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

| 节日作文 |

【www.guakaob.com--节日作文】

篇一 河蟹养殖
河蟹养殖年效益达4亿多

  [每日农经]河蟹养殖年效益达4亿多

     湖北省洪湖市是全国最大的淡水水产养殖市,其中河蟹养殖近几年发展迅猛,养殖面积达到35万亩,年产优质河蟹1.5万多吨,占洪湖市水产养殖面积和产值的48%、65.3%。河蟹产业是洪湖水产发展的主导产业。

     洪湖养殖河蟹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是水源条件好,洪湖是湖北省第一大湖泊,其水质达到国家二类标准,洪湖活水性较好,水体清澄,透明度高,平均值为133厘米,含钙、镁、硅、铝、氧比值高;二是河蟹天然饵料多,洪湖水域中有丰富的螺、河蚌、水蚯蚓等河蟹喜食饵料,还有大量生长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等各类水生植物,这些都是河蟹的天然饵料,也是河蟹栖息、蜕壳、隐蔽的良好场所;三是河蟹养殖技术成熟,在养殖结构上变“大养蟹”为“养大蟹、养优质蟹”,河蟹生长规格比去年增重30%左右,售价比去年高40%左右,每亩比去年节本增收1500元以上。其中,有的典型科技示范户河蟹养殖规格大,质量优,雌蟹最大个体达半斤,平均规格3.5两,雄蟹最大个体达8两,平均规格半斤,每亩产值近万元,比去年增收近5000元。洪湖河蟹良种选育、优质苗种繁育基地由6000亩达到2万亩,年产河蟹优质苗种由50万公斤达到150万公斤以上,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由3000亩达到1.5万亩,亩平净增收1500元以上,辐射带动洪湖35万亩河蟹养殖面积亩平增收1200元以上,全市河蟹产业年增效4亿元以上,实现洪湖河蟹养殖面积35万亩、产量2万吨、产值18亿元的发展目标,产品远销到北京、上海、广州和港澳台等地区。

  养殖技术:

近年来,河蟹颤抖病、蟹奴病等病害的暴发较为严重。1999年,江苏部分地区的河蟹生产曾因颤抖病的暴发而损失惨重,有些生产单位几乎全军覆没。对此,去年以来,在省、市、县级各级水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各地河蟹生产逐步开始了健康养殖的试验示范,并且成效显著。笔者就河蟹健康养殖的主要技术措施小结如下:

  1.严把蟹种关

  1.1 品种要纯正  
  目前我国养殖的河蟹主要来自三大水系,即长江水系、辽河水系及瓯江水系。实践证明,不同水系的河蟹,只有在各自水系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发挥其区域生长优势,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1.1.1  长江水系蟹种的特点与优点
  长江蟹的背甲为浅黄色、椭圆形、侧冀尖锐,其中第四侧齿明显,额齿中间凹陷明显;第二步足与第三步足等长,第四侧齿对径与第三步足长之比为1:20(这个比例是长江水系蟹种与其它水系蟹种区别的关键),步足毛金黄色,第二、三足上无刚毛。长江蟹的优点很多,最大优点是生长速度快,成蟹个体明显大于其它水系的品种。

  1.1.2  亲本的优选选择顺序为:长江>湖泊>池塘

  1.1.3  苗种的优选选择顺序为:天然(捕捞的)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苗种>人工培育的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苗种>以大规格产蟹为亲本的人工培育的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苗种。

  1.2  质量要优良
 
  1.2.1  正确识别性早熟蟹种,提高蟹种成活率
  性早熟蟹种是指当年的蟹苗,在培育成当年的蟹种后,个体不大,通常在20克左右,性腺却已发育成熟的蟹。用这种蟹种翌年进行商品河蟹生产,绝大部分因蜕壳困难而死亡,从而给河蟹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正确识别性早熟蟹种的方法为四看:
  (1)看蟹种的腹部。如雌蟹腹部已变为近似圆形,即已呈团脐,脐周围长有绒毛,腹甲第四、五节变宽,则表明该此蟹已性早熟;雄蟹腹甲内的交接器若已发育成白色坚硬骨质化的管状物,则表明该雄蟹已性成熟。
  (2)看蟹种的螯足、步足内侧掌节部有没有绒毛,若有,也不为连续细而短的绒毛;性早熟的蟹种螯足或步足绒毛稠而密长,颜色较深。
  (3)看头胸甲的颜色及蟹纹。正常蟹种头胸甲背部颜色为淡黄色,而性成熟的蟹种背甲为墨绿色或青色;正常蟹种背部比较平坦,起伏不明显,而性成熟个体背部都为凹凸不平状。
  (4)看蟹种的性腺发育状况。打开头胸甲,若在肝上看到有二条紫色条状物,甚至有卵粒,则为性成熟卵巢;有二条白色的条状物,则为成熟的精巢。若只看到枯黄色的肝脏,则表明性腺未成熟。

  1.2.3  有条件的最好自育蟹种。
  自育蟹种成活率高,抗病力强,生长速度快,质量明显好于外购蟹种。

  2.蟹池清淤消毒

  河蟹喜欢栖居在江河、湖泊的泥岸或滩涂洞穴里,或隐匿在石砾、水草丛中。在人工养殖中,可以改变其穴居的特性。根据调查观察,养殖池成蟹穴居比率是比较低的,而且雌性多于雄性。绝大部分河蟹掩埋于底泥中,只露出口器以上的眼和触角,维持呼吸。我们认为,底泥的质量要求也是大规模蟹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看来,河蟹发病因素的重点之一即在于底质的清洁与否。在生产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改良、改善底质,以满足河蟹生活生长的需要。

  2.1  所有塘在每年年底前后大多通过干塘清淤(底泥不超过15Cm)、暴晒后,再用100—100 Kg/亩生石灰清塘。

  2.2  可以通过采用水下吸泥机等手段彻底清淤。

  2.3  流水增氧或使用增氧机增氧,确保水中溶氧不低于5mg/L。

  2.4  努力推广使用、投喂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可有效吸收水中、水底有毒物质。其作用如下:

  (1)净化水质,明显改善水环境(可吸收硫化氢、氨盐等有毒物质),降低它们在水体中的浓度;
  (2)可有效提高溶氧,稳定水环境PH值;
  (3)光合细菌本身为高蛋白质(含量高达65%),可明显提高河蟹产量;
  (4)可有效提高河蟹机体免疫力;
  (5)可降低生产成本;
  (6)可生产绿色产品、无污染产品。

  3.调整放养模式
 
  3.1  适当的密度。
  改密养为稀放,一般放养500—600只/亩,这样,河蟹有一个充裕的生活、生长空间。

  3.2  适中的规格。
  一般为100—200只/kg,这样才能确保成蟹上市规格。

  3.3  适时放养。

[1] [2] 下一页

篇二 河蟹养殖
河蟹养殖,洪湖清水养河蟹

  科技惠农惠万家(1)洪湖清水养河蟹(2009.11.16)  

  (主持人)2006年,中国科协、财政部联合实施了“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如今,这项计划已顺利实施了四个年头,评选表彰了上千个单位和个人。正是靠着这些扎根于广大农村的科技协会和科普工作者们,科学技术才得以打破“最后一公里”,真正走进了千村万户、运用到了田间地头、服务了亿万农民。我们《科技苑》栏目特地从上千个优新技术中选取制作了5集系列节目。今天,咱们第一站先去湖北的洪湖。说到洪湖,大伙可能一下子想到的就是洪湖赤卫队、洪湖水浪打浪的歌,可如今,洪湖还有一个出了名的事物,它就是洪湖清水大闸蟹。

  要说这洪湖清水大闸蟹,咱得分开表,先说洪湖。这洪湖啊,那可不一般,论面积,全国淡水湖里它排第七,在湖北省那可就是第一大淡水湖。论水体养分,洪湖水的有机物含量是湖北所有湖泊里最丰富的,您想,能不鱼肥虾蟹壮嘛?!论水质,一个字:清!要说这个清字,来得可不容易。以前呀,因为长期围湖造田、过度捕捞和密集养殖,洪湖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当地人一看,这样下去不行啊,于是打从2005年开始,在洪湖进行了大力度的测围治理,建立了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的水域严格限制捕捞和养殖。几年下来,这洪湖水终于又清亮了起来。正是借着这方好水,当地人才养出了远近闻名的洪湖清水大闸蟹。可说到这,大伙儿要问了,不是说已经限制在洪湖搞养殖了吗,那这大闸蟹是怎么养出来的呢?一个字:“引”!通过沟渠,把洪湖的清水引到老百姓房前屋后的池塘里,为养蟹所用。靠着引来的清水,如今,整个洪湖都红红火火地养起了河蟹!

  (采访)夏昌禄:我们大湖面积是10万亩,养殖户是6000多人,我们的人平收入,大概是15000元左右。

  为了养好河蟹,除了引水,当地人还从洪湖里引来了别的宝贝!

  (采访)胡良成:利用洪湖天然湿地的自然优势,把大洪湖的天然螺蛳和水草,人工捞取到内塘来进行培植生态,开展生态养殖。投的这个螺蛳和水草它是生长在池里面,螃蟹想吃就吃,不想吃的时候它是活的,它对水体进行调节,水就自然清了,水清了以后,养的河蟹也自然好了,品质也上去了。清水大闸蟹,现在已经打入国际市场,品质相当好。

  您瞧,这生态养蟹,说到底,还是一个“清”字最关键。从洪湖引进的水、天然动物饵料和水草,可以说是清水养河蟹的三宝。不过,要想让养殖池塘里的水常“清”,光靠这外来三宝还不够,还必须在养殖的内功上作到位。这把关的人呢,就是滨湖河蟹养殖协会的技术人员。胡良成就是其中一位,他是当地有名的土专家,一肚子养蟹经,常走乡串户到养殖户家现场指导。

  眼下正值7月,天气越来越热了,这池塘里的河蟹呢也到了拉架子、长身子骨的时候,养殖户胡学平格外用心,每天起早贪黑的总在池塘里转悠,他一门心思盼着塘里的河蟹长壮实,因此呢,在饵料上很舍得投入,人家喂玉米、水草,他顿顿都给河蟹上荤的,就怕营养供不上。

  (同期)

  技术员:老胡啊。

  养殖户:嗨。

  技术员:下的什么料啊。

  养殖户:下的鱼啊。

  技术员:怎么这个时候还在下鱼啊,来我看看啊。

  养殖户:下鱼长的快嘛。

  技术员:长的快,全年都下鱼长的快啊。

  养殖户:啊。

  技术员:那个你还没有搞清楚。

  呦,听这话的意思,胡学平给河蟹喂鱼难道没搞清楚?!那到底是哪儿没搞清楚呢?

  (同期)

  技术员:现在不是下鱼的时候,你现在是把它搞反了。

  养殖户:搞反了。

  技术员:搞反了,你现在是下植物性饵料的时候。

  养殖户:我们常年都是这样喂。

  技术员:不行的。

  养殖户:常年都是喂这个鱼,我以为喂鱼,越喂越多,它吃饱了,长得快,长得大。

  养殖户:按照我们传统的搞法,就是说前头,赶快把它撑起来。

  技术员:那个不行的。

  养殖户:把它养肥。

  技术员:什么东西你把它把它催狠了以后,它就炮火了。我们说土话,炮火了它经不起风浪的。

  您说胡学平亏不亏啊,买动物饵料,多花了钱不说,还适得其反。

  (采访)技术员营养过剩以后,跟小孩一样,生长旺盛了以后,生长快了以后,得小儿肥胖症,一个道理。庄稼早期肥很了,也不行啊,它疯长,你这个螃蟹,什么动物植物都是一个道理。

  这就是违背了河蟹的自然生长规律,河蟹拉架子的时候一个劲地喂高蛋白的动物饵料,这营养一过剩就催得河蟹提前发育,性早熟,都提早了之后是什么结果呢?——提前早衰,停止生长。

  (同期)

  技术员:它吃了不长,反而造成发病。

  养殖户:怪不得,我的蟹子就没有别人的大。

  胡学平的问题就出在喂鱼喂的不是时候!不光河蟹的生长阶段不是时候,这季节选的更不是时候!

  (采访)技术员:比如咱们人啊,热起来以后,他都要吃点蔬菜啊,喝点稀饭啊,你现在高温的时候你还给蟹子这么好的高蛋白给它吃,那是不科学的。

  说的也是,大热天的,哪有胃口吃荤的!可不光是胃口的问题,还有一个更严重的后果呢!

  (采访)技术员:水源污染,水质恶化了,它环境坏了以后,河蟹造成死亡。

  可这水源是怎么恶化的呢?

  您想啊,这河蟹吃不了的动物饵料往水下沉,河蟹拉出来的粪便也堆积到池底,这些可都是高蛋白的物质,很容易导致水质恶化。

  (同期)

  技术员:水质一恶化河蟹就发病,发完病以后,就没有成活率,没有成活率,造成河蟹,品质,品质低下,达不到这个生态养殖的标准。这个动物性饵料把水坏了以后,它是环环相扣的,水坏了以后,造成河蟹发病,发病它就死亡。

  养殖户:我现在不下鱼,下什么饲料呢?

  技术员:现在开始喂植物性饵料,包括哪些:玉米,小麦,再一个就是水草,都是它很好的饲料,到了7月底,7月25号以后,再开始喂动物性饵料,那个它是已经进入成熟期了,压黄期了,那个你再投,那没问题。

  你现在投动物性饵料投多了以后,不但没有对河蟹生长没有一点好处,反而造成浪费,对它造成负面的,它不但不长,反而还要发病。

  这下,胡学平总算明白了,自己是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加上时候没选对,结果这功夫都没下到点子上。不过,好在问题发现得及时,气温还没有升得很高,也没有出现死蟹的情况,所以,只要投喂方法对了头,改动物性饵料为植物性饵料,也为时不晚!

  (主持人)看看胡学平的教训,再想想咱们开篇说的,这生态养蟹,要保证一个关键,什么呢?水要“清”啊!而胡学平在高温季节天天投动物饵料,结果一池子水都给搅浑了,这河蟹能有好儿吗?!得,咱们接着往下看!

  滨湖的夏季多雨,几场大雨过后,池塘的水位就见长,而这个时候,技术员胡良成往养殖区也跑得特别勤。他之所以在雨后这么赶,就是为了急着告诉养殖户一件事儿!

  (采访)技术员:每次暴雨过后,或者出现意外情况水位涨了以后应该及时把水排除出去

  可河蟹就是生活在水中的,水深点,对它们会有什么影响呢?

  (采访)技术员:水深,把这个草全部捂下去了这个水草啊,它是通过光合作用生长的,如果你把这个水草捂深了以后,它见不了阳光以后,水草废了,影响以后的生长了,所以说这个水要及时排出去。

  大伙可能要问了,这受影响是水草,跟河蟹有啥关系呢?您可能不知道,水草对河蟹可是太重要了!这水草的好处咱可以掰着指头数数!

  

[1] [2] 下一页

篇三 河蟹养殖
河蟹池塘养殖技术

河蟹池塘养殖技术

河蟹是我国的优势水产品之一,在我国河蟹的天然资源非常丰富,几乎所有的通海口岸都有天然的蟹苗和蟹种出产。同时由于各水系气候条件和水质条件的不同,也使各地出产的河蟹从个体的大小、口味等方面形成了各自的特点。也形成了多种河蟹的养殖方式。在这一集节目中,我们主要向大家介绍河蟹的池塘养殖技术。

一、生物学特征

1、形态特征:河蟹的学名叫中华绒螯蟹,在民间俗称螃蟹、毛蟹等,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方蟹科、绒螯蟹属。河蟹身体扁平宽阔,呈方形,分头胸部和腹部两个部分。背呈墨绿色,腹部白灰色,5对胸足于头胸部两恻,左右对称。

【河蟹养殖】

2. 生态习性:河蟹是一种生殖洄游性动物,一般两年达到性成熟,每年秋天开始生殖洄游,到河口地区浅海盐水中交配繁衍后代。进入蟹苗阶段后,便能离开海水环境,在淡水水域中生活。河蟹通常栖居在江河、湖泊等淡水水体中,尤其喜欢生活在水草茂盛,水质清新,天然饵料丰富的湖泊、草荡中。河蟹适宜在微碱性的淡水中生长,酸碱度为PH值7.5-8.5,对水中溶解氧要求在5毫克/升以上。幼蟹可以在15-20℃的水温中生存,适宜温度为19-25℃,当水温降至4℃

以下或超过36℃时,幼蟹容易死亡。成蟹的生存温度为5-30℃,最适宜生长的水温为22—28℃左右。河蟹在冬季一般潜伏在洞穴中越冬,能耐零下8℃的低温,但如果环境水温突然改变达3℃以上时容易死亡。夏季水温超过38℃时河蟹不能正常活动,40℃以上时容易死亡。

从人工河蟹养殖生产来说,河蟹的生长期分为蟹苗、蟹种和成蟹三个阶段,在正常情况下,多数河蟹寿命只有2—3年,个别的最长能活四年。河蟹是甲壳类动物,一生是要经过很多次蜕皮或蜕壳,才逐渐长大的。蜕壳是河蟹生长发育的重要标志,只有随着幼体的一次次蜕皮和幼蟹的蜕壳,才能使河蟹发生形态的改变和体形的增大。河蟹每蜕壳一次,体形便增大一次。河蟹一生中要蜕壳20多次,每年10月中旬左右成蟹完成生命中的最后一次蜕壳。

3. 食性:河蟹属杂食性动物,它即可以摄食水中的浮游生物,也可摄食水中的鲜嫩水草,随着河蟹的生长,它还可以摄食小鱼、小虾和螺类等,特别是成蟹阶段,一只河蟹在一夜间就可以捕食数只螺类。另外河蟹还有相当强的耐饥性,就是当饵料缺乏时,它也可以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不摄食也不至于饿死。河蟹的摄食强度与水温有着很大的关系,当水温低至5℃时,河蟹基本不摄食,在10℃以下时,摄食强度下降,当水温达到10℃以上时,河蟹摄食强度逐步增大,但当水温达到30℃以上时,也会使河蟹的摄食量下降。

二、池塘要求及设施

河蟹的池塘养殖是进行集约化高密度养殖的一种养殖方式,与其它的养殖方式相比,也是当前人工养殖河蟹,生产技术含量较高的一种养殖方式。这主要体现在:养殖池塘的水环境控制水平、苗种的质量、日常管理的保证三个方面。

1、池塘要求:池塘应选择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水质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的地方,河蟹的池塘养殖应尽量选择较大的水面,大小的原则是,对于养殖户来讲,能够容易操作控制就可以,一般面积达到15-20亩为宜。这是因为水面面积大,受力作用也大,能达到自助增氧的目的,也有利于上下水层的对流,改善下层水的溶氧条件,同时也有助于底层有害气体的及时逸出。如有条件,应尽可能建成连片的养蟹池塘。池塘一般应建成长方形,东西走向。这样的蟹池采光面积大,光照时间也长,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和增氧,池塘深度要能适合于不同季节对水位的调控要求,一般情况下,水深应控制在0.8-1米,在夏季应控制在1-1.5米,另外养蟹池塘的池埂与一般鱼池的池埂要求也不一样,为了要方便河蟹出水活动,所以要将池埂的坡面加宽到3米以上,坡比为1:2.5或1:3

2、池塘设施:养蟹池塘还要建有完善的进排水设施,进水最好采用高位进水,排水应采用低位排水,将排水口设置在池塘底部。由于河蟹攀爬十分迅速,有很强的逃逸能力,因此在养殖池塘四周还要建有牢固、可靠的防逃设施。防逃设施要求高于池埂0.5米以上。修建防逃设施可使用的材料有很多,原则是选用的材料要表面光滑,使河蟹难于攀爬,并且要坚固耐用,不怕风吹雨淋,不会污染蟹塘环境。目前常见的防逃设施主要有,砖砌防逃墙。这种防逃墙要将墙内侧用水泥抹平,增加表面的光滑性能,此外还有铝塑板防逃墙和防逃网上加盖塑板等方法。如采用防逃网时,要求要将网的底部埋入土中。

3、放养前的准备:蟹种放养时间一般在每年的2月底—3月初,放养水温要求不低于4℃时进行。。放养前的准备工作应在放养前15天左右进行。由于河蟹具有底栖生活的习性,而淤泥又是底质的污染源,所以我们要在每年的秋冬季将池水排干,清除底部淤泥,使淤泥厚度不超过10厘米,然后晒塘过冬。我们要使用生石灰进行消毒,用量为70—100千克/亩全池泼洒。消毒后开始注水,使水深保持在20-30厘米,5天后待生石灰的药效消失,就可以开始种植水草了。

河蟹养殖户都知道这样一句话,那就是“蟹大小,看水草”。这句话充分的说明水草在河蟹养殖中的重要性,因为水草对维持蟹池的生态环境起着多方面的作用:一是水草有洁净水质、吸收水中氨氮,减轻池水富养化程度,增加透明度,调节PH值的作用。二是进行光

合作用,增加池水溶解氧含量。三是水草有利于浮游生物和昆虫、小鱼虾的繁衍,为河蟹提供天然饵料的作用。四是水草能为河蟹提供蜕壳的隐蔽场所,并在炎热的夏季,使河蟹借助水草遮荫降温的作用,为河蟹创造良好的生活和生长的生态环境。

河蟹养殖池塘可投放的水草种类有很多,一般投放的水草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漂浮性植物,如紫背浮萍、凤眼莲。另一类为沉水性植物,如轮叶黑藻、苦草、菹草、伊乐藻、金鱼藻等;在蟹池中种植水草应以沉水性植物为主,浮水性植物为辅。种植面积控制在沉水性植物,最大不超过三分之二,浮水性植物的投放不要覆盖水面面积太大,一般只在池塘的浅水区域,种植面积不超过五分之-。目前在养蟹池塘投放较多的,河蟹比较喜食的沉水性植物有轮叶黑藻、苦草、金鱼藻、伊乐藻等,浮性植物以紫背浮萍为主。水草种植应距池边3~4米,水草间行株距1~2米,种植水草可以播撒水草种子,也可以采用整株移植的方法。

4、投放螺蛳

螺蛳是河蟹最喜食的鲜活动物性饵料,螺蛳为底栖动物,行动缓慢。在成蟹养殖池中,每亩水面投放活螺蛳150~250kg,任其自然繁殖,螺蛳的净水能力强,在养蟹池中移植螺蛳既能维护蟹池水质清新,又能为河蟹的整个生长过程,提供源源不断的、适口的,富含活

篇四 河蟹养殖
河蟹养殖技术

河蟹养殖技术

(一)扣蟹培育

为了提高幼蟹的成活痃,增加经济效益,首先要培育扣蟹。为了把当年的大眼幼体达到商品蟹,目前大多采用塑料大棚暂养技术。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不漏水、不渗水、淤泥少的池塘,面积不宜太大,水深不超过1.2米,池形东西向为好,阳光充足,大棚建设可参照农业蔬菜大棚建设方法。

在放蟹苗前15—20天,每亩用75公斤生石灰泼洒消毒,待药性消失后,用80目的滤网进水,培育基础饵料,移植水草(必须严格消毒),并设立必要的防逃设施。蟹苗入池时可适当浅些。有利于提高水温和水中藻类、水草的生长。每天投喂饵料2—3次,投喂豆浆、鱼、虾糜等,投喂进应多投在周边浅地区,投饵料按体重的4%计算,并随时注意天气、水制裁、个体生长,争饵生物的多寡而定。随着幼蟹的生长也应增加一些植物性饵料,如:浮萍等优质水草,在日常管理中注意水质调节,要掌握水质肥而爽,换水时要勤换少换,不要引起水温和水位的剧烈变化。经过2个月左右的培育可达到扣蟹。

成蟹喜欢水质清净、透明度较大的水体环境,水草丛生,饵料丰富,河蟹生长最适宜,目前大多采用池塘、湖泊、河荡和稻田养殖。现以池塘为主作简单介绍:

1、池塘条件

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水质良好污染,选择粘土、沙土或亚沙土,通气性好,有利于水草和底栖昆虫、螺蚌、水蚯蚓等生长繁殖,老池塘要彻底清淤,淤泥不超过 20cm为好,池塘面积不宜太小。池塘水深常年保持在0.6—1.5米左右,各处水深不一,最浅处10cm,池中可造数个略高出水面的土墩,即蟹岛,岛上可移植水生植物,池塘不要太陡,坡比一般在1:1.5以下,否则,河蟹易掘穴,且不利于晚间爬出水面活动。也可建造人工洞穴。

2、移植水草

河蟹天然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水域内水草和底栖生物(饵料生物)的多少。在养殖过程中种好水草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种水草除供蟹摄食补充维生素旬,还可以养活相互格斗、隐蔽的作用,是提高各期间河蟹成活率的一项有力措施,另外还能吸收池中有害氨态氮、二氧化碳、有机物质、释放氧气、稳定水质的作用。群众也常说“蟹大小、看水草”。因此,对于池塘养殖河蟹来说必须下大力气种好水草,水草的咱类主要有浮萍、满江红、水葫芦、水浮莲、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水花生等,移植时注意消毒防害。

3、防逃设施

防逃设施多采用塑料薄膜,也有用水泥板,视各自的情况而定。

4、清塘消毒

一般在放苗前半月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每亩75公斤。一方面可杀灭敌害生物,另一方面可改良池底,增加水体中钙离子的含量,促进河蟹蜕壳生长。纳水后要及时施肥,培育藻类和基础饵料,透明

度一般保持在40—50cm为宜,如果发现有蝌蚪或蛙卵要及时清除,以免争食,为害幼蟹。

5、放苗

苗种选购,以长江水系生产的蟹苗为佳,要求规格整齐,步足齐全,体质健壮,爬行活跃,无伤无病。

放苗及密度,放苗时要注意温差。从外地购回的苗种不能直接放入池中,应先在水中浸泡2—3分钟,取出入置10分钟,如此重复2—3次,待幼蟹逐步吸足水分和适应水温后,放入池中,可以提高成活率。 密度:目前大多以混养为主,特别是鱼虾蟹混养,经济效益会更高。密度可控制在1500只/亩以内,规格120—150只/kg的扣蟹。如果条件较差或以养虾为主可适当减少放苗量。

6、日常管理

(1)投饵:池塘精养的整个过程,主要靠人工投喂饲料,因此饲料的种类、优劣和多少对河蟹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投饵时应坚持精、青、粗合理搭配的原则,动物性精料占40%,水草占35%,其他植物饲料占25%,饲料的种类主要有三大类(一)全价性河蟹专用配合饲料;(二)动物性:海、淡水小杂鱼,各动物尸体、螺类、蚌类、畜禽血、鱼粉、蚕蛹等;(三)植物性:水草类、浮萍、水花生、苦草、轮叶黑藻等,商品饲料类:山芋、马玲薯、谷类、麸皮、料糠等。

河蟹的投喂方法象池塘养鱼那样,做到“四看四定”,即盾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蟹的活动情况,定时、定点、定质、定量。

看季节:春季幼蟹要投喂一些活口的动物饲料,河蟹生长中期特别是5—8月份,要适当加大动物性饲料投喂量,但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后期河蟹需要大量营养,以满足性腺发育,应多投喂动物性饲料,这样河蟹体重加大,肉味鲜美,饲料的投喂按季节分配一般为3—6月40%,7—10月份60%,水温10摄氏度以下,蟹的活动量少,摄食量不大,可少喂,隔日投喂一次,当水温3—5摄氏度,可以不投喂。 看天气:天气晴朗时要多投喂,阴雨天要少喂,闷热天气,无风下阵雨前,可以停止投喂,雾天,等雾收后再投喂。

看水质:水质清,可正常投饵,水质浓,适当减少投喂,及时换水。 看蟹的活动情况:一般投喂后的第二天早晨吃光,投饵量适当,吃不光,说明河蟹食欲不旺或数量过多,应及时分析原因,减少投喂量,蟹在蜕壳期间要适当增加投喂量。

定时:河蟹有昼伏夜出的习惯,夜晚外出觅食,投喂分上午8、9点钟和下午傍晚两次进行,傍晚的投喂量整天喂量的60—70%。 定点:投喂的饲料要有固定的食物,饲料撒在饲料台或选择在接近水位线浅水处的斜坡上,以便观察河蟹吃食,活动情况,随时增减饲料。河蟹有较强的争食性,因此要多设点,使河蟹吃得均匀,避免一部分个全小或体质弱的争不到饲料而造成相互残杀。

定质:河蟹对香、甜、苦、咸、臭等味道敏感,所投喂的饲料必须具备新鲜适口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定量:“鱼一天不吃,三天不长”,河蟹也同样,这就要求根据河蟹大小、密度、不同季节、天气、活动情况来确定投喂量,一般日投喂量为存塘蟹体重的8—10%,投喂量少只能维持生命,超过适时范围也影响生长,还增加饵料系数。【河蟹养殖】

投饵时应做到动物性、植物性饲料相搭配,如上午喂草料、谷类,下午投喂蚌肉、螺类、蚕蛹等。避免长时间喂单一饲料,否则造成厌食,饲料利用率低,影响生长,出塘规格小。

(2)水质管理:河蟹对水体水质条件的要求比鱼类高,尤其对污染的水体具有更大的敏感性,池水水质好,利于河蟹的生长发育且肉味鲜美,养蟹池水PH值应保持在7—9,最适7.5—8.5,池水溶氧保持在5mg/L以上,低于5mg/L以会影响生长,在2 mg/L以下便会出现河蟹死亡,调整池水的PH值,目前新开挖的池塘,水质大多呈酸性,要定期用生石灰浆泼洒改良水质,这样能提高河蟹对饲料的利用率,有利于河蟹顺利蜕壳,一般春季每月一次,夏秋季节每隔15 —20天一次,每亩水深1米用生石灰7—10千克。

注意勤换水,保持水位稳定,春季每星期换水一次,夏季每3天换水一次,如遇持续高温,应每天坚持换水,秋季天气炎热,且常会出现闷热天气,水质容易变坏,要特别注意换水,每2天换水一次,换水量占整个水面积的1/3。

篇五 河蟹养殖
池塘河蟹养殖技术及效益分析

池塘河蟹养殖技术及效益分析

摘要 介绍了池塘河蟹养殖技术,包括池塘选择与准备、蟹种选择与放养、饲喂、水质调节与管理、脱壳管理、病害防治等内容,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分析,以期为河蟹的高效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河蟹;池塘;养殖技术;经济效益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优质精品养殖品种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河蟹作为中国人的美食而广受青睐,但是河蟹的自然资源在大幅衰减,人工养殖成为必然。为此,沈阳市苏家屯区引进了中华绒螯蟹并进行了养殖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相关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 养殖技术

1.1 池塘选择与准备

由于河蟹的生态习性与鱼类不同,为适应河蟹爬行、营底栖和穴居的生态习性,选择面积为0.72 hm2的池塘,池深1.5 m,调解水深为0.8~1.2 m,堤坝平坦,池内苇草丛生,池底淤泥厚约20 cm,注排水条件良好,水源为地下电井水。设置饵料台,每个池塘设22个投饲点,均匀分布于池边。构建防逃设施,将厚0.8 mm、宽70 cm、表面光滑、具有一定弹性的再生塑料板埋入土中20 cm,并向池内倾斜5°,用竹竿、木桩、铁线作支架,桩距为2 m,进出水口均使用双层铁网封闭以防止河蟹从此处逃跑,经观察防逃效果较好。干塘曝晒,放苗前18 d用生石灰1 200 kg/hm2溶解后全池泼洒进行常规消毒,同时改善池底条件[1]。

1.2 蟹种选择与放养

蟹种从盘锦市大洼县购得,用蟹苗箱干法运回,运输成活率为95%,蟹苗基本健壮无病。规格为88~90只/kg的蟹苗平均放养195 kg/hm2,约17 370只/hm2。按照池塘面积0.72 hm2计算,共放养140 kg,约12 500只。由于蟹苗的抗应激能力弱,放养前在水中泡2 min取出,10 min后再浸泡2 min,然后放入池塘。所有蟹苗一次全部放完。

1.3 饲喂

蟹苗下塘后第2天开始投喂,但此时水温较低,一般在10 ℃左右,投喂量为蟹体重的5%。由于蟹苗摄食量比较少,一般只在晴暖天气的傍晚少量投放豆饼、玉米面、小杂鱼等。水温基本稳定在15 ℃以上后,开始每日中午、晚上分2次投饵。到6月25日前投喂的饲料以植物性的为主,投65%的豆饼、麸皮、玉米面、水花生、浮萍等,并辅以35%的小杂鱼、猪、鸡下脚料等,此后则逐渐转为以动物性饲料为主。随水温的升高投喂量逐渐增加到蟹体重的10%。为防止病从口入,此时投喂的饲料除新鲜的水花生、浮萍外,其他都要通过加热熟化并

篇六 河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池塘河蟹养殖技术要点

关键词:河蟹养殖 池塘 技术要点

摘要: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是我国最重要的淡水蟹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极为丰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由于河蟹的适应性较强,养殖范围广,这几年养殖规模迅速增加,给养殖户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就池塘河蟹养殖的技术要点进行归纳总结,希望对广大河蟹养殖户们有一定帮助。

【河蟹养殖】

一、根据河蟹生物学特性,创造优良生态条件

河蟹喜在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水草茂盛、底栖生物丰富、透明度高的水域中生长生活,为此,我们紧紧围绕改善养殖水体水质、底质条件,创造一个比较适合于河蟹生物学特乡的养殖水域生态环境,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选择良好水源

要求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水源充足,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

(二) 彻底清塘消毒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池塘清整;二是消毒杀菌。

池塘清整在冬季进行,首先抽干池水,冻晒一个月,铲除过多淤泥(留淤5-10cm ,用于种植水草和培育底栖生物),检查防逃设施,维修受损部分,维护池埂,坡比尽可能达到1:2.5-3,因河蟹夜间摄食时,大部分出现在池边浅水处。

池塘清整工作做好后,即可进行消毒杀菌,具体做法是采用生石灰加水稀释,全池泼洒,亩用生石灰350-400kg。

清塘消毒措施对于养殖河蟹的老池塘尤为重要,因老池塘一般淤泥较深,滋生的病菌和隐藏敌害生物也较多,故必须彻底清塘消毒。【河蟹养殖】

(三) 重视水草种植

水草既是河蟹栖息、避敌蜕壳的场所,也能净化水质,进行光合作用增加水中的溶氧,同时,也是河蟹喜食的好饵料,夏季还可起到防暑降温,促进河蟹生长的作用。“蟹大小、看水草”、“要想养好一塘蟹,先要种好一塘草”,这是河蟹养殖户的经验之谈,也是河蟹健康养殖关键技术之一,主要做法是:

清塘药物性消失后,池水保持在20-30cm,待水温逐步回升后,即可种植水草。品种主要有轮叶黑藻、伊乐藻、苦草等沉水植物。从水草的品质看选择轮叶黑藻、伊乐藻为好,苦草次之;从生产季节方面看,以伊乐藻为佳,因伊乐藻耐寒性强,以春秋季为蕞家生长季节,长势最快,冬季也不死亡,可以早种植、早生长,从而可以早放蟹种,提早饲养管理。

种植方法:轮叶黑藻、伊乐藻以无性繁殖为主,采取切茎分段扦插的办法,没亩用草量10-15kg,行间距1-1.5m,前池栽插;苦草,又名面条草、非韭菜草,是典型的沉水植物,其种子细小,长度2-3mm,籽茎0.3mm,子粒包裹在草荚内,播种前先用水净泡10-15小时,用擦板搓出草籽,将草籽用泥土拌均,泼洒即可。既可散播,又可条播,没公斤草籽可播种5-8亩。种植时间,伊乐藻在清塘的冬季或早春,

轮叶黑藻、苦草在3月份。水草种植前,每亩施用2-3公斤复合肥作为基肥,让水草快速生长。

种植轮叶黑藻、苦草等沉水植物的池塘,因其萌发较迟,而需在池塘四周离池边1米处设置水花生(喜岸莲子草)带,宽度2米、作为辅助措施,用来吸收水体肥力,调节水质,提高河蟹栖息、避敌蜕壳场所和遮阴降温。

(四)及时种植螺蛳

螺蛳是河蟹喜食的活性饵料,又能摄取池塘水体底泥、残渣剩饵所致的有机营养物,在满足了自己不断生长繁殖的同时,改善了池塘底质,净化了池塘水质,具有一举多得的作用,具体做法:在清明前后,每亩投放螺丝400-500kg。

二、自育蟹种,合理放养,奠定良好生产基础

首先把好蟹种自育关。大规模优质河蟹养殖必须有规格优质蟹种奠定良好种子基础,优质的蟹中必须有优质的蟹苗(大眼幼体)提高可靠保证,我们主要采取定点育苗,自育蟹种来解决种源问题。第二把好蟹种放养关。具体做到“一区”、“三改”、“三适”。

“一区”即设置蟹种暂养区,用围网一块养殖区域,占大塘面积的1/10-1/5,将挑选的优质蟹种放入其中强化培育,待大塘的水草长至占整个塘面的50%以上,螺蛳繁殖已达一定数量时,再将暂养的蟹种放入大塘饲养。

“三改”,即改冬放为春放,改小规格为大规格,改外购蟹种为自育蟹种。冬季蟹种处于越冬休眠状态,活动能力差,容易受伤,冬

季放养蟹种影响成活率和回捕率,放养小规格蟹种影响年终商品规格,外购蟹种与自育蟹种相比较,经几年的实践证明,自育蟹种的成活率、抗病力及成长规格,都明显优于外地购买的蟹种。

“三适”,即适当的放养规格、适当的放养时间和适当的放养密度。放养规格一般掌握在每公斤80-160只,放养时间一般控制在2月底至3月份(放入暂养区时间),放养密度一般确定在450-500只/亩。蟹种放养时先用8ppm高锰酸钾浸泡10-15分钟后,再行放入暂养区。

三、科学投喂、调节水质,精心饲养管理

(一)在饵料投喂上,首先注重水草、螺蛳和底栖生物等基础饵料的培养,对于水质清瘦的池塘,特别是在养殖前期和新开挖的池塘,要定期施肥,以促进水草、螺蛳和底栖生物的生长繁殖。施肥的品种主要有:经发酵和消毒杀菌过的有机肥和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钙等无机符合肥。然后加强人工投喂,按照“前后精,中间青”、“晕素搭配、青清结合”的科学投饵原则和“四定,四看”的科学投喂方法进行人工投喂管理。

整个饲养过程饲料安排各有侧重:前期,为蟹种放养初期,蟹种经过漫长冬季,消耗较大,必须加强营养,才能确保第一次顺利蜕壳,有利于提高成活率,采用的饲养品种主要有小杂鱼、蚌肉、螺蛳肉和河蟹全价颗粒饲料;中期为高温季节,不投动物性饵料,以免不利于河蟹消化吸收引起疾病,采取以水草、南瓜为主,适当搭配小麦、玉米、黄豆粕等植物性精料,以维持河蟹体内正常的新陈代谢;后期为

河蟹最后一次蜕壳和增重育肥阶段,此阶段饵料投喂应以动物性饵料和河蟹颗粒饲料为主,适当搭配水粗糙、南瓜、山芋等青精饲料,加强营养,确保增加最后一次蜕壳次数,以利提高河蟹个体规格和产量。 在整个饲养过程中,坚持做到不投腐烂变质的饲料,并及时捞取残剩饵,以防败坏水质,滋生病菌。

(二)在水质调节上,采取“三调”措施:

一是调“新”,即注换新水,5-7天注水一次,10天半月换水一次,高温季节每天注水20-30cm,3-5天换水一次。

二是调“优”,即调节PH值,将PH值控制在7.5-8.5之间,采用生石灰,每10天一次,用量每亩每米水深10公斤,不但提高PH值,同时增加水体钙离子浓度,供给河蟹吸收。【河蟹养殖】

三是调“活”即施用光合细菌调活水体,特别是高温季节,对养殖河蟹的老塘口施用光合细菌,对转化吸收池底有机物分解释放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抑制有害细菌的滋生与繁殖,效果明显。通过这三个调,每亩用量5-6kg,每半月施用一次,拌土底施或用水稀释全池泼洒。通过这三个调节,使水质达到“清、新、嫩、爽”,具体达到溶解保持在5mg/L以上,透明度40cm,PH值7.5以上,氨氮0.1mg/L以下,改善了养殖水体的水质条件,对促进河蟹生长蜕壳,减少病害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水质调节的同时,还须调控水位,按照“前浅、中深、后稳”的原则,分三个阶段来进行调控。3-5月份水深掌握在0.5-0.6cm,6-8月份控制在1.2-1.5m(高温季节许适当加深水位),9-11月份稳定在

篇七 河蟹养殖
河蟹养殖细节管理和关键控制技术

河蟹养殖细节管理和关键控制技术(一) 关键控制技术一 健康清塘·消除隐患

清塘的目的是为消除养殖隐患,是健康养殖的基础工作,对种苗的成活率和生长健康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清塘把三关,消除养殖隐患

第一关,消毒灭菌除杂(杀死病原菌及杂鱼杂虾杂蟹):排干池水,暴露池底,清除过多的淤泥和杂物。在阳光下暴晒,并翻耕表层土壤,达到消毒杀菌,提高土壤间隙空间的氧气和水分的含量,可选用生石灰、漂白粉、茶籽饼清塘除杂。如果是养殖1~2年的蟹塘,池底无太厚淤泥,用漂白粉(含有效氯大于30%)每亩10公斤干法清塘或每亩20~25公斤带水清塘(平均水深1米)。如果是3年以上的老塘,池底淤泥比较厚,用生石灰(化灰溶水)每亩75~100公斤干法清塘或每亩150~200公斤带水清塘。如果是清除野杂、泥鳅、鱼卵等,用茶籽饼每亩15~35公斤(平均水深1米)与水浸泡24小时后加每亩50斤生石灰化水后混合泼洒,茶籽饼的用量可视塘内野杂鱼的种类而增减。

第二关,降解残毒:消毒清塘7天后,将池水排干(有条件的对塘底进行冲洗),然后用3021(按底面算每瓶用3~4亩)直接泼洒塘底,降解消毒药品的残毒以及重金属、亚硝酸盐、硫化氢、氨氮、甲烷和其它有害物质的毒性。

因受工业污染等影响,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很多地方都反映试苗不成功,或苗期成活率低。在此,建议养殖户放苗时先检测pH值、盐度、水温、肥水情况,如水质条件正常却试苗不成功的情况下,应将护苗露或解毒超爽配葡萄糖加水溶解后全池泼洒进行解毒和抗应激,利于提高种苗成活率。

第三关,生物净化:解毒3~5小时后,按6~8亩·米用1包黑金神+2包粉剂活菌王+1包藻健康(三者须经浸泡1夜)后全池泼洒,分解消毒杀死的各种生物尸体,避免二次污染,消除病原隐患。

如果不用有益微生物对消毒杀死的生物尸体进行彻底的分解,清塘就不彻底,具抗体的病原微生物待消毒药效过期后就会复活,并利用残留的生物尸体作培养基大量繁殖。前期,恰好是河蟹蜕壳最频繁的时期,蜕壳时的河蟹活力弱,免疫力低下,抗病能力差,病原微生物极易侵入蟹体,容易引发病害。所以培植有益微生物种群,不仅能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消除健康养殖隐患,还可将

塘底有机物和生物尸体通过生物降解转化成藻类、水草所需的营养盐类,为肥水培藻、强壮水草奠定良好的基础。

清塘10天后进水,进水用60目网袋过滤,网袋要稍长些,进水时需有专人看管,防止进水网袋里脏东西和杂物太多,撑破网袋,杂鱼杂虾进入塘内,给养殖带来后患。滩面水深保持在20~30厘米,环沟水保持在60~80厘米。进水结束后,用百安威(250ml/亩.米)对水体消毒,隔天用解毒超爽(500ml/亩.米)解毒。

现在养殖户都逐步认识到生物清塘步骤的重要性,懂得使用黑金神或新生态、粉剂活菌王来培植有益微生物优势种群作清塘最后一关的池塘净化,为成功养殖打下了基础。

清塘三关(消毒、解毒、生物净化)关关重要,类似于建房打基础,地基打得扎实,高楼才能安全稳固,否则,就有可能酿成“豆腐渣”工程的悲剧,养蟹也一样,基础细节做得不扎实,就会增加养殖风险,甚至酿成排塘的后果。

关键控制技术二 选草健草

(一)栽培水草的意义:

俗话说“要想养好蟹,应先种好草”,“蟹大小,多与少,看水草”。由此可见,水草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河蟹的规格和产量,因为水草不仅是河蟹不可或缺的植物性饵料,并为河蟹栖息、蜕壳、躲避敌害提供了良好的场所,而且水草在调节池塘水质,保持水质清新,改善水体溶氧作用重大,但由于存在选择水草品种不合理,管理不善等问题,不仅未能很好的利用水草优势,反而因为水草存塘量过少、水草腐烂等导致池塘底质、水质恶化、河蟹缺氧、上草甚至死亡。 水草的主要作用:

◇ 为河蟹提供天然饵料:水草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及纤维素等河蟹必须的营养物质,是河蟹喜食的天然饵料;水草茎叶中富含各种维生素,可弥补谷物和配合饲料多种维生素的不足;河蟹常食用水草,促进消化,健胃养肠;与其他饵料相比,水草鲜、嫩、脆,便于取食,适口性强。水草利于浮游生物和昆虫、小鱼虾的繁衍,为河蟹提供更为丰富的天然饵料。

◇ 净化水质:河蟹喜欢水草丰富、水质清新的环境;水草有洁净水质、吸收水中氨氮,减轻池水富养化程度,增加透明度,调节pH值的作用。

◇ 增加溶氧:水草通过光合作用增加水中溶氧含量,为河蟹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河蟹适宜在微碱性水中生长。酸性水不利于河蟹蜕壳变态。栽植水草,还能吸收氨态氮、二氧化碳及有害物质,利于稳定水质。

◇ 调节水温:最适河蟹生长水温为20~28℃。水温低于20℃或高于28℃,河蟹摄食减少,活动变慢。若水温变化加大,河蟹多会潜入泥底或进入洞中穴居,影响生长。在池中栽植水草,夏天能遮阳降温,保证水温适宜,延长生长期,预防性早熟。

◇ 隐蔽作用:水草适宜河蟹栖息,可减少河蟹相互格斗,提高成活率。河蟹周期性蜕壳变态时,常附于水草茎叶上,利于蜕壳。蜕壳后的软壳蟹需几小时静伏不动待新壳渐渐硬化后才能开始爬行、游动和觅食。此间,如无水草作掩体,会受敌害生物攻击或残食。河蟹蜕壳时喜欢在水位较浅、水体安静的地方进行。水草还利于河蟹遇到敌害时容易逃脱。

◇ 提高河蟹品质:水草净化水质,减少水中污物,使河蟹体色光亮品质好。

(二)水草的选择

养蟹可供选择的水草品种较多,主要有苦草(面条草)、轮叶黑藻(灯笼草、节节高,高淳为多)、伊乐藻(吃不败)、金鱼藻、微齿眼子菜、水花生等,这些水草经多年实践证明是利于养蟹的水草良种。它们各有优、缺点,应充分把握其特性,管好蟹池水草。

1.苦草(扁担草、面条草):

优点:蟹喜食、耐高温、不臭水。

缺点:易被破坏。特别是高温期给河蟹喂食改口季节,如不注意保护,破坏十分严重。有些以苦草为主的养殖水体,在高温期不到1周苦草全被蟹夹光,养殖户捞草都来不及,导致水质恶化,引发河蟹大量死亡。

2.轮叶黑藻(灯笼草、节节高):

优点:喜高温、生长期长、适应性好、再生能力强,河蟹喜食,适于光照充足的池塘及大水面播种或栽种。轮叶黑藻被河蟹夹断后能节节生根,生命力极强,不会败坏水质。

3.伊乐藻(吃不败):

优点:发芽早,长势快,5℃以上即可生长,早期其他水草还没长起来时,只有它能够为河蟹生长、栖息、蜕壳和避敌提供理想场所。伊乐藻植株鲜嫩,叶片柔搬,适口性好,营养价值明显高于苦草、轮叶黑藻,是河蟹喜食的优质饲料,早春秋末生长最为旺盛。

缺点:不耐高温。水温30℃时,基本停止生长,易臭水,其覆盖率应控制在20%以内,可作为过渡性水草进行种植。

4.微齿眼子菜(黄丝草):河蟹喜食,属低温植物,不耐高温、生长快,极易被大规格蟹摄食利用,但难于度过高温期,可作为早期水草缺乏时的补充品种。

5.空心莲子草(水花生):嫩根须蟹喜食,在蟹池常浮于水面,便于蟹在蜕壳时躲避敌害。水花生在蟹种放养前后移植,用竹桩、木桩或三脚架固定,水花生群落占蟹池总面积1/5左右。水花生台子过大时应分拆,否则易形成懒蟹和黑壳蟹。

一般建议选择轮叶黑藻(灯笼草)或伊乐藻(吃不败草),在放苗前移植在暂养池,以塘口面积的一半为标准,回形沟内为主要植草区。在4月份,也必须在放养池内植草。水草进塘口前,要经行处理,清理掉水草上附着的虫卵、成虫、青苔。

(三)水草的合理搭配

水草覆盖面积一般约占蟹池的1/3~1/2;蟹池水草不能过于单一,至少2种以上为好,要合理搭配。这样,不但河蟹品质得到明显提高,而且平均产量能增加20%以上。这里推荐几种水草搭配模式:①25%轮叶黑藻、15%伊乐藻、60%苦草%;②60%轮叶黑藻、15%伊乐藻、25%金鱼藻;③25%微齿眼子菜、15%伊乐藻、60%苦草%。伊乐藻发芽早、长势快,易堵塞水路通道,种伊乐藻时一定要留有一定的空隙(颗距0.5米,行距2米),伊乐藻空隙里可种黄丝草,保持排换水时水流畅通,避免水草过于密集产生死角。很多养殖户的亏损与伊乐藻种植过多过密有关。

水草种植遵循以下原则:不同位置、不同时间种不同的水草。12月~2月,深沟里面种伊乐藻(吃不败);3~4月,滩面上种轮叶黑藻(节节高、灯笼草);池塘四周可搭配其他品种如苦草(面条草)。5月份,还要种少量的水花生,水葫芦。水草基肥可选用健草养螺宝(5~6亩·米/桶)。

风险提示:扣蟹进塘后,水草施肥、肥水培藻切忌用复合肥、尿素、碳铵之类肥料,这类肥料具有很强的刺激性,容易导致河蟹因氨氮过高而中毒,特别是对蜕壳期扣蟹危害很大,常引起死亡,影响成活率。

(四)水草的养护:

放养池在养殖前期要求塘口多种草、种足草;中期要求管好草:一是水色过浓影响水草光合作用的,应及时调水或降低水位,增强光合作用。二是水质浑浊、水草上附着污染物的,应及时用黑金神或粉剂活菌王分解。三是水草枯萎、缺少活力的,应及时用健草养螺宝追肥健草;后期要求控好草:一是保持水草占塘口面积的2/3。二是保证水草生长不要没过水面,在6月初割除老草头,让其重新生长出新的水草,形成水下森林。三是防止风雨天气对水草的破坏及有害飞虫产卵,台风季节,适当降低水位,避免水草根茎浮空离底,造成枯烂,污染水质。

日常养护水草,应定期按3~4亩用六控底健康、粒粒神各1包养护底部,按6~8亩用健草养螺宝1桶+特力钙1包增加水草生长所需要的微量元素。 水草管理常见问题:

1.水草老化:养殖过程中,水中肥料营养不足,水质不清爽,造成污物附着水草,叶子发黄,草头贴于水面上经太阳暴晒,从而停止生长,严重的出现水草(主要是伊乐藻)下沉腐烂,败坏水质、底质。对老化水草要打头或割头处理,然后按8~10亩用1桶健草养螺宝加1袋黑金神用水稀释后泼洒, 使水草重新生根、促长。

2.水草过密:生长旺盛、过于茂盛的水草要分块,“打路”处理。一般6~8米打一宽2米的通道以加强水体间上、下水层的对流及增加阳光照射,利于水中有益藻类及微生物的生长,利于河蟹的行动、觅食,增加河蟹活动空间。处理水草后,全池泼洒护苗露或应激宁缓解河蟹因改变光照、水体环境带来的应激。

3.水草过稀:影响水草过稀的原因:

①水质老化浑浊,水草上附着大量污物,阻碍了水草的生长发育:用六控底健康或草垢净(每包用3亩),第3天用黑金神+健草养螺宝。

②河蟹割草:水质老化浑浊,水草营养供应不足,河蟹如少量割草属正常,此时,要根据蟹池实际情况合理投放一定数量的螺蛳,尽量投放仔螺蛳,并适当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836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