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 读后感 |

【www.guakaob.com--读后感】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没读《万历十五年》前,在我印象中的万历时代应该是很多电影里演的那样,皇帝昏庸无能以致宦官当政,厂卫横行。读毕本书后,我才认识到自己以前对万历皇帝的看法是多么的无知和幼稚。万历皇帝幼年继位,其执政的早期,可以说一言一行都在首辅张居正、“大伴”冯保以及慈圣皇太后的严密监视下进行,只要皇帝在言行上稍有“越轨”就会立即受到那位张先生严厉斥责。要是倘若事情到太后那去了,虽贵为天子也难逃责罚。所以,虽然万历幼年继位,但可以说与同龄人相比,他在思想上成熟的更早,对自己在国家政治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有着比较清晰的认识,同时也乐于配合辅政者和文官集团处理相关的国家政事和出席各种礼仪、典礼的需要。早年他支持张居正对文官集团进行改革,这说明年少的皇帝对当时文官集团存在的问题并不是毫无察觉。他重视朝廷的各式礼仪,整肃了朝纲和纪律。他勤奋好学,通读大学士为其抄录的各朝实录,还经常与他们一起讨论历史各朝的治乱兴亡的问题。他能以身作则,在炎炎烈日下坚持观看官兵的操练。这一切都说明早年的万历皇帝,是有着一改前朝隆庆时代的平淡庸碌的形象,并力求有做一位励精图治的好皇帝的决心的。因此,读史之人就应像本书作者那样,不要让先入为主的观点占据自己的内心,应根据史实来分析和做结论。我们断不能因为万历后期的消极怠工行为而对其一生的所作所为都加以断然否定和批判。

  本书提到的1587年,即万历十五年,确是本朝皇帝执政情况的一个分水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使一个一心勤政的皇帝变得如此颓废和消极呢?这些事情为什么可以如此轻而易举的击碎一个帝王坚强的内心的呢?这里就又要说道本书作者反复提到的“大”历史观的分析方法上来。因为单拿具体的历史事件或某些插曲来解释一个帝王在治国上的消极怠工现象,其实是很难有说服力的。就拿群臣反对万历皇帝在立储上的问题来说,岂是写有臣僚抗议的几本奏折或郑贵妃的几句枕边风就能使一个皇帝、一个王朝、一个国家陷于瘫痪的!但是历史就偏偏跟我们开了个大玩笑,就是因为立储这件事,让我们看到大批官员乌纱不保,内阁首辅引咎辞职,皇帝整天郁郁寡欢,治国之热情随之降至其继承大统以来的最低点。但这一出又是为何?实则是其自身作为皇帝的历史命运使然。早在明朝建立之初,以抽象的道德原则作为基础的各项制度就已经确立,他的存在确实可以保障文官集团内部利益之平衡和国家形势总体稳定,但由于其缺乏技术性,在调整因国家、社会发展以及中央内部出现的新事物时,就未免有些捉襟见肘。而且越到后来,随着文官集团的成长,文官集团渐渐主导了对这些抽象的道德原则的解释权和话语权,这就使皇帝逐渐异化成处置国事的一种象征。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文官们已能摈斥皇帝在主政过程中的任何个人意志,所以当年幼的万历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领悟到其中之奥妙后,便开始意志消沉,日趋对朝政变得心灰意冷,竟而一头扎向长期消极怠工的人性之弱点的深渊。可见本文中讲到的,什么文官反对皇帝在立储问题上的废长立幼,什么申时行反对皇帝练兵,并不是导致万历皇帝后期消极怠工的根源所在,他们只是在皇帝与文官集团矛盾全面爆发过程中起了导火索的作用。相反文官集团所谓的一系列的“成宪”却成了皇帝在为人处事和处理朝政的强有力的掣肘,加之前期可凭借个人威信来适当平衡文官集团与皇帝间矛盾的张居正已驾鹤西去,这所有因素的叠加使得万历皇帝最后与文官集团的决裂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这也注定了他会是一个悲剧皇帝。

  其实在整个万历时期,不仅万历皇帝自己成为了历史发展的悲剧,处于同时代的张居正、申时行、戚继光、海瑞等人又何尝不是以悲剧结尾。张居正以强力和铁腕力图对文官集团进行改革,可他也许致死都不明白,以道德为基础建立的制度及其运作方式与人性的冲突,会注定让他的改革离初衷越来越远。果不出所料,就在他自己尚且尸骨未寒之际,自己及家人便遭到曾经反对派的清算。再看看我们的申首辅。读完本书,让我最佩服的莫过于申首辅的审慎、精明、细致、低调和熟知人情世故。可是他采取的无为而治、折中调停的和稀泥执政方式又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十足的悲剧式的人物。所以,看完本书后我不止一次的在心理问自己,假如申时行处于一个相对开放的政治环境中他又会是怎样的人呢?若将他上述的优点用于治国和实干上,他会不会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呢?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本书中还有个人物在此不得不提,那就是天才将领戚继光。我个人觉得这个戚帅在处理事情上兼具张居正和申时行之优点,很是有他的一套。如他在为人处事上既有申时行的细致、务实和识时务,也会不失时机的将自己的创新和想法融入到旧的军队体系中去,这样一来不仅保证了自己的兵权不会轻易失去,而且还能稳步提升军队的战斗力和自己在军队中的威信及势力。可是,就这么一位天才般的将领也不能逃脱那套官僚集团既成规则的束缚和打压。明朝扬文抑武的官场风气,使这位天才将领的才能无法完全展现。僵化死板的军队组织制度、补给制度、调动和驻防制度等使他要想提升部队的战斗力只能在狭缝中进行创新。这些都还不算什么,最关键的是他与张居正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使他一直被视为打破了文官集团力量平衡的因素,所以张死后戚继光遭到排挤和打压也是在所难免得,真是悲夫!

  说了这么多,最后还是的回到之前我们所说的作者“大”历史观的思考方法上来。本书除万历皇帝外还详细介绍了万历时代著名人物的经历与故事。既有位极人臣的文渊阁首席大学士,也有刚正不阿的官吏;既有威震四海的大将军,也有红遍一时哲人。作者用将上述形色不一的人的悲惨结局柔和在一起的方式告诉我们,在那个时代,简单而粗浅的道德原则已无法调整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在社会生活中所出现问题,其个人的发展乃至社会的发展受到限制已是必然趋势。从1587年开始,封建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方式在中国仿佛已发展到了尽头,此时,无论是皇帝还是百姓,独裁者或者调和者,贪官或者清官,思想极端者或者保守者,他们统统在事业上都不能取得有意义的发展,要么身败,要么名裂,有的还是身败兼名裂。因此,中国二千年的封建帝王专制的政治制度在此走进了一个分水岭,此后的三百多年间,以传统道德为基础建立治国家政治体系仍持续发挥着他的社会调整作用,但殊不知其在很多方面早已与社会发展相脱节,整个国家与之上建立的王朝江河日下,日薄西山。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53324.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