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阿山》读后感

| 读后感 |

【www.guakaob.com--读后感】

《少年阿山》读后感

  今天看了长沙作协主席唐樱的《少年阿山》。

  起初我被告知这是一本儿童读物,但是读完后让我这个成人很不安。

  我早已经过了青春期,我不能肯定若是那个年龄的我读到这本书会是什么感怀,或许我只会看到阿山身上那些美好而感动吧,或许我会为阿山最终境遇的改变而庆幸吧,总之,那样的我可能只会觉得阿山是个不幸的孩子,相下对比觉得应倍加珍惜自己还算安定舒适的生活。

  而不至于像现在,一眼就看到书里所有其他人的赤裸裸的自私。

  难道就因为是多数人的自私,就必须去容忍和接受?

  作为一个女人,一个母亲,我现在有点想哭。我来告诉你为什么。

  其实阿山的遭遇,不是一个人造成的。

  首先,阿山母亲的出走,是受阿山父亲这个未出场的角色直接影响的结果,他本应为阿山和妈妈支撑起一个家,给他们生活的基础和希望,但是他背叛了自己的妻儿,抛弃了他们。还要特别注意的是阿山的父亲是以上门女婿的名义和阿山的母亲成婚的,那么这个婚姻本身是有它特殊的契约性的,它意味着阿山的父亲不仅对自己妻儿负有责任,对阿山的外婆一样负有责任。阿山父亲的一走了之,扔掉了对三个亲人的责任。作为一个从山外来的无依无靠的男人,阿山的父亲以婚姻之名享受到了外婆的财产,阿山母亲全心的照顾以及生儿育女,当一切福利都尝完,到了义务反转的时刻,他一走了之。无能也好,狠心也罢,他没有回头。

  这当然是不幸的。但是更为不幸的是阿山的母亲居然之后又做了和自己丈夫同样的选择。不可思议不是么?明明她自小丧父,和外婆相依为命艰难的长大,而今还有了幼小的阿山,应该更懂得生活的痛苦,怎么可以忍心抛弃一路含辛茹苦的母亲和毫无防抗能力的幼子呢?但是她还是一个人走了,没有再回来。也许她觉得,丈夫那么做了,她也可以那么做;也许她觉得自己以前的苦已经吃够了,再也无法忍受下去。总之,最后只剩下外婆和阿山在一起。这也导致了外婆的死会直接引起阿山人生的轰然倒塌。

  阿山之所以不能上学,而不得不来城里,是由于校长因为他交不起学费拒绝他入学,而交不起学费是因为亲戚们想的都是怎样把阿山作为廉价劳力来使用,没人真正在乎他的前程。阿山看透这一切,决定放手一搏去找自己的母亲。母亲其实何尝真正对阿山好过,母亲只是一个象征,是一个会给阿山温暖,会给阿山一个未来的成人而已。或者说阿山不愿意接受他现有的命运,所以要去城市上访,希望能最终改变自己的人生。

  阿山带着阿黄走向城市,路途中受到他人的资助,之所以会受到资助是因为资助人也是遭人背叛的受害者,阿山挑战宿命的勇敢行为触动了他们,甚至资助人自己也产生了去上访的念头。阿山就是这样闪着耀眼的正能量,走向希望的城市的。

  一入城市,阿山就和阿黄走失了,之后不幸中的万幸遇到了一个哑巴阿黄。哑巴阿黄的出现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很难想象阿山带着一条小狗在城市如何存活,而哑巴阿黄至少还懂得些在城市生活的本领,甚至可以帮帮阿山。他们这对小伙伴互相帮衬着,在丐王老的淫威下努力地生存着。丐王老这个人本身在城市是有生存的本领的,但是他不但不去帮助弱小,反而组织打手把这些弱者组织起来去乞讨或者从事犯罪行为来为自己一私牟利。这是多么讽刺又多么普遍的人性啊。阿山即使在身为乞丐的时候,还努力转型到擦皮鞋的新工作,试图用劳动换来更多的尊严,这是个多么自爱而骄傲的孩子啊,但是这样的路也行不通,虽然丐王老默许了阿山的新工作,但是阿山却被城管一路围追堵截。做乞丐时候被默许,擦皮鞋就要罚款,这个社会究竟给一个有尊严的孩子多大的生存空间啊。

  当阿山对丐王老的种种行径无法忍受的时候,用欲擒故纵计协助警察抓捕到了他,然后阿山的好运来了,有个善良的奶奶收养他,哑巴阿黄也因为自己的一技之长找到了工作。似乎一切都好了,都不再灰色了。作者却笔锋一转,奶奶得了重病,需要人不离身的照顾。阿山和奶奶是素昧平生的人,实际上奶奶并未照顾阿山很久,现在奶奶的状况按照护士的话根本不是一个孩子能管得了的,但是阿山怎么做的呢,可以用计智擒丐王老的孩子想不到一走了之么?当然想得到,但是这个孩子留了下来,照顾奶奶至死,这是对责任和义务的真诚履行,是人性最宝贵的东西。奶奶最后时刻,真相大白:原来奶奶还是有子女和孙子的,只是他们不是来尽孝的,是来领拆迁款的。之后阿山疲惫的离开,阿黄又不幸得了狂犬病,呵呵,大家不觉得奇怪么,宠物店老板雇佣了哑巴阿黄那么久,又欣赏阿黄工作的才干,居然连狂犬疫苗这样的福利或者劳动保护都不曾给他!

  阿山在城里没有找到自己的母亲,却找到了乡亲托他找的一个男人,那个男人看完阿山带的家信哭了,然后说有活飞快的走了。哭是感情,走是自私。就是这些自私的人们,哭着,走着,生活着,任自己的生活和亲人的生活都摇摇欲坠,走向分崩离析。

  阿山捡到巨款是最后的情节了,被电视台报道后,一切都大逆转了,校长说可以去上学了,和开篇初始就提的上不了学形成鲜明对比,成也萧何败萧何啊。实际上校长的一句话就决定了阿山的前途,本来阿山不必一定要去趟城里,只要校长早说这句话,但是没有这场苦涩的经历,我们知道,校长是不会改口的。

  其实对于小小的阿山,他需要多少抚养的成本?有学上,有一个人关心照顾足矣。但是这点小小的要求,阿山的父亲,母亲,亲戚,丐王老和起初的校长都不肯履行,他们都自私地轻易地抛弃了这个孩子的人生。可是回头再看看奶奶临终的形单影只,我们可以预见这些自私的人的下场也是堪忧的,这种传承下长大的子女会如阿山般勇敢自尊有责任感么,希望并不大。

  唯有外婆,年轻守寡还是坚持独自拉扯大阿山的妈妈,又收留了阿山的爸爸,继而独自抚养幼小的阿山,一生庇佑着这些自私的和弱小的人们,最后像天神一样安详的去。其实和那些自私的人比,外婆既没有青春也没有知识甚至都没有多少直接的责任,但就是那宽大的爱,就默默包容了一切,让一切都可以无声的传承下去。。。

  为什么这么多人的自私推挤着阿山,他还是坚持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因为他是外婆带大的,他知道靠自己的双手的小小的臂膀是完全可以担起自己人生的责任的,只要信念不灭,一切都是可以过去的。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75473.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