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节日作文】
时政热点分析
一、全力推进依法治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热点点击】
★ 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 2014年12月4日是我国首个国家宪法日和第十四个全国法制宣传日。在首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要以设立国家宪法日为契机,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切实增强宪法意识,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更好发挥宪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重大作用。 ★ 2014年11月20日,教育部下发通知,自首个国家宪法日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在国家宪法日当天,以弘扬宪法精神为宗旨,以宣讲宪法基本原则和基本知识为重点,全面开展宪法学习教育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宪法知识纳入中考的测试范围。
【与教材知识的结合】
1、党为什么如此重视依法治国?
(1)、必要性:
①从法律来看,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②从现实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重要性: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
2、 坚持依法治国为什么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①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②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3、设立国家宪法日有什么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在全社会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树立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 ②有利于进一步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 ③有利于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4、青少年如何增强宪法观念?
①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
②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和维护宪法的习惯。
③以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宪法,并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时时处处用实际行动捍卫宪法的尊严。
5、为什么要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①这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②这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
③这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6、请你为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几点合理化建议。
①在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②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大反腐力度,保障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
③严格规范行政执法,提高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
④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完善各种监督渠道,切实保证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建议权。
⑤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7、《决定》规定,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等。
(1)、上述规定有利于保障公民行使哪些权利?
(2)、公民在行使这些权利时应注意什么?
(3)、我国公民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参与政治生活?
8、《决定》指出,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1)、法律如何保障人民权益?
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
(2)、人民如何维护法律权威?
爱法是我们应取的态度,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是我们应坚持的价值标准,热情宣传宪法和法律、同违法行为作斗争是我们应有的行动。
9、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0、针对教育部的通知,有学生认为:“宪法离我们学生的生活太远,没有必要学习。”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宪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在生活中,人们接触到的普通法律,其实都是宪法精神的具体体现和落实;
(2)、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在我国,社会之所以稳定,公民工作、学习和生活之所以能正常进行,公民的各种权利之所以能得到保障,都有赖于宪法;
(3)、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活动都必须以宪法为准则,否则就会受到追究。
二、坚持“一国两制”方针,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热点点击】
★ 2014年6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这是中央政府第一次就香港工作发表白皮书,也是中央对港方针政策的一次重要宣示。白皮书指出,“一国两制”在香港日益深入人心,得到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不断丰富和发展“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 2014年6月15日,第六届海峡论坛在福建厦门开幕。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开幕式上表示,只要两岸同胞都手牵着手,肩并着肩,团结起来,相亲相爱,就一定能在不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中实现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共同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 2014年6月25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在台湾桃园与台湾方面陆委会主委王郁琦会面,就当前两岸关系形势和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发展充分交换意见,达成积极共识。这是国台办主任首次赴台参访。
【与教材知识的结合】
1、“一国两制”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内涵。 “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
2、回顾总结“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历程有何意义?
(1)、有利于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政策。
(2)、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3)、有利于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
(4)、有利于继续推动“一国两制”实践沿着正确的轨道向前发展。
3、“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这充分证明了什么?
(1)、“一国两制”不仅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
(2)、坚定不移地推进“一国两制”事业,是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符合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符合香港的整体和长远利益,也符合外来投资者的利益。
4、除了坚持“一国两制”方针,香港回归后能保持繁荣稳定的主要原因还有哪些?
(1)、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的大力支持,对香港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恪守基本法,团结广大港人,励精图治,高效施政;广大香港市民齐心协力、艰苦奋斗。
5、两岸同胞一定能“共同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的信心来自哪里?
(1)、从历史角度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从民族角度看,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血脉相连,完成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3)、从现实角度看,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台独”越来越不得民心,是注定要失败的。
(4)、从法律角度看,《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5)、从可行性看,香港、澳门的回归和持续繁荣为两岸的和平统一提供了范例。
6、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会面并达成积极共识,对两岸关系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1)、有利于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最大限度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2)、有利于进一步深化两岸政治互信,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3)、有利于遏制“台独”分裂势力,维护台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4)、有利于加强两岸沟通,更好地维护两岸同胞的共同福祉。
(5)、有利于推动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7、为实现和维护祖国统一,我们青少年应当如何做?
(1)、自觉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2)、积极拥护和支持我国政府在祖国统一问题上采取的方针和立场,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
(3)、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三、民族团结一家亲,共筑中华复兴梦
【热点点击】
★ 2014年8月25日,对口支援西藏工作20周年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20年来,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有关省市、中央部门和中央企业,从人力、物力、技术等方面全面开展对口支援西藏工作。
★ 2014年9月22日,“纪念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30周年主题展览”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开幕。展览真实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探索和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进程,充分展示了民族自治地方3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集中反映了各族群众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 2014年9月28日至29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会议对678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818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进行了表彰。
【与教材知识的结合】
1、党和国家为什么要维护民族团结?
(1)、必要性: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2)、重要性:
①有利于各民族共同进步和发展。
②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③有利于巩固国防,保持边疆的稳定。
④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20年来,全国各地开展轰轰烈烈的援藏工作,体现了我国的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分别是什么?我国开展对口援藏工作有何重要意义?
(1)、
(2)、意义:
①有利于加快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提高西藏各族群众生活水平。
②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③有利于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促进祖国统一。
④有利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
⑤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民族自治地方30年来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1)、根本原因:
(2)、主要原因:
①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②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时政热点,法律分析】
④中央政府和全国各兄弟省市大力支持。
⑤自治区各族人民因地制宜,艰苦奋斗,改革创新。
4、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我们青少年能做些什么?
(1)、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积极宣传、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
(2)、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
(3)、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关心少数民族同学。
(4)、努力学习,立志成才,为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做贡献。
四、科技支撑发展,创新引领未来
【热点点击】
★ 2014年12月24日,中央电视台2014年度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和三大科技创新团队在北京揭晓。曲道奎、王坚、贾利民、邓中亮、舒跃龙、张红文、袁隆平、李兰娟、乔杰、【时政热点,法律分析】
戴建武共十位科研人员获得2014年度科技创新人物称号,国防科技大学天河高性能计算创新团队、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团队、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学”号海洋科学考察团队获得2014年度科技创新团队称号。
★ 2015年1月9日,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于敏荣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另外,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共授奖318项科技成果。在会上,李克强总理发表讲话指出,创新引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未来,我们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与教材知识的结合】
1、国家举行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重奖科学家说明了什么?有何重要意义?
(1)、说明了 :
①我国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②党和政府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③我国注重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2、 意义:
①有利于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
②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③有利于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 。
④彰显了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共授奖318项科技成果。这些科技成果的取得说明了什么?
(1)、我国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不断增强,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已经建立起坚实的基础。
(2)、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5)、中华民族具有非凡智慧和伟大创造力。
(6)、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3、为什么说“创新引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未来”?
(1)、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2)、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目前整体科技水平不够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
3、我们应如何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1)、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为人先。
(2)、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创造力,推动持续发展。
(3)、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为大众创业提供支撑。
5、要向广大科技工作者学习,参与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中学生应采取哪些行动?
(1)、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2)、珍惜在校学习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
(3)、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①珍惜受教育权,努力学习,为创新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②敢于质疑,勇于向传统和权威挑战。
③培养好奇心和创新精神,提高观察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④努力探索,注重实践,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
公职考试知名品牌
2014政法干警时政热点:法律常识梳理
行为构成犯罪需要有危害结果的发生,但有些行为虽然客观上造成了一定损害,但由于某些原因不认为是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因而称之为合法性事由。政法干警考试中也经常对这些考点进行考查。下面中公政法干警考试网对这些“合法性事由”进行梳理,为考生复习提供备考指导。
一、正当防卫
为了使国家、 公共利益、 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不是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1)防卫起因:不法侵害现实存在;
(2)防卫时间:不法侵害正在进行,具有威胁性和紧迫性;
(3)防卫意识:认识到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且具有保护合法权益的动机;
(4)防卫对象: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进行;
(5)防卫限度:足以制止不法侵害即可,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损害,否则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特别防卫:对正在进行的行凶、杀人、 抢劫、 抢劫、****、 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行为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负刑事责任。
【2008-国家】王某持匕首抢劫张某,在争斗中王某头部撞击墙角昏迷倒地,匕首掉在地上。张某见状,捡起匕首往王某心脏部位猛刺数下,导致王某死亡。对于张某用匕首刺死王某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B。属于意外事件,不负刑事责任
C。属于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
D。属于故意杀人,应当负刑事责任
【解析】防卫过当是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情况。题目中犯罪人王某已经昏迷倒地,匕首掉在地上,加害行为已经停止,客观上张某已经不具有危险, 防卫目的已经达到,行为应当结束。但张某仍持匕首向王某心脏猛刺,其行为不是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不符合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因而不是防卫行为。而其“捡起匕首往王某心脏部位猛刺数下”明显会造成“王某死亡”的结果,所以构成故意杀人罪。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二、紧急避险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 本人或他人的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来源广泛,不限于不法侵害),不得已采取紧急避险的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1)避险对象: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公职考试知名品牌
(2)可行性:不得已,即没有其他方法可以避免危险;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职务、业务上有特定责任的人;
(3)限度:避险引起的损害应小于所避免的损害,否则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除此之外,起因、时间、意识上都与正当防卫相同。
【2010-425联考】李某为公司仓库保管员。某日, 两歹徒为逼李某交出仓库钥匙而持刀追打李某,李某被打成重伤,无奈之中李某抢了路边正在停车的黄某的摩托车逃走。李某抢走摩托车的行为( )。
A。应负刑事责任。李某抢走他人车辆,属于抢劫行为,侵犯他人利益
B。应负刑事责任。李某抢走他人车辆,属于盗窃行为,侵犯他人利益
C。不应负刑事责任。李某抢走摩托车属于正当防卫,保护了公司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D。不应负刑事责任。李某抢走摩托车属于紧急避险,损害了他人合法权益但保全了更大的合法权益
【解析】李某为了保护自己人身安全,不得已侵犯黄某的财产权以躲避被人追打的危险,构成紧急避险,不承担刑事责任。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三、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
客观上造成损害结果,但行为人不具有过错,是由于不能抗拒或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不构成犯罪。
凡标注来源“中公教育济南分校(济南人事考试信息网)”的所有相关资料,转载请保留版权注明。
2016高考时政热点分析《依法治国从严治党》(时政
材料+原创试题)
(一)推进政治发展、建设法治政府
【重大背景简释】
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不仅要求做到“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而且将“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确定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六项重大任务之一。这充分说明,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既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之义,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环节。
材料二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各级政府要坚持依法履职,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就具体措施而言,李克强表示,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材料三 为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如期实现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的奋斗目标,针对当前法治政府建设实际,2015年12月,国务院制定《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纲要》指出 ,到2020年基本建成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
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为此,要坚持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时政术语提炼】
1.建设法治政府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实行法治政府建设与创新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相结合。
2. 大力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并实行动态管理
3. 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
【热点题目回顾】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围绕“法治中国”的主题。某普通高中学校开展了“迈步法治路,实现中国梦”的系列探究实践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活动一
[“法治中国,勇于探索”] 同学收集整理了如下图表
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理政方式的探索历程
时间及会议
内容
地位
1997年9月十五大
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这是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标志着党在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上将发生根本性改变
2002年11月十六大
提出“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这表明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又有了新的提高
2007年10月十七大
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列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时政热点,法律分析】
将依法治国方略提到了一个更新的高度
2012年11月十八大
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重点集中在两个字上,即“全”和“快”
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
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把法治中国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备注:这一探索历程是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完成的,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反映了人类文明共同的价值追求
活动二
[“法治中国,贵在实施”] 经过广泛的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国家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加快“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的建设。建设法治中国,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还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不断推进全民守法进程。
(1)请结合图表提供的信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对“依法治国”理政方式的探索过程。
(2)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在“法治中国”的建设中,政府和公民应有什么样的作为?
【答案】
(1)①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要求我们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共产党对依法治国理政方式连续17年的不断探索,坚持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认为,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静止地看问题,共产党对依法治国理政方式的不断升华坚持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③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共产党对依法治国理政方式的探索过程,既总结我国实践经验,又反映人类共同价值追求,坚持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①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政府要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要坚持依法行政,做到合法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要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要加强对行政权力的有效制约和监督。②公民应该在遵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下,依法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和履行政治性义务,积极参与到法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时政热点:一批法律法规今起实施(中央)
人民网北京12月31日电 在即将到来的2014年1月1日,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将有一批新的法律法规开始施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并同时公布《关于2014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与此前执行的休假方案相比,新休假政策最大的不同是除夕不再是法定假日;从新年第一天起,如果乘坐动车组列车时抽烟,将会面临最高2000元的罚款;你持有国外的股票吗?你在国外买了房子吗?„„2014年1月1日起,这些都需要按规定申报了。
中央
全国法院正式实施量刑规范化工作
记者从最高人民法院获悉,最高人民法院决定从2014年1月1日起在全国法院正式实施量刑规范化工作。近日,最高人民法院下发了《关于实施量刑规范化工作的通知》、《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要求各高级人民法院根据《意见》制定实施细则,并正式实施量刑规范化工作。【点击查看详细】
单独二孩政策将启动
12月2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议案,同意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2014年,各省区市将修改相关地方性法规或者作出规定。【点击查看详细】
国务院下发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
除夕不再是法定假日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并同时公布《关于2014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与此前执行的休假方案相比,新休假政策最大的不同是除夕不再是法定假日,春节长假从大年初一到初七;不再实行拼假式的小长假,因此今年元旦将只休一天。假日总量与之前没有变化,均为11 天。
新修改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指出,国务院决定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作如下修改:将第二条第二项修改为:“(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本决定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昨日公布的《关于2014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指出,2014年春节从1月31日至2月6日放假调休,共7天。1月26日(星期日)、2月8日(星期六)上班。这就意味着,除夕将被“踢”出春假长假“序列”,也不再具有法定假日的身份。 国庆长假得到保留,即从10月1日至7日放假调休,共7天。9月28日(星期日)、10月11日(星期六)上班。
公众最“吐槽”的拼假式小长假的休假模式在新休假政策中得到调整。此前国家假日办公布三套休假方案面向公众征集意见,其中方案C提出,小长假各放假一天,逢周二、周四时,调借相邻周六、周日形成3天小长假;逢周六、周日时周一补休。明年元旦、清明、中秋、端午、劳动节三个小长假也体现了这一方案的内容,即除元旦外,四个假日均实行与周末连休或者补休的政策,因此这四个假期均能分别实现三天小长假。但是由于明年的元旦是星期三,因此这一天将不“拼假”,仅休1月1日一天。【点击查看详细】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
11月25日,《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公布。《条例》表示将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执法执勤、机要通信、应急和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及按规定配备的其他车辆。取消的一般公务用车,采取公开招标、拍卖等方式公开处置。2014年是该政策实施首年,有分析认为这一年起一般性公务员将彻底告别公务车。【点击查看详细】
《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
一类会议费提至每天660元
财政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9月23日联合对外发布修订后的《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新办法将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旨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推进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制度建设和改进会风。
新办法规定,各单位召开的会议实行分类管理、分级审批,要严格控制会议规模。其中,一类会议会期和参会人员按照批准文件,根据工作需要从严控制;二、三、四类会议会期不得超过2天,传达、布置类会议不得超过1天;二类会议人员不得超过300人,三类会议人员不得超过150人,四类会议一般不得超过50 人。 新办法改进了会议形式,要求参会人员以在京单位为主的会议不得到京外召开,不得到党中央、国务院明令禁止的风景名胜区召开会议。各单位召开会议应充分运用电视电话、网络视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降低会议成本,提高会议效率。 新办法规定,会议费开支范围包括会议住宿费、伙食费、会议室租金、交通费等方面。会议费开支实行综合定额控制,各单位应在综合定额标准以内结算报销。财务部门要严格按规定审核会议费开支,对未列入年度计划以及超范围、超标准
开支的经费不予报销。会议费由会议召开单位承担,不得向参会人员收取,不得以任何方式向下属机构、企事业单位、地方转嫁或摊派。
新《铁路安全管理条例》
乘动车抽烟最高可罚2000元
随着动车组列车开行的不断增多,吸烟逼停动车的事件时有发生,从新年第一天起,如果乘坐动车组列车时抽烟,将会面临最高2000元的罚款。1月1日开始,新《铁路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
与2005年颁布的《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相比,《条例》主要有以下变化:一是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调整了铁路安全管理体制;二是按照政企分开和精简行政审批的要求减少了行政许可事项;三是增加了保障铁路建设质量安全的规定;四是充实了保障高速铁路安全的规定;五是完善了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的规定。此外,《条例》还对违反《条例》行为的法律责任作了修改完善。
《条例》中,特别加入了对动车组内禁烟的限定。该条例将于201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并明确规定了16项禁止实施的危害铁路安全的行为。其中,2014年1月1日起,动车上将出现“天价烟”:抽一支烟将面临最高2000元罚款。 另外,对于违反新条例中规定的16项危害铁路安全的行为,如非法拦截列车,在铁路线上行走、放置障碍物,拆盗、损毁铁路相关设施、安全标志,钻车、扒车、跳车,从列车上抛扔杂物,强行乘坐或以拒绝下车等方式强占列车等,将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对单位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点击查看详细】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电梯坏了物业要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将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说,质检总局将抓紧研究制定和完善特种设备安全法配套法规制度。 支树平在22日召开的贯彻实施特种设备安全法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特种设备安全法新增加了对经营环节的监管,确立了召回、报废及可追溯制度,形成了完整的监管链条。对这些新的制度,质检部门要加快配套规章的制修订工作,加强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和相关标准建设,搞好衔接。
与此同时,各级质检部门要督促企业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岗位责任制,加强应急演练,落实主体责任;特别要严格安全监察和行政执法,既要严查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违法违规行为,更要严查质检系统内部的失职渎职行为。
支树平说,质检部门要不断探索按设备、按单位、按地区实施监管的新举措,突出对学校、医院、车站、码头、商场、公园等公众聚集场所,特别是涉及民生的电梯、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等特种设备的重点监管,切实把监管重点放到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对经济社会发展可能造成较大危害的领域上来。
此外,支树平提出,质检部门在强化安全监管的同时,要通过推进节能技术应用及工程示范等措施,全面实施以企业为主体的高耗能特种设备能耗监测节能机制,促进特种设备节能降耗。【点击查看详细】
《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
符合最高院要求的生效判决书都要上网公开
今后符合最高院要求的生效判决书都要上网公开,判决书公开之后带来的诸如如何界定当事人隐私、刑事案件判决书中证人如何保护的问题都亟待解决。据悉,法院还将在查找判决书上网“风险点”方面进行论证和评估。市高院也正在落实判决书全部上网的相关细则。
11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向社会公布。按照该规定,从2014年1月1日起法院判决书将全部上网向社会公开。届时,社会关注的判决书中涉及的个人隐私如何保护,一些社会影响很大的贪官的判决书是否全部上网公开等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据悉,法院还将在查找判决书上网“风险点”方面进行论证和评估。
据市一中院审管办副主任姚明介绍,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部署,市一中院已经着手准备所有判决书上网的工作。姚主任说,仅市一中院每年审理的民、刑、行政等案件就多达两万余件,也就是说产生的判决书每年要有两万多个。过去商事案件基本能够做到除去涉及企业商业秘密的案件之外,全部上网公开。而民事、刑事、行政案件由于涉及公民的个人隐私、被告人的名誉等内容,基本是有选择性地上网公开,上网比例并不是很大。而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新要求,明年1月1日之后,仅市一中院应该上网公开的判决书就有1.4万份左右,占到所有生效判决的3/4以上。
姚主任告诉记者,最高院判决书全部公开给基层法院带来的新变化是过去上网公开的判决书要经过院里的审批,今后是法官申请不上网公开的判决书要说明理由并经过审批。过去是法官在开庭时会征求当事人的意见,是否同意生效判决书上网公开,当事人不同意就不上网。而今后符合最高院要求的生效判决书都要上网公开,所以判决书公开之后带来的诸如如何界定当事人隐私、刑事案件判决书中证人如何保护的问题都亟待解决。《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
规范法医临床鉴定
司法部印发通知,要求各地贯彻落实《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进一步严格规范法医临床执业活动,加强监督管理,有效遏制和减少重复鉴定,推动法医临床类司法鉴定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建设。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联合公告形式公布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将于2014年1月1日施行。目前使用的《人体重伤鉴定标准》、《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和《人体轻微伤的鉴定》同时废止。标准规定了人体损伤程度鉴定的原则、方法、内容和等级划分,是法医临床司法鉴定最重要、最基本的技术标准,是司法机关准确认定案件事实和法律责任的重要依据。
通知要求各地在标准施行前,分期分批对现有从事法医临床鉴定的司法鉴定人开展全员培训,并认真组织考核,确保每一个法医临床鉴定人都能熟悉掌握标准的基本内容、规范要求和具体尺度,切实提高司法鉴定人正确适用标准的执业能力和专业水平。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司法行政机关要暂停执业资格,对于经多次培训考核仍不合格的,要注销执业资格。
通知还要求严格法医临床司法鉴定人的准入条件。自2014年1月1日起,省级司法行政机关在授予法医临床司法鉴定人执业资格时,要对申请人掌握和适用标准的能力进行专项考评,对于不具备能力的,不得授予执业资格。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行政复议办法》
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不得向当事人收取任何费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行政复议办法》。该办法将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食药监管总局成立后,对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复议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将暂行办法中由行政复议委员会研究决定的事项,改为由局长办公会承担。从工作实际出发,对案情重大、复杂等需要提交总局研究确定的事项,改为由局长办公会议承担。同时,规定总局在法制司设行政复议办公室,具体办理行政复议相关工作。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行政复议办法》规定:处理行政复议案件,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有错必纠,保障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行政复议审理过程中,被申请人不得自行向申请人或其他组织或个人收集证据;被申请人对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承担举证责任,负责证明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根据和法律依据;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不得向当事人收取任何费用,所需经费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专项列支。
《大型游乐设施安全监察规定》
明确定期安全检查
导语:中公时事政治频道第一时间发布每日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政策解读、理论观察、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平安中国需让法律服务大放异彩。
近日,在武汉召开的深化平安中国建设会议上,湖北各地介绍、交流了其在政法综治工作中的经验。譬如,恩施州开设“法律诊所”,律师进村,为村民提供了“零距离”的法律服务;襄阳市自2010年以来,成立了11个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调解医疗纠纷1174件,缓和了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这些都是全国政法综治工作的有益探索与宝贵经验,从这些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到法律服务在平安中国建设中的闪亮之处与独特功能。
行政与司法都不是万能的,平安中国的建设,还需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确立法律信仰,形成法治思维,依靠中立的法律服务团队与人民调解员,来弥补行政与司法的不足。
长期以来,“不告不理”的民事司法原则曾让很多人感受到了法律的冷漠与无情,也认识到了法律的僵化性,人们纷纷对法治提出质疑,对司法的信任度也大大降低。司法本身就不是万能的,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并不覆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司法具有被动性与滞后性,司法程序必须通过当事人或检察机关来启动,在进入法律程序之前,司法工作者不应主动介入与干涉,更不能主动追究责任给予制裁。
这听起来有些悖于常理,但这恰恰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即便是从事法律职业的法官、检察官,也需要按照法治精神,遵守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定,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方式行事,以程序公正保证及促进实体公正。因此,社会的安定和谐需要政法工作者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需要法律服务来填补司法不能触及之领域,以及在司法尚未被引入之前发挥重要作用。换句话说,法律服务不但能够弥补司法的被动性与滞后性,同时,在同等条件与同样情况下,法律服务往往能收到比司法处理更理想的效果,调解与咨询结果往往也更能让当事人信服。
法律服务能在畅通救济渠道,减少上访率上主动出击。以往,上访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有二:一是救济渠道不畅通,二是群众不知如何采取法律手段通过法律程序解决。群众的诉求得不到表达,致其只能通过非正常的途径——上访,以满足诉求解决问题。同时,群众通过上访达获得了其满意的结果,就会越来越依赖于上访,导致上访恶性循环,而将法律搁置遗忘。法律服务是解除上访恶性循环的一剂良方。专业的法律咨询、法律顾问团队将能为群众提供准确的判断与法律依据支持,并能指导群众采取正确的救济措施。此外,事前的法律咨询与服务能够将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预防上访事件。便民高效的法律服务能够真正惠及群众。
法律服务能够在普法工程中担任重要角色。法律服务在另一方面助推了法制宣传教育。现行的普法工作大多为表面上的宣传,而法律服务能够让群众通过具体事例知晓法律规定并学以致用。法律服务到位,人们逐步确立法律信仰,法治才能真正深入人心。这就需要扩大法律服务的范围,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法律服务。
平安中国的建设应当结合政府职能的转变及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抓住推动社会管理体制向社会治理体制转变的重要契机,充分发挥基层法律服务资源,健全法律服务机制,尤其是要扩大基层法律服务的范围,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让法律服务成为一项基础软件设施。法律服务与普通群众的距离,也即为中国与法治的距离。法治中国,平安中国,需要让法律服务全方位与普遍化,让更多的人尤其是普通百姓享受到法律服务,让他们看到并切身感受到法律的公平公正及法治带给他们的价值与益处。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中公时政热点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