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 高中作文 |

【www.guakaob.com--高中作文】

云南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一)
云南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年真题

云南省2010年7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物 理 试 卷

必修和选修模块共同部分卷(70分)

选择题(共46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对的得满分,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下列家用电器工作时,主要利用电流热效应的是

A、节能灯 B、吸尘器 C、电冰箱 D、电熨斗 2、下列物理量中,都是矢量的是

A、力和距离 B、加速度和时间 C、力和位移 D、力和质量 3、下面的四个图像中,描述物体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

4、两个大小分别为7N、4N的共点力,它们合力的大小可能是

A、14N B、12N

C、8N D、2N

5、一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取g=10m/s2,则该物体2s末的速度为

A、5m/s B、10m/s C、20m/s D、40m/s 6、关于牛顿第三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以独立存在

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7、下图的三条直线描述了a、b、c三个物体的运动。通过目测可以判断

A、a物体的加速度的值最大 B、b物体的加速度的值最大 C、c物体的加速度的值最大 D、d物体的加速度的值最大

8、如图所示,一个物块在与水平面成α角的恒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运动一段

距离l,此过程中,恒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A、Fl B、Fl/cosα C、Flsinα D、Flcosα

9、把行星绕太阳的运动近似地看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太阳的质量为M,行星的质量为m,行星到太阳的距离为r。若测得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T,则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为

42r42T42MT2r

A、m B、m2 C、m D、m2 2

rTrT

10、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为F。如果保持它们所带的电量不变,将它们之间的距离减小为原来的四分之一,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等于

A、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

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 11、对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质点,下列物理量不变的是 A、线速度

B、角速度

C、加速度

D、动能

F

B、F C、4F D、16F 4

12、在下列几种运动中,机械能守恒的是 A、自由落体运动

B、汽车加速运动

D、跳伞运动员在降落伞打开后匀速下落

C、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

13、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B、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C、弹力的大小总是可以用F=kx来计算 D、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 14、人站在电梯中随电梯一起运动。下列过程中,人处于“超重”状态的是

A、电梯匀速上升

B、电梯匀加速上升

C、电梯匀减速下降 D、电梯匀加速下降

非选择题(共54分)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请把正确答填在答题卡的相应横线上。)

15、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应保持 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力的

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某同学通过实验得到 如图的a—F图,则实验结论为。

16、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打点计时器用的是(选填“直流”或“交流”)电源,某同学通过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其中A、B、C为纸带上连续的三个打印点,Δt为相邻两个打印点间的

时间,x为A、C之间的距离,则在打B点时重物下落的速度为 。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主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有数值的计算题答案中必须写出明确的数值和单位。)

17、在平直高速公路上,一辆质量为5×103kg的汽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驾驶员发现前方出现事故,立即紧急刹车,制动力为2×104N。求:

(1)刹车过程中汽车的加速度大小;

(2)汽车从开始刹车至最终停下来运动的距离。

18、在2009~2010年我省出现百年一遇的秋、冬、春连旱的自然灾害,导致森林火灾频发。一次救灾中,飞机在离地为720m的高度沿水平方向以60m/s的速度匀速飞行,在火场前方投放灭火弹,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求:

(1)灭火弹下降到火场的时间; (2)灭火弹从投放点到火场的位移。

选修模块卷(30分)

选修1—1

五、填空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请把正确答填在答题卡相应横线上。)

19、油罐车后拖一条铁链的目的是电容器是储存的装置;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 。

20、从1405—1433年,出生于云南的航海家郑和先后7次× × × ×

下西洋。在一望无际的茫茫大海中,利用指南针导航。指南针指×

× 南的一端是 极(选填“N”或“S”);洛仑兹力是磁场对 v 电荷的作用;如图所示是一带正电的粒子在磁场中的运× × 动情况,粒子所受洛仑兹力的方向向 。 × × × ×

21、手机已成为日常通讯工具,手机使用的电磁波波长比可见光波长(选填“长”或“短”);家用交流电的有效值是220V,其最大值是 V;一根长为0.1m,电流为5A的通电直导线,放在磁感应强度为0.2T的匀强磁场中,且与磁场方向垂直,导线受到的安培力是 N。

六、实验题(本题4分,请把正确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横线上。)

22、如图所示是探究感应电流与磁通量变化关系的实验。下列操作会产生感应电流的有 。

1闭合开关的瞬间; 2断开开关的瞬间; ○○3条形磁铁穿过线圈; ○4条形磁铁静止在线圈中 ○

此实验表明: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 , 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

七、计算题(本题8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主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有数值的计算题答案中必须写出明确的数值和单位。)

23、将一电量为2×10-7C的点电荷放在电场中的某点,受到的电场力为1.0×10-3N,求:

(1)该点的电场强度;

(2)若换一个3×10-7C的点电荷放在同一位置,它所受到的电场力。

云南省2010年7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卷参考答案:

x

16. 交流;

2t

F210422

17.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maa m/s4m/s3

m510

2

v2v00202

m50m (2)根据 vv2axx

2a2(4)

2

2

18. (1)根据平抛运动规律 y(2)xv0t6012m720m

tan

12

gtt212s s1018m

y7201,灭火弹位移与水平方向夹角45 x720

选修1—1

19. 导走静电;电荷;电压 20. S;运动;右

21. 长;;0.1

22. ○1○2○3;变化

F1.01033

N/C510N/C 23. (1)电场强度 E7

q210

(2)电场力 F'q'E31075103N1.5103N

云南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二)
云南省历史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

目 录

专题一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1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 1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 1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 2

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 3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 4

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 4

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 5

三、伟大的抗日战争 ............................................................................................................... 5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6

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 6

二、辛亥革命 ........................................................................................................................... 7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 ............................................................................................................... 7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 9

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 9

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 10

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 11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1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10——1955.) ................................................................... 11

二、外交关系的突破(20世纪70年代) .......................................................................... 13

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 14

专题六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 14

一、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 ..................................................................................... 14

二、卓尔不群的雅典 ............................................................................................................. 15

三、罗马人的法律 ................................................................................................................. 16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 17

一、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 17

二、美国1787年宪法 ........................................................................................................... 17

三、民主政治的扩展 ............................................................................................................. 18

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19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19

二、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 19

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 20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 21

一、美苏争锋 ......................................................................................................................... 21

二、新兴力量的形成 ............................................................................................................. 21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 23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24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 24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 24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 25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26

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 26

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 26

三、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 27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 27

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 27

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 28

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 29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 29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 29

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 30

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 31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31

一、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 31

二、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 31

三、“蒸汽”的力量 ............................................................................................................. 33

四、走向整体的世界 ............................................................................................................. 33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 34

一、“自由放任”的美国 ....................................................................................................... 34

二、罗斯福新政 ..................................................................................................................... 34

三、当代美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 35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 36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 36

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 36

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 36

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38

一、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 38

二、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 38

三、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 39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40

一、百家争鸣 ......................................................................................................................... 40【云南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二、汉代儒学 ......................................................................................................................... 41

三、宋明理学 ......................................................................................................................... 41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 42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 42

一、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 42

二、中国的古代艺术节 ......................................................................................................... 43

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 43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44

一、“顺乎世界之潮流” ..................................................................................................... 44

二、新文化运动 ..................................................................................................................... 45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45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 45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46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47

一、文艺事业的曲折发展 ..................................................................................................... 47

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 47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 48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 48

一、蒙昧中的觉醒 ................................................................................................................. 48

二、神权下的自我 ................................................................................................................. 49

三、专制下的启蒙 ................................................................................................................. 49

四、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 50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50

一、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 ..................................................................................... 50

二、追寻生命的起源 ............................................................................................................. 51

三、人类文明的引擎 ............................................................................................................. 51

四、向“距离”挑战 ............................................................................................................. 51

专题八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51

一、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 51

二、碰撞与冲突 ..................................................................................................................... 52

三、打破隔离的坚冰 ............................................................................................................. 52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全册知识纲要

专题一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1.宗法制

内容:继承和分配制度,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

特点:①以嫡长子继承制(最大特点)为核心 ②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③血缘关系和政治

关系相结合,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 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影响深

远。

2.分封制

目的:为加强和巩固周朝统治。

内容:①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先代贵族(王族是分封的主要对象),建立诸候国。②诸候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等。 作用:积极性: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局限性:造成了周后期诸侯割据,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社会动荡。

3.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

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的体现,二者互为表里。体现了西周政治制度层层封授、等级森严、政治与血缘结合的特点。

(二)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神权与王权的结合;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一)秦的统一

1.统一的原因:

(1)商鞅变法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2)统一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3)人民渴望国家统一;

(4)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5)秦国“远交近攻”的统一策略灵活有效。

【云南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2.统一战争的时间:公元前 230——公元前 221 年

3.过程: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谐音:喊赵薇去演戏)

4.意义: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二)“始皇帝”的来历与皇权的至高无上

1.名称来源: “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2.创立者:秦王嬴政

3.特点:

(1)皇权独尊——显示了皇权的不可僭越(如“朕” “制” “诏” “玉玺”等)

(2)皇位世袭——显示了皇权的不可转移

(3)皇权至上(核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4.皇帝的权力: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任免中央和地方主要官员;调动军队等。

5.意义:被中国古代历代王朝所沿用,影响中国两千多年。

(三)秦朝中央官制与郡县制的内容及作用

1.秦朝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①三公:丞相:皇帝的助手,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 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地位次于丞相,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事务,但没有实权。

②丞相之下设九卿,分别掌管各项具体政务,它们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2.秦朝的郡县制

(1)建立过程:春秋出现;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始皇时全国推行

(2)特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不得世袭。

3.作用

①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②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③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四)秦朝中央集权制对历史产生的影响

1.使秦朝国力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

2.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国家统一、以及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沿用并不断加强;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一)汉代中央“中朝”的形成

1.汉武帝时,频繁更换丞相,使相权受到打击;

2.汉武帝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建立“中朝”(决策机构)与“外朝”(执行机构)相对应。

(二)唐朝三省六部制

1.三省: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2.六部:(尚书省下设)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户部(户籍、土地和赋税)、礼部(礼仪、科举)、兵部(军政)、刑部(刑狱) 、工部(国家工程建设)。

3.特点:三省互相牵制,互相监督

4.意义:三省的长官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被历代王朝所沿用,表明君主专制加强。

(三)宋朝分割相权措施

1.设置中书门下,其长官简称“同平章事”,职务相当于宰相。

2.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分散相权(行政权)。

3.设枢密院管军事,长官为枢密使;设三司以总理财政,长官为三司使。

(四)古代王朝的监察机构

1.秦朝:在中央政府和郡一级行政机关内,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

2.西汉:

(1)中央:御史大夫主管的机关是当时最主要的监察机构。

(2)地方: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十三州部,各设刺史一人监察。

3.唐代:御史台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情况。

4.宋代:提点刑狱司是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

5.元朝:人命重案以公文移送御史台,由监察御史复案。

6.评价:

积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察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消极: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效能必然是有限的。

(五)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云南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三)
云南省历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大题汇集附答案版

生物会考大题汇集

一、 必修一细胞的基本结构

4. (5分)下图为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示例:【1】细胞膜

(1)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

(2)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是[

(3)只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 胞器是[ ] ;

(4)细胞核内行使遗传功能结构的是

(5) 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了细胞

的 。

二、 必修一光合呼吸作用

6、 (5分) 下图为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

(1)图中物质b为,来自于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物质;

【云南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2)暗反应的场所为叶绿体中的填物质 名称)和ATP;

(3)硝化细菌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它能通过g所代表的物质。

三、 必修一、必修二有丝分裂和减少分裂

7、 (5分)下图为二倍体动物细胞的分裂图像,请据图回答:

四、 遗传部分

5分)下图为人类某遗传病系谱图,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请据图回答:

(1) A细胞表示 分裂,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

(2) B细胞表示 分裂,细胞中有 对同源染色体。该细胞分裂后最终产生的子

细胞是 (体细胞或生殖细胞)。

8.(5分)下列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图像,请据图回答:

(1)A细胞表示DNA分子数之比为

(2)B细胞中含有Y染色体,该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 胞名称是 ,该生物正常体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 个。

2

(1) 该病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由 性基因控制。 (2) II5可能的基因型是 ,杂合子的可能性是 。 (3) 若III7和III10结婚,生出患病孩子的可能性是 。

11.(5分)下图是某家族白化病的遗传系谱图,该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请据图回答:

1)该病是由 染色体上的 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2)Ⅰ2的基因型是 ;Ⅱ4是纯合子的可能性为 。 3)Ⅲ6患病的可能性为 。【云南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14. (5分)下图为某家族遗传病系谱图,假设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请回答:

(1)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属于

(2)II 7是杂合子的概率为 ;要保证II 9婚配后子代不患该病,从理论上说其 配偶的基因型必须是;

(3)假若I l和I 2均不携带该致病基因而IIIl0患病,其致病原因是由于II 6发生了 。

3

(((

五、 神经—免疫—体液调节

15.(5分)下列图A表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图B为图A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A图中①所示结构为 ;静息状态下②处细胞膜两侧电位表现为 ; (2)B图所示结构为A图中的结构 (填写图中序号),兴奋在该结构的传递形式 为 ,传递过程为 (用图中序号和箭头表示)。

16.(5分)下图表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有关联系,A代表动物的某内分泌器官,请据图回答:

(1) 请用“+”(促进)或“—”(抑制)表示图中③、⑥两处的作用性质:③ 、⑥ 。 (2) 若A代表某动物的甲状腺,被切除后短期内血液中[③]和[④] 的含量会升高。像

这样,甲状腺的分泌物对内分泌腺活动的影响属于 调节机制。

(3) 给幼年侏儒症患者每星期注射几毫克的某种激素就能使其生长速度显著加快,甚至达到正

常生长水平。在正常人体内该激素是由图中的 分泌的。

4

六、 生态学部分

19.(5分)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包括 条食物链。 (2)该食物网中,兔属于第 营养级。 (3)猫头鹰与蛇的关系是 。

(4)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生态系统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能量和 。

(5)土地荒漠化是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该草原生态系统中, 被破坏是导致土地荒

漠化的主要原因。

22.(5分)下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共有 条食物链,猫头鹰

占有 个营养级;

(2)图中蛇和猫头鹰的关系是 ; (3)如果猫头鹰要增加0.5千克体重,至少要

消耗绿色植物 千克; (4)春末夏初,雄蛙发出高声呜叫以吸引雌蛙,

雄蛙发出的此信息属于 。

七、实验题部分

5

云南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四)
云南省学业水平考试2013、2012、2011真题

云南省2013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物理试卷

选择题(共46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选对得3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

1、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是( )

A、研究地球的自转

B、研究一列火车的进站时间

C、研究一列火车从昆明开往丽江的运行时间

D、研究直升飞机上螺旋桨的转动情况

2、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各种小型车辆前排乘坐的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这是因为( )

A、系好安全带可以减小人的惯性

B、系好安全带可以减小车的惯性

C、系好安全带可以减小人和车的惯性

D、系好安全带可防止因人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云南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3、两个大小分别为4N和6N的共点力,它们合力的大小可能是( )

A、1N B、6N C、11N D、14N

4、关于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公式PW可知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t

W可知单位时间内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t

W可知牵引力越大,汽车发动机功率越大 t B、由公式PFv可知车速越大,汽车发动机功率越大 C、由公式P D、由公式P

5、自由落体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是( )

1

6、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B、曲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一定变化

C、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一定为变力

D、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

7、下列各图中,能正确反映磁场、电荷的速率和洛伦兹力三者方向之间关系的是( )

8、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是由太阳对行星的万有引力提供,这个力的大小( )

A、与行星和太阳间的距离成正比

B、与行星和太阳间距离的二次方成正比

C、与行星和太阳间的距离成反比

D、与行星和太阳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9、用相同的水平拉力分别作用于质量为m1、m2的物体(m1>m2),使它们沿光滑平面运动相同距离,拉力做功分别为w1、w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w1=w2 B、w1>w2 C、w1<w2 D、以上判断都不正确

10、一个小球从4m高处自由落下,被水平地面竖直弹回到1m高处,在这一过程中,关于小球的路程和位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路程是3m,位移大小是5m,方向竖直向上

B、路程是5m,位移大小是3m,方向竖直向上

C、路程是3m,位移大小是5m,方向竖直向下

D、路程是5m,位移大小是3m,方向竖直向下

2 )

【云南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选不全得2分,有选

项或不选得0分)

11、电场中某区域的电场分布如图所示,a、b是电场中的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点的场强相等

B、a点的场强大于b点的场强

C、同一个点电荷在a点所受的电场力小于在b点所受的电场力

D、同一个点电荷在a点所受的电场力大于在b点所受的电场力

12、关于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周期不变 B、线速度不变 C、向心加速度不变 D、角速度不变

13、一个重为600N的人站在电梯中,当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为700N时,电梯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A、减速上升 B、加速上升 C、减速下降 D、加速下降

14、关于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为零 C、加速度减小,速度可能增大

C、加速度不变,速度一定不变 D、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

非选择题(54分)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请把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横线上。)

15、实验中常用的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是 电源(选填“直流”或“交流”),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

中,得到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0s,其中x1=1.20cm、x2=2.60cm、x3=4.00cm、x4=5.40cm,则打A点时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为 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6、如图所示,是利用闪光照相研究平抛运动的示意图,其闪光频率为10Hz。

当它离开斜槽边缘的同时小球B自由下落,照片中记录了B球的四个

由此说明A球的竖直方向做 运动,A球离开斜槽边缘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解答应写出必要

3 小球A沿斜槽滚下后从斜槽边缘水平抛出,闪光时刻的位置,两球恰好在位置4相碰,2的速度为 m/s。(g取10m/s) 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主要演算步骤,

答案

中必须写出明确的数值和单位中,只与出最后答案不得分)

3317、质量为4.0×10kg的汽车,在4.8×10N的水平恒力牵引下,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道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10s前进40m,求:

(1)汽车加速度的大小;

(2)汽车所受阻力的大小。

18、如图所示,将半径为r的1光滑圆弧轨道AB固定在竖直平面内,轨道末端与水平地面相切。质量为m的小球从A点静止释放,小球通过水平4

面BC滑上固定曲面CD恰能到达最高点D,D到地面

(1)小球滑到最低点B时的速度大小;

(2)小球在整个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4 的高度为r,求: 2

选修模块卷

选修1-1

五、填空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请把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横线上。)

19、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认为:变化的磁场 (选填“能”或“不能”)产生电场;德国物理学家 用实验成功证实了电磁

88波的存在;已知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m/s,频率为1.0×10Hz的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长为 m。

20、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的正对面积越小、极板间的距离越远,电容就 (选填“越大”或“越小”);为使交变电流的电压通过变压器升

高,副线圈的匝数应该比原线圈的匝数 (选填“多”或“少”);在远距离输电过程中,若输电功率为1000kW,输电电压为50KV,则输电线上的电流为 A。

-8-521、电量为2.0×10C的正点电荷放在某电场上,受到的电场力大小为4.0×10N、方向水平向右,该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N/C、方向水

平向 ;我国电网的交变电流方向在1s内改变 次。

六、实验题(本题4分,请把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横线上。)

22、在《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实验中,如图所示,电流表与螺线管组成闭合电路,以下操作过程中不能使电流

表指针偏转的是 。

①将磁铁插入螺线管的过程中

②磁铁放在螺线管中不动

③将磁铁从螺线管抽出的过程中

此实验说明: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的磁通量发生 ,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

七、计算题(本题8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主要演算步骤,答案中必须写出明确的数值和单位,只

写出最后答案不得分。)

-223、如图所示,把长L=0.25m的导体棒置于磁感应强度B=1.0×10T的匀强磁强中,使导体棒和磁场方向垂直,若通过导体棒的电流I=2.0A。求:

(1)导体棒所受安培力的大小

(2)1min内通过导体棒某一横截面的电量。

5

云南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五)
2015年7月云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时间安排

2015年7月云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时间安排

云南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六)
2016年云南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查询入口:http://www.ynzs.cn/index.html

2016年云南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已经过去了,那么成绩查询入口是在哪里了?考生可在考后登陆云南省招考频道,查询2016云南高中会考成绩.点击下面的图片或者按钮可以进入到2016云南高中会考成绩查询入口.查询网址:http://www.ynzs.cn/index.html。
以下是的小编给考生们整理出来的2016年云南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查询入口:

点击上图进入云南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查询系统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643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