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初中作文】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汇总
一、词类:
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
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
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
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
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
表示方位名称:上、下(简称方位词)
名词的语法特点:
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
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坐、听;
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有、发生;
表示心理活动:爱、恨;表示使令:叫、让;
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会;
表示趋向(趋向动词):来、去;
表示判断(判断词):是。
动词的语法特点:
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
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
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
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
表概数:几、许多;
表序数:第一、老三;
数词的语法特点:
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
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个、只;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次、回,有时也借用某些名词来表示,如:脚、年;
量词的语法特点:
①量词经常和数词连用,组成数量短语,也称为数量启数量词。
②表示物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的前面。
③表示动量的数量词数量词常用在动词的后面。
F、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
三类。
代词的语法特点:
①第二人称的敬称“您”不用于复数,如果需要表示复数,就用“您几位”“您诸位”
②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们”则专指女性
③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
④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
⑤代词用得不恰当,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
G、副词: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
表示范围:都、全;
表示语气:可、倒;
表示否定:不、没;
表示时间:刚、恰好;
表示程度:很、极;
表示情势:仿佛、渐渐。
副词的语法特点:①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②副词有时用在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程度、结果,作补语。③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
H、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
一般连词:和、与、并、或、及;
关联词:主要用来连接复句中的分句或句群中的句子。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语法特点:
①一般连词的前后两部分可以调换而基本意思不变。
②关联词的主要在复句中进行运用。
I、介词: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
常用介词及其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组成介宾短语后,修饰、补充“动”“形”要记牢。
J、助词: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起辅助作用的词。
助词可分三类: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
结构助词:的、得;
动态助词:着、了、过;
语气助词:的、了、吗、吧、呢等。
K、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
如啊、嗯等。
语法特点:一般独立成句,用逗号或感叹号隔开。
L、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
语法特点:在句子中相当于一个形容词。
(2)、词类的辨别:
①区分名词和非名词,名词前不能加“不”和“很”。
②区分形容词和动词,形容词可以用“很”来修饰,动词前不能加“很”(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除外)
③区分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能修饰名词,前面能加“很”;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前面不能加“很”。
④区分连词和介词,前后能互换的是连词,前后不能互换的是介词。
⑤区分动词和介词,作谓语中心语的只能是动词,组成介宾短语修饰、补充动词、形容词的是介词。
⑥区分语气助词和叹词,语气助词一般用在句尾,叹词往往独立成句,一般在句首。 ⑦区分介词和副词,介词后面跟名词、代词,副词后面是动词或形容词。
二、短语
词和词按照一定的规则可以组成短语,短语是词和词构成的比词大、比句子小的语法单位。
汉语里有许多种短语,最基本的是下面七种。
联合(并列)短语:
由地位平等的词组成的短语叫做联合短语。
由两个或几个部分组成,各部分并列在一起。
如:科学技术 调查研究 酸甜苦辣 你我他 细致而周到 讨论并通过 上游或下游 升学或就业
(2)主谓短语:
被陈述对象在前,陈述者在后构成的短语,叫做“主谓短语”,好像一个句子,但是没有句子的语气,因而没有句子的独立性。
如"电灯亮、电话通、学校开学、山河壮丽、春雨绵绵、河水奔腾、祖国富强"。
(3)偏正短语
由修饰语和中心语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修饰或限制后一部分。(前偏后正)其间的关系是修饰、限制关系。
根据组成部分的不同,可以分为:
①中心语是名词的:其中修饰语叫定语(可以是名词、形容词、动词等),因此又叫“定中短语”。
如:祖国大地 我的故乡 文学流派 遥远的地方
一朵茶花 美丽天使 千斤重担 前进的步伐 流动状态
②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的:修饰语叫状语(一般是副词或形容词),因此又叫“状中短语”。
如:很好看 不细致 已经完成 精心培植 独立思考 大力支持 可以参加 慢慢地走
(4)动宾短语
由动词和宾语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一般表示动作、行为,后一部分一般是动作、行为所支配、关涉的对象,是宾语。两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支配和被支配或关涉和被关涉的关系,也就是动宾关系。
如:翻修马路 寄存行李 热爱科学 影响声誉 来了客人 防止中毒 下决心 是凤尾竹 象珍珠
象征光明 富有幽默感
(5)后补短语
由中心语和补语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表示动作、行为或性质,是中心语,后一部分补充说明前一部分,是补语。两部分之间是补充说明关系。中心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这是补充成分在后面的短语,
如"坐下、掉下去、拿起来、算得准、说得妙、放在这里"。
(6)介词短语:
介词在前,其他词语(主要名词或者名词短语)在后组成的短语。
如:在中国、对他们、往新疆、从今年、关于他、向大家、朝北京方向、以这种方式、为广大群众、比个人的利益 。
(7)的字短语:
用“的”在最后组成的短语,相当于一个名词。
如"教书的、开车的、走路的、先进的、手里拿把花的、头上打着蝴蝶结的"。
三、句子六种成分
主语、谓语、宾语;
——三种主要成分
定语、状语、补语;
——三种附属成分
句子成分标识符号
主语:“==== ” 划在主语下面
谓语:“—— ” 划在谓语下面
宾语:“~~~~” 划在宾语下面
定语:“()” 用在定语前后
状语:“[ ]” 用在状语前后
补语:“〈〉” 用在补语前后
句子成分作用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
谓语——是对主语加以陈述的
宾语——是动语支配、关涉的对象
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状语——是谓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补语——是谓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语
1、主语:就是谓语陈述的对象,主要由名词、代词充当,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及其短语也可充当主语。如:
又不知不觉涌上心头。
————————
2、谓语:是陈述主语的,一般由动词和形容词充当,其他实词和短语也可以充当谓语。如:
3、宾语:是动词中心词支配的对象,一般由名词和代词充当,其他实词和短语也可以充当宾语。如:
大家喜欢游泳。他给我一本书(双宾语)
‾‾‾ ‾‾ ‾‾
(2011)初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全集
1.语素
以分子原子为例来说明语素。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再不能分解成更小的有意义的单位。例如:“禾”是一个语素,它的语音形式是“ ”,它的意义是“禾苗”;“坦克”也是一个语素,它的语音形式是“ ”,它的意义是“装有火炮机枪和旋转炮塔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现代汉语的语素绝大多数都是单音节的,如:人、吃、大、十等。也有两个音节的,如:沙发、坦克、玻璃、芙蓉;还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音节,如“法西斯、乌鲁木齐、奥斯特洛夫斯基”语素构成词。语素可以单独成词,也可以与别的语素组合成词,例如:“人”;“人参”。“吃”;“吃亏”。
如何判断语素?
判断语素很简单,就看看它能否再分,分后有意义就是语素,否则不是。
语素的分类:
自由语素:可以独立成词,位置自由。如“分、好、高、低”;
半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只能组合,位置自由。如“话、习、确、民”;
不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位置固定。如“者、第、阿”。
2.词
定义:词由语素构成,由一个语素单独构成的词叫做单纯词;由几个语素组合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
词的分类:
词可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1)名词: 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例如:表人或事物(学生,教室,书本,友谊);表时间(早晨,明天,季节);表方位(前面,东面,左边等)。
(2)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的词。
例如:走,笑,支持,保卫,发展,扩大,提高,爱,喜欢,出现,使,鼓励,能够,肯,要,起来,进去,出来,是等。
(3)形容词 :表示性质或状态的词。
例如:美丽,迅速,明媚,激动,伟大,诚实,甜,高,圆,直等。
(4)数词 表示数目的词。
例如:表确数(二,亿,二分之一);表概数(一些,许多,三四十);表序数(第一,初二,老大等)。
(5)量词 表示人、事物的单位或动作、行为的单位的词。
例如:物量词(尺,斤,个,辆);动量词(趟,次,遭,回等)。
(6)代词 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例如:人称代词(我,你,他,大家自己);疑问代词(什么,谁,多少,怎么);指示代词(这,那,这样等)。
(7)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前头,表示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
间、频率、语气、肯否定等。
例如:很,更加,略微;全都,总,仅仅,只;已经,刚刚,一直;再三,往往,时常,屡次;可,却,难道;不,竟,可能没有等。
(8)介词 用在名词(或短语)、代词前头,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的起止、方向、处所、......
时间、对象、目的等。
例如:从,向,朝,在,把,按照,为了,对于,比,除了,和,跟,由于等。
(9)连词 :连接词、短语、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
例如:和,或者,而且,虽然„„但是,因为„„所以,只有„„才,如果„„那么等。
(10)助词 :附在词或短语、句子后面表示一定的结构关系或附加意义或语气。 例如:结构组词(的,地,得);时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吗,啊,罢了,吧,呢等)。
(11)叹词 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
例如:喂,哎呀,嗯等。
(12)拟声词 摹拟事物声音的词。
例如:砰,轰隆,哗啦啦等。
※结构助词“地”“的”可以合用为“的”,即定语、状语都用“的”:(伟大)的人民:(勇敢)的前进。但不作硬性规定,如分开用,要用得正确,定语用“的”,状语用“地”。
3.短语
短语是由词和词构成的,短语可以作为句子成分;大多数短语加上一定的语调就可以成为句子。
词和词构成短语,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和短语成分:
(1)并列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并列组成,词和词之间是平等的联合,没有轻重主次之分。例如:
报纸杂志 老师和同学
雄伟壮丽 唱歌又跳舞
调查研究 光荣而艰巨
(2)偏正短语:由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和在它们前头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组成。其中名词、动词或形容词是中心语,修饰句词的词语是定语,修饰动词、形容词的词语是状语。定语、状语与中心语的关系,是偏和正的关系。定语用“( )”表示,状语用“[ ]”表示,中心语不标符号,例如:
(汉语)语法 (祖国)大地
[完全]相信 [小心]翻阅
[更加]坚强 [多么]伟大
(3)动宾短语:由动词和它的宾语组成。宾语在动词之后,是动词的支配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结果、处所等。宾语用“
有的动词(如“给、送、教、告诉”等)可以带两个宾语。这样的宾语叫双宾语。离动词近的叫近宾语,离动词远的叫远宾语。例如: 给我笔 教你一首歌
(4)补充短语:由动词或形容词和补语组成。补语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对动词或形容词起补充说明的作用。(建议将动词 形容词和补语组成的短语称补充短语。这样,补充短语分为两类,一是动补短语,一是形补短语。)补语用“〈 〉”表示。例如:
洗得〈干净〉 翻了〈一阵〉 抱〈起来〉 活跃〈在基层〉
热得〈出汗〉 大得〈多〉 暗〈 得很〉 冻得〈麻木 〉
(5)主谓短语:由主语和谓语组成。主语在前,表示陈述对象;谓语在后,表示陈述的内容。主语、谓语之间用“‖”标示,“‖”之前是主语,之后是谓语,例如: 红旗‖ 飘扬 天气‖ 好 养分‖多 举止‖稳重
一个短语一个成分或每一个成分,还可以扩展成短语。这样短语中包含短语,成为
复杂的短语。扩展后的短语,能够表达比较复杂的思想感情或动作行为,例如:
迷人的秋色——一派迷人的秋色——好一派迷人的秋色
走进来——急急忙忙走进来——神色慌张、急急忙忙走进来
另外,介宾短语、的字短语等,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讲解。介宾短语如:从今天(开始),向我(走来),对学校的情况(很熟悉)等。的字短语如:男的(排左边),大红的(是牡丹)。
4.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带着一定语调、表示相对完整意思的语言使用单位。
(1)单句
单句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由主谓短语构成的,称为主谓句;由单个的词或主谓短语以外的短语构成的,称为非主谓句。按句子的用途或语气分,有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①单句的成分和主干
句子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常作主语的有:名词、代词、数量词组、联合词组、“的”字结构。动宾词组、主谓词组、偏正词组、动词、形容词也可作主语。
谓语: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经常作谓语的有:动词、形容词及由它们组成的联合词组。名词、数量词组、主谓词组也可作谓语。
宾语:宾语在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的问题。能做主语的词、词组,一般都能做宾语。
/
定语:是名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状、数量、所属。除副词外,实词和词组一般都可以做定语。
定语:(伟大)的祖国是(我们)的母亲。 (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三杯)美酒敬亲人。那(沉甸甸的)稻谷,像一垄垄(金黄)的珍珠。
状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副词、形容词经常做状语。表示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做状语,一般名词不做状语。
状语:他[勇敢]地站出来。 他[已经]走了。咱们[北京]见。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补语: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能做补语的有: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介词结构和由动词、形容词组成的词组。
补语:他急得哭<起来>。 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很<多>。他生<于1918年>。
句子的主干,就是把句中定语、状语、补语压缩后剩下的部分。
公式:【状语】,【状语】谓语 <补语>+(定语)+宾语<补语>
第一步,用“‖”界分出主语和谓语。
伟 大 的 人 民 一 定 创 造 出 伟 大 的 时 代。
第二步,用“( )”标出充当主语的短语中的定语,剩下的是中心语;
(伟大)的人民 ‖ 一定创造出伟大的时代。
第三步,用“〔 〕”标出状语;用“( )”标出充当宾语的短语中的定语,剩下的是中心语:
(伟大)的人民‖〔一定〕创造出(伟大)的时代。
第四步,用“〈 〉”标出补语,剩下的是中心语:
(伟大)的人民‖〔一定〕创造〈出〉(伟大)的时代。
这样,除去定语、状语、补语,句子主干就显示出来了:„„人民„„创造„„时代。
摘取句子的主干,是为了掌握原句的结构,对理解原句的意思有帮助。但是,必须注意,句子的主干不等于原来的句子,意思没有原句那样明确,还要注意,在摘取否定句主干时,一般要把否定词一起摘出来。
单句若是由复杂的短语构成时,单句也就成了复杂的单句。
(2)复句
①复句的构成和分析
复句的构成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结构按照一定的语法关系直接组合起来,成为一个复句;一种方式是借助虚词构成。这些起连接作用的虚词大都是连词和副词,统称关联词语,在复句中,关联词语可以合用,也可以单用。组成复句的单句结构叫分句。
一般复句扩展成二重复句,主要有三种方式:一、复句中前一个分句是单句结构,后一个分句扩展成复句结构;二、前一个分句扩展成复句结构,后一个分句是单句结构;三、复句中的每个分句都扩展成复句结构。用符号法分析二重复句,第一层次在分句之间用“|”表示,第二层次在分句间用“‖”表示。分句间的关系在竖线下标明。例如: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因
果 假设
②复句的主要类型
复句中的分句之间有一定的事理关系,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事理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加点的是关联词语):
并列复句 云薄了,雾又上来了。
我们青年人不是要空谈,而是要实行。
递进复句 他不但学习好,而且思想品质也好。
他不但不听劝告,反而闹得更厉害了。
选择复句 或者跪着生,或者站着死。
不是跪着生,就是站着死。
与其跪着生,不如站着死。
转折复句 他虽然年纪小,但是胆子可不小。
我一再邀请,然而他执意不去。
因果复句 因为它们的内容重要,所以选录了。
他们既然深入调查,就有发言权。
假设复句 如果相信我,就说实话。
即使不相信我,也得说实话。
条件复句 只有破坏旧的腐朽的东西,才能建设新的健全的东西。
只要有肥料,一年就可能稻麦两熟。
国无论大小,都各有长处和短处。
③常用的关联词 例如:
单用:也,又,还,而且,并且,况且,何况,或者,还是,宁可,要么,但,而,却,然而,不过,其实,可是,只是,因此,既然,以致,否则,不然,便,只要,就,才。合用(有的不一定必须配对):既,也;不是,而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尚且,何况;不是,就是;与其,不如;宁可,决不;虽然,但是;因为,所以;由于,就;之所以,是因为;既然,就;如果,那么;要是,就;即使,也;只有,才;只要,就;无论,都;除非,才。
(3)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例如:
他们去中山公园。
他们去中山公园吗?
请你们多提宝贵意见。
我们多么热爱伟大的祖国啊!
5.句群*〔注文〕
句群是由前后衔接、表达中心语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句子组成的语言使用单位。例如:
①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②有史以来,人类就同沙漠不断地斗争。③但是从古代的传说和史书的记载看来,过去人类没有能征服沙漠,若干住人的地区反而为沙漠所并吞。(竺可桢《向沙漠进军》的第一段)
(二)语法知识应用
1理解和使用实词、虚词
教学词类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各类词的特点,以便准确使用。
(1)正确组合、使用名词、动词、形容词
在汉语中,只要合乎事理、合乎习惯,极大多数名词、动词、形容词都能够自由地组合。对一小部分名词、动词、形容词,要防止词性误用。
初三语文基础知识概要表列
一、词类
(一)词类:汉语实词 (二)词类:汉语虚词
(三)词的意义:单义与多义,同义与反义
注:上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附录《汉语词类表(实词)》、八年级上册附录《汉语词类表(虚词)》,将有助你进一步整理这一章节的知识。
二、短语与单句 (一)短语【初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
2
应用①能应用短语正确造句。②能辨别并纠正一些常见的句子语病。
(二)句子成分与句子使用 3
注:句子,由词或短语构成,有一定的语气语调,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能完成简单的交际任务。单句由短语或单个词构成。掌握句子成分及句子主干的知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局
面表达和修改病句。 (三)句子的用途
4
(一)复句【初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
(二)二重复句
二重复句:整个句子在意义上包含着两种关系,在结构上形成了两个层次,这样的复句叫二重复句。
(三)复句中关联词语的使用
关联词语主要是连词和一部分起关联作用的副词,还有一部分起关联作用的短语。 [应用] ①能正确运用常见复句的关联词语造句。②能纠正复句的语病。 四、修辞
(一)常见的修辞格 5
初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全集
语法是语言组合的规律和法则。汉语语法分析可以按由小到大分为五级单位,即语素(字)、词、短语、句子、句群。
为什么要学习语法 为了掌握语言的组合规律、规则,提高理解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语素
以分子原子为例来说明语素。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再不能分解成更小的有意义的单位。例如:“禾”是一个语素,它的语音形式是“he”,它的意义是“禾苗”;“坦克”也是一个语素,它的语音形式是“ tanke”,它的意义是“装有火炮机枪和旋转炮塔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现代汉语的语素绝大多数都是单音节的,如:人、吃、大、十等。也有两个音节的,如:沙发、坦克、玻璃、芙蓉;还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音节,如“法西斯、乌鲁木齐、奥斯特洛夫斯基”语素构成词。语素可以单独成词,也可以与别的语素组合成词,例如:“人”;“人参”。“吃”;“吃亏”。
如何判断语素? 判断语素很简单,就看看它能否再分,分后有意义就是语素,否则不是。
语素的分类: 自由语素:可以独立成词,位置自由。如“分、好、高、低”;
半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只能组合,位置自由。如“话、习、确、民”;
不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位置固定。如“者、第、阿”。
二.词
词由语素构成,由一个语素单独构成的词叫做单纯词;由几个语素组合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
词的分类:
词可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1名词: 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例如:表人或事物(学生,教室,书本,友谊);表时间(早晨,明天,季节);表方位(前面,东面,左边等)。
1、普通名词:牛、人、学生、云、飞机、菜
2、专有名词:中国、黄河、泰山、毛泽东
3、抽象名词:精神、文化、人生、思想
4、时间名词:现在、去年、明天、星期一
5、方位名词:上、前、东、夏天、以上、之南、之东、一旁、底下、跟前、
当中、里外、左右、上下
2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的词。
例如:走,笑,支持,保卫,发展,扩大,提高,爱,喜欢,出现,使,鼓励,能够,肯,要,起来,进去,出来,是等。
1、表示动作行为:看、听、笑、唱、跳、飞、劳动、研究、认识、安慰、团结、休息
2、表示心理活动:爱、恨、怕、想、希望、喜欢、回忆、思考、理解、厌恶
3、表示发展变化:增加、扩大、提高、降低
4、表示存在、出现、消失:存在、出现、消失、死亡、停、丢
5、表示使令:叫、让、派、请、使、要求、命令、禁止、
6、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能够、会、可以、可能、应该、应当、必须、要、愿意、 需要、肯、敢、情愿
7、表示动作趋向——趋向动词:上、下、来去、进、出、过、起来、回去
8、表示判断——判断词:是
3 形容词 :表示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状态的词。
1、表示形状:大、小、圆、粗、滑、平、高、低、宽、窄、肥、胖、美、丑、温柔、平缓、笔直
2、表示性质:好、坏、冷、热、酸、甜、苦、软、聪明、朴素、老实、正确、勇敢、特殊
3、表示状态:快、忙、急、稳、轻松、高兴
4 数词 表示数目的词。
例如:表确数(二,亿,二分之一);表概数(一些,许多,三四十);表序数(第一,初二,老大等)。
1、基数:一、二、三、……十、百、千、万、亿
2、序数:第一…头一回、初一…老大…老幺
3、分数、25‰、几分、几成
4、小数:0•25、12•34
5、倍数:一倍…
6、概数:几、两、来、多、把、左右、上下、以上、以下、成千、上万、近亿、三四个、两三年
7、表确数(二,亿,二分之一)
5 量词 表示人、事物的单位或动作、行为的单位的词。
1、物量词: A、个体量词:个、只、条、张、件、间、棵、粒、头、座
B、集合量词:双、群、副、套、班、组、伙、类、帮、批
C、度量衡量词:丈、尺、寸、升、斤、两、吨亩、顷
D、临时量词:杯、车、筐、挑、捆、抱
2、动量词: A、专用的:遍、回、阵、顿、番、遭、次、趟下
B、借用的:脚、拳、刀、眼、天、年、月、星期、人次、元吨
6 代词 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1、人称代词:我…你…他…它…咱…自己、别人、人家、大家、大伙儿、彼此
2、疑问代词:谁、什么、哪(些)、哪儿、哪里、几时、多会儿、怎样、怎么、怎么样、多少、 几多、多么
3、指示代词:这(些、儿、样、里、么、会儿)、那(些儿、样、里、么、会儿)、
7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前头,表示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语气、肯否定等。
1、程度:很、挺、怪、更、最、太、极、非常、十分、特别、尤其、稍微、比较、格外
2、范围:都、只、也、光、单、凡、净、一贯、一概、仅仅、大半、统统、通通、单单
3、时间、频率:正、刚、才、就、常、便、曾立刻、刚刚、常常、往往、逐渐、终于、马上、已经
4、重复、反复:又、还、再、一连、再三、连续、反复、不断、屡次、重新
5、情貌:猛然、忽然、欣然、居然、贸然、默默
6、肯定、否定:必、准、一定、必定、必然、的确、准保、不、没没有、别、甭
7、估量:大概、大约、似乎、也许、恐怕、几乎
8、语气:却、偏、岂、偏偏、难道、简直、反正、果真
9、方式:悄悄、暗暗、亲自、一齐、互相
8 介词 用在名词(或短语)、代词前头,组成介宾短语,表示时间、处所、方式、对象、目的等
1、表示时间:从、自从、到、在、当、于
2、表示处所:从、自、往、朝、向、在、由、沿着、顺着
3、表示方式:按、按照、根据、通过、经过、用、拿、以、凭
4:表示对象:对、对于、关于、把、给、和、跟、同、被、由、叫、让
5、表示目的:为、为了、为着
6、表示比较:比、跟、同、和
7、表示排除:除了、除开、除去
9 连词 :连接词、短语、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
例如:和,或者,而且,虽然„„但是,因为„„所以,只有„„才,如果„„那么等。
和、跟、同、与、及、或、不但、不管、即使、既然、假如、尽管、宁可、尚且、虽然、
无论、要是、因为、由于、与其、只要、只有、不过、然而、否则、何况、可是、但是、
从而、所以、因此、因而、并、并且、而、而且、或者、还是、以及
10 助词 :附在词或短语、句子后面表示一定的结构关系或附加意义或语气。
1、结构助词:的、地、得、所、似的
2、动态助词:了、着、过
3、语气助词:的、了、吗、呢、吧、啊、呀、哇、哇噻
11 叹词 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
例如:喂,哎呀,嗯等。啊!哈!哎!唉!嗳!哼!嗯!嘻!喂!哈!呸!嗨!嘿!噫!
12 拟声词 摹拟事物声音的词。
例如:砰,轰隆,哗啦啦等。
※结构助词“地”“的”可以合用为“的”,即定语、状语都用“的”:(伟大)的人民:(勇敢)的前进。但不作硬性规定,如分开用,要用得正确,定语用“的”,状语用“地”。
三.短语
短语是由词和词构成的,短语可以作为句子成分;大多数短语加上一定的语调就可以成为句子。
词和词构成短语,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和短语成分:
(1)并列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并列组成,词和词之间是平等的联合,没有轻重主次之分。例如:
报纸杂志 老师和同学 雄伟壮丽 唱歌又跳舞 调查研究 光荣而艰巨
(2)偏正短语:由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和在它们前头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组成。其中名词、动词或形容词是中心语,修饰句词的词语是定语,修饰动词、形容词的词语是状语。定语、状语与中心语的关系,是偏和正的关系。定语用“( )”表示,状语用“[ ]”表示,中心语不标符号,例如:
(汉语)语法 (祖国)大地 [完全]相信 [小心]翻阅 [更加]坚强 [多么]伟大
(3)动宾短语:由动词和它的宾语组成。宾语在动词之后,是动词的支配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结果、处所等。例如:
吃晚饭 盖房子 住石洞 卖豆浆 夸奖我
有的动词(如“给、送、教、告诉”等)可以带两个宾语。这样的宾语叫双宾语。离动词近的叫近宾语,离动词远的叫远宾语。例如: 给我笔 教你一首歌
(4)补充短语:由动词或形容词和补语组成。补语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对动词或形容词起补充说明的作用。(建议将动词 形容词和补语组成的短语称补充短语。这样,补充短语分为两类,一是动补短语,一是形补短语。)补语用“〈 〉”表示。例如:
洗得〈干净〉 翻了〈一阵〉 抱〈起来〉 活跃〈在基层〉
热得〈出汗〉 大得〈多〉 暗〈 得很〉 冻得〈麻木 〉
(5)主谓短语:由主语和谓语组成。主语在前,表示陈述对象;谓语在后,表示陈述的内容。主语、谓语之间用“‖”标示,“‖”之前是主语,之后是谓语,例如:
红旗‖ 飘扬 天气‖ 好 养分‖多 举止‖稳重
一个短语一个成分或每一个成分,还可以扩展成短语。这样短语中包含短语,成为复杂的短语。扩展后的短语,能够表达比较复杂的思想感情或动作行为,例如:
迷人的秋色——一派迷人的秋色——好一派迷人的秋色
走进来——急急忙忙走进来——神色慌张、急急忙忙走进来
另外,介宾短语、的字短语等,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讲解。介宾短语如:从今天(开始),向我(走来),对学校的情况(很熟悉)等。的字短语如:男的(排左边),大红的(是牡丹)。
四.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带着一定语调、表示相对完整意思的语言使用单位。
单句
1、句子按结构关系分为单句和复句。
由一个词或短语构成的句子叫单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构成的句子叫复句。在复句中,单句称为分句。
复句根据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可分为:并列复句、承接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等八类。
2、句子按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
A、陈述句。(肯定句、否定句)【初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
B、疑问句?(一般疑问句:特指问、是非问、选择问、正反问;特殊疑问句:设问、反问。)
C、感叹句!
D、祈使句。?!——请求、命令、要求、禁止某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句子是由若干个不同成分组成的,它最多包含以下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独立语、中心语(主谓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单句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由主谓短语构成的,称为主谓句;由单个的词或主谓短语以外的短语构成的,称为非主谓句。
①单句的成分和主干
句子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A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常作主语的有:名词、代词、数量词组、联合词组、“的”字结构。动宾词组、主谓词组、偏正词组、动词、形容词也可作主语。
找出主语:祖国是我们的伟大母亲。 去北大荒的就是他。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
B 谓语: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经常作谓语的有:动词、形容词及由它们组成的联合词组。名词、数量词组、主谓词组也可作谓语。
找出谓语:祖国是我们的伟大母亲。 树叶黄了。明天星期日。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C 宾语:宾语在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的问题。能做主语的词、词组,一般都能做宾语。
找出宾语:我们热爱祖国。/祖国是我们的伟大母亲。
D 定语:是名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状、数量、所属。除副词外,实词和词组一般都可以做定语。
找出定语:(伟大)的祖国是(我们)的母亲。 (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三杯)美酒敬亲人。那(沉甸甸的)稻谷,像一垄垄(金黄)的珍珠。
E 状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副词、形容词经常做状语。表示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做状语,一般名词不做状语。
找出状语:他[勇敢]地站出来。 他[已经]走了。咱们[北京]见。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F 补语: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能做补语的有: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介词结构和由动词、形容词组成的词组。
找出补语:他急得哭<</SPAN>起来>。 广大人民干得<</SPAN>热火朝天>。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SPAN>一点>,而是好很<</SPAN>多>。他生<</SPAN>于1918年>。
G、独立语:句子中不做任何主谓宾定状补成分而起到独特的作用。如: 你看,那是流星。 我离家算起来已有五天了。 据说小萍已经离开了。
F、中心语:句子中主语、谓语、宾语的中心成分。它是句子的主干。如:(认真)读书||【一定】是(这一代青年人的)(首要)任务。
G、句子的大致顺序:(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如:(我)弟弟||【认真】读了〈三遍〉(老师今天刚教的)古文。
H、句子成分符号:
主语||﹦、谓语 、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独立语△△、中心语...。
句子的主干,就是把句中定语、状语、补语压缩后剩下的部分。
公式:【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 <</SPAN>补语>+(定语)+宾语<</SPAN>补语>
②用符号法分析主谓句。
第一步,用“‖”界分出主语和谓语。
伟 大 的 人 民 一 定 创 造 出 伟 大 的 时 代。
第二步,用“( )”标出充当主语的短语中的定语,剩下的是中心语;
(伟大)的人民 ‖ 一定创造出伟大的时代。
第三步,用“〔 〕”标出状语;用“( )”标出充当宾语的短语中的定语,剩下的是中心语:
(伟大)的人民‖〔一定〕创造出(伟大)的时代。
第四步,用“〈 〉”标出补语,剩下的是中心语:
(伟大)的人民‖〔一定〕创造〈出〉(伟大)的时代。
这样,除去定语、状语、补语,句子主干就显示出来了:„„人民„„创造„„时代。
摘取句子的主干,是为了掌握原句的结构,对理解原句的意思有帮助。但是,必须注意,句子的主干不等于原来的句子,意思没有原句那样明确,还要注意,在摘取否定句主干时,一般要把否定词一起摘出来。
单句若是由复杂的短语构成时,单句也就成了复杂的单句。
(2)复句
①复句的构成和分析
复句的构成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结构按照一定的语法关系直接组合起来,成为一个复句;一种方式是借助虚词构成。这些起连接作用的虚词大都是连词和副词,统称关联词语,在复句中,关联词语可以合用,也可以单用。组成复句的单句结构叫分句。
一般复句扩展成二重复句,主要有三种方式:一、复句中前一个分句是单句结构,后一个分句扩展成复句结构;
二、前一个分句扩展成复句结构,后一个分句是单句结构;三、复句中的每个分句都扩展成复句结构。用符号法分析二重复句,第一层次在分句之间用“|”表示,第二层次在分句间用“‖”表示。分句间的关系在竖线下标明。例如: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因果 假设 )
②复句的主要类型
复句中的分句之间有一定的事理关系,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事理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加点的是关联词语):
并列复句:
云薄了,雾又上来了。 我们青年人不是要空谈,而是要实行。
递进复句:
他不但学习好,而且思想品质也好。 他不但不听劝告,反而闹得更厉害了。
选择复句:
或者跪着生,或者站着死。 不是跪着生,就是站着死。 与其跪着生,不如站着死。
转折复句:
他虽然年纪小,但是胆子可不小。 我一再邀请,然而他执意不去。
因果复句:
因为它们的内容重要,所以选录了。 他们既然深入调查,就有发言权。
假设复句:
如果相信我,就说实话。 即使不相信我,也得说实话。
条件复句:
只有破坏旧的腐朽的东西,才能建设新的健全的东西。
只要有肥料,一年就可能稻麦两熟。 国无论大小,都各有长处和短处。
③常用的关联词 例如:
单用:也,又,还,而且,并且,况且,何况,或者,还是,宁可,要么,但,而,却,然而,不过,其实,可是,只是,因此,既然,以致,否则,不然,便,只要,就,才。合用(有的不一定必须配对):既,也;不是,而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尚且,何况;不是,就是;与其,不如;宁可,决不;虽然,但是;因为,所以;由于,就;之所以,是因为;既然,就;如果,那么;要是,就;即使,也;只有,才;只要,就;无论,都;除非,才。
(3)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例如:
他们去中山公园。
他们去中山公园吗?
请你们多提宝贵意见。
我们多么热爱伟大的祖国啊!
5.句群
句群是由前后衔接、表达中心语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句子组成的语言使用单位。例如:
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②有史以来,人类就同沙漠不断地斗争。③但是从古代的传说和史书的记载看来,过去人类没有能征服沙漠,若干住人的地区反而为沙漠所并吞。(竺可桢《向沙漠进军》
常见的语法错误
一、成分残缺
句子里缺少了不可缺少的成分。如:“不安心工作,更谈不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了。”此句中缺少主语“谁?”和宾语“树立什么?——思想”即完整的句子为:你不安心工作,更谈不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了。
二、搭配不当
是指句子中相关的成分违反了语法规则和语言习惯,在意义上不能配合。如:“我们要不断发挥优点,改进缺点。”“发挥——优点、改进——缺点”不搭配,应改为:我们要不断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三、语序不对
词语的位置放得不对,影响了意思的表达。如:“经过学习,大家普遍的觉悟提高了。”“普遍——的觉悟”的语序应颠倒过来。又如:“你为什么把你妹妹不一块儿带来呢?”“不”应该放在“把”字前边。
四、结构混乱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
1、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表示方位名称:上、下(简称方位词)
名词的语法特点: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坐、听;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有、发生;表示心理活动:爱、恨;表示使令:叫、让;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会;表示趋向(趋向动词):来、去;表示判断(判断词):是。
动词的语法特点: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表概数:几、许多;表序数:第一、老三;数词的语法特点: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表示事物单位的:个、只;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次、回,有时也借用某些名词来表示,如:脚、年;
量词的语法特点:①量词经常和数词连用,组成数量短语,也称为数量启数量词。②表示物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的前面。③表示动量的数量词数量词常用在动词的后面。
F、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三类。代词的语法特点:①第二人称的敬称“您”不用于复数,如果需要表示复数,就用“您几位”“您诸位”②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们”则专指女性③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④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⑤代词用得不恰当,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
G、副词: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
表示范围:都、全;表示语气:可、倒;表示否定:不、没;表示时间:刚、恰好;表示程度:很、极;表示情势:仿佛、渐渐。
副词的语法特点:①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②副词有时用在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程度、结果,作补语。③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
H、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一般连词:和、与、并、或、及;关联词:主要用来连接复句中的分句或句群中的句子。不但 而且、虽然 但是。
语法特点:①一般连词的前后两部分可以调换而基本意思不变。②关联词的主要在复句中进行运用。
I、介词: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 常用介词及其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组成介宾短语后,修饰、补充“动”“形”要记牢。
J、助词: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起辅助作用的词。助词可分三类: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结构助词:的、得;动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的、了、吗、吧、呢等。
K、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如啊、嗯等。语法特点:一般独立成句,用逗号或感叹号隔开。
L、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语法特点:在句子中相当于一个形容词。
(2)、词类的辨别:
①区分名词和非名词,名词前不能加“不”和“很”。②区分形容词和动词,形容词可以用“很”来修饰,动词前不能加“很”(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除外)③区分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能修饰名词,前面能加“很”;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前面不能加“很”。④区分连词和介词,前后能互换的是连词,前后不能互换的是介词。⑤区分动词和介词,作谓语中心语的只能是动词,组成介宾短语修饰、补充动词、形容词的是介词。⑥区分语气助词和叹词,语气助词一般用在句尾,叹词往往独立成句,一般在句首。⑦区分介词和副词,介词后面跟名词、代词,副词后面是动词或形容词。
2、短语:是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语言单位。
(1)、并列短语:由两个或由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并列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有名+名、名+代、代+代、动+动、形+形、数量+数量。特点:①并列短语前后的词性一致。(名词和代词除外)②并列短语两部分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修饰、限制关系。③并列短语中的词一般颠倒过来意思不变。④并列短语中词和词之间可以直接组合,也可以借用虚词组合。
(2)、偏正短语:定义参见课本。基本结构:①中心语是名词时,修饰限制成分是定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名、数量+名、名+名、代+名②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时,修饰语是状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动、副+动、数量+动、副+形。
(3)、动宾短语:动词后边带上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一个短语,这种短语叫做动宾短语。基本结构:动+名、动+代。特点:①动宾短语前边的动词直接支配后边的名词、代词,后边的名词、代词受前边的动词的支配,它们之间
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②动宾短语中受动词支配的名词、代词,是宾语。③宾语一般在动词后面回答“谁”、“什么”的问题。④使用动词短语时,要注意动词和宾语意义上的配合,否则造成动宾不搭配。
(4)、补充短语:包括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两大类。语法特点:①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是补语,用<>表示。②这类短语的中心语在前,前后两部分是被补充和补充的关系。③补语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补充说明怎么样、多久、多少等问题。④有的补语前头常用结构助词“得”。
(5)、主谓短语:定义详见课本。基本结构:名(代)+动、名(代)+形、名(代)+疑问代词、特殊的有:名+名,如今天星期一;名+数量,如纸三张。特点:①主谓短语前边的词表示“谁”或“什么”,后面的词说明前边的词“怎么样”“干什么”或“是什么”。前后两部分是被陈述和陈述的关系。②使用主谓短语加上语气,书面上加上标点就是一个单句,表达的意思是完整的。
(6)、介宾短语:由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介词+名词、介词+代词。语法特点:①介宾短语在句子中作为一个整体充当句子成分。②介宾短语在为主中心语前做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③介宾短语有时也做定语,后头必须带“的”。
(7)、“的”字短语:由动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加上“的”构成。基本结构:动词+的、形容词+的、动宾短语+的。特点:①“的”字短语在句中相当于一个名词。②“的”字短语一般常做主语、宾语。
3、单句:
(1)、单句分类:按句子结构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按句子的用途或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上一篇:2016天津河东初中学区划分
下一篇:珠海小学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