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阁帖释文版

| 节日作文 |

【www.guakaob.com--节日作文】

王羲之行草刻本释文
淳化阁帖释文版 第一篇

王羲之行草刻本释文

郗司马

3?行,26字。草书。此帖《右军书记》著录。入刻《十七帖》等。

释文 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先书以具,示复数字。 逸民帖

4?行,39字。草书。此帖《右军书记》著录。入刻《十七帖》等。

释文 吾前东, 粗足作佳观。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等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 何能悉。

丝布帖

2?行,12字。草书。《右军书记》著录。入刻《十七帖》等。

4释文 今往丝布单衣财一端。示致意。

积雪凝寒帖

6?行,64字。草书。《右军书记》著录。入刻《十七帖》等。

释文 计与足下别,二十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 顷积雪凝寒, 五十年中所无。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服食帖

3?行,30字。草书。《右军书记》著录。入刻《十七帖》等。

释文 吾服食久,犹为劣劣。大都比之年时,为复可可。足下保爱至上,临书,但有惆怅。(《右军书记 》‘可可’作‘可耳’)

知足下帖

3?行,19字。草书。《右军书记》著录。入刻《十七帖》等。

释文 知足下行至吴,念违离不可居,叔当西耶!迟知问。

天鼠帖

2?行,16字。草书。《右军书记》著录。入刻《十七帖》等。

释文 天鼠膏,治耳聋有验不?有验者乃是要药。

朱处仁帖

3?行, 26字。草书。《右军书记》著录,《宣和书谱》著此帖目。

入刻《十七帖》等。

释文 朱处仁今所在?往得其书,信遂不取答。今因足下答其书,可令必达。

七十帖

9?行,82字。草书。《宣和书谱》有此帖目。入刻《十七帖》等。

释文 足下今年政七十耶。知体气常佳,此大庆也。想复勤加颐养。吾年垂耳顺,推之人理,得尔以为厚 幸,但恐前路转欲逼耳。以尔要欲一游目汶领,非复常言。足下但当保护,以俟此期,勿谓虚言。得果此 缘,一段奇事也。

邛竹杖帖

4?行,31字。草书。此帖又名《邛竹帖》。入刻《十七帖》等。

释文 去夏得足下致邛竹杖,皆至。此士人多有尊老者,皆即分布,令知足下远惠之至。 盐井帖

2?行,20字。草书。入刻《十七帖》等。

释文 彼盐井。火井皆有不?足下目见不?为欲广异闻,具示。

旦夕帖

2?行, 52字。草书。又名《都邑帖》。《右军书记》著录。入刻《十七帖》等。

释文 旦夕都邑动静清和,想足下使还一一。时州将桓公告慰,情企足下数使命也。谢无奕外任,数书 问,无他。仁祖日往,言寻悲酸,如何可言。

严君平帖

2?行,14字。草书。《右军书记》著录。入刻《十七帖》等。

释文 严君平、司马相如、扬子云皆有后不?(《右军书记》‘不’为?‘否’)?

胡母帖

5?行, 42字。草书。又名《永兴帖》。《宣和书谱》录有帖目。入刻《十七帖》等。 释文 胡母氏从妹平安,故在永兴居,去此七十也。吾在官,诸理极差。顷比复勿勿。 来示云与其婢问。来信□不得也。

儿女帖

5?行, 50字。草书。《右军书记》著录,《宣和书谱》录有帖目。入刻《十七帖》等。《儿女帖》又称 《同生帖》。

释文 吾有七儿一女,皆同生。婚娶以毕,唯一小者尚未婚耳。过此一婚,便得至彼。今内外孙有十六人 ,足慰目前,足下情至委曲,故具示。

谯周帖

3?行, 29字。草书。《右军书记》著录,《宣和书谱》录有帖目。入刻《十七帖》等。 释文 云谯周有孙□,高尚不出,今为所在。其人有以副此志不? 令人依依,足下具示。

汉时帖

6?行,49字。草书。《右军书记》著录。入刻《十七帖》等。

释文 知有汉时讲堂在,是汉何帝时立此? 知画三皇五帝以来备有。画又精妙,甚可观也。彼有能画者不 ?欲因摹取,当可得不?信具告。

诸从帖

?6?行,54字。草书。《右军书记》著录。入刻《十七帖》等。

释文 诸从并数有问,粗平安。唯修载在远,音问不数,悬情。司州疾笃,不果西,公私可恨。足下所 云,皆尽事势,吾无间然。诸问想足下别具,不复一一。

成都帖

5行,49字。草书。又名《成都城池帖》、《往在都帖》、《诸葛帖》。《右军书记》著录。入刻《十七 帖》等。

释文 往在都,见诸葛?,曾具问蜀中事。云成都城池门屋楼观,皆是秦时司马错所修,令人远想慨然 。为尔不?信一一示,为欲广异闻。

药草帖

2行,9字。草书。《右军书记》著录。入刻《十七帖》等。

释文 彼所此药草,可示,当致。

来禽帖

4行, 20字。楷书。又名《青李帖》、《青李来禽帖》。《右军书记》著录,《宣和书谱》录有帖目。入 刻《十七帖》等。

释文 青李、来禽、樱桃、日给滕,子皆囊盛为佳,函封多不生。 (《右军书记》著录在此二十字后, 接录‘足下所疏云:此果佳,可为致子,当种之。此种彼胡桃皆生也。吾笃喜种果。今在田里,惟以此为 事,故远及。足下致此子者,大惠也。’)

胡桃帖

6行, 49字。草书。《宣和书谱》录有帖目。《右军书记》著录于《来禽帖》后,不提行。入刻《十七帖 》。

释文(见《来禽帖》释文 后记)

清晏帖

4行,29字。草书。《宣和书谱》录有帖目。入刻《十七帖》等。

释文 知彼清晏岁丰, 又所出有无,乡故是名处。且山川形势乃尔,何可以不游目! (‘无’ 字下,或 释为‘一’,或释为重复‘无’字,或为‘乏’,或将‘无’字释为‘丰’。争论多多。本志释为‘无’ 字下无字,加以逗号,与‘乡’分开,各自成句)

虞安吉帖

7行,56字。草书。《右军书记》著录。入刻《十七帖》等。

释文 虞安吉者,昔与共事,常念之。今为殿中将军。前过云:与足下中表,不以年老,甚欲与足下为下寮。意其资可得小郡,足下可思致之耶?所念,故远及。

适得书帖

5行,37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适得书,知足下问。吾欲中冷,甚愦愦! 向宅上静,佳眠,都不知足下来门,甚无意。恨不暂面。王羲之。

知欲东帖

3行,21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知欲东,先期共至谢吴处。云何欲行?想忘耳。过此如命。

差凉帖

3行,18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淳化阁帖释文版】

释文 差凉,君可不?今日实顾不?迟面,力知问。王羲之。

奉对帖

2行,9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比奉对对兄比释岂一

汝不帖

6行,29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汝不可言,未知集聚日,但有慨叹。各慎护。前与嫂试求屏风,遂不得答为也。

奄至帖

5行,36字。行书。《右军书记》著录。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奄至此祸,情愿不遂。缅然永绝,痛之深至。情不能已,况汝岂可胜任。奈何奈何。无由叙哀,悲酸!(《右军书记》录文在‘奄至’前,有‘庾新妇入门未几,岂圈’九字)

日月如驰帖

5行,35字。行书。《右军书记》著录。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日月如驰,嫂弃背再周。去月穆松大祥,奉瞻廓然,永惟悲摧。情如切割,汝亦增慕。省疏酸感。

灵柩帖

3行, 18字。草书。《右军书记》著录此帖与《慈颜幽翳帖》为一篇文字。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兄灵柩垂至,永惟崩慕,痛贯心膂,痛当奈何!计……

慈颜幽翳帖

4行, 34字。草书。《右军书记》著录此帖与《灵柩帖》为一篇文字。入刻《淳化阁帖》等。《淳化阁帖》卷六文中‘三十年’与《右军书记》著录文‘十三年’不同,本志从‘十三年’。 释文 慈颜幽翳十三年,而吾勿勿。不知堪临始终不?发言哽绝,当复奈何!吾顷至。 匆匆。比加下。昨……

姨母帖

摹本,硬黄纸本。行书。高26.3厘米。6行,42字。辽宁省博物馆藏。

释文 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 顷? 姨母哀,哀痛摧剥,情不自胜,奈何奈何。因反惨塞

,不次。王羲之顿首顿首。

寒切帖

摹本, 纸本。草书。高26厘米,横21.5厘米。5行,51字。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释文 十一月廿七日羲之报:得十四、十八日二书,知问为慰。寒切,比各佳不? 念忧劳,久悬情。吾

食至少,劣劣。力因谢司马书,不一一。羲之报。

初月帖

摹本, 硬黄纸本。草书。纵26.3厘米,横32厘米。8行,61字。辽宁省博物馆藏。 释文 初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近欲遣此书,停行无人,不办。遣信昨至此。旦得去月十六日书,虽远

为慰。过嘱,卿佳不?吾诸患殊劣殊劣!方涉道,忧悴。力不具。羲之报。

平安帖

摹本,硬黄纸本。纵24.7厘米。4行,27字。行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帖亦称《修载帖》,与《何如帖》、《奉橘帖》共一纸,横46.8厘米。

释文 此粗平安。修载来十余日。诸人近集,存想明日当复悉来。无由同,增慨。

何如帖

摹本,硬黄纸本。纵24.7厘米。3行,27字。行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帖又名《不审尊体帖》。此帖与《平安帖》、《奉橘帖》共一纸,横46.8厘米。 释文 羲之白:不审尊体比复何如?迟复奉告。羲之中冷无赖。寻复白。羲之白。

奉橘帖

摹本,硬黄纸本。纵24.7厘米。2行,12字。行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帖与《平安帖》、《何如帖》共一纸,横46.8厘米。

释文 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

旃胡桃帖

敦煌石室临本, 纸本。纵25.2厘米,横20.6厘米。5行。草书。英

国大英图书馆藏。此帖全文见《右军书记》:‘得足下旃?、胡桃药二种,知足下至, 戎盐乃要也,是服食所须。知足下谓须服食,方回近之,未许吾此志。知我者希,此有成言,无缘见卿,以当一笑。’现存此帖已残,仅存21字。

释文 ……回近之,未许□□□。知我者希,此有成言。无缘见卿,以当一笑。

频有哀祸帖

摹本, 纸本。纵26.9厘米。3行,20字。行书。日本东京前田育德

此帖与《孔侍中帖》共一纸,或将二帖总称为《孔侍中帖》或《九月十七日帖》。 释文 频有哀祸,悲摧切割,不能自胜,奈何奈何!省慰增感。

孔侍中帖

王羲之草书《荀侯帖》拓本三种《草诀歌》
淳化阁帖释文版 第二篇

释文对照版本

安思远藏本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本

《荀侯帖》又名《荀侯佳帖》, 5行,30字。

此帖被米芾等人辨为伪帖。《宣和书谱》卷第十五王羲之草书帖目中著录《荀侯帖》。帖中第二行“耳”字下,有释作“安好”,有作“安西”。第三行首“明公”二字,也有认作“那可”。入刻《淳化阁帖》、《大观帖》、《宝贤堂》。

释文:

荀侯佳不?未果就卿,深企懷耳。安好音信,明公還得歸洛也,計令解有懸休尋。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东晋升平五年(361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

王羲之行书代表作《兰亭集序》为历代书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被后人誉为“书圣”。

王羲之12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从小向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与两汉、西晋相比,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总之,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书圣”美誉。他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曾留下形形色色的传说,有的甚至成为绘画的题材。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王羲之没有原迹存世,法书刻本甚多,有《十七帖》、小楷乐毅论、黄庭经等,摹本墨迹廓填本有孔侍中帖、兰亭序《冯承素摹本》、《快雪时晴帖》、《频有哀帖》、《丧乱帖》、《远宦帖》、《姨母帖》以及唐僧怀仁集书书《圣教序》等。

王羲之的书法影响到他的后代子孙。其子玄之,善草书;凝之,工草隶;徽之,善正草书;操之,善正行书;焕之,善行草书;献之,则称“小圣”。其后子孙绵延,王氏一门书法传递不息。武则天曾求王羲之书,王羲之的九世重孙王方庆将家藏十一代祖至曾祖二十八人书迹十卷进呈,编为《万岁通天帖》。南朝

长平帖
淳化阁帖释文版 第三篇

长平帖 4行,38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得告承长平,未佳善得适,适君如常也。知有患苦,耿耿。念劳心,食少,劳 甚,顿还。白不具。王羲之再拜。

小大佳帖 4行, 42字。草书。《右军书记》著录,又名《都下帖》。入刻《淳 化阁帖》等。

释文 足下小大佳也。诸疾苦忧劳非一,如何?复得都下近问不?吾得敬和二十三日书, 无他。重熙住定为善。谢二侯。

省飞白帖 3行,25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省飞白乃致佳。造次寻之,乃欲穷本,无论小进也。称此,将青于蓝。 丹杨帖 5行,42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知比得丹杨书,甚慰。乖离之叹,尚复可言,寻答其书。足下反事复行,便为 索然,良不可言。此亦分耳。迟面,一一。

太常帖 5行,42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太常故患胛,灸愈,体中可可耳。仆射事已行。以《表》让,未知恕不? 未复 司州旨告,悬悚。鄱阳岁使,应有书,而未得。

得万书帖 4行,34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向亦得万书,委曲备悉,使人慨然。见足下,乃悉知。叔虎克昨发,月半略必 至。未见,劳参军。

热日帖 3行,29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热日更甚。得书,知足下不堪之,同此无赖。早且乘凉,行欲往,迟散也。王 羲之。

多日帖 3行,29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七月六日羲之白:多日不知问,邑邑。得二日书,知足下比问,耿耿。今已佳 也。

期已至帖 1行,10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期已至,迟还,具足下问耳。

力东帖 3行,20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当力东,治道家,无缘省苦,但有悲慨!不得东,此月问。

舍子帖 2行,19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信云:舍子别送,乃是北方物也。何以欲此?欲几许?

月末帖 2行,11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月末必往,迟见君,无以为喻。

择药帖 4行,45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乡里人择药,有发梦而得此药者。足下岂识之不? 乃云服之令人仙,不知谁能 试者?形色故小异,莫可尝见者。谢二侯。

昨见帖 5行,48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昨见君,欢复无喻。然未善悉,想宿昔可耳。肋中云何,一善消息,值周转胜 也。耿耿。疾患小差。与弘远俱诣,迟共写怀。王羲之白。

雪候帖 3行,27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雪候既不已,寒甚。盛冬平可,苦患。足下亦当不堪之。转复知问。王羲之。 知远帖 3行,23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知远比当造,顷迟见此子。真以日为岁。足下得审问,旨令吾。

荀侯帖 5行,30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荀侯佳不? 未果,就卿许,企怀耳。安西音信明公,愚得归洛也。计介解有悬

休寻。

知君帖 3行,24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知君当有分住者,念处穷毒而复分乖尚可居情想反理断当。

旦反帖 4行,40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淳化阁帖释文版】

释文 旦反想至,所苦晚,差不? 耿耿。仆脚中不堪,沉阴重痛不可言。不知何以治 之,忧深。力不一一。王羲之顿首。

自慰帖 4行,31字。行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深以自慰,理有大断,其思豁之令尽,足下勿乃忧之。足下殊当忧吾,故一一, 示问。

毒热帖 3行,31字。行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晚复毒热,想足下所苦,并以佳,犹耿耿。吾至顿劣,冀凉言散,力知问。王 羲之顿首。

足下家帖 4行,30字。行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足下家极知无可将接,为雨,遂乃不复,更诸弟兄问,疾深护之。不具。羲之 白耳。

小园帖 15行,103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仆近修小园子,殊佳。致果杂药,深可致怀也。偿因行往,希见。何公处动静, 故一一。常患,驰情。散骑痈转利,庆慰。姊故诸恶,及侧永嘉慰。奉集欣熹无喻, 余可耳。得华直疏,故尔,诸恶不差,悬忧。顺何似未复庆等,近消息,悬心。君并 何为耶。此犹未得尽集,理行大 NFDA7 ,迟此无喻。

知问帖 2行,11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离不可居,叔当西耶。迟知问。

小大悉帖 6行,57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羲之死罪:小大悉比来未? 惟不可怀。未复临海问,悬情。计宾命行应至。迟 卞公还具。承问妹极得散力,以为至慰。期等故尔耳。因缘,不多白。羲之死罪。 遇信帖 2行,15字。草书。又名《不审帖》。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不审定何日当北,遇信复白,迟承后问。

清和帖 7行,58字。草书。又名《伏想清和帖》。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伏想清和,士人皆佳。适桓公十月末书,为慰。云所在荒,甚可忧。殷生数问 北事势,复云何?想安西以至,能数面不?或云顿历阳,尔耶?无缘同为叹。迟知问。 运民帖 2行,13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运民不可得。而要当得,甚虑叛散。

八日帖 6行,63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八日羲之顿首:多日不知君问。得一昨书,知君安善,为慰。仆比小差,而疲 剧。昨若耶观望,乃苦与上隐痛,前后未有此也。然一日一昔,劳复不极,以此为慰, 力不一一。

乐著帖 2行,15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乡里人乐著县户,今送其名,可为领受。

转佳帖 9行,62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君顷就转佳不? 仆自秋便不佳,今故不善差。顷还少啖脯,又时啖面,亦不以 为佳,亦自劳弊。散系转久,此亦难以求泰。不去人间,而欲求分外,此或速弊。皆 如君言。

大热帖 2行,20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便大热,足下晚可耳。甚患此热。力不一一。王羲之白。

周常侍帖 2行,9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此书因周常侍想必至。

吾唯帖 4行,60字。草书。又名《诸怀帖》。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吾唯辨辨,便知无复日也。诸怀不可言。知彼人已还。吾此犹有小小往来。不 欲来者,其野近,当往就之耳。不大思其方,不见可久理。而任之者悠然。此可叹息! 西问帖 3行,21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得西问,无他,想彼人甚平安。此粗佳。玄度来数日,为慰。

中郎女帖 4行,32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中郎女颇有所向不?今时婚对,自不可复得。仆往意,君颇论不?大都比亦当在 君耶!

发疟帖 3行,20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发疟,比日疾患,欲无赖。未面,邑邑!反不具。王羲之白。

肿不差帖 2行,17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得书知问,肿不差,乏气,匆匆,面近。王羲之报。

如常帖 4行,36字。草书。又名《昨还帖》。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足下各如常。昨还殊顿。胸中淡闷,干呕转剧,食不可强,疾高难下治,乃甚 忧之。力不具。王羲之。

贤内妹帖 2行,17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得书,知足下问,吾既不佳,贤内妹未差,延期……

狼毒帖 3行,20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须狼毒,市求不可得。足下或有者,分三两停。须故示。

阔转帖 3行,25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阔转久,劳想岂舍。知足下常得之,卒未近缘,如何?足下数令知问。 冬中帖 5行,50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十一月四日羲之白:冬中感怀深,始欲寒。足下常疾何如? 不得近问,邑邑。 吾故苦心痛,不得食,经日甚为虚顿。力及不具。王羲之白。

周益州帖 2行,15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周益州送此邛竹杖,卿尊长或须,今送。

执手帖 3行,20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不得执手,此恨何深!足下各自爱,数惠告。临书怅然。

阮公帖 7行,54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阮公故尔,可忧。时放恕大事,今令速言。阿万守笃,大灸不得力,而从事以 至,甚无计。自必出,唯须小佳。铁石今出求救,足下可复助。旦令得通。

月末帖 2行,11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家,月末,当至上虞。妹亦俱去。

蒸湿帖 4行,31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此蒸湿,难为人。得示,知足下故尔堪行,想不成病耳。吾至无赖,行克。王 羲之顿首。

西问帖 1行,6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不得西问,耿耿。

丘令帖 4行,32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丘令送此宅图云:可得四十亩,尔者为佳。可与水丘共行视。佳者,决便当取, 问其贾。

不审帖 3行,20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不审比出,日集聚不?一尔缅然。恐东旋未期,诸情罔。

飞白帖 3行,19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飞白不能乃佳,意乃笃好。此书至难,或作,复与卿。

昨故遣书帖 7行,70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羲之白:昨故遣书,当不相遇。知君还,喜慰。足下时行,想今善除,犹耿耿。 仆时行以十一日,而不除。如比日便成委顿。今日犹当小胜,不知能转佳不?积不?卿 至。劣劣。力还不具。王羲之白。

采菊帖 5行,36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不审复何以永日,多少看未? 九日当采菊不?至日欲共行也。但不知当晴不耳! 伦等还,殊慰意。

增慨帖 4行,36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增慨。知足下疾患,小佳。当惠像想,示能果。迟此善散非直,思想而已也。 寻复有问,足下以数示。

由为帖 1行,7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由为诸,力不一一。

月半帖 4行,36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月半哀感,奈何奈何! 念邑邑。罔极之至,不可居处。比日何似? NFDA8 差 不?悒悒。力知问。王羲之顿首。

独坐帖 4行,35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知彼乃尔,切切! 汝乃独坐,但有忧邑。悬远,不能得遣人。且吾无复久意, 果去,当南视汝等也。

安西帖 3行, 28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安西帖》与《如兄子帖》 或为一帖。

释文 一昨得安西六日书,无他,无所知说,故不复付送。《让都督表》亦复常言耳。 如兄子帖 3行,25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如兄子书,道嵩自必果。今复与书督之。足下敕令至,并与远书也。 黄甘帖 4行,24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奉黄甘二百,不能佳。想故得至耳。船信不可得,不知前者至不?

尊夫人帖 3行,29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尊夫人不和,想小尔,今以佳。念累息。卿佳不?吾故劣劣!力知问。王羲之敬 问。

日五帖 4行,31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日五期结极以大。先师之言皆著,推此言之无验。如此事君当欲知,故及。宜 停宅。

先生帖 2行,14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先生适书,亦小小不能佳,大都可耳。

雨快帖 7行,60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三月十六日羲之白:一昨省不悉,雨快,君可不?万石转差也,灸得力不?不得 后问,悬悒,不去怀。君云当有旨信,迟望其至。仆劣劣。故遣不一一,还具示。王 羲之。

卿女帖 2行,17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取卿女,奈何奈何!为长史,休种不?何似,耿耿。

适欲遣书帖 5行,48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适欲遣书云得示,知足下得凉以为佳,甚慰。知多疾患,念劳心。吾故不欲食,

几以为事恐不可久,邑邑。思面拜,故果之。王羲之。

此郡帖 8行,66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此郡之弊,不谓顿至于此。诸逋滞非复一条。独坐不知何以为治,自非常才所 济。吾无故舍逸而就劳,叹恨无所复及耳。夏人事请托,亦所未忽,小都冀得小差, 顷日当何理。

豹奴帖 6行,70字。章草。入刻《澄清堂帖》(孙退谷本)。

释文 羲之顿首:昨得书问,所疾尚 NFDAB NFDAB ,既不能眠食,深忧虑。悬 吾情,至不能不委。嫂故不差,豹奴晚不归家,随彼弟问州也。前书云,至三月间到 之,何能尽情忧。足下所惠,极为慰也。不谓也。

省书增感帖 2行,12字。行书。入刻《澄清堂帖》(孙退谷本)。

释文 省书增感切,及反不具,羲之报。

远近清和帖 6行,48字。草书。入刻《澄清堂帖》(小万柳堂本)。

释文 远近清和,士人平安。荀侯定住下邳,复遣军取卞城。此间民事,愚智长叹, 乃亦无所隐。如之何?!又顷水雨,以复为灾,卿彼何似?

孤不度帖 3行,26字。章草。入刻《大观帖》等。

释文 (孤不度德量力,欲俟义于)天下,而措术浅短,遂至昌蹶,然至于今日,志犹 不息,君谓计将安出?

董卓帖 6行,59字。章草。入刻《大观帖》等。

释文 亮曰: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 众寡,故能克绍,以弱为强。今日拥百万之众,协天子而令诸侯,诚不可与争锋也。 长风帖 7行,87字。楷书。入刻《大观帖》等。

释文 得长风书,灵柩幽隔卅年,心想平昔,痛慕崩绝,岂可居处?抽裂不能自胜!谢 书,已具日安厝,即其情事长毕,奈何!松等陨恸,哀情顿泄,亦难可言!郗还未卜, 聊示及。中郎相忧不去心,感远怀近,增伤惋。每见范母子哀号,使人情悲!

破羌帖 9行,81字。草书。高29厘米。又名《王略帖》。入刻《宝晋斋帖》等。 释文 知虞帅书,桓公以至洛,即摧破羌贼,贼重创,想必禽之。王略始及旧都,使 人悲慨深。此公威略实著,自当求之于古,真可以战,使人叹息。知仁祖小差,此慰 可言。适范生书如其语,无异。故须后问为定。今以书示君。

范新妇帖 6行,52字。高29厘米。行草书。入刻《宝晋斋帖》。

释文 谢、范新妇得富春还,诸道路安隐,甚慰悬心。比日凉,即至平安也。上下集 聚,欣庆也。华等佳不?自新妇母子去,寂寞难言。思子辈不可言。

归京帖 5行,39字。高29厘米。行草书。入刻《宝晋斋帖》。

释文 十一月十七日羲之顿首顿首:归京先墓毁动,奉讳号恸,五内若割,痛当奈何 奈何!王羲之顿首顿首。

暴疾帖 5行,48字。高29厘米。行草书。入刻《宝晋斋帖》。

释文 期小女四岁,暴疾不救,哀愍痛心,奈何奈何!吾衰老,情之所寄,唯在此等。 奄失此女,痛之缠心,不能已已。可复如何,临纸情酸!

孙女帖 4行,39字。高29厘米。行草书。入刻《宝晋斋帖》。

释文 羲之顿首:二孙女不育,伤夭命,痛之缠心,不能已已。哀悼切心。岂图十日 之中,二孙殁,如何。羲之顿首。

顷日帖 3行,23字。高29厘米。行草书。入刻《宝晋斋帖》。

释文 顷日亲亲径过诸婚姻,经恤,体力不复堪之,故未复遣信耳。

妇母帖 2行,19字。高29厘米。行草书。入刻《宝晋斋帖》。

释文 二月二日汝妇母一昨夜亡,亲亲伤怛,汝不可言。

金石著录
淳化阁帖释文版 第四篇

历代金石著录

《西清古鉴》四十卷 乾隆十四年,梁诗正等奉敕编

《西清续鉴甲编》二十卷,附录一卷 乾隆五十八年敕编

《校正淳化阁帖释文》十卷 乾隆三十四年,金简奉敕编

《积古斋藏器目》一卷 阮元撰 《清仪阁藏器目一卷 张廷济撰 《竹崦盦藏器目》一卷 赵魏撰 《嘉荫簃藏器目》一卷 刘喜海撰 《平安馆藏器目》一卷 叶志诜撰 《双虞壶馆藏器目》一卷 吴式芬撰 《怀米山房藏器目》一卷 曹载奎撰 《簠斋藏器目》一卷 陈介祺撰 《木庵藏器目》一卷 程振甲撰

《梅花草盦(ān)藏器目》一卷 丁彦忠撰 《选青阁藏器目》一卷 王锡棨撰 《爱吾鼎斋藏器目》一卷 李璋煜撰 《石泉书屋藏器目》一卷 李佐贤撰 《两罍轩藏器目》一卷 吴云撰 《斋藏器目》一卷 吴大澄撰 《天壤阁藏器目》一卷 王懿荣撰 《斋集古录二》十六卷 吴大澄撰 《恒轩吉金录》不分卷 吴大澄撰 《度量权衡实验说》不分卷 吴大澄撰 《匋斋吉金录》八卷,续二卷 端方撰 《焦山鼎铭考》一卷 翁方纲撰 《周无专鼎铭考》一卷 罗士琳撰 《齐侯罍铭通释》二卷 陈庆镛撰 《盘亭小录》一卷 刘铭传撰 《京畿金石考》二卷 孙星衍撰

《畿辅金石记残稿》不分卷 沈涛撰 《畿辅碑目》二卷 樊彬撰

《常山贞石志》二十四卷 沈涛撰 《赵州石刻录》一卷 陈钟祥撰 《江宁金石记》八卷 严观撰 《待访录》二卷 严观撰

《江左石刻文编》四卷 韩崇撰 《江宁金石待访录》四卷 孙彤撰 《吴郡金石目》一卷 程祖庆撰 《吴中金石记》一卷 顾沅撰

《徐州金石记》一卷 方骏谟撰 《崇川金石志》一卷 冯云鹏撰 《安徽金石略》十卷 赵绍祖撰 《泾川金石记》一卷 赵绍祖撰

《山左金石志》二十四卷 毕沅、阮元同撰 《山左访碑录》十三卷 法伟堂撰 《山左碑目》四卷 段赤苓撰

《山左南北朝石刻存目》一卷 尹彭寿撰 《至圣林庙碑》六卷 孔昭薰撰 《孔林汉碑考》一卷 顾仲清撰 《济州金石志》八卷 徐宗干撰

《济州学碑释文》一卷 张弨(chāo)撰 《济南金石记》四卷 冯云鹓(yuān)撰 《历城金石考》二卷 周永年撰 《诸城金石略》二卷 李文藻撰 《益都金石记》四卷 段赤苓撰 《山右金石志》一卷 夏宝晋撰 《山右金石记》八卷 杨笃撰

《山右石刻丛编四》十卷 胡聘之撰 《中州金石记》五卷 毕沅撰

《中州金石考》八卷 黄叔璥(jǐn)撰

《中州金石目》四卷,补遗一卷 姚晏撰 《中州金石目录》八卷 杨铎撰

《安阳金石录》十三卷 武亿、赵希璜同撰 《河阳金石记》三卷 冯敏昌撰

《河内金石记》二卷,补遗一卷 方履篯(jiǎn)撰

《嵩洛访碑日记》一卷 黄易撰 《嵩阳石刻集记》二卷 叶封撰 《登封县金石志》一卷 洪亮吉撰 《偃师金石记》四卷 武亿撰

《偃师金石遗文补录》二卷 武亿撰 《郏县金石志》一卷 武亿撰 《宝丰金石志》五卷 武亿撰 《鲁山金石志》三卷 武亿撰 《孟县金石志》三卷 冯敏昌撰 《浚县金石录》二卷 熊象阶撰 《关中金石记》八卷 毕沅撰 《雍州金石记》十卷 朱枫撰 《关中金石附记》一卷 蔡汝霖撰 《陕西得碑目》二卷 刘喜海撰

《长安获古编》二卷,补遗一卷 刘喜海撰 《关中金石文字存佚考》十二卷 毛凤枝撰 《唐昭陵石迹考》五卷 林侗撰 《昭陵六骏赞辨》一卷 张弨撰 《昭陵碑考》十三卷 孙三锡撰 《扶风金石录》二卷 张员撰 《郿县金石遗文录》二卷 张员撰 《兴平金石志》一卷 张员撰 《宝鸡县金石志》一卷 邓梦琴撰 《武林金石刻记》十卷 倪涛撰 《武林金石记残稿》不分卷 丁敬撰

《两浙金石志》十八卷,补遗一卷 阮元撰 《吴兴金石志》十六卷 陆心源撰 《墨妙亭碑目》二卷 张鉴撰 《越中金石记》十二卷 杜春生撰 《东瓯金石录》十二卷 戴咸弼撰 《台州金石录》十三卷 黄瑞撰 《阙访》二卷 黄瑞撰

《括苍金石志》十二卷,续四卷 李遇孙撰 《括苍金石志补遗〉四卷 邹柏森撰 《湖北金石存佚考》二十二卷 陈诗撰 《湖北金石诗》二卷 严观撰 《永州金石略》一卷 宗稷辰撰

《三巴★H1古志〉不分卷 刘喜海撰 《蜀碑补记》十卷 李调元撰 《粤东金石略》十八卷 阮元撰 《高要金石略》四卷 彭泰来撰 《粤西金石略》十五卷 谢启昆撰 《粤西得碑记》一卷 杨翰撰 《滇南古金石录》一卷 阮福撰 《和林金石录》一卷 李文田撰 《高丽碑全文》八卷 叶志诜撰 《海东金石苑》四卷 刘喜海撰 《海东金石考存》一卷 刘喜海撰 《日本金石志》二卷 傅云龙撰 《两汉金石记二》十二卷 翁方纲撰 《隋唐石刻拾遗》二卷 黄本骥撰 《南汉金石志》二卷 吴兰修撰 《元刻偶存》一卷 陆增祥撰 《元碑存目》一卷 黄本骥撰

《寰宇访碑录》十二卷 孙星衍、邢澍同撰 《访碑续录》一卷 严可均撰 《访碑后录》三卷 黄本骥撰 《补寰宇访碑录》五卷 赵之谦撰 《攟古录》二十卷 吴式芬撰 《天一阁碑目》一卷 钱大昕撰

《潜研堂金石文字目录》八卷 钱大昕撰 《小蓬莱阁金石目》一卷 黄易撰 《平安馆碑目》八卷 叶志诜撰 《玉雨堂碑目》四册 韩泰华撰 《式训堂碑目》三卷 章寿康撰 《求古录》一卷 顾炎武撰 《金石文字记》六卷 顾炎武撰 《来斋金石考》三卷 林侗撰

《观妙斋金石文考略》十六卷 李光映撰 《金石续录》四卷 刘青藜撰

《金石经眼录》一卷 褚峻摹图,牛运震补说

《金石录补》二十七卷,续七卷 叶奕苞撰 《金石小笺》一卷 叶奕苞撰 《金薤琳琅补遗》一卷 宋振誉撰

《平津馆读碑记》八卷,续记一卷,再续一卷,三续二卷 洪颐煊撰

《潜研堂金石文字跋尾》二十五卷 钱大昕撰

《金石三跋》十卷 武亿撰

《金石文字续跋》十四卷 武亿撰

《古泉山馆金石文跋》不分卷 瞿中溶撰 《铁桥金石跋》四卷 严可均撰 《古墨斋金石文跋》六卷 赵绍祖撰 《宝铁斋金石跋尾》三卷 韩崇撰 《石经阁金石跋文》一卷 冯登府撰

《攀古小庐古器物铭释文》不分卷 许瀚撰 《碑跋》不分卷 许瀚撰

《清仪阁题跋》一卷 张廷济撰 《枕经堂金石题跋》三卷 方朔撰 《求是斋金石跋尾》四卷 丁绍基撰 《宜禄堂金石记》六卷 朱士端撰

《簠斋金石文字考释》一卷,笔记一卷 陈介祺撰

《开有益斋金石文字记》一卷 朱绪曾撰 《十二砚斋金石过眼录》十八卷 汪鋆(yǔn)撰

《金石萃编》一百六十卷 王昶撰 《金石萃编补目》三卷 黄本骥撰 《金石续编》二十一卷,目一卷 陆耀遹(yù)撰

《金石萃编补略》二卷 王言撰

《金石萃编补正》四卷 方履篯撰

《八琼室金石补正》一百三十卷 陆增祥撰 《匋斋藏石记四》十四卷 端方撰

《金石表》一卷 曹溶撰 《金石存》十六卷 吴玉搢撰

《金石索》十二卷 冯云鹏、冯云鹓撰 《金石品》二卷,《金石存》十五卷 李调元撰

《金石契》四卷 张燕昌撰 《金石屑》四卷 鲍昌熙撰

《金石摘》十卷 陈善墀(chí)撰

《香南精舍金石契》二卷 觉罗崇恩撰 《金石遗文录》十卷 陈奕禧撰 《金石文释》六卷 吴颖芳撰 《古志石华三》十卷 黄本骥撰 《金石文钞》八卷 赵绍祖撰 《碑录》二卷 朱文藻撰

《绩语堂碑录》不分卷 魏锡曾撰

《金石图》二卷 褚峻摹图,牛运震补说 《求古精舍金石图》四卷 陈经撰 《小蓬莱阁金石文字》不分卷 黄易撰 《古均阁宝刻录》一卷 许梿撰

《平安馆金石文字》不分卷 叶名沣撰 《随轩金石文字八种》无卷数 徐渭仁撰 《二铭草堂金石聚》十六卷 张得容撰 《淇泉摹古录》一卷 赵希璜撰 《汉碑篆额》不分卷 何澄撰 《红崖碑释文》一卷 邹汉勋撰 《汉武梁祠画象考证》二卷 沈梧撰 《汉射阳石门画象汇考》一卷 张宝德撰 《华山碑考》四卷 阮元撰 《石门碑醳》一卷 王森文撰 《郙阁铭考》一卷 王森文撰

《天发神谶碑释文》一卷 周在浚撰 《国山碑考》一卷 吴骞撰

《汉魏碑刻记存》一卷 谢道承撰 《北魏郑文公碑考》一卷 诸可宝撰 《龙门造象释文》一卷 陆继煇撰 《瘗鹤铭辨》一卷 张弨撰 《瘗鹤铭考》一卷 汪士鋐撰 《瘗鹤铭考》一卷 吴东发撰 《瘗鹤铭考补》一卷 翁方纲撰 《山樵书外纪》一卷 张开福撰

《唐尚书省郎官石柱题名考》二十六卷 《唐御史台精舍题名考》三卷,附录一卷 赵钺、劳格同撰

《楚州石柱考》一卷 范以煦撰 《邠州石室录》三卷 叶昌炽撰 《石鱼文字所见录》一卷 姚觐元撰 《九曜石刻录》一卷 周中孚撰 《苍玉洞题名石刻》一卷 刘喜海撰 《翠微亭题名考》一卷 释达受撰 《龙兴寺经幢题跋》一卷 罗矩撰 《金天德钟款识》一卷 丁晏撰 《铁券铜塔考》三卷 钱泳撰

《岳庙彝器铭》一卷 不著撰人氏名 《分隶偶存》二卷 万经撰 《碑文摘奇》一卷 梁廷枬撰 《碑别字》五卷 罗振鋆撰 《金石要例》一卷 黄宗羲撰 《碑版广例》十卷 王芑孙撰 《志铭广例》二卷 梁玉绳撰 《金石例补》二卷 郭麟撰 《金石综例》四卷 冯登府撰 《金石订例》四卷 鲍振方撰

《金石称例》五卷,续一卷 梁廷枬撰 《汉石例》六卷 刘宝楠撰

《汉魏六朝墓铭纂例》四卷 吴镐撰 《唐人志墓例》一卷 徐朝弼撰 《金石学录》四卷 李富孙撰 《金石学录补》四卷 陆心源撰

《金石札记》四卷,袪伪一卷 陆增祥撰 《语石》六卷 叶昌炽撰

《闲者轩帖考》一卷 孙承泽撰

《淳化秘阁法帖考正》十二卷 王澍撰 《淳化阁帖考证》十卷 吴有兰撰 《淳化阁跋》一卷 沈兰先撰

《淳化阁帖源流考》一卷 周行仁撰 《法帖释文》十卷 徐朝弼撰 《南村帖考》四卷 程文荣撰 《鸣野山房帖目》四卷 沈复粲撰 《禊(qì)帖综闻》一卷 胡世安撰 《苏米斋兰亭考》八卷 翁方纲撰 《定武兰亭考》一卷 王灏(hào)撰 《凤墅残帖释文》二卷 钱大昕撰 《惜抱轩法帖题跋》三卷 姚鼐撰 《苏米斋题跋》二卷 翁方纲撰 《竹云题跋》四卷 王澍撰

《铁函斋书跋》六卷 杨宾撰 《芳坚馆题跋》四卷 郭尚先撰 《钱录》十六卷 乾隆十六年敕撰 《泉神志》七卷 李世熊撰 《泉志校误》四卷 金嘉采撰 《钱志新编二》十卷 张崇懿撰 《琴趣轩泉谱》一卷 黄灼撰 《广钱谱》一卷 张延世撰 《历代古钱目》一卷 朱炜撰 《泉布统志》九卷 孟麟撰 《选青小笺》十卷 许原恺撰 《虞夏赎金释文》一卷 刘师陆撰 《古今待问录》六卷 朱枫撰 《吉金所见录》十六卷 初尚龄撰 《古今钱略三》十四卷 倪模撰 《货布文字考》四卷 马昂撰 《泉宝所见录》十六卷 沈巍皆撰 《历代钟官图经》八卷 陈莱孝撰 《吉金志存》四卷 李光廷撰 《癖谈》六卷,附录四卷 蔡云撰 《运甓轩钱谱四》十卷 吕佺孙撰 《癖泉臆说》六卷 高焕撰 《古泉丛话》三卷 戴熙撰 《藏泉记》一卷 戴熙撰 《观古阁泉说》一卷,丛稿二卷,续稿一卷,三编二卷 鲍康撰

《论泉绝句》二卷 刘喜海撰 《古泉汇六》十卷,续十四卷,补遗二卷 李佐贤撰

《齐鲁古印攗》四卷,续一卷 高庆龄撰 《集古官印考证》七卷 瞿中溶撰 《两罍轩印考漫存》九卷 吴云撰

《秦汉瓦当文字》二卷,续一卷 程敦撰 《浙江砖录》不分卷 冯登府撰 《百砖考》一卷 吕佺孙撰

《千甓亭砖录》六卷,续四卷 陆心源撰 《古专图释二》十卷 陆心源撰 《匋斋藏专记》二卷 端方撰 《秋景庵主印谱》四卷 黄易撰 《龙泓山人印谱八卷 丁敬撰

《讱(艹弇)集古印存》三十二卷 汪启淑撰 《求是斋印谱》四卷 陈豫钟撰 《吴让之印存》二卷 吴廷扬撰 《杨聋石印存》二卷 杨澥撰

《选集汉印分韵》二卷,续二卷 袁日省撰 《杨啸村印集》二卷 杨大受撰 《胡鼻山人印集》二卷 胡震撰 《观自得斋印集》十六卷 徐子静撰 《秦汉印选》六卷 石潜撰

《二金蜨堂印谱》四卷 赵之谦撰

《封泥考略》十卷 吴式芬、陈介祺同撰 《宋不著撰人宝刻类编》八卷 乾隆时敕辑 《宋欧阳棐集古录目》五卷 黄本骥辑

读书杂记
淳化阁帖释文版 第五篇

读书杂记

六字真言咒

指的是唵、嘛、呢、叭、咪和哞,这六字真言咒有不同的代表意义,唵是能消除天界的生死苦;嘛是能消除非天斗争的苦;呢是能消除人间生老病死之苦;叭是能消除畜生牲役之苦;咪是能消除饿鬼饥渴之苦;哞是能消除冷热地狱之苦。另外,这六字真言是有颜色的,分别代表白、绿、黄、蓝、红和黑。

佛珠数代表的含义

佛珠有不同的长度,而不同的长度有不同的作用和象征意义:

一百零八颗,用来求证百八三昧;

一千零八十颗的,这是因为十界分别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合成一千零八十种烦恼等等。 十四粒的佛珠是用来象征观音菩萨与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可以让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的功德。

昭武九姓

武九姓本是月氏人,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今甘肃临泽),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葱岭,支庶各分王,以昭武为姓,计有康、安、曹、米、王、何、穆、毕、纳等九姓,皆氏昭武,故称昭武九姓。

日期及生辰八字数卦法

【淳化阁帖释文版】

以年月日的加数之和除八,取上卦。又以年月日加时辰数的和除八,取下卦;除六,取动爻。

例如,子年视为一数,丑年视为二数,依此类推到亥年视为十二数,又如正月视为一数,至十二月视为十二数。日数的算法也是一样的。例如,初一视为一数,至三十日为三十数。将年月日数相加,除八,以所得余数为上卦。把年月日数的和加时辰数,除八,以所得余数为下卦。时辰数的算法同前,如子时视为一数,类推至亥时十二数。又以年月日时数的和除六,以所得余数取动爻。

乾一,艮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淳化阁帖释文版】

比如:1989年农历十月初一是蛇年,数6。酉时,数10。

上卦=(年+月+日)÷8取余数,即上卦=(6+10+1)÷8=17÷8=2余1。 1为乾卦;

下卦=(年+月+日+时)÷8取余数,即上卦=(6+10+1+10)÷8=27÷8=3余3。 3为离卦;

动爻=(年+月+日+时)÷6取余数,即上卦=(6+10+1+10)÷6=27÷6=4余3。

3爻动。

得卦上乾下离,为“天火同人”卦,三爻动。

变卦为天雷无妄。

治疝方

《倦游录》载:“辛稼轩患疝疾,一道人教以薏苡米,用东壁黄土炒过,水煮为膏,服数服即消。程沙随病此,稼轩以方授之,亦效。”

六如

《般若心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治水肿方

用田螺、大蒜、车前草和研为膏,作大饼,覆脐上,水从便出即愈。

异名

鸱夷,河豚也。樗蒲,海蜇也。西施舌,海蛤也。

治偏头痛方

用新萝卜取自然汁,入生龙脑(中医学上称“冰片”)少许,调匀,昂头滴入鼻窍,左痛则灌右鼻,右即反之。

不倒翁

或见而笑之曰:“此翁木强犹昔,宜为世所戏弄,然终身不一失足,惟其脚跟定也。”此语可味。

得一妙联

矮墙收远景,老树挂斜阳。

十惑

晚明大儒陈石斋先生云:“言学,则止知有人,不知有己;言仕,则止知有己,不知有人;居官,则止知有上官,不知有百姓;论事,则止见己之是,不见己之非,止见人之非,

不见人之是;涉世,则不求己之可以取信,惟欲人之见信,动辄致疑于人,不喜人致疑于己;处境,则常以己为不足,不以己为有余;值患难,则觉人之有负于己,不觉己之有负于人;值富贵,则恐人有所干求于己,不思己有所利济于人;亲友交际,则止觉人之缺情于己,不觉己缺情于人;僚属共事,则乐人顺从于己,不乐己顺从于人。此十惑也。”

八宜家训

所谓八宜者,持己宜谨、待人宜厚、居家宜俭、处世宜谦、当官宜畏、临民宜敬、御下宜体、用人宜信(清人泾阳张治堂语)。

留人地步

与人共事,议论当婉转商量,与人留地步。不可恃气直争,恐致触忤人忌。

居官之要

李石渠抚闽时言,居官者,“要济事,勿喜事;要惜名,勿沽名;要任怨,勿敛怨;要近情,勿徇情”。

金石著录总览

《西清古鉴》四十卷 乾隆十四年,梁诗正等奉敕编

《西清续鉴甲编》二十卷,附录一卷 乾隆五十八年敕编

《校正淳化阁帖释文》十卷 乾隆三十四年,金简奉敕编

《积古斋藏器目》一卷 阮元撰

《清仪阁藏器目一卷 张廷济撰【淳化阁帖释文版】

《竹崦盦藏器目》一卷 赵魏撰

《嘉廕簃藏器目》一卷 刘喜海撰

《平安馆藏器目》一卷 叶志诜撰

《双虞壶馆藏器目》一卷 吴式芬撰

《怀米山房藏器目》一卷 曹载奎撰

《簠斋藏器目》一卷 陈介祺撰

《木庵藏器目》一卷 程振甲撰

《梅花草盦藏器目》一卷 丁彦忠撰

《选青阁藏器目》一卷 王锡棨撰

《爱吾鼎斋藏器目》一卷 李璋煜撰

《石泉书屋藏器目》一卷 李佐贤撰

《两罍轩藏器目》一卷 吴云撰

《斋藏器目》一卷 吴大澂撰

《天壤阁藏器目》一卷 王懿荣撰

《斋集古录二》十六卷 吴大澂撰

《恆轩吉金录》不分卷 吴大澂撰

《度量权衡实验说》不分卷 吴大澂撰 《匋斋吉金录》八卷,续二卷 端方撰 《焦山鼎铭考》一卷 翁方纲撰

《周无专鼎铭考》一卷 罗士琳撰 《齐侯罍铭通释》二卷 陈庆镛撰 《盘亭小录》一卷 刘铭传撰

《京畿金石考》二卷 孙星衍撰

《畿辅金石记残稿》不分卷 沈涛撰 《畿辅碑目》二卷 樊彬撰

《常山贞石志》二十四卷 沈涛撰 《赵州石刻录》一卷 陈锺祥撰

《江宁金石记》八卷 严观撰

《待访录》二卷 严观撰

《江左石刻文编》四卷 韩崇撰

《江宁金石待访录》四卷 孙彤撰 《吴郡金石目》一卷 程祖庆撰

《吴中金石记》一卷 顾沅撰

《徐州金石记》一卷 方骏谟撰

《崇川金石志》一卷 冯云鹏撰

《安徽金石略》十卷 赵绍祖撰 《泾川金石记》一卷 赵绍祖撰

《山左金石志》二十四卷 毕沅、阮元同撰 《山左访碑录》十三卷 法伟堂撰 《山左碑目》四卷 段赤苓撰

《山左南北朝石刻存目》一卷 尹彭寿撰 《至圣林庙碑》六卷 孔昭薰撰

《孔林汉碑考》一卷 顾仲清撰

《济州金石志》八卷 徐宗幹撰

《济州学碑释文》一卷 张弨撰

《济南金石记》四卷 冯云鹓撰 《历城金石考》二卷 周永年撰 《诸城金石略》二卷 李文藻撰 《益都金石记》四卷 段赤苓撰 《山右金石志》一卷 夏宝晋撰 《山右金石记》八卷 杨笃撰

《山右石刻丛编四》十卷 胡聘之撰 《中州金石记》五卷 毕沅撰

《中州金石考》八卷 黄叔璥撰

《中州金石目》四卷,补遗一卷 姚晏撰 《中州金石目录》八卷 杨铎撰

《安阳金石录》十三卷 武亿、赵希璜同撰 《河阳金石记》三卷 冯敏昌撰

《河内金石记》二卷,补遗一卷 方履籛撰 《嵩洛访碑日记》一卷 黄易撰

《嵩阳石刻集记》二卷 叶封撰 《登封县金石志》一卷 洪亮吉撰 《偃师金石记》四卷 武亿撰

《偃师金石遗文补录》二卷 武亿撰 《郏县金石志》一卷 武亿撰

《宝丰金石志》五卷 武亿撰

《鲁山金石志》三卷 武亿撰

《孟县金石志》三卷 冯敏昌撰 《濬县金石录》二卷 熊象阶撰 《关中金石记》八卷 毕沅撰

《雍州金石记》十卷 硃枫撰

《关中金石附记》一卷 蔡汝霖撰 《陕西得碑目》二卷 刘喜海撰

《长安获古编》二卷,补遗一卷 刘喜海撰 《关中金石文字存佚考》十二卷 毛凤枝撰 《唐昭陵石迹考》五卷 林侗撰 《昭陵六骏赞辨》一卷 张弨撰 《昭陵碑考》十三卷 孙三锡撰 《扶风金石录》二卷 张员撰

《郿县金石遗文录》二卷 张员撰 《兴平金石志》一卷 张员撰

《宝鸡县金石志》一卷 邓梦琴撰 《武林金石刻记》十卷 倪涛撰 《武林金石记残稿》不分卷 丁敬撰

《两浙金石志》十八卷,补遗一卷 阮元撰 《吴兴金石志》十六卷 陆心源撰 《墨妙亭碑目》二卷 张鉴撰

《越中金石记》十二卷 杜春生撰 《东瓯金石录》十二卷 戴咸弼撰 《台州金石录》十三卷 黄瑞撰 《阙访》二卷 黄瑞撰

《括苍金石志》十二卷,续四卷 李遇孙撰 《括苍金石志补遗〉四卷 邹柏森撰 《湖北金石存佚考》二十二卷 陈诗撰 《湖北金石诗》二卷 严观撰

《永州金石略》一卷 宗稷辰撰 《三巴瞀古志〉不分卷 刘喜海撰 《蜀碑补记》十卷 李调元撰

《粤东金石略》十八卷 阮元撰 《高要金石略》四卷 彭泰来撰 《粤西金石略》十五卷 谢启昆撰 《粤西得碑记》一卷 杨翰撰

《滇南古金石录》一卷 阮福撰 《和林金石录》一卷 李文田撰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794717.html

    上一篇:庆阳配阴婚事件

    下一篇:广工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