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观后感

| 读后感 |

【www.guakaob.com--读后感】

了凡四训读后感
了凡四训观后感 第一篇

《了凡四训》读后感

放下手中的《了凡四训》,对人生长路的迷茫,不知所措的我顿时茅塞顿开,眼前豁然明朗。

此书是袁了凡先生用来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的家训,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用自己的行为做例子,举出了许多因行善而得善报、改变命运的实例,阐述了积德行善的种种方法,在早期验证了命数的准确性,到后来进一步通晓了命数的由来。点明了命运不是算定的;说明了人们完全可以掌握和改造自己的命运、自求多福的道理;体现了要想改变命运,人们只有通过积极改过修身,力行善道,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的真谛。

一开始,了凡先生也和我们一样,只是些凡夫俗子。他相信命运是永恒不变的,不会更改。在碰到一位姓孔的算命先生后,他为了凡先生算的命从未错过,使了凡先生更加深信不疑。但是在碰到了云谷禅师后根据佛经的指引,做善事,最终善有善报。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我们可以知命,但不能认命。即使结局无法改变,最起码我们努力了,我们付出了,我们再也不会留下任何遗憾而赤裸裸的离开。

了凡四训 观后感
了凡四训观后感 第二篇

《了凡四训》观后感

初看《了凡四训》不知其中的趣味和含义,但是随着深入的了解,我发现《了凡四训》其中蕴含着修身、齐家、养性等很多值得我去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人生的迷茫在此刻瞬间觉得明朗了很多,解开了我心中很多年的迷惑。

《了凡四训》是明朝袁了凡先生为教训子孙后代而写的一部家训,原名《戒子文》,后来在民间广为流传。此书分为四个部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书中描绘的是了凡先生一生的亲身所闻和自己终极一生得到的各种做人、处事的经验,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阐述人生的真谛。

作为影视作品的《了凡四训》更加直观而生动的描绘出其中蕴含的道理。了凡先生讲述的是自己人生最为宝贵的人生经历,了凡先生通过自己的人生回忆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人生掌握在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的手中,不要去相信所谓的运数、未来、命运。一切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做出来的,任何想通过捷径获得巨大成功都是几乎不可能的,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们才会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

佛家曾经说过:“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对于这个观点其实我并不有太多的苟同,但是看了《了凡四训》以后,我心里清楚认识到了这一句话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头上都有一把天犁,我们看不见更摸不着,但是我们必须时刻警惕这把我们看不见的天犁,因为它是我们人生的一种警示,它在时刻告诉我们去遵循心中的那一份正义。

了凡先生在没有遇到云谷禅师的时候,他一直认为自己的命运已经被别人安排好了,自己已经没有任何能力去改变这一切。在经过云谷禅师的教导后了凡先生顿时恍然大悟,从那以后了凡先生奋发图强。如果了凡先生没有自己后天的

努力,那么他的人生真的还会像现在这一般吗?我想这一点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个评判的标尺。

错!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遇到过,但是我们可能有时候犯的是小错,我们不以为然,也有可能我们犯的是无法原谅的过错。无论我们曾经有哪一种错,我们的错就是错,我们没有理由去狡辩,更没有理由去推脱我们应该为自己犯的错误去承担的责任。错并不可怕,及时意识到自己的错,并且找到正确的道路去改正自己的错,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愈来愈远。错不是我们最应该去担心的事情,我们担心的事情应该是我们错了以后如何去改正?如何去弥补?如何不让我们的错误再一次发生?改过的方法可能有很多,我认为最好的改错之法是心。我们必须问自己的内心是否认识到自己的错?是否会从自己的内心深刻的去改正?这也许才是我们改过的最重要的一点,我们不能忽视这一点,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那么我们的错依然是错,依然是不可原谅的错,不论它是大是小。

人生有时候需要我们懂得很多,行善积德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要去做的,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拒绝这些。了凡先生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只有行善积德我们才会得到福报。从了凡先生的命运中,我们可以看到,多做善事,积善因,“一息尚存,弥天之恶,犹可悔改。”这就告诉我们无论犯下什么样的过错,只要我们真心改过,我们就能得到他人的原谅。多做善事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我们每一个人人生的一个肯定。我们有时候可能不经意间的一个举动就有可能会帮助一个人走出人生的困境和迷茫,我们没有理由去拒绝做善事。【了凡四训观后感】

谦卑的态度是我们人生成功的一个巨大的基石,无论我们什么时候我们都必须记得我们思想中最为宝贵的财富,那就是谦卑。世界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我【了凡四训观后感】

们不可思议的事情,我们没有能力去涉足那么多的事情,我们能过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自古以来,谦逊的态度都是我们每一个人所向往的。孔子作为我们国家的伟大思想家,他也曾经很恭敬的向老子请教。“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必须从身边每一个人的身上去发现属于每一个人的美,我们没有理由去拒绝那些离我们很近的人,他们身上的品格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发掘和去体谅。

世界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我们没有办法去考虑的事情,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的度过我们人生中的每一分钟。做好我们应该做的每一件事情,这就是我们应该做的。人不应该只为我们自己活着,我们更多的时候是为了别人更好的活着,自私自利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所憎恶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是怎样的胸怀?只有做到这样的胸怀,我们才会感觉到我们的人生是需要我们好好去经营的。

了凡先生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做人的道理,更多的是告诉我们作为人应该去做的事情。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世界对我们是不公平的,没有给我们足够的金钱、名誉、功名。。。。。。。熟不知这一切都是我们付出努力应该得到的,天上没有掉元宝的事情,我们做的更多的就是努力。爱因斯坦曾经有一条至理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聪慧。”就连爱因斯坦这样伟大的科学家都这么认为,那么我们就更没有理由去怨天尤人了,只有努力才会得到我们想要的一切。

在现在这个物质充裕的社会,各种诱惑存在于我们的身边,我们可能不经意间机会深陷其中不可自拔,所以保持我们内心的宁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到的。作为21世纪的人们,我们做的更多的不是去追求那些所谓的物质生活,我们更多的是保持我们心灵的宁静。道德观日益缺失,这不是我们某些人的过错,更多的是我们整个社会的病态所现。《了凡四训》上告诉我们如何该去对待今天

出现的情况。

社会教会我们太多我们不应该接触到的东西,我们有时候不能免俗,因为我们都只是凡夫俗子而已。道德的底线在时刻提醒着我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当我们迷茫的时候,我们可以静下自己的心,静静的聆听一下我们心的声音,仔细想想自己的心告诉我们些什么。不要违背我们心里真实的想法,一旦我们违背我么心里那残存的道德底线,那么我们的人生可能就会陷入到不可自拔的境地。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这样的道理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但是真正做到的能有几个人?在今天这个社会,什么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从不会去考虑别人的感受,这样的想法是极其错误的。我们活在这个社会上,不是为了自己活着而是为了别人更好的活着,我们做的事情有时候不是为了我们自己,我们是为了我们的朋友,家人,同学。。。。。。我们没有必要每一件事情都要去问一句为什么。

当我们迷茫的时候,我们就会像是一叶在茫茫的大海上迷失方向的扁舟,没有目的,没有想法,只是随着海水的怒吼麻木的漂泊。了凡先生告诉我们怎么去做,我们这个时候应该重新拾起我们早已经丢失许久的理想,认真的思考我们到底想去要什么?不要再去随波逐流,我们要为我们那早已经麻木不堪的人生寻找一个灯塔,让它指引着我们努力前行。不要害怕那些所谓的狂风巨浪,我们要坚定我们心中的信念,勇往之前,不抛弃,不放弃,永远的做好应对人生的挫败。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有了这样一种宏伟的理想,我们的生活将不会在失去骨感,丰满的感觉将会慢慢的回到我们的身边。有时候我们回头看我们曾经走过的脚印,我们会不禁哑然而笑。

人生其实很简单,要的是我们要有伟大的理想,不懈的努力,宽宏的胸襟,坚韧的毅力··如此下去,我们的人生会有一个新的篇章!

《了凡四训》读后感
了凡四训观后感 第三篇

《了凡四训》读后感【了凡四训观后感】

----银星 公司组织阅读《了凡四训》, 这是第一次听说这本书。 当翻开一看竟是文言文的,兴致便失了一大半所以并没有仔细读它。 只是粗略地从头到尾翻了一下。 朦胧地记得讲的是与命运有关的事。 直到最近一次心情极度低落时无意间再一次翻开了这本书,通过那这次的阅读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让我有了摸索前进的动力。而一直到现在再次重读一遍这本书又给了我不同的感受。我觉得当今世界处在一个巨变与浮躁的时代里。精神危机、 价值危机和经济危机的挑战 无处不在。 身处在这样一个复杂的世界,我们需要一样东西来调剂一下自己的精神世界来抵御外界各色各样的压力。那这样东西是什么呢?这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了凡四训》作者为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这本书是他作于六十九岁时。全文分四个部分。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一些听闻的真实故事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 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

首先《了凡四训》的写作方法很值得人借鉴。它不同其他讲道理的书深奥、枯燥、难懂。 他将深奥的佛法用浅显的语言表露出来。 在一个个实例中让人明白深奥的道理。 如在“立命之学” 中他用自己前后不同的亲身经历阐述了命应该由自己立。 在 “积善之方” 中 他列举了十个真实的例子让人很信服。 他的首篇 “立命之学” 先阐述了立命的重要性,而后在下面的三篇中分别从 “改过之法” 、 “积善之方” 、 “谦德之效” 这三方面阐述了改如何立命。

当然文章的内涵更让人值得深思。 虽然文章篇幅短小,但是寓理内涵深刻.兼融儒、 释、道三家思想,呈现真善美的中华文化。通过 “立命之学” 、 “改过之法” 、 “积善之方” 、 “谦德之效”四篇。论证“种瓜得瓜” 、 “善有善报” 、 “积极进取” 、 “有愿皆成”之理。

以第一篇写的是“立命之学”为例 。作者通过自身的经历讲述了自己不同时期的命运变化。让人们相信 “命自我立”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抱怨 “命运不济” “生不逢时 “命中注定” 其实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我们才是命运的主宰者、掌握者。 曾经听到过这样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生活平庸的人去问禅师:“是否这个世界真的存在命运” 。禅师让他伸出左手,并向他一一指明了手心里爱情线、事业线、生命线分别所在的位置。 然后禅师让他把手紧紧地握住,并且问他那几根命运线现在在哪?那人回答说在手中。 于是禅师笑着说;“对啊,所以命运就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了凡四训》 中孔道人将 《黄极数正传》 赠送给了袁了凡,并算定其一生的命运。 了凡深信于此,消极地等待着命运的安排。因此往后的日子他都过得碌碌无为。 直到遇到云谷禅师才改变了其命运。云谷禅师告诉他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 ”说得多好,人只要起心动念,就有命运。极善的人,天天行善,其福天天增长。他的命算不来。极恶的人,多半是过去生修大富大贵。因为造恶把福折损了,虽折还有余福。 所以只要我们

敢立命,一切定数都称不上定数了。

“若不反躬内省,而途向外驰求。而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每个人的喜好、特长都不同,职业道路也不同。只要自己心中有成功的信念,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改正错的,发挥优势,最终会有好结果的。 命运在不停地变化着。我们只有紧紧地抓住他, 才有可能成功。如果我们消极地等待命运的引领,那么等待我们的只有悬崖,只有失败。

读完《了凡四训》之后,使我心目豁然,信心勇气倍增,亟欲效法了凡先生,来改造自己的命运。走出被命所运的阴霾,成为真正掌握自己命运的智者,做自己命运的主人,在钢筋水泥的世界中人们的生活水平似乎在提高,但牢固的钢筋水泥也割断了人与人之间密切的联系,也使得人们越来越远离了自己的本性。 生活中各色各样的压力也蜂拥而至,有些人们会向无头苍蝇一般失去方向。古语云: “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 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 ” 只要胸中有理想、有抱负、并找到正确的方法我们便能成功。蝴蝶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方才破茧成蝶的,而我们呢?自己的命运只有掌握在自己手中方能冲上云霄到达成功的彼岸。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671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