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初中作文】
初中古诗词赏析阅读10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溪。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1“苍苍”“凄凄”“采采”属于叠词,诗中使用这些叠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3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_______的晚秋画面_____出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4“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属于______描写,有什么作用?
5全诗换字换词,第一章的韵脚是“______”,押韵的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三章的韵脚是___。这样换字换韵起到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效果。
登幽州台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3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4给全诗划分朗读节奏(在原文上划分)。
5“独”字表现了作者________的心境。
夜宿七盘岭沈佺期(唐)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注释】①沈佺(quán)期:唐代诗人。 ②平仲:银杏的别称。浮客:游子。诗人自指。 1“夜宿七盘岭”中“宿”字的意思是________。
2“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2分)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 4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分别是如何描写景物的?请简要分析。
①湖口送友人李频(唐)
②③④⑤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⑥⑦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注释】①湖:指洞庭湖。②中流:指江心。③湘烟:指雾霭。④楚田:指田野。⑤云梦雪:指洞庭湖以北地区下起了茫茫飞雪。⑥风波尽日依山转:写出了洞庭湖波浪翻涌、奔腾不息的样子。⑦星汉通宵向水悬:写出了星河璀璨、天色湖水连成一片的景象。 1首联中写了哪些物象?古诗词常在物象中寄寓某种情感或精神,南宋词人陆游的《卜算
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一句通过“梅花”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2“离人独上洞庭船”一句中的“独”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4分)
3首联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此画面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心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诉衷情宋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使用了____修辞手法。诗中“觅封侯”用了(人名)投笔从戎、立功异域的典故,意在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采用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3这首词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词人形象。 4谈谈你对词中“泪空流”中“空”字的理解。
5这首词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归嵩山作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这首诗是王维仕途失意、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
长薄:绵延的草木丛。迢递:形容山峰高远的样子。闭关:佛家闭门静修。
1首联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颔联写___、____,其实乃托物寄情,写自己归山时________的心情,如流水归隐之心不改,如禽鸟至暮知还。
2颈联描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意象,是寓情于景,_____出诗人_____________的感情。
3有人对尾联中“闭关”一词甚为赞赏,认为这个词一语双关很是巧妙。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闭关”的理解。(4分)
蒹葭
1这三个词都是描写芦苇茂盛的样子,具有音乐美和节奏感,使这首诗读起来更加上口,意境更加优美。
2 D
3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衬托内心的空虚惆怅
4景物描写,既点明了地点和景物,又点明了时节,渲染了一种苍凉幽渺的氛围和色调。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
5 ang 苍、霜、方、长、央“i”“一唱三叹”
【译文】
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旁。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流而下寻她,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密又繁,晶莹露水还未干。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
道路崎岖难登攀。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芦苇片片根连根,晶莹露珠如泪痕。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艰险如弯绳。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登幽州台
1联想: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情感:对不被理解、怀才不遇的悲叹
2“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孤独感。
3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4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5;孤独(寂寞、凄凉)。
夜宿七盘岭
1住宿(住);过夜
2围绕“山月近得仿佛就在窗前;银河低得好像要流进房门”回答。(并2分,每点1分, 意思对即可)
3围绕“独宿异乡的愁思(惆怅、失意);对故乡的依恋”回答出一点即(共2分)示例:这首诗通过描写旅途夜宿七盘岭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独宿异乡的愁思(惆怅的悄绪),流露出对故乡的依恋。
4颔联运用夸张的手法,用月亮仿佛就在窗前、银河好像就要流进房门衬托蜀道之高。颈联主要从视觉和听觉等角度描写浓绿的银杏树和悲啼的杜鹃,表现诗人夜宿七盘岭的所见所闻。 译文:我独自远游在千里之外,如今在七盘山的西面高枕而卧。拂晓的残月很近地挨着窗子,天上的银河向西低垂,仿佛要从门户中流入。在这芬芳艳美的春天,银杏树一片翠绿,凄清的夜里,传来了子规的哀啼。我孤身在外,无依无靠,空自留在这里听那子规的凄鸣,褒城里传来公鸡报晓之声。
湖口送友人
1意象:暮霭、芦苇、田野。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花寄寓自己坚贞不屈的品质,表达了自己孤雅高洁的志趣。
2“独”是独自的意思,这里是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和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3首联描写诗人在湖口送别友人所见的一幅莽苍深远空旷的湘江暮色图。这幅画面既点出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烘托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落寞气氛(或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4尾联包含了诗人的孤寂之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译文:傍晚时分,湘江水流在暮霭的笼罩之下更加浩渺,两岸漫无边际的芦苇连接着广袤的田野。严冬快要过去了,大雁冲起云梦泽的积雪,准备往北飞去了。在这样的日子里,友人来到洞庭湖边登上了北去的航船。友人归去,一路上将日夜兼程。白天劈波斩浪,顺着水势依山而转;夜里仰望星河,望着星空笼罩着浩瀚的洞庭湖面。梅花凋零腊月将尽,友人回到家刚好赶上新年,与家人团聚将是多么幸福啊。
诉衷情
1 排比班超 作者报效国家,收拾旧河山的壮志。
2抒情(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
3塑造了鬓发已白、雄心不减、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爱国词人的形象。
4一个“空”字既写了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了对君臣尽醉的偏安东南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意对即可)
5示例:词人用昔日匹马驰骋疆场与今日蒙尘貂裘战袍作对比,心在前线战场(天山),身却
不得不退居家乡(沧州)。如此强烈的对比,深层次地揭示了词人的崇高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的矛盾和报国无门的愤懑。(意对即可。)
翻译:回忆当年奔赴万里外的边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从 前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醒后不知它在何处?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黯淡。 金兵还未消灭,自己的双鬓却早已斑白,如秋霜,只能凭忧国的眼泪白白地流淌。谁料我这一生,心始终在抗金的前线,人却老死在沧州。
归嵩山作王维
1水鸟 悠然自得
2荒城、古渡、落日、秋山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越感到凄清的心境。
3①“闭关”二字语意双关,不仅指关门的动作,而且蕴含与世俗绝交、不再过问社会人事之意。(2分)②“闭关”二字点明了辞官归隐的宗旨。从“闭关”二字中,我们再次看到了诗人此时的心情又趋于淡泊恬静。(2分)
译文
清澈的川水环绕一片草木,驾车马徐徐而去从容悠闲。
流水好像对我充满了情意,傍晚的鸟儿随我一同回还。
荒凉的城池靠着古老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金色秋山。
在遥远又高峻的嵩山脚下,闭上门谢绝世俗度过晚年。
唐诗鉴赏(一)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1.颔联写了什么?
2.用两句话说一说颈联听写的内容。
3.尾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与你初中学过的用了同一种手法的一首唐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首唐诗的题目是什么?
唐诗鉴赏(二)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元九,唐代诗人元稹。他曾和白居易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写这首诗时,元稹被贬通州(四川),白居易正在被贬江州(江西)的途中。
1.向来诗家最忌重复,小诗尤其如此。可这首绝句一反故常,四句三用“灯”字,以“灯 前”、“灯残”、“灭灯”三个意象,前后映照,突出
2.全诗最后以景结情。其中的“风浪”既实指 也喻指
3.这首绝句,字面上“读君诗”,主题则应是“忆斯人”,表达诗人在《琵琶行》中所说的 “
唐诗鉴赏(三)
戏为六绝句(其二)
杜 甫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1.“王杨卢骆”是指初唐四个诗人。这四人合称为“”。
2.“轻薄为文”是什么意思?
3.“尔曹”是指那些对“四杰”“不废江河万古流”
来比喻唐诗鉴赏(四)
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 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谓水流。
1.首联用一“”字,奠定全诗的基调,诗人用低沉的笔触,描绘咸阳城傍晚时 的景致,抒发苍凉伤感的情怀。
2.颔联写云生日落,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现多用“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名句 比喻什么?
3.颈联写了作为何朝何代国都的咸阳的何种景象?
4.尾联“行人”即过客,也包括作者在内,结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唐诗鉴赏(五)
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十五夜望月”中“望月”的时间是初秋、中秋,还是深秋?请说明判断的理由。
2.这首诗与李白的《静夜思》写的都是远客思乡之情,它们写景抒情的方法一样吗?请作 具体分析。
唐诗鉴赏(六)
从 军 行
杨 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①西京:长安。②牙璋:皇帝调兵的符信。③龙城:匈奴名城 ④百夫长:泛指低级军官。
1.这首短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介书生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诗中既 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请从诗中一一找出。
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有: 渲染环境气氛的句子是 2.细读尾联,体味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④①②③
3.这首诗的内容与形式都堪称完美。整齐的对仗,使诗更有节秦和气势,诗中哪几联属对 仗(对偶)?
宋诗鉴赏(一)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1.这首诗是作者被贬为夷陵县令时所作。诗的前两联主要是写景,写出了
2.这首诗在遣词造句方面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选取你最欣赏的一例加以说明。
宋诗鉴赏(二)
乡 思
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1.诗人在之时,极目天涯时见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诗人见到了 诗人的感受2.诗人的视野是由而,诗的意境则是由。
3.诗在时间、空间、光色及结构上组成了一个浑成统一的艺术境界,给人
宋诗鉴赏(三)
夏日三首(其一)
张 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判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注]此诗是张耒罢官闲居乡里之作。
1.诗的前六句描写了夏日村居之景,请细细诵读,从三个角度理出诗人写景的顺序。 2.诗的后两句抒写了诗人夏日村居之情,请作具体解说。【当年万里觅封侯全诗】
3.诗中写景写情、情景交融,这都是因为抓住了一个“ 别有神韵。
4.诗人在写景时,运用了一种什么手法?
宋诗鉴赏(四)
金陵驿二首(其一)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这首诗是祥兴元年(1278)文天祥被俘后,次年押赴元都燕京(今北京)途经金陵时所作。
1.诗中“ 囚徒的诗人已经无能为力,只能发出“”的感慨。
2.诗中的二个问句,用了的修辞方法,流露出诗人
3.这首诗的尾联与诗人写的另一首诗《过零丁洋》的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汗青”相比,有什么异同?
答: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这首诗的尾联 《过零丁洋》的尾联宋诗鉴赏(五)
病 牛
李 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注]李纲官至宰相,因反对媾和,力主抗金被贬谪武昌。箱:通“厢”,仓禀。
1.这首诗实非写牛,而是诗人自喻坎坷和辛酸。“牛”为何而“病”?“力尽筋疲谁复伤” 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2.三、四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病牛”的什么精神?
3.就这首诗的表现手法作一点浅析。
宋诗鉴赏(六)
秋日三首(其一、其二)
秦 观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 青虫相对吐秋丝。
[注]①邗沟:邗江 ②菰蒲:水生植物 ③月团:茶饼 ④瀹:yuè煮
1.这两首诗内容与写法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点,请细读之后,一一找出。
两首诗的相同之处(不少于三处)
两首诗的不同之点(不少于三点)
2.第一首三、四句,先设“疑”,后解“疑”,暗示了 3.第二首一、二句,写了二个细节,一是二是,说明 主人4.请给这两首诗各拟一个题目
宋词鉴赏(一)
诉 衷 情
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科,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陆游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但却屡遭贬黜,有志难申。词用了对比写法:以 与形成鲜明对比。
2.词的上阕“觅封侯”表达的是作者 流”表达的是作者心情。
3.“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宋词鉴赏(二)
浣 溪 沙
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天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③④②①
2014年初三二模诗歌赏析
【宝山区、嘉定区】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当年万里觅封侯全诗】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6. “乱花”的意思是_________。(2分)
7.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2分)
A.全诗以春为描写对象。
B.全诗以“行”为叙写线索。
C.这首诗从西湖初春写起至暮春绿杨浓萌景色结束。
D.这首诗写出早春西湖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6、 纷繁的花 7.C(本诗描写的都是早春之景,没有暮春之景)
【长宁区】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蝶恋花》和《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各有一个词语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基调,它们分别是:“ ”和“ ”。(2分)
7.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柳词抒写儿女之情,苏词抒写家国天下的抱负。
B.柳词采用引用,苏词多用典故。
C.柳词委婉含蓄,苏词豪放激越。
D.柳词结尾出现名句,苏词通篇是名句。
6.愁(春愁)狂 7.D
【奉贤区】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孤蓬”在诗中喻指 (2分)
7、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点明了与友人告别的地点。
B、颔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漂泊天涯的深切关怀和不舍之情。
C、颈联中用“浮云”来比喻自己,抒发了诗人的孤独之情。
D、整首诗写景自然明快,流淌着友人间温馨的情谊。
6、远行的朋友(2分) 7.C(2分)
【虹口区】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6.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觅封侯”一句意思是不远万里寻找封侯的机会。
B.“关河”原意是关塞河防,借指山川险要的地方。
C.“胡”原指北方或西方的少数民族,词中指金兵。
D.“沧洲”借指诗人隐居故乡绍兴镜湖边上的三山。
7. 全词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2分)
6.A 7.报国无门或壮志难酬
【黄浦区】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诗中的“孤蓬”喻指 。(2分)
7、以下哪一个情景,可用“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来抒发你的情感?(
A、放学途中,你与昔日的小学同桌偶遇。
B、班长告诉你,他只能回原籍参加中考。
C、语文老师说,他下学期将去云南支教。
D、你到机场去送外公外婆去欧洲四国旅游。
6、(2分)远行的朋友(只写“友人”、“朋友”得1分) 7、B(2分)
【金山区】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诗中用“ ”、 “ ”喻指远行的朋友。(2分)
7、以下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是( )(2分)
A、首联“横”字勾勒出山之静态,“绕”字画出水之动态。
B、颔联紧扣题目,表达出对友人漂泊生涯的关切与不舍。
C、颔联以“浮云”、“落日”作比,写出依依惜别的深情。
D、尾联用“班马鸣”直接抒发了诗人不忍离别的情感。
6.孤蓬(1分)、浮云(1分) 7.D(2分) 2分)
【静安、青浦、崇明】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诗人用“ ”和“ ”形容友人此去漂泊无定的生活。(每格1字)(2分)
7、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一联写送别的环境清新如画。 B、第二联表达对友人的关切、不舍。
C、第三联点出黄昏,更显愁苦之深。 D、第四联借“班马鸣”道出惜别之意。
6.孤蓬(1分) 浮云(1分) 7.C(2分)
【闵行区】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青青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诗歌中的“乡关”的意思是 (1分)
7、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以仙人驾鹤而去的传说入笔,营造了神秘、优美而空灵的意境。
B、诗歌从“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多个角度描绘了黄鹤楼的景色。
C、颈联“萋萋”句实写眼前之景物,描绘了一个凄切、伤感的画面。
D、诗歌描写了登临黄鹤楼远眺的所见所思,抒发了漂泊的伤感与乡愁。
6.(1分)故乡 7.(3分)C
【浦东新区】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诗中“历历”的意思是 (2分)
7、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昔人”是指多年前在黄鹤楼告别诗人的老朋友。
B.“晴川”、“汉阳”、“鹦鹉洲”都是地名。
C.诗人先仰观,再俯瞰,登楼所见之景气象阔大。
D、暮色中的”乡关”之景唤起了诗人内心无尽的惆怅。
6.(2分)清楚可数的样子
7.(2分)C 8.(2分)《史记》(1分) 司马迁(1分)
【普陀区】【当年万里觅封侯全诗】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 “狂”在词中的意思是 。(2分)
7.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上片“卷”字,写出猎队武士乘马飞驰的勇武。
B.上片“亲射虎,看孙郎”,体现作者身手不凡。
C.下片作者自比魏尚,感叹身世,抑郁不得志。
D.下片结尾三句抒发自己抗击侵略者的雄心壮志。
6.(2分)豪情 7.(2分)C
【松江区】
黄鹤楼(唐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下列句子与划线句抒发的情感相近的一项是 。(2分)
A.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B.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C.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D.夕阳西下,。
7、颈联具体地描绘了一幅 的美丽画面,反衬了作者内心的惆怅与伤感。(2分)
6.D 7.晴空下草木茂盛
【徐汇区】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诗中“孤蓬”喻指_________。(2分)
7、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描绘了青山白水的美景。 B、颔联点明了送别友人的主题。
C、颈联烘托出游子的思乡之情。 D、本诗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
6.(2分)远行的朋友 7.(2分)C
【杨浦区】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诗中“春芳歇”的意思是 。(2分)
7.下列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描绘了山居秋日新雨之时的薄暮之景,清新宜人。
B.“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句以静写动,以无声衬有声,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
C.诗歌是以“空山”,为背景,写出了清幽静美的意境,具有鲜明的画面感。
D.诗歌寄托了诗人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洁的情怀。
6.春天的芳华凋谢了。(2分) 7.C(2分)
【闸北区】
蝶恋花 【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6.词中“黯黯”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7.对下列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写主人公登高望远,春愁油然而生。
B.下阕写主人公痛饮高歌却无法排遣春愁。
C. 从全词来看,词人借用春草表达自己倦游思归的感情。
D. 词的最后两句直抒胸臆,揭示了春愁原来是相思所致。
6.心情沮丧忧愁(2分) 7.C(不是倦游思归)(2分)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作者是宋代文学家陆游。其全诗如下: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翻译赏析_作者陆游。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前言]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词作。此词描写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上片开头追忆作者昔日戎马疆场的意气风发,接写当年宏愿只能在梦中实现的失望;下片抒写敌人尚未消灭而英雄却已迟暮的感叹。全词格调苍凉悲壮,语言明白晓畅,用典自然,不着痕迹,不加雕饰,如叹如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译文]
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敌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
[鉴赏]
这首词是陆游晚年的作品。下面是资深教育家、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孔子学院澳方院长、澳洲国立等大学博导史双元先生对此词的赏析。
积贫积弱,日见窘迫的南宋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但这又是一个英雄“过剩”的时代。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壮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历史的秋意,时代的风雨,英雄的本色,艰难的现实,共同酿成了这一首悲壮沉郁的<诉衷情>。
作这首词时,词人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但壮志不得实现,雄心无人理解,虽然“男儿到死心如铁”,无奈“报国欲死无战场”,这种深沉的压抑感又形成了词作中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词作说尽忠愤,回肠荡气。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开头两句,词人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当年”,指1172年(乾道八年),在那时陆游来到南郑(今陕西汉中),投身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在前线,他曾亲自参加过对金兵的遭遇战。“觅封候”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侯”的典故,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自许封侯在万里”(<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一个“觅”字显出词人当年的自许、自负、自信的雄心和坚定执着的追求精神。“万里”与“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匹马征万里,“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谢池春·壮岁从戎>),呈现出一派卓荦不凡之气。“悲歌击筑,凭高酹酒”(<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呼鹰古垒,截虎平川”(<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那豪雄飞纵、激动人心的军旅生活至今历历在目,时时入梦,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强烈的愿望受到太多的压抑,积郁的情感只有在梦里才能得到宣泄。“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在南郑前线仅半年,陆游就被调离,从此关塞河防,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愿望,而梦醒不知身何处,只有旧时貂裘戎装,而且已是尘封色暗。一个“暗”字将岁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尘堆积之暗淡画面,心情饱含惆怅。
上片开头以“当年”二字楔入往日豪放军旅生活的回忆,声调高亢,“梦断”一转,形成一个强烈的情感落差,慷慨化为悲凉。至下片则进一步抒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跌入更深沉的浩叹,悲凉化为沉郁。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这三句步步紧逼,声调短促,说尽平生不得志。放眼西北,神州陆沉,残虏未扫;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苍;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未”“先”“空”三字在承接比照中,流露出沉痛的感情,越转越深:人生自古谁不老?但逆胡尚未灭,功业尚未成,岁月已无多,这才迫切感到人“先”老之酸楚。“一事无成霜鬓侵”,一股悲凉渗透心头,人生老大矣。然而,即使天假数年,双鬓再青,也难以实现“攘除奸凶,兴复汉室”的事业。“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云外华山千仞,依旧无人问”。所以说,这忧国之泪只是“空”流,一个“空”字既写了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了对君臣尽醉的偏安东南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最后三句总结一生,反省现实。“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洲”指闲居之地,“此生谁料”即“谁料此生”。词人没料到,自己的一生会不断地处在“心”与“身”的矛盾冲突中,他的心神驰于疆场,他的身却僵卧孤村,他看到了“铁马冰河”,但这只是在梦中,他的心灵高高扬起,飞到“天山”,他的身体却沉重地坠落在“沧洲”。“谁料”二字写出了往日的天真与此时的失望,“早岁那知世事艰”,“而今识尽愁滋味”,理想与现实是如此格格不入,无怪乎词人要声声浩叹。“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两句作结,先扬后抑,形成一个大转折,词人犹如一心要搏击长空的苍鹰,却被折断羽翮,落到地上,在痛苦中呻吟。
陆游这首词,确实饱含着人生的秋意,但由于词人“身老沧洲”的感叹中包含了更多的历史内容,他的阑干老泪中融汇了对祖国炽热的感情,所以,词的情调体现出幽咽而又不失开阔深沉的特色,比一般仅仅抒写个人苦闷的作品显得更有力量,更为动人。
1、凌澌冲泪眼,重叠自西来。即夜寒应合,非春暖不开。岂无登陆计,宜弃济川材。愿寄浮天外,高风万里回。怀才不遇的诗句。——唐·项斯<黄州暮愁>
2、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唐·刘长卿<谪仙怨>
3、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唐·李商隐<贾生>
4、云峰满目放春晴,历历银勾指下生。怀才不遇的诗句。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唐·鱼玄机<游崇真观南楼睹新及第题名处>
5、北山有芳杜,靡靡花正发。未及得采之,秋风忽吹杀。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6、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唐·张九龄<感遇>
7、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杜甫<登楼>
8、至死不忘报国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诉衷情>
9、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唐·张九龄<感遇>
10、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1、好领青衫,全不向诗书中得。还也费区区造物,许多心力。未暇买田清颍尾,尚须索米长安陌。有当时黄卷满前头,多惭德。思往事,嗟儿剧。怜牛后,怀鸡肋。奈棱棱虎豹,九重九隔。三径就荒秋自好,一钱不直贫相逼。对黄花常待不吟诗,诗成癖。——宋·史达祖<满江红书怀>
12、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唐·之问<送杜审言>
13、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
15、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唐·张九龄<感遇>
16、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
17、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18、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唐·李白<行路难>
19、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20、岑参北山有芳杜,靡靡花正发。未及得采之,秋风忽吹杀。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四时常作青黛色,可怜杜花不相识。——唐<感遇>
21、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诉衷情>
22、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唐·杜甫<登岳阳楼>
23、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秦韬玉<贫女>
24、苍生喘未苏,贾笔论孤愤。文采风流今尚存,毫发无遗恨。凄恻近长沙,地僻秋将尽。长使英雄泪满襟,天意高难问。——宋·冠卿<卜算子秋晚集杜句贾傅>
25、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唐·杜甫
26、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27、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唐·杜甫<宿府>
28、紫阁峰西清渭东,野烟深处夕阳中。风荷老叶萧条绿,水蓼残花寂寞红。我厌宦游君失意,可怜秋思两心同。——唐·白居易<县西郊秋寄赠马造>
29、少读诗书陋汉唐,莫年身世寄农桑。骑驴两脚欲到地,爱酒一樽常在旁。——宋·陆游<自嘲>
30、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李纲·<病牛>
3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唐·李白<秋浦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