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诚信的论语

| 节日作文 |

【www.guakaob.com--节日作文】

《论语》中关于诚信和信任的语录
有关诚信的论语 第一篇

《论语》中关于“信”的语录

学而篇第一 1巧言令色,鲜仁矣。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1乎。传不习乎。(交友) 3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2,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治国治民)

4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3,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言行谨慎)

5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4。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交友)

6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5,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7有子曰:信6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言行一致) 为政篇第二

1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2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治学态度) 3子曰:人而无信7,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里仁第四

1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言行谨慎)

2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3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言行谨慎)

公冶长第五

1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表里一致)

2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8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3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9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4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10之,少者怀之。

雍也篇第六

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述而篇第七

1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2子以四教:文、行、忠、信9。(教育内容)

3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4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5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泰伯篇第八

1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2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10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

豆之事,则有司存。

3子曰:笃信11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有关诚信的论语】

4狂而不直, 侗而不愿,而不信12, 吾不知之矣。

子罕篇第九 1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闲,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2子曰:主忠信13,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颜渊篇十二 1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14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15不立。

2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3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4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16,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5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子路篇第十三

1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17,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治国治民)

2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3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18,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宪问篇第十四

1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2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19,抑亦先觉者,是贤乎。(不能随便华裔和盲目信任) 3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君臣相处)

4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5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卫灵公十五

1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20,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2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21以成之,君子哉。

季氏篇十六

1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2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3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诚信),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

柔,友便佞,损矣。(交友)

阳货篇十七 1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22、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23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治理国家)

2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24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加强学习)

子张篇十九

1子张曰:执德不弘,信25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2子夏曰:君子信26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治国治民)

尧日二十

1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27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治国治民)

《中庸》中关于“诚”的语录

【有关诚信的论语】

1诚之者, 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

2诚者,天之道也; 诚之者, 人之道也。

《大学》中关于“诚”的论述

1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论语》中关于“诚”的语句

1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论语》中关于“忠”的论述

1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八佾篇》3.19

2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5,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学而篇第一》

3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8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公冶长》

4主忠信, 徙义, 崇德也。颜渊篇:

5主忠信, 毋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子罕! 篇:

6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颜渊篇)

7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20,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8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9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1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1乎。传不习乎。

1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9。(教育内容)

12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学而篇第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孔子弟子,姓曾名参字子舆。参读森,舆,骖也,参亦可读骖。孔子尝曰:「参也鲁」。然勤能补拙,人一能之己百之。夫子之道,终由曾子一以贯之。

此章叙曾子为学之工夫,每日以三事省察自身。一省为人办事是否尽忠。忠者尽其全力也。二省与朋友交是否言而有信。信即不欺朋友,亦即不欺自心。三省传习,受师之传,行之也否?传授生徒,先自温习否?忠信传习三事不阙,方能安心就寝。传不习乎之习字,与前章学而时习相映。忠信是学习之要点。【有关诚信的论语】

【雪公讲义】

【考证】礼大学篇: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本篇: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述而篇: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按】道德仁义礼乐,以及修齐治平诸端,均须以忠信为主施行之。具此笃纯始得其成。学亦如之。仍与崇仁求学互映。至「日」字、「三」字,各注纷然,要在省身,余不拘泥求异。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有关诚信的论语】

此说国家大事。道,包咸注作治字讲。乘,音胜,兵车也。古时能出千辆兵车,谓之大国。治大国有五种要道。敬事者,事为国事,敬为谨慎。信者诚信。为国者必须举事敬慎,与民诚信。财物出自民间,必须节用。大学云:「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此为理财之要。爱人者,知民之疾苦,爱养之也。使民以时者,农工商民各有忙时,不在其忙时使之也。敬事而信,则民悦服。节用物力则足食。爱人、使民以时,则足兵。敬事、诚信、节用、爱人、使民以时,具此五者,方能治国。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弟子。求学之人,学必有师,故称弟子。所求之学有其先后。孔子以四科施教,德行,言语,政事,文学。首为德育,先正其心也。后为文学,游于艺也。

入则孝。此说在家庭必须孝养父母,身心俱安,而养心尤为重要,贫士菽水承欢,即是

尽孝。

出则弟。弟亦作悌。读替音,又读第音。出外求学,或作他事,则行弟道。皇疏:「善兄为悌。」邢疏:「弟,顺也。」在家能孝,自能善事兄长,敬顺兄长,以顺亲心。是谓之弟。出外,推此事兄之道,以待年长于己者是为出则弟。

谨而信。行为谨慎,言而有信。竹氏会笺引周易乾文言:「庸言之信,庸行之谨。」以证信属言,谨属行。

泛爱众。博爱众人也。与众人交往,注重博爱,以养其平等容众之德,是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亲仁。择仁者而亲近之。泛爱众,无选择。此从仁者学习,故须选择。

行有余力二句。行是实行孝弟等五事。行此五事以外,即是余力。弟子求学,当先以此五事为本。行此五事,非无余力学文,是言学文先求其本,无本之文不可取。故云,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有关诚信的论语】

学文,马融注:「文者,古之遗文。」邢昺疏:「注言古之遗文者,则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是也。」

【雪公讲义】

【考证】程子曰:弟子之职,力有余则学文,不修其职而先文,非为己之学也。

张南轩曰:非谓行此数事有余力而后学文也;言当以是数者为本,以其余力学文也。

【按】张语较程语义达,可遵也。陆陇其松阳讲义,载于论语集释,可参考之,则知今之教育与今之学风矣。【有关诚信的论语】

(陆陇其松阳讲义:大抵人之气禀虽有不同,然亦差不多;只是从小便习坏了。气禀不好的,固愈习愈坏,即气禀好的,亦同归于坏。童蒙之时,根脚既不曾正得,到得长大时,便如性成一般,即能回头改悔,发愤自新,也费尽气力;况改悔发愤者甚少,此人才所以日衰,皆由蒙养之道失也。后世为父兄者,有弟子而不教,固无论矣;即有能教者,又都从利禄起见,束发受书,即便以利禄诱之,不期其为大圣大贤,而但愿其享高官厚禄;这个念头横于胸中,念头既差,工夫必不能精实,只求掩饰于外,可以悦人而已。教学如此,人才安得而不坏哉。为人父兄者,胡不一思,而甘使子弟为俗人也。)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此章说伦常之义。伦者五伦,常者不变也。此为人伦之学,时代有变迁,此学不能变。

成语中的《论语》诚信
有关诚信的论语 第二篇

成语中的《论语》

教学目标:

从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成语入手,学习成语背后的精华《论语》,激发孩子学习《论语》的热情。

教学准备:

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视频, 2学生作文片断 3音乐《渔舟唱晚》古筝 《琵琶语》 教学过程

一 谈话激趣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北京08奥运会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在08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有两个节目都诵读了同一部经典,这是哪部经典呢?我们一起观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视频片段。

刚才,读了什么?这两句出自哪部经典?

二:抛砖引玉

《论语》是记录我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言行的一部书,在世界上有着深远的影响,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齐聚巴黎,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两千年来,《论语》对国人的影响,是深入血液和骨髓中的,甚至一个没有念过书的文盲,说话中也能运用《论语》不信,请看。幻灯出示小片断:

古时候,王婆婆去赶集,在路上听说了一件很奇怪的事,回来后很神秘地告诉村里的人:十里之外的张庄从井里挖出来一个人!村里人很好奇,纷纷跑去看,结果发现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就回来纷纷质问王婆婆为什么撒谎,王婆婆说:“我也是在街上听来的。” 村里人生气的说:( )的事情,不要随意散播。”

(道听途说)

子曰:“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

链接抢盐图片,让谣言止于智者。

三:学习成语背后的《论语》

道听途说是不道德的,两千年前孔子就已经告诉我们,同学们,像这样流传至今,并演变为成语的《论语》,往往就是《论语》中的精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成语中的论语,来感悟圣贤的智慧。板书课题:成语中的《论语》

那么生活中哪些常用的成语是《论语》演变的呢?请看情景,答成语。

同桌小明答应我的事情经常忘记,对于这样( )的人,真不乐意和他相处。 (言而无信)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查字典“輗”“軏”的意思,然后了解这句论语的含义。学生说 师总结

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做人哩!(就像)大车少了輗,小车少了軏,车子还怎么能走呢?”

同学们大声读两遍,然后默而志之,记住这句论语。

由此可见,诚信非常重要,诚信是人人必备的优良品质,一个有诚信的人,处处受到欢迎,是立人之本,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不讲诚信,,最后自食其果,同学们能不能说出一些“言而无信”的例子

链接《烽火戏诸侯》的视频,看完视频谈感受

烽火戏诸侯和狼来了,都是血的教训,警醒世人失去诚信就失去了别人的帮助,失去诚信就失去了生命,失去诚信就失去了天下。而我们现在失去诚信就会失去朋友,请看下一个情景。

小红和小白约好周六一起写作业,但是小红的妈妈要带小红回老家,小红坚决不回,并且告诉妈妈:“我和朋友约好的事情,就一定要( ),不能失约。”

(言而有信)

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请同学们想想我们学过的课文里有关诚信的故事。

《中彩那天》《万年牢》《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

对于朋友“言而有信”是交友的前提条件,那么我们该交怎样的朋友呢?请看:

文学作品真是我们的( ),我们既能从中学到知识,又能得到心灵上的帮助和慰藉。

(良师益友)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反复读。

便辟biàn pì 便佞 pián nìng 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

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狼来了!救命啊!”

农夫们听到喊声急忙拿着锄头和镰刀往山上跑,他们边跑边喊:“不要怕,孩子,我们来帮你打恶狼!” 农夫们气喘吁吁地赶到山上一看,连狼的影子也没有!放羊娃哈哈大笑:“真有意思,你们上当了!”农夫们生气地走了。

第二天,放羊娃故伎重演,善良的农夫们又冲上来帮他打狼,可还是没有见到狼的影子。

放羊娃笑得直不起腰:“哈哈!你们又上当了!哈哈!”

大伙儿对放羊娃一面再再而三地说谎十分生气,从此再也不相信他的话了。

过了几天,狼真的来了,一下子闯进了羊群。放羊娃害怕极了,拼命地向农夫们喊:“狼来了!狼来了!快救命呀!狼真的来了!”

读书笔记论语中的诚信
有关诚信的论语 第三篇

论语中的诚信

王翔 2014级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验班) 18091526056

《论语》是一部经典,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和思考。然而在过去我们对论语的了解只局限于片言只语,没有整体认识。即使能够熟读成诵,也不能理解其深刻的人生哲理。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我们需要的人生智慧也愈发高深开阔,于是再度翻来书卷,品味经典,向先贤求索处世之道。

《论语》包涵了诚信的思想,将诚信作为修身治国的重要德行,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今社会“诚信”二字不可缺,《论语》中的诚信思想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促进作用。今天我们便从《论语》中汲取养分,学习书中的诚信思想,在学习、生活、交往中恪守诚信,努力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

我分别从三个方面思考书中的诚信思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在治学方面孔子启示人们如何面对自己的无知,人的聪明不在于知道什么,而在于坦然地承认自己不知道什么。在大学校园里,我们每天都接受许多知识,这并没有让我们满足于学到了多少,而是让我们知道自己是多么无知。但这不是说安于自己的无知,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我们应当虚心、刻苦学习,尽可能地多加以掌握。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应当有实事求是、诚信治学的态度,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在待人方面,孔子本身是个情感真挚的人,提倡君子要真诚的交往。孔子对鲁国太史左丘明非常敬重。他说“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与人交往,首重真诚,在说话表情、态度方面不必刻意讨好,因为朋友之间必须平等相待,否则难以持久。至于内心怨恨一个人,却还与他交往,那实在是太虚伪了。所谓真诚就是表里如一,内外一致。我若心中对人有怨,应该先反省自己。孔子认为“匿怨而友其人”是可耻的行为,其内心是不坦诚的、阴暗的。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可见其对人与人交往中最基本的诚信是多么重视。的确,诚是立人之本,诚心待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爱戴,拥护,信任。正如孔子所说“信则人任焉”,诚信就能获得别人的任用。而孔子对失信也是相当痛恨的,在“子见南子”时,便对自己的学生子路许下了“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的毒誓,保证自己会遵守礼法。“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不讲诚信,不知道他怎样在社会立足。孔子在这方面言传身教,希望人人都能以诚待人,做一个坦坦荡荡的君子,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在言行方面,孔子讨厌“巧言令色”。宰予是一位反应机敏,口才出众的学生。他向孔子请教过“井有仁焉?”的问题,很会说话,使孔子相信他在认真修德。后来孔子发现宰予并不是一个好学修德的人,因为他白天也在找机会睡觉。古人的生活习惯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除非生病,白天不能进寝室。孔子很不高兴,就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杌也。于予与何诛。”“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过去孔子听到别人的话便相信其行为,现在听到别人的话却要考察其行为。从宰予事件以后,孔子的态度发生了很大改变。一个人光靠聪明是不够的,做人处事最重要的是诚心,宁可少说多做,也不要说的太美好,最后根本做不到。有诚心,就会脚踏实地,而不会卖弄口才,使人厌恶。“言而有信,虽未学,吾必谓之学”孔子将诚信这一道德的培养放在了几乎与学习知识相同重要的位置。诚信的人才有能力、有资格做好学问,对于宰予这样言行不一致的“朽木”,表面上似有治学的能力,其实是成不了大器的。“言行一致”这是为人的一项行为准则,读论语之后不仅要认识到,还要用行动去践行。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信誉,就好像这个车子有了横木也是虚架上的,没有关键的木销,不就无法行走了吗?对一个人来讲,信誉是什么呢?是你行走于世界最基础的那个保障。也就是说,只有靠信誉,才能把人生这辆车驱动起来。只有信誉,才能够让我们不管穿越什么样的风险、坎坷,都能一路前行。就是因为有信誉,才让我们始终是一个完整的人,可以立得起来。要是没有信誉,就缺少了安身立命最根本的条件。这便是我重读论语后关于诚信的一点思考。

论语中讲诚信的句子
有关诚信的论语 第四篇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论语中讲诚信的句子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5、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6、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7、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中讲诚信的句子

8、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9、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10、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1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2、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3、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726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