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福会》读后感

| 读后感 |

【www.guakaob.com--读后感】

《喜福会》读后感

  在介绍作品之前,了解该作品的作者非常有必要。因为作者谭恩美(Amy Tan)是一位著名美籍华裔女作家,她于1952年出生于美国加州。小说《喜福会》是根据外母亲的经历写成了,母亲是她灵感的源泉,该作品应该说是她献给母亲的。正因为此,奠定了她在文学界的声誉。

  《喜福会》生动地描写了在美国出生两代的华裔女性母女之间的微妙的感情纠葛,小说讲述的是上世纪40年代,4个历经不幸与苦难的女人从中国大陆辗转到美国,在那个她们心目中的天堂国度,定居,结婚,生下第二代移民。她们坚定不移的想要抛开不幸的过去,希望自己的女儿可以像西方女性那样拥有独立自由的人生。母亲们热心而又执着的规划女儿的生活,然而她们的孩子是在西方文化的熏陶下长成的新一代移民,她们与母亲对抗,希望母亲退出自己的生活。不断的矛盾冲突中,东西方文化一次次的碰撞,尝试着互相渗透着,彼此认同。小说中的第一代华裔女性是以谭恩美母亲为原型的,第二代华裔女性是以谭恩美本人为创作原型的。因此,小说描写的第一代女性是:解放前夕从中国大陆移居美国的四位女性(素云Suyuan、琳达Lindo、英英Ying-ying、安梅An-mei),喜福会就是这四位女性的周聚会。小说描写的第二代女性是以素云出生在美国的女儿(吴精美Jing-mei Woo、)为主角进行阐述的。在中国成长的妈妈一代和在美国成长的女儿一代毋庸置疑在生活中有种种不同的观点。做为第二代华裔,这群华裔女儿们不但面对种族认同的问题,还必须面对来自父母的压力。

  《喜福会》中第一代华裔母亲们用传统方式管教女儿,她们对女儿有很高的期望,她们希望女儿能出人头地,她们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望女成凤”的心情带给女儿们极大的压力。母亲们要求女儿即要尊崇中国的传统,也要感激美国的机会,她们自己与美国出生的女儿之间的心理隔膜、感情冲撞、爱爱怨怨使她们的生活一波三折。

  其实,母女并非不爱彼此,但碍于文化与年龄的隔阂,不是不知如何表达关爱,就是表错了意,结果往往两个最亲密的人,却往往对彼此造成最严重的伤害。

  该作品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种人们永远不能割舍的感情——亲情。作为步入中年的一代,在家庭中承担着双重身份的我,更能从女儿的角度感受到父母曾经严酷的爱,年少时的轻狂和叛逆还依旧历历在目,人生中各个阶段的经历让我更清晰的理解到:世界上最大的的恩情莫过于父母的养育之恩。珍惜、感恩、回报是作为儿女的我们必须要做的。此外,我也从母亲的角度体会到,为人母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提高的过程,每一位母亲都没有受过任何“职业培训”,完全是“无证上岗”,母亲承载着尽可能缩小代沟的目标不断学习,在阅读《喜福会》的过程中使自己的人格升华,经历得以充实,同时也鞭策自己在教育的万里长征中认真的走对每一步。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55585.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