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

| 读后感 |

【www.guakaob.com--读后感】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一)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

做孩子前行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柴胡店镇中心小学 赵峰庆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品德高尚的人谈话”。寒假期间有幸阅读了吴非老师主编的《一盏一盏的灯》,这本书收录了各学段教师的六十个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一线教师的思考与智慧。他们用自己的真情,讲述了自己从教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一节课、一个案例、一段经历。阅读这些故事的过程,仿佛就看到一盏盏的灯在逐次点亮,温暖着人们的心灵,让人感受着教育工作的幸福。看完之后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多年前的那个“中”》和《凭什么称“差生”》这两个小故事。

教师不经意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可能是终生的,一个学生由于调皮,上课爱说话,班主任老师便给学生在品德等第的评价是“中”,老师把这当成了一个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对于学生来说确实影响深远的,使这个学生二十多年还没有走出阴影。使我感受到教师的一次批评、一次赞美,对学生是多么的重要,影响有多么的深远。教师对学生作出的评判可能只是一时的,可是学生对教育对教师的记忆却是永久的。如果把学生的性格问题误作为品格问题,势必会对学生心理造成伤害。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一些表现轻易的就给学生的品德评价,贴标签。

在教学中有时也会像书中那样把班级的学生分为“优生”和“差生”。但是这种区分是以成绩划分的,是很不科学的,这样也深深伤害了部分学生的心灵。在以后的班级管理中要做到以人为本,客观公正的对学生作出评价。在我也在以后的教学中学会要宽容,要善于发现、由衷赏识“差生”的长处,不可因为他们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就无视他们的优点。教师要为其个性发展创造条件,使他们能成为某一方面的人才。

教师对学生作出的各种评价是培养学生的一种工具和手段,一定要认真研究和慎重的对学生进行评价,不能轻易下结论,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来说可谓举足轻重。在教学中我们要多学会用激励性评价,教师如果能综合评价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技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和进步,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就敢于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说出来。教师不要吝啬对自己学生的表扬,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评价要自然、亲切、富有感染力,要让学生能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明确发展方向。

每个教师,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盏灯。你亮一点,孩子就能走的远一点;如果你过于暗淡,孩子可能就不得不徘徊。作为教师,应该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强大光源,坚持正确 的教育观,恪守教育常识,培育学生的创造性人格。从而成为孩子前行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二)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二

读吴非《一盏一盏的灯》有感

2013年4月,江苏教育出版社为全国的教师献上一本由吴非老师倾心主编的教师手记——《一盏一盏的灯》,作为2013年献给教师的一份礼物。 全书共分“美丽的爱与微笑”、“为了人”、“先照亮自己” 三个部分,书中讲述了六十多个朴实感人的教育教学故事,这些故事就像一盏一盏的灯,以小见大,深入浅出,提炼美丽隽永的教书育人精神、教育教学常识和教师职业道理,展现一线教师的思考与智慧。每个故事以叙述为主,还原现场或情境,让读者从中感受到教育的美、爱、责任。

发现教育的美丽

有人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读吴非(王栋生)老师主编的《一盏一盏的灯》,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这句话。

一篇篇美文讲述着一个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它们感人至深,让人回味无穷:教育真的是很美丽的。

教育之美,美在胸怀真爱。书中那位比赛课上不睬扣分规则对孩子说着“别管它!继续说,我想听你把话说完”的女老师,是美丽的;那位帮小男孩找到回家的“钥匙”的班主任,是美丽的;那些奔走在“寻找”的路上的特教老师,是美丽的;那位被学生认为“你很天真”的老师,是美丽的;那位用一条腿直立在讲台前的老师,是美丽的„„他们都是美丽的,因为他们都是胸怀真爱的人。因为他们是美丽的,所以教育自然也是美丽的。

教育之美,美在心存感动。书中那个捧着半个石榴一定要送给老师的小男孩小志是令人感动的;那位郑重其事地向校长道歉的小男孩是令人感动的;那位“阿慢”先生周翔是令人感动的;那位离校后每年回校来听老师一节课的聋人小赵是令人感动的;那位把天空作为生日礼物送给老师的学生是令人感动的;那位把求婚现场精心布置在母校校园、让母校见证爱情的帅气男孩是令人感动的;那位“正”的有点迂的男生晓康是令人感动的;那位以猛踹电教柜发出巨响而“镇住”全班的班委小女生是令人感动的;那位希望所有人都幸福的男生罗海阳是令人感动的„„他们都是令人感动的。教育应该是能够令人感动的,令人感动的教育是美丽的。

教育之美,就在我们身边。但现实生活中,不少教师陷身于琐碎的事务性工

作而不能自拔,忘却了教育的本真,失去了自我的存在感,也感受不到教育的美丽与美好。

《一盏一盏的灯》正是燃给教师的一盏明灯,它能驱散我们眼前的迷茫,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帮助我们发现教育的美丽。教育的美丽,就蕴藏在教师的一个一个的故事里。教育之美,需要我们去发现。

关注教育的本质

教育所追求的是什么呢?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一个争议颇多的问题。我们的教育学书上写道,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德智体美”四者在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然而实际情况是?且不谈美育在学校教育中很大程度上仅停留于理论认识阶段,单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德育也存在缺失现象,相比之下,智育作为一颗闪耀的星星,几乎成为所有人的牵绊。

曾听过这样一节课,是以“成长的烦恼”为主题的作文课,六年级的小姑娘读着自己的文章早已泣不成声,班级里的孩子一个个沉默地低下了头,听课的老师们面色凝重,若有所思。事情的缘由仅仅是小姑娘上次考试成绩不够理想,在作文中,她写道:“看到成绩的一刹那,我脑袋一片空白。放学了,拖着沉重的步伐,只希望永远也别到家。”家,本是予人温暖与慰藉的港湾,然而那一刻在小姑娘的心目中,家却是令人恐惧的地方,等待她的或许只有父母失望冷漠的神情以及有意无意的语言暴力。

这样的情形在以“虎妈”、“鹰爸”著称的中国家庭中应该是常见的,自然也不难折射出整个社会教育的功利化,唯“分数”是尊。分数成为评价一个孩子优秀与否的标准。我不能否认分数对于一个学生的重要性,但同时也不可忽视社会上出现的众多“高智商”的野蛮人。幸而众多有良知的教育者早已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如何取得更高的分数,还应多多关注考试以外的内容。

诚如王栋生老师所说,作为教育者,应用全面发展的观点看学生,因为教育的目标首先是立人,其次是成才;尊重保护学生的学习个性,帮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树立信心;引导孩子思考并树立正确的荣誉观,为他们的长远发展考虑;给

予孩子们尽可能的美丽的爱与微笑,让他们感受到人性、人情的美好。即便将来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无法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仍能够平凡而幸福的生活着。

由此想到美国社会虽没有如中国般全国性的整齐划一的口号式的教育目的,但各级各类教育都是围绕着培养“珍视自由、努力独立、勇于创新、认真负责”的公民进行的。通过这种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在某种程度上或许才是比较理想的,不仅适应了社会需要,更重要的是在广阔的成长空间中,他们获得了人生之路上最好的东西。

路曼曼其修远兮,教育之路是漫长的,在这漫长的旅程中,老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并不多,但我仍希望尽可能做些什么让我的学生沐浴在幸福的阳光之下,让他们感受到教育的诗意与美好;教育之路又是艰辛的,在这段艰辛的路途中,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解读学生、欣赏他人的同时,尽可能认识自我,自信自我,超越自我,感受为人师的自由与快乐,而这一切必然都缘由灵魂深处对教育的执着追求。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

一盏灯,照亮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这行职业和劳动工艺的精神基础和哲学基础就是这样:为了在学生眼前点燃一个知识的火花,教师本身就要吸取一个光的海洋,一刻也不能脱离那永远发光的知识和人类智慧的太阳。”吴非老师也说:教师比学生善于学习,他才有资格“教”,因而才可能是“师”;也只有比学生更清楚学习的作用,他的“教”才可能是有价值的。

随着孩子们离开学校,和任课教师渐行渐远,那些所教过的课程会逐渐被学生所淡忘,但老师们的职业精神,对学科的热爱和好奇心,在教育领域的进取心和学习态度,不断反思的专业习惯等等,都会放射着永恒的光芒,照耀着学子们前行的道路。这是因为,每一盏灯,照亮的首先是自己。教师自身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

因为车祸,王平在六岁的时候就剩下了一条腿。在艰难的求学过程中,她有一个梦想挥之不去,那就是做一名教师。她刻苦学习,并积极争取,终于在老校长那里找到了一份代课教师的活儿。课上得很好,学生也爱听,可是右手拄着拐

杖,左手往黑板上写字实在是别扭,于是就自己尝试用残下肢压住拐杖,用右胳膊夹住拐杖移动,在身子移动的同时,右手迅速落笔,写出连贯的粉笔字。先是教英语,后来又教语文、政治,这对一个肢体残疾,又是代课教师的她来说是多大的压力。她经历过在楼梯上摔倒滚下的苦楚,经历过在沼泽地里找寻学生的焦虑,感受着相邻乡亲以及孩子和家长情真意切的问候,品味着一届届学生成长的快乐和幸福。她永远直立的姿态,她不屈不挠的精神意志和品格,让孩子们明白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曾做过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陈日亮老师,52年来,他以一直不停地学习的姿态和习惯,告诉学生好教师应该是怎样的。他一直坚持读书,不仅每天要挤出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读,周末还是自己雷打不动的读书日。他很早就懂得语言积累的重要性,通常会在口袋里装着一个本子,随时摘记点什么;外出排队的时候,就拿出来翻看一番;发现了什么新鲜的词语,立刻记录下来。还随时记录读书的心得体会,捕捉住稍纵即逝的灵感。他曾说过,当教师,光言传不够,更需要的是身教,要厚积薄发。他还注重说话的锻炼,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准确简练、从容得体。

一个好教师就是这样的人,他永远不会说:我的知识已经积累够用一辈子了。他一生都在为上好一节课而准备着;他如饥似渴地读书,把读书作为精神的第一需要;他对学生怀着真挚诚恳的感情,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

其实每个教师都是一盏灯,只有点亮自己心中的那盏灯,才能照亮学生,所以,作为教师,必须有正确的教育观和职业素养,让自己成为一盏一盏的灯。

当然,教师要成为温暖学生心灵的一盏灯,就要不断地学习和充电,要先照亮自己。教师不仅要坚持正确的教育观,恪守教育常识,具有人道精神,培育学生的创造性人格,而且要有文化判断力,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定立场,在多元化的价值追求方面明辨是非。只有教师成为强大的光源,拥有挺直的腰杆和教育的光辉,才能照耀学生的成长之路。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这些少年。有烛有灯有亮的照护,这些少年会走的更稳、更准,有灯有亮的地方,总会有爱,有温暖,有希望。让我们把握光亮,绽放人生绚丽的篇章。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三)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

每个人都有一盏照亮人生的灯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处于黑暗困顿的时候,那么,如果此刻的我们手中点起一盏明灯,就算是最终这盏灯会熄灭,会被其他的光明取代,那种精疲力竭之时逢着的温暖人心感觉却会伴随着我们的一生。若即若离,若隐若现,永远在我们记忆的深处明媚着。

是的,我们的一生终会结束,但是无可厚非的,我们的一生一定会有这么一盏灯,就像是大海深礁处的灯塔,指引我们,照亮我们。我想我需要这么一盏灯,这盏灯由温暖和爱组成,由一位带着无瑕微笑的老师高举着,照亮孩子们天真无邪的脸庞,这种光芒又是有局限的,有的孩子会将其留存于童年世界的最深处,有的孩子则将其视作过眼云烟。稍纵即逝,抓得住的人,这盏灯将陪着你走过无数的岁月,我并不认为这盏灯十分重要,因为,在每个人眼中,衡量事物的标准不尽相同,同时有光明的地方一定会有阴影。我只能说,如果你从老师手中接过这盏灯,亦步亦趋,相信你会得到一种不同寻常的体验。

点亮这盏灯的人,一定是这个世界上最可爱的人。

《我想听你把话说完》、《我的姓名被打了红杠》、《每年听你一节课》、《希望所有人都幸福》、《就送一本书》,六十个小故事,六十段关于师生的瞬间,六十次爱的交流,这盏关于教育的明灯,照亮他人,也照亮了自己的人生。有时候我在想,作为一名老师,怎样面对学生才能是最好的?看了这些小故事,我好像明白了一些什么,我一直在一片茫茫的雾霾中寻找能让孩子幸福快乐学习的方法,现在我懂得了教师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声温柔的呼唤、一句不失严厉的教导,都是照亮孩子前路的灯,我并不希冀能给孩子带来多么深远的影响力,我只愿那一束略显昏黄的灯光轻轻抚摸着孩子稚嫩的头,给他们以温暖和柔和。自然,教学中少不了训斥和责备,其实孩子们心里是知道自己的对错的,我们需要做的就只是及时去纠正,及时去提醒,及时去辅导,细心保护、认真点开,那么这盏灯还会一直亮着,成为孩子们不断向前不断成长的精神标杆。我想我是被书中的真人真事感动了,老师的一个细小的动作,可能自己都忘了,都可以影响着孩子们,更何况是老师的其他对待教育对待孩子的方式方法!可能老师自己都无法意识到,一个善意的温暖的举动,会在孩子的未来人生中起很大的作用。而且,点亮一盏孩子们的小灯,往往会照亮整个家庭。每天都上一个新台阶,每天都维系着这一盏明灯,用心成就未来的“心”,应当是这盏灯的灯芯,亦或是火种。 每个人都有一盏照亮人生的灯。或许在无意间这盏灯就“噌”地点亮,或许这盏灯并不会持续时间很长,或许会有更亮更明的光使之黯然失色,或许从一开始这盏灯的灯光就非常

微渺,或许…每个人都想向着光芒的地方前行,每个人都追求光明,路在每一个人的脚下,拿着一盏一盏的灯,我们就不会摔倒,就不会踌躇不前。拿着这盏明灯,那温柔的如同母亲般深情的眼眸将会照亮你的一生。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四)
读一盏一盏的灯有感

我愿做最亮的一盏灯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

——读《一盏一盏的灯》有感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

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 倪娟

最近,手捧吴非老师主编的《一盏一盏的灯》一书,细品一个个平凡而又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心情澎湃,受益匪浅。书中收录了十多个省市各学段教师的六十个故事,这些故事就像一盏一盏的灯,以小见大深入浅出,提炼美丽隽永的教书育人精神、教育教学常识和教师职业道理,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一线教师的思考与智慧。他们用自己的真情,讲述了自己从教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一节课、一个案例、一段经历。读着这一个个故事,仿佛置身于其中,许多故事又似曾在自己身上也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着。阅读这些故事的过程,仿佛就看到一

盏盏的灯在逐次点亮,温暖着我的心灵,让我感受着教育工作的幸福。 整本书,看似零散的一个个小故事,其实却是浑然一体的。因为每一个故事都是一种真情的流露,每一个故事都有发人深省的地方,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又想到了:灯,要点在暗处,放在高处,光才能照射的又广大又深远。生命的灯也是这样,你要时时留意,你的灯还有没有油?有没有接上电源?不要让你的灯熄灭,不要让你的灯成为一种装饰品。想着点,不仅为自己也为别人亮一盏灯。人间总有许多灯为我们每个人亮着,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赢得一份别人的关爱并不难,只是我们必须首先敞开真诚的心扉去爱别人。在六十个故事中,最能打动我的是保志明老师写的《 “低效率”的事》和张小兵老师写的《不一样的“阿慢”》这两篇文章都是反映现

代社会以分来衡量学生是非常不可取的。现在,许多教育新政部门和校长用分来衡量学生,也以分数来衡量教师,势必导致“一切向分看齐”,而那些“低效率”的事情恰恰是培养孩子能力必不可少的过程。就像保志明老师所讲的那样,如果只为分数,可以在几分钟内搞定一个化学定义或化学公式,要让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来解决这些就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最后一段话,摘抄下来让我们共勉: “很多教师教学中常常有种莫名的紧迫感,总是担心来不及,于是不舍得花时间做实验,不舍得花时间探究,不舍得花时间讨论问题。科学课上,很多老师特别重视那些掷地有声的科学结论,心急火燎地把这些 ‘真理’塞给学生。可是,比科学结论更重要的是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方法的掌握要通过体验,思维的形成要长期培养,这些都不是短期能见效的事。如果一味地追求高效率而直奔着结论而去,甚至以题代教,以考代教,那将与科学教育背道而驰。”现代是经济社会,无论什么都与经济挂钩。许多教师之所以有上面所说的紧迫感,究其原因还是与教育行政的评价体制有关。如果一个老师很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其所教学科就难以保证学生的分数一定会高,校长以分数来评价老师,评聘职称也以教学分数来衡量,难怪老师们会有莫名的紧迫感;难怪许多老师会走捷径,心急火燎地把这些 ‘真理’塞给学生;难怪许多老师会以题代教,以考代教。学生是家庭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是活生生的人,怎能被沦为学习的机器?《不一样的“阿慢”》讲的是一位凡事比别人慢一拍的“阿慢”,虽然慢一点,但总是能做到最好。运动会三千米比赛, “阿【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

慢”获得了第三名是他建立自信的一次契机,他的成功与张小兵老师“纵容”他的慢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啊,教育最像农业和林业,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要经历必需的过程。欲速则不达,学校和教师不能违背教育教学的规律,拔苗助长;要尊重、保护、发展学生的学习个性,并启迪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树立自信心。正是当年张小兵老师“纵容”他的慢,使他有了自信心,才有了他博士毕业和获得四项专利,到材料研究所去工作这样的结局。

每个教师,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盏灯。你亮一点,孩子就能走的远一点;如果你过于暗淡,孩子可能就不得不徘徊。作为教师,应该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强大光源,坚持正确的教育观,恪守教育常识,具有人道精神,培育学生的创造性人格。教师要用自己挺直的腰杆和教育的光辉,照耀孩子们人生的道路,我愿做最亮的一盏灯。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五)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

自古以来,我们给了老师太多的定义,也用了数不清的意向来比喻老师。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是鞠躬尽瘁的蜡烛、是睿智的领路人... 如此种种,与吴非老师有异曲同工之妙。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老师,教书是必尽的职责,但最难的是育人。如何给学生提供一盏明灯,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信念,学习合理的处事解决方法,或许比试卷上的100分对于学生一生的影响更为实际,也更为深远。

在序言中,吴非老师这样写道,“教师是一盏灯,人的能力也许有差异,但我们多多少少能照亮一个学生一点点路,仅此而已。一个学生在基础阶段可能会遇到很多个老师,你就是其中的一盏灯:你亮一点,他就能走得远一点;如果你过于暗淡,他可能不得不徘徊。”很明显,吴菲老师认为教师应该是学生成长中的精神标杆,是一盏指引他们前进的灯。

那么,教师应该是一盏什么样的灯呢?书中提到,“教师先得照亮自己,审视自己走过的路,让心中充满光明。”在这六十多个平凡朴实的故事里,我们看到的是一盏盏闪烁着智慧和希望的灯。如同寂静的黑夜里,那盏盏昏黄却倔强地照亮小路的灯光,给予人的不仅仅是光明,更多的是心安,一种被小心呵护着的幸福和感动。比如,在《我想听你把话说完》中,我们看到了一位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与自信,主动放弃了比赛名次的教师;在《每个儿童都是珍贵的唯一》的中,我们看到了为剥夺九名学生参加骨干教师展示课的资格而自责难受的教师。也许,吴非老师就是想用这些故事来告诉我们: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心中的那盏灯,不仅让学习的过程更加温馨,也要给学生的心灵带来温暖。

这六十多个故事是那么的贴近教学,从这些故事当中,也能够很清晰地看到我们自己的影子。

什么样的教师会被称为一个好教师?他一定要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热爱这门学科,不断地研究这门学科,永远不满足于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一生都在为上好一节课而准备着;他对学生怀着真挚诚恳的感情,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

总而言之,教师,应该成为温暖学生心灵的一盏灯。让学生在成

长旅途中跋涉的心灵有一个慰藉,让学生感到疲惫的时候有一个温暖的依靠。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六)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

  最近,有幸拜读了学校推荐的由吴非老师主编的《一盏一盏的灯》一书,细细品味一个个平凡而又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心潮澎湃,感悟颇深。
  《一盏一盏的灯》共分“美丽的爱与微笑”、“为了人”、“先照亮自己” 三个部分,六十个故事就像似曾相识的一盏一盏的灯,一闪一闪,以小见大、深入浅出地提炼着美丽隽永的教书育人精神、教育教学常识和教师职业道理,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一线教师的思考与智慧,值得深思与学习。阅读这些故事的过程,仿佛就看到一盏盏的灯在逐次点亮,温暖着我的心灵,让我感受着教育工作的幸福。整本书,看似零散的一个个小故事,其实却是浑然一体的。因为每一个故事都是一种真情的流露,每一个故事都有发人深省的地方,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六十个故事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开在角落的花》和《因为我当年的微笑》。我们用爱,可以点亮一盏盏熄灭的心灯;我们用爱,可以唤醒一个个沉睡的心灵;我们用爱,可以指引一个个迷路的孩子;我们用爱,可以驱散一缕缕内心的严寒。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老师要善待、关爱每一个学生,把学生当作人,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多与每一个学生接触,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与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最信任的引路人,真正做到“感受心灵,走进心灵,培育心灵,用心灵去赢得心灵,用爱去交换爱,用真情赢得真情,用真情去点燃自信的火花”。《开在角落的花》中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孩子,能看到角落里被人们忽视的小花,在她寂寞的世界里,同样有美和爱。教育的价值在于对生命的尊重,教师的眼睛,要能看到每个角落,不管孩子们是否需要你的关注,你的爱都应当无所不在。
  对教师而言,面对学生微笑,也许不过是职业本能,也许仅仅是一份善意,然而学生不仅心存感激,而且长久地以之为精神动力。学生对教育的记忆,往往正是这样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细枝末节。《因为我当年的微笑》中的“我”手术后在讲台上职业性的微笑,让毕业了多年的学生依旧心存感激,还特意回母校看望“我”,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师的责任,教育的价值。作为教师,我们的微笑拥有着无穷的教育魅力。你亲切的微笑,你信任的目光,你所做的一点一滴,对儿童来说,都是人间给他的温暖和爱,成为他的世界。这些琐细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所传达的慈爱是无私的,永恒的。对儿童来说,我们的每个笑容都在培育他们的真诚和善良。
  一盏灯,让我们的身心得到滋养;一盏灯,让我们的智慧豁然开朗;一盏灯,让我们的教育多份反思;一盏灯,让我们在纷繁中不再迷惑……这,就是《一盏一盏灯》的魅力!我愿做一盏普通的灯,点燃自己闪亮的心灵,照亮孩子前行的方向!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七)
赏识孩子——《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

《一盏一盏的灯》中讲述了六十多个朴实感人的教育教学故事,从这些故事中我感受到教育是美好的,爱是教育的精髓,而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肩头都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每个孩子都是上天派下的天使,当这些天使降落人间的时候,他们失去了翅膀,需要在父母、老师和社会的爱的翅膀保护之下成长。每个孩子都是一块尚未雕琢的璞玉,而这块玉是放出光芒,还是失去光彩,就得看教育工作者如何进行雕琢,如何进行教育了。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虽然不是朵朵色艳苞圆,却都有自己独特的芳华,吐露着淡淡的芬芳。

读完整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正如他们的指纹一样独一无二,他们身上有独属于他们自己的能力和特长。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每个孩子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应当像尊敬上帝一样尊敬孩子。”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而不是被人贬低和否定。许多知名的教育人士也认为,总是拿好的孩子与差的孩子做比较,以肯定好孩子的长处来批驳差孩子的不足,这种教育方式最容易伤害孩子的幼小心灵,使他们对自我价值产生疑问,变得不自信,进而产生对自我的否定,导致形成凡事消极、畏首畏尾的人格特征。

学会赏识,这对孩子是多么重要。我觉得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把蕴藏在孩子身上的巨大潜能调动并发挥出来。那怎样才能让孩子觉醒呢?首先要信任孩子:学会自豪,不要放弃一个孩子,要为每一个孩子感到自豪;学会欣赏,再差的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应欣赏他们的长处。第二要尊重孩子:学会倾听,通过倾听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也锻炼了孩子的表达、分析、沟通能力;学会请教,其实有些解决学生问题的方法就是从孩子身上得来的。第三要理解孩子:学会感激,正是孩子的存在,老师才有了工作的乐趣;学会沟通,与孩子沟通是了解孩子的重要一环。第四要激励孩子:学会发掘,把孩子看成是一座急待开采的金矿;学会分享,与孩子共享成长过程中的成功的喜悦。第五要宽容孩子:学会反思,及时对教育不成功处进行思维方式的改变;学会等待,孩子身上的不良习惯并非一天形成的,改变也不会在一刹那间。第六要提醒孩子:学会批评,有错就应该指出,但要达到孩子乐于接受的批评;学会分担,孩子成功我们要分享,同样,孩子有困难,我们也应学会分担,帮助学生共度难关。

我想,只要放平心态,用心感受,用赏识的眼光对待孩子,那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一块璞玉,一朵鲜花。让我们都来做一盏明灯,照亮孩子前行的道路。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523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