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活板说课稿

| 初中作文 |

【www.guakaob.com--初中作文】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活板说课稿(一)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说课稿

《白杨礼赞》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你们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朱自清先生的《白杨礼赞》,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第一点、教材地位及作用

《白杨礼赞》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咏物抒怀中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主题是“咏物抒怀”,是一组描写大自然动植物的文章。本单元可以说是进行学生人文熏陶的基础,在散文中主要运用了象征手法和托物言志的手法,在表达方式上还运用了抒情和议论。在本单元学习结束时,学生对“借物抒情”这种表现手法要能做到灵活运用。 第二点、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因此我将教学目标界定为以下三条:

1、自习生字,品味文章用词的准确性,积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2、准确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课文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

3、学习该文的象征手法,理解白杨树所象征的革命品质,感受中华儿女的奋发向上的精神。

这篇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由物及人,托物言志,意蕴深远。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并由此入手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但初中生还是第一次遇到运用象征手法的散文,因此它又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二、学情分析:

1、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二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有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以具体形象作支柱,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有较强的表现欲。因此我们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认知的发展。

2、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如能主动预习课文、课后复习课文等。已经学习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学生对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有一定的基础。

三、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诵读法

对于初中生来说,怎样把实际与作品内容结合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采用诵读法,主要有录音范读和学生自由朗读等形式。

2、发现点拔教学法

对于形象思维,通过精心设计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形象,并理解主要形象的精神内涵。

3、练习法

练习能够及时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采用仿说练习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4、多媒体 辅助教学法

学生对白杨树也不了解,本课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制作CAI课件,精心编辑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创设一个优美的画面,轻松活泼的学习散文的良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四、说学法

学生在充分预习、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必须掌握以下学法:

自主学习法

要求学生必须学会使用工具书,养成看课文注解,自学课文的好习惯,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 诵读品味法

这一篇散文语言优美,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诵读和品味达到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阅读欣赏爱好,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精神。

创造性学习法

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创新的精神,学会品味、感悟、迁移、转换,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的东西来,尝到学习与创造的成功的喜悦。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

由于教材规定的教学课时是一课时,所以要充分利用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练习,再进一步的紧扣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妥善处理教学过程,完成教学目标。

(一)布置预习,课前交流: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3、收集有关茅盾的介绍和白杨树的图片。

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由四大块组成:

第一块:导入新课。出示白杨树的图片,简要说一说画中白杨树的特点,并适当展开联想,说说应用哪些词形容白杨树比较适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之上,自然地就过渡到茅盾先生在课文第五段对白杨树外形描写的学习,感受白杨树的形态美,并指导朗读。 第二块:整体诵读。1、录音范读。根据录音的朗读特点,思考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同时体会文中不同的抒情方式。2、学生自由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理出形象,并思考:作者对白杨树还做了哪些描写?然后分析问题,小组讨论。

第三块:问题点拨。1、要求学生将第七段中四句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能否调换位置,并比较、朗读、感受白杨树的内在美。并归纳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教师要介绍什么是象征,象征与比喻的区别。再提问:文章第5节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与象征意义有无联系?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明确,这是象征的基础。并进一步追问这外形的具体象征意义。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层次美和象征美。

2、请学生用上节课所学《海燕》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文章开头对黄土高原的描写以及最后对贵族化的楠木的描写有何作用? 并体会白杨树的生活的环境美。

3、文章的题目是《白杨礼赞》,这里却写了其他内容,是不是离题了。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第四块:品读赏析。再次自由朗读课文,采用“删一删”、“换一换等方法加以体会。用词美: 伟岸 ,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句式美:难道A;难道B;难道C; 难道D。段式美:抑;扬。情感美: 浅;深。象征美:物;人;神。

第五块:拓展延伸。

结合课文,仿写抒情句:

1、当你在茫茫的竹林(深林,雪原,高原„)走过,难道„„难道„„难道„„难道„„

2、让那些 人们去赞美 的牡丹,去鄙视这 的莲花 我要高声赞美莲花!

(三)课外作业:

1、选择课文中喜欢的语段熟读并背诵。

2、就生活中的某种植物,学用象征手法学写一段话。

白杨礼赞 茅盾

象 征

树 人

北方农民 哨兵

上进的精神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学情、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六方面对本课课堂教学设想进行了说明。其中一定有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我满意接受。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专家给我这个机会。

《变色龙》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变色龙》,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一、 说教材:

第一点、教材地位及作用

《变色龙》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小说之林中的第四篇课文,精短的篇幅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艺术内涵。课文通过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案件中反复无常的变化,塑造了一个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沙皇走狗形象,巧妙揭示了俄国警察统治的反动和黑暗。

第二点、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设计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文学作品教学提出的目标,结合本课的具体特点,我把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2.能力目标:学习小说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来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

3.情感目标:认识沙皇警察统治的腐朽黑暗,培养学生做一个正直的人。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和学生对小说所反映的俄19世纪社会现实缺乏了解的实际情况我把本文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从对话描写中领会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教学难点确定为:理解小说的主题,掌握欣赏小说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①我班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②学习语文的观念、方式、方法较落后③学习语文的能力较弱,语文的素养较低

三、说教法

本课主要使用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表演法,采访法,讲故事法。在这堂课的

教学中,我都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每次活动都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交流、探究,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交流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四、说学法

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共同发展。

学法具体如下:

(1)诵读法-熟悉文本,自主感知。

(2)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3)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4)讨论法-合作研究,深入挖掘。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教师作为启发者和鼓励者,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主动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根据这一思想,我把这堂课设计为“角色体验”的形式:化身法官,让学生在分析案情中把握情节;在模拟审案中进行角色体验,感悟人物的心理;化身记者,在采访中揭示人物内心,理解小说主题;化身讲述者,在讲故事中体验人物的心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具体步骤如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自然界中有一种蜥蜴,皮肤的颜色会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变化,今天,同学们也尝试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角色,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相信会有特别的收获。

【设计意图】 在这一环节,通过这种新颖别致的导入方式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兴致大增,为这堂课赢得了一个好的开端。

(二)、与文本对话,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文意。听课文朗读录音,扫除字词障碍。

2、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情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角色,朗读全文,并进行展示。其他学生作为评委,从字音,流利,感情,语气等方面,评价朗读的优劣。通过分角色朗读,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感受到小说情节的发展,品味小说的语言,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化身法官,感知案情。提取要点教师过渡:大屏幕上显示的是一份判决书。请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判决书上的提示,提取相关信息,完成相关的内容。

判决书

原告:_________ 职业:________被告:_______

证人:(1)______(2)______(3)______(4)_______

审判长:__________审判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流程:①自由阅读,梳理提炼;②组内合作交流,解决疑难;③小组展示,选择审判长宣布结果。

【设计意图】 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熟悉小说情节,同时培养了学生梳理、概括、提炼信息的能力。掌握了“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以判决书的形式出现,主要是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谈发现,畅所欲言。

教师过渡:同样的一个案件,判决结果却一次次大相径庭,你有何感想?请用一两句话

说说你的感受。学习流程: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学生发言:生1:从这份判决书中,我发现了奥楚蔑洛夫在处理这件案子时作出了六次判决。

生2:我觉得奥楚蔑洛夫审案不是根据事实而是根据狗主人的身份。

生3:虽然警官判定的结果完全相反,但他始终是讨好上级、欺压下级。

生4:这个警官就是一个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走狗。 „„

5、教师小结,导出板书。

【设计意图】 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情节,初步感知人物的性格特征,设计的问题较开放,可深可浅,让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化身记者、感受人物心理。

教师过渡:下面,让我们跨越时空隧道,来到十九世纪的俄国,来到事发现场,作为一名记者,进行现场采访。

1、各位记者选好采访对象,设计好采访的问题,准备现场采访。

2、记者现场采访。学生采访:

记者1:请问赫留金,你对这次审判有何感想?赫留金:对于这次审判,我非常不满,这对我太不公平了„„这位审判长太黑了

记者2:请问审判长,你为何要反复改变审判结果?审判长:说心里话,我也想秉公执法,我也想做一名公正的审判长,但为了生存,我不得不用丧失人格和尊严来换取生存的空间,我也得养家糊口啊。

3、如果学生没提出带全局性的主要问题,教师可以接着采访。

最后归纳出小说的主旨:《变色龙》通过对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巧妙地揭示了俄国警察统治的反动和黑暗。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让学生现场采访,打破传统的固有的组织形式,使教学形成一种开放性体系,让学生在民主的气氛中讨论交流,巧妙地揭示小说主题,突破了难点。

(五)、化身讲述者,感悟人物形象。

讲故事教师过渡:同学们,这个精彩的故事,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一定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人听吧。假如让你变换个角度,你该怎么讲呢?

下面三题目任选一题。

①请你以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口吻,回去后对你的同事讲断案的经过。

②请你以首饰匠赫留金的口吻,对你的家人讲今天的遭遇。

③请你以小狗的口吻,对它的同类讲今天的见闻。

【设计意图】 在讲故事、编故事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想象创新能力。

(六)、课堂小结,与心灵对话。

教师过渡:同学们,契诃夫用漫画式的写法塑造了鲜活的变色龙形象,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小说是一面镜子,它可以照亮我们的心灵,请你谈一下读此文后的感受,或受到的启发。

学习流程,学生自由交流,并自由发言。

教师明确:我们读完此文,内心充满了了对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厌恶之情,也让我们懂得了真诚的可贵。让我们工整地写就“人”字的一撇一捺,做一个表里如一,真诚正直的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活板说课稿(二)
《活板》说课稿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0课

《 活板》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0课文言说明文《活板》。我说课的内容包括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大环节。

一、说教学目标

l、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点,运用程序说明顺序,使用简明、平实、准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点。

2、掌握“为”、 “就”、“火”、“印’’、“之”、“以”、“则”等文言词语的词义和用法,,初步认识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了解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的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3、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认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①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②

三、说教学过程(包括四个小环节)

【一】导语设计

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源远流长。天文、历法、地质、数学等学科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历来雄踞世界。其中,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又历来被炎黄子孙而骄傲、自豪!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国的四大发明吗?它们是:火药、造纸术、指南针和印刷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文章——《活板》。

【二】初读感知

第一由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正字音,正字形。第二,鉴于字词并不难,学生完全能够自行解决,所以首先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然后再师生归纳文中的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如(重点实词、古今词义不同,词类的活用等等)。

【三】质疑探究

(一)首先请大家快速找出有关活字印刷的过程。

明确:1、制作过程:刻字、烧模,可以归纳为“制字”。然后是以药铺底,称之为“制版”。接下来是布字、炀药、按面的过程,称之为“排版”。

(二)版面我们制作完了,那么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很简单是印刷这道工序。问:活板印刷有什么特点?

明确:多则简单,少则复杂。所以说活板印刷提高了印刷的效率。

(三)课文接下来还向我们补充交代了一个什么问题?

明确:有关活板的选材。

问:活板在选材上为什么不选其他材料,例如木头,课文告诉我们原因在哪里?

明确:“不以木为之者„„,殊不沾污。”木头和胶泥材料不一样,实用方便性也不一样,而且胶泥更容易拆卸。

(四)第二段最前面还向我们交代了活板的发明人和时间。

(五) 我们知道说明介绍过程中可以有时间、空间、逻辑三种顺序,第二段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明确:逻辑顺序。(复习逻辑顺序)从制作到印刷再到补充说明,完全按照我们的思维习惯来写,所以是逻辑顺序。

问:整个第二段是逻辑顺序,那么写制作过程是以什么为序?

明确: 这一段中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找出对应的句子。

1、打比方:“薄如钱唇”,“字平如砥”。

2、列数字:“数十百千本”。

3、作比较:“若印„„,极为神速。”“不以木„„殊不沾污。”

4、举例子:“如‘之’、‘也’等字”

(六)、课文题目是《活板》,第二段已经把活板交代的很清楚了,文章可以收尾了,为什么还要再写首尾两段?这两段主要在向我们交代什么?

明确:1、首段,说明雕版印刷的有关情况,活板由雕版发展而来,为下文介绍活板的“活”提供依据。

2、末尾,说明活板的下落。

(七)、那么活板跟雕版相比较,到底有哪些优点,活板到底“活”在哪?

明确:制版灵活;印刷灵活;拆版灵活。

(八)本文写了什么?反映出了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本文介绍了宋代发明家毕异创造的活扳印刷术,反映了我固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和劳动人民高度的聪明才智和卓越的创造精神。启发我们:。中华民族有光辉的历史,也必将有更灿烂的未来】

【四】布置作业:在积累本上整理归纳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的词。

四、说板书设计

活板

雕版印刷→(引出下文)

制字

排版

毕舁活板 印刷 逻辑顺序

拆版

字模检索

活板下落→(无比珍贵)

【好的板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学内容的浓缩。通过板书,学生能直观抓住要点摈弃繁琐,我的板书就力求体现这一点,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活板说课稿(三)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说课稿

《白杨礼赞》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你们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朱自清先生的《白杨礼赞》,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第一点、教材地位及作用

《白杨礼赞》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咏物抒怀中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主题是“咏物抒怀”,是一组描写大自然动植物的文章。本单元可以说是进行学生人文熏陶的基础,在散文中主要运用了象征手法和托物言志的手法,在表达方式上还运用了抒情和议论。在本单元学习结束时,学生对“借物抒情”这种表现手法要能做到灵活运用。

第二点、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因此我将教学目标界定为以下三条:

1、自习生字,品味文章用词的准确性,积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2、准确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课文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

3、学习该文的象征手法,理解白杨树所象征的革命品质,感受中华儿女的奋发向上的精神。

这篇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由物及人,托物言志,意蕴深远。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并由此入手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但初中生还是第一次遇到运用象征手法的散文,因此它又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二、学情分析:

1、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二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有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以具体形象作支柱,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有较强的表现欲。因此我们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认知的发展。

2、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如能主动预习课文、课后复习课文等。已经学习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学生对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有一定的基础。【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活板说课稿】

三、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诵读法

对于初中生来说,怎样把实际与作品内容结合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采用诵读法,主要有录音范读和学生自由朗读等形式。

2、发现点拔教学法

对于形象思维,通过精心设计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形象,并理解主要形象的精神内涵。

3、练习法

练习能够及时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采用仿说练习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4、多媒体 辅助教学法

学生对白杨树也不了解,本课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制作CAI课件,精心编辑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创设一个优美的画面,轻松活泼的学习散文的良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四、说学法

学生在充分预习、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必须掌握以下学法:

自主学习法

要求学生必须学会使用工具书,养成看课文注解,自学课文的好习惯,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

诵读品味法

这一篇散文语言优美,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诵读和品味达到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阅读欣赏爱好,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精神。

创造性学习法

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创新的精神,学会品味、感悟、迁移、转换,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的东西来,尝到学习与创造的成功的喜悦。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

由于教材规定的教学课时是一课时,所以要充分利用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练习,再进一步的紧扣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妥善处理教学过程,完成教学目标。

(一)布置预习,课前交流: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3、收集有关茅盾的介绍和白杨树的图片。

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由四大块组成:

第一块:导入新课。出示白杨树的图片,简要说一说画中白杨树的特点,并适当展开联想,说说应用哪些词形容白杨树比较适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之上,自然地就过渡到茅盾先生在课文第五段对白杨树外形描写的学习,感受白杨树的形态美,并指导朗读。

第二块:整体诵读。1、录音范读。根据录音的朗读特点,思考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同时体会文中不同的抒情方式。2、学生自由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理出形象,并思考:作者对白杨树还做了哪些描写?然后分析问题,小组讨论。

第三块:问题点拨。1、要求学生将第七段中四句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能否调换位置,并比较、朗读、感受白杨树的内在美。并归纳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教师要介绍什么是象征,象征与比喻的区别。再提问:文章第5节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与象征意义有无联系?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明确,这是象征的基础。并进一步追问这外形的具体象征意义。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层次美和象征美。

2、请学生用上节课所学《海燕》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文章开头对黄土高原的描写以及最后对贵族化的楠木的描写有何作用? 并体会白杨树的生活的环境美。

3、文章的题目是《白杨礼赞》,这里却写了其他内容,是不是离题了。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第四块:品读赏析。再次自由朗读课文,采用“删一删”、“换一换等方法加以体会。用词美: 伟岸 ,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句式美:难道A;难道B;难道C; 难道D。段式美:抑;扬。情感美: 浅;深。象征美:物;人;神。

第五块:拓展延伸。

结合课文,仿写抒情句:

1、当你在茫茫的竹林(深林,雪原,高原„)走过,难道„„难道„„难道„„难道„„

2、让那些 人们去赞美 的牡丹,去鄙视这 的莲花 我要高声赞美莲花!(三)课外作业:

1、选择课文中喜欢的语段熟读并背诵。

2、就生活中的某种植物,学用象征手法学写一段话。

白杨礼赞 茅盾

象 征

树 人

北方农民 哨兵

上进的精神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学情、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六方面对本课课堂教学设想进行了说明。其中一定有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我满意接受。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专家给我这个机会。

《变色龙》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变色龙》,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第一点、教材地位及作用

《变色龙》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小说之林中的第四篇课文,精短的篇幅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艺术内涵。课文通过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案件中反复无常的变化,塑造了一个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沙皇走狗形象,巧妙揭示了俄国警察统治的反动和黑暗。

第二点、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设计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文学作品教学提出的目标,结合本课的具体特点,我把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2.能力目标:学习小说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来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

3.情感目标:认识沙皇警察统治的腐朽黑暗,培养学生做一个正直的人。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和学生对小说所反映的俄19世纪社会现实缺乏了解的实际情况我把本文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从对话描写中领会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教学难点确定为:理解小说的主题,掌握欣赏小说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活板说课稿】

①我班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②学习语文的观念、方式、方法较落后③学习语文的能力较弱,语文的素养较低

三、说教法

本课主要使用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表演法,采访法,讲故事法。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都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每次活动都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交流、探究,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交流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四、说学法

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共同发展。

学法具体如下:

(1)诵读法-熟悉文本,自主感知。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活板说课稿】

(2)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3)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4)讨论法-合作研究,深入挖掘。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教师作为启发者和鼓励者,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主动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根据这一思想,我把这堂课设计为“角色体验”的形式:化身法官,让学生在分析案情中把握情节;在模拟审案中进行角色体验,感悟人物的心理;化身记者,在采访中揭示人物内心,理解小说主题;化身讲述者,在讲故事中体验人物的心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具体步骤如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自然界中有一种蜥蜴,皮肤的颜色会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变化,今天,同学们也尝试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角色,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相信会有特别的收获。

【设计意图】 在这一环节,通过这种新颖别致的导入方式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兴致大增,为这堂课赢得了一个好的开端。

(二)、与文本对话,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文意。听课文朗读录音,扫除字词障碍。

2、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情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角色,朗读全文,并进行展示。其他学生作为评委,从字音,流利,感情,语气等方面,评价朗读的优劣。通过分角色朗读,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感受到小说情节的发展,品味小说的语言,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化身法官,感知案情。提取要点教师过渡:大屏幕上显示的是一份判决书。请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判决书上的提示,提取相关信息,完成相关的内容。 判决书

原告:_________ 职业:________被告:_______

证人:(1)______(2)______(3)______(4)_______

审判长:__________审判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流程:①自由阅读,梳理提炼;②组内合作交流,解决疑难;③小组展示,选择审判长宣布结果。

【设计意图】 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熟悉小说情节,同时培养了学生梳理、概括、提炼信息的能力。掌握了“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以判决书的形式出现,主要是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谈发现,畅所欲言。

教师过渡:同样的一个案件,判决结果却一次次大相径庭,你有何感想?请用一两句话说说你的感受。学习流程: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学生发言:生1:从这份判决书中,我发现了奥楚蔑洛夫在处理这件案子时作

出了六次判决。

生2:我觉得奥楚蔑洛夫审案不是根据事实而是根据狗主人的身份。

生3:虽然警官判定的结果完全相反,但他始终是讨好上级、欺压下级。 生4:这个警官就是一个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走狗。 „„

5、教师小结,导出板书。

【设计意图】 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情节,初步感知人物的性格特征,设计的问题较开放,可深可浅,让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化身记者、感受人物心理。

教师过渡:下面,让我们跨越时空隧道,来到十九世纪的俄国,来到事发现场,作为一名记者,进行现场采访。

1、各位记者选好采访对象,设计好采访的问题,准备现场采访。

2、记者现场采访。学生采访:

记者1:请问赫留金,你对这次审判有何感想?赫留金:对于这次审判,我非常不满,这对我太不公平了„„这位审判长太黑了

记者2:请问审判长,你为何要反复改变审判结果?审判长:说心里话,我也想秉公执法,我也想做一名公正的审判长,但为了生存,我不得不用丧失人格和尊严来换取生存的空间,我也得养家糊口啊。

3、如果学生没提出带全局性的主要问题,教师可以接着采访。

最后归纳出小说的主旨:《变色龙》通过对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巧妙地揭示了俄国警察统治的反动和黑暗。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让学生现场采访,打破传统的固有的组织形式,使教学形成一种开放性体系,让学生在民主的气氛中讨论交流,巧妙地揭示小说主题,突破了难点。

(五)、化身讲述者,感悟人物形象。

讲故事教师过渡:同学们,这个精彩的故事,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一定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人听吧。假如让你变换个角度,你该怎么讲呢? 下面三题目任选一题。

①请你以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口吻,回去后对你的同事讲断案的经过。

②请你以首饰匠赫留金的口吻,对你的家人讲今天的遭遇。

③请你以小狗的口吻,对它的同类讲今天的见闻。

【设计意图】 在讲故事、编故事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想象创新能力。

(六)、课堂小结,与心灵对话。

教师过渡:同学们,契诃夫用漫画式的写法塑造了鲜活的变色龙形象,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小说是一面镜子,它可以照亮我们的心灵,请你谈一下读此文后的感受,或受到的启发。

学习流程,学生自由交流,并自由发言。

教师明确:我们读完此文,内心充满了了对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厌恶之情,也让我们懂得了真诚的可贵。让我们工整地写就“人”字的一撇一捺,做一个表里如一,真诚正直的人

教师小结全文:今天我们学习了《变色龙》一课,分析了人物,通过字里行间读出了时代背景。但我想,我们更重要的是总结了阅读小说的方法。愿大家用我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活板说课稿(四)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活板》原文词解及翻译

《活板》词语解释及翻译

1、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板:名词作状语,“用雕板”。尚:副词,还。盛:这里是大规模的意思。为:动词,做。

之:指代“板印书籍”。

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样做。

2、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始:才。五经:儒家的五部经典,即《诗》《书》《礼》《易》《春秋》。 已:通“以”。为:是。

五代的时候才开始(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3、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布衣:平民。昇:同“升”。为:发明。

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活板说课稿】

4、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其:指活字版印刷的。钱唇:铜钱的边缘。一印:一个字模。火:名词作状语,用火。令:使。

它的办法是:用黏土来刻字,字模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变得坚硬。

5、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设:设置。其:指铁板的。以:用,拿。和:混合。冒:蒙,盖。 之①:代词,这。之②:代“铁板”。

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之类的东西覆盖好。

6、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欲:想,要。则:就。铁范:铁框子。乃:于是,就。密布:密密地排着。字印:字模。持:拿。

就:靠近。持就火即持之就火。炀:烤。之:指铁板。稍:稍微。则:就。其:指排好的字模。

如砥:像磨刀石那样平。

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便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去烘烤,等到铁板上的松脂和蜡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平得像磨刀石一样。

7、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若:如果。止:通“只”。为:算是。若……则:如果……那么。极:很。

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几百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了。

8、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具:准备好。更互:交替,轮流。瞬息:一眨眼一呼吸,形容时间极其短促。就:完成。

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才印完,第二块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快的时间里就能完成。

9、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印:字印。以:用来。重复者:重复的字。

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印,像“之”、“也”等字,每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

10、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则:就。以:用。帖①:动词,用标签标出。之:指不用的字模。帖②:名词,标签。 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一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在木格把它们 贮存起来。

11、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奇字:生僻字,不常用的字。素:平时,一向。旋:随即,立刻。

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功。

12、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以:用,拿。为之:这里是刻制活字模。之,代指活字。者:……的(原因)。文理:本指花纹,这里指树木的纹理质地。兼:又。燔土:指火烧过的黏土字印。燔,烧。讫:终了,完毕。火:名词用作动词,用火烤。殊:极,绝。殊不:一点也不。 不用木料制作字模的原因,是因为木料的纹理有疏有密,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木刻的字会和药物粘在一起,(拆版时)拿不下来;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模,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松脂等物熔化,用手一掸,那些字模就会自己掉了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13、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其:他的,或解释为那些。“为……所……”表示被动的句式。为:被。予:我的。群:众,诸。从:指堂房亲属。

毕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儿们得到了,到今天还珍贵地收藏着。

一、基础知识:

1.加点字注音

更互( ) 贮( ) 炀 ( ) 砥( ) ....

和纸灰( ) 燔土( ) 讫 ( ) 瞬息( ) ....

2.解释加点的字:

板印书籍: 唐人尚未盛为之: ...

五代时始印五经: 已后: ..

有布衣毕升: 又为活板: ..

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 ...

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

乃密布字印: 持就火炀之: ....

则字平如砥: 一板已自布字: ....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活板说课稿(五)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紫藤罗瀑布》说课稿 (新版)苏教版

《紫藤罗瀑布》

一、说教材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本单元是以“人生”为主题,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

《紫藤罗瀑布》就是本单元的第五篇课文。它是以生动而细腻的笔触,采用多种修辞手法从色、形、态多方面描写一树盛开的紫藤罗花,生机勃发,辉煌灿烂,让人感受到它的繁茂与顽强的生命力,从而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个人的不幸,都不足畏;人生,也应该是豁达的,乐观的,奋发的,进取的。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教法学法。

我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好。而且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写景的美文,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三、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及可操作性,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解内容。

2.揣摩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

3.学习并运用写景状物的方法,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4.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并能自我反思,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四、说重难点

根据学情及本课的内容,我把重点放在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深化对人生的思索。难点放在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五、说教法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据新《新课标》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美读散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提出的疑问,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赏析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2.采用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电教手段来丰富教学手段,扩大了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3.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于朗读,所以在文章的讲析中引入了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

六、说学法

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交给学生发现真理。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

本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七、说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大屏幕出示牡丹、荷花、腊梅、紫藤萝花的滚动画面,放一首轻音乐。)

同学们,当你面对美好的大自然时,你会感受到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许多许多。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花草,同样的花草面对不同的人,可能会唤起不同的审美感受。有人喜欢富贵的牡丹,有人关注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还有人赞美腊梅的勇敢,然而女作家宗璞更多注意的却是丁香、二月兰、玉簪、木槿、紫藤萝这样的花。这些花虽平凡而柔弱,却有着生命的尊严和蓬勃。作者笔下的紫藤萝有炫人眼目的美丽,有跳跃闪烁的生命。作者从这些小小的【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活板说课稿】

生命中发掘出许多美好的品格,并借此表达对于美好人性的追求。下面让我们来品味一下这篇散文,看看作者怎样传达了这样的一种追求。(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活板说课稿】

1.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让学生速读全文,然后将自己预习中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勾画圈点出来,共同来解决。解决的方式是查字典和根据语境推断。在正音之后对字词读一遍。对词语,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理解或说话。(重视语言积累,另一就是在理解和运用中积累,而不是死记硬背。)

2.作者简介

学生自主地介绍在课余时间搜集作者及课文的相关资料。所花的时间不要过长,指导学生介绍有价值的、与本课有关的资料。通过查找资料培养了学生筛选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是根据校情,学生能在阅览室、电子图书馆查阅资料而设立的环节。)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范读,学生在听读中思考如下问题。(配乐范读时,用大屏幕出示如下问题)

(1)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内容。

(2)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再回答。可以请学生听回答后相互补充。

老师进行简单的归结: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一树盛开藤萝花的生机勃发、辉煌灿烂的景象,抒发自己由焦急、悲愤转化为宁静和喜悦的心情。作者又上溯到十多年来藤萝的变迁史,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生命的长河虽有曲折,但永远前进。并板书:赏花——如人生的美好热烈

忆花——如人生的生死挫折

悟花——如生命的永恒意义

2.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

3.抽取两位同学朗读自选片断,老师作简要评价。

(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读,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为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研读与赏析

1.自主探究

好文章总有一些精彩片段,研读好这些片段,是对文章内涵的具体把握,也是对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探究。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学生思考并体味。)

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或句子,反复品读,体会作者由紫藤萝瀑布而对生命产生了怎样的感悟?

老师提示:需结合作者的简介来感悟。可以各抒己见,结合自己的理解,展开思考。 (这个问题学生能够漂亮地作答,要求他们首先进行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2.互动平台

交流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因此我设计了这一环节,让学生将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或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并说出感悟出了什么?学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理由,允许思维发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小结]作者在回顾了花和人的命运后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也就是说,遭遇到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不让悲痛长压心头,要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事业中去。其实作者的感情就如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被拆掉,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国家命运的写照。作者对人生有了感情上的变化和彻悟。由此作者发出了“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的感慨,我们也由此感到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在这一环节中,老师首先投影出示朗读方法:重音、节奏及停顿,注重内化和感情。佳词妙句细品味,内容中心都理清。在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片断时,老师要参与学生的互评活动中,进行诵读指导。

(朗读方法的指导,学生的朗读与研讨,重视了语文全面素养提高的措施,而不把语文当作纯粹的技能训练,使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

(“互动平台”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要求学生在对文章整体感悟后,在了解作者生平的基础上,通过对赏花、忆花、悟花三个部分内容赏析,让学生对生命、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认识,谈谈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从而陶冶自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其健康个性。

重点研读“手足情、生死谜”、“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两部分,让学生在“忆花”的部分中去感受时代给予人的感受;“忆花”部分重点在于对人的感情的升华,而这种时代气息和人文精神又是潜移默化的自然的渗透,使学生从优美的文章中崇尚生命、珍惜生活、珍爱人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把人文教育放在显著地位。富有时代气息,加强人文教育。)

3.合作探究

通过合作、探究,进一步品味文章的写景妙处,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这是本课的难点,再加上学生是七年级的学生特点,所以老师可先举一例子,随后同方之间、小组之间进行合作交流。

例如:揣摩语句,体会写景之妙。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这是用帆和船舱作比喻,细致地描绘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受;比作笑容,就有美好可爱的感觉,也抒发了喜悦之情。

学生可以找出多处,从内容上、从写作特点上去理解、品味、鉴赏、把握。

学生谈到花的特点时,适时板书:

花形——犹如瀑布

花色——热烈沉静

花香——懵龙长久

(此环节突破了教学难点,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有利于理解本文主旨,感悟生命)

(五)拓展延伸

请学生观察大屏幕上的画面(可出示一组花木的画面,如:菊、梅、荷、松树、牡丹等等),让学生现场观察,进行联想,做口头作文:《我看()花》。

(有人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本环节把课本和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延伸了教学难点)

(六)教师总结

紫藤萝瀑布为我们展示了人生的画卷:藤萝不与群芳争,独自开在花谢时,踏春无人恋,蜂蝶亦不顾,而它们却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生命,骄傲自信地为自己美丽生命而欢腾嬉闹。然而回首十年,心中的“焦虑和悲痛”又会令人感受到一种沉重,一种悲哀。仔细品味这篇短文,使人幡然悟到,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会珍惜生活,珍爱生命,正如宗璞所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每个人都应当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让生命更加绚丽多彩。

(七)延伸作业

根据课标对写作的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以及本课的教学内容,我设计了以下的作业:

人们往往赋予一些花木以某种象征意义,回去后可以搜集一些有关花木的文章,与同学进行交流,并提出自己新的联想和见解。并进行实地观察,写一篇观察日记,题目自拟。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659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