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然》读后感

| 读后感 |

【www.guakaob.com--读后感】

《必然》读后感

  就像”必然“这个词是一种推理和判断,凯文凯利的这本《必然》里也充满了这样的味道。从他的一系列作品中,带来最大的启发莫过于以生物的视角来看待科技的发展趋势。正如当初的《失控》几乎成功预言了20年之后的今天,未来30年的《必然》在此脉络的延展下也就充满了合理性。无论是为了慕名,还是揣着想法,先睹为快之余更重要的是对这一脉络的思考,在顺着这种视角探求未来世界可能性的同时,别忘了想想咱们当下角色的可能和定位。

  《必然》分成了十二章,每一章的标题都是一个动词的现在分词:形成(Becoming)、知化(Cognifying)、流动(Flowing)、屏读(Screening)、使用(Accessing)、共享(Sharing)、过滤(Filertring)、重混(Remixing)、互动(Interacting)、追踪(Tracking)、提问(Questioning),以及开始(Beginning)。从这十二个词的选择就让人感到了一种生命成长的感觉,而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这种成长过程的参与者,随时随地都在参与。从我的视角,看到的是“产消者”时代的到来。这个由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发明的角色,正在成为未来绝大多数人都会担当的角色。

  有些事尽管少数,但现在已然发生;有些技术尚在研究探索,但需求已经展现……从中便可看出必然的趋势。比如苹果的用户群中有很大一批IOS开发者,他们必然是苹果系统和产品的死忠,有新的苹果产品一定会买,为了测试自己开发的效果——这便是典型“产消者”的角色,既依靠平台提供的技术生产,又享受生产带来的福利,还推动平台的成长——这过程无比紧凑,“产”、“消”角色时事转换相互支持,算是典型趋势之源吧!在“产消者”的帮助下,虚拟世界的平台才有了不断成长的可能,联结之余,愈发像一个初生的孩子,在蹒跚学步后开始熟悉起奔跑和跳跃——被我们所有人看在眼里,这便是必然。

  我们看到,“产消者”的门槛越来越低,随之而来的创造能力也越来越强:

  Uber司机既是汽车的消费者,又是为消费者提供出行的服务的生产者;

  擅长爱点评的吃货,在消费美食服务的同时生产了点评和记录,成了美食品牌传播服务的生产者;

  随意阅读一段文字内容后进行转发评论的每个人,本身也生产了传播效果并再造了内容;

  在电商平台上浏览、点击、下单的消费行为本身也为电商平台优化其产品展示和配置创造了价值;

  通过区块链技术让每个数据在传递的过程中都留下了记录和背书,在解决信息复制问题的同时也让信息流动的每个节点都进行了关联,实现相互的信用背书和信任代理;

  ……

  “产消者”的身份越来越普遍,普遍到很多人都还未意识到他的生产能力。“生产”已被重新定义,因为不止在现实世界,更在虚拟世界,而这两个世界已经开始无缝衔接——虚拟引导现实,现实支持虚拟。

  随着生产的普遍化和交流沟通的便捷化,直接导致了使用的意义大于占有、体验的意义大于功用。价值在流动中体现,而普遍的“产消者”正是这种流动体系中尤其耀眼的星星,带动的也是整体价值的提升。

  普遍的“产消者”们通过自主联结的方式建立了去中心化的交互体系,在互动中不断提升认同,各行其是、各取所需,形成的是各种看似失控却有着自主节奏的组织体系——依托价值观、认同感、审美情趣而成的小共同体,彼此间进行着过滤和优化。原本通过各种看似客观实则中心化的分类方式,如行业、职业、专业等,已经明显成为了发展的阻碍。这些刻意的分类正被重新塑造,将围绕着很多看似主观的因素,像用户体验、感受等方向重新混合。

  再往上延伸,结合了云计算的资源整合与人工智能的运用,在联结各种“产消者”的主观之后,科技将向一个生命体的方向不断演化:以数据为血液,以硬件为肌体,以软件为神经——而我们所有人,或者说是“产消者”们则成为这巨大生命体的细胞,各自创造并利用着相应的资源,推动这个生命体的成长。当然,对于生命体而言最大的稀缺是时间、是注意力,这都是会影响“产消者”进行“生产”的因素,于是“生产”能力的差异造就了人与人的不同,又形成了社会资源的再分配,只是以科技和生物发展的路径进行重新优化配置似乎更能得到年青一代的认同……到这儿,可以看出一个预言、一种趋势,与《失控》一脉相承,在加入了当下许多新元素后有了更多延展,也愈发充满了想象力。

  从“生态”的角度切入,发现“产消者”的角色,结合技术的发展突破和人们认知的变化,确实可以推导出一种必然的趋势——合理而又可被认同。用KK的十二个动词的表述方式,更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不过,必然的只是趋势,具体的产品和体验还得具体去创造和发现。这方面,先要顺势而为,以更高的视角审视一番。这份必然属于所有人,而回到自己这一渺小的个体,恐怕认清自己作为“产消者”的角色,进行对应方向的创造生产才是出路。要相信这个时代必然的变化和自己息息相关,但更要认清自己努力的方向。

  可以不在乎答案,但务必提出够质量的问题;应当立即开始,切莫随波逐流——这是最好的时代,创造比什么时候都容易,随时随地都可以生产,但是真要做好一个“产消者”,我们准备好了吗?额不,是我们真的开始做了吗?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60386.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