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成都曲

| 诗词鉴赏 |

【www.guakaob.com--诗词鉴赏】

诗歌鉴赏专题(答案)
诗歌鉴赏成都曲 第一篇

诗歌鉴赏专题讲义

一、古代诗歌的分类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古体诗,它有四言、五言、七言。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分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排律三种。 ③词,鼎盛于宋代,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单调只有一段。词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又名“套曲”)两种形式。

二、诗、词、曲的有关知识

①古体诗·近体诗 近体诗是唐初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格律诗,古体诗则不讲格律,唐代以前的诗歌都是古体诗。

②律诗·绝句(又叫截句)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句数上。绝句只有四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律诗共八句,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首联和尾联可对仗,可不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声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诗为排律。

③歌·行·引 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无严格区别。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④乐府·新乐府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新乐府创于初唐。

⑤题目·词牌 题目和词牌的区别: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体现,词牌是一首词的曲调名称。如《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古诗题材面面观

1、山水田园诗

(1)代表人物:陶渊明(东晋)、

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王维、孟浩然(唐代)。

(2)情感:热爱自然;对宁静、淡泊的归隐生活的向往; 闲适自得的心情;对现实的不满。

(3)常见手法:远近高低结合、视听结合、动静结合、

点面结合、白描、反衬等。

例: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本诗写景有何特点?

(1)有声有色;

(2)情景交融,用了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时间特征的意象,描绘出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画。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1)代表人物: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

(2)意象:(物品)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等;

(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云、雪山、孤城、雁飞、鹰扬、剑飞、马走;

(地名)碛西、轮台、龟兹(qiū‘cí)、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等;

(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等。

(人物有汉代情节)霍去病、卫青、李广、班超、马援等。

(3)主要情感:慷慨从戎、久戍思乡、建功立业、生活艰苦、痛恨庸将、献身精神等。 例:

陇西行(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请简析这首诗所包含的情感。

答:此诗写出了将士杀敌、战斗激烈、伤亡惨重的情景,

并用对比手法写出了亲人对将士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同情。

(1)内容:借事物来象征、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2)方法:抓住物象的颜色、气味、声音、动作、形态等

特征,挖掘物象的精神品质;

(3)写作技巧:(修辞)拟人、比喻;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描写)正面、侧面。

(1)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在诗人齐己笔下,“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作答。(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将其中的“数枝”改为“一枝”,请谈谈这样修改的妙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菊花 【唐】元稹 (七中实验13-14学年1月考)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秋丛,即丛丛的秋菊。

(1)第一句“绕”字写出了菊花_美丽盛开 的景象,第二句“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流连忘返的情态。(2分)

(2)说说诗人“偏爱菊”的原因。(2分) 菊花有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

4(1)常见意象:杨柳、长亭、短亭、劳劳亭、灞桥、酒、阳关;

(2)情感:依依不舍;思念牵挂;安慰勉励;抒发人生感慨。 (3)常用手法:借景抒情;想象、虚实相生;衬托、烘托。

秋夜曲 (唐)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诗的最后一句可以推知诗中主人公的身份及感情。主人公是个什么人,有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回答。(2分)

答:诗中主人公是位丈夫远行的思妇(或“„„的妇女”,或“„„的闺中女子”)。(1分)

诗歌表现她丈夫远行独守闺中的凄清孤寂和关怀(关心)丈夫的无限深情。(1分)

2、“秋逼暗虫通夕响”在整首诗中有哪些作用?(2分)

答:照应诗题;表现秋虫呜叫时间之长(1分);暗示思妇(主人公)彻夜不眠;衬托思妇(主人公)离情和难耐的寂寞(1分)。

(1)意象:月、雁、危楼、书信;

(2)情感:羁旅孤寂、恋家怀人、怀才不遇、厌战思家。

(3)手法:借景抒情;即事写情;虚实相生等。

乡思(李 觏 gòu )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1)诗的三四句中,哪两个字前后呼应?在表达上有何作用?

答:“已”“还”写出了障碍重叠,思归不得的怨恨之情。【诗歌鉴赏成都曲】

(2)该诗在构思上采用了什么方法?此法有何妙处?

答:层层推进,表现乡思之情的强烈。

(1)题目往往有“咏史”“怀古”“览古”字样;

(2)结构一般是:临故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3)内容:(国家)国运衰微,(名地)昔盛今衰,

(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4)手法:用典、对比、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等。

金陵驿二首·其一(七中育才12-13年度12月考)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本诗写于1279年的深秋,此时,南宋政权覆亡已半年有余,金陵(今南京)被元军攻破四年之久。诗人战败不幸被俘,在被送往大都(今北京)的途中经过金陵时作。

1、 这首诗的首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分) 夕阳落照之下,当年金碧辉煌的皇帝行宫已被荒草重重遮掩,天边孤云飘浮,不知飘向哪里。蕴含了作者的亡国之痛和孤苦无依之情。

2、 “旧家燕子傍谁飞?”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傍”字的妙处。(2分)

傍:依傍,以前的燕子现在依靠谁家栖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燕子的无依无靠,表达了作者孤独无依之情。 三、欣赏诗歌的形象(考点一)

(1)人物形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抒情主人公形象(作者)。

(2)常见人物形象:不慕权贵、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友人送别、思念故乡。

(3)意象:寄托作者情感的物象名词(景、物、事、人); 意境:意象组合达到的境界或氛围。

真题链接:

(1) 采莲曲 王昌龄(树德2014届中考模拟)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结合全诗,概括采莲女的形象特点。(2分)(人物形象)

从“采莲”看出勤劳,从“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看出美丽,从“乱入池中”“闻歌”看出活泼。注意:联系诗句作答。

1.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芙蓉向脸两边开”一句的妙处。(2分)

2.用衬托的手法,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出人之美。描绘出一群采莲女拨开满池荷花划船前行的情景。

(2)竹(郑板桥)

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幽篁一夜雪,疏影失新绿。

1、本诗写了竹怎样的形象?(四字词概括)

傲然风雪、坚韧不拔,虽经历风雪,仍然带给人间新绿。

(3)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树德2014届一诊模拟)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释: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渴望为抗金复国做出贡献,却不为当朝重用,屡遭迁废,仕途坎坷。

1.词中“百种千般巧”的“巧”表现在哪里?(2分)(物象)

答:1)姿态巧:花瓣如蝶翅般轻盈;2)颜色巧:花朵虽小,猩红如染,鲜艳美丽。

2016年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诗歌鉴赏成都曲 第二篇

2016年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湘南即事

戴叔伦

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

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1.《湘南即事》共四句,每句七字,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 。诗中所写的季节 应为 。

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两题。

山房春事(其二)

【唐】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方圆三百多里。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

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请简要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诗歌鉴赏成都曲】

纳 凉

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选自《宋诗鉴赏辞典》)

【注】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1.前两句,“ ① ”字表达了诗人寻觅清凉之地的愿望。“倚”字写成了诗人 ② 的心境。

2.“风定池莲自在香”寄寓了诗人怎样的志趣?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溪上残春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诗歌鉴赏成都曲】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辛夷,木兰树的花。

1.诗中“竹”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2.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

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题。

雨过山村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景色怎样的特点?

答:

2.简要分析“闲”字的妙处。

答:

六、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成都曲

【唐】张籍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1.从全诗来看,诗人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描绘成都的?

答: 。

2.本诗的最后一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答: 。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淮上与友人别

郑 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23. 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①这首诗歌的第一句交代了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和地点。

②那依依袅袅的柳丝,蒙蒙渺渺的杨花唤起了诗人一层层浪迹天涯、不堪羁旅的愁思。 ③“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刻画到了极致。

【诗歌鉴赏成都曲】

④从“君向潇湘我向秦”一句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

24. 诗歌的第三句,写“风笛”和“晚亭”有何作用?

【诗歌鉴赏成都曲】

答:

八、阅读诗歌,完成第1、2题。(6分)

题齐安城楼

杜牧

①②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注】①呜轧(yà):拟声词。②亭: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

1.请说说你对第二句中“寒”的理解。

答:

2.古人评价杜牧的诗“好用数目”,“颇妙”。你认为本诗“故乡七十五长亭”中的“七十五”有什么作用?

答:

九、阅读下面宋诗,完成1、2题。(6分)

山雨

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 雷。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1.发挥想象,描绘“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所呈现的画面。

答:

2.有关雨的诗很多,而这首诗写雨比较独特,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

十、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李白

①②③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宁知丧乱后,更有一珠归。

【注释】①明月:传说中的“随侯明珠”,与“和氏璧”齐名。②宁知:谁也没有想到。③丧乱:安史之乱。

1.简要赏析“更有一珠归” 中“珠”字的妙处。

答: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十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本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及作用是什么?试加以简要分析。

2.作者写画眉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山 行

清· 姚 范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 注】蘼芜(míwú):香草名。

1. 请品析第二句中“窈窕”一词的表达效果。

答:

2. 结合全诗,分析“一路斜阳听鹧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十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湖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注释] 湖:即西湖。红树:开满了红花的树。乱莺啼:形容很多黄莺在鸣叫。

平湖:指风平浪静的湖面。白鹭:一种水鸟。前两句说,在一棵棵开满红花的树间,无数只黄莺在不停地鸣叫;波平如镜的湖面四周,生长茂盛的青草,一只只白鹭在湖面上自由飞翔。

(1)全诗写出游人怎样的心情?诗中的哪个词语印证了你的判断?

(2)第一句诗中哪个字用的最妙?找出来并简析。

十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

辋川六言(其五)

王维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注释】①辋川:地名。②一瓢颜回陋巷: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1.任选一、二两句诗中的一句,发挥想象描绘你读到的画面。

2.细读全诗,说说诗人向往怎样的生活。

十五、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

偶 题

朱 熹

①②青山门外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

③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

【注释】①幅巾;古代文人用绢一幅束发,称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②崔嵬(wéi):山高大不平。这里指山。③底处:何处。

1.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首句“堆”得精妙。请说说“堆”字为何用得精妙。

2.选出下列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幅巾”是古代文人一种儒雅的装束,诗中借此交代诗人的身份与闲适、高雅的生活情趣。

B.“终日”一词,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厌倦读书生活,希望早日得到朝廷重用的急迫心理。

C.第三、四句诗是说常人只见到云腾致雨的现象,却不知云从何处来,因而悟出凡事都要追根溯源的道理。

D.这首诗抒写诗人生活中的偶然所见,虽然着笔不多,却耐人寻味,能够引导人们积极思考。

十六、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题。【诗歌鉴赏成都曲】

①峡口进友人

司空曙

②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1.“峡口花飞欲尽春”交代了送别的__ _ 和__ _ 。“花飞欲尽春”这一景象在诗中 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 _ _ 之情。“天涯去住泪沾巾”和王勃《送杜少府 之任蜀川》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成都 中考诗歌
诗歌鉴赏成都曲 第三篇

一.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4 分) (2009)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 分 )

2.这首小令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试举出其中一点简要分析。 (2 分 )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4分)(2010)

春 雪 韩 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1分)

2.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3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l~2题。(4分) (2011)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①高。

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1.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2分)

2.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2分)

四.诗歌鉴赏(共4分)(2012年)

•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在诗人齐己笔下,“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作答。(2分) 2.诗歌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将其中的“数枝”改为“一枝”,请谈谈这

样修改的妙处。(2分)

五.诗歌鉴赏(共4分)(2013年)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2分)

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2分)

六.诗歌鉴赏(共4分)(2014年)

成都曲 【唐】张籍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1.从全诗来看,诗人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描绘成都的?(2分)

2.本诗的最后一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其妙处。(2分)

七.诗歌鉴赏(共4分)(2015年)

锦江思 李新

独咏沧浪古岸边,牵风柳带绿凝烟。

得鱼且斫金丝鲙,醉折桃花倚钓船。

1.从全诗来看,诗人“思”到了哪些内容?请概括作答。(2分)

2.本诗末句中的“醉”和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中的“醉”,所含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赏析(2分)

八.诗词品读(8分)自贡

寻南溪常道士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7.颔联中“依”“闭”两字用得极妙,请任选一字作简要分析。(4分)

8.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 答案09年 1.(2分) 表达了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意思相近即可,若答“思乡之情”计1

分)

• 2.(2分) 参考示例: 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作者选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和西下的“夕阳”等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2) 运用了静景与动景相映衬的手法。如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这种安适、幽静的环境,使沦落异乡的“断肠人”更添悲愁。 (3) 运用了大量的名词。即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 瘦马”“夕

阳”等,组成了一幅苍凉的深秋晚景图,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指出的特点准确计1分;分析恰当计1分;意思相近即可)

• 10年 1、(1分)表现了作者突见春色萌芽时惊喜的心情(语意相近即可) 2、(3分)三、四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情趣,表现了它带给人的欣

喜之感。白雪等不及春色的姗姗来迟,特意穿树飞花,装点出一派春色,突出了雪通人心的灵性。(明确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各计1分,简要赏析计1分;语意相近即

• 11年1.(2分)沾满晨露的丛丛秀菊湿润晶莹,含露绽放,散发出缕缕幽香,飘满了水池岸边。(想 象合理,描写形象,能再现诗句所描写的画面即可计分,否则酌情扣分) 2.(2分) 参考示例l:诗人采用对比手法,将菊花与瓦松作比,突出表现了菊花虽生长在低洼之处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了人们的品质。 参考示例2:诗人采用拟人的手法,将菊花人格化,用“不羡”更形象地表现出菊花不慕高位、不慕荣利的品质。 (表现手法把握准确计1分,分析恰当计1分;语意相近即可)

【解析】

此词写于1182年,作者被免官闲居信州后,在博山寺旁筑“稼轩书屋”,时常往来于信州到博山的路上。

(1)上句“破纸窗间自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屋外狂风急雨,吹动窗上破纸,瑟瑟作响,就像自言自语一样,这样就把风吹动纸响给人格化了,生动形象;特别是“自”字衬托了诗人“独宿”博山的孤寂心情,渲染了凄凉破败的氛围。(1分)

(2)诗人平生为了国事操劳奔走于塞北江南,终老时却落得罢官闲居,壮志未酬的结局,辛酸之情跃然纸上。他半夜惊觉,眼前的景象不再是沙场点兵而是饥鼠蝙蝠,残灯破窗和自己的满头白发,落差之大可悲可叹。(1分)上片荒凉孤寂的景物为结语“眼里万里河山”的无限感慨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可见他失意时心系的不是自身处境的艰难而是中原统一的大业,表现出诗人志在千里的理想和崇高的报国热情。(1分)

14年,一、(共4分)1.(2分)自然景色 市井景况评分标准:每点1分,共2分。语意相近即可。2.(2分)最后一句通过问句,写出了夜宿处所的难以选择。照应了上句的“多酒家”,侧面写出了市井的繁华,表达了对成都太平生活的喜爱。评分标准:答出“问句”具体内容,0.5分;答出结构作用,0.5分;答出侧面作用,0.5分;答出作者情感中,

15年 赏析:锦江思:“思”即“想”,写作者站在锦江边上想到的。是宋代诗人李新回忆成都的诗,

写出了锦江的秀丽与闲适。

独咏沧浪古岸边,牵风柳带绿凝烟。沧浪:江河的一种比较文雅的说法。凝烟:浓密的雾气。这两句

写景,在历史悠久的锦江岸边,春风吹绿柳枝,江面腾起淡绿色的烟雾。

得鱼且斫金丝鲙kuài,醉折桃花倚钓船。斫zhuó:大锄;引申为用刀、斧等砍。斫zhuó鲙kuài:即切鲙,做生鱼片,把鱼切成一片一片的。用典。曹操做生鱼片很拿手,《曹操集》中有《鱼谱》专门介绍曹操做鱼的心得。《水浒传》中写宋江、张顺等在琵琶亭酒馆。张顺拿着鲜活鱼,“吩咐酒保,把一尾鱼做辣汤,用酒蒸一尾,叫酒保切鲙kuài。”这两句写诗人所思:如能得到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儿,定会斫成生鱼片,悠闲地倚靠在渔船之上,伴着醉人的桃花香等再上钩的鱼儿。表达了诗人悠闲、愉悦的心情。 1:“思”到了在春风吹绿柳枝的时节,水面腾起淡绿色的烟雾,如能得到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儿,定会斫成生鱼片,悠闲地倚靠在渔船之上,伴着醉人的桃花香等再上钩的鱼儿。【“思”即“想”,作者站在锦江

边上想到的,就是作者这首诗所写的内容,因此,只要能准确理解诗歌,便能答对这道题。】

2答:不同。本诗中的“醉”是作者在如画美景中,为美景所醉,表达的是一种悠闲、愉悦的心情。而“醉里挑灯看剑”的“醉”,是说诗人醉梦中还不忘细细看“剑”,表达的是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从这首诗的文字中(结合第一小题),可以读出作者轻松闲适的心情,而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是初中阶段学过的一首词,辛弃疾其人,便是一个有着崇高的政治理想,一生渴望杀敌

报国的词人,联系到他所看的“剑”,再联系到这个人,便能得出“醉”所表达的情感。】

自贡三、诗词品读。(8分)

7.(4分)依:用拟人手法(2分),写出白云悠悠,也似有情,依傍着静静的沙洲,富有情趣。(2分) 闭:蓬门关闭着,却说是碧草当门,写出了草的繁茂,(2分)衬托出友人寓所环境之宁静、清幽(2分)

8.(4分)描绘了雨后幽静、清新宜人的山野景色:小道布满青苔,白云环绕沙洲,春草绕院门,松色青翠,溪岸野花静静开放。(2分)表达诗人春日里访友的闲适、恬静心情。(2分)

成都曲翻译赏析_作者张籍
诗歌鉴赏成都曲 第四篇

<成都曲>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张籍。其诗词全文如下: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译文]
锦江西面烟波浩瀚水碧绿,雨后山坡上荔枝已经成熟。成都曲翻译赏析_作者张籍。城南万里桥边有许多酒家,来游的人喜欢向谁家投宿?这首诗描写了成都的秀丽风光、风土人情及繁华景象,流露出诗人对成都的眷恋之情。诗中句句含景,景景有情,尤其是后面两句近似口语而意味更深远。
[鉴赏]
这是张籍游成都时写的一首七绝,诗通过描写成都市郊的风物人情和市井繁华景况,表现了诗人对成都的热爱之情,对太平生活的向往。
诗的前两句展现诗人顺锦江西望时的美景。新雨初霁,在绿水烟波的背景下,山头岭畔,荔枝垂红,四野飘溢清香,这首诗句句含景,景景有情,特别是后两句,近似口语,却意味深远,读后感到精警而又自然。

蜀相阅读答案_蜀相翻译赏析_作者杜甫
诗歌鉴赏成都曲 第五篇

<蜀相>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其全文诗词如下: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阅读答案_蜀相翻译赏析_作者杜甫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前言]
<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转,自然紧凑。前两联记行写景,洒洒脱脱;后两联议事论人,忽变沉郁。全篇由景到人,由寻找瞻仰到追述回顾,由感叹缅怀到泪流满襟,顿挫豪迈,几度层折。蜀相阅读答案_蜀相翻译赏析_作者杜甫。全诗所怀者大,[注释]
⑴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⑵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今成都市武侯区,晋李雄初建。
⑶锦官城:成都的别名。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⑷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空:白白的。
⑸三顾频烦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频烦,犹“频繁”,多次。
⑹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开:开创。济:扶助。
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出师:出师:出兵。此二句<新编大学语文>(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为“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鉴赏]
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融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传说之绝唱。
古典诗歌中常以问答起句,突出感情的起伏不平。这首诗的首联也是如此。“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一问一答,一开始就形成浓重的感情氛围,笼罩全篇。上句“丞相祠堂”直切题意,语意亲切而又饱含崇敬。“何处寻”,不疑而问,加强语势,并非到哪里去寻找的意思。诸葛亮在历史上颇受人民爱戴,尤其在四川成都,祭祀他的庙宇很容易找到。“寻”字之妙在于它刻画出诗人那追慕先贤的执著感情和虔诚造谒的悠悠我思。下句“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出诗人凭吊的是成都郊外的武侯祠。这里柏树成荫,高大茂密,呈现出一派静谧肃穆的气氛。柏树生命长久,常年不凋,高大挺拔,有象征意义,常被用作祠庙中的观赏树木。作者抓住武侯祠的这一景物,展现出柏树那伟岸、葱郁、苍劲、朴质的形象特征,使人联想到诸葛亮的精神,不禁肃然起敬。接着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茵茵春草,铺展到石阶之下,映现出一片绿色;几只黄莺,在林叶之间穿行,发出宛转清脆的叫声。
第二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所描绘的这些景物,色彩鲜明,音韵浏亮,静动相衬,恬淡自然,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然而,自然界的春天来了,祖国中兴的希望却非常渺茫。想到这里,诗人不免又产生了一种哀愁惆怅的感觉,因此说是“自春色”、“空好音”。“自”和“空”互文,刻画出一种静态和静境。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内心的忧伤从景物描写中传达出来,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透过这种爱国思想的折射,诗人眼中的诸葛亮形象就更加光彩照人。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第三联浓墨重彩,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上句写出山之前,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指出诸葛亮在当时就能预见魏蜀吴鼎足三分的政治形势,并为刘备制定了一整套统一国家之策,足见其济世雄才。下句写出山之后,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蜀汉、匡扶刘禅,颂扬他为国呕心沥血的耿耿忠心。两句十四个字,将人们带到战乱不已的三国时代,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刻画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怀古为了伤今。此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分崩离析,人民流离失所,使诗人忧心如焚。他渴望能有忠臣贤相匡扶社稷,整顿乾坤,恢复国家的和平统一。正是这种忧国思想凝聚成诗人对诸葛亮的敬慕之情;在这一历史人物身上,诗人寄托自己对国家命运的美好憧憬。
诗的最后一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咏叹了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的历史不幸。诸葛亮赍志以殁的悲剧性结局无疑又是一曲生命的赞歌,他以行动实践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使这位古代杰出政治家的精神境界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产生使人奋发兴起的力量。
这首诗分两部分,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之心;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全诗蕴藉深厚,寄托遥深,造成深沉悲凉的意境。概言之,这首七律话语奇简,但容量颇大,具有高度的概括力,短短五十六字,诉尽诸葛亮生平,将名垂千古的诸葛亮展现在读者面前。后代的爱国志士及普通读者一吟诵这首诗时,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一读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二句时,不禁黯然泪下。
在艺术表现上,设问自答,以实写虚,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结构起承转合、层次波澜,又有炼字琢句、音调和谐的语言魅力,使人一唱三叹,余味不绝。人称杜诗“沉郁顿挫”,<蜀相>就是典型代表。

去蜀翻译赏析_作者杜甫
诗歌鉴赏成都曲 第六篇

<去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其诗词全文如下: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萧湘游。
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去蜀翻译赏析_作者杜甫
安危大臣在,何必泪长流。
[译文]
这首五言律诗,诗人杜甫就总结了自己在蜀五年来的全部生活,不但表现了诗人面对国家混乱的局面而无奈,也表现出诗人杜甫难以实现自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而忧虑。在艺术上,首联对偶,不但开启了诗歌的审美境界,而且为诗人情感抒发奠定了基础。同时,诗歌中,诗人运用反问和反语,不但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语气,[鉴赏]
首联“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蜀,广义指四川,此诗专指成都,这句诗是说诗人在成都客居了五年时间,其中一年还是在梓州(四川三台)度过的。次联说:当前到处兵荒马乱,关山交通阻塞,我为什么反要远潇湘作客呢?这是以设问的语气表达难言的隐衷,是问自己,也是问一切关心他的亲友。去蜀翻译赏析_作者杜甫。言下之意是自己是知道时局如此纷乱不宜远行的,表隐衷而出以设问,无奈与愤激之情自见。在严武当政时期,为了照顾诗人贫困生活,曾表荐他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但诗人性忠直难被群僚所容,时受讥讽,因此不久坚决辞职归草堂。严武在世时尚且如此,此诗他人亡职歇,更待不下去了。暗示此去原非本意乃是迫不得已。“潇湘”,是湖南两条重要河流,此泛指湖南地区。诗人前往,因为那边有可以投靠的亲友故旧,如舅父崔伟,朋友韦之晋、裴虬等人。
三联说,回顾平生万事,一无所成,可头上发丝已由白转黄,表明身衰体弱之极;而展望此去前程,又是那么渺茫难测,只能以抱病残生象江上白鸥一样到处飘泊了。这是在去意已决之后,抚今追昔的感慨,“去蜀”之举更显其悲。困苦生涯,莫此为甚,不能不悲愤交集,“黄发”、“白鸥”联成对仗,表示行廉志洁如故,决不肯为穷困改节。由此结出尾联的反语。尾联说:国家安危的大计,自有当政的王公大臣支撑,我这个不在其位的寒儒何须杞人忧天,枉自老泪长流呢!表面是在负气说话自我解脱,其实是位卑忧国的肺腑之言。明知这班肉食鄙夫只会以权谋私,承担不起国家顶梁柱的重任,而自己“致君尧舜”的理想久遭扼杀,国之将覆,不能不悲。寄忠诚忧国之思于愤激言辞之内,感人的力度更见强烈。清人蒋士铨有诗赞杜甫云:“独向乱离忧社稷,直将歌哭老风尘。”(<南池杜少陵祠堂>)指的正是这位诗圣的高尚情操。

雨雪曲翻译赏析_作者卢照邻
诗歌鉴赏成都曲 第七篇

<雨雪曲>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卢照邻。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
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
高阙银为阙,长城玉作城。雨雪曲翻译赏析_作者卢照邻
节旄零落尽,天子不知名。
[鉴赏]
卢照邻这首<雨雪曲>是一首边塞诗。此诗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诗中所包含的戏剧化元素,表现为自相矛盾及对立世界的混合。
诗中写冰雪将长城装扮成一个银和玉的宫殿,神仙的宫殿。然而具有嘲讽意味的是,中国的军队正覆没在这里。诗中恰当地保持了“省略战争”的手法,但长城的肃穆景象后面隐藏着征人大量死亡的残暴事件,而长城上空云层“平”展, “平”的另一意义是“平定”。“节旄零落”具有讽刺意义,“零落”一词经常与秋天树木的落叶相联系。雨雪曲翻译赏析_作者卢照邻。征人们全部牺牲了,他们的旗帜像秋天的树叶一样轻柔地飘落地上,而皇帝并不知道这一切,若只看到平静景象和琼玉般关塞的读者也未观察到这一点。他们的“名”,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733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