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富翁的养鸡老板

| 节日作文 |

【www.guakaob.com--节日作文】

篇一 千万富翁的养鸡老板
申浩:裸婚小伙养牛成千万富翁

篇二 千万富翁的养鸡老板
吴皇投:靠养鳄鱼成为亿万富翁的温州商人 篇三 千万富翁的养鸡老板
当前大中型养鸡场的现状分析 【千万富翁的养鸡老板】

篇四 千万富翁的养鸡老板
养鸡大王

养鸡大王

在我们家乡有个养鸡大王,这位是我的二叔,我二叔长的不漂亮,但他的心是很善良。

二叔养鸡可是我们这的第一大户。二叔养出来的鸡个个都是肚子大大的,都很有肉。吃起来也香。二叔养出来的鸡约有5000多只小鸡,天天有吃的喝的。天天在我二叔的看护下一天一天的长大。

养的鸡越开越多。二叔二叔的养鸡场都满了,他把养鸡的技术教给大家。 我二叔前两天请回来两个客人,我二叔没有想道的是这两位客人是个骗子。他们把我二叔的鸡都给骗走了。我二叔这下就破产了。

他没有灰心,他把自己赚的钱全用在鸡的身上,二叔把赚回来的钱又买回来了好几千只小鸡,不出一年,我二叔就成了千万富翁了。

在家乡,谁要是提起我二叔的名子就不得不竖起大母子呀!

二叔这下在家乡里可就成了名人呀!我真佩服我二叔。

枣庄师范附小6年级 孙晨

篇五 千万富翁的养鸡老板
中国富豪们的第一桶金秘密

芝麻网(zman.com.cn)免费职业信息、财富新思维,电子资料免费下载

中国富豪们的第一桶金秘密

如今人们大多喜欢津津乐道于成功者的传奇故事,试图找到“第一桶金”的秘诀。以下这些中国首富们,他们的第一桶金分别都源自哪里呢?

1、韩伟:大连韩伟企业集团董事长,主打鸡蛋产品“咯咯达”,蛋鸡饲养规模列全国之首,被誉为“中国鸡王”!

第一桶金关键词:50只鸡

第一桶金收入:210万元

获得第一桶金时间:一年

年轻时的韩伟在公社里做畜牧助理,他每天的工作就是追着鸡蛋跑,国家下达给公社的一万二千斤收蛋指标成了韩伟的难题。

韩伟:那么我就要为这一万二千斤的鸡蛋派购任务忙碌十一个半月!一万二千斤是我们目前这个鸡场里五分钟的产量。

有一天韩伟听说了一个消息让他很受刺激,国外的鸡蛋产量比国内的高出好几倍,同样是养鸡怎么会差那么多呢?他不服气,于是他决定辞掉公职,专门儿养鸡。

韩伟:在这样一个贫困偏僻的山村,一个穷小子能够进到政府机关,也算是光宗耀祖了,多少人想进去啊,而你进去了又想出来,没有人可以理解,包括我的哥哥姐姐都是反对我,他们说你怎么可以呢?

韩伟和妻子东挪西凑勉强买了50只鸡,建了三排鸡舍,两个人这就算是开始创业了。

韩伟:当时根本不懂财务,我们也没有学过财务,算,每天在算,基本上可以这么说,小两口晚上躺在被窝里,根本不是在睡觉,是拿着非常简易的那种小计算机,就是在那算算算算,算到最后了,说算了吧,鸡都叫了,天也亮了,起来做饭吧,工作了。

每到周末,镇上就传来夫妇俩叫卖的声音。一只只鸡蛋慢慢的孵出他们的财富。1984年,韩伟干了一件震惊全东北的事情!

韩伟:当时要把这个鸡养好,需要向银行贷款,需要举债,而且这个举债呢在当时可以说,当是农民对一万块钱,十万块钱那简直是天文数字,开玩笑!怎么敢借这么多钱。

钱有了,韩伟和妻子心里既兴奋又忐忑,正当夫妻俩准备大干一场时,鸡舍里传出来的叫声让韩伟不寒而栗! 韩伟:那个鸡的叫声都不对了,咕咕咯咕咕咯。当时死亡率非常高,这个痛心啊,那鸡长一长蹦一蹦跳一跳就死了,那个死的鸡说心里话,埋都没有地方埋,一点办法没有,

鸡一只接一只的死掉,夫妻俩眼看着十五万的贷款付诸东流,于是韩伟的妻子怀着沉重的心情赶赴北京寻找一线生机!在专家的指导下,韩伟认识到科学养鸡的重要性,经过了这场劫难,韩伟的鸡场第一年就盈利了210万元。

韩伟:我现在就有很多朋友,很好的朋友都说韩伟充其量你不过就是一个土财主,说是在将我没有任何反感,我觉着中国需要很多实实在在的在从事土财主这样一种经营的人。

主持人:怎么样,您可千万别瞧不起农贸市场摆摊卖鸡蛋的人,也许哪天人家就成了亿万富翁了!别说卖鸡蛋了,卖凉水都能卖到雇人数钱!

2、李晓华,香港华达集团董事局主席。中国第一个拥有法拉利跑车的人!下过乡,留过洋!炒过房地产,拒绝登上财富榜,身价不详!

第一桶金关键词:卖冷饮

第一桶金收入:10万元

获得第一桶金时间:两个月

1978年,命运多舛的李晓华在朋友的劝说下来到了广州,一心想靠做生意翻身的李晓华在那里发现了一个闻所未闻的喷泉式果汁冷饮机,那时恰逢暑期旅游旺季,他想要是把这新鲜玩意儿放在北戴河的海滨浴场一定可以赚到钱,于是他将身上全部的本钱3500元钱拿出来买下了这台机器。果不其然,2毛钱一杯的冷饮,让北戴河的游客们排起了长队。

李晓华:那个时候啊每天我得雇个人给我数钱。因为收上来的钱都是散钱。这钱都数不过来了,当时就这么好。

这台冷饮机在北戴河出尽了风头,火爆的生意让人眼红,那个夏天,李晓华赚了10万元,这时有人出钱想买这台冷饮机。

李晓华:一看卖这么火,很多人还想买我这机器,按说他们也想做这个生意,等到暑期一过,北戴河的人一

【千万富翁的养鸡老板】 【千万富翁的养鸡老板】

过,暑期一过,我一想就算了,我跟他们讲,我说咱们啊把这机器就算了就卖给他们吧,不要了明年就不来了,跟我一块去的一块经商的伙伴就说这么好,明年咱们继续来吧,别卖啊这个东西。我说明年啊,北戴河这种机器就不下一百台了你这东西就不是那么好做了,后来他们也就听信了我的话,我把这机器就卖给当地的人了。

果然不出李晓华所料,第二年夏天,北戴河一下子涌出了一百多台冷饮机,上演了一场冰水大战,而这时的李晓华又在干什么呢?

李晓华:我拿这个钱呢又买了一套录像设备。当时没有文化生活,都是地道战地道战南征北战和八个样板戏,人们看得,这个文化生活太枯燥了,我们就买了一套录像设备,放一些港台武打片。又是很火爆。

在这之后,李晓华趁在日本留学的机会卖起了章光101,狠赚了一笔之后,他又趁香港回归之前房价低靡,买了两块地皮,摇身一变成为亿万富豪!

李晓华:我这个人的特点就是不断否定自己,不断地要把自己否定。比如说我正在做的这个饮水机,卖得最好的时候我把它否定了,我要做新的项目,但看来我这种否定是对的,包括我们后面所做的事,都是在不断否定自己的这个过程中在成长。

主持人:在成功中放弃远比在失败中放弃更需要勇气,这是李晓华的道理,我觉着有点意思,下面再给您将一个把木头变成金子的故事。

3、张果喜:江西果喜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大陆第一个亿万富翁!也是中国第一个以自己命名行星的中国企业家。

第一桶金关键词:卖佛龛

第一桶金收入:100万日元

获得第一桶金时间:一年

张果喜出生在江西余江,1972年木匠出身的他听说上海是一个淘金的好地方,于是他揣着200块钱闯进了大上海。无意间他走进了一个雕刻厂。

张果喜:到了厂以后,我一看就感觉很惊讶,一套樟木箱我问他价格是多少,当时他回答说一个樟木箱是两百多块钱,我感到大吃一惊,这正好是我们要寻找的商机,所以就在厂里面学习了一段时间,大概是七天,通过半年多的试制那就叫照瓢画葫芦,按照上海雕刻厂生产雕木箱子的过程,就生产了第一只樟木箱。

张果喜抬着他精心制作的樟木箱来到了上海工艺品进出口公司,结果他的樟木箱被送到了广交会上,第一次就收到了20套樟木箱的订单。这笔订单让张果喜赚了一万多块钱。一年夏天,张果喜再次来到上海,在进出口

公司的展厅里,一尊尊出口日本的雕花佛龛,吸引住了张果喜的眼球。

张果喜:我用一立方的木材生产传统产品只能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利润,我用一立方的木材生产日本的宗教产品,我可以达到百分之七十的利润,等于两倍的利润。

面对佛龛,张果喜是看在眼里,喜在心头,用料不多但是价格昂贵,这是把木头变成金子的生意啊!但是日本人对佛龛制作工艺要求近乎苛刻,这令许多厂家望而生畏。这时资金少,力量薄的张果喜却带着样品回到了厂里,一连20几天他和工人们一起泡在车间揣摩、仿制,愣是把佛龛给做出来了。第二年,果喜木雕厂创外汇100万日元,其中65万日元就是佛龛收入,合人民币4万多元!

主持人:江西的小木匠成了亿万富翁,咱北京有个包工头也没闲着,他也打起了木头的主意。

4、甘连舫:星牌集团董事长。将中国台球桌推向世界斯诺克锦标赛,打破了世界职业台联三十五年来只使用一个品牌的球桌作为世界斯诺克排名赛比赛用台的垄断地位!

第一桶金关键词:台球桌

第一桶金收入:350元

获得第一桶金时间:3个月

80年代中期,正值下海浪潮,在钱的驱使下很多人都蠢蠢欲动,大兴县的包工头甘连舫也在寻找发财的机会,这时报纸上的一篇文章引起了他的注意。

甘连舫:我是偶尔从武汉日报一个小方块,台球运动从南到北,刮过来了这个风。后来我们就萌生了做台球的想法。

记者:那时候您见过台球桌吗?

甘连舫:没有。

从来没有见过台球桌的甘连舫认为赚钱的机会来了,他揣着这张报纸如获至宝,满大街的找起了台球厅。 甘连舫:那时候真是对台球一点不熟悉。就是一点一点的摸索,每天12点以前都不睡觉。我们自己家的院子里,用了两间房子聘用了一个木匠,我的太太做装修工,我的小弟弟做油漆工,我们就在家里做。 三个月后,家也没了家样儿,人也没了人样。但在甘连舫家的院子里诞生了一张像模像样的台球桌。

甘连舫:好像是上面一个台子,底下支的腿,350块钱还是一套,有杆有球,那种杆是那种特别深颜色的什么

什么硬木杆,还不是正式的杆,球也是广东台山生产的一种破球。加一起350多块钱。

350元钱让甘连舫从中看到了发财致富的出路,于是他辞掉了养家糊口的差事,一心一意地做起了台球桌。 甘连舫:那时候一天生产五台。一天的利润就是两千多块,一天挣两千多块,那个年代已经很丰厚的利润了。 记者:您一台的利润大概多少?

甘连舫:那时候一千多块钱一台,50%多的利润。

经过几年的发展,星牌台球逐渐成为行业老大,甘连舫也被称为中国台球大王!

5、高德康: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羽绒服战场中的常胜将军,品牌价值达102.2亿元。

第一桶金关键词:8台缝纫机

第一桶金收入:480元

获得第一桶金时间:3个月

高德康的老家在江苏常熟,1976年,24岁的高德康当上本村的一个小缝纫组的组长,8台家用缝纫机是他们全部的家当。那时,苏南的小服装厂可谓遍地开花。直觉和经验告诉高德康,缝纫组要活下来,唯一出路就是要背靠住上海这棵大树。

那时高德康几乎每天都要骑自行车往返于常熟和上海之间,挨家挨户的联系活儿,即便只是几件衣服的单子,他也如获至宝按时完成。就这样高德康的名字传开了,上海滩红极一时的棉袄生产厂找到了他,这一次,是80件棉袄的加工量,高德康赚到了480块钱!

后来高德康的小作坊逐渐壮大,并且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就是今天家喻户晓的波司登!

主持人:下面给您说的这个人他两分钱两分钱的挣,他竟然挣了60万,他就靠着这笔钱,成就了驰名中外的力帆集团!

6、尹明善:重庆力帆集团董事长,55岁时创建力帆集团,如今力帆已连续多年进入中国500强企业! 第一桶金关键词:一毛钱丛书

第一桶金收入:60万元

篇六 千万富翁的养鸡老板
养鸡场工作总结

【千万富翁的养鸡老板】

养鸡场工作总结

在******养鸡场实习了一个多月。这次实习,不仅让我大开眼界,提升了自身能力而且在做人方面也受益非浅。

一、了解实习基地的基本情况

初来乍到,老板没有立即吩咐我们做事,只是带领我们参观了两个较大规模的鸡场。老板亲自喂料并告诉我们一次不可过多投料,大概每个鸡场(5000只)投喂5-6袋颗料饲料。通过实地参观和老板的介绍起我了解到1号、2号鸡场的基本情况并详细记录在册。 1号鸡场的基本情况:

1)总面积:450平方米

2)密度:10/平方米

3)开食:2次/月(早晚各一次,早上6点半,晚上5点半)

4)鸡品种:麻鸡

5)饲料品种:湘佳颗料

6)数量:4500羽

7)水箱:9格

8)光照24h(晚上6点开灯,早上6点半开灯)

2号鸡场的基本情况:

1)总面积:350平方米

2)密度:13/平方米

3)水箱:7格

掌握了基本情况之后,我们又具体地了解了每个鸡舍的采食量,饮水量。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好了准备。

二、做了哪些工作

每天天刚亮,我们的工作就开始了。除了简单的喂食,最麻烦的事情还是鸡发病的问题。几乎每天至少都会有十几只病倒。我对病鸡进行了仔细的检查,发现病鸡所患大多是球虫病,体内有很多大肠杆菌。根据发病的严重程度治疗的方法各异,用药的剂量和品种也有所不同,这可是一门大学问。球虫病一般用药时磺胺粉、喹噁啉、治菌磺、tmp粉、小苏打。鸡也是有情绪的,除了要重视患严重疾病的鸡,还要对鸡的精神状况做细致入微的观察。在观察中我发现有少数鸡出现精神呢忧郁、不采食、不饮水的状况,这类鸡一般表现为羽毛凌乱、目光涣散、站立不稳,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很容易发展为重病患。于是我对比进行了分析研究,给鸡注射球痢灵,把抗救王银翘散均匀地拌在饲料里喂食。因为种种原因,通常会有几只鸡因救治无效而死亡。

为了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污染,我在老板的指导下定期给养殖户做21d化囊的滴口疫苗,每次能做几千只,另外还要做7d的新二支滴眼和注射新城疫苗,一次做几百只不等。

十天后共出鸡25596.2斤,鸡舍的鸡全部出检,死亡75只,,料重780袋。出鸡之后,我便负责清洗鸡舍,上午冲洗屋顶、窗户以及墙壁,下午冲洗地板和鸡舍的外墙。次日再将地板冲洗了一遍,将饮水器、料桶、窗户上的薄膜清洗干净。为了彻底杀灭细菌和病毒,还要进行全面的德消毒工作,采用的是喷雾式消毒、熏蒸(主要成分甲醛)消毒。新鸡入舍后适时调适温度。四月二十六下午在公司开会,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1、鸡场的管理工作

2、出入鸡舍的卫生要求

3、了解养鸡的工作流程

4、端正心态,考验耐心

三、做人和心态得到锻炼

偌大的一个鸡场,管理人员很多,各负责不同的工作。我在实习过程中不断地向经验丰富的员工求救,学习他们可贵的经验,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由于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老板极非常信任我,放心地把工作任务分配给我去做。同时也传授一些专业性的知识。 养鸡本是一项非常繁杂的工作,虽然是单调地重复但也会遇到新的状况,因此也是有挑战性的。我的知识增长了也在心态上达到了新的境界。全然没了以前的浮躁。这真是一笔来之不易的财富。

四、不足和以后的目标

对于养殖工作来说,观察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我在这方面还有所欠缺,需要加强培养。无论从事哪一项工作都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我一定要养出健康的鸡,为人民提供健康营养的鸡制品。

中国是个人口的大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动物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由于鸡的饲养周期短、投资少、风险下和市场前景广阔,可以大量养殖。我的目标是在五年之内办一个自己的养殖场,潜心钻研养殖技术,不断发现与开拓技术。

正是自己有着如此远大的目标,所以现在的我还是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下去,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可以做的更好的。事实就是这样,没有自己一直以来不断的努力,自己是无法办一家养殖场的,只有现在的我努力学习,努力实践,我才会在将来取得成功,为自己的将来做出最好的规划!

篇七 千万富翁的养鸡老板
百万富翁爱上被拐女人 隐居深山8年养鸡放羊(图)

百万富翁爱上被拐女人 隐居深山8年养鸡放羊(图)

大巴山里的“神雕侠侣”

她是被拐女,他是身家几百万的老板。 为了爱,他放弃了家产,随爱人回到她老家,在深山老林开始了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每次,她为了他要离去,他都会用那首《我只在乎你》留住她。

他们,完全是现实版的神雕侠侣。

26日上午,海拔1000多米的乌龙山,笼罩在一片云雾之中,山间云蒸霞蔚。

这里是巫山县福田镇高桥村,是大巴山脉的一段,翻过山就是奉节县。

突然,山巅的云雾中,传出一男一女悠扬的歌声:“任时光匆匆流去,我只在乎你,心甘情愿感受你的气息,人生几何,能够得到知己,失去生命的力量也不可惜……”

歌未完,云雾中呈现出一大群山羊,羊儿边走边发出“咩咩”叫声;随后,两个牧羊者也跟着走出云雾。

他们年纪都不小了,准确地说,那男人甚至有点老了。【千万富翁的养鸡老板】

“我每天都会跟她唱这首《我只在乎你》。”男人说。一口河南腔。

“我们两个人的手机彩铃都是这首歌,不管谁给谁打电话,都能听到。就好像是在听对方唱。”女人用地道的重庆话说。

这首歌的背后,隐藏着怎样一段爱情?【千万富翁的养鸡老板】

虽然条件艰苦,但他们认为走在幸福的路上。

“神雕侠侣”隐居深山已8年

只要有外面的客人来,他都会说:“我们农村条件有限……”

高桥村处在大山环抱中,距巫山县城有近3小时车程。55岁的王海到这里已8年了。

8年来,在这闭塞的大山里,他已彻彻底底从一个养尊处优的城里人,变成了一个随时脚腿都裹满泥巴的农村人。

只要有外面的客人来,王海都会说:“我们农村条件有限……”

解放鞋,满手老茧,黝黑的脸庞,这些,都是王海以前根本想象不到的。

邻居们都知道,王海是河南一个身家几百万的老板,因为和本村的刘向梅相爱,才为她抛弃了一切富贵,随她到这里的。

“语言、饮食习惯、甚至走路,一切都要从头学,特别是走山路,这儿的山可真大啊。一开始,我要手脚并用。现在,我可以跟得上刘向梅的步伐了。”王海说。

“我们在这里承包了2000亩山林,养了几百只山羊,还有几千只鸡,种了很多果树,每天,我们都会上山放羊。我们很喜欢这样的生活,这巍峨的大山,可以

荡涤尘世的一切烦恼和纷争,让我们回归最原始的简单生活。”王海说,这和他以前在商场的打拼比起来,简直是世外桃源。

“最重要的是,因为有你,任时间匆匆流去,我只在乎你。”说到这里,王海忘情地将妻子搂在怀里。靠在丈夫肩上,46岁的刘向梅幸福地笑了,自己前半生的种种不幸,早已在这大山的荡涤和爱情滋润下,消逝得无影无踪。

常常有上山打柴的村民,在乌龙山巅的白云深处,看这对远离尘世的爱人,他们一起放羊,一起唱山歌,唱那首脍炙人口的《我只在乎你》。当地年轻人说,他们就是现代“神雕侠侣”。

一个是千里之外的河南企业家,一个是这个偏僻山区的普通农家女,他们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寂寞时,他们逗羊羔开心。

“患癌”之后遇到这个大老板

那时,她唯一可以倾诉的人就是他,二人以兄妹相称。

14岁起,初中没毕业的刘向梅就开始在巫山烟厂打工,17岁那年被拐卖到河南省南阳市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开始了她这段没有爱情的婚姻。

1990年,儿子出生了,刘向梅和丈夫一起到南阳城里打工。1996年,儿子被高压电击伤,全身一半以上皮肤被烧坏,住院整整一年,花了近10万元,几乎全是借来的:“他爸没什么能力,借钱都是我出面,那一年,我真的很累,一直坚强地撑着。”

“那时,王海是我们的邻居,为我儿子的事,他出了不少力,常常关照我们。

我对他充满感激。”刘向梅说。

儿子终于出院了,没留下什么后遗症。刘向梅却病倒了,医生说是食道癌,活不了多久,更要她命的,是丈夫从此对她不再像以前那么好了,他们经常吵架。

1997年,刘向梅终于和那个男人离了婚。自己租房住,儿子跟着爸爸。

“我不敢回重庆,不想让父母知道我的病,每天晚上就在出租屋里等死。”不久,医生告诉刘向梅,她患的只是普通的胃病,并非食道癌。听到这个消息,前夫很想和她和好,但刘向梅再也不想回到那个男人身边。

那时,刘向梅人生地不熟,唯一可以倾诉的人,就是王海,二人以兄妹相称。

追随爱情 跟她来到深山里

“这儿山清水秀,民风纯朴。只要有你,我什么都愿放弃。”

王海是南阳城里很有名的人物,他开了个针织厂,身家数百万。交往中,刘向梅慢慢得知,王海是个很有责任心的男人,也有过一段不幸的婚姻,还有一对儿女,女儿跟着妈妈,儿子跟着他。

一来二往地,他们相爱了。那天,王海正式向她提出要和她在一起时,刘向梅却不敢接受:“我们两个条件一个在天,一个在地,一直以来,我强迫自己相信,他就是我大哥。”

这时,王海突然给刘向梅唱了首邓丽君的《我只在乎你》。还没唱完,刘向梅就哭了,漂泊十多年,她终于感到找到了依靠的港湾。

这份爱情很快遭到亲友们反对,还有邻居说她丢下老公傍大款的闲言碎语。

刘向梅的母亲翁声菊说:“我怕女儿上当受骗。”

“我们觉得哥哥可以找个条件更好的人,还担心她是冲着我哥的钱来的。”王海的妹妹王曙光说,当时,他们全家都这么想。

这些反对让刘向梅决定离开王海,2000年,她偷偷赶到火车站,准备坐火车回重庆,再也不回河南了。

谁知,她赶到火车站时,王海已在那里等着她:“我跟你一起回去见你父母,你忘了吗,我只在乎你,你怎么可以丢下我悄悄走?”刘向梅只好带着王海回到巫山。

刘向梅的家让王海吃了一惊:“下了车走路都要走两个小时,我从没见过这种大山。家里只有两间土屋,地面都没平整,到处黑黢黢的,她父亲瘫痪在床,母亲走路也一跛一跛的。”

王海这才知道,刘向梅每年都要将自己辛苦挣来的钱寄一部分回家,但她从没为此向他开口要过一分钱,这更坚定了他要娶善良的刘向梅为妻的决心。

“我们回你老家生活吧!还要照顾你父母。”回到河南后,王海说。

刘向梅吃了一惊:“在我老家,就只能种地,你哪行啊?”

但王海似乎铁了心:“其实,我早已厌倦了商海的纷争,我们在感情上都受过伤,需要找一个地方疗伤。这儿山清水秀的,民风纯朴。只要有你,我什么都愿放弃。”

2002年,王海不顾家人反对,以100万余元的价格卖掉自己一手办起的、兴旺的针织厂,将钱留给前妻和女儿,带着儿子和刘向梅来到巫山这大巴山深处。不久,他们生了一个女儿。后来,他的儿子参了军。

艰辛创业

承包山林来养羊

为节约钱,这个从没干过重活的城里人,每天都要亲手砌砖。

来到大山,他们怎么生活?

高桥村交通不便,无法办厂,王海就用仅有的一点积蓄加上贷款,承包了乌龙山顶2000亩山林,发展种养殖业。还在山顶修了一间小屋,二人就长期住在山上———这儿,离山下最近的人家,也要走一个小时。

为节约钱,这个从没干过重活的城里人,每天都要亲手砌砖。半年下来,体重就由178斤,降到125斤。

现实是残酷的,一开始,没有收益,夫妻俩就节衣缩食度日。没有钱,刘向梅总是买最便宜的被虫蛀过的陈米,她每次都淘很多次,希望丈夫吃不出来。

“其实,我一吃就知道那米有问题,但我没说,不想让她伤心。而且故意吃得很香。”过了很久,他们生活渐渐好了,王海才将实情告诉妻子。

“女儿4岁时,有一次山下村民办席,女儿吵着要去,我才想起我们已有两个多月没吃过肉了。”那天,刘向梅抱着女儿大哭一场。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866125.html