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严歌苓:床畔

| 读后感 |

【www.guakaob.com--读后感】

  床畔的一切都在流动,护士万红是艄公,摆渡在床上的英雄与流动的世人间。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严歌苓:床畔,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读后感严歌苓:床畔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床畔》应该是一个爱情故事,是一名年轻的军队女护士和她护理的一个英雄铁道兵以及一个军医之间的奇特的爱情故事。这也是一个美人救英雄的故事。这是一种军人精神的体现,而军人精神的核心无疑是英雄主义。

  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三段:Id(本能),Ego(自我),Superego(超自我)。孩子向成人的成长,是本能向自我的进化,而普通人变成英雄,则是自我向超自我的飞跃。在作者所处的少年时代,没有任何职业比当解放军更神圣和荣耀。因为那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时代,崇尚英雄同时意味着压抑和否认自我与本能,因为自我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自私。其实自私并非完全负面,它的积极功能就是对自身利益的保护。

  然而他们的时代,尤其在军队里,自私是绝对不被认可的。许多人一面把包子里的肉馅抠出来吃而把包子皮扔进泔水桶,一面“匿名”给贫困的战友家里寄钱;一面占小便宜偷用别人的洗衣粉、偷挤别人的牙膏,一面“匿名”帮助体残老人干活儿;一面随地吐痰、满口粗话,一面巴不得哪里出现个阶级敌人让他去搏斗一番。他们只想做英雄,而从未试图去做个合格的人。也就是说,从本能一步跃进超自我,而把自我这个最重要的人格环节掠过去,从一个只有本能的只吃包子馅儿糟蹋包子皮的孩子,直接飞跃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雷锋,成为解放全中国、全人类的董存瑞、黄继光。假如亿万人随地吐痰、满嘴粗话、你骂我打,或者为了争抢早一秒钟冲进车门挤进车门而不惜拳打脚踢,不惜把别人推下车去,只等时机一到便成为解放全人类的英雄,这会是多大的灾难!

  其实多数英雄都是不识时务者。正如万红坚守的对象张连长一样,女护士在几十年的坚守过程中也使她自己成了英雄。因为她为她所信仰的英雄价值观牺牲了青春,牺牲了凡俗的幸福,完成了人格的最终飞跃。她坚信英雄有朝一日会醒来,象征她坚信人们内心对于英雄的敬爱会醒来。

  风来了,带着黄果兰的香气,带着尘土,带着钟声的风吹起那头白发,白发下面,是万红仍旧年轻的脸。是什么样的执着让她为了他白了头发操碎了心,只是因为她相信他可以听懂看懂一切,相信他终有一日会醒来,于是她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即使他的妻子也不再来看他,去和别的男人在一起;即使她的军医男朋友带着怨言离她远去;即使那个叱咤风云的陈记者也不再相信她所说的,她依旧尽心尽力的照顾着昔日的英雄,只为有朝一日他醒来证明给所有人看她的努力没有白费,然而她和他都没有等到那一天的到来。世事难料,所有的一切都不在我们的掌握之中,我们能做的,也无非是尽人事听天命亦或是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关于床畔

  严歌苓称:“我拖着这部小说的手稿从美国到非洲,从非洲到亚洲,又从亚洲到欧洲。在台北居住的三年中,我再次开始写作《护士万红》,写得也很艰涩,最后还是放弃了。2009年,我们全家搬到德国柏林,我一直想把这部作品重写……直到去年,我才把这部小说的所有手稿再次翻出来,各种稿纸堆了一桌子,我推翻了之前全部的构思,重新写作了目前这部《床畔》。”

  故事从1976年的西南小城讲起。19岁的万红,护校刚毕业就来到川贵深山间的一个野战医院。她的使命是护理铁道兵张谷雨连长这位“活烈士”。十几年如一日的守候,“捞政治资本、入党提干”的误解,吴医生的追求,甚至是“英雄”概念的颠覆,都没有让她动摇过离开床畔的念头。如小说中所写:医院的白铁床是艘船,“床畔的一切都在流动,流动的一切都在变化……只有两个人没变,一个是床上的张谷雨,一个是床畔的万红。万红是唯一连接床和床畔的艄公,来回摆渡在谷米哥和她以及其他所有人之间……”小说也因此更名为《床畔》。

  小说的缘起是20世纪80年代初,严歌苓调任到北京铁道兵总部的创作组,成为兵部最年轻的一名专业创作员,一名“老铁”。然而这部小说并非当年采集来的故事,而是脱下军装后一直想表达的一种军人精神—英雄主义。这是一部象征主义的小说,年轻女护士坚信英雄活着,象征她坚信英雄价值观的不死。小说起笔于1994年,严歌苓的父亲去美国探亲时建议她以两个人的主观视角来写:一是女护士的视角,一是被传统医学判决为植物人的张连长的视角,两个视角都是第一人称。她写了厚厚一沓稿纸,却发现故事像个童话,缺少力量。后来再次书写时,偶然与导演张艺谋聊天时谈起这个故事,张艺谋与严歌苓的观点一致:“不应该把植物人作为其中叙事视角之一,关键不在于他是不是真的正常地活着;关键在于万红以信念去证实他活着。”

  于是,这部休克了20多年的小说得以重塑,故事里的时间跨度达30年,主人公万红从特护病房床畔的少女变成了老教堂遗址留下的“最后一个嬷嬷”,使这部小说散发着诗意和神性的光芒,也有了圣女贞德一般的喻象。

  著名文学出版策划人谢不周第一时间读到这部小说,为书中重扬的理想主义和奇特的故事所震撼,把它作为自己组建的知书文化传媒第一本大书出版。

  著名出版人安波舜称:《床畔》超越了《追风筝的人》的道德高度,万红对英雄张连长的守护不是出于救赎,而是出于是生命的尊重和信念,与英雄无关。这是严歌苓的第一部,也是中国第一部“拯救生命、决不放弃”的道德理想主义小说,为中国文学奠定了新的高度。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548946.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