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诗词鉴赏】
莺梭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篇一
《古诗百首鉴赏》
古诗百首
夏 日
(宋)戴复古
乳鸭池塘水浅深,①熟梅天气半晴阴。② 东园载酒西园醉,③摘尽枇杷一树金。④
【注释】
①乳鸭:雏鸭,刚孵出不久的小鸭。
②熟梅:梅子成熟。这里指梅熟季节。 半晴阴:指梅雨季节。此季节 天气多是半阴半晴,雨多晴少,即古诗词中常描写的“黄梅季节雨。”
③载酒:携带着酒。
④枇杷:一种常绿乔木,开白色小花,果实成熟时浅黄色或橙黄色,味道酸甜美好。 一树金:枇杷树结满了果实,黄澄澄的像镀了一层黄金。【解 析】
这首诗描写了夏季游园畅饮时的情景。诗的大意说:一群刚孵出不久的小鸭,在水塘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时而游到浅水,时而游向深水。黄梅 季节天气,总是时晴时雨,阴晴不定。我带上好酒,到东园西园游玩,在那 里喝个痛快。常常是为了劝酒和为了醒酒,把树上金黄色的枇杷差不多摘尽 了。
“熟梅天气半晴阴”写出了时令的特点,“东园载酒西园醉”透露出诗人的心情。写得很含蓄。南宋时,金人南下,主战派同主和派斗争激烈,朝 廷时而主战,时而主和。对“天气半晴阴”可作广泛的理解。而诗人醉酒的 心情也就较容易理解了。
莺 梭
(宋)刘克庄
掷柳迁乔太有情,①交交时作弄机声。② 洛阳三月花如锦,③多少功夫织得成?④
【注释】
①掷柳:从柳枝上投掷下来,这里形容黄莺在柳枝间飞下时轻捷的样子。 迁乔:迁移到高大的乔木上。这里形容黄莺往上飞时轻快的样子。
②交交:形容黄莺的鸣叫声。 弄机声:开动织布机发出的响声。
③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花如锦:花开得像锦绣一样美丽。
④织得成:织得出来,织得完。
【解析】 这首诗描写了农历三月期间,洛阳花开似锦的美好春光。诗的大意说:
黄莺在柳林里像穿梭般地飞上飞下,穿来穿去,对春光有无限情意;不时地 发出“交交”的鸣叫声,这声音又好像开动织布机时的响声。农历三月季节, 洛阳的花儿万紫千红,开得如同锦绣一般美丽,这些彩锦得用多少功夫才能 织得出来!
这首诗善于用明暗的比喻。把柳莺的飞下飞上喻为莺梭,把它的“交交”
鸣叫声喻作机声,把洛阳盛开的花儿喻作锦绣,这些比喻形象、生动、传神。 在写景咏物的小诗中,这也是很有名的一首。
上京即事①
(元)萨都剌
牛羊散漫落日下,②野草生香乳酪甜。③ 卷地朔风沙似雪,④家家行帐下毡帘。⑤
【注释】
①上京:上都,元代初期的都城,故址在今内蒙古多伦县西闪电河北岸。 ②牛羊散漫:这里是形容牛羊遍布原野的样子。
③乳酪:用牛羊等的奶汁做成的食品。④朔风:北风。
⑤行帐:帐幕,也就是蒙古包。 毡(zhān)帘:用毡子做成的蒙古包 的帘子。
【解析】 萨都剌是蒙古族诗人,对蒙古族的游牧生活很熟悉。这首诗就是写了作
者在上京时看到的生活场景。诗的大意说:上京一带原野上,夕阳西下,牛 羊遍野,景色独特。草原上的牧草散发出诱人的清香,家家制成的奶酪甜美 无比。忽然一阵卷地风吹起,北风夹带着白沙,像漫天的大雪纷飞。这时, 家家的帐篷门前都赶紧放下了毡帘。 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祖国北方人民放牧的劳动生活情景,画出了一幅辽
阔苍茫的草原风光图,富有民族特色。
画 鸭
(元)揭■斯
春草细还生,①春雏养渐成。② 茸茸毛色起,③应解自呼名。④
【注释】
①细:这里指刚出土的小草细嫩、细小。
②春雏(chú):这里指春天刚孵出不久的小鸭。 雏:鸡、鸭及禽类的 幼子。
③茸茸(róng róng):柔软纤细的绒毛。这里指小鸭子还没长出翎毛 前的细小茸毛。
④应:应该,应当。这里含有推测、猜想的意思。 解:懂得。 自呼名:呼唤自己的名字。
【解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画面上画着小鸭、嫩草等等景物。画尽管画得栩栩如 生,但它是静的,无声。把静的画面用诗的形式写出它的动来,把无声之物
赋予它以应有的声音,这就要看题画者的艺术才能了。这首诗就是根据诗人 的观察、体会和想象,把画题活了。诗的大意说:春草虽然细嫩,却还正在 生长,春天刚孵出的小鸭,喂养得渐渐成长起来。满身细密的绒毛已经能辨 别出不同的颜色,它们不停地“鸭鸭”地叫着,大概是懂得呼唤自己的名字 了。
这首诗写得富有儿童情趣。
莲藕花叶图
(元)吴师道
玉雪窍玲珑,①纷披绿映红。② 生生无限意,③只在苦心中。④
【注释】
①玉雪:这里是形容莲藕雪白玉润的颜色。 窍:这里指莲藕中间的孔。 玲珑(líng lóng):这里形容莲藕精巧空明的样子。
②纷披:这里形容莲叶莲花交错散铺在水面上的样子。
③生生:指生命延续不断,富有生机的意思。 意:含有意趣的意味。
④苦心:莲籽中间的绿心有苦味。这里是双关语,寓有刻苦、勤苦之意。
【解析】 这也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在一幅莲藕花叶图上题写的五言绝句。诗中
借着对莲藕花叶的吟咏,写出了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富有哲理意味。诗的大 意说:白润如玉如雪的莲藕,中间有精巧透明的窍孔,玲珑可爱。它的绿叶 和红花铺散在水面上,互相映衬。莲藕的生命一代代延续不断,显示出无限 意趣和欣欣向荣的生机,它之所以能够如此,全部奥秘都在莲籽的“苦心” 当中。
这里表面说莲心苦,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出更广阔的含义。起码可以让人
联想到:人只有刻苦努力,才能有所创造,才能有成就。
题郑所南画兰①
(元)倪瓒
秋风兰蕙化为茅,②南国凄凉气已消。③ 只有所南心不改,④泪泉和墨写离骚。⑤
【注释】
①郑所南:宋遗民,著名画家,他的诗画多表现对故国怀念之情和坚贞 的民族气节。 ②兰蕙:香草名,是兰花中的一种。 茅:茅草。
③南国:泛指长江以南广大地区。 气已消:万物生气已经消失。这里 比喻遗民的复国之志已经消失。
④所南心不改:郑所南的复国之心始终没有改变。
⑤泪泉:泪水。 离骚:爱国诗人屈原的爱国诗篇。
【解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是为南宋爱国画家郑所南画的墨兰而题写的诗。诗中 赞扬了郑所南的民族气节,寄寓了作者的爱国情操。诗的大意说:在秋风的
摧残下,香草兰蕙化为茅草,随风乱飘。秋天的江南一片凄凉,生气已经消 尽。只有郑所南的复国之心永不改变,他用泪水和着墨汁画出的香草,恰如 爱国诗人屈原借香草以喻志,写下了千百年传诵不衰的《离骚》。
这诗运用象征、寓意、对比、比喻等手法,抒发了爱国之情。
除夜太原寒甚①
(明)于谦
寄语天涯客,②轻寒底用愁。③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④
【注释】
①除夜:除夕,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的夜晚。 太原:地名,在今山西 省。
②寄语:传话,告诉。 天涯:天边。 天涯客:居住在远方的人。
③轻寒:轻微的寒冷。 底用:何用,何须。
④屋东头:这里是说春天解冻的东风已经吹到屋东头。意思是春天已来 得很近了。
【解析】 诗人客居太原时,在特别寒冷的除夕写下了这首诗。环境虽然极艰苦, 但作者坚信,严冬即将过去,春天就要到来。诗的大意说:请捎个信去告诉
居住在远方的友人,眼前尽管天气寒冷,这点寒冷算不了什么,何须为它发 愁呢!春风已经吹来,离我们不远了,就在我们房屋的东头。
诗中用象征的手法,表现了诗人不畏任何艰难困苦,蔑视严酷的恶劣气
候,满怀信心地和恶劣环境进行斗争的乐观精神。诗的语言虽浅,但寓意却 很深。 咏石灰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①烈火焚烧若等闲。② 粉身碎骨全不怕,③要留青白在人间。④
【注释】
①千锤万凿:形容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开采出来。
②等闲:平常。
③粉骨碎身:石灰石烧成石灰,比喻牺牲自己。
④青白:指石灰的色泽,实际上是喻指自己的思想和品德。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实际上作者借吟咏石灰以言志,表达了作者不畏艰险,
不怕牺牲的精神,表现了清白忠贞、矢志不移的坦荡胸怀。诗的大意说:石 灰石经过千万次铁锤的敲击和开凿,才从深山中开采出来。在烈火中焚烧, 也好像很平常。虽然粉身碎骨,变成了粉末,也毫不惧怕,为的是要把清白 留在人世间。
“诗品出于人品”,只有品德崇高的人,才能写出流传千古的诗来。诗
人用拟人化的手法,以石灰作比喻,表明了自己做人的志向:宁肯粉身碎骨, 也要保持崇高的节操。
就义诗
(明)杨继盛
浩气还太虚,①丹心照千古。② 生平未报国,③留作忠魂补。④
【注释】
①浩气:正气。正大刚直的精神。 还:这里是回归的意思。 太虚: 太空。
②丹心:红心,忠诚的心。 千古:长远的年代,千万年。
③生平:一辈子,一生。 报国:报效国家。
④忠魂:忠于国家的灵魂,忠于国家的心灵、精神。 魂:作者的原意 是指死后的魂灵,这是古人的看法。
【解析】 这首诗是杨继盛临刑前所作,原诗没有题目,诗题是后人代拟的。就义, 是为了正义而付出生命的意思。作者在诗中表示,自己报国之心不但至死不
变,即使死后也不会改变。诗的大意说:自己虽死,浩然正气回归太空,还 存留在天地之间,一颗耿耿丹心,永远照耀着千秋万代。这一辈子还没有来 得及报效国家,死后也要留作忠魂来弥补。
作者为揭发奸相严嵩被处死,诗中表现了忠心报国,至死不变的决心。
全诗一气呵成,如吐肝胆,如露心胸,如闻忠诚之灵魂在呼喊,感人肺腑。
贞溪初夏
(明)邵亨贞
楝花风起漾微波,①野渡舟横客自过。② 沙上儿童临水立,③戏将萍叶饲新鹅。④
【注释】
①楝(liàn)花风:指夏季的风。楝树,落叶乔木,初夏开花。人们常 用“楝花风”作为夏季的代称。 漾(yàng)微波:指水面轻轻荡起小的波 纹。
②野渡:指郊野溪头渡口。
③临水立:靠近水边站着。
④戏:玩耍,戏耍,嬉戏。 将:拿着。 饲:喂。 新鹅:小鹅。
【解析】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农村初夏景色的诗。诗的大意说:夏季的微风吹起, 溪水面上轻轻荡漾起微小的波浪。郊野之外,溪水附近一片宁静。渡口上有
一条小小渡船,无人摆渡,斜横在水面上。偶尔有个行人,就自己上船渡到 对岸。儿童们站在沙滩上靠近水边的地方,手里拿着萍叶喂小鹅,逗引着小 鹅玩耍。
诗中前两句写静景,以动衬静。后两句写天真烂漫的儿童手拿萍叶逗引
小鹅玩耍的情景,虽是写动景,但更烘托出乡村生活的和平宁静的气氛。诗 人以动写静的艺术技巧很高,收到了“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暑 夜
(明)宗泐(lâ)
此夜炎蒸不可当,①开门高树月苍苍。② 天河只在南楼上,③不借人间一滴凉。④
【注释】
①炎蒸:形容天气热得厉害,使人感到像蒸笼里蒸烤那样难耐。 不可 当:这里指热得受不了。
②苍苍:青白色。这里用苍苍形容月亮的颜色,已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 彩。
③天河:银河。即人们在晴天的夜晚,可以看到天空中由许多遥远的恒 星构成的光带。 ④一滴:一点点,形容事物极小。 凉:这里是凉爽、凉快的意思。
【解析】 这首诗描写了夏季夜间异常闷热的情景。诗的大意说:这天夜里闷热得 厉害,简直就像被放进大蒸笼里蒸烤一般。睡不着觉,开门走到庭院,见高
高的树梢挂着一轮青白色的月亮,也给人一种闷热的感觉。天河里的水该是 凉快的吧,天河离此也并不远,只是横亘在南楼的上边,可是它怎么就不肯 借一点点凉意给人间呢! 热,是只能用感觉才能感知,要形象化的描绘出来颇不容易。这首诗用
恰当的比喻,借助丰富的想象,把这种感受传达给读者,使读者好像 126 置身其中一般。 冬
(明)康海
云冻欲雪未雪,①梅瘦将花未花。② 流水小桥山寺,③竹篱茅舍人家。④
【注释】
①欲雪:将要下雪,就要下雪。 未雪:还没下。
②梅瘦:形容冬天梅花只有花苞而无花叶的样子。 将花:将要开花, 就要开花。 ③山寺:建筑在山中的寺庙。
④竹篱:用竹子编织成的篱笆墙, 茅舍:用茅草之类盖的房舍,多指 乡村农民或贫穷人家的房舍。
【解析】 这是一首描绘隆冬季节景象的诗。诗用六言写成,读来别具韵味。诗的 大意说:严冬,天空布满了寒云,云也好像冰冻了一样,越积越厚,看起来
似乎立刻就要下雪,可是此时还没有下雪。不畏寒冷的梅花,虽然身体看来 瘦弱,却在与严寒抗争,枝头上的花苞正要迎着寒风开放,此时也还没有开 放。山下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河,河中的水淙淙地流向远方,有一座如月如弓 的小桥横架在小河之上。河的对面是一带寒山,山间藏有一座古寺;山水掩 映之间,有竹篱笆围墙,有茅草小屋,说明那里有居住的人家。
诗的后面两句很有名,它是把几个入画的名词并列在一起,构成一幅和
谐的冬季田园风景图,与马致远的名句“小桥流水人家”有异曲同工之妙。
渔 家
(明)孙承宗
呵冻提篙手未苏,①满船凉月雪模糊。② 画家不解渔家苦,③好作寒江钓雪图。④
【注释】
①呵(hē)冻:天气寒冷,用口呼气来暖和冻僵的手。 未苏:没有复 苏。这里指冻僵的手没有暖过来。
②雪模糊:指飘飞的霜雪模糊了视线。
③不解:不了解,不懂得。
④好(hào):喜好,喜欢。 寒江钓雪:寒冷的雪天在江上垂钓。古人 往往以“寒江钓雪”为题材入诗作画,以表达闲适的心情。
【解析】 这是一首描写天寒飞雪的环境中在江上捕鱼的诗。诗的大意说:在朔风 吹雪的寒天,撑船的手冻得僵硬,连篙竿都握不住,想呵口暖气暖一暖,可
这点暖气怎么能把冻僵的手暖得过来!寒夜里在船上劳作,一切都是冷冰冰 的,连照到船上的月光,也让人感到冰凉,而空中飘飞的霜雪,把视线都弄 得模模糊糊。画家们不了解渔民劳作的艰苦,却喜欢画那些以寒江钓雪为题 材的图画。
诗写出了严寒季节,渔民在江上捕鱼的艰苦情景,诗人对渔民表现了深
切的同情,同时指出,有些文人墨客,虽然以“寒江钓雪”为题材吟诗作画, 其实并没有渔民的感情,也不了解渔民的艰苦生活。
军中夜凉
(明))张家玉
惨淡天昏与地荒,①西风残月冷沙场。② 裹尸马革英雄事,③纵死终令汗竹香。④
【注释】
①惨淡:形容天色阴暗无光。 地荒:大地荒凉。
②冷沙场:阴森寒冷的战场。冷:这里形容环境艰苦。 沙场:战场。
③裹尸马革:战死沙场,尸体用马皮包裹。 东汉名将马援曾说:男子 汉大丈夫应战死沙场用马革裹尸体。 英雄事:意思是英雄分内之事。
④纵:即使。 汗竹:指史册。古代在竹简上记事,要用火将竹简烘烤。 竹简水分蒸发像出汗,所以把记事的竹简叫汗竹,也叫汗青。
【解析】 这首诗写守边将士夜宿军营中的感受,写了战场的荒凉,环境的严酷, 也写了将士为了捍卫祖国,准备随时献出生命的豪情壮志。诗的大意说:天
莺梭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篇二
《怎么学好语文》
读记看写勤积累:浅谈语文的学习方法与写作技巧 LEARNING.SOHU.COM 2004年4月30日10:58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第1页:一、读记看写篇第2页:二、遣词造句篇第3页:三、应试作文篇第4页:四、客观题篇第5页:五、阅读理解篇第6页:六、结 语 这几天《语文报》在中央一套节目中做了广告,广告语是“语文天生重要”.语文不仅仅是教人读读书、写写字、做做文,她教给我们的是语言、是思想、是情操、是境界......那么究竟该如 何学好语文,有请2000年湖北省高考文科状元王林丽.。 从小就特别喜欢诗词名句。想起来,不得不感激命运之神的眷顾,使我似乎与生俱来地对文学、对书籍有着莫名的极大兴趣,于是,我便有机会在诗中、在书中看到了更美好的世界,更丰富的人生。 中学时候,印象中最美好的事情,就是在落红如雨的季节,在柳绒莺梭勤来勤往的春日,静静地坐在窗前,安详地躺在唐风宋韵里,一篙便从周邦彦的烟柳长提撑到了欧阳修的深深庭院,在唐代的佩环、宋代的衣裙中轻灵飞动……这该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景致啊。其实,并非我故意卖弄,只是在很多人问我如何学好语文的时候,我都微笑着套用了卖油翁的一句话:无他,但兴趣耳。有兴趣,方可有动力;有动力,才能勤积累。 说到语文,大家会想到什么呢?是“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之”,还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还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或是其他的什么东西呢?其实,我们在谈及语文的时候,往往都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那就是语文其实是一门语言,而写作不过是说话,把握住这一点,也就明白了学习语文的一个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途径,那就是向生活学习。话虽这样说,但语文究竟是要怎么学呢?我认为,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是要勤积累。 一、读记看写篇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拥有深厚的功底特别重要。那么这深厚的功底是从哪里来的呢?从积累中来。尤其是在写作时,更需要一定的材料积累,这样联想才能有着落,才能做到点面结合、内容充实、理论与材料相联系。所谓勤积累,也就是包括这四个方面:多读、多记、多看、多写。 (一)多 读 首先是多读,读什么呢?高考制度的改革也对学生的知识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学生,我们广泛涉猎知识的最佳途径就是读书看报了。读书,要涉及到各个方面,正如鲁迅先生那句经典的比喻所说的,大家读书要像蜜蜂,不但要辛勤地采蜜,还要多方汲取,采集各种
各样的花粉,才能酿出香甜的蜜来,紧叮在一处是绝对不行的。王蒙说,作家要学者化,也是这个道理。文科的同学要多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锻炼自己严密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理科的同学也要多了解人文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的底蕴。在知识体系高度分化、又高度集中的今天,我们必须学会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促使学科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以提高素质,善于归纳在自己头脑中形成的知识体系,善于推广联想,达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的效果。 一般说来,我会把大本头的名著放在假期去读,一方面是因为平时的空闲时间太少,不允许我们用很多的精力来钻研这个;另一方面,假期可以集中精力,更好地体会书中的精华。平时我就多看一些报纸杂志。一本高品位的杂志,带给你的不仅仅是文章的美感,还有心灵的愉悦和启迪、视野的开阔与知识的丰富。在我看来,《读者》、《视野》、《青年文摘》都是很不错的杂志,《环球时报》、《南方周末》、《语文报》都是很好的报纸,我基本上是每期必读。另外,还有当今的一些散文和小品文,如余秋雨、刘墉、乔叶、史铁生、林清玄等人的作品,对于我们的中学生来说,称之为一大金矿也不为过。这些文章,或微微到来、或鞭辟入理、或给人启迪、或发人深省,但大都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辞精美,读来余味悠长,令人回味无穷。枯燥的学习之余,读读这些文章,既可以调节大脑,又能够陶冶性情,实为人生一大乐事啊! 读书,不是让你单纯地去读,而是用心去读,必要时还要用手去记。就是说你要做读书笔记,要摘抄。古人说,不动笔墨不看书。俗话也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准备一个专门的本子,看到你认为比较好的句子、段落、甚至文章,都要把他记下来;读书的时候,有什么思索、感悟,对你有什么启发,都要随时地写下来,因为,它们都是一些被称为灵感、或者是思维的火花的东西,可能只是一闪而过,如果你不在此时把他抓住,以后可能再也不会有了。记下来之后,时不时地拿出来翻翻,晨读的时候拿来读读,渐渐地,这些东西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你自己的东西,需要用的时候,信手拈来就可以了。 我的语文成绩一直很好,我觉得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此。我从初中的时候就养成了作读书笔记的习惯。最初是在老师的逼迫之下去摘抄一些东西,每周上交一次供他检查。老师的政策只持续了一段时间,我的习惯却就此保留了下来。以后,凡是在读书的时候,看到有什么优美或是有启发性的句子,我总
是随时地把他记下来,无论自己的时间有多紧张。因为我觉得,这些东西,如果我不记下来,以后可能就再也见不到它了,岂不是我的一大损失?于是,习惯就这样养成了,甚至在我紧张的高三生活中也没有放弃过。积少成多,平时看起来不怎么起眼的那么一点点东西,渐渐地变成了一本、两本……到高中毕业, 我已经有了满满四本了。不幸的是,由于这些本子在班里传看,有一本不知流落到那位同学那里,再也找不到了,让我很是为此捶胸顿足了好一阵子。其余的三本我到现在还爱不释手,漂亮的外壳加上里面工整的字迹、充实的内容,记录了我当时点滴的思绪、心血和汗水,我想我真的该它作为一笔财富好好珍藏。当时,有同学和我开玩笑说:“我们班的作文讲评课都快变成你的作文欣赏课了。”高考的时候,我的作文几乎满分,我想这应该都是它的功劳。 大家可能会问,你说了这么多,到底有什么用呢?我想,读书很大程度上对我们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不知不觉中你的语感、语文知识、文学素养会提高很多,这不但对你学好语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且对你的人生观、个人气质、修养都有很大的影响。因为我一向认为,书中有很美好的世界、丰富的人生。 (二)多 背 其次呢,就是要多背诵一些诗词名句、历史典故、优美篇章、成语俗语。我高一的时候曾经疯狂的迷恋诗词,摘抄了很多,也背了很多,找遍了我能找到的所有诗歌,古今中外的都有。这段迷恋让我以后用到诗歌的时候,基本上都可以信手拈来,恰到好处。其实,用心去读,诗歌中真的有很多好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发掘,比如说感情的抒发、景色的描绘、叙事的诗话等等。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别人没发现的他发现了;“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别人没感受的他感受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何等的乐观自信!“此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何等的细腻生动!古语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你想有好的气质,当然了,更现实一点说,如果你想在高考中得到高分,那么,我建议你,多读一些诗歌。 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历史典故。一方面,有利于你做文言文阅读的时候,尽快地把握住文章的历史背景。当然了,如果你确实知道得很多,而且有很幸运的话,极有可能在文言文阅读中遇到你本来就已经知道的历史事实,那就更好了。另一方面,有利于你写作文的时候得心应手地运用这些历史典故来做论据,或者是联想的依据,甚至以此来构架你的文章,像2002年
高考的满分作文之一《昭君的选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要尽可能多地掌握成语俗语。这里的掌握,不是说要你死记硬背,而是在读书作文的过程中理解并运用。做到了这一点,不但使选择题中的那一道考察成语知识的题目迎刃而解,而且对你的作文大有帮助。大家如果读几篇毛泽东的文章,就会发觉他文章的最大特点,就是大量引用诗词名句、化用历史典故、活用成语俗语。我自认为,他的文章,抛开政治性不说,但就文学性来讲,可读性就在于此。 (三)多 看 再次,要多看,这里的看,就不是指的读书了,而是说,要学会观察。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不但要勇于汲取新知识,还要善于汲取新知识。 注意观察,这样对我们的语文学习很有好处,观察什么呢?上至天上的日月星辰,下至地上的小虫、蚂蚁、泥土,总之,天地间的一切都应该是我们的观察对象。看到他们,我们就应该想,如果要我来描写它,我该写什么呢?看到一个人,我们也应该想一想,如果让我来写他,应该抓住他的什么特点呢?世界上绝对没有相同的人和事,我们在描写时一定要抓住特征,用最简洁的语言最形象地刻画事物的特征。只有我们平时这样想了,这样写了,考试的时候才不至于无话可说,才可以扩大自己的选材范围,使自己的文章内容更充实、更丰富。 生活是写作之源。离开了对生活的观察,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一定要从观察生活起步,深入生活,正确认识和理解生活。 (四)多 写 最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多写,多练笔。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写日记的习惯,我曾经是有的,那时候,不但写日记,还有周记。我喜欢每天晚上坐在台灯下安静地整理自己的思绪,俯拾生活中的点滴,那种感觉好像是收藏过去的日子,收藏自己的生命。真的,不是我故意夸大,确实有这样的感觉。因为,我认为,如果我不把现有的美好生活好好收藏,任他像用过的纸币、撕下的日历一样被弃,岂不是一大遗憾? 但是现在,进入大学以后,每日似乎都是忙忙碌碌地度过,匆忙得让生活不再从容,让感情不再细腻,我已经很少记日记了,只是在心情郁闷的时候,才想起来倾诉一下。这真的是我的一大损失。偶尔翻翻以前的日记,当时的点点滴滴又浮现在眼前,心中的感觉真的很温馨。可是,如果我不记这些日记呢?当我蹙着眉努力地回想一天、几天、一月、一年甚至十几年来所走过的路,能想起来的,或是认为有意义的,不过是凤毛麟角,很多的日子,都从我的记忆中消失了。这
让我觉得自己是在奢侈地享用生命,而不是细细地品味。 对于中学生来说,记日记对于写作可以产生很重大的影响。首先,日记可以促使你更好地观察生活。当你晚上坐在灯下,准备记下今天发生的你认为很好玩或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的时候,你突然写不下去了,因为你发觉,你当时并没有仔细观察这件事,你并不清楚其中一些很重要的细节,不能把他写得像你看到的那么有趣。有了几次这样的经历,你就会渐渐养成注意观察的好习惯。其次,日记可以为我们的写作提供素材。我写作文的时候,就经常从我的日记中寻找题材,找灵感。你会发觉,如果是写你在日记中认真思考过的问题或是仔细描述过的事件,你会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地完成你的作文而不费任何力气。在考场上,这可以帮你写出一篇很好的作文,还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即使考场作文用不上那些问题或事件,也没关系,还有你曾经写出的经典的句子也可以用啊。再者,多写日记还可以锻炼你的遣词造句的能力。二、遣词造句篇 说到遣词造句,我觉得拥有流畅的朗朗上口的句子是一篇漂亮文章的必要条件。要想写出漂亮的句子,平时就要有意识的练习,培养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大家可以尝试用以下几种方法:字词联想、意象联想、换句练习、短句拉长、叠句、夸张、特写、拟人、比喻、象征、衬托等方法。我觉得最有效的是换句练习和短句拉长,在其中贯穿其他的方法。 我们不妨来做一个练习。大家来设想这样一个情景,你在看到某一事物或正经历某一事情的时候,突然回想起了另一事物或是另外的与此相关的事情。你应该怎样来描述你这个“想起”时候的心理活动呢?或者说,你将用什么样的过渡来引起你下面将要叙述的事物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吧。 把无尽的思念抛进水面的波纹里,让它永远无穷无尽的扩散,一圈一圈地…… 记忆的风帆驶进往日的岁月…… 如今蓦然回首,才发现…… 时光的步伐再次将那些散乱的句子带回我的梦里…… 时光的潮水把我推回到今日的沙滩…… 时间匆匆走过,美丽的记忆却从飞驰的岁月中,重新完整地进入我的心中,跌入心灵深入最深的角落…… 记忆的门打开了…… 他的思绪如同泛滥的春水一般…… …… 你还能想到什么句子呢?你是不是才发现,原来一个句子可以有如此多种美妙的说法,原来汉语竟然具有如此灵动的表达呢? 这个例子看似简单,其实就表明了联系遣词造句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请千万别小看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