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坞古诗什么意思

| 节日作文 |

【www.guakaob.com--节日作文】

古诗田园乐和莲花船大意
莲花坞古诗什么意思 第一篇

田园乐 (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尤眠。

【大意】红色的桃花瓣上还含着昨天的雨滴,雨后的柳树笼罩在早晨的烟雾之中。昨夜被雨水打落的花瓣,家童还没有打扫。黄莺啼鸣,山客还在睡觉。

莲花坞 (唐 王维)

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弄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

【大意】姑娘们每天都要出去采莲,因为水洲很长,所以常常忙到日落才回家。撑篙时,她们不让水花溅起来,恐怕弄湿了自己的红衣衫。

莲花坞教学设计
莲花坞古诗什么意思 第二篇

《莲花坞》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古诗内容。

3.能正确地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咱们来学习一首古诗,它们的名字是《莲花坞》。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古诗内容。

3.能正确地背诵古诗。

指生读学习目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目标己经明确了,你们有信心实现目标吗?老师相信,只要大家认真自学,一定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的。

三、先学

(一)自学指导

1.请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古诗两遍。要求:把字音读准确,诗句读通顺,并读出一定的语气。2.读古诗找出你不懂的地方,可以问同桌,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两遍。

3.小组内两两互读古诗。

(二)自学检测

指名朗读全诗,组织正音。教师相机运用范读、领读、齐读等方式,读出一定的节奏和语气。【莲花坞古诗什么意思】

四、后教

合作交流:

1. 请根据古诗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小组内交流讨论这首诗的内容。

2. 《莲花坞》这一首诗描写了一种怎样的情景呢?从这首诗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教师点拨:

1.“坞”,这里指在水边建造的停船用的地方。“洲”,水中的陆地。“篙”,撑船用的工具。

2. 日日采莲劳作,天天早出晚归,这是十分辛苦的工作,然而诗中的采莲人自有他们的生活乐趣。“弄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采莲人对莲花的珍爱与怜惜,同时也表明他们热爱平常生活、珍惜美好事物的情操。诗中流淌的是诗人悠然的闲情逸致。

五、训练

1.结合古诗内容,学生自由背诵。

2.同桌互背。

3.小组展示背诵。

4.练习书写【莲花坞古诗什么意思】

【教学反思】

古诗注音译文
莲花坞古诗什么意思 第三篇

古诗三级注音译文

1、《yì shuǐ sînɡ biã》 【tánɡ 】 luî bīn wánɡ

《易 水 送 别》 【 唐 】 骆 宾 王

cǐ dì biã yān dān , zhuànɡ shì fà chōnɡ ɡuān 。

此 地 别 燕 丹 , 壮 士 发 冲 冠 。

xī shí rãn yǐ mî , jīn rì shuǐ yïu hán 。

昔 时 人 已 没 , 今 日 水 犹 寒 。

[译文]想当年,荆轲和燕太子丹在此诀别,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昔时的侠士已经不在了,然而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2、《shān zhōnɡ》 【tánɡ】 wánɡ wãi

《 山 中 》 【唐 】 王 维

jīnɡ xī bái shí chū, tiān hán hïnɡ yâ xī。

荆 溪 白 石 出 , 天 寒 红 叶 稀。

shān lù yuán wú yǔ, kōnɡ cuì shī rãn yī。

山 路 元 无 雨, 空 翠 湿 人 衣。

[译文]初冬天寒水浅,露出磷白石。因天寒红叶变的稀了。尽管冬令天寒,但整个秦岭山中,仍是苍松翠柏,蓊郁青葱。山路顺溪穿行在无边的浓翠之中,就象被笼罩在一片空翠之中,身心都受到它的侵染。纵然无雨,却自然感到“空翠湿人衣”了。这幅由白石磷*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烂鲜明。富有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

3、《shān zhōnɡ》 【 tánɡ】 wánɡ bï

《 山 中 》 【唐 】 王 勃

chánɡ jiānɡ bēi yǐ zhì , wàn lǐ niàn jiānɡ ɡuī 。

长 江 悲 已 滞 , 万 里 念 将 归 。

kuànɡ shǔ ɡāo fēnɡ wǎn , shān shān huánɡ yâ fēi 。

况 属 高 风 晚 , 山 山 黄 叶 飞 。

[译文]长江好似为我悲伤而滞留,万里远游之人,盼望着能早日回家。更何况在这秋风瑟瑟,暮气沉沉的傍晚;更难耐深山重重,黄叶满山飘飞。

4、《zhïnɡ biã zhōu shànɡ shū》【běi zhōu 】 yǔ xìn

《 重 别 周 尚 书》 【 北 周 】 庾 信

yánɡ ɡuān wàn lǐ dào , bú jiàn yì rãn ɡuī 。

阳 关 万 里 道 , 不 见 一 人 归 。

【莲花坞古诗什么意思】

wãi yǒu hã biān yàn , qiū lái nán xiànɡ fēi 。

唯 有 河 边 雁 , 秋 来 南 向 飞 。

[译文]从阳关到江南的万里长路,不见一人归去。只有河边的大雁,在秋天到来的时候会向南飞去。

5、《chán》 【tánɡ 】yú shì nán

《蝉 》 【唐 】 虞 世 南

chuí ruí yǐn qīnɡ lù , liú xiǎnɡ chū shū tïnɡ 。

垂 緌 饮 清 露 , 流 响 出 疏 桐 。

jū ɡāo shēnɡ zì yuǎn , fēi shì jiâ qiū fēnɡ 。

居 高 声 自 远 , 非 是 藉 秋 风 。

[译文] 蝉垂下自己的头,吮吸着甘甜的清露,迷人的鸣叫声从高大的梧桐树上传出。因为蝉身居高处,鸣叫声自然传得很远,并不是借助秋风才传到四方。

6、《yǒnɡ fēnɡ》 【tánɡ 】 yú shì nán

《咏 风》 【 唐】 虞 世 南【莲花坞古诗什么意思】

zhú wǔ piāo qīnɡ xiù , chuán ɡē ɡînɡ rào liánɡ 。

逐 舞 飘 轻 袖 , 传 歌 共 绕 梁 。

dînɡ zhī shēnɡ luàn yǐnɡ , chuī huā sînɡ yuǎn xiānɡ 。

动 枝 生 乱 影 , 吹 花 送 远 香 。

[译文] 长袖轻飘,大家起舞蹁跹,共歌一曲,歌声绕梁,经久不息。风吹动树枝,影子随之摇动,和风将花香吹送到远方。

7、《fànɡ yú》 【tánɡ】 lǐ qún yù

《放 鱼》 【唐 】 李 群 玉

zǎo mì wãi lïnɡ qù , jiānɡ hú mî màn yïu 。

早 觅 为 龙 去 , 江 湖 莫 漫 游 。

xū zhī xiānɡ ěr xià , chù kǒu shì xiān ɡōu 。

须 知 香 饵 下 , 触 口 是 铦 钩 。

[译文] 龙去:旧有鱼化龙之传说。銛:锋利。

这当然是借放鱼来寄喻。世路险恶,随地潜伏陷井。香饵之内,隐蔽杀机,一不小心,便要上当。奉劝贪欲旺盛的人,以此为座右铭。

8、《dù hàn jiānɡ》【tánɡ】 sînɡ zhī wân

《渡 汉 江 》 【唐】 宋 之 问

lǐnɡ wài yīn shū duàn , jīnɡ dōnɡ fù lì chūn 。

岭 外 音 书 断 , 经 冬 复 历 春 。

jìn xiānɡ qínɡ ɡânɡ qiâ , bù ɡǎn wân lái rãn 。

近 乡 情 更 怯 , 不 敢 问 来 人 。

[译文] 我离开了家乡到了岭南,经过了汉江,又到了泷州.因为交通不方便,我和家人失散,已经有很长时间了.现在我渡过汉江赶回家乡去,怎知离家越近,心情就越急迫.以为怕家人已经遭受自己牵连而发生不幸的事情,以致遇到认识的人,也不敢问家里人的情况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回乡途中,复杂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关心和思念.

9、《 jiānɡ cūn yâ bï 》 【 tánɡ 】 xiànɡ sī

《 江 村 夜 泊 》 【 唐 】 项 斯

yuâ luî jiānɡ lù hēi , qián cūn rãn yǔ xī 。

月 落 江 路 黑 , 前 村 人 语 稀 。

【莲花坞古诗什么意思】

Jǐ jiā shēn shù lǐ , yì huǒ yâ yú ɡuī 。

几 家 深 树 里 , 一 火 夜 渔 归 。

[译文] 这首诗描写了一幅美妙的夜景图。月亮刚落下去,天还没亮,路上还是黑的,村前偶有几个人说着话经过。树丛中有几户人家,一个打渔的人举着火把回家了。

10、《 shān yǔ 》 【 yuán】 xiâ xùn

《 山 雨 》 【 元 】 偰 逊

yí yâ shān zhōnɡ yǔ, lín duān fēnɡ nù háo 。

一夜 山 中 雨, 林 端 风 怒 号 。

bù zhī xī shuǐ chánɡ, zhǐ juã diào chuán ɡāo 。

不 知 溪 水 长 , 只 觉 钓 船 高 。

[译文] 山中下了一夜的雨,风在树林顶端怒号。我不知道溪水涨了,只是发觉钓鱼的小船更高了。

11、《 rãn rì sī ɡuī 》 【 suí 】 xuē dào hãnɡ

《 人 日 思 归 》 【 隋 】 薛 道 衡

rù chūn cái qí rì , lí jiā yǐ âr nián 。

入 春 才 七 日 , 离 家 已 二 年 。

rãn ɡuī luî yàn hîu , sī fā zài huā qián 。

人 归 落 雁 后 , 思 发 在 花 前 。

[译文] 诗人在旧年的岁末来到南方,转眼进入新年的正月初七,时间虽短,却已经历了旧年和新年两个年头。七天和两年的对比,表达了诗人的思乡心切。大雁是候鸟,每年春天北归。这时大雁从南方飞回北方,自己却没有回家,落在大雁的后面;江南初春的花朵原本是让人快乐的,自己因为思乡,在花前反而更惆怅了。

12、《 zǎo mãi 》 【 sînɡ 】 dào yuán

《 早 梅 》 【 宋 】 道 源

wàn shù hán wú sâ , nán zhī dú yǒu huā 。

万 树 寒 无 色 , 南 枝 独 有 花 。

xiānɡ wãn liú shuǐ chù , yǐnɡ luî yě rãn jiā 。

香 闻 流 水 处 , 影 落 野 人 家 。

[译文]寒气笼罩下的千万棵树木见不到一丝春色,只有向南的树枝上有一朵梅花孤独地开放。阵阵香气从潺潺流水中传出,树影随着日光慢慢移动到野外的村庄。

13、《 zhōnɡ nán wànɡ yú xuě 》 【 tánɡ】 zǔ yǒnɡ

《 终 南 望 余 雪 》 【 唐 】 祖 咏

zhōnɡ nán yīn lǐnɡ xiù , jī xuě fú yún duān 。

终 南 阴 岭 秀 , 积 雪 浮 云 端 。

lín biǎo mínɡ jì sâ , chãnɡ zhōnɡ zēnɡ mù hán 。

林 表 明 霁 色 , 城 中 增 暮 寒 。

【莲花坞古诗什么意思】

[译文] 终南山的北面,因为不朝阳,所以容易积雪。山高岭峻,遥望岭上积雪,好似浮在云端。因为是雪后的傍晚,所以太阳光只能是微光抹林梢,天虽然放晴了,可是“风后暖,雪后寒”,特别是这雪后的傍晚,城里会因此而更加寒冷。

14、《 tái 》 【 qīnɡ 】 yuán mù

《 苔 》 【 清 】 袁 牧

bái rì bú dào chù , qīnɡ chūn qià zì lái 。

白 日 不 到 处 , 青 春 恰 自 来 。

tái huā rú mǐ xiǎo , yě xuã mǔ dān kāi 。

苔 花 如 米 小 , 也 学 牡 丹 开 。

[译文] . 苔虽然在阳光不能照到的地方, 又那么渺小,悄然的开着,不引人注目,更无人喝彩。但是它仍然那么执著的开放,毫不自惭形秽,在逆境中有勇气实现自己的价值,充满自信,认真的把自己最美的瞬间,毫无保留地绽放给了这个世界。只是一朵苔花,但是,也努力地像牡丹那样开放。

15、《 ɡuī yàn 》【 tánɡ】 dù fǔ

《 归 雁 》 【 唐 】 杜 甫

chūn lái wàn lǐ kâ, luàn dìnɡ jǐ nián ɡuī 。

春 来 万 里 客, 乱 定 几 年 归 。

莲花坞翻译赏析_作者王维
莲花坞古诗什么意思 第四篇

<莲花坞>作者为唐代文学家王维。其诗词全文如下:
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
弄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
[译文]
天天去采摘莲子,只因路途遥远,所以常常傍晚才回来。莲花坞翻译赏析_作者王维。竹篙撑水的时候不要溅起水波,只怕沾湿了我那像红莲一样的衣服。
[鉴赏]
日日采莲劳作,天天早出晚归,这是十分辛苦的工作,然而诗中的采莲人自有他们的生活乐趣。“弄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采莲人对莲花的珍爱与怜惜,同时也表明他们热爱平常生活、珍惜美好事物的情操。诗中流淌的是诗人悠然的闲情逸致。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开元九年(721年)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莲花坞翻译赏析_作者王维。后归至长安。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擢为右拾遗。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二十四年 (736)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他原信奉佛教,此时随着思想日趋消极,其佛教信仰也日益发展。他青年时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后一度家于终南山,后又得宋之问蓝田辋川别墅,遂与好友裴迪优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天宝十五载(756)安史乱军陷长安,玄宗入蜀,王维为叛军所获。服药佯为□疾,仍被送洛阳,署以伪官。两京收复后,受伪职者分等定罪,他因所作怀念唐室的<凝碧池>诗为肃宗嘉许,且其弟王缙官位已高,请削官为兄赎罪,故仅降职为太子中允,后复累迁至给事中,终尚书右丞。

古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阅读答案_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翻译赏析_作者韩愈
莲花坞古诗什么意思 第五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其全文诗词如下: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前言]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唐代诗人韩愈写给张籍的两首七言绝句,是作者的经典作品之一,其中第一首广为流传。古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阅读答案_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翻译赏析_作者韩愈。前一首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描写了长安初春小雨的优美景色,写景清丽,表达了对春天来临时生机蓬勃景象的敏感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欣悦之情,以引逗好友走出家门,去感受早春的信息;后一首重在抒情,引逗好友走出家门,去感受早春的信息。
[注释]
⑴呈:恭敬地送给。
⑵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张籍(766—830年)唐代诗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
⑶天街:京城街道。
⑷润如酥:细腻如酥。酥:动物的油,这里形容春雨的细腻。古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阅读答案_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翻译赏析_作者韩愈
⑸最是:正是。
⑹处:时。
⑺绝胜:远远胜过。
⑻皇都:帝都,这里指长安。
[翻译]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赏析]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此诗是写给当时任水部员外郎的诗人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大约韩愈约张籍游春,张籍因以事忙年老推辞,韩愈于是作这首诗寄赠,极言早春景色之美,希望触发张籍的游兴。
诗人运用简朴的文字 ,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
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有 ,近看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这一句是全篇中的绝妙佳句。早春二月,在长安,冬天未过,春天还未来临。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天就来了,最初的春草芽儿就冒出来了,作者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作者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作者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诗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这设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上的纤细小雨。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而小雨又滋润如酥,受了这样的滋润,那草色自然是新的;又有这样的背景来衬托,那草色自然也美了。
接下来的第三、四句是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心裁。前两句体察景物之精细已经令人称赞,后两句如骑兵骤至更在人意料之外。在最后,诗人还来个对比:“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不知要胜过多少倍。这是一种心理状态。严冬方尽、余寒犹厉,突然看到这美妙的草色,心头不由得又惊又喜。因为,“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烟柳已经是“杨柳堆烟”时候,何况“满”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作者喜爱了。像这样运用对比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写法,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这首诗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既咏早春,又能摄早春之魂,给人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表达作者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采莲曲阅读答案_采莲曲翻译赏析_作者王昌龄
莲花坞古诗什么意思 第六篇

<采莲曲>作者为唐代文学家王昌龄。其古诗全文如下: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前言]
<采莲曲>作者为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因擅长写七言绝句,因而被称为“七绝圣手”。采莲曲阅读答案_采莲曲翻译赏析_作者王昌龄。这首诗与南朝乐府<采莲曲>中的少女的描写,手法不同,性格有异.手法的差别是南朝手法采用白描,王诗用映衬手法。性格差别是王诗更加精巧活泼。荷叶和采莲女的衣裙,简直就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芙蓉--这里代指莲花。)采莲女们进入莲池后,就分不清哪是荷叶哪是衣裳,哪是莲花哪是人面,直到听见歌声,才知道她们来了。
[注释]
⑴罗裙:丝绸制作的裙子。这里指荷叶像裙边一般
⑵芙蓉:即荷花,又名莲花
[翻译]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画面上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像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
第三小分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
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借助动词,展现采莲女在荷塘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人花难辨,花人同类的生动画面,表现出采莲女天真浪漫、朝气蓬勃的性格。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718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