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伯牙绝弦的意思

| 初中作文 |

【www.guakaob.com--初中作文】

伯牙绝弦
初中伯牙绝弦的意思 第一篇

伯牙绝弦

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

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

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

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故事背景

音乐才子俞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

懂,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和寡。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

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俞

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两年后见面,可是两年后钟子期却没有露面。俞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俞伯牙悲痛欲绝,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音乐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珍惜。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

简单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面前)!”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如痴如醉,击节称快):“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

思想感情

文章记叙了伯牙喜欢弹琴,钟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不管伯牙弹奏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子期死后,伯牙绝弦,终生不再弹琴。表明了“士为知己者死”的一种真知己的境界。

断句解释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词语注释 绝:断绝. 鼓:弹曰:说. 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峨峨:高. 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洋洋:广大。 谓:认为。 之:他。 必:知道。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乃:就 善:擅长 念:想到

【初中伯牙绝弦的意思】 【初中伯牙绝弦的意思】

1

1、

2、文章的题目就提到了伯牙绝弦,那么文章中还有哪些地方也提到了伯牙绝弦?

3、请写出文中表现伯牙的伤心欲绝的的句子。【初中伯牙绝弦的意思】

4、课文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假设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钟子期!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面对这样难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他一定会对子期说什么?

6、如果你见到伯牙,听到伯牙在弹琴,你会有什么感受?你怎么赞叹?

《伯牙绝学》题目 文中的“绝弦”中的“绝”字和文中的“善”字是什么意思?

2

《伯牙绝弦》评课稿
初中伯牙绝弦的意思 第二篇

《伯牙绝弦》评课稿【初中伯牙绝弦的意思】

辽远小学:幸敏

人们常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那这一课的‚门道‛在哪?张挺松老师通过这一课的教学,学生能收获些什么?从古诗教学的角度,我们要学些什么?

本着这一想法,我把听课记录反复看了三遍。我认为这一课体现了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从教课文转向教阅读的理念,同时,这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教学案例。从中,我体会到了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一、古诗文教学的目标定位要准。

有人说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那备课中在推敲目标时就应力图明确,使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还应紧紧地扣住学段,牢牢地体现课程目标的要求。

《伯牙绝弦》已然成为中华文化中关于‚知音‛最为生动、最为震撼的注解之一。它讲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以琴相识,以琴相知,最后因子期早亡,伯牙破琴绝弦、遂成绝响的故事。全文共77字,5句话。1句为起,2、3、4句顺承而下,5句急转而后合,语言凝练典雅,抑扬顿挫,生气郁勃。

读《伯牙绝弦》,带来的不仅是对于故事内容的震撼,更有故事引起的不胜唏嘘的神往以及那种透彻心肺的审美体验。

其实在赏析文章的绝美之时,我们首先要确定的是‚教学目标‛。对于小学而言,我们要教给孩子什么?除了感受文本语言的凝练典雅,故事的内容的震撼之外,还应教给学生学习古语言的方法。从张

老师的教学中,我们不难看到,老师的目标定位非常准确。他能结合课文的特点确定了如下几个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让学生初知文言文大意,渗透学习古文的方法,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3、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同时,他还准确地把握好学生的年段目标,关注了高年段学生篇章训练的要求,安排了课后练笔——以‚绝弦‛为线索,体会‚知音‛情深。

二、古文教学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1、教给学生朗读古文的方法。

让学生初读后,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在学生感到阅读有难度时,张老师能及时给予帮助,发挥教师‚导‛的作用,为学生示范读,还划分节奏,帮助学生朗读,学生很快就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了。张老师还提醒学生,读古文,不但要读准字音,还应该读出古文的味道,读出其韵味,学生又像模像样地读起来。可见在古文教学中,老师应当给予学生朗读方法的指导,这样学生不仅能读通,还能为读懂打下基础。有了方法,学生读其他的古文也才能触类旁通。正如古人所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教给学生理解古文词句的方法。

古文语言凝练,难懂,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在这种情况下,理解方法十分重要。在学生遇到不理解的句、词句时,张老师能再次为学生支架,告诉学生可以利用文中的‚注释‛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还可以通过‚换词‛来理解。如‚善‛字,前文中‚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中的‚善‛,老师让学生联系下文理解,是‚善于、擅长‛

的意思,而在下文中,出现的‚善哉‛,老师又让学生换词为今天所说的什么来理解。学生很快就答出是‚妙、棒、好极了‛。这样一来,老师是在告诉学生理解古文中的字词,我们可以用联系上下文和换词的方法进行理解。

3、为学生介绍人物背景,补充资料,这也是理解古文的一个好方法。

学生对于古文中出现的人物背景是相当陌生的,所以张老师能及时出现俞伯牙的相关文献记载,为学生补充人物背景介绍,大量地拓展资料,让学生理解了俞伯牙的琴技之高超,为‚知音‛之情谊打下了铺垫,可见介绍人物背景,补充资料,这也不失为帮助学生理解古文的一个好方法。

4、关注学习情境的创设,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来理解古文的方法。

课堂中,老师关注学习情境的创设。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老师的语言生动地渲染,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中,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建构。在这一课中,不论是导读,引读,自读,还是配乐读,张老师都始终让学生诵读不离语境,引读不脱导言。如‚李白在《将进酒》中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多么磅礴的气势啊!钟子期能听之,你能读之否?‛又如‚古人常将自己的琴言事,势将自己的心声融入到琴中去,伯牙说自己有高山般远大的志向,江河般宽广的胸怀,而这些子期都听明白了,所以他发自内心的赞叹,同学们,我们也来发自内心地赞一赞伯牙吧!‛这些

话语都能让学生沉浸在浓浓的语言环境中,激发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悟,文本的气势,古文的韵味。

5、结合文本,激发学生的想象,也是学习古文的好方法。

学生脑海中形成的画面是鲜活的,具体的,古文语言凝练,需要借助画面去理解,所以让学生结合文本发挥想象,也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教学方法。

三、古文教学也应增强读写意识和语言积累意识。

学习语文,就是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文本只是一个学习语言的媒介,老师怎样通过这一媒介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言的乐趣尤为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提供平台,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而进行深层次的学习。所以让学生在感悟大意的同时,不要忘了结合文本,找准切入点,进行语言训练,并让学生熟读成诵,积累语言。如课中除了安排课后练笔外,还结合内容进行了拓展训练:峨峨泰山 洋洋江河 _____ 炊烟 ______清风 _____ ______ 伯牙鼓琴,志在______,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_!‛这就是在用教材教学生运用语言,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总之,从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体会到: 教者得法,学者愉悦,教者授之以法,学者受益无穷。

《伯牙绝弦》的评课稿

辽远小学:幸敏

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然而弦尽音未尽,那余音却久久萦绕我们的耳际,弹之不走,挥之不去之际,又迎来了春的喜悦,春的美好。这就是上午张老师在《伯牙绝弦》的教学中为我们奏出的优美动人的乐曲!张老师的真情演绎,拨响了全体听课老师和学生们的心弦,让我们悲叹伯牙子期千古知音的情感。

走进张老师的课堂,我仿佛听到了伯牙优美的琴声,看到了伯牙因子期的离去喟然长叹、悲切伤感的神情。也深深感受到知音难求的那种渴望、失落的心境……

张老师的课,之所以给我们留下这么深的印象,我觉得与教师对文本的挖掘、领悟得深入、透彻是密不可分的,是教师巧设情境,精心构建教程的结果。

一、以读代讲回归自然

五次的朗读看似简单读,却是层层递进:第一次的字正腔圆的读,读准字音,感受古文的拗口;第二次的有板有眼,在教师范读得基础上让学生注意停顿,了解古文该怎么读;三读课文,有滋有味,意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读的质量,理解课文内容;第四次的分角色代入式朗读理解知音;第五次齐读结束,真情流露。这样的朗读设计,让学生慢慢地读正确了,读通了,读明白了,使读有了层次。每次的朗读并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环环相扣,步步提升。而这样多层次,

《伯牙绝弦》说课
初中伯牙绝弦的意思 第三篇

《伯牙绝弦》说课稿

宁洱镇第一小学中心校 杨艳琼

一、说教材分析

《伯牙绝弦》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艺术的魅力”这一主题下的一篇文言文,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二篇文言文。全文共5句话,77个字,语言凝炼典雅,抑扬顿挫,内涵丰富,堪称中华优秀经典诗文中的经典,是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方法学习文言文,感受艺术魅力,并受到传统文化熏陶的典范之作。基于教材的特点,从年段教学目标“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出发,结合本册教学目标将精读课文后的习题作为教学课文时主要依据的要求以及本专题“感受艺术魅力”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以读为主,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在读中领悟学习古文的方法,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理解“知音”的真正内涵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对伯牙、子期那种高山流水般的志向和胸怀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文本的人文内涵上不作过度挖掘,而是相应地降低难度,通过朗读、背诵、自学来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理解词句意思,读懂故事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三、教学准备

本文古今字义差别不大,较容易理解,虽然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在五年级学过《杨氏之子》,已有一些文言文的阅读基础,但对文言文的阅读体验还是太少,因此,课前让学生准备课文的预习,搜集了解伯牙、钟子期的相关资料。教学中,我准备了相关的音乐和简单的教学课件。

四、说教学重、难点

在读中领悟学习古文的方法,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理解“知音”的真正内涵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五、说学情

本课教学,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的学习,尽管短小、浅显,又有古诗文学习的基础在,但遇到困难如何消除畏难情绪,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有学习兴趣,达到思维兴奋点是组织教学的关键,因此在“备教材”的同时,我也在“备学生”上下了功夫。

1.发挥范读榜样作用,增强学习动力。

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和关键都落在朗读上,要树立“朗读第一位”

的教学观,但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不易的,所以老师的精彩范读往往可以促进学生朗读欲望的产生,形成学习的动力。

2.自主合作,改变学习方式;团结协作,减轻学习压力。

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是思维火花互相碰撞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听说读写的过程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并进的过程,这无疑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因此,在突破本课教学难点―――读懂课文内容这一环节的处理上引入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3.以读为主线,教方法、养习惯。

以读为主线,初步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习惯也是相当重要的,这将为以后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我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读通、读懂、熟读成诵,感悟学习方法。

六、说教法,学法【初中伯牙绝弦的意思】

教法: 运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学法: 确定教学以读为主,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在读中领悟学习古文的方法,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细读——精读——美读——熟读成诵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悟相结合。除此之外,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还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读懂了课文内容。

七、说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路,揭题激趣:

1、播放《高山流水》。在大屏幕上播放高山流水的风景画,配上动听的音乐,让学生静静的欣赏聆听,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轻松下来,同时也为下文伯牙与子期因音乐而成为知音的学习做好了铺垫,拉近了文本和学生的距离。这样的导课非常自然,课前课始美境一体。同时,这样的教学意境潜意识地为本文后面要呈现的悲壮做了铺垫。)

2、读课题质疑,

(二)顺学而导,初读感知,体会韵味:

1、让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直到把课文读通顺 。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借助注释了解字词意思,以词句的理解提升阅读质量。教师的范读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帮助学生们读通课文,从而体会文言文的节奏美,为下面的理解和朗读奠定基础。

2、依法自学,疏通文意:

学生应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想要真正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该营造一个合作学习的民主氛围,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础。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先让学生回忆思考理解古诗文的方法,经过交流,运用看注释、请教老师同学、查工具书等方法自读自悟,揣摩句子的意思,然后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理解,最后在班上交流感悟,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也为为那些不爱发言的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由表达的空间和机会。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做有效的点拨引

导,理解善鼓琴,善听的善是善于、擅长的意思,而“善哉 ”的善表示赞叹,好的意思。了解了“念”在本文中表示想的意思,再让孩子们联系上下文,找和它意思相近的“志”字。最后指名说全文大意,相机指导学生疏通文意。

(三)高山流水遇知音:

通过想象情境,在头脑中、在学生的眼前想象山的巍峨高耸,水的浩荡无边,读出“峨峨”的重音和“洋洋”的绵长,教师和学生的引读既让这一画面定格,又更突出了伯牙的善鼓,钟子期的善听;引领学生们思考“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知”语言背后暗含的意思,从所念的有高山流水,到仿照句式补充说话“善哉,悠悠兮若白云。”“善哉,依依兮若杨柳”理解所念的还有美好动人的事物后,教师引导:让我们静下心来,再想一想,伯牙的琴声只是在表现这些美好的事物吗?古人往往诗以言志,借物抒情,他在琴声还表达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出所念的还应有理想、抱负、情操、志向、心情等。教师升华总结:如此理解我心意的朋友,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 知音!

师:人与人之间需要的正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伯牙与钟子期心心相印,他们就是一对真正的——知音。所以才会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读《警世通言》,了解伯牙和子期之间的深厚友情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通过补充资料,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无边孤寂和怀念之情,让学生为伯牙痛苦绝望的悲凉之情发出了深深感叹,理解千古知音最难觅,把听,说,读有机的结合起来,师生再用富于感情的语言朗读

文言文伯牙绝弦的意思
初中伯牙绝弦的意思 第四篇

文言文<伯牙绝弦>选自小学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注释]
绝 :断绝
善 :擅长,善于
鼓 :弹
志在高山 :心里想到高山
哉 :语气词,表示感叹也表示"啊"的意思
峨峨 :高
兮 :语气词,相当于“啊”
若 :像~~一样
洋洋 :广大
念 :心里所想的
必 :一定,必定
之:他。文言文伯牙绝弦的意思。 谓 :认为
知音 :理解自己心意,乃 :就
复:再,又
弦:在这里读作“闲”的音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 无论伯牙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中所想的。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绝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文言文大全_小学课本文言文大全
初中伯牙绝弦的意思 第五篇

小学课本中文言文大全共计27篇,详细列表如下:
<陈元方候袁公>、<孟母三迁>、<揠苗助长>、<画蛇添足>、<北人食菱>、<愚人食盐>、<父善游>、<截竿入城>、<世无良猫>、<人有亡斧者>、<滥竽充数>、<曾子杀彘>、<掩耳盗铃>、<杀骆驼破瓮>、<嫦娥奔月>、<人有负盐负薪者>、<精卫填海>、<吴起守信>、<郑人买履>、<狼>、<两小儿辩日>、<杨氏之子>、<伯牙绝弦>、<方子振学弈>、<刻舟求剑>、<矛与盾>、<鹬蚌相争>。

夏日南亭怀辛大阅读答案_夏日南亭怀辛大翻译赏析_作者孟浩然
初中伯牙绝弦的意思 第六篇

<夏日南亭怀辛大>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孟浩然。古诗全文如下: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夏日南亭怀辛大阅读答案_夏日南亭怀辛大翻译赏析_作者孟浩然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前言]
<夏日南亭怀辛大>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描绘了夏夜乘凉的悠闲自得,抒发了诗人对老友的怀念。开头写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为纳凉设景;三、四句写沐后纳凉,表现闲情适意;五、六句由嗅觉继续写纳凉的真实感受;七、八句写由境界清幽想到弹琴,想到“知音”,从纳凉过渡到怀人;最后写希望友人能在身边共度良宵而生梦。全诗写景状物细腻入微,语言流畅自然,情境浑然一体,诗味醇厚,意韵盎然,[注释]
⑴辛大:孟浩然的朋友,排行老大,名不详。夏日南亭怀辛大阅读答案_夏日南亭怀辛大翻译赏析_作者孟浩然
⑵山光:傍山的日光。落:一作“发”。
⑶池月:池边的月亮。东上:从东面升起。
⑷散发:古人男子平时束发戴帽,这里表现的是作者放浪不羁的惬意。
⑸开轩:开窗。卧闲敞:躺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⑹清响:极微细的声响。
⑺鸣琴:琴。用阮籍<咏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诗意。
⑻恨:遗憾。
⑼感此:有感于此。
⑽中宵:整夜。劳:苦于。梦想:想念。
[翻译]
傍山的日影忽然西落了,池塘上的月亮从东面慢慢升起。披散着头发在夜晚乘凉,打开窗户躺卧在幽静宽敞的地方。一阵阵的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发出清脆的响声。正想拿琴来弹奏,可惜没有知音来欣赏。感慨良宵,怀念起老朋友来,整夜在梦中也苦苦地想念。
[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五十九。下面是四川诗词学会理事、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周啸天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孟浩然诗的特色是“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皮日休),虽只就闲情逸致作清描淡写,往往能引人渐入佳境。<夏日南亭怀辛大>就是有代表性的名篇。
诗的内容可分两部分,既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开篇就是遇景入咏,细味却不止是简单写景,同时写出诗人的主观感受。“忽”、“渐”二字运用之妙,在于它们不但传达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实际的感觉(一快一慢);而且,“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只表现出一种心理的快感。“池”字表明“南亭”傍水,亦非虚设。
近水亭台,不仅“先得月”,而且是先退凉的。诗人沐浴之后,洞开亭户,“散发”不梳,靠窗而卧,使人想起陶潜的一段名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与子俨等疏>)三四句不但写出一种闲情,同时也写出一种适意——来自身心两方面的快感。
进而,诗人从嗅觉、听觉两方面继续写这种快感:“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所以“风送”时闻;竹露滴在池面其声清脆,所以是“清响”。滴水可闻,细香可嗅,使人感到此外更无声息。诗句表达的境界宜乎“一时叹为清绝”(沈德潜<唐诗别裁>)。写荷以“气”,写竹以“响”,而不及视觉形象,恰是夏夜给人的真切感受。
“竹露滴清响”,那样悦耳清心。这天籁似对诗人有所触动,使他想到音乐,“欲取鸣琴弹”了。琴,这古雅平和的乐器,只宜在恬淡闲适的心境中弹奏。据说古人弹琴,先得沐浴焚香,屏去杂念。而南亭纳凉的诗人此刻,已自然进入这种心境,正宜操琴。“欲取”而未取,舒适而不拟动弹,但想想也自有一番乐趣。不料却由“鸣琴”之想牵惹起一层淡淡的怅惘。象平静的井水起了一阵微澜。相传楚人钟子期通晓音律。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品道:“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子期品道:“洋洋兮若流水。”子期死而伯牙绝弦,不复演奏。(见<吕氏春秋·本味>)这就是“知音”的出典。由境界的清幽绝俗而想到弹琴,由弹琴想到“知音”,而生出“恨无知音赏”的缺憾,这就自然而然地由水亭纳凉过渡到怀人上来。
此时,诗人是多么希望有朋友在身边,闲话清谈,共度良宵。可人期不来,自然会生出惆怅。“怀故人”的情绪一直带到睡下以后,进入梦乡,居然会见了亲爱的朋友。诗以有情的梦境结束,极有余味。

登快阁阅读答案_登快阁翻译赏析_作者黄庭坚
初中伯牙绝弦的意思 第七篇

<登快阁>作者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其全诗如下: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登快阁阅读答案_登快阁翻译赏析_作者黄庭坚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前言]
登快阁是由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写的七言律诗。选自<山谷全集>,它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张,因而,常被评论家们作为代表作。
[译文]
我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忙碌了一天了,趁着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友人远离,[鉴赏]
黄山谷此诗起首,用通俗口语娓娓道来,但又能构思奇妙,引人入境。诗人说,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这二句,看似通俗浅近,却包涵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前句是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坐痴,复为快耳!"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还多有翻新出奇之妙。"痴儿"二字翻前人之意,直认自己是"痴儿",此为谐趣之一;"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从而增加了一气呵成之感此为妙用二;"倚晚晴"三字,更是超脱了前人的窠臼。
不仅如此,"倚晚晴"三字,还为下句的描写,作了铺垫渲染,使诗人顺势迸出了"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绝唱。远望无数秋山,山上的落叶飘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这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读这样的诗句,不禁使人想起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谢眺"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的名句。
五、六二句,是诗人巧用典故的中句。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吕氏春秋·本味篇>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史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晋书·阮籍传>)。诗人这二句大意是说,因为知音不在,我弄断了琴上的朱弦,不再弹奏,于是只好清樽美酒,聊以解忧了。此处"横"字用得很生动,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托了出来。
此诗极受后人称赏。姚鼐称此诗"豪而有韵,此移太白歌行于七律内者";方东树评析说:"起四句且叙且写,一往浩然,五、六句对意流行。收尤豪放。此所谓寓单行之气于排偶之中者。"这些评析都是十分切中肯綮的。翁方纲评黄山谷诗云:"坡公之外又出此一种绝高之风骨,绝大之境界,造化元气发泄透矣。"细吟此诗,当知无愧。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677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