的生活》读后感

| 读后感 |

【www.guakaob.com--读后感】

《我在底层的生活》读后感

  人分三六九等:

  一至三等人,非权即贵;

  三到六等人,非财即富;

  第七等人是广大工薪阶级,大都是脑力劳动者;

  第八等人是庞大的服务员、农民工等体力劳动者;

  第九等人是被社会放弃的没有独立生存能力的人。

  其中第七、第八等人占比超过90%。

  国家要稳定,必然让保障第七、第八等人的衣食住行,尤其是第八等体力劳动者!于是他们努力工作,分秒不能停下来,得到的回报仅是填饱肚子和一张可以睡下的床。

  我们创业首期,在南山租了一个破旧的房子,那个片区被叫作34区。这里绝大多数都是租客,有快递员一家人,快餐大姐,补鞋的夫妻,餐厅的员工宿舍,还有附近的农民工以及在中介公司上班的业务员。他们有些人每天5点就要起床,并且10多年日复一日,有些人每年都要换很多份工作,但收入依然是低得只能保障他们每个月交房租和基本的生活开支。正是这群人,政府给他们取了一个名字:来深建设者。在34区的附近,围墙上满是“来了就是深圳人”、“中国梦”这些大画报,与每天行色勿勿的人们,形成了和谐的一幕。

  为了深入了解美国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生存状况,芭芭拉博士在近六十岁“高龄”时来了一次超级cosplay,她隐藏起畅销书作家、大学客座讲师、专栏作家等身份,并且藏匿起自己的博士学历,以大学肄业、中年离异、无收入来源的“不幸”身份潜入社会底层,和那些真正的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群体一起找工作、参加面试、租房子、从事廉价又劳累的低技术含量工作。这些弱势群体包括有色人种、外来人口、单亲妈妈、文化水准过低的中年妇女等等。

  《我在底层的生活》用第一人称来写的打工回忆录,“主观镜头”非常有代入感,作者原汁原味为读者展现了“我”这个学历不高、无职业技能、从业经验的中年妇女是如何在餐饮业、家政业以及零售业求职、工作的。

  厨师们想的是做出美味的餐点,服务生们想殷勤有礼地款待客人,但是餐厅经理想的是餐厅如何挣钱。所以,“他们分秒都不会让你休息,你付出多少,他们就拿走多少。”于是,服务生们没有休息时间,更没有休息室,他们唯一的放松方式就是在厕所旁边偷偷抽口烟,点燃了的香烟来不及熄灭就放在烟灰缸里,以便下一次过来吸的时候节约点烟的时间。他们每天连续工作超过十个小时,在餐厅客满的时候不停奔走于厨房和大堂中间,还要应对各种挑剔难缠的顾客,并且被老板像防贼一样监督——得到的仅仅是每个小时两美元多一点的时薪,更多的时候是靠客人留下的小费,而这些小费需要被厨师、洗碗工等拿不到消费的人分走百分之二十。芭芭拉计算了服务生的薪金和每月住房吃放等生活用度开销,发现他们依靠一份工作的收入根本就不能养活自己,所以,很多服务生在脱下一家餐馆的工作制服后,还要马不停蹄地奔向第二家兼职餐厅——这一点倒和《破产姐妹》里的max非常像。

  芭芭拉当了一个月服务生之后换到家政服务业,她一边在一家保洁公司做保洁员,为大客户打扫房间,一边在老年中心照顾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病人。家政公司向客户收取的费用是每小时25元,而家政服务员从中得到的只是每小时6.25美元。她们汗流浃背地擦玻璃、抹桌子、刷马桶、吸地板,认认真真刷干净马桶里的屎渍捡干净大浴缸里的阴毛,还要跪在地上屁眼儿朝天用抹布一点一点擦干净地板上的污渍。其实用拖把就可以直接解决地板光洁的问题,但是家政公司的老板坚持认为“匍匐在地的清洁方式,绝对是女佣公司的卖点”,甚至有家政公司在广告册上自夸地写“我们用老派的方式情节地板:双手与膝盖并用”。至于保洁人员作为一个“人”应有的尊严,完全可以弃之不管。

  “如果你360天以上都卑躬屈膝、弯腰驼背地做这些一再重复的枯燥低薪工作,会不会你的精神也跟肌肉一样,出现因过度重复使用而造成的伤害?”答案是肯定的。芭芭拉一边像其他女佣一样努力干活付出汗水,一边用记者的理智观察身旁正在发生的事情。那些“真正”的女佣们根本无心思考自己得到的报酬是否与劳动量呈正比,她们在意的是“不用再去找工作”、“其他地方也都差不多”、“熬两年或许可以成为主管”……这些贫穷而天真的人以为努力工作就能改变现状,她们拖着摔伤的脚踝还要跪在地板上卖力擦拭,她们忍受着客户的各种不人道的监督与非议,给他们带去光亮如新的屋子,却换来一身病痛。为什么底层劳动者滥用药物现象严重?因为他们实在患有太多机体病痛。芭芭拉坦言,她是个常年出入健身房的人,身体状况比一般同龄人要好得多,但是“变身”服务员、保洁员的日子里,她不得不靠各种止痛药来安抚一身病痛,甚至连戒掉多年的烟瘾都再次发作。

  后来芭芭拉又去了著名的沃尔玛超市做理货员,简单说就是将顾客们随手弄乱的商品摆回原样。她所在的女装区每天客人无数,她们推着一小车衣服进试衣间,然后又把这些衣服胡乱丢在一旁,都是由芭芭拉和她的同事们一件件分门别类放回去。起初,芭芭拉习惯用“理智人”的思维方式,动脑子去记哪件衣服在商场的哪个区,后来她才发现,这实际上是一项不用脑子反而做得更好的工作。你不需要去记哪件衣服应该放哪里,你只需要伸长脖子使劲儿看看,目光所及哪里的衣服看上去和你手中的哪件一样,然后机械地走过去摆放好就OK。她每天像这样工作长达十小时,中间仅有两个十五分钟可以稍作休息。长时间从事这项工作之后就会发现自己丧失思考能力、注意力,只剩下目光呆滞和双腿肿胀。芭芭拉内心那个知识分子忍不住开始咆哮,她动员身边的员工跟她一起抗议,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合法权益,她觉得员工可以有要求加薪,可以要求更多休息时间,可以对那种让员工脱光衣服、当着主管的面撒尿以进行“药物检测”这种不人道的入职程序说不,但是,同事们都畏怯了,她们害怕被炒鱿鱼,害怕失去这份可怜的时薪,更害怕在原本已经贫困的基础上雪上加霜!芭芭拉不得不从心底发出这样的责问:“努力工作就能改善生活,是否已经沦为一句谎言?”

  虽然芭芭拉书中列举的是“底层”工作,是一些看起来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但是联系自身现状我们很容易发现,即便自己从事的是相对“高端”的工作,你是否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过程中丧失了自我提升的追求?你究竟是热爱那份工作,还是被工资拴住?这份工作带给你的除了赖以生存的金钱,是否还有更饱满的精神层面的附加值?也许所有还在重复那些低端的、无意义的工作的人,以及所有对工作现状不满、却被薪资仅仅栓住的人,应该反复体会芭芭拉这句话:“当你开始以小时为单位卖掉你的时间,你可能不一定了解的一点是:你真正卖掉的,是自己的生命。”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51487.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